《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公开课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6.89 KB
- 文档页数:4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实录及反思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所用班级:黄小五年级二班课时:第二课时授课、实录整理、反思:轵城镇西留养学校李冬梅备课设想:《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异国风情”主题)的第一课。
教材导读明确指出,阅读本组课文,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还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的,并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本次我抽到的是讲述第二课时的内容,于是我对学生的情况预设如下:预设学生第一课时达到的水平: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作为五年级学生,应该能够大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德国人养花的奇特。
3、学习生字词,会正确读写“脊梁”、“家家户户”、“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耐人寻味”几个词语。
第二课时预设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朗读边想象,争取背会。
2、抓住重点词语“脊梁”、“家家户户”、“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来感受德国人养花这种奇丽的景色;3、理解两个含义深刻的句子(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2)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教学实录及反思:一、课前交流:师:同学们,在这个春光明媚的早晨,我们进行快乐的语文学习,大家高兴吗?生:高兴(少气无力)师:语言是有温度和情感的。
不信你听老师用两种方式读“高兴”这个词。
(师第一次读得面带快乐的神情,语调也轻松愉悦;第二次读得干巴巴的)师:哪一种读法你感到了快乐?生:第一种。
师:所以,我们在语文学习中一定要融入自己的情感。
反思:设计这个环节的初衷在于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借班上课,暖场的工作做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同时我也想借此告诉同学们语文学习的方法,要融入感情,深入文本细心体会。
二、导入正课:师:好,下面我们开始上课。
知道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哪篇课文吗?生:《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师:我们一起来板书课题。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优秀教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优秀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优秀教案(通用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2、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准备:flash课件《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外引入,揭题质疑。
1、出示一张德国哥廷根的照片:这是德国的城市哥廷根。
这个城市因一座大学而成名,那就是著名的哥廷根大学。
这个大学已经孕育了三十位诺贝尔奖的得主。
早在职1935年,我们中国也有两位有志青年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学于歌廷根大学。
其中一位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季羡林──当时他才二十五岁,满怀雄心壮志在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1945年才回归祖国。
1980年,三十五年后,当他再次踏上故──第二故乡,感慨万千。
后来,季老先生写下了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
2、读课题,质疑问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季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指名读通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准,或没有读通的地方进行指导。
3、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景色?4、联系第二、三两段句子进行交流。
三、细读课文,感悟“美丽”。
1、1980年,当季老先生在阔别哥廷根三十五年后,迎接我们的主人问他:“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季老先生是怎么回答的?2、出示季老先生说的话:“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自由读,季老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什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花之美?4、读第二自然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后教学反思《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后教学反思(精选19篇)在现实社会中,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意为自我反省。
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后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后教学反思篇11.整体感悟,抓住单元主题直奔重点,层层突破。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质疑,然后抓住单元主题,即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也就是作者四五十年后到德国故地重游发出的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一句的学习,进而突破其他内容的学习。
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重点问题──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感悟到生活在德国的人们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望着一朵朵、一簇簇的鲜花,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走在这样的街道上会令人心旷神怡、心花怒放。
同时让学生闭眼听朗读想象奇丽美景。
我在引导学生学完这一部分后,再放手让学生自学民族奇特这一部分,还相机引导学生感悟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第3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然后抓住第4自然段中的“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
”让学生感悟美丽背后更深层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梦究竟寄托着他什么样的期待。
这一思路是按照由景到人再到理的顺序层层展开的,体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从而引导学生潜心思考,2、以读为本,层层推进,读中激情。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教学中我围绕中心问题反复研读课文,将重点段句的朗读与悟情有机融为一体,努力遵循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在品位的基础上读,在读中进行想象,通过这种“层层推进”的“阶梯式”感情朗读训练,力图使学生融入作者的情感,把学生领进浓浓的诗意境界,让学生把心境和感受读出来,做到入情入境,有滋有味。
3、延伸梦的内容,再次感受德国人无私的境界。
课文的结尾季羡林爷爷说:“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组第一篇课文。
本组教材是以“异国风情”为主题,目的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
学习本组课文一是要让学生抓住文章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二是要让学生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三是要注意积累文章中的优美语言;四是课外运用各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料,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它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
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赞美之情。
首先,较为合理利用课件及多媒体资源,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德国的风光与文化,加深感悟。
我在教学中灵活采用“欣赏画面入境,品读想象中生情,深读积累中拓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引导学生想象时,要注意抓住一些关键词、句,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揣摸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同时各种方式读课文,做到读中有体验,读中有所悟,使学生在课堂上大有收获。
在具体操作中,尽力引导学生去想象场面情景,把心放到课文中去。
其次,《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落,文辞优美,在教学中我设置情境,让学生“走出房屋,来到街道欣赏美丽的花朵。
”先请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大家边听边展开想象,然后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
然后教师配音乐朗读,随后学生交流--充分运用多种手段,丰富课堂呈现的方式,依托资源,通过声音、图象、视频等创设多媒体的情境,思维拓展,让学生能多方位的沉浸在阅读气氛中再现美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充分表达出作者对这奇丽风景的欣赏和赞美,进而达到熟读能诵。
五年级语文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教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李志民,了解他的代表作品和成就;2.理解课文的主题,并通过阅读理解和讨论的方式分析课文含义;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4.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以花为话题,通过问答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花的兴趣和观察力。
- 你们喜欢花吗?为什么?- 花有哪些特点?觉得花的颜色和形态有什么作用?- 你们见过哪些特别漂亮的花?它们是如何吸引你们的注意力的?2.导入课文主题,引起学生的思考。
- 你们认为“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二、阅读和理解(15分钟)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并标注关键词和不理解的词汇。
2.让学生交流阅读体会,提出问题和疑惑。
3.课文导读,老师讲解生词和关键句,培养学生对课文主题和情节的理解。
三、讨论与思考(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你们理解了吗?- 你们认为作者的“花”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作者的意图是什么?他想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什么?2.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发表意见,并交流讨论结果。
四、互动探究(15分钟)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讨论“你们的花是给谁看的?”并找出几个有趣的观点。
2.老师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并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归纳。
3.学生分别介绍他们小组的观点,做一个小结。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学生针对“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主题,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进行介绍和分析,并谈谈自己对于艺术创作的理解。
2.学生可以选择绘画、音乐、舞蹈、文学等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进行介绍,并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和目的。
六、课堂小结(5分钟)1.老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主题。
2.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
教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培养观察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2)学会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懂得分享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分享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
2. 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花,分享种植心得。
(2)展示课文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述的景物。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并归纳课文中描述的景物特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4.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传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6.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花的作文。
7. 板书设计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热爱家乡团队精神分享意识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在讲解生字词时,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加深对词语意思的理解。
在朗读感悟环节,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感受课文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的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其含义。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人文景观的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对共享和贡献精神的认同和实践。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介绍课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是一篇描绘作者在异国他乡欣赏樱花的美景的文章。
文章通过对樱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共享精神的认同。
2.2 教学重点樱花的美丽景色和特点的描述。
作者对樱花美景的欣赏和感受的表达。
2.3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的识别和分析。
对课文中的共享和贡献精神的理解和实践。
第三章:教学方法和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采用案例分析法,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3.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樱花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使用课文原文和相关的阅读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樱花的图片,引发对樱花美景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朗读和理解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教师对课文进行解读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3 分析和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各小组进行汇报和分享,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五章:作业和评估5.1 作业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的总结和反思。
5.2 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估,相互提供反馈和建议。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阅读材料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加深学生对樱花和自然美的理解。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描写自然景观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和分析。
6.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和写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景观的美丽。
公开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公开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敬重的评委,心爱的老师们:上午好!现在我进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一课的课后反思。
反思这节课,我觉得主要有以下的三点收获:一是精确、深入到地理解课文,首先要感动自己。
第一次初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没什么感觉,觉得很绝望。
其次次细读的时候,发觉其中的美丽词句,读起来会让你心动;其中的美而好境界,同样了令人憧憬,于是开头仔细备课。
当我找到了季羡林老师的方方面面的资料的时候,特殊是20xx年,95岁高龄的季羡林老先生被评为感动中国的年度十大人物时,季羡林老先生说:我没有做什么令人感动的事,真的是有的话,只有“勤奋”两字。
那是,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我再也没有躲避和偷懒的借口,第三、第四遍地深入到文本,查找资料,直到滚瓜烂熟为止。
我精确、深入到地理解了课文,为上好这一节课奠定了基础。
二是细心进行教学设计,架起同学与文本之间的桥梁。
文章感动了自己,未必能感动同学。
由于同学的生活经受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让同学渐渐走进文本,深入到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呢?我依据课程标准和同学的实际,进行细心的教学设计,架起了一座同学与文本之间的桥梁。
这节课总体的设计意图是这样的:(1)通过朗读感悟和录像图片的渲染,感受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
(2)通过自由朗读,默读课文,抓重点句;小组合作,朗读感悟;熟读成诵,领会德国的秀丽景色和感受德国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精神境界。
(3)通过音乐渲染,同学写话,体会季羡林老先生的人格魅力。
三是敏捷创新地实施教学策略,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凸显教学的实效性。
最主要的特色在以下两点:1、对关键词语的处理可谓别具一格、独具匠心,使词语教学鲜活起来。
首先对“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理解,采纳应用老师范读,同学发觉,引导想象、体会朗读借助画面,再次渲染的方法。
这种由“形”到“意”再到“境”,有利于培育同学的想象力和对语言文字的感知、领悟和积累,使词语教学鲜活起来。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反思稿奉化市尚田镇中心小学毛孟龙这一课备课时间几乎都占用了一整天,去年听了一节本校老师上的公开课,当时由于对这册教材不熟,没有研读,有许多疑惑之处。
备课时,我有意在网上查找了一下,“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啊”,网上很多前辈的公开课设计,好好学习、比较了一番,再下手做自己的设计的。
课堂上我结合学生实际,对预设又做了较大的调整,效果还不错。
见缝插针地找时间,记录一、二吧:一.开题,质疑:《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学生果然和预设的情况差不多,我将他们的质疑梳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谁?”板书。
二.初读:解决“是谁?”“自己”“别人”分别是谁?问题不难,但学生组织语言很花了一点时间,最终归纳出“种花人”和“行人”,板书在课题下(最近在重点训练孩子们勾画批注的能力,所以我的板书也比较侧重于教会他们如何批注)。
【这里有一点需要反思的:当学生概括不出来“‘自己’‘别人’分别是谁?”时,将心里想说的话,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说出来,同时也加深了对这句相对来说比较“绕”的文字的理解,再此基础上再概括成“种花人”和“行人”,对两者之间的辨切入下面的学习活动。
如果这样处理,学生在课后于我这里回课背诵时,可能这一句的错误会少很多。
提醒看到我博文,要执教这一课的老师们!】三.教师过渡语,了解背景,抓出文眼:“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四.再读课文:感受花的美。
(解决“是什么”的开课质疑。
)学法指导:勾画重点句、段。
(先找到重点“段”,再勾“句”,最后于句子中品“词”。
)【上课时比较顺,这里的学法提示,是赵青同学说出来的,不过比较遗憾!她知道这么重要的学习方法,但还不能运用。
】学好描写“花”的三个句子。
“自己”看到的花——第二段:在屋子里只能看这里有意比较原文的“脊梁”与课本里的“枝叶”。
让“别人”看的花——第三段:●●学好三个成语,培养“读词句想画面”的能力。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目标预设]1. 借助拼音、区分形近字等方法认识本课7个生字, 读准字音, 认清字形, 理解在文中的意思。
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2.联系生活实际, 借助图片、音乐感受花的美, 感受异域风情, 在情境中结合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的意思。
3.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 体会“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境界, 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学习重点]理解词语的意思, 感受花的美, 体会“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境界。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 体会“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境界, 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媒体运用]1. 硬件媒体: 计算机投影仪2. 软件媒体:文字画面[教学时间]30分钟[教学过程预设]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1. 图片引导, 了解作者。
同学们, 这位老人你还记得吗?你读过他的文章吗?2.交流所知, 教师补充介绍, 整体感知人物。
3.读课题质疑, 梳理问题。
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 自学识读生字。
二、检查预习指导识写1. 认读词语, 了解学情。
2. 纠正学生易读错的字音。
3. 形近字组词练习。
4. 提示多音字“莞”的读音和“嫣”的书写注意点。
5.引导学生交流解决读书时提出的不理解的词语, 教师相机归纳、提示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路1. 出示学习提示, 请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
(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呢?(2)课文中, 哪些语句表达的是这样的意思, 请划出来。
(3)读完文章后, 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2.引导学生交流读书的收获。
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 多么奇特的民族。
”四、析形会神感悟风情1. 读文想象, 体会景色之奇丽。
(1)相隔了将近半个世纪, 还能让季老先生发出这样的感叹。
那在这座德国小城, 究竟能够看到怎样一种奇丽的景色?现在, 就让咱们再次随季羡林先生一起走进小城, 亲身去体验一番。
自由读有关“奇丽景色”的相关语句。
(2)引导学生读文字, 想画面, 说画面, 相机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公开课教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公开课教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
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学习重点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课时安排1~2课时课前准备1.德国风光片2.“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画面。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在这色彩斑斓的世界,有许多美的东西。
例如我们的祖国,有让我们引以为豪的锦绣山河;有远远流传的中华文化。
当然,还有许多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
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同作者一道到国外的一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
第一站──德国(板书)1.播放录像:德国风光片2.谈谈观后感受。
3.揭题:德国,有迷人的蓝色多瑙河,有梦幻般的莱茵河畔,有神秘的黑森林……总之,德国是一个极富魅力的旅游城市,它不仅风光无限美好,这个民族还有一道十分奇丽的景色。
(板书:奇丽)打开书本,读一读,你就明白了。
(1)生自由读课文。
(2)交流,补充板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二、再读课文,质疑批注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完成:(1)质疑。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对不理解的内容质疑。
)(2)文中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请将自己的感想批注在文中。
三、汇报交流交流批注阅读后的感想与收获。
(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1.词语质疑:文中较难理解的词语有: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应接不暇。
2.学生可能会提出的主要问题:(1)爱花的民族有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地位?(2)“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3)为什么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四、以学定教,品读课文1.导语:是呀!爱花的民族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德国人种花有何独到之处请快速浏览全文,用“──”画出相关的答案。
2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2、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感受异域风情。
3、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感受异域风情,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一、谈话导入,读题激趣:同学们,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
(板书:花)看到这个字,你会想起哪些带“花”的成语?(预设:百花争艳、花红柳绿、春暖花开、花好月圆、繁花似锦……)一提起“花”,我们总是把它和美丽芬芳联系在一起,而在季羡林先生的眼中,它更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崇高的精神境界。
让我们跟随季老,一起走进这爱花的国度,这奇特的民族——板书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有诗意、有哲理地读题目)(一)、师: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那通过过预习,你都有哪些收获?(找学生说)出示整组词语:谁来帯读一下?(读的又对又响,真不错!)A正音:脊梁,念轻声,是什么意思?人的脊梁在哪里?课文中指什么“脊梁”?花的脊梁是什么意思?花朵的反面。
结合图片理解。
生:花的枝干、花的叶子、花瓣的背面。
B“嫣”在书写上你们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你教教大家怎么记住它?师范写完,请同学们拿起笔在田字格中写2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看温馨提示:边读边思考:再次来到德国,作者发出怎样的赞叹?用“﹏﹏”划出来。
(课件出示)2、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德国一个爱花的国度给季羡林老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五十年过去了,当作者再次踏上这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国土时,他发出了怎样的感叹?生: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课件出示)(一)体会景色的绮丽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了景色的绮丽?默读课文第三段,画出文中相关句子和段落,你们可以圈点、标画、批注,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有了感受之后再和同桌交流交流,然后把你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生: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chà)紫嫣(yān)红。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2)引导学生懂得分享,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一中心思想。
2. 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全文。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小组讨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朗读训练(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
5. 生字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解释意思。
(2)教师举例说明生字词在实际情景中的运用。
6.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分享”的短文,体悟分享的意义。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举例说明曾经与他人分享的事情,以及分享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快乐。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谈话导入,读题激趣:同学们,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
(板书:花)看到这个字,你会想起哪些带“花”的成语?(预设:百花争艳、花红柳绿、春暖花开、花好月圆、繁花似锦……)一提起“花”,我们总是把它和美丽芬芳联系在一起,而在季羡林先生的眼中,它更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崇高的精神境界。
让我们跟随季老,一起走进这爱花的国度,这奇特的民族——板书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有诗意、有哲理地读题目)(一)、师: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那通过过预习,你都掌握了这些词语了吗?(找学生齐读,开火车读)检查字词:(渐渐小下去的声音说明同学们已经读完,能把自己没读完的地方坚持读完,这是一个几号的品质)下面我检查一下词语:出示整组词语:谁来帯读一下?(读的又对又响,真不错!)A正音:脊梁,念轻声,是什么意思?人的脊梁在哪里?课文中指什么“脊梁”?花的脊梁是什么意思?花朵的反面。
结合图片理解。
生:花的枝干、花的叶子、花瓣的背面。
B、莞尔一笑:念wan,它还有另一个读音,念guan,东莞是广东的一个地名。
C、在书写上你们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应接不暇”是“日”旁,你教教大家怎么记住它?(中国汉字是形音义结合体,记住了它的义能更好的帮助我们记住它的形)他还有两个形近字呢!谁会组词,并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4、请同学们拿起笔把比较难写的生字在生字表旁边写2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看温馨提示:(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边读边思考:再次来到德国,作者发出怎样的赞叹?用“﹏﹏”划出来。
(课件出示)2、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德国一个爱花的国度给季羡林老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五十年过去了,当作者再次踏上这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国土时,他发出了怎样的感叹?生: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课件出示)师: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了景色的绮丽?又从哪些地方看出了民族的奇特?画出文中相关句子和段落,你们可以圈点、标画、批注,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有了感受之后再和同桌交流交流,然后把你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一)体会景色的绮丽生: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chà)紫嫣(y ān)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出示幻灯: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chà)紫嫣(yān)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读完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美丽?请你说,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发表不同的看法、见解,也可以补充。
生:我从“花团锦簇”和“姹紫嫣红”这两个词语中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
师:你很会读书,很会抓词语。
(3)多美的景象!(出示鲜花的图片)看,这样鲜花汇集成团就可以称之为___,各种花儿艳丽夺目的美好景象就可以称之为_____(4) A像这样描写花美的词语还有很多,你能说出一两个吗?(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多,看来你们平时读书的时候很注意积累一些优美的词语。
)B老师也找了一些,让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出示:五彩缤纷、五彩斑斓、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繁花似锦、娇艳欲滴),(5)读的真美,让我们这种感觉再美美地读读课文?(6)引读:多美的景色啊!出示幻灯片:早上,孩子们背上书包,穿过街头,他们抬头向上看,只见__________傍晚,人们下班回家,走过街上,他们抬头向上看,只见______年轻的留学生季羡林初到德国,走在街上,他抬头向上看,只见_________(7)、师:正因为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所以齐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师:请同学们再静静地看着这段文字,想想这段文字除了写花的美之外,还写了花的——(多)你从哪儿感受到的?(花多)(1)“花的海洋”花像海洋,能不多吗?(2)“家家户户”(不是一家一户而是家家户户,真是多呀!)(3)“任何一条街”(是啊,不是一条街而是任何一条街每一条街都有这样美的花,真多呀!)(4)谁能把花的多读出来?(5)大家都读得很好,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这奇丽的景色?生:想师:好,下面我带大家一起去看看,我请一名同学读,大家一边听一边看文字,一边展开想象,透过这些语言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一会请你描述一下。
师:配乐朗读师: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生:我看到街道两旁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花朵竞相开放,把整个窗户,整条街装扮得非常美丽。
生:我看到一片片花海竞相开放,蜜蜂围绕着花朵嗡嗡的歌唱着。
生:我看到我和我的同学走在大街上,听着鸟儿的歌唱,闻着花香,在散步。
生:我看到两个人站在开满鲜花的大街上在聊天说:你看这景色多美呀。
生:我看到两只蜜蜂嗡嗡的凑在一起聊天:多么美丽的花儿……师:是呀,欣赏着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的鲜花,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人们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望着窗外一朵朵,一簇簇,竞相老师带到这美丽的异国风光。
让我们再次美美地读读这一段文字。
生:想生:齐读句子(二)、体会风情的奇特1、师:好一派奇丽的景色啊!那又是一个怎样奇特的民族才能创造出如此奇丽的景色呢?浏览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德国民族的奇特,用波浪线划出来。
2、生自由读课文。
师:文章当中哪里看出了民族的奇特?生: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他们的花不像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师:你从哪里体会到民族的奇特?生:他们把花都养在窗台上。
师:你家花养在哪里?生:我家养在阳台上;我家养在客厅里师:可是他们却把花养在窗台上,大家说奇特吧?生:奇特师:大家还从哪个地方看出民族的奇特?生: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我从这里看出了民族的奇特。
师:是啊,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那自己在屋子里看到了什么?生:看到了花的脊梁。
师:你家养花是做什么的?生:美化环境;绿化空气;释放氧气……师:可是他们却不这样做,只看到花的脊梁?他们不喜欢花么?那为什么还这样做呢?2、他们这样做季老先生很不理解,我们也很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创设情境)现在你们就是德国的养花人,老师当记者,采访采访你们——你好,你家里养的花,自己只看到枝枝叶叶,不觉得委屈吗?——生答你好,你们这样辛苦养花不是白费了吗?——生答房东太太,你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心里怎么想的?——生答;你“莞尔一笑”,这“莞尔”中的深意在哪里呢?——生答。
3、正是这样。
房东太太眼中再普通不过的现象,季羡林爷爷又有怎样的感慨?就是——(齐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生:他们一心为了别人,有一种奉献精神。
用文中的话说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文中说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为什么说耐人寻味?耐人寻味是什么意思?生:颇是很,非常的意思。
耐人寻味,就是值得细细品味。
生: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师:当我们再次读这段话的时候,你会带着怎样的心情来读?生:敬佩,感动……朗读你们之所以感受这样深刻,是因为众多的德国人无私的境界,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他们的这种境界就是齐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师:在德国我们能看到漂亮的花海,能闻到花绽放的清香,所以让我们感受到他们“人人为我”的境界。
奇丽的花,奇特的民族,深深的打动了季先生,所以他说:大家齐读这句话: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师: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了吧?三、联系生活实际,谈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境界,使我们见视到了这样奇特的民族,请大家读。
出示课件: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他们的花不像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5、小结:是的,正像你们所说的德国民族是奇特的,他们的奇特表现在他们家家户户都______,并且是把花都栽种在__________,在屋里只能看到_______,而把最美的花给_街上的行人_看。
同学们,这就是季羡林先生所说的“我为人人”的精神!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境界,也才有了这样奇丽的景色。
我为人人,德国才堪称一个奇特的民族,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种奉献精神,相信我们的国家也会达到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四、重寻乡梦,品味“美丽”:1、出示:德国四五十年前后街头的图片,对比观察。
2.师:来,读读季爷爷说的这句话——“变化是有的,而美丽却没有改变。
”这里面藏着他第二次到德国的所见所想。
(1)师:四五十年后,作者已由青年变成老年,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指名答。
(2)师:这美丽指是什么?对,德国街头还是那样的美丽--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美丽仅仅指花吗?几十年过去了,德国人这种美好的心灵却从来没有改变!再读这句话。
(3)此刻,作者对德国这个民族产生了一份怎样的情感?敬佩(板书)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今天,我们不但感受到了德国奇丽的风景和与众不同的民族风情,也感受到季老先生情感的变化,(指板书)由吃惊到赞叹,再到敬佩。
让我们带着由衷的敬佩,再读这句话: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2、学到这里,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在表达上还有一个特点,它不同于一般写风景风情类的文章,不是把作者游览过的各种新奇的景物罗列出来,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单单写出这多年不变的景色,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
)六、抒情总结最后让我们再次走进德国,随着季先生一起来读——?(配乐情境朗读,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思乡曲》)?漫步在? 花团锦簇的大街之上? 温馨惬意?遨游于? 姹紫嫣红的楼宇之间??流连忘返?沐浴着芬芳的花海之香????遐想联篇?编织了??四五十年的童话? 倾刻间??? 梦想成真七、板书设计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花团锦簇人人为我姹紫嫣红我为人人目不暇接师:课下自己阅读《再返哥廷根》。
了解作者对德国的独特情怀。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