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1)景区资源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22.24 MB
- 文档页数:101
第三节 我国的旅游资源[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的主要旅游资源;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世界遗产,举例说出其重要价值。
一、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1.自然旅游资源 (1)山岳风光①五岳名山:□01东岳泰山、西岳□02华山、北岳□03恒山、□04南岳衡山、中岳□05嵩山。
②四大佛教名山:某某□06五台山、□07某某九华山、某某□08普陀山、□09某某峨眉山。
(2)水域风光:如某某□10某某山水、长江三峡、某某西湖、某某某某□11太湖、某某□12日月潭等。
2.人文旅游资源(1)文物古迹与古代工程建筑:如万里长城、□13京杭运河、故宫、某某□14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某某□15园林建筑、敦煌壁画等。
(2)风土民情:如汉族的春节、傣族的□16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17火把节等。
二、我国的世界遗产1.状况:我国于1985年加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公约》,截至2018年7月已有53个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意大利,居世界第□01二位。
2.分类(1)世界自然遗产。
(2)世界文化遗产。
(3)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3.开发与保护我国的世界遗产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促进了我国□02旅游业的发展,在开发时要加强对它们的保护。
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各具特色。
建筑结构设计风格也体现了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
读下列四幅民居景观图,回答1~3题。
1.按旅游资源的分类来说,民居建筑应属于( )A.自然景观旅游资源B.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C.文化景观旅游资源D.园林建筑旅游资源答案 C解析从旅游资源的类型来说,民居建筑是人类建造的,主要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应属于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2.随着电视剧《乔家大院》的热播,来此地旅游的人络绎不绝。
图③就是著名的“乔家大院”,它所在省区被纳入联合国“文化遗产”项目的有( )A.龙门石窟、少林寺 B.云冈石窟、平遥古城C.五台山、恒山悬空寺 D.北岳恒山、王家大院答案 B解析“乔家大院”位于某某省,该省被纳入联合国“文化遗产”项目的有五台山、某某云冈石窟和平遥古城。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答案要点1.景区产品的概念如何理解?答案要点:旅游景区产品(Product of Tourism Attraction )从狭义讲,景区产品是一种单项旅游产品,是旅游景区借助一定的资源、设施而向旅游者提供的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的总和。
从广义来讲,景区产品是多种单项旅游产品的组合,旅游产品所包含的4As——旅游资源(Attraction),交通运输设施和服务(Access),住宿、餐饮、娱乐、零售等旅游生活设施和相应服务(Amenities)辅助设施。
2.试阐述景区产品的特点?答案要点:主要从7个方面理解:(1)不可检验性。
(2)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
(3)不可储存性。
(4)不可移动性。
(5)季节性。
(6)脆弱性。
(7)共享性。
3.为什么说景区产品是一种准公共产品?结合景区经营权和管理权等问题加以阐述。
答案要点:景区产品是一种准公共产品的特征主要从景区产品的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方面分析(课本第29页)。
排他性问题要从景区日常经营的门票制度来分析,最好能引导学生分析景区门票“涨声一片”与准公共产品经营权和管理权之间的矛盾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4.整体产品有哪3个层次构成?景区产品的构成如何?答案要点:整体产品是指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扩展产品3个层次;景区产品的构成包括:(1)旅游景区吸引物-核心产品(2)旅游景区活动项目-有形产品(3)旅游景区管理和服务——扩展产品。
5.试以博物馆为例说明景区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
答案要点:引导学生分析某一类型博物馆游客流量变化和时间变化之间的关系,分析课本图2-7博物馆生命周期曲线存在的可能性及原因。
6.景区产品创新的方法有哪几种?结合案例说明。
答案要点:景区产品创新的方法有主题创新、结构创新、功能创新,详细内容参见课本40页。
引导学生列举不同创新方法的景区产品。
第二节著名旅游景区景观的特点及其成因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初步学会景观特点的描述方法。
运用资料,描述若干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并从地理角度说明其形成原因。
1.山地景观——中国黄山(1)位置:位于安徽省东南部。
(2)特点及成因①特点:号称天下第一奇山,是以自然景观为特色的山地旅游风景名胜区,有“天下名景集黄山”之赞语。
a.“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
b.是我国南方珍贵的植物宝库和天然生物园。
c.气候宜人,夏季凉爽,是避暑胜地;冬季则能欣赏到如同置身北国冰雪的风光。
d.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②成因:黄山美丽的自然风光是由地质、地貌、气候等多种自然因素共同造就的。
2.海域景观——美国夏威夷(1)位置:夏威夷是太平洋北部的一个群岛,是美国的第五十个州。
(2)特点及成因①特点:以热带风情和火山景观闻名于世;也是多种文化汇集交融的大熔炉。
②成因a.热带风情——地处热带,但受海洋环抱,气候适宜,雨量丰富。
b.火山景观——较频繁而宁静地火山喷发活动,没有强烈的爆炸过程。
c.多种文化汇集交融的大熔炉——种族多样,民族构成复杂。
3.历史遗产——中国长城(1)景观特点①长城雄伟壮观,其建筑年代之久、规模之大、历史价值之高举世无双。
②从地理学的角度考察,长城的构筑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思想。
(2)成因:长城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建筑体系。
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前后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秦、汉、明朝是修筑长城的三个高峰。
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长城主要是由明代修建而保留下来的。
4.城市景观——法国巴黎(1)位置:位于法国北部的巴黎盆地中央,横跨塞纳河,是世界十大名城之一,有“世界花都”之称。
(2)景观特点①是一座历史名城,名胜古迹比比皆是。
②巴黎的城市景观反映了城市发展的历史。
③巴黎古迹的布局体现了欧洲文化特点:主要建筑大都位于城市广场的中央。
一、判断题1.各种旅游景观都是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 )2.黄山美丽的自然风光是由地质、地貌、气候等多种自然因素共同造就的。
风景区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风景区管理,促进旅游产业健康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升旅游服务品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国家级风景区,各级风景区管理单位应严格遵守执行。
第三条风景区管理应遵循“以人为本、保护优先、可持续发展、文明旅游”的原则,切实保护风景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第四条风景区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管理体系,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规范管理和服务质量。
第二章风景区管理机构第五条风景区管理机构应当设立管理部门,负责风景区内的管理工作,包括生态保护、安全管理、旅游服务等方面。
第六条风景区管理机构应当设立公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风景区内的公共安全监控和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执行。
第七条风景区管理机构应当设立环保部门,负责风景区内的生态保护工作,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八条风景区管理机构应当设立旅游服务部门,负责游客接待、导览服务、宣传推广等工作。
第三章风景区管理规定第九条风景区管理单位应当制定并公布游览路线及相关信息,确保游客能够安全、合理地游览风景区。
第十条风景区内设置的观光设施和游乐项目应当经过相关部门的安全检测和审批,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第十一条风景区管理单位应当配备专业的导游和服务人员,确保游客得到专业、周到的导游和服务。
第十二条风景区内不得破坏自然景观,不得随意摘取野生植物、动物,严禁乱涂乱画。
第四章环境保护及安全管理第十三条风景区管理单位应当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措施,确保生态环境不受破坏。
第十四条风景区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确保游客和员工的人身安全。
第十五条风景区内应当设置安全警示牌和应急逃生通道,配备应急救护设备和急救人员。
第十六条风景区管理单位应当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排除安全隐患,加强安全设施的维护。
第五章服务质量及管理评估第十七条风景区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服务质量评估制度,定期对旅游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和监督。
第十八条风景区管理单位应当建立游客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游客的投诉问题。
国家旅游景点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管理国家旅游景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保障游客的权益,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所有国家级旅游景点的管理。
第三条国家旅游景点是指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并由国家旅游局认定的旅游景点。
第四条国家旅游景点应当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按照本规章的要求管理。
第二章管理机构第五条国家旅游景点的管理机构应当是专门的管理部门,具备相关的资质和经验。
第六条管理机构应当设立管理委员会或管理团队,负责景点的日常管理和运营。
第七条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第八条管理机构应当定期对景点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景点的质量和安全。
第三章游客权益保障第九条国家旅游景点应当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第十条国家旅游景点应当提供必要的安全设施和服务,确保游客的安全。
第十一条国家旅游景点应当建立游客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游客投诉。
第十二条国家旅游景点应当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不得虚假宣传。
第四章环境保护第十三条国家旅游景点应当保护环境,不得破坏自然景观。
第十四条国家旅游景点应当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定期对景区环境进行监测。
第十五条国家旅游景点应当实行生态旅游,推动绿色旅游。
第五章票务管理第十六条国家旅游景点应当制定合理的票务管理制度,确保票务透明公正。
第十七条国家旅游景点应当实行实名制,对游客进行登记和身份验证。
第十八条国家旅游景点应当建立系统的票务销售渠道,保证游客的购票权益。
第六章安全管理第十九条国家旅游景点应当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保障游客和员工的人身安全。
第二十条国家旅游景点应当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二十一条国家旅游景点应当设立安全监控系统,及时监测景区内的安全情况。
第七章文明旅游第二十二条国家旅游景点应当倡导文明旅游,杜绝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第二十三条国家旅游景点应当设立文明导游队伍,引导游客文明旅游。
第二十四条国家旅游景点应当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文明素养。
旅游景区运营部管理制度是一套规范和指导景区运营部工作的制度和流程。
下面是一些可能包含在景区运营部管理制度中的内容:1. 组织架构和职责划分:明确景区运营部的组织结构、各职位的职责和权限。
2. 运营规划与策划:制定景区运营规划和策划方案,包括市场分析、目标制定、产品规划、定价策略等,确保景区的投资与收益能够平衡。
3. 运营管理流程:制定景区运营的各项管理流程,包括预订管理、票务管理、客户服务、安全管理等,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有序运行。
4. 员工管理与培训:规定员工的招聘、薪酬、绩效评估、福利待遇等方案,同时提供必要的培训与发展计划,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5. 财务管理: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成本控制、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等,确保景区的财务健康。
6. 营销推广:制定景区的销售和推广计划,包括线上推广、线下活动、合作伙伴推广等,以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7. 环境保护与安全管理:制定景区的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垃圾分类、环境监测、应急预案等,确保游客的安全和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8.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建立数据分析和统计制度,对景区的运营数据进行监测与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支持。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管理制度需要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完善。
旅游景区运营部管理制度(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旅游景区运营部的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旅游景区运营部的全体员工,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员工和实习生。
第三条旅游景区运营部的管理原则是公平、公正、公开,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第四条旅游景区运营部的管理目标是实现景区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并确保游客的安全和满意度。
第五条旅游景区运营部将建立健全岗位职责和权责清晰的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第六条旅游景区运营部将定期进行内外部的评估和监督,及时修订和完善管理制度,以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能。
第二章中国自然旅游资源第一节自然旅游资源(一)自然环境特点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中国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下降。
分为三个阶梯:西面一条山岭是由昆仑山—祁连山—岷山—邛(qiong)崃山—横断山脉组成东面一条是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组成。
第一阶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由极高山,高山,和高原组成,有“世界屋脊”之称第二阶梯:由一系列高山,高原,盆地组成,平均海拔1000至2000米。
包括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秦岭山脉,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等。
第三阶梯:是由海拔低于200米的平原和海拔低于500米的丘陵组成,自北向南分布, 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东南丘陵。
2地貌类型复杂五种常态地貌类型:山地平原丘陵盆地平原地质作用和外力作用性质:流水地貌岩溶地貌冰川地貌火山地貌风沙地貌丹霞地貌海岸地貌等。
3多样的自然景观从南至北:跨越了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六个温度带。
东南到西北:大致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个干湿区。
东部广大地区由南向北依次热带雨林季雨林景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中温带针阔混交林景观和寒温带针叶林景观。
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出现湿润的森林景观,半湿润的森林草原景观,半干旱的草原景观和干旱的荒漠景观。
(二)主要的自然旅游资源四大主类: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气象与气候景观1地文景观类五个亚类:综合自然旅游地沉积于构造地质地貌过程行迹自然变动遗迹岛礁。
其中最著名的是山地景观。
我国的名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等五岳名山,还有黄山九华山青城山峨眉山武夷山长白山千山五指山阿里山等。
2水域风光类:河段天然湖泊池沼瀑布泉河口海面冰雪六个亚类。
对游者的吸引,水体的形意声色味奇、著名水域风光旅游资源:长江黄河洞庭湖太湖千岛湖黄果树瀑布趵突泉北戴河海滨等。
(三)生物景观类生物景观包括:树木草原与草地花卉地野生动物栖息地等四个亚类。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2—2020年)文本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杭州园林设计院二ΟΟ二年十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总体规划 (3)第一节风景资源评价 (3)第二节风景名胜区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4)第三节规划分区、结构与布局 (8)第四节风景名胜区容量及生态原则 (10)第三章专项规划 (14)第一节保护培育规划 (14)第二节风景游赏规划 (21)第三节植物景观规划 (31)第四节地质地貌景观规划 (35)第五节建筑风貌及园林景观规划 (36)第六节文物古迹及西湖龙井茶保护规划 (36)第七节游览设施规划 (38)第八节道路交通规划 (40)第九节电力电讯规划 (41)第十节给水排水规划 (42)第十一节燃气规划 (44)第十二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44)第十三节西湖湖体及水质保护规划 (45)第十四节防灾规划 (46)第十五节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48)第十六节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50)第十七节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51)第十八节分期发展规划 (53)第四章实施规划的对策及措施 (57)第五章附则 (6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在风景名胜区资源综合考察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编制,为风景资源“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条编制与实施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目的是在确保具有高度自然与文化价值的风景资源完整保护、世代传承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综合效益,促进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第三条规划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与相关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管理条例》《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条例》《杭州市西湖水域保护管理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298-199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国务院建城国函字(1983)99号《关于杭州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报批稿)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风景名胜区工作的意见》国发(1982)136号《国务院批转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审定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请示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5)23号《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建设部(2001)83号文“关于发布《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务院国发〔2002〕13号《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建设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监察部国土资源部、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建规[2002]204号)“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第二章总体规划第一节风景资源评价第四条景源特征评价1、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西湖风景名胜区”或“风景区”)与杭州城区紧密相融,形成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共生互依关系。
景区管理工作计划
景区管理工作计划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安保管理:制定安全措施,加强巡逻和监控,确保游客的安全。
2. 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定期清理和维护景区环境,做好生态恢复工作。
3. 游客服务:提升游客服务水平,制定游客接待方案,加强导游培训,提供优质的导
览服务。
4. 设施管理:定期检查设施设备的运行状况,做好维护和修缮工作,确保设施安全可靠。
5. 营销推广:制定营销策略,推出优惠活动和促销方案,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景区。
6. 景区管理:做好景区规划和管理工作,加强内部协调和沟通,确保景区的良好运行。
7. 危机事件处理:建立危机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保障景区内部秩序和
游客安全。
以上是对景区管理工作计划的一些主要方面,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第2章井岡山景区资源、产品与市场分析年共接待游客847.7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2.76亿元。
第三产业比重将近50%,旅游业为井岡山旳支柱产业。
2012年,财政总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增幅居吉安市前列,社会各项事业日益繁荣。
快速增长的井闪山经济为当地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有利环第2章井闪山景区资源、产品与市场分析年成立省辖井闪山管理局,属江西省直接领导;1981年撤局设县,由吉安地区管辖;1982年,井丙山被批准为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改设为“井闪山市”;200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原井闪山市与原宁闪县合并成立新井闪山市,全市现有17个乡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6.2万人,总面积约为1308.6平方公里。
2000年,新的市行政中心搬迁至山下的新城区厦坪,大量的居民从茨坪下迁茨坪作为景区的游览设施中心和交通中心的地位能得到更完善的体现,从而促进景区发展。
(2)景区管理体制为更好管理井同山景区旅游业等事务,2005年成立了井同山管理局,机关设在茨坪,下辖4个行政机构:接待办公室;政治处;旅游管理处;办公室。
辖4个事业单位:井网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井同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井丙山革命博物馆;门票管理处。
下辖2家企业:井閃山旅游发展总公司、井同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一家临时机构井闪山旅游区综合执法办公室。
井闪山管理局的主要职责是:承办重大的接待任务;负责井岡山旅游业的统一管理、规划、开发和建设;保护井閃山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革命历史遗迹;负责景区公共设施建设,审查监督各种建设项目。
除上述职能外,其它方面的职、能及社会事务原则上由井网山市承担,井网山管理局不设独立的一级财政。
井岡山市政府不设井同山管理局已设置的旅游、接待等管理机构,也不再承担相关的职能。
井闪山管理局局长兼井闰山市市长领导下的管理局进行旅游接待事务管理,井网山市市委书记领导下的市政府承担其他社会职能。
景区基地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景区基地管理工作,加强景区基地的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景区基地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地方政府主办、经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政府批准的经济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经营管理的旅游景区基地。
第三条景区基地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依法管理,规范运作;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坚持科学规划,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景区基地管理制度的内容包括景区基地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分工、管理程序、安全保障、卫生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
第五条景区基地管理制度的制定、修改及解释权归景区基地管理机构,相关各单位和个人应当服从和执行。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六条景区基地管理机构应当设立景区基地管理委员会,委员会的职责是负责景区基地的总体规划、安全保障、环境保护等重要问题的决策。
第七条景区基地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包括景区基地管理机构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景区基地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
第八条景区基地管理机构应当设立景区基地管理部门,部门的职责是负责景区基地日常管理、安全保障、环境保护等具体工作。
第九条景区基地管理部门应当设立管理岗位,包括景区基地总经理、安全保障主任、环境保护主任等。
第十条景区基地管理机构应当设立监督检查机构,负责对景区基地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章职责分工第十一条景区基地管理机构负责制定景区基地的经营管理规划、安全保障计划、环境保护计划等,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景区基地管理部门负责景区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接待游客、维护设施、维护秩序、开展宣传等。
第十三条景区基地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景区基地的安全保障工作,制定安全防范措施,确保景区基地的安全。
第十四条景区基地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景区基地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好景区环境整治、保护、修复等工作。
第四章管理程序第十五条景区基地的开放时间、游客流量等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适时发布在官方网站和各种媒体上。
景点财产管理制度一、景点财产的构成景点财产的构成主要包括景点的自然资源、文化遗产、设施建筑和其他经营资产。
1.自然资源:景点的自然资源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包括山水、植被、动植物等。
自然资源的管理要做到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环境。
2.文化遗产:景点的文化遗产是历史和文化的见证,如古迹、古建筑、传统手工艺品等。
文化遗产需要进行保护、修复和传承,不能随意破坏或侵占。
3.设施建筑:景点的设施建筑包括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餐饮住宿设施等。
设施建筑的管理要做到安全可靠、服务周到,保障游客的正常需求。
4.其他经营资产:景点会有一些经营性的资产,如门票收入、商品销售等。
这些资产的管理和使用要合法合规,保障景点的经济利益。
二、景点财产管理制度的建立景点财产管理制度包括内部管理制度和外部监管制度。
1.内部管理制度(1)组织设置:景点应当建立专门的景点管理机构或者部门,设立财产管理岗位,明确财产管理的责任和权限。
(2)资产清查:对景点的财产进行定期清查,包括自然资源、文化遗产、设施建筑和其他经营资产,确保财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管理规定:制定景点的财产管理规定,包括资源保护、文物保护、设施维护等方面的规定,明确各项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
(4)资产保护:建立景点的财产保护制度,包括安全保卫、防火防灾等方面的措施,保障财产的安全。
(5)资产运营:制定景点的财产运营方案,包括票务管理、商业开发等方面的具体管理方案,合理利用资产,增加景点的经济效益。
2.外部监管制度(1)政府监管: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景点财产管理的监管,包括财产使用、保护和开发等方面的监督,保障景点的公共利益。
(2)社会监督:社会公众、媒体和相关组织对景点财产管理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促使景点改进财产管理工作。
(3)法律监督:法律部门对景点财产管理进行法律监督,处理侵害财产的违法行为,保障景点财产的合法权益。
三、景点财产管理制度的实施景点财产管理制度要得到全面的实施,包括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