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同步精品检测(含答案):第22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一、选择题1.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春秋【答案】B2.元宵节又被称为( )A上元节 B中元节 C下元节 D灯谜节【答案】A3.“……一位诗人,延续千载的爱国情怀;一样食物,属于中国人的温暖之味;一种文化,坚守的永恒纪念……”由此可见,这里纪念的传统节日是()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腊八节【答案】B4.2008年元旦,国务院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开始实施,其中新增的且传说与屈原有关的放假节日是:()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重阳节【答案】B5.小明在过某节时吟诵这样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你猜小明过的节是()A.元宵节 B.春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答案】B6.穿越时光隧道,你来到宋代.过春节时,你会遇到的情况有()①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②合家围炉而坐,饮酒唱歌,“守岁”③早起登高,祝福新年④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答案】C7.下面哪一种节日,在宋代还没有出现()A、春节B、端午节C、寒食节D、植树节【答案】D8.今天的传统节日,在宋代就有了,宋代称春节为()A.元宵B.除夕C.元旦D.守岁【答案】C9.下列传统节日中,哪个来源于二十四节气()A.元宵节B.中秋节C.端午节D.清明节【答案】D10.穿越时光隧道,你来到宋代.过春节时,你会遇到的情况有()①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②合家围炉而坐,饮酒唱歌,“守岁”③早起登高,祝福新年④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答案】C1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描写中秋节的千古名句,它出自于()A 、苏轼《水调歌头》 B、苏轼《中秋月》C、王建《十五夜望月》D、辛弃疾《太常引》【答案】A1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写的是哪个节日的场面()A.重阳节 B.端午节C.中秋节 D.清明节【答案】A二、非选择题13. (1)从下列节日中找出我国传统节日,并注明其具体时间(示例节日除外).(4分)重阳节元旦节元宵节母亲节清明节国庆节中秋节愚人节感恩节端午节【示例】清明节——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任选一个传统节日,写出相关的一句诗,或一副对联,或一条俗语.(2分)【示例】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春节和圣诞节,你更喜欢过哪个节日?为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现在的青年人都喜欢过洋节,如“情人节”“圣诞节”,你认为应该怎样吸引青年人重视传统节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2)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3)春节.因为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4)答案示例:①加大传统节日的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②加大政府的保护和扶持力度,将一些重要且有影响的传统节日纳入法定保护范围.③坚持继承、发展、改造、创新并重的原则,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适当融入现代元素,使其更加人文化、生活化.(言之有理即可)。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教材通过介绍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习俗,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认识。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了解节日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节日习俗,为本课学习提供了生活基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及习俗,认识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及习俗。
2.难点: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节日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节日氛围。
2.谈话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探究,了解节日起源、发展及习俗。
4.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与节日相关的图片、资料、课件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节日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节日图片,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节日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呈现节日起源、发展及习俗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节日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以下问题:a.各个节日起源的原因是什么?b.各个节日的习俗有哪些?背后有何寓意?c.节日习俗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对中国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可能了解不深。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参与过一些传统节日活动,但对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和实践活动来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知道各个节日的特点和习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各个节日的特点和习俗。
2.教学难点: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和实践活动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传统节日。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掌握各个节日的特点和习俗。
3.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体验,共同探讨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4.实践活动:学生参与传统节日的实践活动,如制作灯笼、包粽子等,亲身体验和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5.总结与反思:学生通过总结和反思,深化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22课,活动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教材通过讲述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认识。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但对于这些节日的起源和背后的文化内涵知之甚少。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特点。
2.难点:节日背后文化内涵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探究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意义。
4.互动交流: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资料: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文化的相关文章、图片等。
3.投影仪:用于展示教材内容和相关资料。
4.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节日,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总结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
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活动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演变,提高文化素养;从中国传统节日中理解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相关资料的搜集、梳理,提高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学之间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的起源和演变。
教学难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方法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有关信息,搜集资料、图片,小组交流讨论,并对信息进行归类整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材料课时安排:1课时活动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都是我们熟悉的节日。
我们知道,祖国历史悠久,你可知道这些节日是怎么样形成和演变的,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些传统的节日里,探寻这些节日的起源和演变,感受祖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二、活动活动1.分小组探究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的起源春节(学生出示自己搜集的资料,教师总结。
)节日习俗: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帖年画、守岁、放爆竹、长辈给压岁钱、蒸年糕、包饺子。
节日变迁: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先秦时期,就有了岁时的雏形;魏晋时已形成除夕守岁的习俗;唐朝时,人们除了登门拜年,还发明一种“拜年帖”;宋代人过年开始吃饺子,宋朝称饺子为“角子”;宋代已普遍开始用纸包火药做成爆竹;到了明朝,接灶神、贴门神、除夕守岁、十五赏灯会都已经盛行;清朝非常重视过年,宫廷过年十分奢华,皇帝有写福字下赐群臣的习俗;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现在过春节,全国放假7天(含调休)。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一、选择题
1.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春秋
【答案】B
2.元宵节又被称为( )
A上元节 B中元节 C下元节 D灯谜节
【答案】A
3.“……一位诗人,延续千载的爱国情怀;一样食物,属于中国人的温暖之味;一种文化,坚守的永恒纪念……”由此可见,这里纪念的传统节日是()
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腊八节
【答案】B
4.2008年元旦,国务院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开始实施,其中新增的且传说与屈原有关的放假节日是:()
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重阳节
【答案】B
5.小明在过某节时吟诵这样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你猜小明过的节是()
A.元宵节 B.春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答案】B
6.穿越时光隧道,你来到宋代。
过春节时,你会遇到的情况有()
①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②合家围炉而坐,饮酒唱歌,“守岁”③早起登高,祝福新年④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C
7.下面哪一种节日,在宋代还没有出现()
A、春节
B、端午节
C、寒食节
D、植树节
【答案】D
8.今天的传统节日,在宋代就有了,宋代称春节为()
A.元宵
B.除夕
C.元旦
D.守岁
【答案】C
9.下列传统节日中,哪个来源于二十四节气()
A.元宵节
B.中秋节
C.端午节
D.清明节
【答案】D
10.穿越时光隧道,你来到宋代。
过春节时,你会遇到的情况有()
①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②合家围炉而坐,饮酒唱歌,“守岁”③早起登高,祝福新年④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C
1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描写中秋节的千古名句,它出自于()
A 、苏轼《水调歌头》 B、苏轼《中秋月》
C、王建《十五夜望月》
D、辛弃疾《太常引》
【答案】A
1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写的是哪个节日的场面()
A.重阳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清明节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3. (1)从下列节日中找出我国传统节日,并注明其具体时间(示例节日除外)。
(4分)
重阳节元旦节元宵节母亲节清明节国庆节中秋节愚人节感恩节端午节
【示例】清明节——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任选一个传统节日,写出相关的一句诗,或一副对联,或一条俗语。
(2分)
【示例】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节和圣诞节,你更喜欢过哪个节日?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在的青年人都喜欢过洋节,如“情人节”“圣诞节”,你认为应该怎样吸引青年人重视传统节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2)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春节。
因为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4)答案示例:①加大传统节日的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
②加大政府的保护和扶持力度,将一些重要且有影响的传统节日纳入法定保护范围。
③坚持继承、发展、改造、创新并重的原则,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适当融入现代元素,使其更加人文化、生活化。
(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