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化与PPP模式 萨瓦斯
- 格式:docx
- 大小:955.06 KB
- 文档页数:18
PPP模式理论阐释及其现实例证*Theoretical Explanation of PPP Mode and Its Practical Examples刘薇内容提要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运行具有三个重要特征:伙伴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分担。
英国和加拿大推广PPP模式的相关实践给我国以重要启示。
推广运用PPP模式,需要加快PPP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培育契约精神,积极推动法治化契约制度建设;创新金融支持模式,多方合力支持PPP机制推广;建立规范系统的监督管理机制,防范财政风险。
关键词PPP模式融资模式政府购买服务作者单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北京100142Liu WeiAbstract:The operation of PPP mode has three important features:partnership,sharing benefits and risks.The practices of promoting PPP model in British and Canada brought us important implications.For th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PP mode,we should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PPP legal system;cultivate the spirit of contract 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legal contract system;innovate financial support modes and support the promotion of PPP mechanism with efforts from all around;establish standardized and systematic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prevent financial risks.Key words:PPP mode,financing mode,government purchase service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PPP)创新对于加快新型城镇化、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构建现代财政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ppp模式最早起源于英国,20世纪90年代后,英国政府率先鼓励私人投资于交通、污水处理、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我国ppp模式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从项目试点到推广再到全面开展,随着ppp项目的推进,国内学术界对ppp模式的相关研究无论从数量、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显著提高。
关键词:ppp模式;文献综述一、ppp基本概念虽然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领域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但ppp模式这一概念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各个部门、不同学者对ppp模式也有自己的解释。
g.peirson,p.mebride(1996)认为,ppp模式是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签署协议,由私人部门代替公共部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或者向社会提供各种服务。
萨瓦斯在《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一书中对ppp模式进行了比较详细、系统的探讨。
他详细分析了基础设施领域里采用ppp投融资机制的优点,并对ppp的具体形式做了较为详细的划分。
李秀辉、张世英①(2002)是国内学术界较早探讨公私合作制的学者,对ppp模式产生的背景、概念特征、优势和应用实例进行系统介绍。
将ppp模式定义为“政府、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性企业基于具体项目而形成的相互合作关系的形式”,在这种合作形式下,政府并不是把项目的责任全部转移给私人企业,而是由参与合作的各方共承担融资风险。
陈伟强、章恒全②(2003)从ppp模式与bot模式对比的角度分析了ppp融资模式的优点,指出ppp模式中私人部门参与早期项目的可行性,缩短了前期工作周期,降低项目费用,减少项目风险并且有利于项目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能更好地协调各方关系。
王灏③(2004)在研究国外不同ppp模式定义后,认为ppp模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ppp模式泛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各种合作关系,而狭义的ppp模式可以理解为一系列项目融资模式的总称,包含bot(建设―拥有―转让)、tot(转让-经营-转让)、dbfo(设计-建造-投资-经营)等多种模式,并指出狭义的ppp模式更加强调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分担机制和项目的物有所值原则。
公私合作模式(PPP)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摘要】公私合营模式在公共基础设施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在分析我国应用PPP模式的现状及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对于PPP模式的应用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 进而对我国应用PPP模式提出可行性建议。
希望对于我国PPP模式的在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以及进一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公私合作(PPP);现状;问题;建议一、公私合作模式的含义公私合作制的概念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为政府提供了新型的公共物品及服务的方式。
目前,公私合营制在世界各国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筹发展,而且已经由初级阶段的基础设施项目逐步向能源、环保等深层次领域发展。
公私合作制在全世界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自公私合作制被提出以来,受到了越来越多地运用、关注和探索。
被誉为“民营化大师”的萨瓦斯教授将PPP这个概念归为三个层次:首先,它在广义上指公共和私人部门共同参与生产和提供物品、服务的任何安排;其次,它指一些复杂的、多方参与并被民营化了的基础设施项目;再次,它指企业、社会贤达和地方政府官员为改善城市状况而进行的一种正式合作。
联合国培训研究院对于PPP的定义认为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是为了满足公共产品的需要而建立的公共和私人倡导者之间的各种合作关系;第二是为了满足公共产品的需要,公共和私人部门建立伙伴关系进行大型的公共项目的实施。
学术界对PPP的定义还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但笔者认为PPP模式都是公共部门(Public)和私营部门(Private)建立合作伙伴关(Partnership)共同承担公共设施的建设及公共物品的提供。
完备的公共基础设施, 对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面对社会需求迅猛攀升,政府财力不足的局限,尤其是受到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完全由政府提供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融资、管理、设施维护等事务使得政府财政捉襟见肘。
一、关于公用事业民营化问题城市公用事业包括城市供水、供热、供气、通讯、公共交通、排水、污水处理、道路与桥梁、市政设施、市容环境卫生、垃圾处置和城市绿化等方面。
长期以来,我国公用事业运营的基本模式是政府投资建设,财政补贴运营,国有企业垄断经营。
由于这种经营模式缺乏竞争机制,导致公用事业领域机构臃肿、效率低下、亏损严重、服务意识淡漠等等一系列的弊端。
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开始了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其主要内容和基本趋势是,(1)民营化,即从国有企业垄断经营向民营化转变,这是目前公用事业市场化的最基本内容;(2)投资主体多元化,即从单一的政府财政投资向吸收民营资本、国外资本转变;(3)竞争化,即由自然垄断性向竞争性转变;(4)经营化,即在公用事业的公益性基础上向经营性拓展,由事业逐渐向产业转变。
任何改革都具有一定的成本。
对私营企业来说,参与公用事业具有一定的风险,如政府是否守信、投资能否回报等。
这些风险无疑将影响私人利益。
对于公共管理主体来说,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公用事业市场化是否也存在一些损害公共利益的公共性风险呢?我们认为,公用事业的市场化虽然是国际潮流,但公用事业的存在的基本原因,正是基于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等特性,“这些特性暗示了市场价格机制面临的困境。
”也就是说,公用事业是属于市场机制不能发挥作用或发挥作用不好的“市场失灵”领域。
因此,公用事业市场化的逻辑与公用事业的“公用”属性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矛盾。
这种矛盾性使公用事业市场化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可能的损害公共利益的公共性风险。
基于公用事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些潜在公共风险的后果将可能十分严重。
因此,如何防范和控制这些风险,是正确推进中国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过程当中的一个具有重要实践价值的理论问题。
二、动态分析:公用事业民营化的方向及模式在我国现行的法规、规章中,对公用事业及其范围有着不同的界定。
例如,在1993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布的《关于禁止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中所称的公用事业,包括“供水、供电、供热、供气、邮政、电讯、交通运输”等行业。
ppp项目模式PPP(政府和私营部门合作)项目模式是指政府与私营部门合作共同开展一项项目的合作模式。
此模式具有政府资源与私营部门专业能力的优势互补性,可以提高项目的效率和质量,并能够实现双方的共赢。
PPP项目模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当时一些国家开始把经济活动从政府部门转移到私营部门。
这是由于传统的政府投资模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政府资源的滥用、效率低下等。
通过引入私营部门的参与,政府可以将一部分风险和责任转移给私营部门,提高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PPP项目模式可以适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环保等。
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PPP模式可以用于建设公路、桥梁、机场、港口等项目。
在公共服务领域,PPP模式可以用于教育、医疗、体育设施等项目。
在环保领域,PPP模式可以用于水污染治理、垃圾处理等项目。
总的来说,PPP项目模式可以适用于各种需要政府和私营部门合作的项目。
PPP项目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可以提高项目的效率。
由于私营部门具有专业能力和灵活性,可以更好地管理和运营项目,从而提高项目的效率。
其次,它可以提高项目的质量。
私营部门在项目管理和运营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提高项目的质量。
再次,它可以分散风险。
由于PPP 项目模式将一部分风险和责任转移到私营部门,可以降低政府的风险承担压力。
最后,它可以实现双方的共赢。
政府可以通过PPP模式引进私营部门的投资和技术,从而推动项目的实施和发展;而私营部门则可以通过PPP模式获取项目经营权和回报,实现可持续发展。
然而,PPP项目模式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合作双方的利益分配需要谨慎处理。
由于PPP项目涉及到政府和私营部门的利益,两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可能存在摩擦和矛盾。
因此,在项目启动前,需要明确各方的权益和责任,并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其次,PPP项目需要有良好的监管机制。
由于私营部门参与,项目的监管环节需要加强,以确保项目的合规性和可持续发展。
PPP模式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共私营合作制)什么是PPP模式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通常译为“公共私营合作制”,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
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PPP模式的发展为了弥补BOT模式的不足,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融资模式——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即公共政府部门与民营企业合作模式。
PPP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优化的项目融资与实施模式,这是一种以各参与方的“双赢”或“多赢”为合作理念的现代融资模式。
其典型的结构为:政府部门或地方政府通过政府采购形式与中标单位组成的特殊目的公司签定特许合同(特殊目的公司一般由中标的建筑公司、服务经营公司或对项目进行投资的第三方组成的股份有限公司)由特殊目的公司负责筹资、建设及经营。
政府通常与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达成一个直接协议,这个协议不是对项目进行担保的协议,而是一个向借贷机构承诺将按与特殊目的公司签定的合同支付有关费用的协定,这个协议使特殊目的公司能比较顺利地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
采用这种融资形式的实质是:政府通过给予私营公司长期的特许经营权和收益权来换取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及有效运营。
PPP模式虽然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但在国外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1992年英国最早应用PPP模式。
英国75%的政府管理者认为PPP模式下的工程达到和超过价格与质量关系的要求,可节省17%的资金。
80%的工程项目按规定工期完成,常规招标项目按期完成的只有30%;20%未按期完成的、拖延时间最长没有超过4个月。
同时,80%的工程耗资均在预算之内,一般传统招标方式只能达到25%;20%超过预算的是因为政府提出调整工程方案。
我国公共服务合作供给方式的概念及关系辨析∗毛明明;刘青峰【摘要】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我国公共服务的合作供给方式有多种,由于对这些方式的本质特点理解不够深刻,在实际运用中它们往往被混淆或替代使用。
从它们的实然关系出发,在对公私合作、服务外包、特许经营、政府购买这四种最常用的公共服务合作供给方式进行内涵概念综述的基础上充分厘清各种合作供给方式之间的应然关系,是对我国公共服务合作供给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根本前提。
%Under the action of market mechanism, there are many cooperation models to provide public services in China. Because of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these models’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they are often confused in practical use. Starting from their actual relationships, as four cooperation models on public service supplying i. e.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service outsourcing, franchised operation and government purchasing are often be used, on the basis of the summary of their connotation and concept, to clarify all kinds of cooperation models’ ought⁃relationship is essential prerequisite for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tudies on the partnership for pub⁃lic service supplying in China.【期刊名称】《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8页(P44-51)【关键词】公共服务;公私合作;服务外包;特许经营;政府购买【作者】毛明明;刘青峰【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91;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3我国公共服务合作供给方式的概念及关系辨析*毛明明1,刘青峰2(1.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91; 2.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31)摘要: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我国公共服务的合作供给方式有多种,由于对这些方式的本质特点理解不够深刻,在实际运用中它们往往被混淆或替代使用。
一、国外研究综述(一)关于公共服务外包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研究公共服务外包是民营化的主要方式,起源于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实践。
20世纪70年代,在国家财政、管理、信任危机背景下开始于英国、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作为政府改革的一种国际思潮,迅速扩展到其他国家。
萨瓦斯(Savas,1999)认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基础是公共物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企业管理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等,由此他提出了民营化与PPP模式,该理论中系统的介绍了公共服务外包的过程。
萨缪尔森·保罗(Samuelson Paul A,1954)提出的公共物品理论中从公共物品的属性角度限定了公共服务外包的范围、成效等。
詹姆斯·布坎南(James Buchanan,1962)在“政府失灵”前提下提出公共选择理论,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减少政府垄断,从而达到有效的资源配置,这解释了公共服务外包存在的合理性;企业管理理论则为公共服务外包提供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包括绩效评估、合同管理、组织目标管理、技术创新等。
克里斯滕森(Christensen,2015)指出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是“合约失灵”的体现,其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易过程容易出现投机主义等问题进而增加交易成本,这很好地解释了公共服务外包的影响因素、风险及规避等。
赫菲茨(Hefetz,2016)认为,在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指导下,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出现将公共服务外包运行不畅、不适合领域的外包陆续收回的“逆合同外包”现象,由此引发了公共服务外包的争议。
(二)关于公共服务外包的过程研究公共服务外包的过程研究,包括公共服务外包决策的影响因素、范围、对象、合同管理、外包效果等方面。
1.公共服务外包的决策影响因素。
公共服务外包决策受多重因素影响。
费里斯(Ferris,1986)提出市政府从收益—成本的角度作出外包决策:可能节约费用、财政压力明显和政治反对力量微弱。
第33卷第2期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Vol.33 No.2 2018年3月JOURNAL OF JIANGSU POLICE INSTITUTE Mar. 2018·外警研究·基于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的美国情报共享模式傅雷摘要:在美国,PPP模式对其情报共享机制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同样,这种情报共享模式也可为我国公安情报工作的创新提供有益参考。
深入分析美国发展P3I所遇到的挑战及其对解决途径的探索,能够促使公安机关从私营部门获得丰富的行业信息,并在与自身数据库资源结合后,更好地服务警务工作。
关键词:PPP;P3I;情报共享;信息共享环境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020(2018)02-0125-0420世纪90年代,联邦调查局(FBI)对易受恐怖袭击和犯罪侵害的关键基础设施采取了保护措施。
在实施过程中,人们意识到美国大部分的关键基础设施为私营部门所拥有,只有通过发展公私部门之间的双向信息共享伙伴关系,这些关键基础设施才能得到充分保护。
一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下的情报共享(一)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的概念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以下简称PPP)的定义并不统一。
综合多方界定,可以将其界定为基于自主私营主体和公共主体双方合作来实现某一共同目标,同时提供相关产品或服务的一项合作协议,即让私营部门利用其掌握的资源的优势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分担政府公共部门的职能,同时双方具有明确的权责分工。
在这一关系中,相互信任以及对于未来可能性的认知是公私伙伴关系成功的前提。
①PPP模式的特征包括:(1)合作目标一致的伙伴关系;(2)利益共享,即参与的私营部门取得相对合适的投资回报,公共部门则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3)风险共担,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都尽可能承担自身优势方面的伴生风险,使整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成本最小化②。
(二)PPP模式下的情报共享概念收稿日期:2018-01-04作者简介:傅雷(1994-),男,江苏南京人,汉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情报学硕士研究生,北京,100038。
国外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实践与启示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国外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实践与启示【摘要】公共服务市场化是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主题,也为后来的新公共服务所承继。
国外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动因主要源于政府自身的信任危机与财政危机、私营部门的示范效应、利益团体的参与推动以及公共管理新理论的推波助澜。
国外公共服务市场化主要采取了合同出租、公私合作、非国有化、用者付费以及凭单制等实践形式。
国外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实践在创新政府管理体制,培育市场主体及其竞争机制,提升公共服务社会绩效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公共服务;市场化;启示公共服务市场化是英美等国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核心主题之一,也为后来的新公共服务所推崇。
这引起世界各国的巨大兴趣,在近年来的政府改革中争相效仿,为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十七大以来,我国各级政府纷纷致力于构建服务型政府,完善公共服务市场化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
为此,深入研究国外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动因与实践,特别是其借鉴与启示,对于优化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过程,完善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国外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动因?国外公共服务市场化有效的缓解了各国政府供给能力有限和公共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
诚然,任何形式的改革创新都离不开其驱动力的推进。
公共服务市场化关涉到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关系的深层变革,其根本动因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政府危机迫使其寻求公共服务供给的新途径。
这种政府危机表现在财政赤字、管理失效、民意缺损等方面。
二战以后西方国家出现的政府扩张和经济滞胀,导致财政赤字累积日甚。
在财政困境下,保证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便需要探索新的方法。
西方国家过度官僚化的弊端所导致的管理失调、官僚主义和效率低下已经严重地阻碍了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
公共服务市场化案例:一天,纽约市出现了一场灾难性降雪,负责扫雪的市公共卫生部门只有一半时间在工作,其余时间则消耗在工间休息、取暖、喝咖啡、添加燃料、午餐和洗涤上。
这件事引起了纽约市立大学管理系主任E.S.萨瓦斯的兴趣。
经过研究,他发现私营承包商收集每吨垃圾的花费约为17美元,而市公共卫生部门却要花费49美元。
1987年,萨瓦斯对美国、加拿大、瑞士、日本的公私垃圾收集业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受合同约束的私营企业同公共企业一样负责,工作效率却要高得多。
一公共服务项目市场化的利弊剖析有选择地将部分公共服务项目进行市场化的改革,反映了政府职能在公共领域的退缩和市场价值的回归。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政府面临着社会需求急剧增长与公共财力相对不足的困境。
改革是顺应政府职能转变,顺应民众诉求的必然趋势。
(一)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有利因素1.实现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在公共服务领域采取市场化的手段和民营化的方式,实质上是引入了竞争机制,从而能有效降低公共服务成本和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实现市场对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而政府通过制定标准和对服务效果进行评估和监督,则又发挥了政府宏观管理的作用。
因此,市场化取向的公共服务项目的改革,有效地解决了政府动作缺乏效率,而市场动作缺乏政府公共支持的问题。
2.提升城市品位与服务普通民众相结合。
公共服务领域的市场化、社会化程度是衡量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尺度,传统的以政府“统包”的公共服务,虽然管理秩序井然,但却缺乏应有的活力,从而使广大民众的公共消费维持在较低的基点上。
政府主动降低公共服务项目的市场准入门槛,构筑起多元化的公共服务项目投入机制,使公共服务领域在横向上不断扩展并在此基础上向纵深发展,有助于形成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网络。
以社会的力量介入公共服务领域,既是对政府职能的承接和转移,也是公共管理领域对“小政府、大社会”的呼唤。
私立医院高起点的规划建设和高规格的医疗服务,私立高中近年来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社会影响的扩大,汇聚了城市人气,集聚起大批人才。
《民营化与PPP模式——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E.S.萨瓦斯著周志忍译(一)译者前言民营化与政府治道变革1.民营化在当代政府改革中的地位①主导理论:从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出发,民营化是公共选择理论的逻辑起点,又是公共选择理论的一味主药。
②变革战略:民营化是实践战略意图建立社区、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伙伴关系③未来模式:盖布勒“企业家政府”模式,改革的结果:架空政府,降低职业公务员在社会中的作用。
2.作为治理理念的民营化①民营化的推动力量为现实压力、经济、意识形态、商业和平民主义的影响。
②政府增长的原因:对政府服务需求的增长;生产者服务供给的增长;效率的降低。
政府增长的后果:抑制经济的增长,产生无效政府活动。
对策:重视政府角色,更多依靠公民、社区、市场。
③提供物品服务的10种制度安排(静态分析):政府服务、政府间协议、政府出售、合同承包、补助、凭单、特许经营、自由市场、志愿服务、自我服务。
对10种制度安排的评价角度:(服务的具体性、生产者的可得性、效率和效益、服务规模、成本收益关联度、对欺骗行为的免疫力、经济公平、种族公平、对政府指导的回应性、对消费者的回应性、政府规模。
)3.作为公共服务提供机构的民营化①狭义的民营化:是一种政策,即引进市场激励以取代对经济主体的随意的政治干预,从而改进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
②民营化的方式(动态分析):委托授权;撤资;政府淡出。
4.民营化的操作层面①合同承包的实施条件:有效的政治领导;内部积极的倡导者;财政拮据;节约成本;行动具有政治可行性;特定事件打破现状,要求变革。
②服务合同的立约步骤:内部机构成本VS合同外包成本比较③政府改革:在政府角色和职能上是政府退却,新理念包括市场优位、顾客至上、服务至上、服务意识、结果为本、民主参与;在政府管理机制上,新理念包括多中心、民营化、公民参与。
萨瓦斯在1971年公开发表的《论市政论断》中强调民营化的实质是垄断对竞争而不是公营对私营。
民营化的目的是改善政府绩效,节约资金提供优质服务。
(二)正文第1部分民营化的背景第1章导论“公共”是政府拥有、公众拥有还是拥有权利开放?1.1民营化的动力表1 民营化的推动力量政府的角色是掌舵而不是划桨。
萨瓦斯反对大政府的理由:从政治哲学角度:个人自由、正义、效率和政府信任的缺失。
从经济哲学角度:大政府会造就贫穷的社会。
1.2民营化的历史进程民营化的理论基础由弥尔顿·弗里德曼奠定,彼得·德鲁克提出民营化的建议。
70年代以来民营化理论由萨瓦斯、普尔、斯潘、罗斯巴德、菲斯克等人发展。
实践:美国80年代,主要是以市政服务合同外包为基础的民营化。
英国70年代亚当斯密研究所推动了民营化。
撒切尔(1979年上台)和里根总统(1980年上台)推动了民营化。
90年代中期,州和地方政府的民营化在美国十分普遍。
第2章政府增长2.1 政府规模政府规模的3个测度指标:政府单位的数量;政府支出;政府雇员人数。
政府增长的原因:对政府服务需求的增长;生产者服务供给的增长;效率的降低。
①服务需求增长的原因:人口结构的变化;收入的增长;收入再分配;矫正社会病症;规避社会风险;弘扬文化;财政幻觉;项目维持。
②服务供给的增长原因:争取选票;预算的最大化;扩大竞选队伍;找问题的精英;医疗性的国家;政府垄断;有意的惰性(多数地方政府收入体制属于自动驾驶的位置,经济增长或通货膨胀带来的收入被花掉很少有人提出。
);雇员投票;服务的过度生产。
③效率的降低:超额雇佣;待遇过高;过度建设。
Bracket creep(税档潜升;额外负担):税收增加高于通货膨胀率第2部分民营化的理论第3章物品和服务的基本特征3.1 排他性物品(服务)的排他性:如果物品(服务)的潜在使用者没有达到潜在供给者提出的条件,他们就可能被拒绝使用该物品或者被排除在该物品的使用者之外。
3.2消费一个物品(服务)可以被消费者共同和同时使用,其数量和质量并不会因此减少或者降低;其他一些物品却只能被个人而不是共同消费,如果被一个人消费就不能被第二个人享用。
3.3 物品和服务的分类物品的性质决定消费者的支付意愿,也决定了生产者的提供意愿。
个人物品由市场提供,可收费物品既由政府提供,也可由市场提供。
共有资源由集体行动保护。
集团物品的提供可由自愿或者强制性的捐款。
3.4 集体物品产生的问题①集体物品的度量和选择难②集体物品的收益规模难确定③集体物品的增长的原因:某些物品性质的变化;保护共有资源的需要;个人物品变集体物品(私人垃圾扔大马路)④福利物品:在获取资格;获取数量;提供方式;社会对受惠者强加的条件等方面存在分歧。
小结:集体行动还是保护自然资源,集体物品的提供不是政府的专利,还应该考虑私人和自愿组织。
第4章提供物品和服务的不同机制4.1服务的提供(安排)和生产——服务的安排和生产可以分开。
4.2制度安排政府服务、政府出售、政府间协议、合同承包、补助(补贴生产者)、凭单(补贴消费者)、特许经营、自由市场、志愿服务、自我服务合同承包中政府的理想角色:公共物品和服务需求的确认者;精明的购买者,对所购物品和服务有经验的检查者和评估者;公平赋税的有效征收者;谨慎的支出者,适时适量对承包商进行支付。
合同承包的特征:工作任务要清楚的界定;存在几个潜在的竞争者,竞争氛围;政府能够监测承包商的工作绩效;承包的条件和具体要求有明确规定并能够保证落实。
支持合同承包的观点VS质疑民营化的观点。
附加限制条件的凭单安排对非穷人来说相对没有吸引力,这可以更好的帮助那些穷人。
附:市场是基于人的欲望和需求而来,人的欲望在市场中得到延伸。
4.3复合安排多样化安排——混合式安排——局部安排4.4安排方式和物品类型之间的关系4.5不同安排方式的比较服务的具体性;生产者的可得性;效率和效益;服务规模(可实现规模经济);收益和成本的关联度(消费者直接付费给公司);对消费者的回应性;对欺骗行为的免疫力;经济公平;种族公平(合同外包不考虑政治影响力);对政府指导的回应性;政府规模(合同承包和志愿安排是提供集体物品的最佳安排方式,在集体物品和共用资源提供方式中,志愿安排是被给予高度评价的,志愿安排是自治的一种形式,且一般可实现最大限度的公民参与)。
4.6民营化自由市场、志愿服务、自我服务凭单合同承包政府间协议特许经营补助政府出售政府服务民营化图一4.7公私伙伴关系公私伙伴关系:(广义概念)公共和私营部门共同参与生产和提供物品和服务的任何安排。
指一些复杂的、多方参与并被民营化了的基础设施项目。
指企业、社会贤达和地方政府官员为改善城市状况而进行的一种正式合作。
小结:集体物品的提供可以政府提供、政府间协议、合同承包、志愿安排。
对个人和可收费物品来说,自由市场和凭单安排是最好的;对共用资源来说,凭单制和志愿安排是最好的,对集体物品来说,合同承包和志愿安排是最好的。
第3部分民营化的实践第5章民营化的原因和形式5.1 民营化的原因①民营化的必要性:症状与诊断(施行民营化的一般目标)无效率,人浮于事,生产率低下;产品和服务质量低劣;营利性政府企业持续亏损和债务增加;缺乏管理技能和权威;对公众缺乏回应性;设备维护质量低下;资本投入不足;过度的垂直一体化;管理方法或产品过时,缺乏营销能力;目标多样化且相互矛盾;机构使命缺乏相关性甚至误导(机构协调);资产未充分利用或使用效益不佳;存在违法经营行为;存在盗窃和腐败现象(建议将集体物品私有化,以此确定产权)。
民营部门经营不善要么被兼并或者破产,而政府部门经营不善不仅不会被兼并而且可能会获得更多的预算。
②政府推行民营化的原因:调查结论1997年对州政府官员进行的一项调查问及民营化活动不断增加的原因。
答案从多到少依次是:(1)节省费用;(2)对民营化的有力政治支持;(3)增加工作灵活性,减少官僚作风;(4)提高效率(5)缺乏人才和管理技能;(6)推动创新;(7)提高服务质量。
③民营化的目标(一般针对发展中国家)减少政府开支;通过出售资产并向出售后的资产征税来增加收入;减少政府债务,如通过债务和股权交换;提供政府通过其他途径不能提供的基础设施或设备;为一些高技术活动引进专门技能;快速发起或扩展服务;减少政府在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干预;减少政府的社会角色(建立和强化市民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经济的非集中化和资产拥有权的普遍化;表明坚持经济自由化的态度,增强商业信心;加速资本市场的发展(通过设立和出售股份);吸引国内外投资,鼓励流动资本回归;满足国外贷款方的要求(包括诸如世界银行这样的国际团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获得公众支持(通过去除官僚制的弊病);奖励政治同盟者;削弱政治对手(如工会)。
④竞争:民营化成功的关键⑤民营化的理想政治环境(民营化是手段而非目的)市场定价,不存在价格控制或补贴;个人拥有产权并可以行使所有者的权利;不为竞争者设置市场准入障碍,不存在保护主义;公平、系统和独立的法制体系,确保法律适用和执法平等,包括税法和合同法政府在提供贷款和外汇时公正而不徇私情;政府在出售原材料和采购时不徇私情基于市场的利率,政府提供贷款时没有优惠;在统一劳工法和民营化协议的框架内,民营化企业拥有雇用和解聘雇员的自由;在民营化协议框架内,民营化企业有重组或改变业务的权利;政治稳定;货币稳定,通货膨胀受到控制。
5.2 民营化的形式(动态)①民营化概念的同义词:公私伙伴关系、合同外包、非国有化、非政府化、非国家化、股份化、政府撤资。
②政府服务、企业和国有资产的民营化方式可分为政府授权、政府撤资、政府淡出。
委托授权(合同承包、特许经营、补助、凭单制、法令委托)政府撤资(出售、无偿赠与、清算)政府淡出(民间补缺、政府撤退:停止给国有企业提供补贴——政府卸载、封冻法、放松规制)对国有企业。
Eg:中国1978年放松规制,采用合同承包土地。
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就是政府撤退,也是放松管制。
③民营化方式的比较合同承包:优点:提高生产率、节约成本、透明;缺点:可能招致工人的反对。
5.3 民营化的案例综合多种方法的民营化(公共汽车服务系统的民营化)、补缺、放松管制和特许经营(乌克兰公共汽车服务业)合理的民营化需要优良的管理、有效的腐败防范机制和对特许经营者的监督。
5.4 民营化过程的管理民营化的实施指南:1.对民营化要有坚定的政治决心,确保整个政府都理解这一点。
这是最重要的要求,否则,民营化过程注定会失败。
2.整个过程需要明确的责任分工,因为这是一个复杂过程,需要权威、资源、有识之士,且经常需要咨询专家。
3.对民营化项目设定清晰的目标。
因为存在许多可取但又相互冲突的目标,对这一步骤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
仅靠直觉是远远不够的。
4.选择合适的民营化形式。
从前面提到过的不同形式中选择一种或几种,或者精心设计一个多种形式的有机结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