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型杂交粳稻新组合滇杂33的选育与应用_陶光喜
- 格式:pdf
- 大小:103.74 KB
- 文档页数:3
滇型杂交稻滇杂33高产制种技术研究摘要水稻制种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能否制定科学合理的制种方案,是制种成败的关键。
滇型杂交稻滇杂33制种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要获得理想的制种产量,在技术上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一是培育带蘖壮秧。
事实证明,培养良好的花粉供体和花粉受体,是获得高产制种的基础,特别是雄健的父本。
二是氮、磷、钾肥配合施用,适时适量施肥,不偏施氮肥。
三是掌握好割叶的时期和方法,较好地消除授粉障碍,割叶时间太早或割叶长度太多或太少,都会影响到父母本的花期和授粉质量。
四是准确判断第1次赶粉的时间,认真细致做好赶粉工作。
五是做好鸟害的防治。
关键词杂交稻;滇杂33;高产;制种技术;产量;经济效益中图分类号 s511.0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029-02滇型杂交水稻滇杂33制种属于建水县种子公司与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联合研制开发,是云南省“十五”期间的科技攻关项目。
在建水县已有近10年的制种史,制种技术逐建提高,产量逐年提高,经济效益可观,是栽培普通杂交水稻的2~3倍,是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已被列为建水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项目。
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中,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很大,技术要求很高,操作过程也很严格,某一环节不当,都会影响到制种的产量,直接影响农户的经济效益[1-3]。
本文通过对技术措施的阐述,做出总结和分析,旨在寻求和探讨更科学更完善的技术,进一步提高产量,使制种农户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点试验设在云南省建水县南庄镇羊街村委会上羊街村进行,海拔1 300 m,年平均气温18 ℃,年平均降雨量800~850 mm,土质为砖红性红壤中的白泥土,ph值5~6,稻田肥力中等。
1.2 试验材料供试水稻品种为滇杂33[4]。
供试肥料:三元复合肥(红磷化工,10-10-5),尿素(云天化ⅰ,含n 46.4%),碳酸氢铵(蒙自氮肥厂,含n 17.1%),过磷酸钙(个旧金星化工厂产,含p2o5 16%),硫酸钾(芬兰产,含 k 50%)。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2008年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9.26•【字号】昆政发[2008]71号•【施行日期】2008.09.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奖励正文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2008年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昆政发[2008]7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呈贡新区管委会,昆明空港经济区管委会: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昆发〔2007〕8号),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奖励为发展我市科技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根据《昆明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规定,经昆明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评审,昆明市人民政府决定,授予“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冻干制剂新药开发研究”项目昆明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一等奖;授予“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等18个项目昆明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二等奖;授予“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虚拟现实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等40个项目昆明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三等奖。
希望全市科技工作者继续发扬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加强技术开发研究,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推动我市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八年九月二十六日2008年昆明市科学技术奖励项目(人、组织)名单一、突出贡献类(空缺)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类(空缺)三、科学技术进步类(59项)一等奖(1项)1.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冻干制剂新药开发研究完成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完成人员:胡云章胡凝珠刘国栋李琦涵禇嘉祐瞿素姬秋彦谢忠平代解杰二等奖(18项)1.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完成单位:昆明榕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云南农业大学嵩明县科学技术局完成人员:蔡志远吴德喜吴建宇郑凤萍李永梅王晓明杨奕纯2.口腔牙颌三维数字信息的医学影像研究完成单位:昆明市延安医院昆明理工大学完成人员:杨向红李川朱黎军吴晟罗富强舒文张凌鹏3.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的研制及临床研究完成单位:昆明市延安医院完成人员:熊鹰徐永清王大兴柳百炼李群辉赵烽普淇4.荨麻缓释微囊的制备工艺及相关制剂的研究完成单位:昆明市延安医院昆明医学院完成人员:李仲昆杜利云张荣平尹为民王崇静赵永娜王珩5.氯化锂消除肝素对血样RT-PCR抑制作用的研究完成单位:昆明市延安医院完成人员:侯宗柳蒋立虹王萍李亚雄陈智豫孟明耀王芳6.儿童疾病防治的临床研究-昆明地区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多病原学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完成单位:昆明市儿童医院完成人员:吴茜倪林仙李扬方陈祝赵明波樊茂高丽7.耳声发射对儿童铅暴露听力损害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完成单位:昆明市儿童医院完成人员:林建云赵生全张铁松刘睿清张建英高映勤陈泉东8.巨红牌高效节能环保气化灶完成单位:昆明融霞炉具有限公司完成人员:曾巨泓9.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控制-农户型双室堆沤肥技术完成单位: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完成人员:戴丽王志芸杨茜李瑚10.松华坝饮用水源地氮磷污染来源调查研究完成单位: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完成人员:杨树平李发荣丁宏翔陈燕张治中柘元蒙黄晓11.洋蓟食品深加工及产业化开发完成单位:昆明王国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完成人员:张瑞琥李发源杨剑平李忠录MR.KOMIN T.E.SLONSO 岳康12.高产优质奶山羊良种高效繁育示范完成单位:昆明市畜牧兽医站昆明易兴恒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人员:金卫华赵智勇许云生邵庆勇陈南凯王昆华陈顺发13.基于网络多媒体技术开发幼儿园优质教育资源的应用研究完成单位:昆明市第二幼儿园完成人员:张英杨鸿胡中伟葛洪芸唐玲陈静玲李爱萍14.阳宗海总磷输入响应关系研究完成单位: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完成人员:杨常亮王红梅赵世民黄晓罗华君陈燕祝艳15.φ300/φ680X600四辊可逆液压AGC轧机完成单位:昆明力神重工有限公司完成人员:赵勇殷浩杨亚希胡式保张成益李凌余成智16.YR2系列(IP54)绕线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完成单位:昆明电机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人员:韦文云周敏唐薇华查鸭宏王燕胡东声陈意文17.金利马空调热水一体机的研制与生产完成单位:昆明金利马热力设备有限公司完成人员:刘江王天伦蔡章伟罗永平曾淑平李晓春蔡玉银18.新型冷轧螺旋钢筋智能化生产完成单位:昆明增源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完成人员:张光明姚鉴王贵红黄立坤安永柱张琪信何大川三等奖(40项)1.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虚拟现实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完成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完成人员:熊坚万华森秦雅琴郭凤香林卫2.bDNA方法与巢式PCR方法检测艾滋病毒载量结果比较研究完成单位: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完成人员:赵勤汪亚玲普冬白劲松吴芳华3.LCA和LCM方案根除昆明地区人群H.pylori及其耐药、抗体研究完成单位: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人员:张虹雨周曾芬董树强赵学车曹丽玲4.昆明市水牛乳、肉、役兼用性能杂交改良研究完成单位:云南省肉牛和牧草研究中心昆明云澳牧业有限公司嵩明县杨林镇大树营村民委员会完成人员:杨国荣王安奎张继才付美芬王喆5.优质杂交粳稻新品种滇优34选育及试验示范完成单位:云南农业大学完成人员:陶光喜郭艾蒋义明陈丽娟谭亚玲6.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完成单位: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人员:邵剑春胡大春张鸿青周玲刘德华7.氨茶碱一酮替芬栓的研究完成单位: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昆明市延安医院完成人员:徐彪李仲昆张伟莉刘荣田伟盟8.日本甜柿规范化栽培及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示范完成单位:石林绿汀甜柿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石林彝族自治县科学技术局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完成人员:梅为云袁唯李韬杨伟余铭9.肝癌复发的生物联合干预及基因谱表达调控的实验研究完成单位:昆明市延安医院昆明医学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人员:高建鹏郭永章李立侯宗柳张小文10.黄藤素分散片的研究开发完成单位: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完成人员:周敏周志宏朱红涛李文黄春球11.CT在复杂性肛瘘诊治中的临床研究完成单位:昆明市中医医院完成人员:吴丹妮范亚明陈玲邢占敏杨文治12.禄劝万亩优质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建设完成单位: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禄劝伟顺马铃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人员:李琪彬金祺祥曹正为李承钱世江13.昆麦2号和云麦51号(原编号昆麦3号)的选育及应用完成单位: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富民县种子管理站完成人员:张美英吴美荣李自聪施桂仙殷绍贤14.库拉索芦荟对口腔癌化学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完成单位:昆明市延安医院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完成人员:段开文杨保秀欧炯光杨耘张莹15.昆明市HIV基因亚型多样性与感染人群危险行为的相关研究完成单位: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人员:邱泓徐艳声车忠民邱琴香李育芬16.昆明地区风景林树种选择研究完成单位:昆明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昆明市金殿名胜区昆明市西山森林公园完成人员:黄红春杨志杰陈浩郑宇李彦17.玩中乐玩中学玩中创-老昆明传统游戏新玩法完成单位:昆明市五华区江岸小学完成人员:王丹范庭芝胡滨王素梅李文茜18.对米非司酮疗效不同的子宫肌瘤患者VEGF表达差异探讨完成单位: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完成人员:邓继红张燕萍文华清普苹王涛19.半城市化红嘴鸥生态生物学及管理研究完成单位:昆明鸟类协会完成人员:王紫江吴金亮赵雪冰杨明黄海魁20.昆明地区耐旱园林植物选择初步研究完成单位:昆明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完成人员:张英刘敏谢小蔓吉树全袁冬梅21.昆明市城市行道树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完成单位:昆明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昆明市盘龙区绿化工程服务中心昆明市五华区绿化处完成人员:黄燕辉王艾莲郑宇陈浩谢晓曼22.利用天然植物制作干花旅游产品工艺研发完成单位:昆明蓝蜻蜓花卉有限公司完成人员:李蓉蓉黄本枢李冬冬李杰叶瑞娟23.肝硬化门静脉、脾静脉、胃左静脉血流动力学的超声研究完成单位: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人员:肖春华刘洁玉董树强迟昆燕王妍24.脑梗塞的颅内血流速度与颅外血流速度、血脂、血粘度的观察完成单位: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人员:罗晓惠杨正宇张红莲杨云鹏彭霞25.脊柱钉棒系统治疗骨盆后环损伤完成单位:昆明市延安医院完成人员:白力承熊鹰王大兴李群辉张武26.五华区农村小学开设英语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完成单位:昆明市五华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昆明市五华区普吉小学五华区厂口乡迤六小学完成人员:孙隽蕾严志丽沈继凤张蓓丽杨赟妮27.鸵鸟无公害养殖技术示范完成单位:富民县净红鸵鸟养殖有限公司完成人员:杨俊宏杨俊喜周文耿有全徐广丽28.出口蔬菜深加工技术开发完成单位:云南旭龙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人员:李旭李忠华赵云成梁贵红杨敏杰29.点燃民族文化的火种--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科技荟萃完成单位:昆明市西山区马街大渔中心学校完成人员:徐荣保邱文发起国庆张永平庞树华30.条形码在冷链生产销售、同步检疫检验中的应用完成单位:昆明中企肉类联合加工有限公司完成人员:申定国李平刘婕李美菊邝建华31.昆明市免疫接种效益分析及策略研究完成单位:昆明市卫生局完成人员:李华生杨韬邱泓邱俊田建中32.21世纪优质教育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完成单位:昆明市五华区春城小学完成人员:周金碧涂光弧董永贵王秀兰鲁蕾33.通过生活劳动教育促进3-6岁幼儿良好个性品质发展的研究完成单位:昆明市西山区前卫幼儿园完成人员:池红旭葛露霞施萍丽张萍珍王茜34.功能型卷烟纸的研究开发完成单位:云南瑞升烟草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完成人员:罗丽莉王保兴杨伟祖沈靖轩杨涛35.昆明市四种少数民族心理卫生状况调查完成单位:云南省精神病医院完成人员:阮冶姚坚高长青李小龙36.QHC-450型全断面道床换碴处理机完成单位: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完成人员:杨贵森刘刚方健康任剡毛志华37.昆明市科技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完成单位:昆明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完成人员:胡景荣黄毅华那静成小兵王跃38.官渡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指挥系统研究完成单位:昆明市官渡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昆明云翰科技信息有限公司完成人员:张树兰陆义春苏平詹衡朱俊39.警用智能视频车辆违法监测记录系统完成单位:云南澜博科技有限公司昆明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完成人员:余路邱正伦田野李学敏俞波40.C5613塔式起重机完成单位:昆明力神重工有限公司完成人员:项佩泽杨永生杜旭本王玲牛爱京。
附件22010年审定通过品种简介编号:滇审稻2010001号品种名称滇杂37亲本及组合合系42-7A/引恢1号选育单位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选育完成人洪汝科,文建成,谭学林,许红云,黄大军,金寿林,张忠林,陈丽娟,谭亚玲,王樨,顾晓明,尚永连,李伟华,徐津品种来源:该品种是2005年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利用合系42-7A不育系和恢复系引恢1号组配育成。
特征特性:粳型杂交水稻。
株型较紧凑,剑叶挺直。
全生育期171天,株高98.4厘米,穗长21.6厘米,穗总粒数164粒,穗实粒数125粒,千粒重26.8克,亩有效穗22.3万穗,成穗率79.8%,落粒性适中。
米质检测:出糙率82.2%、精米率72.2%、整精米率68.1%、垩白粒率36%、垩白度6.0%、直链淀粉15.0%、胶稠度86mm、粒长5.6mm、长/宽2.0、透明度1级、碱消值5级。
抗性鉴定评价:中感白叶枯病,感稻瘟病。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参加云南省杂交粳稻品种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736.6千克,比对照增产3.0%,增产点(次)率56.25%。
2007~2009年生产示范一般亩产598.3~910.5千克,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
适宜区域:适宜在云南省滇东海拔1650米以下和滇西海拔1750米以下粳稻区种植。
注意防治稻瘟病。
编号:滇审稻2010002号品种名称玉粳11号亲本及组合镇稻香粳5125/////(莫王谷///P154/282//玉糯2/曲S-35)选育单位玉溪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红塔区农业技术推广站选育完成人普双有、袁平荣、徐福荣、李贵勇、戴陆圆、刘树林、董广、邹茜、汤翠凤、沈祥宏、滕玉芬品种来源:该品种是玉溪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红塔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合作,于2000年用“镇稻香粳5125”作母本,与本地复交组合“莫王谷///P154/282//玉糯2/曲S-35”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云南省水稻品种科研育种及应用李全衡 陈 洁 郑 智 温宪勤(云南省种子管理站,昆明650031)摘要:针对云南省水稻生产特点,回顾了科技工作者利用丰富的资源,在滇型杂交粳稻、楚粳系列、云粳系列、优质常规稻等领域的科研育种历史及取得的成绩,对提高水稻单产、改善稻米品质,促进云南粮食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分析了云南省水稻种业的优势与不足,即云南粳稻生产中应用的品种只能依靠云南省育种,长江中下游粳稻品种不能直接用于云南省生产;优质常规籼稻也以省内选育为主;杂交籼稻不论是品种还是种子,都还要依靠省外。
从品种选育、做好试验审定和示范评价、做好种子生产和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云南省;水稻;科研育种;推广应用良种在农业生产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是促进农业发展不可取代的最重要因素。
大米是云南省的主粮和口粮,水稻生产至关重要。
选育和推广良种是重要的增产措施,1950-1959年主要以评选、鉴定、应用地方良种为主,后期开始引进省外粳稻品种进行籼改粳、高秆变矮秆,并从中发现变异单株进行系统选育新品种[1]。
1965年以后开始杂交育种;1976年引种籼型杂交水稻,1980年成立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坚持育种与引种结合,凡是有利于云南省稻谷生产的品种都积极采用。
1 云南省水稻科研育种历史1.1 滇杂、滇禾优系列杂交粳稻品种选育 1965年云南农业大学李铮友教授在保山发现水稻雄性低不育株,在全国率先开展粳型杂交水稻的研究,1969年培育出我国第一个粳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滇Ⅰ型粳稻红帽缨不育系,1970年育成我国第一个粳型恢复系南8,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随后滇Ⅰ型不育系被引到江苏、浙江、新疆等省区用于杂交粳稻组合的选配,建立了我国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杂交粳稻育种技术体系,主要用于培育滇型、甬优和春优系列的粳型杂交水稻。
“滇型杂交粳稻研究”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91年云南省审定寻杂29、1995年审定榆杂29,但由于粳稻品种间杂种优势不强,缺少强优势组合,杂交粳稻制种产量低、种子纯度低等原因,杂交粳稻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杂交籼稻。
汇报人:2023-12-08CATALOGUE目录•引言•杂交粳稻育种技术路线•突破成果展示•突破成果对农业生产影响分析•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展望•结论与建议01引言杂交育种技术杂交育种技术的出现为粳稻育种带来了新的突破。
通过利用不同品种间的杂交优势,可以培育出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的新品种。
粳稻种植历史粳稻作为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
然而,传统的育种方法周期长、效率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食物需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内外科研人员在杂交粳稻育种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然而,仍存在一些技术瓶颈和难题亟待解决。
杂交粳稻育种背景经过科研人员的努力,成功培育出了一批高产优质的杂交粳稻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具有产量高、米质优、抗逆性强等特点,有望为粮食生产带来新的突破。
在杂交粳稻育种过程中,科研人员创新性地运用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编辑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提高了育种效率和准确性。
这些技术的成功应用为未来的育种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杂交粳稻育种的突破成果不仅有助于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还有助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推广优质新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同时,新品种的推广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业生产的环境效益。
高产优质新品种创新育种技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突破成果及其意义02杂交粳稻育种技术路线03亲本提纯复壮采用提纯复壮技术,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提高杂交后代的遗传纯度。
01高产优质亲本选择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等特性的亲本,确保杂交后代具有优良的遗传基础。
02配合力测定通过配合力测定,评估亲本间的遗传互补性,为杂交组合设计提供依据。
亲本选择与优化根据育种目标,制定杂交组合策略,如强优组合、互补组合等,实现优良性状的聚合。
杂交组合策略杂交技术杂交后代处理采用高效的杂交技术,如花粉管通道法、子房注射法等,提高杂交结实率和种子质量。
发展中的滇型杂交粳稻作者:徐津李全衡来源:《中国种业》 2019年第5期徐津1 李全衡2(1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昆明650000;2云南省种子管理站,昆明650000)水稻是云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商品粮之一,年播种面积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30%左右,但稻谷总产占全年粮食总产的45%左右,居全省粮食第1位,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产,增加农民收入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水稻以粳稻为主,种植面积大约占全省水稻总面积的60%,是西南最大的粳稻区,发展杂交粳稻是保证云南省粮食增产的重要手段,是未来粮食增产的新增长点,将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1965年云南农业大学李铮友教授在保山发现水稻雄性低不育株,便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粳型杂交水稻的研究,1969年培育出我国第1个粳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滇Ⅰ型粳稻红帽缨不育系,并在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
随后,滇I型不育系还被引到江苏、浙江、新疆等省区用于杂交粳稻组合的选配。
与此同时,我国于1972年从日本引进了BT型粳稻不育系进行杂交粳稻育种研究,“滇型杂交粳稻研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迄今为止,滇I型和BT型不育系一直是中国培育粳型杂交稻组合的两个主要细胞质雄性不育体系,但由于粳稻品种间杂种优势不强,缺少强优势组合,杂交粳稻制种产量低、种子纯度低等原因,杂交粳稻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杂交籼稻。
1 滇型杂交粳稻品种选育成果显著新品种产量不断提高,解决了杂交粳稻缺少强优势组合的问题。
针对粳稻品种间杂种优势不强的问题,云南农业大学的科研人员创新育种思路,大规模开展种间和亚种间远缘杂交,进行杂交粳稻育种材料种质创新,丰富了杂交粳稻亲本的遗传多样性,为提高粳稻杂种优势奠定种质基础,变利用亚种内杂种优势为充分利用亚种间优势,解决了粳稻品种间杂种优势不强的问题。
此外,科研人员充分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新成果,利用分子辅助选择等手段进行恢复系选育,极大地提高了选择效率,新选育的杂交粳稻组合优势明显、产量高。
®田间课堂g云南省2021年农业主推技术(一)扫码阅读 编者的话:为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引导广大农业生产者科学选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评审,遴选并发布了 37项2021年主推技术。
本刊将选取部分内容陆续刊发,供读者参考。
2020年,景东县利用“滇型杂交粳稻绿色高效山地旱种技术”示范推广1.2万亩滇型杂交粳稻,平均单产400公斤/亩以上。
该技 术的核心是由云南农业大学自主培育的优质抗逆杂交粳稻品种滇禾 优34、滇禾优615等,其中滇禾优615荣获2019年国家食味品质金奖。
该技术适宜在云南省海拔800 ~ 1600米、降雨M较多的籼稻 区和籼粳稻交错区推广。
1土地耕整雨季来临前,用大型农机具及微耕机,将地块翻犁耙平,亩施有机肥200公 斤、复合肥(氮、磷、钾比为15 :15 :15) 20公斤,施肥后用微耕机耙平,达到土层深厚平整、土块细碎。
开挖墒面宽2.5 ~ 3米,开沟深、宽分别为15厘米和20厘米。
对排水不便的大田四周应开挖排灌沟,坡地开横沟利于蓄积雨水。
2. 种子处理.浸种前将种子摊开厚度1厘米左右,晒种三四个小时,翻动两三次。
浸种前用清水将种子淘洗干净,预浸种12小时,淘洗换水后每公斤种子加入2克“强氯精”消毒24 ~ 36小时,之后用清水洗净,晾干待播。
3. 播种旱地播干谷种2 ~ 2.5 公斤/亩。
浸种后的种子在地块透湿至25 ~ 30厘米深时播种。
播种株行距为14厘米x 25厘米。
播种方式为拉线条(点)播或打塘点播,每点(塘)播种3 ~ 5粒,播种后盖土二三厘米厚,以不露种子为宜。
适宜的播种时间是,进人雨季后的5月中旬至6月20日前。
4. 化学除草播种前2 ~ 3 天,在土地潮湿的状态下,亩用260毫升浓度60%“丁草胺”兑水50 ~ 60公斤喷雾,或拌毒土 120公斤均匀撒施于土壤表面,进行播种前除草。
滇型杂交粳稻新组合滇杂33通过审定
陶光喜
【期刊名称】《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5(020)001
【摘要】滇型杂交水稻是云南农业大学独创的一种杂交稻类型。
云南农业大学稻
作研究所一直致力于滇型杂交稻的应用研究。
继2002年“滇杂31”、“滇杂32”通过省级审定之后,云南农业大学稻作所新近选育成功的杂交粳稻新组合“滇杂33”于2004年10月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总页数】1页(P72)
【作者】陶光喜
【作者单位】云南农大稻作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1
【相关文献】
1.优质抗病滇型杂交粳稻新组合 --滇杂31、滇杂32 [J], 王樨
2.滇型杂交粳稻新组合滇杂40的选育及应用 [J], 洪汝科;谭学林;金寿林;黄大军;谭亚玲;张忠林;王樨;陈丽娟
3.优质滇型杂交粳稻新组合滇杂31、滇杂32简介 [J],
4.滇型杂交粳稻新组合滇杂33的选育与应用 [J], 陶光喜;郭艾;蒋义明;洪汝科;荣英;李铮友;师常俊;张树华;谭学林
5.滇型优质杂交粳稻新组合滇优34通过审定 [J], 郭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