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谐振动的合成
- 格式:ppt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18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 实验报告课程: 大学物理实验 学期: 任课教师: 班级: = 学号: == 序号: = 姓名: = 成绩:实验6 简谐振动的合成内容一 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两个简谐振动的方程为使用matlab 编写程序,求x1,x2,合振动的波形,讨论相位差对合成振动的影响。
相位差至少讨论4中情况(1.为0°;2.为180°;3.小于180°;4.大于180°),要求所有波形画在同一个figure 中。
()()⎩⎨⎧+=+=222111cos cos ϕωϕωt A x t A x内容二 相互垂直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两个简谐振动的方程为使用matlab 编写程序,求x,y,合振动的波形,讨论相位差对合成振动的影响。
相位差至少讨论4中情况(1.为0°;2.为180°;3.小于180°;4.大于180°),要求所有波形画在同一个figure 中。
()()⎩⎨⎧+=+=y y x x t A y t A x ϕωϕωcos cos内容三相互垂直方向不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李萨如图形) 使用matlab编写程序,画李萨如图形,要求:1.至少4种频率比2.至少8种相位差3.所有图形画在同一个figure中,添加标注。
如:cleart = 0:0.01:4;Ax = 1;Ay = 3;w1 = 1; w2 = 1./2;w3 = 2./3;w4 = 3./4;w5 = 2./5;m0 = 0;m1 = 0;m2 = pi./4;m3 = pi./2;m4 = 3.*pi./4;m5 = pi;m6 = 5.*pi./4; m7 =3.*pi./2;m8 = 7.*pi./4; x0 = Ax.*cos(2.*pi*t+m0);y11 = Ay.*cos(2.*w1.*pi*t+m1);y12 = Ay.*cos(2.*w1.*pi*t+m2);y13 = Ay.*cos(2.*w1.*pi*t+m3);y14 = Ay.*cos(2.*w1.*pi*t+m4);y15 = Ay.*cos(2.*w1.*pi*t+m5);y16 = Ay.*cos(2.*w1.*pi*t+m6);y17 = Ay.*cos(2.*w1.*pi*t+m7);y18 = Ay.*cos(2.*w1.*pi*t+m8);y21 = Ay.*cos(2.*w2.*pi*t+m1);y22 = Ay.*cos(2.*w2.*pi*t+m2);y23 = Ay.*cos(2.*w2.*pi*t+m3);y24 = Ay.*cos(2.*w2.*pi*t+m4);y25 = Ay.*cos(2.*w2.*pi*t+m5);y26 = Ay.*cos(2.*w2.*pi*t+m6);y27 = Ay.*cos(2.*w2.*pi*t+m7);y28 = Ay.*cos(2.*w2.*pi*t+m8);y31 = Ay.*cos(2.*w3.*pi*t+m1);y32 = Ay.*cos(2.*w3.*pi*t+m2);y33 = Ay.*cos(2.*w3.*pi*t+m3);y34 = Ay.*cos(2.*w3.*pi*t+m4);y35 = Ay.*cos(2.*w3.*pi*t+m5);y36 = Ay.*cos(2.*w3.*pi*t+m6);y37 = Ay.*cos(2.*w3.*pi*t+m7);y38 = Ay.*cos(2.*w3.*pi*t+m8);y41 = Ay.*cos(2.*w4.*pi*t+m1);y42 = Ay.*cos(2.*w4.*pi*t+m2);y43 = Ay.*cos(2.*w4.*pi*t+m3);y44 = Ay.*cos(2.*w4.*pi*t+m4);y45 = Ay.*cos(2.*w4.*pi*t+m5);y46 = Ay.*cos(2.*w4.*pi*t+m6);y47 = Ay.*cos(2.*w4.*pi*t+m7);y48 = Ay.*cos(2.*w4.*pi*t+m8);y51 = Ay.*cos(2.*w5.*pi*t+m1);y52 = Ay.*cos(2.*w5.*pi*t+m2);y53 = Ay.*cos(2.*w5.*pi*t+m3);y54 = Ay.*cos(2.*w5.*pi*t+m4);y55 = Ay.*cos(2.*w5.*pi*t+m5);y56 = Ay.*cos(2.*w5.*pi*t+m6);y57 = Ay.*cos(2.*w5.*pi*t+m7);y58 = Ay.*cos(2.*w5.*pi*t+m8);subplot(5,8,1);plot(x0,y11);Axis([-4 4 -4 4]);text(-16,0,'ω =1');text(-2,7,'0');text(-16,7,'相位差');subplot(5,8,2);plot(x0,y12);Axis([-4 4 -4 4]);text(-2,7,'π/4'); subplot(5,8,3);plot(x0,y13);Axis([-4 4 -4 4]);text(-2,7,'π/2'); subplot(5,8,4);plot(x0,y14);Axis([-4 4 -4 4]);text(-2,7,'3π/4'); subplot(5,8,5);plot(x0,y15);Axis([-4 4 -4 4]);text(-2,7,'π');subplot(5,8,6);plot(x0,y16);Axis([-4 4 -4 4]);text(-2,7,'5π/4'); subplot(5,8,7);plot(x0,y17);Axis([-4 4 -4 4]);text(-2,7,'3π/2'); subplot(5,8,8);plot(x0,y18);Axis([-4 4 -4 4]);text(-2,7,'7π/4'); subplot(5,8,9);plot(x0,y21);Axis([-4 4 -4 4]);text(-16,0,'ω = 1/2'); subplot(5,8,10);plot(x0,y22);Axis([-4 4 -4 4]);subplot(5,8,11);plot(x0,y23);Axis([-4 4 -4 4]);subplot(5,8,12);plot(x0,y24);Axis([-4 4 -4 4]);subplot(5,8,13);plot(x0,y25);Axis([-4 4 -4 4]);subplot(5,8,14);plot(x0,y26);Axis([-4 4 -4 4]);subplot(5,8,15);plot(x0,y27);Axis([-4 4 -4 4]);subplot(5,8,16);plot(x0,y28);Axis([-4 4 -4 4]);subplot(5,8,17);plot(x0,y31);Axis([-4 4 -4 4]);text(-16,0,'ω = 2/3'); subplot(5,8,18);plot(x0,y32);Axis([-4 4 -4 4]);subplot(5,8,19);plot(x0,y33);Axis([-4 4 -4 4]);subplot(5,8,20);plot(x0,y34);Axis([-4 4 -4 4]);subplot(5,8,21);plot(x0,y35);Axis([-4 4 -4 4]);subplot(5,8,22);plot(x0,y36);Axis([-4 4 -4 4]);subplot(5,8,23);plot(x0,y37);Axis([-4 4 -4 4]);subplot(5,8,24);plot(x0,y38);Axis([-4 4 -4 4]);subplot(5,8,25);plot(x0,y41);Axis([-4 4 -4 4]);text(-16,0,'ω = 3/4'); subplot(5,8,26);plot(x0,y42);Axis([-4 4 -4 4]);subplot(5,8,27);plot(x0,y43);Axis([-4 4 -4 4]);subplot(5,8,28);plot(x0,y44);Axis([-4 4 -4 4]);subplot(5,8,29);plot(x0,y45);Axis([-4 4 -4 4]);subplot(5,8,30);plot(x0,y46);Axis([-4 4 -4 4]);subplot(5,8,31);plot(x0,y47);Axis([-4 4 -4 4]);subplot(5,8,32);plot(x0,y48);Axis([-4 4 -4 4]);subplot(5,8,33);plot(x0,y51);Axis([-4 4 -4 4]);text(-16,0,'ω = 2/5'); subplot(5,8,34);plot(x0,y52);Axis([-4 4 -4 4]);subplot(5,8,35);plot(x0,y53);Axis([-4 4 -4 4]);subplot(5,8,36);plot(x0,y54);Axis([-4 4 -4 4]);subplot(5,8,37);plot(x0,y55);Axis([-4 4 -4 4]);subplot(5,8,38);plot(x0,y56);Axis([-4 4 -4 4]);subplot(5,8,39);plot(x0,y57);Axis([-4 4 -4 4]);subplot(5,8,40);plot(x0,y58);Axis([-4 4 -4 4]);。
《大学物理》期末复习试卷B第6章 机械振动基础§6.1-1简谐振动 振幅 周期和频率 相位一.选择题和填空题1. 一质点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为)cos(φω+=t A x ,当时间t = T /2(T 为周期)时,质点的速度为(A). (B) . (C) . (D) φωcos A . [ ]3.一物体作简谐振动,其振动方程为 )23cos(04.0π-π=t x(SI) .(1) 此简谐振动的周期T =__________________;2.一质量m = 0.25 kg 的物体,在弹簧的力作用下沿x 轴运动,平衡位置在原点. 弹簧的劲度系数k = 25 N ·m -1.(1) 求振动的周期T 和角频率ω.(2) 如果振幅A =15 cm ,t = 0时物体位于x = 7.5 cm处,且物体沿x 轴反向运动,求初速v 0及初相φ.(3) 写出振动的数值表达式.§6.1-2简谐运动的能量5. 一作简谐振动的振动系统,振子质量为2 kg ,系统振动频率为1000 Hz ,振幅为0.5 cm ,则其振动能量______________.§6.1-3旋转矢量3. 已知一质点沿y轴作简谐振动,其振动方程为)4/3cos(π+=t A y ω.与之对应的振动曲线是 [ ]-院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装 订 线6. 用余弦函数描述一简谐振子的振动.若其速度~时间(v ~t )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则振动的初相位为(A) π/6. (B) π/3. (C) π/2. (D) 2π/3.(E) 5π/6. [](1) 振子在负的最大位移处,则初相为______________;(2) 振子在平衡位置向正方向运动,则初相为_____________; (3) 振子在位移为A /2处,且向负方向运动,则初相为______. 8.一简谐振动用余弦函数表示,其振动曲线如图所示,则此简谐振动的三个特征量为A =_____________;ω =________________;φ =_______________.二.计算题1. 一质点作简谐振动,其振动方程为x = 0.24)3121cos(π+πt (SI),试用旋转矢量法求出质点由初始状态(t = 0的状态)运动到x = -0.12 m ,v < 0的状态所需最短时间∆t .3. 两个物体作同方向、同频率、同振幅的简谐振动.在振动过程中,每当第一个物体经过位移为2/A 的位置向平衡位置运动时,第二个物体也经过此位置,但向远离平衡位置的方向运动.试利用旋转矢量法求它们的相位差.§6.2简谐运振动的合成一.填空题 二.计算题 一质点同时参与两个同方向的简谐振动,其振动方程分别为x 1 =5×10-2cos(4t + π/3) (SI) , x 2 =3×10-2sin(4t - π/6) (SI) 画出两振动的旋转矢量图,并求合振动的振动方程.第7章 机械波 §7.1机械波的产生 波长 波线及波面 波速 一.选择题和填空题 1. 在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 ] (A) 波源不动时,波源的振动周期与波动的周期在数值上是不同的. (B) 波源振动的速度与波速相同. (C) 在波传播方向上的任一质点振动相位总是比波源的相位滞后(按差值不大于π计).--1. 一个沿x 轴正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用余弦函数表示)在t = 0时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1) 在 x = 0,和x = 2,x = 3各点的振动初相各是多少?(2) 画出t = T / 4时的波形曲线.§7.2平面简谐波一.选择题1. 一沿x 轴负方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在t = 2 s 时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则原点O 的振动方程为 [ ](A) )21(cos 50.0ππ+=t y , (SI). (B) )2121(cos 50.0ππ-=t y , (SI).(C) )2121(cos 50.0ππ+=t y , (SI).(D) )2141(cos 50.0ππ+=t y , (SI).2.如图所示,有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坐标原点O 的振动规律为)cos(0φω+=t A y ),则B 点的振动方程为[ ](A)])/(cos[0φω+-=u x t A y . (B) )]/([cos u x t A y +=ω.(C) })]/([cos{0φω+-=u x t A y . (D) })]/([cos{0φω++=u x t A y . 二.计算题1. 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正向传播,其振幅为A ,频率为ν ,波速为u .设t = t '时刻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求(1) x = 0处质点振动方程;(2) 该波的表达式.2. 如图,一平面波在介质中以波速u = 20 m/s 沿x 轴负方向传播,已知A 点的振动方程为t y π⨯=-4cos 1032 (SI).(1) 以A 点为坐标原点写出波的表达式;(2) 以距A 点5 m 处的B 点为坐标原点,写出波的表达式.§7.3波的能量一. 选择题与填空题1. 一平面简谐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在某一瞬时,媒质中某质元正处于平衡位置,此时它的能量是 [ ](A) 动能为零,势能最大. (B) 动能为零,势能为零.(C) 动能最大,势能最大. (D) 动能最大,势能为零.2. 在同一媒质中两列相干的平面简谐波的强度之比是I 1 / I 2 = 4,则两列波的振幅之比是 (A) A 1 / A 2 = 16. (B) A 1 / A 2 = 4.(C) A 1 / A 2 = 2. (D) A 1 / A 2 = 1 /4 [ ]3. 当一平面简谐机械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时,下述各结论哪个是正确的?[ ] (A) 媒质质元的振动动能增大时,其弹性势能减小,总机械能守恒.(B) 媒质质元的振动动能和弹性势能都作周期性变化,但二者的相位不相同. (C) 媒质质元的振动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位在任一时刻都相同,但二者的数值不相等.(D) 媒质质元在其平衡位置处弹性势能最大.4. 图示一平面简谐机械波在t 时刻的波形曲线.若此时A 点处媒质质元的振动动能在增大,则 [ ](A) A 点处质元的弹性势能在减小. (B) 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 (C) B 点处质元的振动动能在减小.(D) 各点的波的能量密度都不随时间变化.A B xu(C) o ',d . (D) b ,f .6. 一平面简谐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在媒质质元从最大位移处回到平衡位置的过程中(A) 它的势能转换成动能.(B) 它的动能转换成势能.(C) 它从相邻的一段媒质质元获得能量,其能量逐渐增加.(D )它把自己的能量传给相邻的一段媒质质元,其能量逐渐减小. [ ]7. 一平面简谐机械波在媒质中传播时,若一媒质质元在t 时刻的总机械能是10 J ,则在)(T t +(T 为波的周期)时刻该媒质质元的振动动能是___________.8.一个波源位于O 点,以O 为圆心作两个同心球面,它们的半径分别为R 1和R 2,在两个球面上分别取相等的面积∆S 1和∆S 2,则通过它们的平均能流之比=21P /P ___________________.§7.4 惠更斯原理 §7.5 波的干涉(A) )22cos(2π-π=t A y . (B) )2cos(2π-π=t A y .(C) )212cos(2π+π=t A y(D) )1.02cos(22π-π=t A y .[ ]3. 如图所示,两列波长为λ 的相干波在P 点相遇.波在S 1点振动的初相是φ 1,S 1到P 点的距离是r 1;波在S 2点的初相是φ 2,S 2到P 点的距离是r 2,以k 代表零或正、负整数,则P 点是干涉极大的条件为(A) λk r r =-12.(B)π=-k 212φφ.(C) π=-π+-k r r 2/)(21212λφφ.(D) π=-π+-k r r 2/)(22112λφφ. [ ]4.已知波源的振动周期为4.00×10-2s ,波的传播速度为300 m/s ,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则位于x 1 = 10.0 m 和x 2 = 16.0 m 的两质点振动相位差为__________. 5. 频率为500 Hz 的波,其波速为350 m/s ,相位差为2π/3 的两点间距离为_____________. 二.计算题在均匀介质中,有两列余弦波沿Ox 轴传播,波动表达式分别为)]/(2cos[1λνx t A y -π= 与)]/(2cos[22λνx t A y +π= ,试求Ox 轴上合振幅最大与合振幅最小的那些点的位置.三.问答题设P 点距两波源S 1和S 2的距离相等,若P 点的振幅保持为零,则由S 1和S 2分别发出的两列简谐波在P 点引起的两个简谐振动应满足什么条件?§7.6、7.7 驻波、多普勒效应一.选择题和.填空题3. 若在弦线上的驻波表达式是 t x y ππ=20cos 2sin 20.0.则形成该驻波的两个反向进行的行波为:[ ](A)]21)10(2cos[10.01π+-π=x t y ]21)10(2cos[10.02π++π=x t y (SI). (B) ]50.0)10(2cos[10.01π--π=x t y ]75.0)10(2cos[10.02π++π=x t y (SI).(C) ]21)10(2cos[10.01π+-π=x t y ]21)10(2cos[10.02π-+π=x t y (SI).(D )]75.0)10(2cos[10.01π+-π=x t y ]75.0)10(2cos[10.02π++π=x t y (SI).5. 一列机械横波在t 时刻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则该时刻能量为最大值的媒质质元的位置是: [ ](A) o ',b ,d ,f . (B) a ,c ,e ,g . S4. 电磁波的电场强度E 、磁场强度 H 和传播速度 u的关系是:[ ](A) 三者互相垂直,而E 和H 位相相差π21.(B) 三者互相垂直,而且E 、H 、 u构成右旋直角坐标系.(C) 三者中E 和H 是同方向的,但都与 u垂直.(D) 三者中E 和H 可以是任意方向的,但都必须与 u垂直.5.一机车汽笛频率为750 Hz ,机车以时速90公里远离静止的观察者.观察者听到的声音的频率是(设空气中声速为340 m/s ).[ ](A) 810 Hz . (B) 699 Hz . (C) 805 Hz . (D) 695 Hz .6. 两列波在一根很长的弦线上传播,其表达式为y 1 = 6.0×10-2cos π(x - 40t ) /2 (SI)y 2 = 6.0×10-2cos π(x + 40t ) /2 (SI) 则合成波的表达式为_________;在x = 0至x = 10.0 m 内波节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腹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电磁波在媒质中传播速度的大小是由媒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8. 一静止的报警器,其频率为1000 Hz ,有一汽车以79.2 km 的时速驶向和背离报警器时,坐在汽车里的人听到报警声的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设空气中声速为340 m/s ).。
二、振动的合成实际生活中,一个系统往往会同时参与两个或更多的振动。
例如悬挂在颠簸船舱中的钟摆,两列声波同时传入人耳等。
一般的振动合成显然是比较复杂,下面仅讨论几种间单情况的简谐振动合成。
一、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若两个同方向的简谐振动,频率都是,它们的运动方程分别为因振动是同方向的,所以这两个谐振动在任意时刻的和位移应在同一直线上,且等于这两个振动位移的代数和,即合位移仍为简谐振动二、两个同方向不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拍如果两个简谐振动的振动方向相同而频率不同,那么合成后的振动仍与原振动方向相同但不再是简谐振动。
现设两简谐振动的振幅都为A,初相位为零,它们的振动方程分别为合成振动方程为若两个分振动的频率都较大且其差很小时,即,合振动可看作为振幅随时间缓慢变化的近似谐振动,振幅随时间变化且具有周期性,表现出振动或强或弱的现象,称拍,变化的频率称拍频,变化的振幅为变化的频率为三、相互垂直的简谐振动的合成李萨如图如果两个简谐振动分别在x轴和y轴上进行,他们的振动方程分别为合成后,可得质点的轨迹为椭圆方程若两分振动有不同的频率,且两频率之比为有理数时,则合成后的质点运动具有稳定、封闭的轨迹。
称其为李萨如图形。
程序编写我们已经在第一讲中体验了matlab的编程,可是你一定会生出这样的问号,辛辛苦苦在命令窗口写的一大堆代码怎么不保留?不用担心,matlab程序和其他编程工具一样,也有专门的文件格式,称m文件,文件名形式为“文件名.m”。
你可以用matlab自带的编辑器来输入你的程序代码,当然你也可以用其它编辑器或最经济的文本编辑器,不过别忘记添加文件名的后缀“.m”。
下面,请跟我一起用m文件编辑器来编写matlab程序。
例题:两个振动方向相同而频率不同的简谐振动方程分别为合成后的方程是请用matlab程序描述合成波和拍频现象。
编程:第一步:点击matlab图标,打开程序窗口。
第二步:选file—new—m-file,打开编辑器。
相互垂直的简谐振动的合成简谐振动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机械、光学、电磁等领域。
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对两个或更多相互垂直的简谐振动进行合成,以产生一个新的复合振动。
本文将介绍相互垂直的简谐振动的合成,并阐述其原理和应用。
简谐振动的定义简谐振动是指一个对象以一个周期性的方式在其平衡位置周围运动的物理现象。
这种振动是由于弹性力的作用而产生的,例如弹簧、摆线、声波等。
一个简谐振动的特点是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和速度。
简谐振动的运动方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x = A sin(ωt)其中,x代表位移,A代表振幅,ω代表角速度,t代表时间。
由于简谐振动的周期(T)与角速度有关系,因此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T = 2π/ω当存在两个或更多个以不同的频率振动的物体时,它们的振动将会互相影响。
考虑一个垂直向上运动的弹簧振子和一个水平运动的弹簧振子。
如果它们同时振动,将会出现一个垂直方向上的复合振动。
其中,y1代表第一个弹簧振子的位移,y2代表第二个弹簧振子的位移。
为了合成垂直方向的复合振动,需要执行以下步骤:1. 确定两个振动的振幅和角频率。
2. 计算两个振动的周期。
3. 将两个振幅和周期代入以下公式中:y = A1 sin(ω1t) + A2 sin(ω2t)其中,y代表合成振动的位移。
4. 对于每个时刻t,计算出合成振动的振幅y。
合成垂直方向振动的物理意义当两个垂直方向上的简谐振动相互作用时,它们的复合振动将形成一个网格图形,每个节点表示一个特定的振幅和相位差。
相位差表示两个振动之间的时间差,其中一个振动的周期相对于另一个振动周期的时间差。
合成振动的频率与原始简谐振动的差异通常很小,因此可以将它们看作共振现象。
在许多现实情况下,相互垂直的简谐振动产生的复合振动是非常有用的,例如在音乐和声学领域。
应用和例子1. 双摆双摆是指两个以不同长度的摆绳悬挂并以不同频率振动的摆。
当它们相互作用时,将产生一个复合振动,其中一个摆的振动会影响另一个摆的振动,并且它们最终会形成一个规律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