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常见岩石》
- 格式:ppt
- 大小:4.31 MB
- 文档页数:20
1.认识常见岩石【学习内容】P38-42《认识常见岩石》【文本分析】指导学生认识岩石的特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地球上的物质。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四个部分:认识岩石的分布,了解岩石的用途;探究岩石的特征;认识几种类型的岩石及其作用;模拟变质岩的形成。
【学习目标】1、能用感官和工具观察常见岩石,并能在观察中发现岩石的特征;2、能用一定的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3、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和遇酸反应等方面的特征,能说出几种具体岩石的名称及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4、知道岩石有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种类型,初步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过程。
【导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岩石的特征。
难点:鉴别身边的岩石。
【教学准备】矿物岩石标本、放大镜、镊子、水等。
【课时安排】2课时三、给岩石进行分类1.自由分类。
我们已经对岩石很熟悉了,你能给岩石分分类吗?(学生自由选择分类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板书设计:1.认识常见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教后记:知识链接:岩石的种类虽然岩石的面貌是千变万化的,但是从它们形成的环境,也就是从成因上来划分,可以把岩石分为三大类: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1、沉积岩沉积岩是在地表或近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一种岩石类型。
它是由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碎屑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经过搬运、沉积和石化作用,最后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的物质来源主要有几个渠道,风化作用是一个主要渠道,它包括机械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
机械风化是以崩解的方式把已经形成的岩石破碎成大小不同的碎屑;化学风化是由于水、氧气、二氧化碳引起的化学作用使岩石分解形成碎屑;细菌、真菌、藻类等生物风化作用也能分解岩石。
此外,火山爆发喷射出大量的火山物质也是沉积物质的来源之一;植物和动物有机质在沉积岩中也占有一定比例。
不论那种方式形成的碎屑物质都要经历搬运过程,然后在合适的环境中沉积下来,经过漫长的压实作用,石化成坚硬的沉积岩。
2、岩浆岩岩浆岩也叫火成岩,是在地壳深处或在上地幔中形成的岩浆,在侵入到地壳上部或者喷出到地表冷却固结并经过结晶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认识常见岩石》说课稿9篇《认识常见岩石》说课稿1《认识岩石》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1、指导学生了解采集岩石的方法,知道采集的地点。
2、指导学生掌握认识岩石特征的方法。
3、指导学生了解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鉴别事物的能力以及动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老师提供岩石图片和实物,学生自行搜集有关岩石变化的资料,使学生经历寻找岩石变化痕迹的探索过程,并在活动中了解冷热、风雨、植物等对岩石变化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假设——验证”的科学研究过程,能够根据现象,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珍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设计实验方案,能够根据现象初步认识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神秘、稀奇的事物。
今天老师要邀请同学们一起到大自然中走一走,看一看。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好,我们出发吧!(课件展示风化岩石:钟乳石、蘑菇石、鹅卵石、黄山奇石等岩石)同学们欣赏了这么多的美景,想跟老师说什么呀?(欣赏并说出有什么想法。
)二、猜想与假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真了不得,雕琢出这么多千姿百态的岩石,那么,它们的模样一直是这样的吗?(猜测岩石会不会改变模样。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科学来研究“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板书:岩石会改变模样吗?)1、猜测使岩石变化的因素。
2、教师随机分类板书:冷热、水、风、地表运动……三、制定方案1、同学们刚才欣赏许多形态各异的岩石,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再过一千年、一万年后,它们还会改变吗?2、(板书:会)会是什么力量使岩石改变模样的呢?四、实施探究1、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使岩石变化的因素,你们能用科学的方法来验证你们的说法吗?那么我们就来研究同学们说的其中两个因素。
冷热作用和水的作用使岩石发生变化的研究。
常见岩石简介安山岩(andesite)一种中性喷出岩。
其成分相当于闪长岩。
呈深灰、浅玫瑰、暗褐等色。
斑状结构。
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及暗色矿物。
暗色矿物主要为黑云母、角闪石(通常为褐色,具暗化边)和辉石(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都有,前者包括透辉石,普通辉石和异变辉石;后者主要见于斑晶中)。
依斑晶中的暗色矿物种类,可分为辉石安山岩、角闪石安山岩和黑云母安山岩等。
安山岩是造山带内分布最广的一种火山岩,因大量发育于美洲的安的斯山脉而得名。
多呈岩被、岩流、岩钟侵出相产出。
受热液作用,常产生青磐岩化。
与其有关的矿产有铜、铅、锌、金(银)等。
白云岩(dolomite)一种沉积碳酸岩。
主要由白云石组成,常混入石英、长石、方解石和粘土矿物。
呈灰白色,性脆,硬度小,用铁器易划出擦痕。
遇稀盐酸缓慢起泡或不起泡,外貌与石灰岩很相似。
按成因可分为原生白云岩、成岩白云岩和后生白云岩;按结构可分为结晶白云岩、残余异化粒子白云岩、碎屑白云岩、微晶白云岩等。
白云岩含镁较高,风化后形成白色石粉。
较石灰岩坚韧。
在冶金工业中可作熔剂和耐火材料,在化学工业中可制造钙镁磷肥、粒状化肥等。
此外,也用作陶瓷、玻璃配料和建筑石材。
橄榄岩(peridotite)超基性侵入岩的一种。
主要由橄榄石和辉石组成。
橄榄石含量可占40%~90%,辉石为斜方辉石或单斜辉石。
有时含少量角闪石、黑云母或铬铁矿。
颜色呈深绿色,具粒状结构、反应边结构、包含结构、海绵陨铁结构。
按辉石种类和含量,可进一步划分为斜方辉石橄榄岩(主要由橄榄石和斜方辉石组成)、单斜辉纯橄榄岩石橄榄岩(主要由橄榄石和单斜辉石组成)、二辉橄榄岩(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两者含量近于相等)。
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受热液影响,发生蚀变,如经水化作用后橄榄石变成蛇纹石和水镁石;硅化作用后橄榄石变成蛇纹石;碳酸盐化作用下镁橄榄石变成蛇纹石和菱镁矿等。
与之有关的矿产有铬、镍、钴、铂、石棉、滑石等。
纯净、透明、无裂纹、具橄榄绿色的橄榄石可作为宝石。
认识常见岩石的教案认识常见岩石的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认识常见岩石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认识常见岩石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的岩石,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岩石的一些特征;2、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实验等探索性活动。
科学知识: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等方面的不同和遇酸反应中的不同特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意识到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
教学重点: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和遇酸反应的特征。
教学难点: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岩石,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岩石的特征。
教学准备:分组用的岩石标号标本;放大镜、钉子、纸巾、记录单;滴瓶、滴管、稀盐酸;课件。
教学过程:一、初步了解岩石。
(一)了解岩石分布1.谈话: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图片。
[ CAI出示:自然状态下各种岩石图片]提问:这些图片上都有什么?(石头)说明:对了,是各种各样的石头,我们把这些石头称之为岩石。
2.提问:在自然界里,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岩石?(山上,水中,泥沙、土壤下)通过人们的研究,现在我们知道:[CAI出示(文字结论并有音频同步):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有些岩石裸露在空气中,更多的岩石被水、泥沙或土壤所覆盖。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常见的岩石[板书课题](二)辨认岩石1.谈话:要研究岩石,首先必须要学会辨认一些物体是不是岩石。
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CAI出示:花岗岩、瓷砖块、红砖块、水泥块、砂岩、玻璃块、页岩、石灰岩、大理岩实物图及名称]。
2.提问:看看它们是不是都是岩石?(不是,瓷砖块、红砖块、水泥块、玻璃块不是)为什么说它们不是?(因为它们不是天然形成的。
)3.小结:很好,岩石一定是天然形成的。
二、研究岩石特征(一)讨论操作方法谈话:接下来我们将要逐一认识屏幕上剩下的这些岩石,为了便于称呼,老师事先做了1~5的编号,而且给每组分发的岩石种类和相应编号都一样。
【精选】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2课时《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
2.探究目标
(1)会采用比较的方法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观察。
(2)会用简单工具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
(3)会用科学词汇描述、记录岩石的特征。
二、知识梳理
1.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岩石是我们常见的岩石。
2.岩石的种类繁多,它们的性质也多种多样。
我们可以从颜色、气味、纹理、颗粒大小、软硬程度、表面光滑或粗糙、轻重等方面对常见的岩石进行观察。
3.在观察岩石软硬程度时,可以借助指甲、铜钥匙、小刀对岩石进行刻画来判断,岩石的软硬分四类,分别是软、较软、较硬、硬。
4.观察岩石颗粒时,可分颗粒细密、颗粒粗疏、颗粒粗大等不同颗粒。
5.观察岩石可以采用眼睛看、手摸、鼻子闻、耳朵听等方法,还可以借助放大镜、手电筒等工具。
三、实验解析
1.实验重现
(1)实验名称:观察花岗岩、砂岩、大理岩这三种岩石标本。
(2)探究问题:花岗岩、砂岩、大理岩这三种岩石标本有什么特征?
1 / 3。
《认识常见的岩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三种常见的岩石类型: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
2. 使学生能够识别和比较这三种岩石的主要特征。
3. 培养学生对地球科学产生兴趣,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三种常见岩石类型的特征。
2. 岩石的识别和比较。
三、教学难点:1. 岩石类型的特征和识别。
2. 岩石形成过程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各类岩石的标本或图片。
2. 准备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岩石的特征和例子。
3. 准备实验材料,用于学生亲自观察和分析岩石。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构成和地表的覆盖物。
提问:“你们知道地球表面覆盖着什么吗?”引入岩石的主题。
2. 讲解:使用PPT或黑板,展示三种岩石的图片和特征。
详细讲解每种岩石的形成过程、外观特征和例子。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回答问题。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展示自己观察到的岩石特征,并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比较不同岩石的特征,并尝试区分它们。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或任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岩石的认识。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观察环节的参与程度和观察结果的准确性。
2.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和沟通能力,以及他们对岩石特征的分析和比较能力。
3. 检查学生的作业和练习题,以评估他们对岩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七、扩展活动:1. 组织一次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自观察不同地点的岩石,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2. 邀请地质专家或有相关经验的嘉宾进行讲座,分享更多关于岩石和地质学的知识。
3. 让学生进行岩石采集活动,收集不同种类的岩石标本,并开展岩石展览。
八、教学反思:1. 学生对岩石知识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需要进一步的讲解和辅导?2. 实验观察和小组讨论环节是否有效?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参与和理解?3. 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九、课后作业:1. 请学生完成一份岩石观察报告,描述他们观察到的岩石特征和岩石类型的判断。
《认识常见的岩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三种常见的岩石: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
2. 让学生掌握岩石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描述岩石的能力。
4. 增强学生对地球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岩石的分类、特征和形成过程。
2. 教学难点:岩石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岩石的基本知识和分类方法。
2. 采用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类型的岩石。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岩石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 采用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不同类型的岩石样本,如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
2. 准备岩石分类图示和资料。
3. 准备显微镜等观察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岩石,激发学生对岩石的兴趣。
2. 讲解岩石的基本知识:介绍岩石的定义、分类和形成过程。
3. 观察岩石样本: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类型的岩石,描述其特征。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岩石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6. 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制作岩石标本,增强实践能力。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观察和描述身边的岩石,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岩石基本知识和分类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于岩石之间区别和联系的理解。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检查他们对岩石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地质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岩石和地质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地质考察,亲身体验岩石的形成和变化。
3. 引导学生进行岩石采集和研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常见岩石(石材)的简介及分类一.岩石的辨别要点岩石主要是根据这四个方面区别分类的:•结构: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料大小、晶料相对大小、晶体形状及矿物之间结合关系等,所反映出来的岩石构成的特征。
它主要表示矿物或矿物之间的各种特征。
•构造:指组成岩石的矿物集合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和空间分布等,所反映出来的岩石构成的特征。
•组成:指岩石中的各个成分的相对含量,一般用用重量比表示的称重量组成,用百分数表示的称百分组成。
•产状:是指矿床在地下空间的产出形态。
二.岩石的分类火成岩定义:火成岩由地幔或地壳的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partial melting)的物质如岩浆冷却固结形成的。
岩浆可以是由全部为液相的熔融物质组成,称为熔体(melt);也可以含有挥发分及部分固体物质,如晶体及岩石碎块。
由于岩浆成分和冷却凝固方式的不同,便形成了不同的火成岩。
当火山爆发,岩浆由火山口喷发出地面,之后快速冷却而形成了—安山岩;岩浆轻缓喷发,慢流而出冷却形成—玄武岩;岩浆不喷出地面,而在地底下慢慢冷却形成了—花岗岩。
1. 花岗岩(Granite)--一种深层的酸性火成岩,属于岩浆岩。
其矿物颗粒的结晶较大,并且颗粒大小相似,呈镶嵌状及粒状结晶组织,不同类之矿物以规则或不规则方式相福交错互锁排列。
2. 安山岩(Andesite)--一种中性喷出岩。
其成分相当于闪长岩。
呈深灰、浅玫瑰、暗褐等色。
斑状结构。
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及暗色矿物。
安山岩是造山带内分布最广的一种火山岩,因大量发育于美洲的安的斯山脉而得名。
3. 玄武岩(Basalt)--由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冷却后凝固而成的一种致密状或泡沫状结构的岩石,属于岩浆岩。
玄武岩一般为黑色,有时呈灰绿以及暗紫色等。
其颗粒细密,呈斑状结构,其中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普遍。
沉积岩定义: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流水侵蚀、搬运、堆积,在新物质不断的堆积压密以及一定的地质作用下,矿物质将沉积物紧紧的胶结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认识常见岩石》教案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三种常见的岩石类型: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的特点和区别。
2.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分析、对比等方法,识别不同类型的岩石。
3. 提高学生对地球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种常见岩石类型的特点和区别。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观察、分析、对比等方法,识别不同类型的岩石。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各类岩石标本、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准备小组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岩石圈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岩石在地球中的分布和作用。
2. 知识讲解:介绍三种常见岩石类型的定义、特点和区别。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每组分析讨论一种岩石类型,总结特点和识别方法。
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展示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5. 总结提升:教师点评学生表现,总结岩石识别方法和技巧。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收集不同类型的岩石标本或图片,进行观察和分析。
2. 编写一篇关于常见岩石识别方法的短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三种常见岩石类型的特点和区别,提高了学生对地球科学知识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疑问,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要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分析、对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采用小组讨论、实践活动、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2. 重点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观察、分析、对比等方法的运用,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3. 评价学生对三种岩石类型特点和区别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岩石识别方法的运用。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地质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岩石和地质知识。
2. 组织学生参观地质博物馆或岩石标本馆,增加直观认识。
3. 开展岩石采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岩石的形成和分布。
三种常见的岩浆岩:1.花岗岩 是分布最广的深成侵入岩。
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长石和黑云母,颜色较浅,以灰白色和肉红色最为常见,具有等粒状和块状构造。
花岗岩既美观抗压强度又高,是优质建筑材料。
2.橄榄岩 侵入岩的一种。
主要矿物成分是橄榄石及辉石,深绿色或绿黑色,比重大,粒状结构。
是铂及铬矿的惟一母岩,镍、金刚石、石棉、菱铁矿、滑石等也同这类岩石有关。
3.玄武岩 一种分布最广的喷出岩。
矿物成分以斜长石、辉石为主,黑色或灰黑色,具有气孔构造和杏仁状构造,玄武岩本身可用作优良耐磨的铸石原料。
(沉积岩) 又叫“水成岩”。
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岩石遭受风化作用的破坏产物,或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过长时间的日晒、雨淋、风吹、浪打,会逐渐破碎成为砂砾或泥土。
在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外力作用下,这些破碎的物质又被搬运到湖泊、海洋等低洼地区堆积或沉积下来,形成沉积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物越来越厚,压力越来越大,于是空隙逐渐缩小,水分逐渐排出,再加上可溶物的胶结作用,沉积物便慢慢固结而成岩石,这就是沉积岩。
沉积岩分布极广,占陆地面积的75%,是构成地壳表层的主要岩石。
四种常见的沉积岩:1.砾岩 一种颗粒直径大于2毫米的卵石、砾石等岩石和矿物胶结而成的岩石,多呈厚层块状,层理不明显,其中砾石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性。
2.砂岩 颗粒直径为0.1~2毫米的砂粒胶结而成的岩石。
分布很广,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等,颜色常为白色、灰色、淡红色和黄色。
3.页岩 由各种黏土经压紧和胶结而成的岩石。
是沉积岩分布最广的一种岩石,层理明显,可以分裂成薄片,有各种颜色,如黑色、红色、灰色、黄色等。
4.石灰岩 俗称“青石”,是一种在海、湖盆地中生成灰色或灰白色沉积岩。
主要由方解石的微粒组成,遇稀盐酸会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气泡。
石灰岩的颜色多为白色、灰色及黑灰色,呈致密块状。
变质岩: 地壳中的火成岩或沉积岩,由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所造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使其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一系列改变,这种促成岩石发生改变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认识常见岩石》教案新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识别和了解三种常见的岩石类型(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2. 学生能够掌握岩石形成的过程和特点;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区分不同岩石的物理特性。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交流和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保护意识;2. 学生理解地质变化的科学意义,培养科学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三种常见岩石类型的特征和区别;2. 岩石形成的过程和地质作用。
教学难点:1. 岩石微观结构的观察和理解;2. 不同岩石物理特性的区分。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岩石样本和岩石薄片;2. 教学PPT和图文资料;3. 实验器材和试剂。
学生准备:1. 预习相关知识;2. 准备笔记本和实验报告。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岩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岩石的分类和特点。
2.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PPT和图文资料,讲解三种岩石类型的形成过程、特征和区别。
3. 岩石观察实验:学生分组观察不同岩石样本,记录其外观特征,并尝试区分不同岩石类型。
4. 岩石薄片观察: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岩石薄片,观察其微观结构,并分析不同岩石类型的特点。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深入了解一种岩石类型,准备课堂分享。
六、教学拓展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岩石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岩石环境下的生态特点和保护意义。
七、课堂分享1. 每组学生分享自己深入了解的岩石类型,介绍其特征、形成过程和应用。
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岩石类型、形成过程和特点。
九、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岩石标本收藏册,展示不同岩石样品。
第二节常见岩石的识别岩石是构成地壳的物质基础,它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自然集合体。
自然界的岩石有2000多种,但按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别。
在构成地壳的岩石中以岩浆岩数量最多,而在地球表面则以沉积岩分布最广泛。
岩石是一种资源,可以做建筑石材,可以做工业原料或辅料,特殊的岩石还可以作工艺美术用石材。
岩石中蕴有的稀有矿物有的还可以作为珍贵的宝石。
形状奇伟瑰丽的造型岩石又可以开发为旅游景点。
在北京地区,“塞外漓江”龙庆峡、“山水似桂林”的拒马河十渡,都是石灰岩构成的岩溶风景区。
八大处的“秘魔岩”是一块巨型含砾石英砂岩,杏石口的“杏石”、香山的“鬼见愁”是古火山喷发留下的玄武岩,“北京的黄山”云蒙山、“京东第一名山”盘山则是花岗岩名山。
正如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说的,北京周围山水之间,蕴藏着众多自然界的瑰丽景象,这种奇迹胜景,犹如一部神工镌刻的“天书”。
要充分揭示其中的奥秘,是青年们所向往的,而常见岩石的识别则是一个最基本的条件。
一、岩浆岩的基本特征和鉴别岩浆岩,也叫火成岩。
它是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内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到地壳上部或喷出于地表,逐渐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
按照岩浆冷却凝固的位置可分成侵入岩和喷出岩两大类。
侵入岩按照形成部位的深浅又分成深成岩和浅成岩。
(一)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岩浆岩由于形成环境不同,有不同的结构和构造。
岩浆岩的结构反映了岩石中矿物的形态、大小、结晶程度及其相互关系;岩浆岩的构造反映了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的排列方式和空间充填特点。
深成岩往往具有块状构造和等粒结构,浅成岩则具有斑状结构;喷出岩具有玻璃质结构并往往有气孔状构造或流纹状构造。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是野外鉴别属侵入岩还是喷出岩的主要鉴定特征。
(二)主要岩浆岩的分类鉴定上表中所列的岩浆岩是最基本的,只有十六种类型,除超基性岩类地表分布较少外,其余十二岩类都是常见的岩浆岩类。
在进行岩石的肉眼鉴定时,可以参照以下步骤进行:(一)根据岩石在野外的产状、岩石的结构和构造,区分出是深成岩、浅成岩还是喷出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