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的疗效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中手法复位的应用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手法复位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2年4月到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84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n=42,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与研究组(n=42,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手法复位),对比治疗有效率、症状变化及平衡能力评分。
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研究组VSI评分较低,Berg评分较高,P<0.05。
结论: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治疗中运用手法复位可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平衡能力,加快病情好转。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药物治疗;手法复位;平衡能力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也称为耳石症,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该疾病多因翻身、胎头或低头、起床等而引起的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所致,是一种复发率较高的外周性前庭疾病,通常眩晕持续时间在1min内,可伴有头晕、恶心呕吐、行走不稳、特征性眼球震颤等症状,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也对其生活及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1]。
临床治疗该疾病主要采取药物结合手法复位的方式缓解患者的相关症状,甲磺酸倍他司汀可舒张血管平滑肌并改善耳蜗血流量,缓解头晕的症状;中医将该疾病归为“眩晕”范畴,通过手法复位的方式可通脉疏络、活血化瘀,对脑髓失养所致的眩晕有显著疗效[2]。
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手法复位的临床效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4月到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84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n=42,男20例,女22例),年龄36.52±1.32岁(年龄区间22-51岁),病程14.85±0.63d(病程区间1-32d);研究组(n=42,男18例,女24例),年龄36.38±1.24岁(年龄区间23-50岁),病程14.93±0.58d(病程区间1-34d),一般资料P>0.05。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周围性前庭疾病,是最常见的源于内耳的眩晕病。
当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可诱发短暂的眩晕,并伴有眼震和自主神经症状。
可见于各年龄段,老年人多见。
最常累及的半规管为后半规管(占80%~90%),其次为外半规管(占10%),最少受累的是上半规管(占2%)。
其发病原因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以是继发性的,临床上以原发性多见。
继发性的常见于头部外伤后、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突发性耳聋或内耳手术后[1]。
为了分析关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经过手法复位治疗后的疗效,现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5月—2011年7月间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00例临床资料,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观察的对象是来该院接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的患者中选出的100例,其中男47例,女53例,年龄在10~80岁不等,病程从1d~1个月不等。
1.2方法采用EPLEY耳石复位法21例、Barbecue翻滚耳石复位法26例、后半规管Semont摆动法38例以及后半规管嵴顶结石症Brant-Daroff习服治疗15例。
1.2.1EPLEY耳石复位法该项治疗是根据管结石症理论发展起来的。
以右侧为例具体步骤如下:患者取坐位,头向右侧转45°,保持该头位使患者躺下头部呈悬垂位30°角,之后患者经过中度头伸展,头缓慢向左侧旋转45°角,然后患者向左侧卧位同时头部继续向左侧旋转45°角,保持该体位1~3min,最后缓慢回到坐位同时头部前倾30°角。
1.2.2Barbecue翻滚耳石复位法根据半规管耳石症学说和水平半规管与前庭之间的解剖关系,将头部转动范围为3个连续的90°角翻滚,增加一个90°角转头可能更加有利于耳石自水平半规管复位至椭圆囊,并且临床实践证明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2]。
1.2.3后半规管Semont摆动法判断出病变侧别后(以右侧后半规管BPPV为例),患者坐于检查台头向健侧转45°角,患者迅速向患侧躺下(与受累后半规管平面平行),头悬位20°角,此时头转到后半规管平面并保持2~3min,然后患者快速移动到坐位,并倒向对侧卧位,保持头偏向健侧45°角不变(鼻45°角向地),治疗师维持患者头颈和身体在一条直线上,一般情况下病人会在此出现眼震和眩晕。
/d,连用2d,总剂量60mg/kg为1个疗程,必要时可隔2~3d后再服用1个疗程。
相关研究表明132,病程中伴血痰、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的血吸虫患者占总数的50%~70%左右。
本研究选取2017年5月一2020年5月瑞昌市血吸虫病防治站呼吸内科患者60例,均接受实验室检查、X线胸片检查、毗唾酮治疗,结果表明,60例患者的实验室检查血吸虫环卵沉淀试验均为阳性,找到血吸虫卵44例,说明大便虫卵检查是主要检查方法,环卵沉淀试验具有95%上的,同时还极少有,具有操作较为便的叫本研究表明,X线胸片检查状53例,片状影4例,状3例,伴呼吸系统症状的患者。
半年后复查X线病吸60例,明治疗血吸病疗,时具有的用。
的为病时治疗后处于渗出性嗜酸性细胞浸润阶段冋。
因此,要想对患者预后进行,关是要治疗叫上,血吸虫病患者的实验室检查血吸虫卵,X线胸片检查主要为状,采用治疗°参考文献[1]阴绯,张剑钢,梁潇浪,等.急性血吸虫病伴肺部异位损害2例[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7,29(4):534-535.[2]查丽黄,余再新.血吸虫病相关肺动脉高压[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7,37(5):395-397.[3]胥懿容我国应对重大疫情的历史回顾与行为分一以新中国初期血吸虫病防治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77)24-27.[4]尤晓伟,曹国群,朱宏儒,等.IHA和ELISA试剂盒在血吸虫病临床检验中特异性的评价[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2,10(1):24-27.[5]金宇,朱毅,齐栩,等.肺血吸虫病1例并文献复习[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7(12):1660-1662.[6]柯庆华,周世琼,苏小岩,等.肺血吸虫病误诊肺癌1例[J].现代肿瘤医学,2011,19(9):1854-1855.(收稿日期:2021-03-11)耳石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观察丁国胜董科(德兴市人民医院,江西德兴334200)【摘要】目的探讨耳石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效果。
手法复位治疗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发布时间:2022-12-30T01:46:52.605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27期作者:刘杰[导读] 目的:探讨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取手法复位治疗的效果刘杰四川省阆中市精神卫生中心四川阆中637400【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取手法复位治疗的效果。
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在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后半规管)患者(n=66)进行分组,其中一组为参考组,本组采取常规干预,另一组为实验组,本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采取手法复位治疗,各组均为33例。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相比参考组更高(P<0.05)。
实验组VSI评分相比参考组更低(P<0.05),BBS评分相比参考组更高(P<0.05)。
结论:在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取手法复位治疗效果显著,能够缓解患者眩晕及平衡能力。
【关键词】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治疗有效率;VSI评分;BBS评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为临床多见外周性前庭疾病,患者在体位改变后可产生眩晕、眼震等症状,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且多在老年人群产生,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为此,需要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机体平衡能力,提升其生活质量。
为此,探讨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取手法复位治疗的效果。
研究结果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在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后半规管)(n=66)进行分组,其中一组为参考组,本组采取常规干预,另一组为实验组,本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采取手法复位治疗,各组均为33例。
其中参考组男性16例,女性17例,年龄64-83岁,均值(73.23±3.46)岁。
实验组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63-82岁,均值(73.45±3.57)岁。
74• 临床研究 •目眩与头晕常并相存在,总称为眩晕,由于易反复发作,且发作起来可使人感觉天旋地转、眼前昏暗发黑,甚至出现出汗、恶心、呕吐、晕倒等症状,所以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影响较大。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又称耳石症,为内耳半规管疾病,发病由体位改变有关,病程不等,少则数天,多则数周,很多患者可在数月或数年内复发。
手法复位是临床上治疗BVVP常用的治疗手段,对于多数患者有不错的疗效,但对一些患者来说眩晕症状不易缓解或容易复发。
研究表明,老年人、合并多管受累、梅尼埃病、嵴顶结石等因素会一些手法复位的疗效,一次手法复位往往效果欠佳甚至无效,需联合其他治疗手段[1-2]。
本研究对BPPV患者进行手法复位结合药物治疗,获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120例BPPV患者,均经Dix-Hallpike试验证实为后半规管BPPV,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颅内肿瘤、严重传导阻滞、精神疾病、孕妇及哺乳者。
其中男59例,女性61例;年龄27~75岁,平均年龄(47.37±7.48)岁,病程5个月~9.5年,平均病程(3.29±1.44)年。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使用手法复位治疗:采用Epley手法复位,患者由坐位将头缓慢向后仰至30°,同时向患侧转45°,之后再向健侧转45°,然后坐起,将头部向前倾20°,在保持不同的体位时,在不存在眩晕和眼震后继续保持1 min左右。
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加用药物治疗:静脉滴注利多卡因100 mg,控制滴速,时间不超过2 h,1次/天。
1.3 观察指标。
疗效判断标准[3]:①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随访12个月内无复发,生活与工作得到大大改善;②显效:临床症状显著缓解,偶有不适,随访12个月内无复发,不影响生活与工作;③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时有复发,影响生活与工作;④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无明显眼震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手法复位疗效分析目的研究探讨无明显眼震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手法复位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无明显眼震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0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52例,采用单纯手法复位治疗;治疗组52例患者,在手法复位的基础上,采用临床眩晕药物治疗,疗程为14 d,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通过观察统计分析得知,对照组52例患者中治愈27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5%;而治疗组52例患者中治愈28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5%。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可见,采用单纯手法复位治疗无明显眼震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和手法复位配合临床眩晕药物治疗对比,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法复位可以作为无明显眼震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首选治疗方法。
标签: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无明显眼震良性阵法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周围性眩晕疾病,往往因特定头位置改变,从而导致的阵发性短暂性眩晕,往往成自限性、发作性、发作时间短为临床特点[1]。
对患者本人而言,是难以忍受的,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情况。
加上临床某些医生对BPPV疾病的认识不足,或医院检查设备不完善,容易导致误诊、漏诊等情况发生。
而且患者对本身的症状不是很清楚,往往盲目采用药物治疗,但是效果不理想,反而诱发其他疾病的发生。
因此,基于以上情况,通过该研究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采用手法复位来治疗无明显眼震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发现手法复位在治疗无明显眼震的BPPV方面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无明显眼震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04例,所有患者均按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制定的无明显眼震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2],同时进行Dix-Hallpike位置诱发试验,具体是患者在垂直半规管检查位置时,即头位从坐位转为仰卧悬头位时,主诉有明显的位置性眩晕感,但无明显眼震症状。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11㊀关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实施耳石复位法治疗的效果分析朱晓燕㊀杨㊀明㊀郭清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喉科㊀江苏㊀南京㊀210000)[摘要]㊀目的㊀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实施耳石复位法治疗的效果.方法㊀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56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E p l e y管石复位法㊁S e m o n t管石解脱法以及B a r b e c u e翻滚法展开治疗.结果㊀56例患者中治愈㊁有效以及无效例数分别48例㊁5例和3例,各占有85 7%,8 9%,5 4%,复位失败3例患者经过对应治疗均得到有效恢复.结论㊀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实施耳石复位法可取得较佳的治疗效果,且对复位失败的患者采取前庭功能训练能有效治愈患者.[关键词]㊀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复位法;效果分析[中图分类号]S852.35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4-1633(2016)12-0211-01[A b s t r a c t]㊀O b j e c t i v e:t o a n a l y z e t h e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o f o t o l i t h r e d u c t i o nm e t h o d f o r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p a t i e n t sw i t hb e n i g n p a r o x y s m a l p o s i t i o n a l v e r t i g o e f f e c t.M e t h o d s:56c a s e s o f b e n i g n p a r o x y s m a l p o s i t i o n a l v e r t i g o p a t i e n t s i n o u r h o s p i t a l f r o mJ a n u a r y2013t oM a r c h2016w e r e a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b j e c t,aGd o p tE p l e y c a n a l i t h r e p o s i t i o n i n g m e t h o d,S e m o n tm e t h o da n dB a r b e c u e t u b e s t o n e f r e e r o l l i n g m e t h o d t o c a r r y o u t t r e a t m e n t.R e s u l t s:56c a s e so f p aGt i e n t s c u r e d,e f f e c t i v e a n d i n v a l i d c a s e sw e r e48c a s e s,5c a s e s a n d3c a s e s,r e s p e c t i v e l y o c c u p y85.7%,8.9%,5.4%a n d t h e r e s e t f a i l e d i n3p a t i e n t s a fGt e r t h e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t r e a t m e n tw e r e e f f e c t i v e l y r e s t o r e d.C o n c l u s i o n:t h e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o f r e s p o s i t i o n i n g p r o c e d u r e c a n a c h i e v e g o o d e f f e c t i n t h e t r e a tGm e n t o f p a t i e n t sw i t hb e n i g n p a r o x y s m a l p o s i t i o n a l v e r t i g o,a n d t a k e o n t h e r e s e t f a i l u r e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v e s t i b u l a r f u n c t i o n t r a i n i n g c a n e f f e c t i v e l y c u r e p a t i e n t s.[K e y w o r d s]㊀B e n i g n p a r o x y s m a l p o s i t i o n a l v e r t i g o;o t o l i t h r e p o s i t i o n;e f f e c t a n a l y s i s㊀㊀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 P P V)常见于眩晕症状,主要是由于头位发展改变从而导致出现有阵发性短暂眩晕,属于前庭末梢病变的一种.在诊断时很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很容易将之与脑血管㊁颈椎病等混淆以至于耽误患者治疗,直接影响患者预后.现为进一步分析耳石复位法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效果,特选我院的56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作为本次的分析对象,现将研究报告如下.1㊀资料与方法1 1㊀一般资料㊀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56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例,女33例,年龄为24至70岁间,平均年龄为(49 2ʃ5 6)岁.所有的患经检查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有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标准;后半规管B P P V 和水平半规管B P P V各有50例和6例;单侧和双侧发病各占有53例和3例.1 2㊀方法㊀我院56例患者主要采取E p l e y管石复位法㊁S e m o n t管石解脱法以及B a r b e c u e翻滚法展开治疗.首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复位方式,后半规管B P P V进行E p l e y管石复位治疗模式,针对该治疗模式,如果在进行3次治疗后均没有取得任何效果则开始转用S e m o n t管石解脱治疗法;而水平半规管B P P V则是通过B a r b e c u e翻滚治疗法.其中E p l e y管石复位治疗法操作如下:其一,患者坐在床上且让头部侧转45度,然后医生扶着患者头部,快速地将患者变成平卧位,头部下垂30度;其二,头部向健侧转向90度;其三,将患者的头部以及身体保持像健侧转向90度,身体处于侧位状态,头部和地面形成45度;其四,帮助患者缓慢起身,头部微微向前倾.如果是双侧患者先进行一侧治疗,3天后再开展另一侧治疗.S e m o n t管石解脱治疗法操作如下所示:首先,患者坐在床头㊁双脚自然下垂,头部健侧转向45度,之后的操作一直保持该体位头位.其次,辅助患者快速地向患侧侧卧;再次,侧卧又经过坐位转变为健侧侧卧位,前额以及鼻尖处靠床,枕部位置朝上[1].最后,帮助患者缓慢起身,头部稍微向前倾,值得注意的是,每变换一次体位,动作尽量要快.而B a r b e c u e翻滚治疗法的操作步骤如下:先让患者坐于床上,然后快速地平卧,头部健侧90度,然后身体将健侧180度翻转,头部转动90度,鼻尖处于朝下状态,保持向健侧方向翻转,患侧侧卧,然后起身.如果患者经过上述的几种治疗法均没能取得任何疗效,则采取前庭功能训练法,同样,先让患者坐在床上,头部左转45度,然后向右边侧卧一直到接触枕头,维持20秒或者患者眩晕结束后再起身,30秒过后让患者的头部向右转45度,再向左边侧卧,最后起身.反复训练,早晚各进行10至20次即可[2].1 3㊀疗效评价㊀我院56例患者完成复位治疗后,并在第四天开展电话随访工作或者是患者来院复诊.根据该疾病的疗效判断标准,主要有治愈㊁有效还有无效三种判断标准.其中,患者眩晕㊁位置性眼震已经完全消失收稿日期:2016-12-22视为治愈;而眩晕㊁位置性眼震有所缓解,并未完全消失视为治疗有效;而以上所说症状均未得到改善,且有恶化的趋势视为治疗无效[3].2㊀结果56例患者经治疗后,其中治愈㊁有效以及无效例数分别为48例㊁5例和3例,各占有85 7%,8 9%,5 4%.其中出现3例复位治疗失败,但经过对应治疗(前庭功能训练)均得到有效恢复.可见表1表1㊀我院56例患者疗效评价表情况分析n治愈有效无效疗效评价5648(85 7)5(8 9)3(5 4)复位失败33(100)3㊀讨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属于内耳半规管疾病,具体的症状常见有患者坐下㊁躺下或者翻身时出现眩晕的症状,同时抬头㊁弯腰等均有可能会诱发疾病.在本次研究中对我院的56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取耳石复位治疗法,主要包括有E p l e y管石复位法㊁S e m o n t管石解脱法以及B a r b e c u e翻滚治疗法.其中,E p l e y管石复位治疗法主要是针对治疗后半规管B P P V,主要是通过其作用于半规管里面的浮游颗粒,实现消散㊁溶解等作用,如果采取3次治疗还是未有任何的疗效即可转变为另一种复位方式.疗效分析中,一共出现3例复位失败,主要原因可能出现诊断错误,或者是分类的方式不对,前庭功能较弱,3例复位失败患者经再次治疗已经得到治愈.本次研究中,56例患者在来我院就诊之前均未诊断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经过检查出现颈椎病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M e n i r e病分别有13例㊁9例和1例.未能及时诊断出该疾病可能是医师对该疾病的了解程度不足,容易出现误诊现象.有关该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一直存在争议,讨论部分主要为发病部位方面的分析.从解剖学原理分析,后半规管B P P V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一些患者眩晕症状可自行缓解,是因为改变头位或者耳石自发吸收所产生的结果.虽然还存有争议,但目前采取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参考文献[1]㊀邬至平,陈建军,彭潇,黄良通.E p l e y手法复位对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疗效的影响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36(02):264-266.[2]㊀吴红友.耳石复位联合药物治疗对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学工程,2016,24(05):117-118.[3]㊀谭向红.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05):100-101.。
手法复位加眩晕方口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25例疗效观察目的分析观察对采用手法复位加中药口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探索更有效的中西医结合使用内外合治方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为提高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方法对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5例BPPV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加中药口服治疗。
结论采用手法复位加中药口服具有药效稳定、无毒副等不良反应、疗效显著等特点,对BPPV有确切治疗效果,应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标签:手法复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药口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mal vertigo ,BPPV)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周围性前庭疾病,是最常见的源于内耳的眩晕病。
当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可诱发短暂的眩晕,并伴有眼震和自主神经症状。
可见于各年龄段,老年人多见。
该病具有自限性。
最常累及的半规管为后半规管(占80%~90%),其次为外半规管(占10%),最少受累的是上半规管(占2%)。
1 一般资料25例中,男6例,女19例,年龄65~84岁(平均72.1岁);反复发作性眩晕,眩晕往往在体位变化时诱发,眩晕持续时间一般小于1min,同时要注意除外其它眩晕疾病。
1.1 诊断标准[1] ①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出现短暂眩晕的病史;②变位性眼震试验显示BPPV变位检查的眼震特定,且具有短潜伏期(<30s)和疲劳性。
1.2 诊断BPPV的变位试验1.2.1 Dix-Hallpike试验该实验是确定后半规管或上半规管BPPV常用的方法。
体位性眩晕和规律眼震的出现具有潜伏期和疲劳性。
具体操作步骤(以右侧为例):患者坐于检查床上,检查者位于患者后方或前方,双手把持患者头部,向右转45°,保持该体位不变,迅速改体位为仰卧位,头向后悬垂于床外,与水平面呈30°,头位仍保持45°不变,观察患者有无眩晕和眼震情况。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中外医疗良性阵法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 )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周围性眩晕疾病,往往因特定头位置改变,从而导致的阵发性短暂性眩晕,往往成自限性、发作性、发作时间短为临床特点[1]。
对患者本人而言,是难以忍受的,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情况。
加上临床某些医生对BPPV 疾病的认识不足,或医院检查设备不完善,容易导致误诊、漏诊等情况发生。
而且患者对本身的症状不是很清楚,往往盲目采用药物治疗,但是效果不理想,反而诱发其他疾病的发生。
因此,基于以上情况,通过该研究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采用手法复位来治疗无明显眼震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发现手法复位在治疗无明显眼震的BPPV 方面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无明显眼震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04例,所有患者均按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制定的无明显眼震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2],同时进行Dix-Hallpike 位置诱发试验,具体是患者在垂直半规管检查位置时,即头位从坐位转为仰卧悬头位时,主诉有明显的位置性眩晕感,但无明显眼震症状。
另外,进行翻转试验(Roll test )用来排除外半规管BPPV 等。
在104例患者中,有80例患者在转头或起床时突发眩晕或头晕感,24例患者是在运动中出现眩晕或头晕情况的;75例患者临床主诉为身体不平衡,看东西有旋转感,29例患者临床主诉为头晕感的不典型眩晕情况。
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为5s~2min ,而后自然消失,大部分患者持续时间在20~30s 左右,而且当头部旋转至某一特定位置后,又会出现类似情况,重复之后症状反复出现。
12例患者发病之前有单耳或双耳耳鸣病史,5例患者有头部外伤史,4例患者有化脓性中耳炎病史的情况。
手法复位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头晕的疗效观察
刘红龙;张建武;薛李喜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12(000)029
【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头晕的效果.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后的 Epley 手法复位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结果观察组痊愈18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经一般治疗后,痊愈1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具有简单易行、安全无痛苦等优点,是临床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头晕的首选方法.
【总页数】2页(P3868-3869)
【作者】刘红龙;张建武;薛李喜
【作者单位】中信机电制造公司总医院,山西运城 043801;中信机电制造公司总医院,山西运城 043801;中信机电制造公司总医院,山西运城 0438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茯苓饮加减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残余头晕 [J], 马晓依; 王月; 肖钰雪
2.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手法复位后短期残余头晕的影响因素分析 [J], 姜春燕;刘建仁;赵颖;王璐;舒良;吴菁;孙旭红;潘辉;董幼镕;陈伟
3.复方天麻密环糖肽片联合温针灸干预半规管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手法复
位后残余头晕的研究 [J], 冯静;陈鼎;张贤春
4.灸药结合从痰湿论治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残留头晕临床观察 [J], 郭梅兰;吴凤;郭宗生;胡益利;廖永华
5.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残余头晕研究进展 [J], 姜春燕;吴丽(综述);陈伟;刘建仁(审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手法复位治疗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中应用手法复位治疗方法所得到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2月间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02例,分别以观察组与对照组表示这些患者,对照组中患者以常规药物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手法复位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可达到92.2%,对照组中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仅为74.5%;观察两组患者复发率,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患者复发人数为2例,对照组中患者复发人数为12例,两组患者差异显著。
结论: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中应用手法复位方法可得到理想临床效果,具有较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并且复发率比较低,应当广泛应用。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5-0105-02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现代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周围前庭疾病,在临床上最常见的就是源于内耳眩晕,该疾病主要临床表现就是患者头部运动至某特定位置时导致出现短暂眩晕,并且并发眼震及自主神经症状,在每个年龄段均可能会发生,而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相对更高,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均会产生严重影响,因而选择有效方法治疗该疾病也就十分必要。
本文主要选择2016年3月—2017年2月间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02例,分别以常规药物方法与联合手法复位方法进行治疗,特进行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本次研究中的所有对象均属于2016年3月—2017年2月间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02例,对这些患者分别选择观察组与对照组表示。
在对照组中共纳入患者总人数为51例,该组中男性患者总人数与女性患者分别为27例与24例,这些患者年龄大小区间均处于14~68岁,其年龄大小平均值为58.6±2.6岁;在观察组中所收入患者总数量为51例,其中男性为26例,女性患者为25例,该组患者年龄区间值值为15~70岁,其年龄平均大小为60.5±2.5岁。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临床特点及手法复位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观察其手法复位治疗效果,加深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认识。
方法:收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诊治的100例BPPV患者资料,从性别、年龄、眼震持续时间、眼震潜伏期及不同类型分析其临床特点;根据受累半规管不同,将其分为后半规管BPPV(PC-BPPV)70例,行Epley手法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BPPV(HC-BPPV)组28例,行360度翻转治疗,多管受累者2例,7 d后评估治疗效果。
结果:BPPV女性多见,50~65岁为高发期,潜伏期为0~8 s;无明显潜伏期者15例,占15.00%;眩晕持续时间小于60 s为82例,占82.00%;持续时间60~180 s为15例,占15.00%;PC-BPPV患者中,治愈60例(85.71%),有效8例(11.43%),无效2例(2.85%);28例HC-BPPV患者中治愈18例,治愈率64.28%,有效4例,有效率28.57%。
结论:BPPV以PC-BPPV受累者多见,PC-BPPV与HC-BPPV相比,其眩晕持续时间长。
应用Epley法和360度翻转手法复位治疗PC-BPPV和HC-BPPV方法简便,安全可靠,疗效肯定。
【关键词】眩晕;半规管;耳石症;手法复位[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manual reduction,and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Methods:Data of 100 patients with BPPV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7 to October 2018 were collected,and their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from sex,age,duration of nystagmus,latency of nystagmus and different types.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ypes of involved semicircular canals,7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PC-BPPV group,Epley manual reduction group,HC-BPPV group,28 cases,360 degree reversal therapy.Two patients with multiple vessel involvement were evaluated 7 days later.Results:BPPV was prevalent in women aged 50-65 years,with a latency of 0-8 s;15 cases(15.00%)had no obvious latency;82 cases(82.00%)had vertigo duration less than 60 s;15 cases(15.00%)had a duration of 60-180 s;60 cases(85.71%)were cured,8 cases(11.43%)were effective and 2 cases(2.85%)were ineffective in PC-BPPV patients;18 cases (2.85%)were cured and 18 cases(2.85%)were cured in HC-BPPV patients.The effective rate was 64.28%,4 cases were effective,and the effective rate was 28.57%.Conclusion:PC-BPPV i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pared with HC-BPPV,PC-BPPV has a longer duration of vertigo.Epley's method and 360-degree reversal manipulative reduction for PC-BPPV and HC-BPPV are simple,safe and effective.[keywords] vertigo;semicircular canal;otolithiasis;manual reduction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俗称耳石症,是周围性眩晕中最常见疾病之一,在眩晕疾病中占17.0%~52.3%[1-2]。
关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的疗效观察
作者:范剑
来源:《中外医疗》2013年第12期
[摘要] 目的分析关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经过手法复位治疗后的疗效。
方法选取来该院接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的患者100例,根据患者诊断的病情不同分别采用EPLEY耳石复位法、Barbecue翻滚耳石复位法、后半规管Semont摆动法以及后半规管嵴顶结石症Brant-Daroff习服治疗。
随访1年。
结果病情不同的患者经过不同的治疗后均有所恢复,在复查时有些患者也出现了复发的现象,且年龄大的患者出现复发的几率要高。
结论对患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采取手法复位治疗有利于患者的恢复,疗效是值得肯定的,且见效快,方法易操作,在短期内出现复发的可能性较低,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4(c)-0064-02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周围性前庭疾病,是最常见的源于内耳的眩晕病。
当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可诱发短暂的眩晕,并伴有眼震和自主神经症状。
可见于各年龄段,老年人多见。
最常累及的半规管为后半规管(占80%~90%),其次为外半规管(占10%),最少受累的是上半规管(占2%)。
其发病原因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以是继发性的,临床上以原发性多见。
继发性的常见于头部外伤后、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突发性耳聋或内耳手术后[1]。
为了分析关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经过手法复位治疗后的疗效,现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5月—2011年7月间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00例临床资料,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的对象是来该院接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的患者中选出的100例,其中男47例,女53例,年龄在10~80岁不等,病程从1 d~1个月不等。
1.2 方法
采用EPLEY耳石复位法21例、Barbecue翻滚耳石复位法26例、后半规管Semont摆动法38例以及后半规管嵴顶结石症Brant-Daroff习服治疗15例。
1.2.1 EPLEY耳石复位法该项治疗是根据管结石症理论发展起来的。
以右侧为例具体步骤如下:患者取坐位,头向右侧转45°,保持该头位使患者躺下头部呈悬垂位30°角,之后患者经过中度头伸展,头缓慢向左侧旋转45°角,然后患者向左侧卧位同时头部继续向左侧旋转45°角,保持该体位1~3 min,最后缓慢回到坐位同时头部前倾30°角。
1.2.2 Barbecue翻滚耳石复位法根据半规管耳石症学说和水平半规管与前庭之间的解剖关系,将头部转动范围为3个连续的90°角翻滚,增加一个90°角转头可能更加有利于耳石自水平半规管复位至椭圆囊,并且临床实践证明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2]。
1.2.3 后半规管Semont摆动法判断出病变侧别后(以右侧后半规管BPPV为例),患者坐于检查台头向健侧转45°角,患者迅速向患侧躺下(与受累后半规管平面平行),头悬位20°角,此时头转到后半规管平面并保持2~3 min,然后患者快速移动到坐位,并倒向对侧卧位,保持头偏向健侧45°角不变(鼻45°角向地),治疗师维持患者头颈和身体在一条直线上,一般情况下病人会在此出现眼震和眩晕。
患者在该体位停留1 min后然后缓慢回到坐位[3]。
1.2.4 后半规管嵴顶结石症Brant-Daroff习服治疗该项治疗要求患者反复运动到激发体位,每天数次。
患者首先坐位,然后快速进入引起眩晕的体位,眩晕程度直接与患者运动到激发体位的速度有关。
患者在眩晕体位停留至眩晕消失,然后再次坐起。
通常回到坐位还会出现眩晕,但眩晕的强度和持续时间都降低。
患者在坐位停留30 s,再倒向对侧,停留30 s坐起。
患者重复进行这种动作过程,直到眩晕消失。
整个过程每3 h重复1次,直到患者连续两天无眩晕发作。
2 结果
患者经过治疗,在1周后要进行复查,检查患者是否出现复发的情况,并在此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调查,调查患者的恢复情况。
见表1。
由上述三表可以看出,在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时,采用手法复位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的几率,减少复发的几率,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
而且从上表上可以看出,利用手法复位治疗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时,患者的年龄越大,可能发生复发的几率大;患者病程时间越长,引发复发的可能性也越大。
见表2,表3。
3 结语
对患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采取手法复位治疗有利于患者的恢复,疗效是值得肯定的,且见效快,方法易操作,在短期内出现复发的可能性较低,是值得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治疗中推广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 胡俊,邹文,童晓欣,等.管石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50(7):21-22.
[2] 王锡温,张庆泉,王强.管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0,8(4):77-78.
[3] 宋海涛,高波,彭好,等.165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管石复位治疗疗效观察[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0,4(4):43-46.
(收稿日期:2013-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