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成语典故阅读(学生用)
- 格式:doc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13
文言文阅读(初)
~ 2 ~
1孟子少时诵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一、解释文中字词:
①喧(xuān):通“ ”, 。 ②裂: 。
○
3 引:
4 有所失:
5 诵:
6 辍然:
7 何为: 8 自是:
9 喧: 10 戒: 11 .方:
启示:
否则将半途而废;父母教育孩子要采取适当的方法,言传身教事半功倍。
二、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 、呼而问之
B 、以此戒之
C 、多作自能见之
D 、自是之后
三、你认为孟母对孟子的成才有什么影响?学了这篇文章之后你还想到一个有关孟母的典故吗?
2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
格的养成至关重要,孟子后来成为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我想这和他有一个睿智的母亲是分不开的!
南宋时的启蒙课本《三字经
》引证的第一个典故就是
,,
”,这一普及于封建社会后期的启蒙读物,虽经明、清学者陆续修订补充,而故事始终冠于篇首。
~ 3 ~
因为孟子的母亲是在三个地方之间搬迁,即:居住之所近于墓、近于屠、学宫之旁,搬迁的次数实际上是两次。“三”字类似的用法如“ ”等。
3孟母断织教子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1.既: 2.绩:
3.以刀:
4.故:
5.子:
6.斯:
7.立: 8.是以:
9.则: 10.
旦:
11.夕: 12.事子思:事: 13.道:
她用 来比喻学习,用取此措施,使孟子受到极大的刺激,从而改变“废学”积习。这样做,符合教育的激励原则。孟子不是生来就聪颖的人,但仍然后来成为一个闻名天下的大儒,这同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这与《 》正好是一个相反的例子。 天资聪颖,但他的父亲不让其学习学习,让他缺乏后天的教育而变成平凡的人。可见后天的教育及努力是十分重要的。
4铁杵磨针(《方舆胜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未成( ) ②弃去( )
③逢老媪方磨铁杵( ) ④还卒业( )
6逢: 7媪:
9铁杵: 10之:
12感: 13还:
14卒业: 15今:
16氏:
2、翻译句子。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5王充求学(范晔《后汉书·王充传》)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徒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应有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孤:称:
徙焉:徙,焉,
而: 辄
遂: 肆:
师事:遂:
2、翻译句子。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3、王充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是指王充的()
A、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B、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C、学习内容、学习态度
D、学习方法、学习范围
6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临:(2)日:
(3)以:(4)率
(5)书遂大进,书:(6)遂:
(7)进:(8)于:
(9)尝:(10)苟且:
(11)或:(12)简札:信件,书信。
(13)少:(14) 当意:
(15)必:(16)易:
(17)厌:(18)故:
(19)愈益:(20)精妙:
(21) 打进:(22)平生于书,书:
(23)苟且: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7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而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讴:(2)穷:
~ 4 ~
(3)谓:(4)技:
(5)遂:(5)之:
(6)辞:(7)归:
(8)弗:(9)止:
(10)饯:(11)郊:
(12)衢(qú):(13)悲:
(14)振:(15)遏(è):
(16)谢:(17)反:
(18)抚节:
2.翻译:薛谭乃谢而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3.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4.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8范仲淹故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若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继,日昃固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解释词语:
⑴孤:⑵适:
⑶世家:⑷去:
⑹寝:⑺或:
⑻怠:⑼辄:
⑽六经:儒家的六部经典著作《》《》《》《》《》《》
⑾旨: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去之南都 B.之虚所卖之C.后天下之乐而乐 D.子将安之
3、翻译下列句子。若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的作用:
9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