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感动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寻找身边的感动》主题班会设计[一]、活动背景、目的:感恩是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
当今部分中学生每天享受着父母的关爱,每天接受着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却对之视而不见,甚至有的学生还对父母和老师恶语相向。
事实上,不懂得感恩,就失去了爱父母的感情基础,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的人又怎么可能将来爱事业、爱国家?因此,“感恩教育”非常重要,而且必须从小抓起!本次班会以“感动”为主题,引导学生在发现和表达感动的过程中学会自省,激励学生用行动创造更多的感动,让孩子从感动开始,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关心周遭的世界,共建和谐班级、和谐社会。
[二]、课前准备:图片、歌曲资料、[三]、教学过程:一、解读“感动”,激发表达的情绪(上课前播放歌曲:《感动中国主题歌》)师导入:“用第一抹光线的纯净,为世界画一双眼睛;用第一朵花开的声音,为世界唱一首歌曲”,刚才大家欣赏的歌曲就是《感动中国》的主题歌,“感动”这一字眼,在老师的眼里是那样神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读。
同学们,在你们的眼里,感动是什么呢?(学生自主发言)师:(小结)的确,感动是能触动我们内心的东西,它可能让我们哭鼻子,流眼泪,让我们内心沸腾,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来表达。
它如夏日的一杯清茶,如冬日的一缕暖阳,似一首清纯的歌,滋润我们的心灵。
(导入目的在于使学生放松心态,乐于表达,开阔思路。
在引导学生时,要最大程度地释放学生生命的张力,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使他们进入本节所要讨论的话题中来)二、回味“感动”,积淀感动的情愫师:说起感动的话题,最熟悉的莫过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了,从2002至今,中央电视台已经进行了九次评选了。
在《感动中国》已经走过的九个年头里,近百位感动中国人物与团体的赤诚真情,曾让无数华夏儿女泪水充盈。
他们来自不同行业:军人,科学家,医生,警察,普通百姓??但他们却用人性至爱持续感动着我们。
下面让我们一起回眸这曾经的感动。
(屏幕出现先进人物的感人画面。
令人感动的校园故事在这个充满青春活力和温暖的校园里,每天都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在发生。
而其中一些令人感动的校园故事更是让人铭记于心,给予我们力量和勇气。
故事一:爱心接力赛某校的学生会组织了一场名为“爱心接力赛”的活动,旨在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
活动要求每个班级筹集一定数量的物资,然后通过接力的方式将物资送到目的地。
然而,有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乱了原本的计划。
物资被淋湿,无法继续运送。
但是,这并没有让学生们气馁。
他们立即组织起来,用自己的雨伞保护物资,一步一步地完成了接力赛。
他们不畏困难,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只为了能够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
这样的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令人感动。
故事二:无私的帮助在一所小学里,有一个名叫小明的学生,他家境贫困。
每天他都要步行很远的路程去上学。
有一天,他在路上摔倒了,腿受伤无法行走。
这时,一个同学小红看到了他的困境,立即放下书包,扶着他一起走回家。
从那天起,小红每天都会主动去小明家接他上学,帮助他完成各种事情。
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友谊和无私的力量。
这样的友谊和帮助令人感动。
故事三:勇敢的举手在一次班级讨论中,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有人欺负你,你会怎么做?大多数学生都沉默了,只有一个叫小华的学生举起了手。
他说:“我会勇敢地站出来,保护自己和其他人。
”这个简短的回答引起了全班的注意。
小华是一个平时很安静的学生,但他的勇气和正义感让大家为之动容。
从那天起,班级里的学生们都变得更加勇敢,他们学会了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这样的勇气和正义感令人感动。
故事四:感恩的心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学校组织了一次慈善活动,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捐赠衣物和食物。
在捐赠物品的过程中,一个叫小杰的学生突然哭了起来。
当被问及原因时,他说:“我家曾经也是很困难的,但是现在我们生活好了,我感到非常幸福。
”小杰的话让大家都感动不已。
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感恩的心是多么重要。
从那天起,学校的学生们都学会了感恩,懂得珍惜身边的一切,这样的感恩之心令人感动。
浅谈如何在感动中提升中学生的责任感【摘要】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才是民族复兴和崛起的希望。
在责任感缺失的当代,教育如何担当起这个重任,是每个教育者都在思考和行动的问题。
在本文中,鉴于感动与责任的关系,主要简单地探讨了如何在感动中让学生学会感动,在感动中提升自身的责任感的问题。
【关键词】感动提升中学生责任感人的一生总会有万般的感动。
我们在感动中出生,在感动中成长,在感动中生活和工作……缺少感动的生活,这个世界将变成灰色,就像美丽的躯体没有了灵魂,缺乏生机;缺少感动的生活,人就如行尸走肉,没有任何支撑和动力……社会本就是个共同体,人与人互为关系,彼此关照,在感动中互相扶持协同共进。
假如每一个人都抛弃感动,失去灵性与敏感,那么,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人生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感恩意识、责任感都将成为天方夜谭。
抛却感动的结果只能是人生走向阴暗,这个社会共同体土崩瓦解。
所以,学会感动,是成为一个负责任人的基础。
感动,由感而动,感而不动,只是情感的泛滥,用行动彰显的感动才叫做责任。
感动是一种养分,滋养生命的成长。
而当下,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国家整体的感动因子下降,普遍缺乏诚信和社会责任感。
国人不了解作为一个社会个体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除了因经济发展而导致的功利因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普通中国人通常只关心他们的家庭和亲属,是因为中国的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上而不是建立在一个理性的社会基础之上。
中国人只在乎他们直系亲属的福址,对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人所遭受的苦难则视而不见。
所以现在各种媒体都在大规模的、密集型的用各种方式宣扬社会中的各种感动,以期调动国人的社会责任感。
最典型的莫过于央视的各类节目,不用说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现在的最美乡村教师、最美村官、最美乡村医生等等栏目的滚动播出,正是这种要求的体现,各地电视台、报纸等当然是紧跟其后的。
这个现象当然也从另一个侧面提示了社会这种精神缺失的严重性。
学会让孩子流下感动的泪教育有章而无法,古之教育名家无不是成功教育的探索者。
小蛟,是我的学生,更是校领导哪里的常客,学校的“名生”。
他不仅有令任课老师头疼的糟糕成绩,还性格暴躁,是一个幼小的暴力崇尚者。
用他的话说:“哼!不服!就尝尝我的拳头!”一天中午放学了,孩子们开始站队去吃饭的时间,小蛟因为去洗手的时候被蹲着系鞋带的小锐险些绊倒,就不问青红皂白抡起拳头朝着小锐的胸部连续猛击。
当我跑过来的时候,小锐已栽倒在地,头重重地砸在地板上——休克了。
几分钟后,孩子醒了,脸色惨白,我托付好学生,带着小锐乘上班车,又急速的电话通知家长。
车上的我脑海里浮现出小蛟的一次次的“杰作”和每天因他的暴力事件不绝入耳的告状声。
望着眼前的孩子,我心中被愤怒填满。
回望过去,我对小蛟曾经和风细雨过,暴跳如雷过,请过家长,找过校领导,与教育前辈探讨交流过,仍未得到恰当的方法。
在我沉思的时候,脑海中突然闪现出大禹治水的故事,也被冒出了灵感一震。
禹和他的父亲鲧都是治水的。
鲧用堵截的方法尽心尽力地治水,却让洪水泛滥,身遭杀害。
而禹反其道而行之,改“堵截”为“疏导”却成为流芳百世的“治水英雄”。
我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何不效“禹”而做?与其每天大吼“不需打人”,来强化他打人的“本领”,不如减少他打人的机会,让他无意识中淡忘他的“本领”。
像放逐洪水一样“转移”他的无理和霸气。
中午在忙碌中度过。
下午预铃后,我带着脸色依然难看的小锐身心疲惫地走入教室。
一场自发的批斗会在我们三年级六班上演了……被小蛟打过的孩子们诉说着他的种种不幸,真可谓“群起而攻之”。
当我把小蛟点名叫起来的时候,他已失去那种打架时的凶猛,眼神里游弋的已满是恐惧,成了一只受惊的绵羊。
身为母亲的我被那种眼神击败了,女性的慈悯让我不想也不能雪上加霜地发泄怒气。
平静一会儿后,我对孩子们说:“小蛟有很多缺点,咱们都能找到,同学们先找他的优点好吗?看谁的眼睛最尖!”教室里平静了一会儿后,换了另一种气氛……我起初这么做并不是源于什么教育智慧,只是在用母性的本能去呵护这个孩子。
在沙漠中心评课稿范文
1、教学目标十分明确。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根据这个要求,郭老师制定了十分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体味*语言的过程中学会感动。
因此,在导入新课时郭老师就给我们营造了一个深沉,悲壮的氛围。
整个教学过程中郭老师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去文中寻找这些震撼人心的细节,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作者在困境中的心路历程,并在阅读中逐渐理会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从而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2、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让学生学会感动,通过整体感知、细节品味等途径,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心理,与高贵伟大的灵魂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在这种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3、课堂气氛和谐,符合*的学习环境。
在整节课中,郭老师为教学活动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理解,更有利于学生情感体验的升华。
那堂作文课,我教会了孩子感动——一个农村教师的教学随笔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也是我班学生最大的弱点。
都四年级了,孩子们还只停留在能写清楚几句话,会打标点和分自然段这些基本的层面上。
第五组课文结束后,作文内容是写一件让人感动的事,结合以前的教学经验,我想这下糟糕了,以前的作文都是写物描景这写实实在在的东西,而“感动”是抽象的,它需要心灵的领悟和情感的触动才能被觉察,孩子们由于缺乏对生活的和感悟,“感动”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
这次,我决定下一次深水,让孩子们实实在在地感动一回。
他是我班一个家庭很贫困的小男孩,家离学校很远,从一年级便开始住校,生活自理能力很强,每天穿得干干净净,忽闪着一双大眼睛,见人就打招呼,十分可爱。
但学习上却判若两人,作业马虎,字写得十分潦草,作文更是开不了头,往往只写三两句话就交差。
他有一个十分让我感动的奶奶,我准备以他的奶奶为题材,来打开孩子们的思路。
上课后,我开始了深情的讲述:今天,我要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班有一个同学,他的爸爸常年生病,没钱吃药,妈妈在外打工一年了都没有回家,也没有寄过一分钱。
眼看就要开学了,奶奶问孙儿:“你还想读书吗?”“我想。
”孙子直点头。
“那你就呆在家里,奶奶到集市上去卖红辣椒……”就这样,奶奶每逢赶集的日子就走十几公里的山路去卖辣椒,凑足了孙子的生活费,但奶奶的手却因为长时间地洗辣椒而红肿了,开始脱皮,还起泡……孩子们开始听得很好奇,东张西望地看讲的是谁,后来不知什么时候安静了,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我接着讲道:一天下午,天快黑了,他的奶奶来到学校,背着一个沉重的背篼,满脸的汗水,她拉着我说:“天冷了,我给孙子背床厚被子。
老师,我知道我孙子学习不老实,真是辛苦您了,这不,新米出来了,我给您背了一点来尝尝……”望着那一袋沉甸甸的大米,我有些哽咽,我仿佛看见这个七十多岁的老奶奶背着沉重的背篼艰难地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那哪是一袋普通的米呀……讲到这儿,我真的哽咽了。
那一刻,我感动了作文指导课教案《那一刻,我感动了作文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学会审题,明确“那一刻,我感动了”这一作文题目的要求。
2. 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中令自己感动的瞬间,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3. 指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将感动的瞬间生动地展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学会选取典型事例,突出“那一刻”的感动。
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将感动的瞬间写具体、写生动。
2.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写作中表达出真实而深刻的情感,避免空洞、虚假。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示例分析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瞬间让我们感动不已。
也许是一个温暖的微笑,也许是一句鼓励的话语,也许是一个小小的举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写一写“那一刻,我感动了”。
(板书课题)(二)审题指导1. 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题目,想一想,题目中的关键词是什么?(“那一刻”“感动”)2. 那“那一刻”指的是什么时候呢?(是一个特定的瞬间,时间很短暂)3. 什么样的事情会让我们感动呢?(可能是亲人之间的关爱,朋友之间的帮助,陌生人的善良等等)(三)素材选择1. 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回忆一下,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哪一刻让你特别感动?(给学生几分钟时间思考)2. 好了,同学们,睁开眼睛,把你想到的那一刻和大家分享一下。
(组织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四)写作指导细节描写: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细节进行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当时的情景。
环境描写:通过描写周围的环境,烘托出当时的氛围,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运用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2.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妈妈轻轻地推开我的房门,手里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
她慢慢地走到我的书桌前,把牛奶放在桌上,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别太累了,早点休息。
如何教育学生拥有感恩情怀感恩是一种美德,一种情感,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让孩子学会感恩,就是让他们懂得尊重别人,对别人的给予心存感激。
现如今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全家一切以孩子为中心。
生活中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自然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和感激他人。
所以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因此,老师应该让孩子从知恩、懂恩开始,学会感恩、报恩。
以下是笔者对如何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的几点浅见:1 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感恩,所谓感恩就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说:“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明确责任;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体味真情;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感受幸福,享受生活。
”很多学生只求受惠,不知感恩;只求索取,不知奉献;只求权利,不知责任。
在家里,不尊重父母,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不很好地与家长沟通,在学校则表现为冷漠自私,不尊重老师,在与同学的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
他们对待社会的关爱、自然的馈赠更是不以为然,不懂得付出自己的爱。
感恩并非与生俱来的天性,它需要教育来点拨和引导,老师平时应注意利用各种场合或时机在孩子的心底播种善良,知恩的种子,让孩子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让孩子用感恩之心去感受世间的亲情、友情和恩情,懂得怜悯,懂得尊重,懂得担当,懂得付出,拥有一颗感恩之心。
2 老师要及时点拨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表达感恩情怀。
感恩教育要贴近生活,避免走形式走过场。
要教育学生从日常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表达感恩情怀,引导他们加强实践。
在“感恩”主题课上我提出如何用实际行动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对于父母的辛苦,操劳,以及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学生都能够切身感受到。
但是当讨论到如何用实际行动来感谢父母时,很多学生的回答却并不令人满意。
有同学说,“我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重点大学”、“将来我要找个好工作,挣很多钱,给父母买好吃的”,还有同学说,“我要给我爸妈买大房子,让他们安度晚年”、“给爸妈买辆车,并带他们到处旅游”。
作文《感动》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生活中的感人瞬间。
2.培养学生运用具体事例和细节表现人物情感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作文更具感染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感人素材,学会用细节描绘人物情感。
2.难点:培养学生将抽象情感具体化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以自身经历或媒体报道的感人故事为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感人瞬间。
2.学生分享3.分析范文教师挑选一篇优秀的作文《感动》,引导学生分析作文的结构、内容和表达技巧。
4.写作指导教师讲解如何运用具体事例和细节表现人物情感,强调细节描绘的重要性。
(1)观察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情感。
(2)运用对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作文的表现力。
(3)合理安排作文结构,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5.实践环节学生根据所学,尝试创作一篇以《感动》为主题的作文。
(1)教师提供几个可能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选择。
(2)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作文草稿。
(3)教师批改草稿,提出修改意见。
6.交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教师组织同学之间进行评价和讨论。
8.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和教师反馈,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感人瞬间,培养学生挖掘素材的能力。
2.通过分析范文和写作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表现人物情感的具体技巧。
3.实践环节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提高写作水平。
4.课后作业巩固所学,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
五、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参加感动人物评选活动,激发学生关注和传递正能量的热情。
2.创办班级作文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作品,提升写作兴趣。
3.开展作文比赛,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生活中的感动,掌握表现人物情感的写作技巧,写出更具感染力的作文。
重难点补充:1.重点: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感人素材,学会用细节描绘人物情感。
中学生感动感悟与交流沟通句子作为中学生,我们经历了人生中很多的感动与感悟,也通过交流沟通与他人分享了许多心灵的启迪。
以下是一些中学生感动感悟与交流沟通的句子,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共鸣。
感动1.生活中的一小幕幕感人场景,让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爱意的重要性。
2.父母的无私奉献、朋友之间的支持与帮助,让我深感感恩之情。
3.教师的真心关怀与引导,让我明白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
4.在某次公益活动中,看到那些被关爱的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我深深地被感动了。
5.有时候,一个陌生人的一句关心问候,能让我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温暖。
感悟1.在成长的过程中,我明白了人生需要勇气和坚持,不论遇到多少挫折和困难,都要坚守自己的理想与梦想。
2.有时候,一个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会让一个人重拾信心,迎接新的挑战。
3.只有脚踏实地,学会倾听与思考,才能不断提升自我,追求更好的未来。
4.面对失败,不要气馁和怨天尤人,而是要从中吸取教训,重新出发。
5.在团队合作中,我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每个人的贡献都是团队成功的关键。
交流沟通1.沟通是理解的桥梁,只有通过真诚的交流,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
2.在交流中,重要的不仅是说话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倾听对方的心声。
3.构建良好的沟通氛围,是建立和谐关系的基础。
4.学会表达自己,但也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想法。
5.交流不仅包括言语,还有非语言的表达,在交流中要注重肢体语言和情感的表达。
这些句子反映了中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感动感悟与交流沟通的主题。
通过这些感受,我们能够更加关注他人、关爱他人,并借此提升自己的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
同时,也能够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面对挑战,追逐自己的梦想。
圃习科学教。
育家2008年5,el第5期学术性实践性理论性19甍蓦蕊臻甍藩嚣嚣要鸶豢臻蓦臻甍臻嚣鸶臻要鸶蓦鸶蓦嚣臻嚣蓦菇蓦臻嚣蒸甍噩噩甍鸶嚣嚣餮蒸鸶臻;让情感教育感动学生心灵李成华(济源第一中学河南济源454650)2007年5月17日的《青年报》报道.,广东省电白县第三中学校园内发生一宗凶杀案!一名在读初二级的17岁中学生持刀先后刺向第一节晚自修课后走下楼梯的邻班的6名学生.致其中2人死亡,另4人受伤,4名受伤学生均系被利刃刺中心脏、肺、脾要害部位。
这起命案不仅毁了7个孩子的前途,还使7个家庭沉浸在痛苦之中。
从“马加爵事件”到“电白凶杀案”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于青少年犯罪的关注,进而对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品德教育、人格教育的思考,再次折射出我们学校教育在学生人格教育方面的严重缺失。
杭州市青少年心理咨询师杨迪老师说:“这导致我们的青少年对他人生命的漠视,也对自己生命的漠视。
除了伤人.杀人,还包括自杀。
”她说.正是由于学校和家庭情感教育的苍白,更强壮、更聪明的青少年一代,反而少了善良之心、同情之心。
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社会更关注的是孩子或学生如何去竞争,而如何爱护、同情、帮助别人慢慢淡出。
这种冷漠是最可怕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
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
儿时的内心冷苦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
”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心灵的丰富性、多样性.教师的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眼看原来天真话泼的.对世上万物充满热情的生命,在这个社会“教育”的塑造中变成只对“知识”怀有“单纯”的好奇心的“机械人”。
如不改变这种重智轻情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教师纵使口吐莲花,也未必能使学生“顽石点头”.教师要想在学生冷漠的心田中激起情感的连漪.必须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学会感动。
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塑造人的精神世界。
而这个世界的塑造要靠爱.让师爱感动你的心。
l素质教育要求进行情感教育素质教育思想的根本点是两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教育要让学生全面发展。
班主任育人案例篇一:在平凡中感动---班主任教育案例在平凡中感动,在感动中平凡——班主任班级管理浅谈星星点点,闪烁在昨夜的天空中;点点滴滴,溅落在记忆的长河里。
用心,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用情,培育出桃李芬芳。
十几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一直是我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最乐于探讨的问题,班级管理作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教育的成败,关系着学生的一生前途,总结下来,我认为方法很简单,班主任就是要学会放手,用智慧管理好班级,学会宽容,用真情感化学生,最后用情感升华——学会感动。
一、习惯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学会感动作为班主任,如果班级的所有事情都要亲力亲为,这样的班主任会何等的累,我一直都坚信,一个好的班集体,不需要班主任每天坐班,而恰恰是班主任不在之时,班级学生学习、生活、秩序稳定,那才是一个好的班集体。
放手去让学生去管理,并不是班主任什么都不插手去管,而是大方向把握和操控,一旦自主管理模式形成,班级将会有条不紊的运作,班级将会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而且这种自主管理的方式,学生很易于接受。
因为让学生自主去管理班级,学生的自主管理就能从事情的本身出发,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等方面的情况,容易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学生自主管理的班集体,该是让全体学生参与管理,即无论班级的大小事情都让学生参与决策、参与行动、参与评价,从而体现他们在班集体中的主人翁地位。
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创设先进班集体作出贡献。
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尤其要学会放手,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事实证明,我的自主管理班级模式,确实让班级的各项事情良性运转,小到黑板有人擦,窗台有人管,班级的灯定点有人关闭,板报有人出,花有人浇水,晚自习的门有人锁,窗帘有人定期去洗,大到我不在时,班级纪律有人管,纪律班长全权负责,劳动的事情更是不用我操心。
记得初一的一次扫雪劳动,天气特别的冷,早上,进入校园,校园的甬道,被厚厚的雪全部覆盖,所以早自习,每班都被分配到了扫雪的任务,我和我班的男同学,穿戴好衣帽后,来操场扫雪,工具有限,被学生抢走,我只能站在一旁,想指挥他们,可是学生总是说,老师,回班呆着去,你在这耽误我们干活,还很冷,您不用陪着我们,可是,我怎么能回去,学生干活,我回班,而且,我怕干不好,还真不放心,毕竟他们才来三个月而已,于是,我离开了,但并没回到楼内,而是在其他班的同学当中,偷偷观察情况,这些孩子们,排成一排前进,很快的完成了任务,并且站队回到了班级,眼前的一切,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他们果然离开了我,活干的很出色。
让学生学会感动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如果不容易感动了,这应该不是人性的进步,而是人性的退步。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深感受到这句话的分量。
可是这次当我面对学生的作文《我的新班级》时,我失望了。
我失望并不是因为他们的作文不够流畅,也不是因为他们的作文没有文采,而是因为他们的作文缺少真实的感受,缺少感人的事例。
很多学生都意识到应该把我的新班级写成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但所举的事例不是陈词滥调,就是信手编来,试问这样的文章又怎么会感人呢?文章不是无情物,好的文章是作者真情的流露,是有感而后发。
“感”从哪里来?当然是从生活中来。
学生举不出真实的感人的事例,难道是因为我们这个新的班级真的没有这样的事例吗?我陷入了思索之中,往事一幕幕浮现在脑海……
往事一:课间休息的时候,英语谢老师忽然走到我办公桌跟前说:“我们班的杨和顺同学怎么回事,天气这么凉了还穿夏天的裤子。
”一问才知道,原来他以前的秋季的裤子都已坏了,又不想因为穿坏裤子而遭同学笑话,所以就勉为其难继续穿夏天的裤子。
谢老师知道这一情况后,马上对我说:“他怎么不早说呢?这几天刚入秋,一着凉最容易感冒了,他又是住宿生,父母不在身边,还不会照顾自己呢。
我家里有好几条秋季的裤子他都能穿,都是我侄儿的,明天我就拿两条来给他穿。
”第二天,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看到和顺同学已穿着秋季的裤子在座位上晨读了。
往事二:晚上9:30,洗刷完毕的我正想上床休息,忽然女生宿舍晚值日老师急匆匆走进我的宿舍,对我说:“你们班的钟婷同学发高烧了,快去看看。
”一听此言,我顾不得自己穿着睡裤和拖鞋,拿了一件外套就和晚值日老师一起到女生宿舍查看情况。
一量,体温38.7摄氏度。
怎么办?马上通知家长,立刻拨打她父母的电话,可惜家长的手机已经关机,无法联系上。
怎么办?这时杨校长闻讯而至,问明情况后,果断地说:“不要再拖延了,马上送医院。
”就这样杨校长亲自骑车,我和搭班的梁老师陪同,把钟婷同学送到了云石山卫生院。
好在医生诊治下来并无大碍,大家也就松了一口气,配好药回到学校,已是深夜。
……
我明白了,在我们这个新的班集体中并非缺乏感人的事情,只是好像我们的学生不善于去体味、去感悟、去思考、去沉淀。
其实,作文就是情感的表白,是心灵的独语,是感动的翻版。
同学一次真心的帮助,老师一次耐心的辅导,父母一句烦心的叮咛,都应该成为让人感动的源泉。
因为只有这样,你才会发现春天的小草是那么嫩绿,夏夜的蛙声是那么动听,秋天的落叶是那么飘逸,冬日的暖阳是那么舒服;只有这样,你才会感动于那“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千古绝唱,你才会感动于朱自清先生笔下那步履蹒跚的父亲的背影,你才会感动于温柔美丽的蔡老师那轻轻落下的教鞭;只有这样,一行行跳动的文字,才会在你的笔间流淌;一串串激扬的音符,才会在你的生命中放歌;一份份动人的真情,才会在你的灵魂处永生。
让学生学会感动在于教会他们善于捕捉,捕捉住我们身边每一句简单的话语,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每一抹浅浅的微笑,每一份小小的礼物;让学生学会感动在于教会他们善于留意,留意父母的白发是否日渐增多,留意老师的眼神是否充满关切,留意同学的身影是否越加熟悉,留意新建的校园是否更加美丽;让学生学会感动在于教会他们善于奉献,为辛勤操劳的父母献上孝心,为谆谆教导的老师献上敬意,为朝夕相处的同学献上友谊,为素不相识的朋友献上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