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非卢瑟福背散射测量气溶胶样品中氢、碳、氮和氧的含量
- 格式:pdf
- 大小:152.98 KB
- 文档页数:5
卢瑟福背散【摘要】卢瑟福背散射分析(RBS )是一种对离子束进行分析的方法,其主要优点是能对材料表层的成分作纵向分析,并且无需材料的标准样品就能作定量分析。
本报告主要介绍了RBS 的分析原理、实验装置,并且对实验谱图和数据作了简单分析,重点是对实验谱图进行了能量刻度的标定以及计算薄膜的厚度。
【关键词】RBS 分析原理【引言】背散射分析就是在一束单能的质子、粒子或其他重离子束轰击固体表面时,通过探测卢瑟福背散射(库伦弹性散射、散射角大于90度)离子产额随能量的分布(能谱)确定样品中元素的种类(质量数)、含量及深度分布。
因此背散射分析通常被称为卢瑟福背散射谱学RBS (Rutherford Backscattering Spectrometry).【实验原理】当比靶核轻的入射离子能量amu MeV E amu keV /1/100≤≤范围,靶原子核外电子对入射离子的屏蔽作用不大,且离子和靶原子核的短程相互作用(核力)影响也可以忽略时,离子在固体中沿直线运动,离子主要通过与电子相互作用而损失能量,直到与原子核发生库仑碰撞被散射后又沿直线回到表面。
这个过程就称为离子的背散射过程。
描述离子背散射过程的三个基本物理概念主要有两体弹性碰撞的运动学因子、微分散射截面、固体的阻止截面。
一. 运动学因子和质量分辨率:运动学因子的定义:01E E K =其中0E 是入射粒子能量(动能),1E 是散射粒子能量(动能)。
根据动量与能量守恒定律,可以推导得到:212111⎥⎥⎥⎥⎥⎥⎥⎦⎤⎢⎢⎢⎢⎢⎢⎢⎣⎡++⎪⎪⎭⎫ ⎝⎛⎪⎪⎭⎫ ⎝⎛-==M mM m cos θM m sin θE E K (1-1)由运动学因子公式可以看出:当入射离子种类(m ),能量(0E )和探测角度(θ)一定时,1E 与M 成单值函数关系。
所以,通过测量一定角度散射离子的能量就可以确定靶原子的质量数M 。
这就是背散射定性分析靶元素种类的基本原理。
实验室生物气溶胶检测方法实验室生物气溶胶检测方法是用于检测实验室环境中的生物气溶胶污染物的方法。
下面是关于实验室生物气溶胶检测方法的10条详细描述:1. 频谱法:频谱法是通过收集气溶胶样品,并使用合适的设备进行分析,例如使用质谱仪、红外光谱仪等,来确定气溶胶中生物成分的种类和浓度。
这种方法能够提供详细的气溶胶组分信息,但需要昂贵的设备和专业的技术操作。
2. 收集器法:收集器法是将空气中的气溶胶颗粒收集到固体基质上,然后通过分析基质上的生物成分来确定气溶胶中的生物污染物。
常用的收集器包括旋转提取器、电滤器、液滴捕集器等,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收集器。
3. 培养法:培养法是将采集到的气溶胶样品接种到适当的培养基上,并在特定条件下培养生长,最后通过观察和计数生长的微生物来确定气溶胶中的生物污染物。
这种方法简单易用,但需要较长的培养时间,且只能检测可培养的微生物。
4. PCR法:PCR法是通过提取气溶胶样品中的核酸,并使用特定的引物和酶进行反应,最后通过放大特定的基因片段来确定气溶胶中的生物成分。
PCR法不仅能快速检测气溶胶样品中的微生物,还可以区分不同微生物菌种。
5. 实时荧光PCR法:实时荧光PCR法是PCR法的升级版,它利用荧光探针的发光信号来实时监测PCR反应的进行,从而快速准确地确定气溶胶中的生物成分。
实时荧光PCR法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适用于快速大批量的气溶胶检测。
6. 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是一种将气溶胶样品注入流式细胞仪中进行分析的方法。
流式细胞仪能够快速准确地计数和鉴定气溶胶中的微生物,并可根据不同的细胞指标进行分类和分析。
7. 蛋白质质谱法:蛋白质质谱法是通过将气溶胶样品中的蛋白质提取出来,并使用质谱仪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气溶胶中的生物成分。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气溶胶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浓度信息,适用于检测复杂的生物气溶胶样品。
8. 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是利用抗体与气溶胶样品中的生物成分进行特异性反应,并通过观察抗原-抗体反应产生的信号来确定气溶胶中的生物污染物。
ICS19A 20江苏省石墨烯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标准Q/JSGL 005—2014石墨烯材料碳、氮、氢、硫、氧元素含量的测定方法Graphene materials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element content of cabon,nitrogen, hydrogen , sulfur and oxygen2014-08-20发布2014-10-01实施前言本标准遵循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则。
本标准由江苏省石墨烯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的单位: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无锡分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百坚毅、邓宏康、王勤生、崔黎、刘渊、金玲、杨永强、王伟娜。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石墨烯材料碳、氮、氢、硫、氧元素含量的测定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石墨烯材料中碳、氮、氢、硫、氧元素分析方法的原理、仪器与试剂材料、测量步骤、数据精密度和最低检出限。
本标准适用于石墨烯材料的碳、氮、氢、硫、氧含量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Y/T 017 元素分析仪方法通则3 原理样品在富氧的环境下进行高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氮氧化物。
以氦气为载体,将这些混合气体通过热铜管除去剩余的氧,将氮氧化物还原成氮气,三氧化硫还原成二氧化硫。
然后这些混合气体通过加热的吸附解吸附柱或通过合适的吸收方法分离出CO2、N2、H2O、SO2,再通过检测器检测并分别计算得出碳、氮、氢、硫的含量。
氧含量的测定是通过高温裂解的方法,使样品中的氧原子与碳结合成一氧化碳,再通过检测器检测并计算出氧的含量。
4 仪器与试剂材料4.1 仪器4.1.1 元素分析仪:一种能同时分析碳、氮、氢、硫、氧元素的检测仪器,由加样器、载气、催化剂加热炉、反应管、混合气体分离部件、检测器等部分组成,性能要求参照JY/T 017。
卢瑟福背散射分析(RBS)实验吴玉龙核科学与技术学院201121220011一、实验目的1.了解RBS分析原理,认识实验装置2.通过对选定的样品进行分析实验,初步掌握RBS分析方法,谱图分析及相关的应用二、实验装置RBS实验装置主要由四部分组成:1.加速器(一定能量离子束的的产生装置)2.靶室(离子散射和探测的地方)3.背散射离子的探测和能量分析装置4.放射源RBS三、实验原理背散射分析就是在一束单能的质子、(粒子或其他重离子束轰击固体表面时,通过探测卢瑟福背散射(弹性、散射角大于90度)离子的能量分布(能谱)和产额确定样品中元素的种类(质量数)、含量及深度分布。
当入射离子能量远大于靶中原子的结合能(约10ev量级),并低于与靶原子发生核反应的能量(一般100kev<E<1Mev)时,离子在固体中沿直线运动,入射离子主要通过与电子相互作用而损失能量,直到与原子核发生库仑碰撞被散射后又沿直线回到表面。
在这个背散射过程中包含四个基本物理概念。
它们是:两体弹性碰撞的运动学因子K、微分散射截面、固体的阻止截面、能量歧离,这四个基本概念是背散射分析的理论基础和应用的出发点也是限制其应用的最终因素。
1)运动学因子和质量分辨率运动学因子K=E1/E0,其中E0是入射粒子能量,E1是散射粒子能量。
由于库仑散射是弹性散射,则根据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可得,22011cos sin 121⎥⎥⎥⎥⎥⎦⎤⎢⎢⎢⎢⎢⎣⎡++⎟⎟⎠⎞⎜⎜⎝⎛⎟⎠⎞⎜⎝⎛−==M m M m M m E E K θθ由运动学因子公式可以看出:当入射离子种类(m ),能量(E 0)和探测角度(θ)一定时,E 1与M 成单值函数关系。
所以,通过测量一定角度散射离子的能量就可以确定靶原子的质量数M 。
这就是背散射定性分析靶元素种类的基本原理。
质量分辨率ΔM 定义1011011()(−∆=∆•=∆•=∆dMdK E E E KE d dM E dE dM M RBS 的质量分辨率10)(−=dM dK E E M δδ,δE 是RBS 探测器系统的能量分辨率,也就是可分辨的背散射离子最小的能量差别。
习题答案核技术及应用概述1、核技术是以核物理、核武器物理、辐射物理、放射化学、辐射化学和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为基础,以加速器、反应堆、核武器装置、核辐射探测器和核电子学为支撑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现代技术学科。
2、广义地说,核技术可分为六大类:核能利用与核武器、核分析技术、放射性示踪技术,辐射照射技术、核检测技术、核成像技术。
3、主要是利用核裂变和核聚变反应释放出能量的原理,开发出能源或动力装置和核武器,主要应用有:核电站、核潜艇、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
4、在痕量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的分析研究中,利用核探测技术、粒子加速技术和核物理实验方法的一大类分析测试技术,统称为核分析技术。
特点:1.灵敏度高。
比如,可达百万分之一,即10-6,或记为1ppm;甚至可达十亿分之一,即10-9,或记为1ppb。
个别的灵敏度可能更高。
2.准确。
3.快速。
4.不破坏样品。
5.样品用量极少。
比如,可以少到微克数量级。
5、定义:应用放射性同位素对普通原子或分子加以标记,利用高灵敏,无干扰的放射性测量技术研究被标记物所显示的性质和运动规律,揭示用其他方法不能分辨的内在联系,此技术称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有三种示踪方式:1)用示踪原子标记待研究的物质,追踪其化学变化或在有机体内的运动规律。
2)将示踪原子与待研究物质完全混合。
3)将示踪原子加入待研究对象中,然后跟踪。
6、放射性示踪7、核检测技术: 是以核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原理为基础而产生的辐射测量方法和仪器。
特点:1)非接触式测量;2)环境因素影响甚无;3)无破坏性:4)易于实现多个参数同时检测和自动化测量。
8、辐射照射技术:是利用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将物质置于辐射场中,使物质的性质发生有利改变的技术。
辐射交联的聚乙烯有什么优点:热收缩、耐热、机械强度大为提高、耐有机溶剂、不易被溶解、电绝缘性能很好,且不怕潮湿。
9、X射线断层扫描(XCT)、核磁共振显像仪(NMR-CT)、正电子发射显像仪(PECT),同位素单光子发射显像仪(SPECT)和康普顿散射显像仪(CST);10、核医学是当今产值最大、发展最快的核辐射设备。
实验报告卢瑟福背散射分析(RBS)实验姓名:学号:院系:物理学系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卢瑟福背散射分析(RBS)实验二、实验目的1、了解RBS实验原理、仪器工作结构及应用;2、通过对选定的样品的实验,初步掌握RBS实验方法及谱图分析;3、学习背散射实验的操作方法。
三、RBS实验装置主要包括四个部分:1、一定能量离子束的的产生装置----加速器2、离子散射和探测的地方----靶室3、背散射离子的探测和能量分析装置4、放射源RBS图1 背散射分析设备示意图1.离子源2.加速器主体3.聚焦系统4. 磁分析器5.光栅6. 靶室7.样品8.真空泵9.探测器10.前置放大器11.主放大器12. 多道分析器13. 输出四、实验原理当一束具有一定能量的离子入射到靶物质时,大部分离子沿入射方向穿透进去,并与靶原子电子碰撞逐渐损失其能量,只有离子束中极小部分离子与靶原子核发生大角度库仑散射而离开原来的入射方向。
入射离子与靶原子核之间的大角度库仑散射称为卢瑟福背散射(记为RBS)。
用探测器对这些背散射粒子进行侧量,能获得有关靶原子的质量、含量和深度分布等信息。
入射离子与靶原子碰撞的运动学因子、散射截面和能量损失因子是背散射分析中的三个主要参数。
图 3 大角度散射示意图(实验室坐标系)图2 弹性散射(质心坐标系)1、 运动因子K 和质量分辨率 1)运动学因子K当一定能量(对应于一定速度)的离子射到靶上时,入射离子和靶原子发生弹性碰撞,人射离子的部分能量传给了被撞的靶原子,它本身则被散射,散射的方向随一些参量而变化,如图2(质心坐标系)所示.设Z 1, Z 2分别为入射离子及靶原子的原子序数,m 、 M 分别为它们的原子质量,e 为单位电子电荷量,v 0为入射离子的速度,b 为碰撞参量或瞄准距离(即入射轨迹延伸线与靶原子核的距离),x 为散射角.由分析力学可以推导出。
此式实际上不是一个入射离子而是一束禽子,且b 值有大有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