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教你 企业三大用人艺术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6
柳传志的管理密诀在30多年的时间里,柳传志用自己的理念带出了一支优秀的经营管理团队,培养了一批年轻的企业家,他提出的“九种人具有领导气质”,对于创业企业在选拔、任用干部方面应有所启示。
九种人具有领导气质1、能带兵打硬仗和胜仗的人企业在初创和成长阶段,孱弱得如同婴儿一般,走起路来时常要半步跌。
这个时候,就要依靠一个自强不息的团队来助跑,才能在无数次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管理者应该要有军人的气质和作风,还要有能带兵打仗、打胜仗的能力。
在企业内部发挥团队的作用,不是要在危机来时“抱团取暖”,而是要转变为学习型团队,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扬长避短,不断修正战略、强化执行力,以求得企业在核心业务上的“登峰造极”。
2、能慧眼识人和培育人的人企业搭建有合作精神、有战斗力、有凝聚力的管理团队非常重要,团队中每个成员的素质也非常重要。
管理者是企业的表率,企业选人一要看人品,二要看专业才能。
搭建好企业内的经营管理班子,选好人才,用好人才,珍惜人才,才是管理好企业的根本!在日常经营中,企业拥有人才才能金石可镂、财源茂盛。
企业发展需要人才,“能够经营好人才的企业最终是大赢家”。
联想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但主要是三类人才:能独立做好一摊事的人;能带领一班人做好事情的人;能审时度势,具备一眼看到底的能力,制定战略的人。
战略型人才的养成,先要做“鞋垫”做好基础工作,再做“西装”走专业化、国际化路线。
培养一个战略型人才和培养一个优秀的裁缝有相同的道理,不能一开始就给他一块上等毛料做西服,而是应该让他从缝鞋垫做起,鞋垫做好了再做短裤,然后再做长裤、衬衣,最后才是做西装,不能拔苗助长,操之过急。
3、懂得运用斯巴达克方阵的人斯巴达克方阵是一个战术阵形:每个士兵身穿铠甲,戴头盔,一手持大圆盾,一手持长矛,作战的时候士兵排列为肩并肩的紧密阵形,前排士兵一起将长矛放平,后排将长矛架在前排肩膀上,构成一面矛墙,一起踏着准确的步点压向敌人。
斯巴达克方阵注重进攻,只要占据有利地形,就能达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
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柳传志著名的管理三要素柳传志著名的管理三要素——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企业界几乎尽人皆知,但“搭班子”为什么要排在“定战略”之前,并不是谁都仔细考虑过。
在纯理论的逻辑之中,“定战略”似乎应该摆在“搭班子”之前,因为应该先有事,先有战略目标,才能找人去做。
这个思路有点儿像有了资本以后,为这笔资本定一个战略,然后,再找人就能办起企业。
做过企业的人对此的思考决不会如此简单,一个成功企业的诞生也决不会这样简单。
企业的成功是偶然的,成功企业不可能像推公式一样推导出来,也决不是有了投资,有了好的战略,就必然能够找到合适的人来实现这个战略,从而像产品在生产流水线一样能有节奏有控制地生产出成功企业来。
“搭班子”在“定战略”之前说明先要有一批志同道合、有着共同理想的人,然后,才能基于这批人自身的特点定出最能发挥这批人长处的战略。
可以说,没有柳传志、李勤就没有“联想”,也就不可能有“联想”今天这样的战略和目标。
企业的战略是基于办企业的人而制定的,而不是相反。
搭班子在定战略之前强调了人的重要性,柳传志管理三要素本身也在强调人的重要性。
过去教科书上也有管理三要素,指的是计划、协调和控制。
讲的只是管事,没有提人的重要性和能动性,所以管不好。
“联想”常务副总裁李勤认为,要把人管好首先要有一个很好的人才运行机制,这个人才的运行机制能够保证人才在联想的定位定好,保证给有能力的年轻人提供越来越大的舞台。
其次,需要一个班子。
“班子的意思是集体领导,国外的管理体制是总经理管三个副总经理,三个副总经理各管一块,三个副总经理都直接向总经理汇报,副总经理之间不交流。
“联想”不是这样,“联想”是核心领导组成执委会,大事共同商量。
”谁是班子的一把手是建班子的首要问题。
高技术企业因为技术创新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所以,在高技术企业中,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才会出现“企业到底是科学家的企业,还是企业家的企业?”这样的问题。
柳传志的用人之道柳传志有个著名的“管理三要素”论,也就是“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
建班子,保证了联想有一个坚强的、意志统一的领导核心定战略,是如何有指导思想地建立远、中、近期的战略目标,并制定可操作的战术步骤带队伍,就是利用精神及物质激励方式带动员工,利用组织机构和规则制度有序地管理、选拔和培养人才其中,柳传志最最重视的一条就是“建班子”,没有班子,定战略和带队伍就无从说起。
细究柳传志建班子的历史,我粗粗总结了柳总如下的用人之道。
一.因人设事柳传志用人最大的亮点就是“因人设事”,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为了杨元庆和郭为都能发挥才能,柳传志在2001年分拆联想为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
这个在咨询公司看起来是“荒唐、有毛病”的做法后来被证明是非常正确的。
此外,柳传志对朱立南、陈国栋、赵令欣的使用无不有“因人设事”之嫌,并且,结果都让人很满意。
然而,细究柳总的用人,我们会发现,他的“因人设事”和我们通常理解的因人设事还有所不同。
通常我们理解的因人设事,是指一个领导有个亲戚,想在公司里谋个职位,但公司没有空缺职位,那么只好安排一个不痛不痒,没有什么作用的虚职给他了。
这样的因人设事显然会对导致组织紊乱,导致员工对领导的不信任,导致公司恩怨的产生。
但柳传志的“因人设事”,却是遵循了一个“先建班子,班子不到位,再热闹的行业也不进去”的思想,也就是说,我柳传志看好了房地产行业,但是没有这方面合适的人去做,所以即使有足够的资金,我也绝对不进去。
直到有一天,陈国栋出现了,人才到位了,于是,我大举进入房地产行业。
所以,看起来,柳传志是“因人设事”,其实,柳总是“因事择人”。
先有事,后有人,人到位,事开张,这才是柳传志“因人设事”的精髓和根本。
当然,杨元庆和郭为的事情,则是确实是因为一山不容二虎,如果不分拆,必然使得两位干将中出走一位,再加上联想的自主品牌业务和代理分销业务本来就是不同的业务线,因此分拆联想为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也就顺理成章了,最终,还是为了联想的长远利益考虑。
管理三要素柳传志:建班子(坚强、统一)、定战略(如何定、如何保证对、如何达成)、带队伍(保证员工积极性)一般观点:目标(目标及其标准)、机制(任务系统、责权利系统、监督系统)、执行柳传志的观点柳传志认为联想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有一个非常好的管理基础。
而这个管理基础就是联想的“管理三要素”,即“建班子”、“定战略”和“带队伍”。
建班子的内容保证了联想有一个坚强的、意志统一的领导核心。
定战略是如何有指导思想地建立远、中、近期的战略目标,并制定可操作的战术步骤,分步执行。
带队伍是如何通过规章制度、企业文化、激励方式,最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保证战略的实施。
柳传志认为,“建班子”包括了三件事:一是群策群力,不依靠企业领导人一个人的智慧;二是提高管理者的威信;三就是对企业最高领导人作出一定的制约。
“定战略”,就是依据实际情况,不仅要制定目标,还要研究如何到达目标。
“带队伍”,就是利用精神及物质激励方式带动员工,利用组织架构和规章制度有序地管理、选拔和培养人才。
柳传志于1996年提出了“管理三要素”。
1997年,“管理三要素”在联想内部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当时联想的几十个重要干部还专门集中培训了三天,研讨怎么“建班子”。
“管理三要素”最终也影响了杨元庆、郭为等联想的后继者。
柳传志的“管理三要素”看起来都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但做起来却很难。
而“管理三要素”实际上强调了管理的重点是“人”,是员工,有了“人”就有了一切。
其中还包括领导人如何处理与员工、股东以及顾客的关系。
一切从“人”出发,其实是“管理三要素”的精髓。
建班子在柳传志的逻辑里,“管理三要素”最为关键的一条就是如何建班子,因为这个问题解决不好,那么其他的定战略、带队伍就毫无存在的必要了。
对于班子的重要性,柳传志曾多次说过:建班子是第一位的,先是建班子。
没有一个意志统一的、有战斗力的班子,什么定战略、什么带队伍,什么都做不出来。
不论在什么情况下,班子的团结永远是企业发展的首要条件。
柳传志、利普曼等谈企业招人留人-—要把员工当宝-柳传志招人柳传志、利普曼等谈企业招人留人——要把员工当宝| 招人、留人是企业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良策吗?结合以下几家的经验,那就是要把员工当宝——这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要辛苦地寻宝、淘宝,不要指望随便挖出的石矿便是宝;二是珍贵的宝物需要认真保养、呵护。
品友人才招聘执行的是“慢”策略。
品友没有因为快速增长带来员工大规模的快进快出,而是精挑细选,一个岗位面试三四十人,找到最合适的人,将他培养成独当一面的人才。
为找到适合企业文化的人,品友招人很严苛。
需要双Ready,即心态Ready技能Ready,是否拥有一颗创业之心是选人的重要依据。
这种做法除了为考虑,也是为员工负责,找到真正喜欢这个工作而这个工作也符合他的长期方向的人,这样的人才有可能做得长久,这也让品友在过程中避免了创业比较容易出现的人才动荡的。
品友还创建了一套自己的员工培训体系——“品友学苑"。
员工在品友就像在学校一样,根据不同的职能和岗位,都有和专业技能相关的必须课和选修课,甚至还有像品酒这样的业余课,课程一周两次,新员工在一个月内有可能会接触到十种课程,培训讲师来自**个部门的员工,并不一定是管理层,技术部有可能出来讲软件应用、部有可能来分享如何有效与人沟通、财务部有可能讲如何理财等等.品友还会定期从外面请一些行业专家与员工进行沟通,这种活动是的,甚至有意愿到品友工作的人都可以参与。
在引进来的同时,品友的员工也会走出去,对合作伙伴进行技术培训。
友内部还有一个跨部门调动机制,员工可以根据一定的流程,被安排在不同的部门体验学习,销售部门的人为了更好地和顾客沟通会组织员工到技术部门,了解产品的特点,然后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技术部门也会到销售部门,更深入地了解市场需求。
全面的培训和灵活轮岗,让品友的每一名员工都是多面手,售人员往往可以既懂业务又懂技术,技术人员可以和一家的**个部门进行业务交流。
柳传志管理名句名言柳传志说:“管理三要素”,即“建班子”、“定战略”和“带队伍”。
下面为你分享的是柳传志管理名句名言的内容,希望你会喜欢!1) 偏执也就是对目标的执着!;;柳传志2) 前面,草地、泥潭和道路混成一片无法区分的时候,我们要反反复复细心观察,然后小心翼翼地、轻手经脚地去踩、去试。
当踩过三步、五步、十步、二十步,证实了脚下踩的确实是坚实的黄土路的时候,则毫不犹豫,撒腿就跑。
;;柳传志3) 长本事的事我们才做,不长本事的事儿我们不做。
如果有一个项目,首先要考虑有没有人来做。
如果没有人做,就要放弃,这是一个必要条件。
;;柳传志4) 哎哟,里面那么多好吃的。
过去困难时期,买东西都要排队,没有那么多好吃的。
逛食品店的时候容易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这是一种很愉快的事情。
;;柳传志5) 看油画的时候,退到更远的距离,才能看明白。
离得很近,黑和白是什么意思都分不清。
退得远点,就能明白黑是为了衬托白,再远点,才能知道整幅画的意思。
打这个比喻是为了时时提醒我们牢记目标,不至于做着做着就做糊涂了。
;;柳传志6) “变”是联想永远不变的主题。
;;柳传志7) 营销攻略:有%的希望,就要付出%的努力。
;;柳传志8) 在中国打仗,我们打的什么优势?打的实际上就是地域上的优势。
我们成本低,我们有政府支持,我们有民众支持等等。
你到外国去还有吗?;;柳传志9) 不把贸易做通了,再好的产品你也不知道怎样卖;不把制造业搞精良了,再好的科研会被制造业的粗糙掩盖了。
;;柳传志10) 不管是什么样的人进入到联想,都要熔化在这个模子里。
你可以改造这个模子,比如说我们有些地方做得不好,大家提了以后我们可以修改,但进来之后就要按这个做。
;;柳传志11) 创业过程艰苦,困难不计其数,有一阵子我天天失眠,头痛,但我从来没有动摇过。
;;柳传志12) 掌握管理基础不光是一个能力的问题,还有德的问题。
像说“建班子”,如果第一把手不是具有特别的德行,他很难把班子建好,他要把企业利益放在第一位,还要有心胸,有肚量,有一套控制企业的人格魅力等等。
柳传志培养帅才三式:扎鞋垫、赛马、索骥杨元庆初入联想是想做技术工作的,进去后要每天往外跑,结果性格内向的杨元庆做起了销售,最后做到了总裁据传段永基曾说,四通之所以比不上联想,在于柳传志给自己选对了杨元庆和郭为两个人。
这或许有些偏颇,但也说明,联想的帅才确实是成就今天联想的重要因素之一。
柳传志说,自己在企业生存问题基本解决后就开始注意培养接班人问题。
那联想究竟是怎样孵化帅才的呢?第一式:扎鞋垫法柳传志说,培养战略型人才跟培养优秀的裁缝师是同样的道理,不能一开始就给他一块上等毛料做西服,而应该让他从缝鞋垫做起。
鞋垫做好了再做短裤,然后再做长裤、衬衣,最后才是做西装。
不能拔苗助长,操之过急。
即使是帅才,也要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待到经验和能力都达到时,再给予更高的平台。
神州数码总裁郭为做联想副总裁时不过30岁出头,但他在联想同样是从秘书做起,岗位先后变动达十余次,每个岗位都有不同类型的业务内容。
按郭为的说法,他的工作是从给老板开车门、拎皮箱开始的。
后来离开秘书岗位,到公关部做经理。
一年后做集团办公室主任经理。
在之后的几年里,他做过业务部门的总经理、企业部的总经理,负责过财务部门的工作,被派到广东惠州联想集团新建的生产基地,也去过香港联想负责投资事务。
而杨元庆1988年到联想集团从推销员做起,两年后成为当时一个不太重要的业务部CAD部门的经理。
做业务部经理时,杨元庆利用与美国惠普公司的业务往来关系潜心学习惠普公司的管理,不仅使任职部门的营业额快速增长,而且带出一支优秀的队伍,因工作出色调到联想微机事业部做总经理。
在微机事业部,杨元庆使联想电脑市场份额在两年间获得大的飞跃,又被委以重任。
就这样,一步一步登上联想集团总裁位置。
柳传志培养杨元庆、郭为的做法:第一,让帅才们逐渐参与决策,参与管理,以在价值观、思想方法甚至工作技巧等诸方面求得一致,同时要求他们不能当被动式接受、传递的齿轮,而是要当主动思考、创造执行的发动机,可以指导,但绝不代替他们自己。
柳传志经典语录1、“管理三要素”,即“建班子”、“定战略”和“带队伍”。
2、好的企业就像是一支军队。
3、懵着打就是毫无战略,什么好我做什么,什么急需我做什么。
4、领导魅力:以管理自己的方式感召他人。
5、管理三件论:(1)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2)发挥产品技术的优势;(3)具有强大的市场开拓能力和销售渠道的管理能力。
6、集体的威信大大高于个人的威信。
7、我们翻过的是知识丘陵,你们要翻过的才是真正的险峰。
8、什么是兴趣?需要就是兴趣,必须按需要去挑战自己。
9、你得想清楚这样做到底对你有什么好处,对股东有什么好处,对企业到底有什么好处,不要光去耶些光环。
10、从社会责任上讲,我觉得企业根本的社会责任还是提供好的产品,认真交税,把客户服务好,公益只是一种社会润滑剂,主要责任还在政府,需要与经济改革配套的社会和政治改革,不能把社会责任上升为企业的主要责任。
11、人不到位,绝对不动,再热闹的行业也不进。
12、投资的根本目的是帮助企业本身做好。
13、过去忙,压力大,处理的都是重要而紧急的事情,或者是不重要但紧急的事情。
14、创新是一定要搞的,墨守成规就只有被淘汰。
15、只有在获得控股权的情况下才会投资一家国有企业。
16、事为先,人为主;事为先,人为主。
17、把嘴皮子磨热,是说话人反复思考的过程,是把路踩实再疾跑的过程。
18、选项、辅导和退出,这是做投资的“三重门”。
19、要做好CEO你就一定要想明白,就应该受这个委屈。
20、领军人好比是“1”,有了这个1,带上一个0,它就是10,两个0就是100,三个0就是1000,撒上一层土,夯实了,再撒上一层土,再夯实了。
21、社会责任:增强实力,回馈社会。
22、中玻要收购蓝星玻璃,中玻的周诚是大能人,蓝玻的张昭珩也很能干,两边怎么合并?根据我的经验,两个领导人先交朋友,交了一年,研究好谁当董事长,谁当CEO,将来各自的部下怎么融合,最后合并很顺利,两个领导人之间也水乳交融。
柳传志的管理三要素:定战略、带队伍、建班子全文字数: 3384预计阅读时间: 8分钟柳传志“定战略、带队伍、建班子。
”这管理三要素是我们自己的体会,其实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提法。
这个有点像登珠穆朗玛峰,不管从南坡上还是从北坡上,只要上了就是好汉。
定战略:不能蒙着打仗,要想着打好在我们明白得还算早。
我记得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我们提出来:不能蒙着打仗,要想着打。
后面提出来制定战略,我们把定战略当做一面旗帜。
除了有一个长期的愿景,也应该有一个中期目标,之后还要决定实现目标的路线,然后就是具体步骤。
联想刚开始的时候,就是科学院给了20万块钱。
我们拿着这个钱以后,不知道该做什么。
后来发现中关村有外面进来的电脑需要人验收、维修和讲课,这个是我们的本行,我们做这个第一年积累了90万元人民币。
接着我们开发了一款产品,叫联想汉字系统。
当时的电脑是没有汉字的,今天大家打字的时候,打一个“中”字,会出现“中国”“中将”什么的,这个就是联想,我们发明的。
我们叫联想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功能。
后来我们就把这个汉字系统装在电脑上,替人当代理卖电脑。
由于有了这个汉字系统,电脑就好卖了,然后逐渐积累挣钱了。
在卖电脑的过程中,我们慢慢知道了什么是市场,客户需要什么东西,我们内部怎么管理。
这时候我们才开始考虑要办自己的电脑厂,希望生产我们自己品牌的电脑。
到了1998年,联想电脑成为中国市场份额第一以后,各方面都很关心,希望我们能够争气,能在核心技术上与国外品牌一比高低。
但我心里清楚,如果做的话,我们就死定了,因为投几十亿美元搞技术研发在当时是不可能的。
我们决定把成熟的技术,根据市场需求组织起来,形成有特点的产品,我们叫集成技术。
所以我们自己走的路,是先给别人卖东西,给外国人做代理,学会了了解市场,学会了企业内部管理以后,才形成了自己的工厂,以后才开始了研发,有了我们自己的研究院。
我们认为,这么做给我们今天奠定了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
我想说明的是什么呢?就是在制定战略的时候,一定要把执行力、把具体的步骤想清楚。
柳传志用人之道:高层看格局,中层看执行,基层看责任!
【文章作者】本文由著名合伙人管理模式咨询专家王国钟老师倾力奉献。
【今日导读】柳传志用人之道:高层看格局,中层看执行,基层看责任!
精华速学
★柳传志用人之道:高层看格局,中层看执行,基层看责任!
一、格局包含四个关键词:
1. 以身作则
以身作则不是说服下属的重要理由,而是唯一理由!
2.顾全大局
3.心胸开阔
1)用人所长,容人所短
2)柳传志:用人之所长,无不可用之人;用人之所短,无可用之人
4.使命感
1)高管:把利益看得淡,把社会责任看得更重要!
2)中层看执行力: 执行速度;‚结果是否超越领导的期望。
满足领导的要求只是一个平庸的员工,超越领导的期望是良好执行力的员工!
4)基层看员工的责任心
责任心:一切问题到此为止
二、四个机制保障员工责任心:
1.激励。
员工的责任心是激励出来的
2.检查。
3.考核。
4.淘汰。
用五星十档的机制来淘汰员工
【更多详细实战方式】请点击收看上方视频,每日一集管理实战讲座,帮助您快速提升管理知识。
【版权申明】文章来自著名合伙人管理模式咨询专家王国钟老师的授课内容整理,网络里转载此内容均为王国钟老师原创作品。
【转载授权】本文为管理实战讲座首发,若未经允许私下作为自媒体平台转载文章使用,将按照相关程序进行举报。
谢谢配合。
柳传志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是利润最高的商品。
能够经营好人才的企业最终是大赢家。
依靠人才成就了自己的联想集团今天面临着世界级强手的人才竞争,意欲依靠人才成就百年老字号事业的联想集团始终格外精心地实施着自己的人才战略。
德鲁克认为:“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
”杰克·韦尔奇称GE就是“人的企业”,他一直在运作着一个“人力资源工厂”。
柳传志则认为:“办公司就是办人。
”“以人为本”是这个时候的最强音,很多企业家都认同这一观点,但能够做到的却没有那么多。
而柳传志恰恰做到了。
一、办公司就是办人人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深知人才作用的柳传志有一个宗旨众人皆知,那就是“办公司就是办人”。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套用人理念,它是衡量企业总体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柳传志人才理念的核心即“以人为本”,柳传志曾说过:“联想靠什么创造效益?靠人。
20万元创业资本即便点石成金也不能12年滚成数十亿。
联想将来靠什么发财?靠人。
没有人,数十亿元用不着12年就会变回20万。
”因此,柳传志从1995年就开始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连续4期的干部培训班和每月一期的员工培训班均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进行。
柳传志对人力资源一向是高度重视的。
他有一句名言: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
深受众人的认可。
柳传志提到: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
这就是在联想提倡“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从而要求联想重视每一个员工的成长。
柳传志选人的第一标准是看其有没有上进心。
第二个标准是,这个年经人的悟性要强。
柳传志认为,真正的人才不仅有实践经验,而且能把实践经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层次,用在析的行业里面,照样能开拓新的局面。
“正是由于联想这个集体的力量,我们大家才有今天,我们应该更加珍惜联想的声誉,更加珍惜自己的这份工作。
从能力上我未必行,但我用自己以联想事业的热爱去为这个集体添砖加瓦,在这些同志中涌现出一批为了我们的事业鞠躬尽瘁的好同心;但是毋庸讳言,确实也有一批人成为了工作平平,争求待遇、发牢骚的落伍者。
柳传志马云的用人之道:办公司就是办人,把钱存在员工身上(一)又一毕业季! 职场新人们如何知道企业或者自己的老板们需要什么样的人?作为企业管理者,你又如何选择自己要用的人?下面是一些中国知名的企业大佬们的用人之道,看看什么样的人才能入了他们的“法眼”。
企业大佬的用人之道柳传志柳传志:办公司就是办人联想控股董事长、联想集团创始人/ 名誉董事长柳传志认为办公司就是办人:1.寄予希望让其能够忍受,考验其忠诚;2. 赛马不相马,有本事就拿出来溜溜。
3.给予压力让其乐于折腾,锻炼其能力;4.共享利益,上同一条船,捆绑命运;5.搭建平台,给做大事的机会,让其施展才华。
鲁冠球鲁冠球:用人首先要知人、熟人浙江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兼党委书记“在我的管理思想中,无论何时何地,人的因素始终是第一位的。
就如同下象棋,一方手中的16 个棋子必须对外讲究的是纵横捭阖,对内讲究的调兵遣将,这样棋局至少马上不会灭亡。
和象棋里的严密等级一样,我觉得,企业中的高级管理者像‘将'一样,统领三军,领导着这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层管理者就像‘士'和‘象'一样,围绕在领导者的周围,在制定和执行企业的战略规划中发挥着自己的智慧;核心员工几乎掌握着企业全部的核心技术,他们就如同‘车'一样所向披靡,也是企业不可多得的财富;还有富有创新思维的‘炮'和天‘马'行空般热情洋溢的新员工,以及看似默默无闻却是最为忠诚的普通员工。
作为老板需要做的就是知人善任,把不同特长的人用到不同的位置,用人所长,容人所短。
” 诚如此言,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用人和留人确实是最让管理者们头疼的事,也正是这两件事左右着企业的命运。
实际上,人用好了,留人便成功了一半,而用人的前提就是先要知人熟人。
张瑞敏张瑞敏:用人要疑,疑人也要用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说:什么是人才?做得事,能吃得了亏,负得了责! 用人就要用人要疑,疑人也要用。
“用人要疑”,主要是指约束和监督机制,用了的人不等于不需要监督,疑问在先,就能把可能产生的风险降到最低。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管理-柳传志如何看人和用人(职场经验)知人善任是优秀企业领导者所必备的素质。
2012年6月,在天津滨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联想之星创业大讲堂”上,柳传志对话优米网CEO王利芬,和到场的1700多位观众分享自己的识人经验,并结合具体案例,深度分析了企业领导者在引入高管过程中的股权分配问题。
寻找和企业价值观契合的人王利芬:柳总,您在看人上有什么诀窍?柳传志:我看人不靠感觉,靠业绩。
把事情交给一个人,首先看他能不能做好,其次看他能不能说出来是怎么做好的。
把事情做好的次数多了,我才开始注意他。
如果这个人只是把一件事做好一两次,领导者就对他有很好的印象,这是不客观的,因为可能其中有偶然因素的影响。
比如我们刚开始卖汉卡的时候,一个同事卖了75台,我们就让他做了营业部经理,结果弄得一塌糊涂。
经过证实,他只不过是凭一个偶然的机会才卖出那么多台。
所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不能看一两次的业绩。
其次,能不能说出来也很重要。
通过这一点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思路是不是很清晰,这个事是蒙着做出来的,还是经过思考做出来的。
这是学习能力的体现。
以上两点合格后,再把这个人换到不同的部门,或经受不同的考验。
当这些都过关的时候,还要观察这个人的道德品质、心胸气度、待人接物等方面,观察他能不能把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并把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如果都没有问题的话,才可以委以重任。
王利芬:如果直接从外面引进人才,没有办法经过考察,怎么做判断呢?柳传志:首先,要看这个人是否有求实的态度。
这一点可以通过他谈过去的工作经验看出来。
在这里我冒犯一下,我发现很多归国的人才,可能在国外习惯了张扬的方式,容易给人夸夸其谈的感觉。
其次是价值观的问题。
应聘者在以前的公司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他的这种价值观跟求职公司的价值观是否契合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很多小公司,在引进人才的时候,由于资金不足,往往选择给予股份的方式,在这一点上尤其要注意。
柳传志:小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抓住3要素,用好7手段柳传志,中国企业界的教父级人物。
1984年,在他四十岁时,以20万元人民币投资,与其他10名员工创办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前身)。
短短三十年,联想已经发展成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公司。
2018年,联想控股以3000多亿元营收额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排名第六位,比成立之初增长了120万倍。
柳传志说,企业管理有三大要素,即“建班子”、“定战略”和“带队伍”。
这是企业高效运营的基础。
除此之外,还要在目标、平台、制度、流程、执行、监督和考核七个方面进行管控,形成“十位一体”的高效运营系统。
一,搭班子——领导是龙头。
1,要把联想办成一个长期的企业,一个有规模的企业。
只有从制度化、从人才上、从班子上做准备。
联想现在不是在培养一个人,而是在培养一层人。
2,领军人物好比是阿拉伯数字中的1,有了这个1,带上一个0,它就是10,两个0就是100,三个0是1000。
3,宗派是影响团结班子的绝症,要坚决杜绝一切可能产生宗派的因素。
好的领导班子应该1+1>2,而不是1+1<2。
二,定战略——方向定存亡1,制定战略时,专业知识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摸清基本规律。
立意高,才能制定出战略,才可能一步步地按照你的立意去做。
立意低,只能蒙着做,做公司等于撞大运。
2,什么是企业战略?就是你要干什么行当,要干到多大,钱和人往哪里投。
关键是看清楚,设计好要飞多高多远,需要的天空和阳光在哪里,寻找属于自己的战略机会。
3,一般我们采取五步法来定战略。
1,确定长远目标;2、决定大致分几个阶段;3、当前的目标是什么;4、选什么道路到达;5、行进中看要不要调整方向。
三,带队伍——团队是关键1,带队伍实质就是三件事。
第一、如何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激励措施是什么?第二、光调动是不够的,员工没本事也不行,怎么去培养他。
第三、怎么能够有序的工作,也就是说,怎么使机器有序地协调,效率高。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在外界看来,善于选人、用人、培养人、激励人,正是柳传志的绝活,也是联想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11月2日,联想集团宣布其创始人柳传志卸任董事长一职,CEO 杨元庆兼任集团董事长。
联想集团副总裁李岚代表2万多联想人,送给柳传志一件特殊的礼物用玉石雕刻成飞奔的群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柳总,我们认为您正是世间少有的伯乐。
柳总有着高远的目标、宽广的胸怀,一直渴望志同道合的人才凝聚在一起,成就更大的事业。
柳总多年来不遗余力地为我们创造更大的舞台和空间,让我们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
我们从来没有感觉到在联想的发展有"天花板"的限制,反倒是我们自己要不断地快马加鞭,加速赶公司发展步伐。
”李岚感慨万千。
而在外界看来,善于选人、用人、培养人、激励人,正是柳传志的绝活,也是联想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办公司就是办人”
27年前,一间普通的小板房,20万元人民币、包括柳传志在内的10名科技人员办起了一家电脑公司。
27年过去了,现在这个公司员工总数约4万多人,总资产有1100多亿元,营业额做到
了1460亿元。
对此,柳传志说过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办公司就是办人。
还说过,选拔年轻人是“公司最艰难的工程”。
1989年,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个部门经理在经济上犯了错误,被送到了公安局。
对此,有些年长一辈的老人指责:“一个清华的高才生,怎么到我们这里来没两年就给毁了?我们公司到底是干嘛的?”当时,这事引起了柳传志的深刻自省:老员工说的对,联想没有尽到责任。
这是他对人认识的一个转折点,以后他所有以人为本的思路都是由此而来的。
柳传志一直沿着“要关心人、造就人”这条主线在寻求公司长远发展。
事实也证明,如果不在人的能动性上下功夫,只凭最初20万块钱的启动资金是没有办法把公司发展到今天这种程度的。
当时,柳传志很忙,很少有时间与员工和基层干部交流。
其实也不是他不想接触,实际上他关心的问题和普通员工关心的不一样,如何把这种落差衔接起来,需要花些心思。
当时有人出了一个主意,就是每年召开一两次专题座谈会。
参加座谈会的人选有
两个要求:第一,工作要做得好,因为他的目的就是在这个群体里选拔能做事的人;第二,必须有思辨能力,否则谈不起来。
杨元庆、杜建华等都是那时被挑选出来的。
公司把这些人组织在一起,就柳传志或员工关心的某些重大问题进行讨论,也就是与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当面对话。
对话中,观点没有对与错,实际上,就是在讨论过程中看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认识问题的深度,看他们关心哪些问题,为什么关心。
每年,公司都会选出30名左右的优秀人员参加这种座谈会。
对话中,柳传志大受震动,因为大家基本上都畅所欲言,毫不避讳,心里很自信,感觉自己说的就是真理。
实际上,柳传志最喜欢这种有人挑战自己的感觉。
他特别喜欢跟人辩论,也特别善于从别人的争论中抓取正确的东西,他会把这些东西很自然地引用到他的讲演中和施政纲领中。
这是他作为总裁非常聪明的一点。
因为全世界最廉价、性价比最高的东西,就是别人的思想,而通过交流激发出别人的思想是企业家的天分。
联想就是用这种方式来激发人的思想,并从中挑选人才的。
现在联想内部的大部分高级干部、总裁室的成员,多多少少在思想上都和柳传志有过碰撞。
培养接班人梯队
企业正进入一个新老交替的阶段,涉及到两个基本问题:第一,
创业型企业家如何能实现顺利的交接班,将班交给什么样的人,这就涉及到选接班人的标准,如何培养接班人;第二,如果接班人不从内部产生,而从外面引进,这就涉及到如何处理好创业型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方面,鲜有成功的案例。
而联想集团和柳传志在这一方面可谓运筹帷幄、费尽心机。
柳传志首先提出了“三心”标准,即责任心、上进心和事业心。
他认为,一般员工他提出很多具体要求,并将这些要求体现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要求所有员工必须这样做。
对于中基层管理人员来说,光有业绩不行,要有管人的能力,能带队伍,能做事,能解决业务问题。
中层干部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还要求具有上进心,要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进取。
对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来讲,首先要有心胸、抱负和境界,如果没有心胸、抱负、境界,他不可能容纳更多的人才。
到了管理高层,要善用比自己更能干的人才,要有驾驭人才的能力,能否驾驭人才,关键在于你自己首先是一个有眼光、有心胸、有抱负、有追求、有境界的人。
这也是高层领导者的首要素质要求。
作为一个领军人物应该是又能干又能说的,柳传志本人就是这样的人。
一般而论,企业领军人物都是宣传鼓动家,都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像柳传志、任正非、李东生等,其思想能够引领业界的潮流。
李东生虽然口头表达不算优秀,但在思维和文字表达上,
他是很有人格魅力的。
但让人感到不解的是,柳传志选择的两个领军人物似乎都不属于善于表达者,更不属于激情澎湃的鼓动者,而偏向于内敛加理性。
为什么?因为这两个人具有特殊的才干,是适应企业的特殊才干,也是适应这个时代的特殊才干。
多数领导者都具有坚持己见、认真执着的优点,但是发挥到一定程度时或许就成了弱点,因为不善于妥协和不善于与别人协调就容易发生文化上的冲突,或者是个性上的冲突。
杨元庆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虽然很执着,但也懂得妥协。
比如在联想收购IBM 个人电脑业务上,他提出了三点原则来处理与IBM的关系:第一,要真诚,把心放在一起干事业上;第二,要开诚布公,有问题提到桌面上谈;第三,要学会妥协。
这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文化要求,否则面对这样一家国际化公司,合作是很难成功的。
分槽喂养千里马
古人养马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将两匹千里马,栓在一个棚子里,放在一个槽中一起吃食,两匹千里马会互相踢来踢去,最后两匹马折腾得浑身是伤。
于是古人就将两匹马分开喂养,来解决相互伤害的问题。
当年柳传志下面有两员大将,杨元庆和郭为,这两个人在柳传志的眼里都是非常难得的千里马。
刚开始柳传志想在两人中选一个
接班人,也尝试着让两人好好地去磨合,但发现不行,两人就是合作不到一起去,不仅起不到“1+1>2”的效果,反而是“1+1<1”。
后来经过反复思考,柳传志认为两人之间的摩擦,不是他们的品格低(勾心斗角),而是各自有着完全不同的目标路径,所以只能将其分开,于是才有了对联想的分拆。
按当时联想的业务规模是不宜分拆的,但柳传志舍不得两人中的任何一个人离开。
所以为了这两个“千里马”般的人才,柳传志硬是将联想分拆为联想电脑和神州数码,让他们各自负责一块。
这种举动不被外界看好,尤其是在外国人眼里,因为这是典型的“因人设事”。
但柳传志这种做法恰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用人智慧,事后也证明了这种做法是比较成功的。
从分槽喂养千里马的故事中,我们应该领会到:对能独当一面的“千里马”下属,最好采取“分槽”的办法,分别给予不同的舞台,让其负责,并且尽可能不交叉。
柳传志选定了杨元庆与郭为作为两大事业的领军人物,在扶上马送一程后激流勇退,实在是棋高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