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思想政 治必修1《按劳分
- 格式:docx
- 大小:23.07 KB
- 文档页数:6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精品教案●教学目标内容分析【课标要求】阐述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及所有制基础。
知道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懂得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意义和作用。
理解我国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必然性和意义。
能力目标:准确的把握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制度的内涵和地位。
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析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
通过调查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同学们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信念,提高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客观必然性。
【教学难点】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和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原因。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初步了解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为今天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有些内容可以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掌握。
高一新生具体形象思维比较发达,但是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这就导致他们对于社会生活的关注度很强,但是由于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一知半解,又难以做到准确领会,教师要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各种各样的事实、活动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观念,然后自觉转化成为自己的正确思想,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
对于一些理论观点教师必须做必要的讲解,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自学教材,进行社会调查、搜集数据资料,完成表格。
教师:挑选、整合学生的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活动过程【整体思路】课前:学生自主预习教材,布置学生预习本框题内容,并向家长及亲友了解家庭收入的主要构成,完成下面表格的填写:家庭收入构成分析表家庭收入构成属于何种分配方式1、2、3、4、5、课上:按照“创设情境——观察经济生活;分析情境——领悟经济生活;感悟情境——解析经济生活”的思路进行教学。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个人收入的分配、财政与税收)什么是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的原因: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要求。
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按劳分配的作用: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2)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级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发展,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因: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制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效率、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分别是什么?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公平是指收入分配的公平,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效率优先,实质是发展生产力优先,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首要目标;兼顾公平,是指社会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高一政治必修一按劳分配知识点1)什么是按劳分配(板书)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
它的基本内容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分配的范围: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包括全民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按劳分配的要求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
在其它所有制关系下从事劳动而获得的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
劳动者直接为自己或为其他个人提供的劳动,也不能作为按劳分配的依据。
比如,个体劳动者的劳动虽也是多劳多得,但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按劳分配的特定含义。
分配的前提: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
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
这表明“社会”将社会总产品在做了各种必要的扣除后,剩下的那部分,按照个人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为标准进进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者不劳不得。
所谓必要的扣除是指用于国家行政管理、国防、文化教育等这一部分社会消费。
分配的依据:社会以劳动为尺度。
劳动质的规定性:社会需要、承认的物化劳动。
依据量的规定性:社会平均劳动量。
社会和集体按劳动者所提供的在质上被社会所承认的,在量上可以进行比较的社会平均劳动量来分配个人消费品。
等量劳动取得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分配的内容:个人消费品。
按劳分配的物质对象不是全部社会总产品,只是社会总产品中的个人消费品。
社会产品中的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不能分配给劳动者个人。
(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的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社会总产品从实物构成上来说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分配的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⑵按劳分配的必然性A.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因为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最基本的决定的方面,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其它方面。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
2.知道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3.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意义和作用。
4.理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类型和意义。
重点:1.按劳分配的性质、地位、必然性。
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类型及意义。
难点: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区别。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我国的分配制度(1)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依据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②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我国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1)基本内容: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实行原因: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③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3)实践意义: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地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原因: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2.类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3.意义(1)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2)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1.判断(1)实行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
(×)(2)在我国,按劳分配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3)现阶段,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4)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1)按劳分配及其必然性
(2)按劳分配以外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2、能力目标
比较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迁移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理解,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信念;
树立劳动光荣的信念,增强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
1、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种类、必然性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法
教学过程
(课件显示:十七大关于分配制度的视频)
根据十七大报告,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课件显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请大家结合自主学习目标,阅读课本62-64页的基本内容:
(课件显示:自主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我国分配制度的必然性、按劳分配及其必然性、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二、能力目标提高比较能力;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迁移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信念;树立劳动光荣的信念;
(在学生看教材的时候,把调查的情况进行整理归类,写在黑板上,作为教学的事例。
)
一、按劳分配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注意四个要点:
①分配前提--在公有制经济中A 按劳分配只存在公有制经济中,非公有制经济不存在按劳分配,举例说明。
B在公有制的范围还存在其他分配方式,举例说明,得出结论:按劳分配只存在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不只有按劳分配。
②分配尺度--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同工不同酬是由于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不同,劳动收入有差异;另外,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影响收入水平。
③分配对象--个人消费品。
④分配标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补充两点:
⑤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国家机关、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⑥按劳分配的地位:主体地位。
因为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
结论: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课件显示:反馈练习)
2、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探究活动1: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教师引导分析)
(课件显示: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第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第三,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劳动的特点的角度,全面理解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3、按劳分配的意义
(教师提问)大家想一想,按劳分配有什么意义呢?
(教师小结)第一、能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推动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有利于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所以我们要树立劳动的观点,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特点:个人占有生产资料,他们集劳动者、经营者、投资者于一身。
按劳分配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大家占有生产资料。
2、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含义:生产要素,是指进行社会生产所必须具备的因素或条件。
它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机器设备、技术等。
按生产要素分配,包括哪些要素,这些要素对应的收入有哪些?
(课件展示:各种生产要素对应的收入)
按劳动要素分配: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
按资本要素分配: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所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
按技术要素分配:科技工作者转让技术或以技术入股取得的收入。
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管理人才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
(显示教材上的三幅图片,分别体现了按什么要素分配)
(课件显示:反馈练习)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有很多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十七大报告也提出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为什么要坚持按生产要素分配呢?
(课件展示:情境对话)
企业家:现在市场竞争太激烈了,我想开发一种新的产品,但没有技术和资金。
银行家:我正有一笔资金闲置,我可以借给你,但你要支付利息给我。
科学家:我有这种产品最先进的技术,我可以转让给你,但你要支付使用费。
企业家:没问题。
问题1:企业家为什么要开发新产品?去寻找资金和技术?--压力:市场竞争太激烈,需要利用生产要素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在竞争中处于
有利地位;动力:盈利问题2:企业家为什么能得到开发新产品的资金和技术?--市场上存在这些生产要素;付费,有偿使用。
问题3: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能够调动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创造出更多的财富,造福于人类。
(课件展示)
②原因: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各种生产要素。
③意义:调动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效使用生产要素,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率,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的需要。
三、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具有客观必然性。
1、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教师提问)生产关系包括哪些内容?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教师小结)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产品如何分配,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
其中,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是基础,决定其它两个方面。
(教师提问)生产资料所有制又称为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学生回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教师归纳)所以,我国的分配制度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2、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教师提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谁决定谁?
(教师归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水平决定分配方式。
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
这是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最终原因。
(教师提问)请大家想一想: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格局在短时期内会不会改变?
(教师小结)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因此,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格局不可能在短期改变。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板书设计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按劳分配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
2、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因(必然性、意义)
二、多种分配主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2、按生产要素分配
三、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