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输液安全与防护专家共识
- 格式:pdf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17
2020年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防治
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近年来,随着各种输液导管在临床应用中的普及,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CRT)的发病率显著增加。CRT是静
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一种特殊类型,与置入的导管密切相关。在处理CRT时,需要考虑导管的临床使用,因此需要专
门的处理方法。不正确的认识和处理方法可能会增加医务人员、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负担,导致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并阻碍导管的合理使用。为此,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和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周围血管疾病管理分会制定了本专家共识,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本共识涉及的输液导管包括中心静脉通路装置(CVAD)和外周静脉通路装置(PVC)。CVAD
是指导管末端位于腔静脉(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的输液装置,包括中心静脉导管(CVC)、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输液港(implantablevenousaccessport)。外周静脉通路装置包括长度8~10cm的长外周导管和长度20~30cm的中等长度导管。导管长度<6cm的外周静脉短导管不在本共识讨
论范围。
2CRT分类
CRT根据是否存在症状分为无症状CRT和有症状CRT。
无症状CRT是指在导管拔除后发现的静脉内血栓形成,没有
任何症状。有症状CRT是指在导管在体内时发生的静脉内血
栓形成,具有一定的症状,如肿胀、疼痛、发热等。
3CRT危险因素
CRT的危险因素包括导管类型、导管留置时间、导管位置、导管通路、病人年龄、病人基础疾病、病人卧床时间和病人血液高凝状态等。导管类型和位置是CRT的重要危险因素,CVC和PICC的CRT发生率比PVC高。导管留置时间越长,CRT的发生率越高。导管通路也是CRT的危险因素之一,深
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全文)
静脉输液是指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内的方法。输液用量:中国8瓶/人均,发达国家3.33瓶/人均。
一、输液器材的发展
1、头皮针:留置时间:大约2—4h(1957年发明的)
2、留置针:留置时间:3—5天
3、中心静脉导管(CVC):留置时间:2周
4、植入式中央静脉导管系统
5、输液港(VPA):可长期留置或不确定。
其它:输液夹、精密输液器、微量注射泵、便携式输液泵
二、静脉炎的质量管理标准
1、静脉炎的发生应视为患者治疗的不良后果,为护理不良事件,应填写不良反应报告单。
2、静脉炎的衡量通常以美国INS(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的标准为主。
3、建立防治静脉炎发生指南,对静脉炎的发生、程度、原因以及所采取的干预措施进行统计,并予以保留存档。
4、在发生静脉炎时,护士应具有对静脉炎的部位进行评估的能力,能采取统一的标准量表来判断静脉炎的程度和严重性,并决定是否需要治疗护理干预。
5、静脉炎发生后所采取的干预播手段、治疗和纠正措施及患者宣教等内容应记录于患者的病例中。
6、任何被评为2级或以上静脉炎发生后,应填写临床输液并发症监测报表,并按照静脉输液并发症监测上报流程报告有关部门。
7、根据国际标准,静脉炎发生率必须控制在5%范围之内。
三、静脉输液风险因素
环境因素:光线、灰尘、垃圾、液体瓶口消毒与否等等。
设备因素:治疗车封闭式与开放式。
药物因素:药物自身有危险致反应源。
人员因素:戴口罩、注意无菌技术。
患者因素:体质差、过敏体质、药品蓄积等。
职业因素
四、静脉输液并发症
输液时进入人体内的微粒有可能让你输掉健康!
中国是一个输液大国。
患者到医院都希望病能快点好,要求打吊针,认为吃药效果不好、病程拖延时间长,医生劝其服药反而不高兴,这样容易误导医生不坚持用药原则。部分医生也在诱导患者,认为输液能立竿见影,并且可以减少患者的抱怨,静脉注射渐渐就成了习惯。
“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滴”是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原则,在许多发达国家,输液是迫不得已才使用的“最后方式”。然而在国内,输液室成为医院最忙碌的地方之一,大医院的输液室更是常常人满为患。
输液治疗疾病的效果如何呢?输液就一定安全吗?
很多人认为输液是安全的,其实,这种用药误解令人非常担忧。从药效发挥作用的角度而言,口服药物和输液的生物利用度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虽然输液令药物直接进入血液起效快,但是最终效果与口服药是一样的,只不过口服药有一个吸收的过程,相对慢一些。
实上,静脉注射相对于口服和肌肉注射是最危险的破坏性治疗。打开人体静脉通道就会产生风险,可能会导致肺水肿、脉管炎等,而且还有资料显示,经常输液的人肺部容易出现结节,成为肿瘤产生的根源。因此,坚持用药原则非常重要,即使必须输液也应该尽量减少注射的次数。
现代人为了追求高效快节奏的生活,强调一步到位,生个小感冒
就进行输液治疗,已经带来了许多严重的不良后果。
中国输液安全专家共识发起人、北京天坛医院药学部主任赵志刚说,输入体内的液体中,都含有不溶性微粒。这种微粒进入到血液后,永远不会消失,还会随着血液走遍全身,堵塞毛细血管。
我们知道,输液是将葡萄糖或氯化钠作为溶液,并伴以适量的药物,直接通过针刺的方式输入到人体的静脉中,它没有通过胃肠道把关,是最危险的给药方式。你以为那一大瓶子液体是纯净水吗?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液体中含有大量的微粒,而这些微粒尽管在输液管端口处有一个输液过滤器,但只对15微米以上的颗粒有过滤作用,而对于<15微米的颗粒,则过滤不掉,仍有一部分颗粒过滤不掉被输入进了血管里,微粒包括:空气中的烟尘、粉尘,生产和配药过程中的玻璃屑,橡胶瓶盖的橡胶微粒,输液袋、输液管中的塑料微粒,药物结晶及石棉纤维等。当这些微粒被带入肌体,进入血液循环后,易堵塞毛细血管,造成局部组织栓塞、坏死或引起肉芽肿,大家看一下下面这个3分多钟的视频就明白了。
静脉输液事故防范制度
简介
静脉输液是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然而在操作过程中可能
出现事故和意外情况,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危害。为了确保静
脉输液过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制定并执行静脉输液事故防范制度
是非常重要的。
目标
本制度的目标是通过规范静脉输液的操作和管理,减少静脉输
液事故的发生,保护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职责与要求
- 所有参与静脉输液操作的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药师,都
应接受相关培训并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 患者在接受静脉输液前,应详细了解相关治疗方法和适应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 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前,必须核对患者的身份,并确认医嘱
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 静脉输液过程中,应使用无菌器械和消毒措施,避免交叉感
染的发生。
- 每次进行静脉输液操作前,必须仔细检查输液管路和注射器
的完整性和清洁度。
- 对于高危药物的输液,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并提前准
备必要的抢救设备和药物。
- 静脉输液操作完成后,必须做好记录和报告工作,包括药物
的种类和剂量、操作过程中的异常情况,以及患者的反应等。
监督与评估
- 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应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或岗位,对操
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估。
- 对于造成患者损害的静脉输液事故,应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 建立事故报告和教训总结制度,及时总结和反思静脉输液事故,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引用和参考资料
该制度参考了以下资料:
- 《医疗事故处理办法》
- 《静脉输液操作规范》
- 《无菌操作标准》
请注意,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的引用内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认。
《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防治中国专家共识》临床实践
推荐试题
A DVT病史(正确答案)
B 导致高凝状态的慢性疾病(正确答案)
C 怀孕或口服避孕药(正确答案)
D 多次置入中心静脉通路装置的病史(正确答案)
2、血管通路的选择,在满足治疗需求的前提下,应选择()的输液装置。 *
A外径最小(正确答案)
B外径最大
C管腔数量最多
D创伤最小(正确答案)
3、CRT根据临床表现分类,可分为() *
A深静脉血栓形成(正确答案)
B血栓性浅静脉炎(正确答案)
C血栓性导管失功(正确答案)
D无症状血栓(正确答案)
4、目前公认的拔管指征有:() *
A治疗已不需要该导管(正确答案)
B导管位置异常(正确答案)
C导管功能已丧失(正确答案)
D合并导管相关血流性感染(正确答案)
5、导致D—二聚体升高的因素有哪些() *
A近期手术(正确答案)
B感染(正确答案)
C妊娠(正确答案)
D恶性肿瘤(正确答案)
6、置管血管选择,应根据拟置管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建议导管外径与置管静脉内径比值≤45%。 [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错
7、 CVAD 的尖端应位于上腔静脉下三分之一或腔房交界处。 [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错
8、与肘上穿刺部位相比,PICC 及中等长度导管的穿刺点位于肘部及以下时具有更高的 CRT 风险。 [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错
9、在拔管的时机选择上,建议在导管相关的 DVT 急性期抗凝治疗1周后再考虑拔除导管,则更为安全。 [判断题] *
对
错(正确答案)
10、不建议对无症状患者使用超声或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血栓的筛查。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
•指南与共识•利妥昔单抗静脉快速输注中国专家共识
(2020年版)
扫码阅读电子版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通信作者:黄慧强,中山大学胖瘤防治中心胖瘤内科,广州 510060,Email:huanghq@
【摘要】利妥昔单抗上市20多年以来,在临床实践中疗效和安全性良好。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 A)于2012年批准了利妥昔单抗的静脉快速输注用于第2个及后续疗程。目前,利妥昔单抗90 min
静脉快速输注方案已在国外成熟应用,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中也推荐第1个疗程利妥昔
单抗输注未出现输注反应的患者,后续疗程可进行利妥昔单抗90 min静脉快速输注。我国也有研究数
据证实了利妥昔单抗90 1^»静脉快速输注方案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因此,基于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为
了提高患者的就诊质量以及节约医疗成本,本专家共识推荐,对于首次输注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的患
者,后续疗程可使用利妥昔单抗90 min静脉快速输注方案。
【关键词】淋巴瘤,非霍奇金;利妥昔单抗;静脉快速输注;输注相关反应
DOI: 10.3760/l 15356-20201030-00259
Chinese expert consensus on rapid infusion of rituximab (2020 version)
Lymphoma Committee of Chinese Aging Well Association, Chinese Society of Hematology, Chinese Medical
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防治中国专家
共识(2020版)》要点
应根据病人的相关情况和导管的特点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2.2.3导管选择应根据病人的情况和输液
需求进行选择,并遵循最小创伤原则。2.2.4操作规范应遵循
规范的穿刺和退送导管操作,避免反复穿刺和过度操作。2.2.5药物使用应根据病人的情况和药物特点进行选择,并遵循安全用药原则。2.2.6定期评估应定期进行导管评估和血栓筛查,
及时发现并处理血栓相关问题。2.2.7教育宣传应加强对病人
及其家属的教育宣传,提高其对CRT的认识和预防意识。通
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降低CRT的发生率,保障病人的安全
和治疗效果。
CRT的发生通常是由多个危险因素叠加引起的。这些危
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有DVT病史或家族史、患有导致高凝
状态的慢性疾病、接受VTE高危风险手术或复合创伤、已知
存在凝血异常基因、怀孕或口服避孕药、多次置入CVAD、
困难或损伤性置入、同时存在其他血管内置入装置(如起搏器)以及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等。
在满足治疗需求的前提下,应选择外径最小、管腔数量最少、创伤最小的输液装置。在置管环节应使用超声引导,避免反复穿刺提高成功率,同时对血管管径进行评估,根据拟置管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导管,建议导管外径与置管静脉内径比值≤0.45%。所有CVAD的尖端均应位于上腔静脉下1/3或右心房与上腔静脉交界区。
目前,各国际指南均不推荐以单纯预防CRT为目的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或溶栓药物。对于血栓高危病人,仍有必要针对VTE风险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在条件允许时,鼓励使用非药物措施预防血栓,包括置管肢体早期活动、正常日常活动、适当的肢体锻炼和补充足够的水分。
守护针尖上的安全中国输液安全与防护专家共识
一、本文概述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输液治疗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输液安全已成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然而,由于输液过程中涉及的环节众多,包括药物配制、输液器具的选择与使用、输液操作的规范性等多个方面,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医疗事故。为此,我们汇聚国内输液安全领域的专家,共同制定了《守护针尖上的安全——中国输液安全与防护专家共识》。
本文旨在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一套全面、系统的输液安全操作规范,以提高我国输液治疗的安全性,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我们将从输液前的准备、输液过程中的操作规范、输液后的观察与处理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文的推广,能够引起全社会对输液安全问题的关注,共同推动我国输液安全水平的提高。
二、输液安全与防护的基本原则
在医学领域中,输液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然而,它也伴随着一定的安全风险。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与健康,我们提出以下输液安全与防护的基本原则:
严格的无菌操作:所有输液过程必须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以防止感染的发生。医护人员在进行输液前,必须确保手部、输液器具以及操作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合理的药物配置与使用:药物的配置与使用应遵循医疗规范,确保药物的种类、剂量、浓度等准确无误。同时,对于特殊药物,如化疗药物、抗菌药物等,应有专门的配置与使用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与核对:在进行输液前,医护人员应仔细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输液的准确无误。对于患者的过敏史、用药史等也应进行详细询问与记录。
静脉用药输注装置安全规范专家共识
(广东省药学会年月日印发)
静脉输液作为现代临床重症治疗中的重要方法,尤其在国内,已成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药物与输注装置(输液器)的相容性是药物静脉输液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药物的理化特性正确选择输液器是药物有效和安全的重要保障。临床中,以需要用非(聚氯乙烯)而没有用非材质的输液器;需使用避光用输液器而没有使用;以及没有按药物对输液器的过滤孔径要求选择精密输液器等不合理使用情况最为常见。为规范输液器的使用,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广东省药学会有关专家达成以下静脉用药输注装置安全规范共识。
1.临床药物输注中选择输液器材质(和非)应注意的问题
传统输液器多以为原料制作,是有氯乙烯在引发剂作用下聚合而成的热塑性树脂。普通的树脂粉没有应用价值,必须加入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等方可使用。临床上使用的输液器具有价格便宜、体积小、重量轻、临床应用方便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诸多严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对某些药物产生吸附[](或与药物反应);
()输液器在生产过程中为增加其柔软性和回弹性,需要加入的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基)酯(,),而塑化剂的对人体多个系统具有毒性作用。含有吐温、聚氧乙基蓖麻油、环糊精衍生物、丙二醇、乙醇或苯甲醇作为增溶剂的药物可以加速溶出,从而诱发毒性反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一次性使用输注器具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中明确注明:“聚氯乙烯()常用的增塑剂与脂溶性溶液接触后容易浸出;以增塑的聚氯乙烯()作为原料的产品不宜贮存和输注脂肪乳等脂溶性液体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