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和他的老师朋友,名人故事
- 格式:docx
- 大小:16.95 KB
- 文档页数:2
丰子恺的故事丰子恺,中国近代著名画家、作家,被誉为“中国漫画鼻祖”、“中国民间美术开山祖师”,他的一生精彩非凡,下面将围绕丰子恺的生平、事迹、艺术成就等方面展开介绍。
一、生平丰子恺于1916年出生在上海,父亲是吴语戏剧家,母亲是京剧演员,家庭背景正是促使他对艺术产生浓厚兴趣的原因。
他的书法、画法、篆刻等方面的学习经历相当丰富,其中以学习篆刻和绘画最为深入,后来他的创作方向便趋于漫画和图画书。
二、事迹1. 初涉绘画丰子恺早在上小学时,就开始涉猎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
上海北新华学校就读期间,因为在课堂上以画画为乐,不少老师就利用他的绘画才能进行试验性的文化教育教学。
2. 创作漫画上大学后的丰子恺,正式涉足漫画领域。
他在1935年应聘《上海商报》漫画栏目编辑,开始了长达20年的漫画生涯。
逐渐成为中国漫画的代表人物,创作了一批伟大的漫画作品,如《一笔画》、《相声新话》、《新故事会》等,纷纷打破了传统漫画的束缚,成为中国当代图画书创始人之一。
3. 文学成就丰子恺在绘画创作之余,也不忘写作,先后写作了《碎草集》、《残笺集》、《纯粹的中华》、《文学真经》等著作,对于中国文学界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艺术成就丰子恺对画笔的使用非常熟练,他的花卉画、山水画、字画、书法、篆刻等多领域的作品均作品荟萃。
而以往传统的中国漫画,常以线条简短为主,他对线条和色彩的处理的独到之处,让人非常容易的产生视觉艺术上的享受。
四、遗产丰子恺对于近代中国文艺事业的贡献不容置疑,他的作品活跃于当今中外国际艺术市场,既是中国民间美术的代表人物,更是当代中国艺术之光。
总之,丰子恺是近代中国传媒艺术业的开创者之一,他的逝世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惋惜,但他在文学、绘画、漫画等领域所作出的贡献,仍然将永久地留在历史上。
丰子恺与李叔同丰子恺与李叔同,两位杰出的文化艺术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独特的一笔。
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与推广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丰子恺,字夏山,江苏南京人,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人物。
他早年在法国留学,师从欧洲现代绘画大师梵高的弟子,深受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
回国后,丰子恺致力于推广现代绘画的教育和研究工作。
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插画家,他的插画作品以质朴、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表现力而著称。
丰子恺还涉及书法、文学等领域,他的书法作品独具一格,具有传统与创新的结合。
李叔同,字仲明,河北沧州人,是中国著名的诗人、作家、教育家。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提倡文艺革命,倡导白话文学。
李叔同不仅担任过北京师范学院的教授,还是《晨报》的创办人之一。
他的诗歌作品以情感真挚、表达深沉而著称,作品中融入了对生活、对社会状况的思考与关怀。
丰子恺与李叔同,作为多产的艺术家,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丰子恺以他独特的插画风格,为李叔同的诗歌作品绘制了大量的插画。
这些插画作品不仅突破了传统的形式,也展现了丰子恺本人对于李叔同诗歌内涵的理解与表达。
这种插画与诗歌的结合,使得李叔同的作品更加生动,同时也使丰子恺的绘画作品更富有文学性。
丰子恺与李叔同的合作得到了广大读者和文艺圈的认可和赞赏。
他们之间通过艺术的交流,都取得了各自的成就。
丰子恺的插画使得李叔同的诗歌更突出了表现力,进一步推动了白话文学的发展与推广。
而李叔同的诗歌也为丰子恺提供了灵感,激发了他在绘画中表现意境与情感的深度。
丰子恺与李叔同的合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他们相互补充,相互激励,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他们的作品不仅是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更是对于文学与艺术交融的探索与实践。
他们的合作,无疑给中国文化艺术界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后来的文化人物搭建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总之,丰子恺与李叔同,作为两位杰出的文化艺术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丰子恺与李叔同:亦师亦友,一生一世友情链接(作者:小书童)喜欢丰子恺是一件极为自然的事。
他与世无争、无所不爱,他安详睿智、不事张扬。
身在一个动荡的年代,他用一支画笔描绘出前所未有的纯净烂漫,不带半分戾气,“如同一片片落英,含蓄着人间的情味”。
他的文字同样也是淡淡写来,自然随意又妙趣横生。
▲丰子恺画《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藏胸丘壑知无尽,过眼烟云且等闲”,这是丰子恺最喜爱的一副对联,苦中作乐、随遇而安。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将凡事看淡的人,却一生追随了一个人,一生坚守住了一个承诺,战乱、迫害、恶疾均不能阻止,直到生命的尽头。
01师者示以美好,授以希望1914年,16岁的丰子恺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从未想过专攻绘画与音乐的他,最喜欢的是数理化。
▲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丰子恺直到遇见一位很特别的老师,一切发生了变化。
“他从来不骂人,从来不责备人,态度谦恭;然而个个学生真心地怕他,真心地学习他,真心地崇拜他。
我便是其中之一人。
”这位老师名叫李叔同,教的正是绘画和音乐。
当别的老师待学生坐好才姗姗来迟时,他总是早早到了教室,看着学生们吵吵闹闹着进来,上课铃响,他深鞠一躬,课就开始了;当别的老师总是居高临下疾言厉色地批评犯了错的学生时,他只是在下课后和颜悦色向对方指出,然后再向这位学生鞠一躬,提示可以走了。
而原本天性散漫对老师的呵斥多已经麻木不仁的学生反应也很怪:只要是他的课,上课铃响前,都已坐得齐齐整整。
至于,犯了错的,也无不表示有些难为情,“我情愿被夏木瓜(夏丏尊外号)骂一顿,李先生的开导真是吃不消,我真想哭出来。
”后来,丰子恺总结到,李叔同先生,这叫“凡事认真”。
对于一件事,先生向来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他以“才子”之名驰名沪上时,就是上海当时一等的翩翩公子;他到日本求学时,就是彻头彻尾的留学生模样;当他从留学生变为“教师”,就用全副精力去当教师,要有人师的“风范”。
人师,以人为本,教育是教书,也是育人。
人物素材丰子恺丰子恺自幼爱好美术,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所学校里,丰子恺结识了对他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位老师——李叔同和夏丏尊。
前者不仅给予他音乐和美术上的启蒙,也在为人处世上为他做了榜样;而后者所提倡使用生动活泼的白话文、如实地表现自己真实的感受的主张,则始终被他奉为圭臬,成为他以后散文创作中最可亲可爱的特点。
在这两位与他情谊深厚的老师那里,丰子恺找到了伴随他一生的三样东西:文学、绘画和音乐。
1918年,李叔同出家为僧,丰子恺深受恩师佛学思想影响,与佛教结缘.1921年东渡日本,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1922年回国后从事美术、音乐教学。
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工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丰子恺是中国文人抒情漫画的开创者。
他的漫画创作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是描写古诗词时代,第二是描写儿童相时代,第三是描写社会相时代,第四是描写自然相时代。
早期漫画作品多取自现实题材,带有“温情的讽刺",后期常作古诗新画,特别喜爱儿童题材。
其漫画多以单幅形式出现,笔调简洁而流畅,不论是生活场景、人情世态,还是自然风貌、诗词意境都能信手拈来,散发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并富有民族特色和个性风格。
他的画多为人们日常生活情景,又具有普遍的人情世故与动人情趣,具有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特点.简练传神、素朴亲切、率真自然的漫画风格,也正是他的散文作品的风格,那些隽永、简括、流畅、朴实的漫画与文学作品,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是中国乃至世界的艺术珍品。
丰子恺笃信佛教,他是一位虔诚的居士,一生都苦口婆心地劝人们护生戒杀.他也因放生而闹出了一则趣闻。
抗日战争之前,在苏州缘缘堂居住期间,有一次,丰子恺从石门湾携带一只鸡,要到杭州云栖放生。
但是他对鸡起了恻隐之心,不忍心像常人一般在鸡脚的部位捆缚起来把鸡倒提着,于是撩起自己的长袍把鸡放在里面,外面用手兜着。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丰子恺: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民国时期,有这样一个人,生于乱世而无愤世的怨气。
在他的生花妙笔之下,日常烟火,猫儿流年,稚子顽童,一饮一啄,皆是人情,万般滋味,都是生活。
在成人的世界里,他始终保持着一颗童心。
温情不输沈从文,讽喻不输钱锺书,而且还自带顽皮天性。
不管写字儿还是画画,都出于随性,他是真正的大生活家。
他就是丰子恺。
为什么过了这么久,人们仍然这么喜欢他?借由16个小故事,一起走进民国暖男丰子恺的一生。
1、猫奴丰子恺是一个典型的猫奴,他写下了许多关于自家猫们的故事,也画了很多猫的漫画。
在怀念自己的爱猫白象时,丰子恺写道,“收电灯费的人看见了它,几乎忘记拿钞票;查户口的警察看见了它,也暂时不查了。
”后来这只白猫不幸死去,家中儿女为此伤心了好一阵,对白象产下的小猫崽也更加关爱。
许多读者看完文章后,隔三差五送猫来家中。
他对此从不拒绝。
丰子恺说:“爱猫之人,即使为猫送了命,大概也是死得其所。
”2、骨灰级孩子王丰子恺爱孩子这件事,和他的漫画、散文一样名播远扬。
比如一切顽皮、令人抓狂之事,在他同样“小孩般”的眼中,竟最是有趣至极。
丰子恺写字画画的书桌,孩子们一上来,抓住自来水笔,把桌子弄得到处是墨水,笔尖插在浆糊瓶里,茶壶打翻,壶盖砸碎在地上,把一切弄得乱七八糟。
常人见此情状,怕是要火冒三丈,恨不得来一个“混合双打”才好。
然而,在丰子恺看来,孩子们的调皮捣蛋,全是本真的流露,羡慕都来不及呢。
瞻瞻在丰子恺7个孩子中最爱哭闹,花生米落地了,小猫不肯吃糕了,泥人自己打碎了,都哭得声嘶力竭。
丰子恺却觉有趣,在写给孩子的文章中,说:“瞻瞻尤其可佩服,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什么事体都拼命地用全副精力去对付。
”大人和小孩,分处两个不同的世界,大人的世界只有生活,而孩子的世界充满星河。
不妨“像个大人一样去生存,像个孩子一样去生活”吧。
3、资深宅男丰子恺是一个标准的宅男,最爱闲居,喜欢鼓捣房间摆设。
他把房间看作一幅画,如此一来,布置房间,也就相当于绘画当中的置陈。
半个世纪,一个约定——丰子恺与李叔同的故事知是空华 · 即无轮转引言请输入标题 bcdef“世寿所许,定当遵嘱”,这是丰子恺坚守一生,对老师李叔同最郑重的承诺。
他的一生,始终以博大慈爱之心,作至纯至善之画,应答沧桑变化的人世,直到生命的终点。
1914年,16岁的丰子恺带着老家嘉兴桐乡的自然之美来到省城杭州求学,此时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名师荟萃,是中国少有的文化艺术学府。
在这里,他遇见了一位老师,音乐美术课的先生李叔同,早年中国现代音乐话剧西洋绘画的先驱,后来的高僧——弘一大师。
李叔同永远宁静寡言,他上课从一鞠躬开始,下课时又向学生们鞠躬告别。
遇有学生犯错,李先生先轻声告诫不要在地上吐痰,或要轻轻关门等等,再微微一躬离开。
学生眼前的李叔同,分明是中国文化艺术领域屡开风气的泰山北斗,又是一身粗布袍子、专心教书育人的朴素教师。
李叔同的图画课从素描写生开始,在老师威严的目光下,丰子恺一笔一划地磨练。
丰子恺说,大约是我的气质与李先生有一点相似,凡他喜欢的我都喜欢,李先生的人格和学问,统治了我的感情。
李叔同对丰子恺说,你的画进步很快,在我所教的学生中,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快速的进步。
李叔同平时话不多,一旦说了,总是轻轻的,总是十二万分的认真。
1918年,李叔同在虎跑出家为僧,成了弘一大师,出家前他把丰子恺叫到身边,郑重赠送了自己的诗词手卷,其中一阙《金缕曲》有这样的句子: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哪惜心肝剖丰子恺就像接受遗产一样,把这些保存在心里。
老师的离去让丰子恺再次得到精神的感化,1928年,丰子恺准备画50幅护生画,为弘一大师50岁祝寿。
弘一大师嘱咐丰子恺,画集应是通俗的艺术品,应以优美柔和的情调,让阅者生发凄凉悲悯的感想。
丰子恺画得简单,弘一大师题词也写得通俗,丰子恺用自己的心灵,呼应着老师广大而慈悲的心怀。
他心中的师恩重如泰山,《护生画集》虽是为报师恩发愿而作,但又完全超越师生两人的情感,成为一种永远的责任。
49
2022年 9月 总期数890
聚
宝
盆
义是一团内心燃烧的火焰。
这团火焰可以照亮自己的方向和前行的道路,直到远方。
如果你是一只鸟,天空就是你的家;只要拥有理想,并且能够看清现实,那么早晚有一天会长出翅膀。
”华杉老师说:“基业长青的企业必然是理想主义的,实用主义的企业是一定走不远的。
”任正非有一个论断:“我们是理想主义,谷歌也是理想主义,苹果以前是理想主义,现在是现实主义,所以苹果注定要衰落,而理想主义必定有未来。
”
理想主义者能让生活充满希望与亮光。
演员佟大为小时候经常会冒出一些比如拯救全人类的想法,后来他通过演员的身份把理想主义的东西得以实现。
理想主义者是梦想家,天生爱幻想,心中充满无限的希望。
李银河说:“一位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人生走过六十载,归来仍是赤子心。
”
理想主义者乐于接受新的思想,他们永远年轻,永远勇敢,永不妥协。
当人心里装着理想主义,眼界就开阔,就能利他,为改变世界、为社会做贡献。
人生的苦难不是贫穷,而是贫穷的时候失去理想,理想主义
就是生活无比的艰难,你都对明天充满希望;即使身处尘埃,也会心向星辰;他们即使不富有,但就是吃普通的食品也能吃出满汉全席的感觉;住草窝也能如住在皇宫的感觉,他们不会受困于眼前际遇,每一天都会过得有意义。
新时代呼唤更多充满理想主义的年轻人!从今天起,让我们做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哲人周国平说:“理想主义者,终将被世界偏爱。
”
谢谢!
●相逢一笑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丰子恺画画技艺高超的事例一次街头偶遇催生全新画风1898年11月9日,丰子恺出生于浙江桐乡市石门镇。
丰子恺排行老七,由于前面是六个姐姐,他作为家里的长男,自小就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中,这份温情滋养了他一生。
1914年,丰子恺赴杭州考取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在这里,他遇到对他一生影响极深的恩师李叔同。
李叔同是当时中国艺术界的开拓者之一,音乐、绘画、戏剧等无不涉猎。
有一天李叔同对丰子恺说:“你的图画进步快。
我在南京和杭州两处教课,没有见过你这样进步快速的人。
你以后可以以此为业。
”丰子恺说,正是从这一晚开始,他打定主意,专门学画,把一生奉献给艺术。
丰子恺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毕业之后,赴上海一所艺术专科学校任教,不久他意识到自己的观念已经跟不上时代脚步,决心东渡日本开开眼界。
1921年,丰子恺带着家人为他凑够的一千块大洋来到了日本。
有一天,丰子恺正在东京的旧书摊上寻觅旧书,偶然间看到一本《梦二画集•春之卷》。
他随手翻开,里面尽是一幅幅用毛笔勾勒出来的简笔画。
虽然书本装帧简陋,但丰子恺被这些酷似速写的小画给吸引住了。
他赶紧掏钱买下了这本画集,带回寓所仔细阅读。
竹久梦二生于1884年,年长丰子恺14岁,在当时的日本,他是一个没有任何学院背景的平民艺术家。
他的画寥寥数笔,却充满了人情关怀,总能引起观者共鸣。
丰子恺一生都没有见过竹久梦二,但竹久梦二画中笔墨的用法,正好唤醒了丰子恺心中的诗意,还有画中对众生深沉的悲悯与爱,正好暗合了丰子恺的温润心肠。
丰子恺曾说:“日本竹久梦二的抒情小品使人胸襟为之一畅,仿佛苦热中的一杯冷咖啡。
”一开始,丰子恺对竹久梦二的学习就是大大方方的拿来主义,后来渐渐形成自己的漫画风格。
师生相约护生 46年功德圆满丰子恺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求学时,就暗下决心,此生要以李叔同先生为榜样,做一个像人的人。
1918年,弘一法师(中)与学生丰子恺(右)、刘质平于杭州合影。
1928年,李叔同早已皈依佛门, 法名演音,号弘一,为庆祝弘一法师50寿辰,丰子恺发心画50幅画组成《护生画集》,请恩师在每一页上题字。
童真丰子恺名人故事引言童真丰子恺(1902年-1981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幽默的文字而广为人知,堪称中国现代漫画的奠基人。
本文将介绍童真丰子恺的生平事迹和他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巨大贡献。
童年与艺术的启蒙童真丰子恺于1902年出生于浙江杭州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家庭。
他从小对艺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天赋。
童真丰子恺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书画家,经常带着他一同参观艺术展览和画家工作室,这为他对艺术的热爱与理解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机会。
童真丰子恺在12岁时已经开始学习绘画,并在朋友和家人的鼓励下,他的绘画才华逐渐展现出来。
他的绘画作品常常描绘生活中的日常场景,通过简洁而明快的线条和鲜明的色彩,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展现出来。
大胆创新的艺术探索童真丰子恺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开始居住在上海,成为当时文化艺术的中心。
他开始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自己的漫画作品,以生动活泼的画风和幽默诙谐的情节,吸引了大量的读者。
他的漫画作品常常关注社会现象和人民生活,带有浓郁的时代气息,深受人们喜爱。
除了绘画,童真丰子恺还对文字表达情有独钟。
他的文字有时搭配着自己的漫画作品一同发布,更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他的文笔幽默、风趣,常常带给人们深思和快乐。
批判现实与呼唤新世界童真丰子恺的作品并非局限于纯粹的娱乐性质,他也关注当时社会的弊端与问题,并以幽默的方式进行批判,唤醒人们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他的作品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和对话,成为当时艺术界的热议话题。
童真丰子恺的艺术追求也不仅限于绘画和文字创作,他还尝试着将艺术与教育相结合。
他相信艺术对于儿童的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于是他创办了一所艺术幼儿园,尝试让孩子们通过艺术来感受和表达自己。
艺术的传承与影响童真丰子恺的艺术思想和创作风格对中国当代文化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绘画作品和文字作品成为了后来一代艺术家和作家的启蒙和参考。
他的作品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丰子恺生平简介及故事介绍丰子恺是一位非常受欢迎的漫画家和散文家,那关于丰子恺生平有哪些经历和故事?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丰子恺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丰子恺生平简介丰子恺出生于1898年11月9日,卒于1975年9月15日,祖籍是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是著名的散文家、画家和文学家。
原来的名字是丰润,号子觊,后来才改成的子恺,丰子恺的笔名是TK,他从小就喜欢美术,对画画有着非同一般的热情。
主要的作品有《缘缘堂随笔》和画集《子恺漫画》。
丰子恺1898年出生在崇德县,在他出生的时候,在家族这一辈中还是第一个男孩,所以小时候便一直被母亲非常的宠爱,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让丰子恺的心总是温和平静的,这一点在他的作品中也可以看的出来,只要是丰子恺笔下的文字都是非常平实和充满内涵的,而他的画风也一直呈现出一种纯真和宁静来。
丰子恺从小就对美术有着非常大的兴趣,在进入师范学校后,就跟随着老师李叔同学习绘画,李叔同对丰子恺给予了帮助和指导。
在毕业之后,1919年,丰子恺在自己的学校内担任图画老师,但是两年之后,他又决定去日本学习绘画和音乐,在日本过了一年后,回国继续发展美术音乐方面的事业。
丰子恺的绘画和文章都几乎保持着同一种风格,其中以绘画更为著名,他的作品让人看了不免被那种雍容华贵但是却凝心静气的感觉,同时他的作品在这几十年中流传的也非常广泛,但是失传的也有许多,让读者十分的遗憾和心痛。
丰子恺的故居也许是因为文人的浪漫主义情节,丰子恺在生前特别喜欢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命名,他每居住一个地方就要给这个地方想一个温馨的名字,所以现在的丰子恺故居也分别拥有自己的名号。
例如丰子恺重庆故居就是“沙坪小屋”,而浙江的故居就是“小杨柳屋”等等,丰子恺故居的名字都非常的温馨,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
在丰子恺所有故居中,以上海的故居“日月楼”居住时间最长,也是他生前最后的住所。
而“日月楼”是一幢西班牙风格的小洋楼,不仅拥有美丽的花园,周围碧天大树还将丰子恺故居映衬的更加清新脱俗,客厅里是丰子恺平时用的桌子、长沙发等家具,而且还拥有一个大天窗,不管是看日出日落,还是看美丽的星空,都是极好的,“日月楼”也是因此得名。
艺术家丰子恺和他的恩师李叔同的故事
丰子恺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漫画家、教育家和作家。
他的漫画贴近生活,生动有趣,隽永悠长。
他的散文真实细腻温暖,充满浓浓的人情味。
丰子恺能走上艺术道路,与李叔同有直接关系。
在散文集《率真集》里,丰子恺详细讲述了他与李叔同的师生情缘。
在丰子恺求学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结识了自己一生的贵人——李叔同。
有一天晚上,李叔同无意间看到丰子恺的习作后大为震惊。
他教过很多学生,却从来没发现谁像丰子恺那么聪慧,进步如此之快。
随后,他把李叔同叫到跟前,推心置腹地和他长谈了一番,还给他了一些实用建议。
那晚李叔同的点拨,后来成为丰子恺一生的财富。
正是那些话,让丰子恺下定决心,要把此生都献给绘画事业。
李叔同对丰子恺的影响,不止是艺术领域,在为人处世方面,他同样给丰子恺做出了表率。
李叔同从心底里尊重每一位学生。
他上课时,一不摆架子,二不以权威压人。
课堂上,有的学生看闲书,有的做小动作,有的不小心放了个屁。
无论学生做什么,他从不生气,依旧是认认真真地讲课。
下课后,他才用恭敬而谦逊的态度提醒学生们,以后要多注意。
丰子恺和李叔同的师生情缘始于绘画。
同时,李叔同平等、博爱、包容的教育观,也让丰子恺受用无穷。
百年盟约,岁月留影丰子恺和弘一大师的盟约,有遗憾,有欣慰,更多的是人们被这份坚守所感动。
任何一个略懂书画艺术的人,大约都知道,在中国近百年的画坛上,漫画家、散文家丰子恺与恩师弘一大师的《护生画集》盟约,可以说是一个持续了几十年的师生佳话,贯穿丰子恺一生。
丰子恺用毕生精力坚守的这个盟约,即使在过去了几十年之久的今天,依然让人慨然心动,心生敬仰。
丰子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是中国现代受人敬仰的漫画家、散文家。
他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
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丰子恺文集》、《丰子恺散文集》等著作,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180多部。
1914年,丰子恺考上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在这所学校里,丰子恺结识了对他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老师李叔同,即后来的弘一大师。
老师不仅给予他音乐和美术上的启蒙,也在为人处世上为他作了榜样。
李叔同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
1918年8月19日,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剃度为僧。
丰子恺后来也追随恩师皈依佛门,再做弘一大师的佛门弟子。
1928年,弘一大师五十整寿。
为了恭贺恩师寿诞,31岁的丰子恺别出心裁地想了一个主意,画50幅画组成《护生画集》,请恩师在每一页上题字。
师生共同完成画集之后,他又对恩师说,自己还要画《护生画集》第二集,那将是60幅作品,祝贺恩师的60整寿;然后,每十年增加一集,第三集70幅,祝贺恩师70大寿;第四集80幅,祝贺恩师80大寿;第五集90幅,祝贺恩师90高寿;第六集是100幅,祝贺恩师百岁!也就是从1928年开始,在丰子恺的心中有了这个神圣无比的盟约,这是一个心灵的诺言,他以此向恩师,也向世人表达自己对恩师的尊敬与钦佩,也是他借此请恩师指点的契机。
到了1931年冬天,尽管弘一大师刚过50岁不久,但是,敬师心切的丰子恺,已经提前完成了第二集60幅作品的《护生画集》。
丰子恺与李叔同是什么关系推荐文章中俄蒙协约的签约背景是什么热度:郑板桥属什么_郑板桥是什么生肖热度:历史上吕布和项羽谁比较厉害热度:网红是什么意思概念热度:刘裕北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热度:丰子恺是一位非常出色而著名的文学家、漫画家,那么丰子恺与李叔同是什么关系?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丰子恺与李叔同关系,希望对你有帮助!丰子恺与李叔同关系1914年丰子恺第一次走进了浙江省师范学校,其实当时他并没有太多的想法,也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老师,更不用说画家了。
开始的时候,因为不熟悉校园生活,丰子恺平时又自由惯了,所以并不喜欢在学校的日子,直到有一天,他遇见了一个对自己影响至深的老师--李叔同。
丰子恺与李叔同是师生关系,作为从小喜欢画画的人,丰子恺当然知道李叔同的名声,并且很了解他的才华。
丰子恺和李叔同相遇的时候,李叔同已经是当时的音乐和美术老师。
当时的学校里,这种文艺类的东西还是很重要的,而李叔同就像是空气一般,一点一滴的渗入了丰子恺的生活。
丰子恺与李叔同学习的时候,丰子恺只喜欢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儿,他学习确实是十分的认真和努力,但是他却只是在美术和音乐、文学等方面用功,以至于他的平均学分下来十分的不理想。
但是丰子恺并没有在意,他认为画画比其他所有的东西都更重要,在这个时候,李叔同对丰子恺帮助是非常大的,丰子恺和李叔同经过了长时间的谈话,李叔同认为丰子恺在美术上非常有天赋,也就是这样的一句话,让丰子恺决定在画画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同时李叔同也给予了丰子恺很大的帮助,也是在他的课上,丰子恺的视野更加的开阔。
当李叔同决定出家时,丰子恺也第一次接触到了佛学,这一切在丰子恺之后的美术之路上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丰子恺怎么死的无论是丰子恺的作品还是他平时的为人,总是一团和气,他的心仿佛是一种爱的发源地,而他本人也以慈爱的心胸看待世上的每一件事务,但是这样博爱而伟大的丰子恺却因为文革而死,许多人都会问,那么丰子恺怎么死的呢?其实丰子恺是因病去世的,可是他的病却是因为长时间的压抑和折磨才患上的。
怀李叔同先生(丰子恺)怀李叔同先生丰子恺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
那时我是预科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
我们上他的音乐课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
摇过预备铃,我们走向音乐教室,推进门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
以为先生总要迟到而嘴里随便唱着、喊着或笑着、骂着而推进门去的同学,吃惊更是不小。
他们的唱声、喊声、笑声、骂声以门槛为界限而忽然消灭。
接着是低着头,红着脸,去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
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偷偷地仰起头来看看,看见李先生的高高的瘦削的上半身穿着整洁的黑布马褂,露出在讲桌上,宽广得可以走马的前额,细长的凤眼,隆正的鼻梁,形成威严的表情。
扁平而阔的嘴唇两端常有深窝,显示和蔼的表情。
这副相貌,用温而厉三个字来描写,大概差不多了。
讲桌上放着点名簿、讲义,以及他的教课笔记簿、粉笔。
钢琴衣解开着,琴盖开着,谱表摆着,琴头上又放着一只时表,闪闪的金光直射到我们的眼中。
黑板(是上下两块可以推动的)上早已清楚地写好本课内所应写的东西(两块都写好,上块盖着下块,用下块时把上块推开)。
在这样布置的讲台上,李先生端坐着。
坐到上课铃响出(后来我们知道他这脾气,上音乐课必早到。
故上课铃响时,同学早已到齐),他站起身来,深深地一鞠躬,课就开始了。
这样地上课,空气严肃得很。
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不唱歌而看别的书,有一个人上音乐时吐痰在地板上,以为李先生不看见的,其实他都知道。
但他不立刻责备,等到下课后,他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某某等一等出去。
于是这位某某同学只得站着。
等到别的同学都出去了,他又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向这某某同学和气地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
或者:下次痰不要吐在地板上。
说过之后他微微一鞠躬,表示你出去罢。
出来的人大都脸上发红。
又有一次下音乐课,最后出去的人无心把门一拉,碰得太重,发出很大的声音。
他走了数十步之后,李先生走出门来,满面和气地叫他转来。
他是弘一大师高徒,坚守承诺45年,梦见成百上千的禽兽前来叩谢丰子恺花了45年的岁月,坚守着十年画一本的盟约,完成了450幅图文并茂的《护生画集》,是由释教界、文艺界诸位先贤、大师们绝世合作的结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化精品。
1928年,丰子恺为祝贺恩师李叔同50寿辰,寄去了自己精心绘制的50幅《护生画集》。
10年后,第二集《护生画集》完成,共60幅。
李叔同非常高兴,很快为画集配上了文字,并回信:“朽人70岁时,请仁者作护生画第三集,共70幅;80岁时,作第四集共80幅;90岁时,作第五集,共90幅;百岁时,作第六集,共百幅。
护生画功德于此圆满。
”收到恩师之函,丰子恺回信:“世寿所许,定当遵嘱”。
1942年,弘一法师圆寂,但是丰子恺又继续画了第三集70幅和第四集80幅。
此后,丰子恺谨记李叔同的嘱托,为报师恩而发奋而作。
然而,就在丰子恺打算继续完成最后两集时,意外却降临了。
接下来,日复一日无休止的折磨便开始朝已是60多岁的丰子恺蜂拥袭来。
但丰子恺很坚强,从没流下过一滴泪,再后来,丰子恺又被下放到上海郊区,从事田间劳动,乐观的丰子恺瞒着家人,称管教的人看他年纪大了,很照顾他,因此自己过得很好。
直到有一年冬天刚下过大雪,女儿丰一吟去给他送御寒的衣服,女儿是在一个一望无垠的田野里找到丰子恺的,他孤独地站在寒风飕飕的地里,胸前挂着一个蛇皮袋,正在一点点地摘棉花,全身冻得直发抖。
之后,在丰一吟的一再要求下,丰子恺才带着她去了自己的住处——一间破得不能再破的旧牛棚茅草屋里,因为屋顶年久失修,女儿清楚地看到在父亲床上的草枕边上,还有一堆没融化的积雪……即便是在如此简陋的卧室里,老人也很难睡上一个踏实的觉——管教他的人,经常会半夜三更,突然吹响集合号。
丰子恺年纪大,手脚又不灵活,自然每次起床都不能像其他人一般麻利,于是被推搡被斥骂成了常有的事情,后来,他干脆睡觉不脱衣服。
虽然遭受到如此非人般的不公虐待,但丰子恺依然没有任何的抱怨,从没想过要放弃绘画,从不敢忘记对恩师的那句承诺。
【名人故事】丰子恺学绘画丰子恺学绘画1919年,二十二岁的丰子恺毕业于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
这是一所以培养小学教师为目的的初级师范学校,文化程度相当于初中。
对绘画有着浓厚兴趣的丰子恺,无意当一名小学教员,渴望在绘画上能得到深造。
但是,他的家境既不允许他继续深造,更不允许他专修绘画。
踌躇之际,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吴梦非和刘质平,邀请他一起去上海,创办一个培养绘画和音乐教员的专科师范学校。
“我也不自量力,贸然应允,成了创办人之一,在学校之中教授西洋画等课。
”丰子恺说这话,不是假惺惺的谦虚,是真心认为,以自己当时掌握的绘画技能,去教授学生,有点“勉为其难”。
他在学校图书馆借了一部日本明治年间出版的《正则洋画讲义》,从中汲取知识补充和提升自己。
当时,国内画界尚在“闭门造车”阶段。
对石膏模型写生很有兴趣的丰子恺,利用休息时间,在图画教室费了十七个小时,描成维纳斯头像的木炭画,给学生做示范,并主张学生走“忠实写生”路线。
但渐渐地,美术界的“海归”们,在上海相继办起了教授外国绘画知识的学校和美术杂志,给国内绘画界注入了一股新的血液。
丰子恺买来几本杂志,从中了解了一些关于欧美及日本美术界的信息,深深觉得自己“土包子”的水平和知识远远落后了。
开始懊悔冒昧地当了这教师,误人子弟。
一次美术课上,他给学生布置静物写生标本时,被一只青皮橘子弄得伤感和自卑起来:自己不就是这一只半生半熟的橘子,带着青皮卖掉,给人家当作习标本吗?惭愧和自责,让他突然间作出一个决定——出洋留学,学成个美术家归来。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彼时,已为人夫的他,做教师所得的微薄工资,养家尚且不够,哪来的钱留学深造呢?纠结、彷徨、矛盾、挣扎了一段日子后,他仍不甘心,决定不顾一切,冒险去东京。
好心的姐夫倾其所有,借给他400块钱。
可这在异国他乡能维持几天呢?他不管这些,只想:大不了,用完这些钱就回来,也总算去东京美术界长了见识了。
让他喜出望外的是,到了东京,国内的亲戚朋友(包括吴梦非、刘质平)给了他大约两千块钱的经济资助。
精心整理
丰子恺和他的老师朋友,名人故事
丰子恺先生有幸,同时遇到了两位着名的老师:李叔同、夏丐尊。
丰子恺十七岁入杭州浙江第一师范,伤感句子,在此学习五年,这五年间,李淑同先生是他的图画音乐教师。
丰子恺在《我与弘一法师》一文中评价李叔同先生道:“他博学多能,其国文比国文先生更高,其英文比英文先生更高,其历史比历史先
更好。
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敬仰。
”可谓“夫子自道”。
再说夏先生教国文,“他也是博学多能,只除不弄音乐以外,其他诗文、绘画、金石、书法、理学、佛典,以至外国文、科学等,他都懂得。
”故夏先生“因此能和李先生交游,因此能得学生的心悦诚服。
”更深一步的阐述后,得出了李先生所行的是“爸爸的教育”,夏先生所行的是“妈妈的教育”,平分秋色了不是?!
精心整理
两位老师的教育又岂止限于学校呢?!后来李先生做了和尚,成了弘一法师,芒鞋破钵,云游四方。
出家的前晚,李先生叫丰子恺和同学叶天瑞、李增庸三人到他的房间里,把房间里所有的东西送给他们三人。
离开夏先生后,丰子恺也时常与先生接近,不断地接受先生的教诲,甚至于为他的漫画集作序。
两位导师还是他眼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