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天津市高三历史质量检测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93.00 KB
- 文档页数:8
历史卷(天津卷)(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 分)(第 I 卷 选择题 45 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共 45分)1. 《荀子 ?君道篇第十二》中载: “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治之原也。
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 追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
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
”在此,荀子强调的是( )A. 废除严苛的法律,由国君以德治国B. 法律应当由进德高尚的君子制定C. 执法者素质是有效实施法治的关键D. 执法时应将君子与小人区别对待【答案】 C 【解析】 材料的主要内容是荀子认为法不能自然在人们心里形成, 统治者的命令也不能颁布后自然就执行, 必然需要有善于执法、正直的人来具体的执行才可以。
正直的君子是国家安定,政治清明的根源,有了君 子的治国,法律虽然不繁复,但却也是值得后世推崇的;没有一个良吏治理的国家,法律虽然完备,但也 不会使国家安定与稳定,体现儒家的道德要求与法制思想的结合,故 C 符合; 材料中未涉及要求废除严 苛的法律,故 A 排除; 材料体现法律实施者的素质对法律实施产生的影响,而不是强调法律应当由道德 高尚的君子制定, 故 B 项错误; 材料中的君子指的是执政者的素质, 不是君子和小人之分, 故 D 项错误。
2. 如图为西汉初年中央和诸候王国所管辖的行政区和人口统计表。
对比统计图表中中央和王国所管辖的 郡和人口数,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2020 年新高考地区选考科目等级考试全真模拟卷 0139fA.西汉的大部分地区未实行郡县制B.中央政府已经为王国势力所控制C.多数人口不赞成实行中央集权制D.中央辖区经济发展高于王国辖区A.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C.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B.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D.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答案】D【解析】A •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央可以管辖郡,地方分封的王国也可以管辖郡,说明西汉已经普遍实行了郡县制;B •材料只能看出地方王国势力比较大,看不出他们能控制中央; C •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和地方管辖人口的差距,并不能体现出这些人的态度和观点; D •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央辖区的郡数量远远少于王国所管辖的郡,但是人口相差却不是很多,说明中央管辖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能养活的人口比较多。
绝密★启用前天津市河西区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高考总复习质量调查(二模)历史试题2020年6月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为第4页至第8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单项选择题Ⅰ:1—13题,每题3分,共39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古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和世界广泛接触和交流的见证。
汉武帝时期,“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由此可知A.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B.汉王朝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C.西汉政府严格限制出境商旅 D.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2.公元前5世纪初,雅典公民大会通过的决议一经颁布便成为法律。
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规定,如果公民大会上有人对任何法律提出异议,公民大会则要对有关法律进行讨论并选举一个立法委员会进行裁决。
这反映了A.法律权威得到提高 B.民主政治逐步建立C.公民大会权力强化 D.立法规则受到破坏3.历史上许多学者对于“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等哲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下列主张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人是万物的尺度”②“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③“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④“人本来平等,自从社会有了私有制,才使人不平等”A. ②①④③ 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 D.③④②①4. 《共产党宣言》指出:“在经济危机期间……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
绝密★启用前天津市滨海新区联谊四校2020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联考质量检测历史试题2020年6月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生一律用黑笔作答。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涂写在答题卡上。
答卷时,卷Ⅰ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把历史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单项选择题Ⅰ:1~14题,每题3分,共42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西周时期,周天子向受封者颁发“授民授疆土”的册命书,并由史官当众宣读。
受封者获得官属、奴隶、礼器、仪仗等,并要遵循朝觐周王的礼仪“立中廷,北向”。
这一史实说明当时A.中央集权的加强B.官僚政治的形成C.君臣关系的强化D.儒家伦理的认同2、苏格拉底生活的年代正是雅典的民主制由于先天的理性缺失而变成新的暴政专制的年代。
“先天的理性缺失”主要是指A.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B.雅典民主自身不利于社会稳定C.城邦体制束缚了国家发展D.直接民主易导致权力滥用误用3、下表为玉米来华时间的研究分析:对表的内容,最合理的解释是A.解读玉米来华首先要甄别史料真伪B.历史结论需多个史料进行实证C.史料来源广得出的结论更接近真相D.玉米来华的历史解释不够严谨4、在美国制宪过程中,一些州代表说:“我们从来不是独立的州,现在不是,将来也不是…州(独立)与它们的支持者在其主权思想中过于沉迷了。
”这些代表A.主张州与联邦分享权力B.呼吁州权高于联邦权力C.强调加强中央政府权利D.认识到联邦制的局限性5、中世纪以来的英国乡村惯例,穷人可以捡拾贵族庄园收割后土地上遗落的麦穗,贵族不得反对,富人则无此权利,许多穷人以拾穗为生。
但到了18世纪末,高等民事法院应农场主的诉讼,否定了拾穗的合法性。
历史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7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I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15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单项选择题I:1~13题,每题3分,共39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
这意味着私田()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2.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
诗中描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中“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
由此能够确定《木兰诗》()A.记载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B.属于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C.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D.没有研究历史的史料价值3.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
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A.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D.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4.1910~1911年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颇有影响的《大公报》刊载了天津官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报刊宣传()A.加速了清朝防疫体系的建立B.开启了对疫情的专业研究C.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D.控制了疫情的暴发和扩散5.1894年,《点石斋画报》刊登了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
天津市部分区2020年高三质量调查试卷(一)历史试卷参考答案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D 2.C 3.A 4.C 5.D 6.B 7.C 8.D 9.D 10.D 11.B 12.D 13.C14.C(3分);A(2分);B(1分);D(0分)15.A(3分);B(2分);D(1分);C(0分)非选择题(共3小题,16题18分,17题21分,18题16分,共55分。
)16.(18分)(1)思想主张:“王朝革命”思想;(2分)理由:孟子将“仁”和“义”规定为君主的义务,如果君主不履行其义务,也就失去了做君主的资格,成为人们讨伐的对象,推翻暴政的“王朝革命”也就成为顺天应人的合理之举。
(2分)(2)继承:肯定孟子革命论。
(2分)发展:孟子认为只要君主违反了“仁”“义”道德,就可以推翻。
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但并不反对君主制。
(4分)价值:抨击君主专制制度;(2分)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2分)(3)关系:主仆关系,君为仆人,民为主人。
(2分)继承与发展:反对君主专制、以民为本、主权在民思想等(言之有理,任意两点,2分。
)17.(21分)(1)特点: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便于携带;民间产生;官府发行;流通于局部地区。
(言之有理,任意四点,4分。
)原因:宋代商业经济繁荣;商人信用关系良好;四川川峡一带交通不便;铜钱太重,不易携带;政府的推动;客观需要。
(言之有理,任意四点,4分。
)(2)意义:统一华北、华东、西北解放区财经;支援解放战争;迎接新中国的到来。
(3分)不同:第一套人民币发行时是解放区的货币,现行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2分)原因:第一套人民币发行时,解放战争正在进行,新中国还没有成立。
(2分)(3)特点:酝酿时间长;准备充分;法国、德国发挥了重要作用;各成员国之间的协商。
(言之有理,任意三点,共3分。
)背景: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苏的强大和冷战;日本经济崛起;欧共体到欧盟的成立;经济全球化趋势。
天津市部分区2020年高三质量调查试卷( 二)语文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3题。
读书要读性价比高的原典,比如读一部皇皇巨著《老子》,就胜读坊间万卷陋著。
上无老子,则万古如长夜,或者说“天柱折,地维绝”也不为过,《老子》对思想界乃至全人类影响之大,无人比肩。
古今中外几人能望其项背?。
《老子》思想的质量、密度之高,字字珠玑的诗化语言之精美,为历代经典罕见,其洋洋八十一章、浩浩五千言,构建的思想殿堂,远胜玉阙琼宫;后学高山仰止、望洋兴叹,顶礼膜拜,无可( ),只要其中一章,也足令作者载入史册。
《老子》思想浩渺深邃, .其名言隽语( ), 耳熟能详者,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往往寥寥数语,几乎把万物、思维之“义理”揭示、涵盖殆尽,达到形而上辩证思维之极致,令人思之无穷,取之不竭,受用不尽,让人不禁叹服其辩证法的( )。
这种极具想象力。
洞透力的辩证思维,我们未必学得来,但得窥其门墙亦为幸事。
1.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逾越举不胜举无与伦比B.跨越俯拾皆是无与伦比C.逾越举不胜举精妙绝伦D.跨越俯拾皆是精妙绝伦2.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A.光耀百代,普照人类,已成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文化基因B.普照人类,光耀百代,已成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血脉C.已成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血脉,光耀百代,普照人类D.已成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文化基因,普照人类,光耀百代3.下列对选文中涉及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列传,史书的一种体裁,是我国纪传体史书中列叙历史人物事迹的传记,常与本纪、世家等体裁并列。
天津市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答案解析第Ⅰ卷1.【答案】D【解析】井田制下,村社成员要随着份地的定期交换而变动住所,“三年一换土易居”意味着村社成员只是份地(私田)的临时使用者,没有所有权,私田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D项正确;井田制下无论公田、私田(土地)都不能买卖,A项错误;村社成员随着份田变动而更换居所,并不意味着要将全部收获物上缴国家,B项错误;村社成员耕种的份地并不固定,不是份地的主人,私田与传统的自耕农经济不同,不属于小农经济范畴,C项错误。
2.【答案】C【解析】北宋时由北朝民歌整理发展而来的乐府诗《木兰诗》中,载有“策勋十二转”这一唐代奖赏军功的说法,体现出其在流传过程中融入了新的历史内容,C项正确;《木兰诗》由北朝民歌发展而来,其中虽有唐代奖赏军功的表述,但记载的并非“政治制度的变迁”,A项错误;《木兰诗》由北朝民歌加工发展而成,不是宋代文人的创作,B项错误;《木兰诗》作为北朝民歌,经唐代传诵,宋代加工,有一定的史料价值,D项错误。
3.【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地方宗族内部注重社会教化和乡规里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文化认同,因此古代乡村基本实行自治,故B正确;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不是乡村实行自治的必然原因,故A错误;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远未达到健全完备的地步,故C错误;“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说明乡村依然受政府的管控,故D错误。
4.【答案】C【解析】在鼠疫肆虐之时,《大公报》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并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利于民众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故C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对官方的影响,故A说法错误;“开启了”说法欠妥,材料信息无法确定对疫情的专业研究是从此时开始的,故B错误;报刊宣传无法控制疫情的爆发,故D错误。
5.【答案】D【解析】1894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31年日本又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东三省,《良友》重刊此画并呼吁“国难日亟”警醒国人不要让甲午惨剧重演,激励民众共御外悔,故选择D项;“国难日亟,甲午惨剧重现……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排除A项;1894年甲午战争不是时事,是旧事,排除B项;九一八已经发生,无法抵制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排除C项。
天津市红桥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一)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6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选择题Ⅰ:1~13题,每题3分,共39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众多,其中在良渚文化的墓葬遗存中,有的墓葬建有人工堆筑的大型墓台、宽大的墓穴、精致的葬具,特别是随葬有一大批制作精美的玉礼器。
有的墓穴狭小,随葬的只是简陋的陶器及小件的装饰用玉饰件,也没有专门的营建墓地,只是散落在居住址的周围。
这说明当时A.社会分化日益加剧B.墓葬风格呈现地域差异C.礼乐制度日趋完备D.手工业生产趋于专业化2.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无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而同一时期古希腊梭伦改革也正在进行中。
中西方这两次改革的共性A.都是自下而上的改革B.都实现了社会的转型C.涉及的领域都很广泛D.都冲击了贵族的利益3.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4.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
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据此可知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5.明代专业的旅行指南图已普遍出现,最著名的是《一统路程图记》。
天津市七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历史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第I卷(本卷共28题,每题2分,共56分。
)1.《史记·周本纪》载:“褒姒不好笑……(周)幽王为烽煫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记载表明诸侯对天子应尽的义务是A.朝觐述职B.镇守疆土C.随从作战D.交纳贡赋2.关于秦朝设郡的情况,史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
根据以下史料能够推定的是A.秦朝设郡数目不一B.秦朝没有设立洞庭郡C.洞庭、黔中两郡范围重合D.秦朝对湘西设郡管理3.汉武帝统治时期,君主专制制度较秦始皇统治时期有了发展,主要表现在A.颁布“推恩令”B.让身边工作人员等参与军国大事C.实行察举制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
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除材料所述地区外,元朝“因其俗而柔其人”所采取的措施还有A.设中书省,替代前代的三省B.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C.在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管理D.将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辖5.台湾学者许倬云评价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该论断强调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B.君主专制和官员任期制相结合C.官僚政治开始取代贵族政治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6.亚里士多德曾很巧妙地指出过,在民主政体下,应该怎样通过多次地召开公民大会,使那些较远地区务农的农民不能够常常出席,而在事实上剥夺他们的公民权。
这表明亚里士多德1。
2020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初检测(六校联考)历史学科试卷第Ⅰ卷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陈旭麓说“自从有了民主政治的理想之后,官僚政治就一直成为人们憎恶的抨击的对象。
这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历史地看,官僚政治的出现也有过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下列历史现象符合以上观点的是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九品中正制代替察举制C.内阁制代替丞相制 D.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2. 据北宋欧阳修等史学家编撰的《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
”而唐代诗人王建有诗《夜看扬州市》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对这两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前者是正史,后者是文学体裁,应以前者为准B.前者是后世人编撰的,后者写于唐代,应以后者为准C.两者所载内容均需经过进一步考证才能确定史料价值D.两者记载的史实相违背,必有其一是伪史3. 下面为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身份结构示意图,该图反映了A.工场手工业占重要地位B.租佃关系开始确立C.商人群体社会地位较低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4. 学界认为:罗马法包含了习惯、平民会议决议、元老院决议、国王谕令、裁判官告示、法学家的学说、法律条文。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罗马法突出反映了贵族意志 B.罗马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与灵活性C.罗马法很好维护了平民利益 D.罗马法具有良好的传承性与发展5. “这位奠定经典物理学大厦的绝世天才,这位冷酷无情的理性主义者,这位最后的炼金术士,不管他的行为有多么怪癖,使他让我们明了宇宙的运行轨迹,带给人类前所未有的光明┄”材料中所述的这个“绝世天才”A. 童年时期正值英国伟大的“不流血革命”发生,代议制逐渐确立B. 设计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远镜,并据此预言地球不是正球体C. 在光学、力学、天文学和微观高速运动粒子领域都有突破性理论贡献D. 用“演绎——归纳”法的研究方法,倡导并实践观察法验证科学概念 6. 美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天津市和平区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线上学习阶段性评估检测试题温馨提示:本试卷包括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祝同学们考试顺利!第I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l.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据此可知,孔子A。
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B.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C.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D。
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2.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体现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贯的理念。
这一理念是A.不断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B.完善中央集权是政治改革的基本诉求C.严格限制地方政府自主性D.强化君主集权是古代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3.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展的朝代,这主要得益于宋朝的文化和对知识分子政策.为防止骄兵悍将的出现,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这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
这说明A.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B.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科技发展C.知识分子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D。
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相辅相成4.《罗马法史》载:“‘万民法’概念有着双重的含义:一个是理论上的含义,它的根据是存在一种所有民族共有的法并且认为自然理由是这种普遍性的基础;另一个是实在的和具体的含义,它指的是产生于罗马人与异邦人之间关系的那种罗马法体系。
”据此判断该法A。
注重形式,侧重国家事务B.标志着罗马法学的成熟C.适应了帝国时期的要求D.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5.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2020年天津市高三历史质量检测试题及答案(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与孟子“民贵君轻”的君民关系思想不同,荀子力主“尊君爱民”,认为“人之性恶”,需要外力教化。
这反映出当时A. 君权神授思想遭到批判B. 儒家民本思想得以发展C. 君民平等成为儒家共识D. 法家思想为儒家所接受2. 唐代中后期,枢密院是宦官掌握的内廷机枢。
五代时,枢密院变为武夫掌控、文臣俯首的权力机构。
到宋代,枢密院的正副职则多由文臣担任,文官参预典掌枢密。
这一变化有助于A. 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降低行政成本B. 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C. 增强军队的有效指挥与实际作战能力D. 消除将权对君权的潜在威胁3.宋代的士大夫们允许自家女儿、儿媳改嫁,还为其他妇女的再嫁提供方便。
王安石因其子王雾精神失常,替儿媳庞氏择婿而嫁;范仲淹作主将守寡的儿媳嫁给自己门生王陶;还办义庄为再嫁妇女提供资金。
这反映了当时A .婚姻自主较普遍B .理学影响力有限C .对外贸易较发达D .市民阶层的扩大 4. 徐光启《农政全书》系统地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棉花栽培经验,内容涉及棉花的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和丰产措施,其中最精彩的就是他总结的“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的丰产十四字诀。
徐光启A. 弘扬了著书立说的光荣传统B. 吸收了近代西方的科学技术C. 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种植结构D. 秉承了精耕细作的生产理念5.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对推翻清朝后的制宪进程作过合理的安排,准备循序渐进,分三期完成……“见让位于袁,便另订《临时约法》,集权于责任内阁,限制总统权力,且要袁立行宪政”。
对这种做法评价正确的是 A. 主观设法有悖法治原则 B. 宪政实行推进民主进程 C. 政体变化导致政局不稳 D. 分权制衡维护共和制度6. 近代一批先进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传统思想观念的藩篱,开始以一种新眼光审视世界。
这一新眼光主要“新”在A. 知识界出现了“经世致用”的呼声B. 鸦片战争的失败激发了国人的爱国心C. 一些有识之士开启了学习西方的思潮D. “强国御侮”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7. 为研究“七七事变”的历史真相,某学者搜集的资料中最有可能被质疑的是A. 事变制造者留下的日记B. 日本媒体当时传播的照片C. 镇守宛平城将士的回忆D. 日本政府新近解密的档案8. 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指出:“共产主义者在现阶段并不梦想实行共产主义,而是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
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
”毛泽东的该主张A. 回归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B. 利于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C. 消除了国共两党的思想分歧D.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9.下表为“部分省区农会会员统计表”,由此可知A. 江西农民土地革命的积极性整体较低B. 湖南湖北两省农村社会矛盾最为尖锐C. 农会会员数量的变化深受政治环境的影响D. “工农武装割据”促使全国农民运动高涨10.《民主新论》的作者萨托利曾说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希腊社会中的“人民权力作为一种越来越不可抗拒的力量发挥着作用,因为只要民众认可的就能变成法律,他们行使这种蛮横人性、没有限制的权力则不受任何限制。
”关于古希腊民主,作者A. 认为其衰落有必然性B. 肯定权力运用的方式C. 强调掌权人数的多寡D. 揭露了掌权者的野心11.法国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巴师夏(1801-1850)在《经济和谐》序言中写道:“政府话动基本限于保证秩序,安全和正义”。
“越过这个限度,就是对良心、智力和劳动--一句话,对人类自由的侵占。
”这一观点与下列哪一人物的思想相似A. 圣西门B. 马克思C. 凯恩斯D. 亚当斯密12.1986年11月,法国“私有化法案”正式付诸实施,到1988年,就已有12个集团和32家企业完成私有化,占计划的40%。
这次私有化浪潮的指导思想是A.自由放任主义 B.凯恩斯主义 C.新自由主义 D.重商主义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本部分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15~1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7分。
13. (本题2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民族”观念最早是梁启超1902年提出的。
梁启超强调“中华民族”是一“文化”的称谓,历史上那些接受了中华文化而非汉民族血统的民族实际上已成为中华民族;而章太炎则更看重血统对“中华民族”亦即汉民族形成的作用……又强调现实中汉族与满族没有完全同化,还存在着明显的血缘区别。
──摘自郑大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形成》材料二1925年夏,国民党理论家戴季陶声称:“我们要复兴中国民族,先要复兴中国民族文化的自信力,要有了这一个自信力,才能够辨别是非,才能认清国家和民族的利害,才能够为世界的改造而尽力。
”1934年及其后,国民政府所发动的一些全国性运动,一般也多打着“复兴中华民族”的旗号,如:“新生活运动”“本位文化建设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几乎所有的军政要员,都出版过以“民族复兴”为题的为数众多的宣传著作,涉及抗战建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内容丰富不乏见识且充满爱国热情。
中共在抗战时期主要致力于新民主主义理论建设,但出于反侵略斗争的民族大义和与国民党合作的现实需要,也不讳言“中华民族复兴”这样的说法。
——摘自黄兴涛《民国各政党与中华民族复兴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观念的背景。
(6分)指出梁启超与章太炎关于“中华民族”观念内涵的差异及其蕴含的目的。
(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族复兴”论在当时盛行的意义。
(8分)14.(本题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的美国铁路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材料一:在1860年以后的半个世纪内,铁路扩展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性,我们必须作适当的估计。
我国工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有赖于国内的运输事业,主要也就是铁道事业。
铁路促进了西部大部分地区的殖民事业。
在许多地区铁路首先通过了无人居住的地带……“南北战争”对于铁路产生了破坏性的和刺激性的影响。
当南部的机车和其他设备都已经折旧磨损或是遭到破坏的时候,战争促使北部去修建新的铁路。
正是在战争进行的时期和一部分是出于战时的措施,才开始修筑第一条横贯美洲大陆的铁路。
——哈罗德·福克钠:《美国经济史》材料二:美国各地区的铁路里程(单位:英里)——美国人口普查局:《1890年第十一次人口普查中美国运输业务报告》材料三:年代事件——沃尔夫冈·希弗尔布施:《铁道之旅:19世纪空间与时间的工业化》(1)以上三则材料中,可作为研究19世纪美国铁路发展的直接史料是,间接史料是。
(4分)(2)概括材料一中提及的影响美国1860年代铁路建设的因素。
(5分)(3)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如何评价美国19世纪的铁路发展?(6分)(二)选做题:共15分。
请考生从3道历史选考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宋代,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之一,与谏院构成中央行政监察机构,合称为台谏系统……宋以前,御史台和谏院的职责范围有严格的区别,到了宋代,谏官的谏诤对象扩大至包括皇帝、宰相、文武百官等,御史兼有言谏之任,允许谏官弹劾百官,使得宋代监察权独立而强大……宋代君王主张不罪言者,优叙轻责,使谏官能够保持正义,防范权臣,规正过失,促进了宋代皇帝纳谏、士大夫敢谏的良好政治风气的形成。
选用台谏官有三条标准: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
宋代通过三个层级来对台谏官实施监控,第一层级为君主亲自通过诏令、月课等方式的监控,第二层级为中央行政机构的监督,如尚书省可以弹奏御史的失职,主持考绩台谏官,第三层级则主要通过台谏官之间的互劾互监,实现对台谏系统的全面控制,形成完善的双向互察机制。
——王洁《宋代台谏制度及其借鉴意义》(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监察制度改革的特点。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监察制度改革的作用。
(9分)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平主义运动在英国广泛兴起。
所谓和平主义,认为任何战争都是不道德的,应无条件禁止战争,大体可以说是不顾后果而硬要坚持和平。
西方国家许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他们被战时的宣传欺骗了;战争其实是由武器制造商发动起来的,德国并不是引起战争的真正原因;《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是过于苛刻了;民主制度毕竟不是适用于一切国家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有一方坚决不让对方给激怒,那就一定不会打起来。
这就是当时人所持的一整套和平与容忍的思想,这当中既有真理又有误解。
和平主义还另有其他根源,这在法国最为明显。
……在法国人看来,再重复这样的人类灾难实在是不可思议,因此法国采取的战略是防守性的,是要节省人力。
如果发生战争,法国人希望主要是在精心构筑的防御工事——马奇诺防线内进行战斗。
——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西方国家出现“和平主义”思潮兴起的因素。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和平主义”思潮对20世纪20、30年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9分)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侯德榜(1890年-1974年),1921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永利制碱公司技师长,突破氨碱法制碱技术的奥秘,主持建成亚洲第一座纯碱厂;1926年,中国“红三角”牌纯碱入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章,真正打破了洋碱的垄断。
1933年撰写《纯碱制造》一书,在学术界和工业界产生深远影响。
20世纪30年代,领导建成中国第一座兼产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铵的联合企业——南京铔厂,这个厂连同永利碱厂一起,奠定了中国化学工业的基础,培养出一大批化工科技人才。
“七七事变”后,侯德榜和同仁们拒绝与日本“合作”,利用工厂设施转产硝酸铵炸药和地雷壳等物资,支援抗战。
1938年,筹办四川碱厂。
40年代,发明了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新工艺“侯氏制碱法”,由于战争和政局混乱,没有条件继续实现工业化。
50年代,发明制作碳酸氢铵化肥新工艺,并使之在60年代大面积推广且实现了工业化,对我国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8年,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参与了全国化学工业和科技事业的许多重要决策,领导了化工行业许多重大科技活动。
摘编自百度百科(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侯德榜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