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增长的农业》(晋教) 2
- 格式:docx
- 大小:57.26 KB
- 文档页数:6
4.稳步增长的农业-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全球稳步增长的农业产量及其原因;2.掌握全球不同地区的农业分布及其特点;3.了解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二、教学重点1.全球稳步增长的农业产量及原因;2.全球不同地区的农业分布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1.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及其发展进程;2.了解农业现代化给农业带来的变化。
四、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第一节:全球农业产量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点:全球农业产量及其变化时间:2课时内容:1.全球农业产量的变化及其原因;2.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及其发展进程;3.农业现代化对农业带来的变化。
第二节:全球农业分布及其特点要点:全球农业分布及其特点时间:2课时内容:1.全球不同地区的农业分布及其特点;2.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3.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中国农业的现状及其发展要点:中国农业产量的变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及其对农业带来的变化时间:2课时内容:1.中国农业产量的变化及其原因;2.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及其变化;3.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
五、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2.案例分析法;3.群体讨论法。
六、教学评估1.提问评估:通过课堂提问评价学生对农业分布及其特点、农业现代化的理解;2.作业评估:通过布置习题和小组作业,考核学生农业分布及其特点、农业现代化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好课网等平台上的教学视频、PPT、课件等;2.地理教材及参考书籍。
八、教学反思本课程重点在于学生的对全球农业分布及其特点、农业现代化的理解和掌握,应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更加强化提问,采用案例分析和群体讨论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应该加大作业量和作业难度,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4.1 稳步增长的农业》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4.1 稳步增长的农业》是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发展现状,掌握农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图表,引导学生认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了解农业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地理学科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对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但农业作为一个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领域,他们的认识可能仅限于表面,对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影响因素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从生活的角度去关注农业问题,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的发展现状,掌握农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图表解读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关注农业、关心农村、热爱农民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农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和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2.难点:农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教学辅助手段,直观展示农业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我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农业发展的思考,导入新课。
2.新课讲解:讲解农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和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3.案例分析:分析农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农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4.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探讨农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5.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6.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稳步增长的农业》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农业的概念,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与原因。
2.理解我国农业发展方向与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
3.理解我国农业部门布局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重点运用地图说出小麦水稻的主要分布区说出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四大牧区三、难点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与原因。
四、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农业的主要生产部门有、、、。
2.我国主要农作物分布在。
3.阅读教材P76,比较南方、北方农作物的差异。
4.我国农业发展的问题是、等。
5.发展生态农业不但能提高,还可以改善,使我国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6.连线题(1)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 a牧业(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 b林业(3)降水少,牧草生长良好 c渔业(4)河湖较多 d种植业(二)合作探究1.请你来规划下列地区适合开展哪种类型的农业生产活动?并说明理由。
太行山区、东北平原、内蒙古草原、洞庭湖沿岸2.阅读P81信息传递“生态农业”,试说出桑基鱼塘的模式,分析这样生产有什么好处?(三)达标检测1.我国农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农业技术落后 B化肥、农药供应紧张C农作物缺乏良种 D生态环境恶化和粮食生产不稳定2.在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是因为()A该地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B该地人口稀少,粮食需求量少C 该地畜牧业发达,牲畜需要大量的饲料D该地耕地多3.下列农业符合因地制宜观点的()A.在干旱草原开垦耕地种粮食B.在三江平原大面积植树造林C.在西双版纳毁林开荒D.在南方地区发展桑基农业4.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是()A.把东北平原建设成具有全国意义的粮食、大豆、甜菜等作物的生产基地B.把长江中下游平原建设成我国水稻的重要生产基地C.在黄土高原沟壑区进行小流域治理,发展多种经济D.为增加粮食产量,把东北地区的沼泽地开垦为耕地5.读“中国四大牧区和优良畜种图”填出我国四大牧区:A________牧区,B________牧区,C________牧区,D________牧区。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1《稳步增长的农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稳步增长的农业》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农业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从而提高他们对农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农业发展的原因、特点以及面临的问题,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农业有初步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农业发展的具体原因、特点和问题可能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掌握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掌握农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和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提高他们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农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和问题。
2.教学难点:农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及如何解决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历程、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农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和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农业发展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农业发展的内在规律。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明确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6.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农业发展情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原因:政策扶持、科技进步、市场需求、劳动力丰富等。
《稳步增长的农业》教材活动解析
课堂活动——“图上所得”参考答案
1.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主要的经济作物是甘蔗和油菜。
棉花南、北方都有种植,主要分布在新疆南部、黄淮海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地区;我国的牧区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青海和西藏。
2.我的家乡在山西,这里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
主要生产小麦、谷子和各种杂粮,人们喜欢吃面食,光是面食就能做出上百种花样。
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参考答案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2.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3.中部地区建立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基地。
4.西部地区坚决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等。
课外活动——“实践探究”提示
参观家乡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
活动顺序:确定调查项目―准备资料—观察与访问—撰写调查报告。
活动说明:以小组形式组织进行。
学生根据课题小组设计的方案,进行调查和考察,获取资料,同时学会从各种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和观点,小组之间要充分交流,资源共享。
1 / 1。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1《稳步增长的农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稳步增长的农业》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情况,让学生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内容主要包括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农业的基本知识,了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对农业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农业有一定的了解。
但农业的发展涉及到许多方面,学生可能对农业的技术进步、结构调整等方面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农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提高学生对农业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情况,掌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了解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观察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关心农业发展的情感,提高学生对农业的认识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3.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4.农业结构调整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农业的基本概念、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等知识。
2.调查法:让学生观察、调查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结构调整等情况。
3.讨论法:学生讨论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农业的认识和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准备一些关于农业发展的案例,以便在教学中进行讲解和讨论。
3.准备一些关于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农业的现状,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农业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定义、特点等。
接着讲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让学生了解农业的重要性。
2024年度黑龙江继续教育公需科目模拟考试题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物联网的基本架构中的)由各种私有网络、就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等组成,在物联网中起到信围传输的作用,该层主要用于对感知层和应用层之间的数据进行传递,它是连接感知层和应用层的桥梁。
A.访问层B.网络层C.感知层D.应用层2.培养卓越工程师,必须调动好()两个积极性。
A.教师和企业B.高校和学生C.高校和企业D.教师和学生3.“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数字中国”的重点任务,提出了()的重点任务A.数字中国的建设工作B.数字经济C.数字化应用D.智能制造4.要大力培养使用()科学家,坚持实践标准,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担纲领衔者中发现具有深厚科学素养、长期奋战在科研第一线,视野开阔,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理解能力、大兵团作战组织领导能力强的科学家。
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军事D.战略5.集中国家优质资源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为人才提供国际一流的创新平台。
A.双一流大学B.985院校C.国际智库D.国家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6.知识产权法的表现形式不涉及?()A.宪法B.法律C.道德D.国际条约7.要制定实施基础研究人才专项,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在()领域取得突出成绩且具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
A.社会科学B.自然科学C.政治D.经济8.一些()也要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
A.一线城市B.大型城市C.省会城市D.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9.提升()发展水平,加快推进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做强高职专科教育,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A.高等教育B.学前教育C.义务教育D.职业教育10.录音制作者对其录制的录音制品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A.独占性B.非独占性C.共享性D.非共享性11.()认为人才聚集有五大推动力:即创造性工作的丰富性;企业家能力生产的可能性;容易识别知识的消费者;容易识别知识的供应者;未来提升空间。
山西省2020-2021学年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晋教版)第四章经济发展——强国富民之路4.1稳步增长的农业章节习题1.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下列地区的农业发展最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是()A.在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区,发展渔业 B.在降水稀少的高原地区,发展粮食生产C.在地形陡峭的山地地区,发展林业 D.在河网密布的地区,发展牧业2.粮食作物是我们食物的基本来源,主要包括( )①水稻②小麦③玉米④豆类⑤薯类⑥油菜⑦花生⑧甜菜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⑥⑦C.①②⑥⑧D.③④⑥⑧3.李浩同学的家乡地处渤海沿岸,渔业资源丰富。
从自然条件考虑,他的家乡最适宜发展( ) A.畜牧业B.林业C.渔业D.种植业4.造成我国南方与北方耕地类型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B.土壤C.水分D.热量5.北方人喜面食,南方人喜食米饭,造成这一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因素B.气候因素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随着种子品种的不断更新,一直被视为“种稻禁区”的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呼玛县(51°8′20″N,126°54‘10″E),连续多年实现水稻生产的高产、稳产,是全国纬度最高的水稻种植地区。
结合我国东北地区地形示意图和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6.下列关于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与俄罗斯和朝鲜接壤,南临渤海、黄海 B.以高原、山地为主,呈山环水绕的特点C.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干燥少雨 D.土质贫瘠的黑土地,水资源相对充足7.右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A.耕地、林地、草地B.耕地、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耕地D.草地、耕地、林地8.呼玛县种植的水稻为抗寒早熟新品种,体现了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A.培育了优良的品种 B.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C.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管理水平 D.改变了农业生产的条件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许多名篇佳作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下列诗句能反映地形对气候影响的是()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B.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C.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D.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体现了该地区适合发展的农业是()A.渔业B.种植业C.林业D.畜牧业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我国四种农业生产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4.1 稳步增长的农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4.1 稳步增长的农业》是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掌握农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影响因素,从而培养学生对农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水资源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农业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产业,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学生对其认知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农业发展的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掌握农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农业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提高学生保护农业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农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影响因素。
2.难点: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农业问题。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农业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农业发展案例和数据,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析。
2.设计好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3.制作好PPT,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些图片,如丰收的景象、农田里的农民等,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如何?”让学生思考农业发展的问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如粮食产量、农业产值等数据,以及农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如地域性、季节性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析一些农业发展的案例,如某地区的农业发展问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2024浙江继续教育公需科目通用题库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改变作品,创作出具有()的新作品的权利?A.独占性B.非独占性C.独创性D.非独创性2.出版者权的保护期为多少年?()A.5.0B.10.0C.15.0D.20.03.《关于进一步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选派()到企业工作或者参与项目合作。
A.科研人员B.后勤人员C.管理人员D.职工代表4.()认为人才聚集有五大推动力:即创造性工作的丰富性;企业家能力生产的可能性;容易识别知识的消费者;容易识别知识的供应者;未来提升空间。
A.佩鲁的增长极理论B.泰勒的人才聚集动因理论C.戈特利布的舒适度人才界集理论D.凯恩斯的就业与经济增长理论5.要积极为人才松绑,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做到()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
A.人民B.人才C.效益D.贡献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软基础设施投资的是()。
A.环保B.教育C.国防基础设施D.服务业7.《中国制造2025》中指出,()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A.工业B.制造业C.农业D.服务业8.()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
A.科技B.军事C.人才D.经济9.维权流程呈现“两低一高”的趋势,其中“一高”是指()。
A.侵权成本高B.维权收益高C.维权成本高10.美术作品不涉及?()A.电影B.雕塑C.绘画D.书法11.长三角一体化的规划总面积为()万平方公里。
A.22.5B.33.6C.35.8D.47.512.2021年9月27日至28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召开。
A.北京B.上海C.武汉D.广州13.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
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
A.高层次人才引进B.人力资源配置C.人才结构优化D.人才自主培养14.著作权属于作者的是?()A.职务作品B.演绎作品C.合作作品D.日记15.《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科研项目实施期间,科研人员可以在研究方向不变、不降低申报指标的前提下自主调整研究方案和(),报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备案。
2021年海南省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1.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可以佐证半坡人掌握简单纺织、制衣技术的是()A.石铲B. 骨耜C. 骨针、骨锥、纺轮D. 渔叉、渔钩、渔网【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半坡遗址中出土了骨针、骨锥以及陶制和石制的纺轮,由此可知,半坡人已经会简单的纺织和制衣技术,故选C;石铲、骨耜均是农业生产工具,故排除AB;渔叉、渔钩、渔网均是捕鱼工具,故排除D。
故选C。
2.下列三幅地图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分封制度趋于完善B. 向大一统国家发展C. 兼并战争连绵不断D. 统一国家不断巩固【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春秋到战国再到秦朝,诸侯国数量逐渐减少,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出现了局部统一,使国家最终走向统一,所以B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从分裂到统一,没有涉及分封制度趋于完善,所以A不符合题意;兼并战争不断只是片面信息,主要是反映从分裂到统一,所以C不符合题意;题干图片反映的是从分裂到统一的趋势,没有涉及统一国家不断巩固,所以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由此可知()A.江南地区开始开发B. 南方经济发展迅速C. 南方经济超过北方D. 经济重心完全南移【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北民南迁,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所以A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而不是经济发展迅速,所以B不符合题意;题干料未体现南方的经济已经超过北方,所以C不符合题意;经济重心完全南移是在两宋完成的,所以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大约在14世纪传到朝鲜和日本,15世纪传到欧洲。
《稳步增长的农业》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了解我国农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2.掌握主要的农业部门,并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学习任务及展示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主要农业部门:_______、林业、_____、_______等部门。
2.我国的、、油料、、、肉类、等产量居世界前列。
3.下列图片反应了什么农业部门?二、农业的地区差异1.我国农业东、西部的分布差异:农业部门主要分布地区东部地区种植业分布在东部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林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的天然林区及_______的人工林区渔业_____地区是我国海洋渔业基地,____地区淡水渔业发达分界线:大致与________年等降水量线一致西部地区以______为主四大牧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_____、_____和_____造成东西部农业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导致的降水差异2.我国农业南、北部的分布差异:耕地类型作物熟制主要农作物北方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豆、花生、棉花、_____等界线:______岭—______河一线南方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甘蔗、棉花等造成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是纬度位置导致的气候差异【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阅读教材图,结合下图说出我国农业分布与地方传统饮食的联系。
【达标检测】1.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 )A.工业 B.农业C.高新技术产业 D.服务业2.下列属于农业活动的是( )①在地里种植庄稼②在草场放牧牲畜③在海上捕鱼④在山上开山采矿⑤在山坡上植树造林⑥把树木加工成家具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⑥3.读我国农业产值构成图,可知我国农业部门中,产值最大的是( )A.种植业 B.畜牧业C.林业 D.渔业4.食品安全事件的屡屡出现使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的安全生产,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属于( )A.创汇农业 B.观光农业C.绿色农业 D.外向型农业5.“湖广熟,天下足”这句话中的“熟”字,是就哪一种农作物的收成而言的( )A.水稻 B.高粱 C.小麦 D.玉米【拓展阅读】无机农业和有机农业无机农业又称石油农业、高能农业。
《稳步增长的农业》同步练习
1.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的地区,应发展()
A. 种植业
B. 牧业
C. 林业
D. 渔业
2.某城镇周围的农民要发展小麦、果林、乳牛、渔业、等农业生产,请在图中A、B、C、D 处合理安排,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小麦、乳牛、果林、渔业
B. 乳牛、小麦、果林、渔业
C. 小麦、果林、乳牛、渔业
D. 乳牛、果林、小麦、渔业
3.我国创汇农业主要分布于
A. 山东半岛、长江三角洲、闽南
B. 珠江三角洲、辽东半岛、闽南
C. 长江三角洲、闽南、江淮地区
D. 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闽南
4.根据“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下列搭配合理的是:
A. 西北地区——以发展林业为主
B. 南方山地——全部开辟梯田,发展种植业
选择题
C. 内蒙古高原——以畜牧业为主
D. 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扩大商品粮基地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5.甲、乙、丙、丁四地,农业发展方向错误的是
A. 甲地:发展林业
B. 乙地:发展种植业
C. 丙地:发展种植业
D. 丁地:发展渔业
6.“宜林则林、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说明农业发展遵循的首要原则是
A. 随心所欲
B. 外贸需求
C. 随行就市
D. 因地制宜
7.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
A. 扩大耕地面积,进一步增加粮食产量
B. 大量进口农作物,满足人们的需求
C. 实行科学种田,走“科技兴农之路”
D. 增加粮食产量
8.下列农业生产方式中,科技含量最低的是()
A. 滴灌、喷灌
B. 生态农业
C. 温室、棚膜
D. 人工收获玉米
9.为贯彻因地制宜方针,山区应侧重发展()
A. 林业
B. 畜牧业
C. 种植业
D. 渔业
10.某城镇周围的农民要在A、B、C三地分别饲养乳牛或种植花卉、小麦,三处如何安排为好?(提示: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的成本也越高;按单位面积产值计算,由高到
低为乳牛业、花卉业、小麦)。
(1)________可以安排在C处。
理由是C处为近郊,地价________,该农产品价值较高,且临近城市,市场广阔,便于运输。
(2)________可以安排在A处,因为这里靠近高速公路,便于产品的外运,距城镇也不远。
(3)________种植在B处为好,这里土地辽阔,地价便宜,又有河流提供灌溉水源。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 A
2. B
3. A
4. C
5. B
6. D
7. C
8. D
9. A
10. (1)乳牛业高
(2)花卉业
(3)小麦
【解析】
1. 解: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地区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应发展种植业.
故选:A.
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生产部门.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
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发展农业,属于基础题.
2. 解: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体现了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的思想.读图可知:A处海拔低,地形平坦,多草地,适合发展畜牧业,如乳牛业.B处为大面积平原,并有小河流过,有灌溉水源,适合发展种植业,如种植小麦.C处海拔较高,且起伏大,不易种植作物,可发展林果业,大面积种树还可以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D处图形为湖泊,并河湖较多,适合发展渔业生产.
故选:B.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应出来地貌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等,可以因地制宜的提出农业布局生产方案.例如平原发展种植业,山区易发展林业,缓坡可开辟梯田等.
本题考查农业的发展,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3. 本题考查我国创汇农业的分布。
我国创汇农业主要是指发展先进农业,农业产品用于出
口,主要集中在我国山东半岛、长江三角洲和闽南地区。
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 本题考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难度适中。
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稀少,草场广布,适宜发展畜牧业,故A错误;我国南方山地缓坡地区可以修建梯田,发展种植业,在陡坡地区适宜发展经济林,故B错误;在内蒙古高原草场广布,适宜发展畜牧业,故C正确;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扩大商品粮基地,会加重该地区的洪涝灾害现象。
故D错误。
故选C。
5~6. 本题主要考查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由图中四地的位置可知,图中甲地位于海拔较高的陡坡上,适宜发展林业,A对;乙地位于海拔较低的缓坡上,适宜发展林果业,B错;丙地位于河谷地区,地形平坦,适宜发展种植业,C对;丁地位于河流中,适宜发展渔业,D 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农业发展中的因地制宜原则。
由题意可知,“宜林则林、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说明农业发展遵循的首要原则是因地制宜,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发展不同的农业生产部门,D对,ABC错。
故选D。
7. 解: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实行科学种田,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根本途径,改造传统农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保证农产品的社会有效供给,增加农民的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故选:C.
结合中国的国情,改造传统农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保证农产品的社会有效供给,增加农民的收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
本题考查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结合中国的国情,理解记忆.
8. 解:现代农业生产模式有:设施农业,节水农业,环保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可持续农业.现代化生产方式发展能极大的提高生产力,节省时间,选项中的生产方式中,科技含量最低的是人工收获玉米.
故选:D.
农业生产方式指农业生产方法和形式.生产方法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主要通过生产工具、动力、水利设施等体现出来,例如:铁犁牛耕.生产形式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例如生产如何
组织起来,是简单协作还是一家一户、男耕女织.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了,现在讲求的是快节奏,高效率,现代化生产方式发展能极大的提高生产力,节省时间.
本题考查农业生产方式,理解答题即可.
9. 解: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的山区,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叫宜林则林,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农业的发展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农业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的原则,筛选出正确选项.
10. 本题考查我国农业发展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1)乳牛业可以安排在C处。
原因是C处为近郊,地价高,该产业价值较高,且临近城市,市场广阔,便于运输。
(2)花卉业可以安排在A处,因为这里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便于产品的外运,距城镇也不远。
(3)小麦种植在B处为好,这里土地辽阔,地价便宜,位于公路沿线,交通也很便利,又有河流提供丰富的灌溉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