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12.1《理想伴我成长》课件(苏教版九年级)
- 格式:ppt
- 大小:793.00 KB
- 文档页数:24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12.1理想伴我成长》学案苏教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明确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
2、理解人类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确认历史使命,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重点]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难点]正确处理人类最高理想、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教法、学法]目标揭示、阅读感悟、思考探究、自主交流。
[自主学习]1、了解理想的含义、分类有社会理想的作用:(1)含义:是对未来的一种向往和追求,是人生有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
(2)分类:按理想的内容分,包括社会、职业、道德和生活理想。
(3)社会理想的作用: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起着决定作用,它既贯穿于其他理想之中,又是一个人全部理想的归宿和基础。
2、了解共同理想、最高理想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1)共同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最高理想;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
(3)关系:实现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实现人类的最高理想,则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标。
3、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青春。
(振兴中华)4、树立共同理想和崇高理想的重要性。
P150[预习反馈]1、按理想的内容分,包括、、和理想,其中是最根本的、起着决定作用,它既贯穿于其他理想之中,又是一个人全部理想的归宿和基础。
2、实现现阶段的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和,实现人类的最高理想,则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和。
[教学过程]一、【导入示标】三、【提炼升华】我们青少年应树立远大理想,肩负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命运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初三思品教学设计
【课题】12.1 理想伴我成长
【教学目标】
1. 了解理想的含义和崇高理想的作用;了解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明确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
2.懂得为理想而奋斗,正确处理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基础学习】
1. 理想按内容分,包括,其中是最根本的,起着决定作用,是一个人全部理想的归宿和基础。
2. ,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也是有志青年应当确立的远大理想。
【要点探究】
一、树立远大理想
1. P149页小字材料中九年级(2)班班会课同学们关于理想的讨论,你赞成他们的观点吗?为什么?(答案写在课本149页横线上)
2.说一说:理想的含义、分类。
(在课本页,找到并划下来)
▲3. 阅读150页上面的小字,了解我国“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说说: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其意义和作用是什么?(在课本页,找到并划下来)
4. 我们青少年为什么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在课本页,找到并划下来)
二、面向未来说使命
5. 阅读151页沈浩的事迹,再列举一个为理想而奋斗的代表人物及其典型事迹。
(写在153页横线上)
6. 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是什么?(在课本页,找到并背上)
7. 为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青少年应怎样做?(试从理想、学习、品德、能力等多方面思考)
【教学设计】
【课堂总结】(可培养学生画知识结构或知识树等,也可老师总结)知识方面:
能力方面:
情感方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思想品德公开课《理想伴我成长》说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上午好!我研究的课题是《思想品德课中调动“学困生”学习内驱力的探究》,以下结合《理想伴我成长》这一课例谈谈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在教学中的渗透。
首先,本课依据课题论点及其实用性:本课作为是苏人版《思想品德》九年级课程的最后一课,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特定的意义。
因此在课堂上调动学困生学习内驱力、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显得格外重要。
崇高的理想是激励人们前进的不懈动力。
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课着力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初步认识理想,了解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的道理,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崇高使命。
然而,在课堂上,特别是我们农村初中的课堂上,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即学困生)对思品课堂参与度不高,从家长到老师再到学生的印象,思品就是划一划,背一背就可以了,忽略了思品课程的育人的功能。
现代教学论指出: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乐学,要坚持全面发展,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改变教学单纯传授知识、技能和片面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理性过程与情感、意志、兴趣、动机等情感活动的非理性过程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知识、技能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相互联系,从而在思品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内驱力。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认为: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一个主观能动的有一定层阶性的过程。
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如何调动学困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内驱力是非常关键的。
让学生发自内心想学、乐学成为了关键所在。
基于上述的因素,研究者在课堂上着重研究如何激发学困生的内驱力,课堂中做到三乐,即乐讲、乐学、乐练,讲学练相结合,增加课堂趣味性,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快乐轻松地完成课堂教与学任务。
接下来就课题的研究成果如何在本课中的应用以及教学环节设计及科研成果的体现向各位专家老师汇报:本课围绕温故知新、火眼金睛、刨根问底、活学活用四个环节展开教学,层层推进,使学生掌握本课的学习目标,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生远大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