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格式:txt
  • 大小:7.42 KB
  • 文档页数:4
四、探究设计提出问题:声能在液体中传播吗?猜想和假设:固体能传声,类比可知,液体可能也能传声.探究器材:闹钟、一次性塑料袋、盛水的脸盆.收集证据、实验:1.让闹钟发声然后用纸将其包好,放入塑料袋中.2.将塑料袋口用线扎好放入盛水脸盆中,如图116所示.3.注意是否听到闹钟响声.
图116图1174.如图117所示,击掌时鱼跑开了,说明声音由空气通过水传到鱼.分析论证:在实验探究和观察中发现液体也能传声.
2假如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为0.1m/s,会出现什么现象?请结合学过的知识再加上你丰富的想像,写出三个合理的场景.〖TZ(S+6.5mm;Z2mm;Y2mm〗解题规律:声速从340m/s变为01m/s,由此将引起声音传播的时间、距离发生变化.〖TZ)〗解析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若变为0.1m/s,其大小为原来的13400,这样慢的速度,会使生活中许多与声音传播有关的现象发生变化.如在教室里听课,后排同学可能要1.5min才能听见老师的讲话.这是开放性问题,任何可能的猜想都有道理.答案(1)在公路上,汽车鸣笛要很长时间才能听见,易发生交通事故.(2)在野外,发现紧急情况进行呼救,声音不易被人发觉.(3)钟楼上的钟敲响后,要很长时间才听得见.如图114所示.
空气温度/℃声音速度/m·s-1-20318-10324033010336203423034811试设计多种方法使一个气球发出声音,并解释发声的原因.
名师助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长
一、1.C2.B3.A4.C
二、5.振动;空气
6.发声体在振动.(或音叉在振动或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空气能传播声音(或气体能传播声音)三、7.不符合;因为月球上是真空的,真空不能传声.
实验名称实验总数死亡数发声数量声音大小剪去蜜蜂双翅的
实验8只2只6只没有变化刺破蜜蜂双翅根
部“小黑点”的
实验8只2只0只没有声音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聂利同学的实验研究,关于蜜蜂的发声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2)我们从聂利同学的研究过程中可以学到什么?
六、设计制作题
10利用下面的数据画一张图,以便说明声音通过空气的速度是如何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水平轴表示空气温度,垂直轴表示声音速度.
图114应用开放探究三、动手动脑3“喔—喔—喔,该起床啦!”让我们来做一个会发出公鸡叫声的装置吧.如图115,用手指在棉线上向下拉,杯子发出“喔喔”的叫声,你也能做一个吗?说出“喔喔叫”的原理.
图115〖TZ(S+6.5mm;Z2mm;Y2mm〗方法技巧:线的长短,纸质杯的大小对声音有影响.〖TZ)〗解析 找一个一次性的纸质杯、一段棉线、剪刀、曲别针、海绵,在纸杯底扎一个小孔,用曲别针将棉线固定在杯底,把海绵弄湿,向下拉用海绵裹紧的棉线,便发出“喔喔”的叫声.答案当海绵沿着棉线向下摩擦时,它使线产生了振动.振动沿着线向上传播,传到杯子,杯子中的空气开始振动便发声.杯子起扩大声音的作用,从而产生了一个很响的“喔喔叫”的声音.
第一章声现象……………………魔法物理(人教课标版)同步新课堂·八年级上……………………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走进物理世界在冬天,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万籁寂静,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人的活动减少了吗?那么,为什么在雪被人踩过后,大自然又恢复了以前的喧嚣.原来,刚下过的雪是新鲜蓬松的,它的表面层有许多小气孔,当外界的声波传入这些小气孔时便要发生反射,由于气孔往往是内部大而口径小,所以,仅有少部分声波的能量能通过口径反射回来,而大部分则被吸收掉了,从而导致自然界声音的大部分能量均被这个表面层吸收,故出现了万籁寂静的场面.当雪被人踩过后,原本新鲜蓬松的雪就会被压实,从而减小了对声波能量的吸收.所以,自然界便又恢复了往日的喧嚣.
图119
三、问答题
7我们在看星球大战影片时,会看到这样的场面:许多人在月球上厮杀,刀枪声、叫喊声震耳欲聋,你认为这个场景符合实际情况吗?为什么?
四、信息收集题
8根据以下数据,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至少写三条.
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 s-1)空气(15℃)340海水(25℃)1531空气(25℃)346铜(棒)3750软木500大理石3810煤油(25℃)1324铅(棒)5000蒸馏水(25℃)1497铁(棒)5200你获得的信息:
四、8.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音在气体中传播得慢,在液体中快,在固体中最快.
五、9.(1)蜜蜂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的.
(2)要学习聂利同学探究实验的精神.
(1)声波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声波按一定规律反射,将反射壁做成一个几何形状,可使声波反射到特定的位置.例如,天坛回音壁中的声反射现象,便是声音经过多次反射的结果.(3) 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并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六、10.略
解题技巧方法
一、声音的传播图1131如图113所示,将一只小闹钟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可清楚地听到铃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将会发生()
A闹铃逐渐停止振动B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响C听到的铃声越来越轻D听到的铃声保持不变〖TZ(S+6.5mm;Z2mm;Y2mm〗方法技巧:空气是平常听到的声音的传播介质.〖TZ)〗解析 在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之前,能够听到铃声是因为玻璃罩内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出来,空气在这个过程中充当了传播铃声的介质,当玻璃罩内的空气被抽出后,就失去了介质,使得声音不能被传出来,听到的铃声会越来越小.答案C二、声速的应用



9我省小学生取利为探究“密蜂靠什么发声?”她剪去蜜蜂的双翅,蜜蜂依旧发出“嗡嗡”的声音,结果表明:蜜蜂并不是靠发声的.她用大头针捅破了蜜蜂翅膀下的小黑点,小蜜就不发声了.聂利认为蜜蜂的发声器官就是小黑点,不管聂利的发现是否正确,我们应该学习她的.
五、阅读探究题
9阅读下面的短文(本文摘自《少年科普报》2003年第49期):聂利同学在五年级自然课上听老师讲,蜜蜂是靠翅膀的振动发声的,她想抽时间去附近的养蜂场看一看,一天她来到养蜂场,发现蜂箱外聚集在一起的蜜蜂似乎在休息,并没有振动翅膀,可嗡嗡声不绝于耳,后又发现蜜蜂歇在花上,翅膀一动不动,但仍有嗡嗡的声音,她感到很疑惑,难道是老师讲错了吗?她又查了《十万个为什么》,书上清楚地写着:“蜜蜂的嗡嗡声来自翅膀的振动.”她想,难道连专家都搞错了吗?于是她将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和想法告诉了老师,老师建议她用实验的方法去研究……她做了下表中“剪去蜜蜂双翅的实验”,发现蜜蜂的嗡嗡声没有什么变化.经观察她又发现蜜蜂嗡嗡叫时,蜜蜂双翅根部的两个“小黑点”在鼓动,她猜想:“小黑点”可能就是蜜蜂的发声器官,于是她又做了下表中刺破蜜蜂双翅根部“小黑点”的实验,发现蜜蜂不再发声.
11.略
探究点拨:如何进行猜想?注意与已知的相关现象进行类比是常用的猜想方法之一.
潜能挑战测试
一、选择题
1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知能要点诠释 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图111甲所示,用手拨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同时尺也上下振动.图111说明:(1)试试看:将敲响的音叉的叉鼓接触水面可见溅起水花,如图111乙,这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2)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所谓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其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就分别是由气体、液体、固体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3)“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传播.图112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说明:(1)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些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2)声音传播特点:就像石块扔进水中激起水波一样,声音是声源振动带动周围介质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如图112所示. 3声速:声音在每秒中传播的距离叫声速.说明:(1)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2)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通常在气体中慢,在液体中快,在固体中最快.
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二、填空题
5敲鼓时,我们听到鼓声,这是因为声音是由鼓面的产生的,又通过传到我们的耳朵里.
6如图119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如图119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图1182如图118所示,将一只闹钟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听到铃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将会发生()
A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响
B听到的声音越来越轻
C听到的声音保持不变
D电铃逐渐停止振动
3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
4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
物质空气氧气铝铁铅物质的密度(kg/m3)1291432700290011300声音传播的速度(m/s)330316510050001300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