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
- 格式:pdf
- 大小:207.20 KB
- 文档页数:2
新时代高校“本研贯通”培养模式探究发布时间:2023-02-02T03:09:28.32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18期9月作者:王正直[导读] “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是本研有机衔接贯通式一体化培养模式。
王正直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是本研有机衔接贯通式一体化培养模式。
共构“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本研一体化”培养是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导师育人方式的内在需要,更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的时代诉求。
教育载体是“本研贯通”培养模式关键所在,要将课程教育、科研立项、学科竞赛、导师项目、科研团队、实践活动、毕业设计、学术论文、创新教育、联合培养等有机融合。
推进实施“本研贯通”培养模式要深刻认识到系统谋划是根基、择优遴选是重点、尊重规律是前提、科研训练是核心、名师导引是支撑、评价反馈是保障。
关键词:本研贯通;模式;价值意蕴;教育载体;实践路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进一步强调,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要大力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
“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即本研有机衔接贯通式一体化培养模式,基于研究生导师视角,以科研创新能力训练和培养为核心,全面打通学生成长成才的通道,实现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培养有机衔接,构建优秀人才一体化培养体系和机制[1],实现培养拔尖创新引领型人才。
一、“本研贯通”培养模式的价值意蕴1.理论价值:共构“本研贯通”培养模式有利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研究生培养方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四梁八柱”逐渐立稳筑牢,我国研究生教育站上新的历史起点,“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成为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的共识线和遵循线。
如今,研究生教育进入改革攻坚时期,需要进一步释放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活力,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
“生态学”课程的“三元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讨作者:姜炎彬,伍玉鹏,胡荣桂,等来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3期摘要:生态学与生物、地理、环境等学科具有很强的交叉性,是环境和生态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从实践教学的形式、内容以及实施方法等方面探讨环境和生态类专业“生态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旨在建立以学生为本的多样化的生态学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生态学;实践教学;野外实习;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8)03-0054-04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以及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使得全球生态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水体和大气污染、生物入侵、生物多样性下降或丧失、生态系统退化等一系列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灾难陆续出现。
人类社会正面临环境、资源危机与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
生态破坏严重、生态压力巨大、生态灾害频发等突出问题也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因此,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任务紧迫而又艰巨。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是21 世纪发展迅猛的学科之一。
生态学与地理学、环境科学以及大气科学等学科密切关联,存在着很强的学科交叉和融合性。
生态学可为人类对环境的保护和对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方面提供重要指导。
自2011年起,生态学从原属于生物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被提升为理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后,其重要性愈加凸显。
实践教学是本科课程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33 基于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模式初探■张利娟 (黄河科技学院医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摘 要】针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考核体系形式单一、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而对学生综合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较为薄弱等问题,本文以信息化技术为载体,开展案例式、小组讨论式、项目法教学,积极改革考核评价模式,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技能训练融合的教学模式,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思维。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考核评价模式;创新创业教育【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033-01 2016年教育部提出对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
结合学校创新创业培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要求,针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较为薄弱等问题,以信息化技术为载体,开展案例式、小组讨论式教学,改革考核评价模式,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技能训练.融合模式,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教学现状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研究与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相关的生物化学标志物及其检测技术和方法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实验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要求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培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胜任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但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知识抽象、内容繁琐复杂,学生对实验课堂不够重视,实验内容也偏重于基础的实验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流程也是:教师讲解—学生操作—书写报告—教师评分,教师对学生侧重于课堂知识的传授及技能的掌握,忽略对学生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的引导,不利于应用型及创新性医学人才的培养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
以创新性、探索性实验深化机能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作者:熊英,李玲,王岚,吴艳俊,张金娟,叶兰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35期熊英1,李玲*1,王岚2,吴艳俊1,张金娟1,叶兰1(1.贵州医科大学机能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25;2.贵州医科大学医学科学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0)摘要:通过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科研素质,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机能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尝试。
面对当前设计性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实际尝试选拔优秀的实验设计,深入开展探索性、创新性实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系统培养,有效提升了设计性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机能实验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5-0274-02作者简介:熊英(1977-),女(汉族),湖北武汉市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机能实验学;李玲(1963-),女(汉族),四川仪陇县人,硕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药理学,机能实验学。
*通信作者:李玲,Liling63@。
机能学实验作为医学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尝试,现已成为实验教学的重要平台以及基础课程与临床实践之间的桥梁课程。
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对综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教育部近年来推出并实施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1],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教学改革。
我校机能实验室自2003年起在临床医学等专业中开设了学生设计性实验课程[2],旨在通过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
总结十余年的教学实践发现目前设计性实验教学中仍存在以下问题:(1 )学生选题重复率高,在每届学生中具有创新性的实验设计不多;(2)实验设计中方法相对简单,基本为定性实验,课题研究不够深入;(3)实验论文缺乏科学性,数据缺乏统计学意义;(4)由于课程学时数和实验室资源有限,以至于部分创新性的实验设计无法深入开展。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探索与建议摘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为了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
山东农业大学自实施创新实验计划以来,着实培养了一批以水土学院王少杰为典型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同时也激发了在校学生的创新热潮。
为了推动我校创新实验计划的进一步实施,本文结合笔者参与山东农业大学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经验,就如何申报、如何实施、实验室如何开放等问题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以帮助大学生顺利实施创新实验计划。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创新;实施;观点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6-0253-021 选题立项学生首先要确定一个创新实验项目,为此必然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这不仅使学生直接接触到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拓宽了视野和知识面,而且无意中掌握了科研论文的写作思路和方法,从而有利于对学科的了解和研究兴趣,为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奠定基础。
当然,项目虽然要有创新性、但一定要有可行性,否则只是空想、实验项目无法结题。
对于课题的选择,不建议选择过热或过冷的课题,过热的课题存在着比较多的争议,我们很难去把握一个适合的”度”;而过冷的课题,则没有市场前景,得不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水土学院不反对用导师的实验课题作为创新实验项目,因为这一部分课题可行性比较高、而且也易于老师的指导。
当然,还是鼓励学生自主提出创新实验项目,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2 团队组建学院鼓励学生跨年级、跨专业组队,形成一个优势互补的创新团队;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只有让他负责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才能使团队效益最大化。
至于队长的选择,一定要是既强势又民主的,强势可以让队员服从并有效的完成任务,而民主可以及时了解各个队员的想法,使团队更加团结。
除此之外,合作对于团队也很重要,团队合作精神越强,克服困难的能力就越强。
只有团队成员密切配合,才能使实验项目顺利进展。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可以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为以后能在社会上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效能奠定基础。
参加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体会与思考作者:李根张良董亚中古俊超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第19期摘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开展为我们广大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科研平台,使本科教学中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的科研工作中得以体现,提高了我们实验动手和科技创新能力,本文主要从亲自参与并负责项目的学生角度介绍参加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和切实体会,旨在激起广大在校本科生的科研兴趣,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推广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创新体会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024-01当代大学生缺乏创新思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自身的,也有指导教师和高校甚至周围环境的影响[1]。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实质是以学生为主体,自主研究为基础,以课题为核心的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2]。
为我们在本科学习阶段接触科研提供了机会,很好的调动了我们对本专业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每年进行一次立项工作[3],作为一名吉林大学五年制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经过三年多基础和专业知识学习,我及实验小组其他三名同学于2012年5月成功申请了吉林大学校一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并在我学院药理实验室展开,项目名称为《棉酚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研究》。
在随后的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实验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在一位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课题内相关实验并取得了理想的结果,以下是我们参加此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几点体会与思考。
1 大学生创新实验的益处1.1 参加大学生创新实验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错误思想,严重影响了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4]。
大学生实践活动总结提升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大学生实践活动总结:提升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大学生实践活动是提升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参与各种实践项目,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通过总结大学生实践活动的经验,分享如何提升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
一、参与实践项目参与实践项目是提升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
学生可以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项目,例如科研项目、社会实践项目等。
通过参与这些项目,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学习并运用各种技能和工具,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在实践项目中,学生还能够接触到实际问题,并与团队成员一起探讨解决方案。
这种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同时,实践项目通常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参与其中,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在大学生实践活动中,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对于一些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实际操作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课、实习以及校外实践等活动来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例如,在实验课中,学生需要亲自动手操作仪器设备、进行实验,从而熟悉实验过程和技巧。
通过实验课的实践锻炼,学生能够逐渐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习和校外实践中,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实际工作,并进行各种任务和项目的实施。
通过实践的过程,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加强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实践活动不仅仅是提升专业素养,还能够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
综合素质包括学生的文化修养、创新能力、交流能力、领导能力等多个方面。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培养综合素质,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例如,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实践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问题,需要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这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种挑战,需要他们不断学习、思考和实践。
另外,实践活动还能够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探索与建议作者:刘元辉王玉林于大伟王心赵赛来源:《价值工程》2013年第16期摘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为了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
山东农业大学自实施创新实验计划以来,着实培养了一批以水土学院王少杰为典型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同时也激发了在校学生的创新热潮。
为了推动我校创新实验计划的进一步实施,本文结合笔者参与山东农业大学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经验,就如何申报、如何实施、实验室如何开放等问题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以帮助大学生顺利实施创新实验计划。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创新;实施;观点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6-0253-021 选题立项学生首先要确定一个创新实验项目,为此必然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这不仅使学生直接接触到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拓宽了视野和知识面,而且无意中掌握了科研论文的写作思路和方法,从而有利于对学科的了解和研究兴趣,为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奠定基础。
当然,项目虽然要有创新性、但一定要有可行性,否则只是空想、实验项目无法结题。
对于课题的选择,不建议选择过热或过冷的课题,过热的课题存在着比较多的争议,我们很难去把握一个适合的“度”;而过冷的课题,则没有市场前景,得不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水土学院不反对用导师的实验课题作为创新实验项目,因为这一部分课题可行性比较高、而且也易于老师的指导。
当然,还是鼓励学生自主提出创新实验项目,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2 团队组建学院鼓励学生跨年级、跨专业组队,形成一个优势互补的创新团队;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只有让他负责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才能使团队效益最大化。
至于队长的选择,一定要是既强势又民主的,强势可以让队员服从并有效的完成任务,而民主可以及时了解各个队员的想法,使团队更加团结。
除此之外,合作对于团队也很重要,团队合作精神越强,克服困难的能力就越强。
大学生创新的意义(3)第三,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高校教学内在规律的体现和学生工作的内在要求。
高校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习与创造相结合的过程。
一方面,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可以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为应用所学知识提供了条件。
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缩短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距离,从而可以充分体现教学的内在规律与目的。
第四,科技创新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风建设和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创新活动与良好的专业基础、实验技能密不可分,即创新活动以专业学习为基础,以良好的学习成绩、知识水平为保证。
善于学习、良好的学风会给创新的成功带来机遇;另一方面,科技创新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众多的领域和学科知识的支持,如果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则无从谈起,因此科技创新的知识需要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涉猎其它学科及领域的主动性。
二、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现状根据研究,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一,缺乏创新的观念和创新欲望;二,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三,缺乏创新的兴趣和毅力;四,缺乏创新所必需的毅力。
另外,随着网络的盛行、西方思想的传入和现在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种种压力等问题的日益呈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活动也出现了很大的分离,譬如各种心理问题和道德修养缺陷等,这些无疑都给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设置了障碍。
从中国大学生的创新现状分析,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工程,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并“紧急治疗”大学生在创新问题上犯下的疾病有着迫切的必要性。
二、大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项艰巨的历史任务,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内就能解决,同时,这项历史任务更是赋予了众多的艰辛和曲折,因此在大学生里面建造起浓郁的创新氛围更不可能是一个人或组织的事情,除了国家和政府能审时度势制定出规范的创新方面的政策和必要的物质投资外,作为这项工程的主体,大学生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来,并与国家的创新体系相配合,形成呼应,拉近互动,最终为创新工程的建构共谱胜利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