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1)7、8单元题
- 格式:ppt
- 大小:768.50 KB
- 文档页数:12
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题近年来,历史学科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为必修科目之一,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和分析过去的事件、人物和文化,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历史知识,下面是一些高中历史必修一的练习题。
一、选择题:1. 中国古代的三皇五帝时期是指:A. 商朝时期B. 夏朝时期C. 东周时期D. 战国时期2.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以下哪个学派主张“仁爱为本”?A. 儒家B. 法家C. 道家D. 墨家3. 唐朝时期,以下哪位皇帝追尊自己的父亲为太宗,自己被称为圣祖?A. 唐太宗李世民B. 唐高宗李治C. 唐肃宗李纯D. 唐精宗李泰4.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败和中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A. 社会主义革命B. 反帝反封建斗争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5. 下面哪位不是20世纪中国的伟大领导人?A. 邓小平B. 毛泽东C. 周恩来D. 曾子二、简答题:1. 解释“天人合一”在古代中国哲学中的意义。
2.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夏朝的政治制度。
3. 描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所进行的一些重要政治改革。
4. 解释“二战胜利后中国的国民党和共产党进行了内战”。
5. 举例说明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在中国历史上的应用和效果。
三、论述题: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变革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一些伟大的变革,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请就下列事件进行论述,分析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和意义:1. 辛亥革命2. 五四运动3. 文化大革命四、解答题:1. 请概括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内容和影响。
2. 以清朝为例,论述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3. 论述“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交流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对于中国都城的选择,请分析古代中国各个王朝都城的变迁和背后的原因。
答案请自行查找教材或参考历史相关书籍哦!通过以上的练习题,相信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高中历史必修一的知识。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水平测试训练题一、选择题1.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 ) A.1945年雅尔塔体系确立 B.1947年杜鲁门主义提出C.1949年北约组织成立 D.1955年华约组织成立2.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 ) A.都是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B.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军事集团C.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统一集团 D.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政治集团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以经济手段扶植和控制西欧的表现是 ( )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成立北约组织C.实施马歇尔计划 D.在西德进行货币改革4.主导雅尔塔体系的国家是( )A.美、苏 B.美、英 C.英、法 D.英、苏5.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是在 (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6.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目标的重要原因是 ( )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C.日本经济实力的膨胀 D.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7.导致苏联国家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事件是 ( ) A.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B.1991年,苏联就是否保留苏联举行全民公决C.1991年“八一九”事件D.1991年独联体的成立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支配世界局势四十多年的两极对峙格局宣告瓦解的标志是 ( ) A.美国重新称霸世界 B.社会主义中国迅速崛起C.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9.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的措施不包括A.提出“杜鲁门主义” B.实施马歇尔计划C.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0.1991年成立的独联体 ( ) A.是一个主权国家 B.是苏联的别称C.是主权国家的联合组织 D.其性质与华约组织相同11.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是 ( ) A.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 B.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C.非集团、不结盟 D.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12.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 A.1955年亚非会议的召开B.1956年南斯拉夫、埃及、印度三国首脑举行会谈C.1961年在贝尔格莱德举行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D.1973年第四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13.奠定战后世界两极格局框架的是 ( )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雅尔塔体系的建立C.联合国的成立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14.下列关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美国成为世界霸主B.两极格局解体C.多极格局已经形成D.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15.苏联解体的标志是 ( )A.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 B.戈尔巴乔夫改革C.“八一九”事件 D.叶利钦当选为总统16.当今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强主要包括 ( )A.美、日、英、法、中 B.中、日、欧盟、俄罗斯C.美、日、欧盟、中、俄 D.美、日、中、欧盟、苏17.“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是() A.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B.世界面临核战争威胁C.美国、西欧、日本成为“冷战”对手D.多极化格局已形成18.二战结束后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分裂国家分别是( )A. 朝鲜和日本 B.朝鲜和德国C. 德国和法国 D.英国和德国19.古巴导弹危机的时间是( )A. 1960年 B.1962年 C. 1965年 D.1966年20.欧洲联盟是( )A. 经济政治实体 B.经济实体 C. 政治实体 D.军事集团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填写A,错误的填写B)21.雅尔塔体系是美、苏主导下的战后国际关系新体系。
人教版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测试题命题:昌河中学周赤思审核:周赤思一、(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确立二战后世界两极格局基本框架的是()A.雅尔塔体制 B.杜鲁门主义C.马歇尔计划 D.北大西洋公约2.2007年,西方媒体纷纷指责中国“黑客”攻击美、德、英等国的政府或军方网络。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表示,这些言论是冷战思维的表现。
“冷战思维”的核心内容是()A.打击 B.遏制C.合作 D.共存3.二战后,美国为“满足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而采取的措施是()A.提出杜鲁门主义 B.实施马歇尔计划C.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 D.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4.二战以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右图《对德国的分区占领》产生的主要背景是()A.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成立B.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成立C.美苏“冷战”局面逐步加剧D.德国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5.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其主要目的正确的是()A.抗衡美苏,加强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地位B.建立自身军事安全体系C.促进西欧各国煤钢的联合生产D.促进战后欧洲的经济复兴6.从20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2004年1月19日,日本陆上自卫队进入伊拉克,这是二战以来日本陆上自卫队首次踏上处于战争状态的外国领土;2006年12月15日,日本参议院投票通过“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的法案。
其最主要原因是()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C.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D.日本逐渐成为经济大国7.图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之一。
右图所示图片最不适合研究的历史主题是A.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C.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8.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反映了A.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影响力扩大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起平坐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控制D.发展中国家放弃了彼此间的合作9.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
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卷时限:90分钟满分:100分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08年10月28日,孔子家族最后一代"孔子第77代长孙孔德成在台北慈济医院病逝。
“衍圣公”是孔子嫡派后裔的世袭封号,各朝皆置,孔子家族从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 第46代起,由嫡长孙世袭“衍圣公”爵位。
这种爵位世袭制源于我国的 ( )A、宗法制B、分封制C、君主专制D、禅让制2.公元前782年,幽王继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表明了( )①幽王荒淫无道②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③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④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汉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有一种字体把不同弧度的曲线和不同长度的直线巧妙地组合成一个装饰性强的字,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该字体是()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楷书4.论及“汉承秦制”,有学者指出:“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清了界限,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
”下列项中能够体现上述认识的是()A.分封诸侯王,郡国并存B.划分监察区,建立十三部刺史C.限制相权,建立“中朝”决策机制D.设司隶校尉,加强对官吏的监督5.有人称赞秦始皇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曾有,五帝所不及”。
晋朝有人指责他“无道”、“视杀人如狗彘”。
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视”。
但无可否认秦朝的统一,对后世所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A.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政治局B.使全国有了统一的法律制度C.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基础D.拓展了疆域,使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6.秦朝建立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组织,不仅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而且有利于统一局面的发展和巩固。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1948年到1949年初,中共中央确定了一个重要的外交方针,将承认问题由新政权的单向“被承认”变成与外国政府之间的双向承认。
毛泽东把它概括为()A. “求同存异”B. “一边倒”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 “另起炉灶”2.“周恩来的发言在措辞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的宣传,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惑宣传,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觉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A.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官员对新中国的评价B.美国对“求同存异”方针的评价C.出席日内瓦会议的美国官员对中国的评价D.美国对万隆会议上周恩来的评价3.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 )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4.“我们一定要联合苏联,要以苏联为首,这样就可能使资本主义国家不敢妄动。
”为此,新中国提出的外交方针是()A. “一边倒”B. “求同存异”C. “另起炉灶”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5.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指出:“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下列各项不属于周恩来外交思想或外交实践的是()A.提出“一边倒”外交方针B. 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 1955年出席万隆会议6.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A.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B.中日关系趋向缓和C.中美关系趋向缓和D.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增强7.周恩来曾在某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夏商周时期的分封制是地方分权的体现。
B. 秦朝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C. 汉朝的推恩令是为了削弱诸侯国的力量。
D. 唐朝的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流动和中央集权。
2. 以下哪一项不是隋唐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A. 设立东厂,监察官员。
B. 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
C. 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政府机构职能。
D. 推行均田制,稳定农业生产。
3. 宋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哪项措施?A. 实行严格的科举考试制度。
B. 设立路府州县四级行政区划。
C. 推行王安石变法。
D. 建立东厂,加强对官员的监督。
4. 元朝时期,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理,实行了哪项制度?A. 行省制度。
B. 郡县制度。
C. 分封制度。
D. 宗室封建制度。
5.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多选题)A. 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
B. 实行海禁政策,限制对外贸易。
C. 建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对社会的控制。
D. 推行一条鞭法,简化税收制度。
6. 清朝前期,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采取了哪些措施?(多选题)A. 实行屯田制度,稳定边疆。
B. 开疆拓土,对外扩张。
C. 建立藩部制度,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
D. 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
7. 以下哪一项不是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特点?A.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B. 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C. 采用铁器和牛耕。
D. 农业生产高度商业化。
8. 以下哪一项不是古代中国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A. 手工业生产专业化。
B. 商业活动受到政府严格限制。
C. 出现大量的市场和商业中心。
D. 货币经济发展,促进了商品交换。
9. 以下哪一项不是古代中国科技和文化发展的表现?A. 发明了造纸术和印刷术。
B. 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
C. 出现了大量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D. 科技和文化发展受到西方影响较大。
第八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九一八事变后出版的报刊和书籍,人们在统称中国各民族时一般都要用“中华民族”,而很少用“中国民族”“国族”或“全民族”等概念。
这说明当时()A.中华民族意识开始觉醒B.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C.民族救亡意识空前强烈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苏维埃现行各种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
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A.强调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B.指引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C.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条件D.为持久抗战奠定思想基础年7月,日本制定“适应时局的对中国的谋略”,提出“促进对杂牌军的拉拢归顺工作,设法分化、削弱敌人的战斗力”。
其目的是()A.速战速决B.民族同化C.蚕食鲸吞D.以华制华年,战争电影《血战台儿庄》上映,市民争相观影。
关于这部电影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A.国共两党紧密合作取得了胜利B.是八路军在华北战场发动的一次战役C.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D.这是战略防御阶段取得的最大的胜利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
”这一规定旨在()A.打击封建地主经济B.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合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D.纠正王明“左”倾路线6.某年9月5日,《大公报》在《瞻望北方胜利》社论中写道:“自上月二十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这次晋冀豫的出击……对敌人……也给予一个致命的打击……粉碎了他们的谣言,更歼灭了他们的残命!”由此可见,当时()A.国共两党军队摩擦加剧B.百团大战振奋了国人精神C.日军速亡中国企图破产D.北方抗战已转入反攻阶段7.阅读下表:A.官僚资本逐步控制国家经济B.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服务抗战需要C.凯恩斯主义对中国影响深远D.国营企业逐步成为中国经济支柱8.抗战爆发以后,面对民族危机,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残酷艰难的环境反而使中国人“深深地感觉祖国的可宝贵,也都能深深地感觉到争取祖国的独立自由是每一个中国人所不得不负起的重要责任”。
一、单选题1.2019年6月,美韩举行大规模联合军演,将朝鲜国旗作为模拟打击目标,媒体评论其有向中俄示威的意图。
这表明美国()A.担当起国际反恐重任 B.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C.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仍以反对共产主义为其外交指导思想2.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提上了联合国的议事日程。
1977年联合国正式提出“发展权”的概念;1986年又通过“发展权利宣言”,确定发展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发展机会均等是国家和组成国家的个人的权利。
这反映当时()A. 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B. 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C.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确立D.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3.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A. 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B. 多种政治力量的发展壮大C. 联合国作用得到加强D. 多元文化的发展4.2019年3月美国未经联合国授权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推行“坦克式民主和自由”,标明美国是冷战结束后()A唯一的超级大国 B多极世界的一员C欧盟外交的代表 D两极世界的一极5.某学者认为“帝国在政治上生来就是不稳定的,因为下属单位几乎总是喜欢享有更大程度的自治。
而且这些单位的那些反对派精英几乎总是抓住机会采取行动以取得更大程度的自治。
从这个意义上说,帝国不会被攻克,而只会分崩离析。
”这说明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A.反对派势力的强大 B.地方势力的发展C.高度集中的体制的弊端 D.社会主义阵营瓦解6.多年的全球化趋势造就了一个形式上的“地球村”,却没有建立起深度有效的全球治理结构。
现存的全球治理格局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强权仍在,美元霸权仍在,与此同时,世界布满了国际游戏参与者试图重构全球秩序的“先手棋”。
材料中的“先手棋”说明()A. 美国在到处干涉国际事务B. 世界上联合抗美力量增强C. 地区冲突己成世界新危机D.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加强7.有学者指出:“虽然我们一再被灌输冷战早已在80年代末期结束,但是国际性的国家体系并没有离开冷战的阴影……至今,除了欧盟之外,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国际性的国家体系仍然被绑架在冷战结构中,仍然臣服于美国政府之下。
高中历史必修一各章节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解析
第一章:从人类起源到农耕文明的发展
单选题:
1. 人类起源于哪个大陆?
- A. 亚洲
- B. 非洲
- C. 欧洲
- D. 美洲
答案:B. 非洲
解析:根据考古学研究,人类的起源地可以追溯到非洲大陆。
2. 农耕文明最早出现在以下哪个地区?
- A. 中东地区
- B. 欧洲地区
- C. 美洲地区
- D. 非洲地区
答案:A. 中东地区
解析:中东地区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农耕文明的地区之一,例如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等。
多选题:
1. 下列哪些是农耕文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 A. 人类开始定居形成村落
- B. 人类开始发展工艺技术
- C. 人类开始形成社会等级
- D. 人类开始使用货币交换
答案:A、B、C、D
解析:农耕文明的出现使人类从游牧生活转变为定居生活,形
成了村落和城市,促进了工艺技术和社会等级的发展,也推动了货
币交换的出现。
判断题:
1. 农耕文明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进步之一。
- 正确
- 错误
答案:正确
解析:农耕文明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从采集时代进入生产时代,对人类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上是第一章的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每小题2.5分,共50分)1.我国古代对“死”有很多讳称,天子的“死”通常称作①羽化②晏驾③寿终④仙逝⑤山陵崩A.①④⑤B.②⑤C.①③D.②③⑤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段材料说明A.西周盛行分封制B.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C.荀子是儒家代表D.分封制有利于西周扩大疆域3.楚庄王“问鼎中原”的故事家喻户晓。
可是你知道“鼎”被作为权利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吗?A.原始社会B.商周时期C.春秋时期D. 秦汉时期4.中国古代有严格的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代替。
下列各项不属于这种情况的是A.汉文帝时改“姮娥”为“嫦娥”B.东汉初曾改“秀才”为“茂才”C.唐太宗时改“民部”为“户部”D.明建立初改“大都”为“北平”5. 秦始皇统治时期大权总揽,皇权至高无上、不可触动。
图一反映了皇帝在哪方面的权力?A.政治领导B.经济支配C.军事指挥D.宗教管理6.某班同学阅读了香港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里的一句话:“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大家对这里的“封建制度”展开了讨论,其中最合理的一项是A.它与我国内地现行教材里的“封建制度”是一致的B.在香港地区史学界认为我国的封建社会开始于周朝C.它仅仅在两周时期实行,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消失D.西周能够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与它有着密切关系7.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考古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B.出现了造纸厂C.地方实行郡县制D.产生了邮递业8.右边的漫画(图二)反映了我国古代哪项政治制度?A.科举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禅让制9.《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
第七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国家以君主(国王、皇帝)为世袭元首,但君主权力受到宪法和议会不同程度限制的政体形式。
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
此后,资产阶级力量较弱,实行改良的国家都仿效了英国的政体。
但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情况和阶级力量对比关系不同,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妥协的程度不同,君主保留的地位和权力也有所不同。
君主立宪制又有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两种具体形式。
思考与判断: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确立君主立宪制而结束。
长期以来,有人认为它具有明显的保守性质。
试分析评论这一观点。
【知识归纳】一.光荣革命1.英国议会制度的形成:13世纪基本形成,14世纪形成上、下两院2.光荣革命:(1)经过:(2)成果:君主立宪制开始建立二.《权利法案》与现任内阁1.《权利法案》1689年(1)内容:以明确条文限制国王权力,约束英王实际统治权,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2)作用:英国议会的权力逐渐超过王权2.英国君主立宪制度:(1)特点: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2)作用:①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②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削弱了王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③各派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并使斗争维持在一个有序的状态,稳定了社会秩序④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为世界上很多国家开创了国家制度的新模式3.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英国责任内阁制是英国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2)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①内阁在下议院占有决定作用的多数②在大政方针上阁员保持一致并集体负责③内阁所设的首脑有控制内阁决定权(3)作用:使立法机构得以控制行政,有效地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关系【知识运用】1.早在13世纪,英国就出现了由贵族、领主和僧侣代表组成的、由等级代表会议演变而来的议会。
第八单元《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1962年的古巴导弹事件反映的国际关系特征是()A.北约与华约的军事对抗B.美国与苏联对古巴的争夺C.“冷战”形势下的美苏争霸D.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的全面对抗2.“只要两个价值体系与战略上的利害关系无法兼容,就不会有和平的一天;但只要核武器发挥遏制作用,战争就不会发生。
”材料描述的是( )A.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对抗B.“二战”期间盟国与法西斯的对抗C.冷战期间美苏的对抗D.冷战后美国与恐怖主义的对抗3.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问题是()A.世界日益联系成不可分割的整体B.世界正在滑向动荡的边缘C.西欧、日本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D.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4.1974年,欧共体执行主席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表明()A.欧共体成为经济政治实体B.资本主义阵营瓦解C.世界多极化局面已经形成D.西欧力求摆脱美国控制5.《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使欧洲一体化进程取得一次突破性的进展,它表明欧共体朝着一个经济、政治、外交和安全等多种职能兼备的联合体方向发展,使欧洲发展局势“脱胎换骨”。
“脱胎换骨”的含义是指()A.欧洲在世界上的地位独占鳌头B.接受关贸总协定C.已经摆脱了美国的控制D.由经济联合向政治联合发展6.如果要给下面漫画选择一个主题,最贴切的是()A.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生存B.东欧巨变与苏联解体C.多极化趋势的加强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7.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
这些外交活动( )A.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B.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C.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D.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8.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指出“两极格局解体是历史的必然”。
这主要是因为( )A.两极格局之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盛行B.美国在对外政策上,以强权政治为唯一C.苏联解体后,其国际强国地位完全丧失D.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9.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其主要依据是:A. 甲骨文B. 金文C. 陶文D. 竹简2. 商朝的都城“殷”位于今天的哪个省份?A. 河南省B. 山东省C. 陕西省D. 河北省3.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两个时期,分别是:A. 春秋和战国B. 战国和秦朝C. 春秋和秦朝D. 战国和汉朝4. 下列哪项不是春秋五霸之一?A. 齐桓公B. 晋文公C. 秦穆公D. 汉武帝5.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A. 推行郡县制B. 焚书坑儒C. 修建长城D. 所有选项都是6. 汉武帝时期,推行了哪项政策来加强中央集权?A. 郡县制B. 推恩令C. 科举制D. 世卿世禄制7.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领导者是:A. 张角B. 张鲁C. 张良D. 张骞8. 三国时期,蜀汉的建立者是:A. 刘备B. 曹操C. 孙权D. 诸葛亮9.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A. 李渊B. 李世民C. 李治D. 李隆基10. 宋朝时期,著名的变法运动是:A. 王安石变法B. 张居正变法C. 魏征变法D. 司马光变法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12.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其核心是“ ”。
13.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 ”制度。
14.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了“ ”。
15.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考试科目主要有“ ”、“ ”等。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及其意义。
17. 简述汉武帝时期推行的推恩令的内容及其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8. 论述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9. 论述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理念及其对唐朝繁荣的贡献。
五、材料分析题(15分)20.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北宋时期科举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八单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人教新课标〕第3 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思维导图】【微试题】1.以下德国历史地图的变化表达了( )A.国家由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B.法德关系由对抗仇视到和解合作C.政体由专制到立宪再到共和D.国际格局由“暗斗〞对峙到多极鼎峙答案:A2.亨廷顿认为,在正在到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成立在多文明根底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
以下现象或举措最符合此不雅点的是( )A.欧盟成为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B.构建以超等大国为中心的制衡格局C.多极化趋势下文明的多元并存与竞争D.促进兴旺国家与开展中国家优势互补答案:C3.(2021 重·庆高考)1998 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当局开发援助(ODA)总额的比例高达19.8%。
2001 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暗示: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但愿的安理会鼎新却迟迟不克不及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
材料说明,日本( )A.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B.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D.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答案:C4 . “暗斗〞及其结束对欧洲,乃至世界都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暗斗〞结束后⋯⋯全球掉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而新的世界缺少了对未来确实定性,在一个不再以意识形态斗争为特征的时代里,人们也缺少了目的性。
⋯⋯“暗斗〞的结束暗示了权力关系发生剧变的可能性,暗示了标记着世界历史的一个新时代的全球重组正在进行。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1)按照材料三,指出“暗斗〞结束对世界形势的影响。
(2)结合所学常识,谈谈中国在“暗斗〞结束后面临的开展机遇。
解析:第(1)问,直接从材料三中归纳即可。
第(2)问,可从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两个视角去答复。
答案:(1)暗示:实行马歇尔方案;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主导布雷顿丛林体系;成立“关贸总协定〞。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一、选择题1.有学者在1937年8月上海刊物《呐喊》上发文指出:“我相信中国文化界的优秀分子以前没有一个不是憎恶战争的,但是现在却没有一个不是讴歌抗战的。
”下列各项与作者发此感言直接相关的是( )A.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B.武昌起义取得成功C.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D.抗日战争全面爆发2.下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3.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与之相关的是( )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华北事变D.卢沟桥事变4.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围绕某一主题搜集了如下资料。
这一主题应是( )日军占领沈阳城日军记者拍摄的照片被盖上“不许可”的印章日军抢劫中国文物日军在讲解防毒面具使用方法A.日军的侵略罪行B.共产党的抗战史实C.国民党的抗战史实D.反法西斯联盟的合作5.193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一份宣言提出,承认“三民主义”为今日中国之必需,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苏维埃政府”,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该宣言发表说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A.以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B.改变了对国民党的认识C.放弃了自身的奋斗目标D.主张国共合作进行北伐6.1937年,中国军队在上海地区与日军激战三个月,粉碎了日本法西斯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这是( )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徐州会战D.百团大战7.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共同点是( )A.发动大规模会战B.进行积极抗战C.建立敌后根据地D.坚持游击战争8.“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
”这是20世纪40年代流传于延安地区的民谣,反映陕甘宁边区实行( )A.民主选举B.土地改革C.记名投票D.农业垦荒9.阅读以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简表,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中国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②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③抗日战争是中国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的战争④全民族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必修1第七章《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一个月以后,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华盛顿发表评论,说从心底里惋惜北京最后采取的亲苏步骤。
当时,中国采取“亲苏步骤”从根本上说是为了()A.彰显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B.表达对美国反华政策的仇视和不满C.巩固人民政权打破美国封锁D.与苏联合作以壮大社会主义的阵营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
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
基于此判断,新中国()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放弃“一边倒”政策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3.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
这些成就()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4.邓小平在1988年谈到如何处理国际关系时指出,它虽然是亚洲的产物,但适用于全世界,能够为不同制度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左邻右舍服务。
“它”1是指()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不结盟政策C.“一国两制”方针D.“一边倒”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是周恩来总理在20世纪50年代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强调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这一外交原则的提出()A.大背景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B.促进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健康发展C.说明了“一边倒”的外交结束D.体现了新中国废除了一切不平等条约6.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据此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力图打破两极格局的国际政治秩序B.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和包容性C.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根本对立D.根源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7.观察下图,下列关于这次外交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1954年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A.新中国首次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B.双方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C.双方签署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D.双方就共同倡议发起不结盟运动达成共识8.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善待你的爱好,别让它们为学习让路,要让它们替学习服务。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夏朝作为我国奴隶社会开端的主要依据是( )A.夏朝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朝代B.出现了奴隶主和奴隶阶级C.实行了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D.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机器2.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出现“天下为家”的局面不是( )A.私有制发展的结果B.阶级对立的产物C.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D.历史的进步3.山东省简称齐鲁,起源于( )A.远古传说B.西周分封C.甲骨文记载D.古代地名4.下列关于宗法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B.它用来确定贵族的等级,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C 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D.确立于公元前 12 世纪5.《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讨伐)。
”这段材料反映了 ( )A.西周初年的分封制B.西周末年周王室的衰落C.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D.战国时期的群雄并立6.在汉语中“鼎”可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 )A.商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7.分封制在周初和周后期的结果截然不同,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周王室衰微B.生产力的发展C.诸侯争权夺利D.生产关系的变化8.以下有关秦朝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经济政治发展的结果B.其体现了封建主义的残暴性C 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D.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9.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特征是( )A.改国王为皇帝,权力至高无上B.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C.地方实行郡县制,防止割据D.采用法家思想,实行严刑峻法10.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郡县制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②废分封,立郡县是秦朝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③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④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1.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 )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②世卿世禄制③确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④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2.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出现的根源是( )A.巩固皇权B.封建经济的分散性C.地方割据混战D.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13.古人对秦朝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的分析,下列哪项最接近史实( )A.“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C.“所以殄灭而降辱者, (亡于)六王之后也”D.“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14.“生男慎勿举(举,生育),生女哺(喂养)用脯(干肉),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各单元测试题页) 109附解析个单元8共(全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100满分分钟:45时间() 分编者选题表题号知识点中易 4 、32 、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6 、57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4 、12、1113 、10、 9、8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9 、18、1620 、17、15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综合21 22 ,小题20本大题共(一、选择题) 分60共,分3每小题,莫如亲亲,捍御侮者;犹惧有外侮,怀柔天下也)指周(“其1.故以亲屏( ) ”由此可见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是周。
拱卫王室统治B. 建立大宗小宗体系A. 扩大统治范围D. 明确宗室血缘亲疏C. 由“以亲屏周”可知其目的在于拱卫王室统治。
:B 解析2.以嫡,纣王虽幼;不得立,系庶出,“微子启虽长:《吕氏春秋》记载( ) ”材料反映了立。
宗法制的基本法则B. 财产继承的原则A.C. 兄终弟及的传统D. 任人唯才的要求页109 共页1 第以嫡立”反映的是血缘关系与政治地,“虽幼不得立”,“庶出:B 解析体现了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位间的关系立于宗庙的先人对神灵崇拜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祖先祭祀上。
)朝(商3.。
类似于周族的大小“宗”,“示”有大小之别。
称之为“示”,王的神主成为区别血缘亲疏的标记,大小“示”的祭祀规格与仪式有所不同,,维护着有关的等级秩序……从兄弟之间到父子之间的权力世袭继承( ) 逐步成为国家权力运作的核心。
材料主要表明了商朝已经有了规范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度A. 宗法制度出现并运用到权力继承上B. 重视血缘传承及基于血缘亲疏的权力运作C. 形成了浓厚的“家国同构”治国理念D.项A故,规范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出现在西周而非商朝时期:C 解析B故,宗法制度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已经出现而非迟至商朝才出现;错误项错误它们之间无一不是,等级秩序到继承制度礼仪、从祭祀规格、;这就表明了商朝统治阶级重视血缘继承,以血缘关系作为权力纽带的,治国理念“家国同构”浓厚的;项正确C故,以及与之相关的权力运作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