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5.黄河颂(说课稿)》精品获奖完美优秀说课稿
- 格式:docx
- 大小:16.35 KB
- 文档页数:3
前言: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5.黄河颂》精课稿
(最新精品获奖说课稿)
各位评委: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黄河颂》,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一、说教材
《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这个单元所选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是以爱国为主题的。
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学习《黄河颂》这首诗,还要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作基础,由课内向课外深化拓展,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黄河。
诗歌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它潜藏着一定的民族文化内涵,读来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与旧大纲相比,新课标更突出了学生的心灵品悟和个性解读。
这样的课文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新教材选入这篇课文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强化爱国热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
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碰撞将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5《黄河颂》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所选的五篇文学作品都以“家国情怀"为主题,表现不同时代的人民的爱国情感。
本单元要求继续学习精读,应注重涵泳品味,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之中,调动起体验与想象。
要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
还要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黄河颂》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组诗《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
本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长短句结合,韵律自然和谐。
本诗十分注意刻画黄河的形象,营造画面之美。
诗歌以颂歌的形式塑造了源远流长、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黄河形象,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这种英勇不屈、伟大坚强的精神将激励着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勇往直前,保家卫国。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黄河相关知识了解有限,教学时,可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
本诗因创作年代距离学生较远,很多学生未必能真切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通过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内容。
学生课下阅读做过批注,但方法单一,内容简略。
教学时,要结合课文加以指导。
学习诗歌要注重朗读,而学生朗读能力不强,对诗歌的节奏、重音、语调、语速把握不够熟练,教学中,可设计不同形式的诵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逐步理解诗歌,学习黄河精神,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目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感受诗中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3.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感。
【教学重点】借助课文批注,理解诗意,能够给诗歌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做批注。
了解诗歌的抒情方式,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研读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
(学生自由畅谈)下面,让我们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黄河。
《黄河颂》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二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 教材分析《黄河颂》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一首诗歌,这首诗歌描绘了黄河的雄浑壮美,表达了中华民族对黄河的敬仰之情。
通过学习这首诗歌,学生可以了解黄河的自然特点、历史地位和文化意义,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诗歌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不足,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河颂》;了解黄河的自然特点、历史地位和文化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河颂》;了解黄河的自然特点、历史地位和文化意义。
2.难点:深刻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直观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
2.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音乐等元素的课件。
2.资料:准备关于黄河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3.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黄河的图片,让学生对黄河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然后引导学生谈论对黄河的了解和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黄河颂》,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接着,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教师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指导,纠正发音和语气不当的地方。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5 黄河颂(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黄河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学习并理解歌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2. 学习直接抒情的方式,学习诗歌的豪迈风格,欣赏诗歌之美。
3. 感受黄河形象,领略黄河的英雄气魄,理解诗歌赞颂的黄河精神,进而领悟黄河凝聚的民族精神。
4. 感受诗歌中蕴含的强烈的爱国情感,进一步学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5.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炽烈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
教学难点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七部《保卫黄河》,学生边听音乐,老师边介绍写作背景: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的华北地区,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途中亲临危险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
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酝酿并写出了《黄河大合唱》组诗。
此诗即为组诗八章中的第二章。
《黄河大合唱》一共有八个乐章,其中的《黄水谣》、《保卫黄河》以及《黄河颂》流传最为广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黄河颂》。
(板书课题)二.关于作者多媒体介绍作者。
三.美读诗歌,感悟黄河雄壮的气势多媒体展示黄河的壮阔画面1.教师泛读诗歌,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诗意。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多媒体显示。
澎湃气魄狂澜浊流高山之巅哺育屏障2.教师指定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配乐朗读,学生听读,注意停顿、重音、速度、语调的处理。
七年级《黄河颂》公开课说课稿人教版七年级《黄河颂》公开课说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黄河颂》公开课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材分析《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所选的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是以祖国为主题的学习这个单元,要求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了黄河的形象,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情绪慷慨激昂同时,歌词节奏鲜明、音节洪亮,长短句结合,韵律自然和谐这首诗十分注意刻画黄河的形象,营造出了宏大壮阔的画面之美学习《黄河颂》这首抗日救亡的诗,要与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相结合,由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深化拓展,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黄河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二、教学目标《黄河颂》全篇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句式长度悬殊极大,长短结合,节奏强烈且富于变化在韵脚上,巧妙地运用了双声叠韵词,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总体上,韵律响亮、节奏铿锵,朗诵起来琅琅上口,极富音乐美正如诗人所言:“我……惯于为朗诵或制曲而锻句在我看来,诗歌的语言,主要地不是诉之于视觉,而是诉之于听觉的”因而,该课教学无疑需要特别重视朗读同时,《黄河颂》从内容和主题上又是反映抗日救亡的,结合单元目标中要求“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这一目的,我们需在培养爱国情操方面加以关注此外,诗歌的时代背景与学生距离较远,且初一学生的朗读能力还不够强,把握不准诗歌的节奏、语气、重音等因而,根据上述我们分析的《黄河颂》的特点,根据单元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为:(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把握全诗主要内容和结构层次(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背景介绍、朗诵聆听和自我朗读,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挚烈情感(三)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刻感悟黄河的雄伟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激发爱国情怀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深刻感悟黄河气概,激发爱国情怀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挚烈情感,深入理解民族品格三、教学学法(一)说教法本课教学努力实践新课程理念,结合学情、课文和教学目标,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入文、入情、入境,在师生、生生等多重对话的基础上,体味诗歌情感,感悟黄河气概,激发爱国情怀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诗歌紧扣黄河雄姿,刻画出了黄河磅礴雄浑、恢宏壮观的形象对于不在黄河边长大的学生来说,可以借助图片或视频等相关的直观方式来让大家了解黄河的形象而对领唱部分的朗诵和歌词中黄河乃民族魂、民族神的内涵必须以学生对黄河雄姿的感受为基础领唱部分可以极快地在学生内心产生震撼,深化对“英雄气魄”的感悟,歌词中的第一段可加强学生对黄河雄姿的感受2.朗读法本诗节奏鲜明铿锵,富于音乐美,适合朗读朗读是深化理解和体味诗歌的有效手段,教学中,可以借助各种各样的朗读方式来展开教学环节,如:阅读前的名家朗诵聆听,赏析前的配乐自由朗读,赏析中的个读、配乐齐读,赏析后的配乐领读与齐读相结合等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生悟,在悟中促读3.互文补充法本课内容涉及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黄河的地理位置等,加之又是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歌词,涉及到历史、地理、音乐等相关知识对于诗中所言“黄河”为“摇篮”、“黄河”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的理解需要借助相关历史、地理知识,而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挚烈情感和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则又不得不借助背景知识因而,在教学中,可把写作背景、黄河的地理知识及图片等充分引入教学中(二)说学法本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在本课中,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朗读和讨论等,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体味诗歌情感四、教学过程(一)话说黄河史此环节意在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一个厚实的背景首先,让学生了解相关背景:多媒体演示战争画面及八路军战士在黄河岸边行军的画面,利用声音和画面,再加上老师的讲述,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讲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全面进攻,中国军民奋起抗战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战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背景画面】汹涌奔腾的黄河(画面直观、醒目,让学生内心油然升起豪壮之情)然后,简单介绍一些与课文学习有关的黄河的历史知识对此,主要关注中华民族的其他表述词语,引导学生明确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黄帝,他们就曾于黄河流域群居借此切换到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同时,教师深情讲述:“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黄河流域自古就是古文明的发源地,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对这条河流有着深厚的感情”接着再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相关的知识(二)吟读黄河颂此环节重在借助朗读和赏析,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和结构层次,初步感悟和体会作者情感和诗歌的意蕴首先,让学生聆听名家朗诵,强化第一环节中已唤起和激发的兴趣与情感,在学生内心深处掀起一阵感触的高潮,同时也借此形成教学节奏层面的一个小高潮听完名家朗诵后,让学生自由言说自己的感受其次,在此基础上,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关注“啊,朋友”中的“朋友”,“我站在高山之巅”的“巅”,“啊!黄河!你……”中的“你”,但不做具体阐释,只是要求学生在配乐自由读的过程中,细细体会这些词及其效果,和这些词在朗读层面的处理学生配乐自由读完后,让学生们自己思考或相互讨论来加以落实,借此关注诗人在人称表达层面的转换及效果,体会歌词中第一部分的视角转换及效果再次,引导学生紧扣“啊!黄河!”的三次重复,同时关注课文中的“朗诵词”、“歌词”等字眼,落实课文结构层次的把握此环节将学生引入了课文情感的波涛中,从中感受体味诗中澎湃激昂的颂扬与赞美之情(三)探究黄河魂这一环节重在理解课文主旨,感悟作者情感,体会民族品格首先,以一段话“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来过渡然后屏幕展示相关问题,让学生合作探讨:1.黄河有着怎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样体会的?2.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3.请用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你的誓言4.引入《长江之歌》,类比体会两个文本情感层面的一致性,以深化理解和升华爱国情感(四)咏唱黄河曲师生齐唱《保卫黄河》,然后教师说结语: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持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今天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奋斗,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奉献自己的力量!五、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 黄河颂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黄河颂》这篇课文,被精心安排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之首。
这一单元集结了一组以家国情怀为主线的文章,其深远用意在于点燃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
按照课标的建议,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时,应投入深情朗读,全面把握课文的核心思想,使自身沉浸在作品营造的浓厚氛围中,体验那份深沉的情感。
同时,他们还需学习如何为文本做批注,记录下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点滴感悟。
《黄河颂》以崇高的颂歌形式展现了黄河的壮丽形象,其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不容小觑。
它不仅仅是对黄河桀骜不驯的性格和中华民族英勇精神的颂扬,更是一首能激起读者豪情壮志的赞歌。
在诗中,深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它不仅是学习诗歌艺术的绝佳素材,更是一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点燃爱国之情的珍贵教材。
二、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热衷于朗读,他们渴望展现自我,然而,他们对于诗歌朗读的技巧却了解得不够深入。
因此,作为老师,我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致力于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诗歌的情感,品味诗歌的韵味。
美丽的朗读是我教学中的关键环节。
另外,初一的学生喜欢模仿,在指导他们朗读的过程中,我会亲自配乐范读,与学生共同品味、揣摩诗歌的语言,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读出他们独特的体验。
虽然每个学生内心都深藏着朴素的爱国情怀,但这份情感可能并未完全展现出来。
为此,我会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触动他们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感。
三、学习目标本文为诗歌体裁,易于朗诵上口,故应加强朗读教学的比重,避免冗长的讲解。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课文内容特色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们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深入领会诗歌内涵,把握其对黄河与民主伟大精神的颂扬主旨;着力培养并提升学生的诗歌朗读能力,使之能够饱含感情地演绎诗篇。
《黄河颂》说课稿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棋辰学校陈慧兰青海一中李清一、说教材《黄河颂》是部编版七下第二单元的一首诗歌,这个单元以爱国为主题。
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
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二、说目标㈠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字词;2、整体把握歌词内容。
㈡过程与方法目标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爱国热情。
2、理解黄河的英雄气概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三、说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教学难点:理解黄河的英雄气概。
四、说教法、学法教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多媒体演示法学法:1、圈点批注2、诵读法3、自主、合作、探究五、说过程(一)导入先让学生说说他们曾经学过的有关“黄河”的诗句。
接着: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也有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激励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豪迈的黄河赞歌——《黄河颂》。
(二) 检查字词;介绍作者,背景(多媒体显示相关资料);(三)整体感知:1、播放歌曲《黄河颂》,学生听读2、学生跟着音乐朗读3、诵读:(1)教师范读(2)小组朗读交流(3)指名学生朗读(4)全班齐读(四)合作探究:(课后练习二)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先画出有关语句,再概括2、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3、诗歌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举例说明(六)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抗战歌曲?(如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大刀进行曲)(七)总结全文最后送给学生一句话: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爱黄河就是爱我们的民族,就是爱我们的祖国。
(八)布置作业欣赏《黄河大合唱》的其他乐章。
《黄河颂》说课稿——获奖说课稿一、开场白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来说一说《黄河颂》。
这是一首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壮丽歌曲,它不仅是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御外侮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
今天,我将从七个方面阐述这首歌曲的魅力所在。
二、教学目标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教学目标。
对于《黄河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让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深入理解黄河所代表的民族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接下来是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于这首歌曲,旋律的把握和情感的投入是关键。
如何引导学生进入歌曲的情境,让他们真正感受到黄河的气势和力量,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针对《黄河颂》,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
比如,可以采用视听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先听音乐,再观看相关的影像资料,加深他们对歌曲的理解。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五、教学过程设计在《黄河颂》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是导入阶段,通过播放《黄河大合唱》的其他乐章,引起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兴趣。
其次是深入阶段,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如小组讨论、个人演唱等,深入了解歌曲的内涵。
最后是拓展阶段,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索更多的相关音乐作品,进一步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
六、评价与反馈评价与反馈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黄河颂》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
同时,我们还要重视学生的反馈,根据他们的需求和意见,不断调整和完善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七、结语在结束之前,我想说,《黄河颂》不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一种精神。
通过我们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这种精神的内涵和力量。
同时,也希望我们能够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进步,为学生的成长贡献我们的力量。
谢谢大家!。
《黄河颂》说课稿——获奖说课稿引言概述:
《黄河颂》是一部经典的音乐作品,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色和悠久历史,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本说课将围绕《黄河颂》这一主题展开,通过深入剖析音乐作品的背景、内容和表现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
一、背景介绍
1.1 《黄河颂》的创作背景
1.2 作曲家对黄河的情感表达
1.3 作品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
二、内容解析
2.1 音乐作品的整体结构
2.2 曲调和旋律的特点
2.3 歌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三、表现形式分析
3.1 乐器运用和编曲手法
3.2 声乐部分的表现技巧
3.3 节奏和节拍的处理方式
四、教学目标设定
4.1 帮助学生了解《黄河颂》的背景和意义
4.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能力
4.3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5.1 通过多媒体展示作品背景和内容
5.2 组织学生进行听音乐作品的欣赏
5.3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感受
通过以上分析和讨论,相信学生们将更加深入地了解《黄河颂》这部音乐作品,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表达,从而提升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希望通过这次说课,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启发。
《黄河颂》说课稿——获奖说课稿黄河颂是一首描写中国黄河的诗歌作品,它以独特的方式赞美了这条伟大的河流。
本篇文章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黄河颂》的内容和意义,以展示其独特之处。
文章结构将分为引言概述和正文内容,正文内容将按照一、二、三、四、五的顺序分为五个部分,并在每个部分中详细阐述三个小点。
以下是正文内容的具体安排:引言概述:《黄河颂》是一首描写中国黄河的诗歌作品,它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黄河的敬仰和赞美。
这首诗歌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将黄河的壮丽景色和它对中国人民的重要意义展现得淋漓尽致。
下面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黄河颂》的内容和意义。
一、黄河的源头1.1 黄河的起源黄河的源头位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脉,这里有着丰富的雪水和冰川,是黄河的发源地。
1.2 源头的景色源头地区景色秀丽,山峦叠嶂,湖泊清澈,草原广阔,给人一种宁静和神秘的感觉。
1.3 源头的意义黄河的源头是黄河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起源和繁荣。
二、黄河的奔流2.1 黄河的长度黄河全长约5464千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也是亚洲第三长的河流。
2.2 黄河的河道黄河的河道曲折多变,形成了许多壮丽的河湾和急流瀑布,给人一种壮观的感觉。
2.3 黄河的流域黄河流经九个省份,涵盖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和灌溉条件。
三、黄河的文化3.1 黄河的历史黄河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河流之一,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文化和历史遗迹沿岸分布,如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等。
3.2 黄河的文学黄河的壮丽景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许多文学作品提供了灵感,如《黄河大合唱》等。
3.3 黄河的民俗黄河沿岸的人民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如黄河饺子、黄河鱼等,丰富了中国的饮食文化。
四、黄河的意义4.1 经济意义黄河是中国重要的灌溉河流,为中国的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
4.2 生态意义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对中国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保护黄河生态环境是保护中国生态的重要任务。
黄河颂优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黄河颂》。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所选课文均表现了不同时代的人民热爱祖国、保卫祖国、为祖国献身的精神。
《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诗歌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了黄河的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这首诗在语言上具有简洁明快、气势磅礴的特点,同时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反复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黄河的伟大力量,激发爱国热情,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和语文素养,但对于诗歌的深层理解和情感把握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但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有所欠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生字词。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
学习诗歌中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其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朗读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黄河的伟大力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
学习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其表达效果。
2、教学难点感受黄河的伟大力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黄河颂》说课稿各位老师好!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黄河颂》。
下面将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说明。
首先,说一下教学目标。
(一)指导思想:新版《语文课程标准》谈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
”“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所以本课的指导思想为以下三点:1.重视诗歌理解方法的引导;2.重视学生探究环境的创设;3.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教材分析1.单元教学要求《黄河颂》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个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民族的语言文字、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的思想感情。
单元提示中也提到,本单元的学习要注重涵咏品味,精读课文。
2.本课文本特点《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
诗歌内容较简单,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了黄河的形象,情感热烈,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因此,让学生感受黄河伟大坚强的形象,感受诗人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这一课教学的重点。
(三)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在上学期已经接触过简单的圈点批注法和朗读设计。
但是并没有在诗歌中系统地运用这些方法去品味诗歌形象和情感。
因此,教师应在鉴赏诗歌的方法上给予指导,并作演示。
另外,诗歌背景距学生年代较远,需要教师注重情境的创设。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综合考虑,将本课的三维目标设定为:1. 知识与能力:了解文学常识,学会涵泳品味。
2.过程与方法:(1)沉浸优游:通过背景介绍、多媒体放映、朗读体验等方式进入情境,初步感受黄河的形象和作品的情感。
(2)涵泳品味:借助批注和反复朗读,更加深入细致地体会黄河的形象和诗歌的情感。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一等奖创新教案《老山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诵读文本,感受黄河源远流长、胸襟博大、气势宏伟的特点。
品味、分析文中的关键语句和精彩段落,把握黄河的形象。
联系时代背景,感受文本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
【教学重点】诵读文本,感受黄河源远流长、胸襟博大、气势宏伟的特点。
【教学难点】品味、分析文中的关键语句和精彩段落,把握黄河的形象。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请根据黄湖流域简图,分析黄河流经的省份。
【教师出示黄河流域简图】【学生结合地理学科所学,利用黄河流域简图,分析黄河流经的省份。
】明确:黄河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
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分别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
二、了解常识有关黄河的知识你知道多少?【学生回忆地理学科所学,并结合自己的日常了解,分享自己对于黄河的认知。
】【引入资料: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
黄河长达5464千米。
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
黄河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
上、中游分界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中、下游分界点是河南省的旧孟津。
黄河流域农业的起源奠定了农耕文明的基础。
早在公元前6000多年以前,黄河流域就已经种植粟、黍等旱地作物。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是黄河流域最为辉煌的四大科技发明,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宝库的重大贡献。
在思想方面,春秋战国时期是沿黄地区思想最为解放的时代,产生了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兵家、农家、纵横家、杂家等众多学派。
以黄河文化价值观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和伦理道德,是我们民族和国家融合统一的灵魂。
1948年3月23日,毛主席在离开陕北之时,面对黄河,伫立良久,说到:“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可以藐视,就是不可以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啊!”】三、诵读文本(一)审题:从文章题目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呢?明确:黄河:写作对象颂:情感(二)思考:《黄河颂》该用怎样的情感朗读呢?【学生根据以往掌握的诵读知识,分析本文的感情基调。
前言: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5.黄河颂》精课稿
(最新精品获奖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鞠躬)我是语文组×号考生。
下面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我对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5.黄河颂》一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黄河颂》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这个单元所选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是以祖国为主题的。
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学习《黄河颂》这首抗日救亡的诗,还要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作基础,由课内向课外深化拓展,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黄河。
二、说目标
本文是诗歌,易于朗诵,所以要加强朗读教学,不宜过多讲解,应该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根据单元要求、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为:
1.通过反复朗读,自行领会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
2.培养对诗歌的感悟能力,并把这种感悟表达出来。
3.理解比喻的修辞方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确定为:培养对诗歌的感悟能力,并把这种感悟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为:通过反复朗读,自行领会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
三、说教法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我们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