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5
普通动物学各章知识点总结普通动物学是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动物分类、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生态学和行为学等多个方面的研究。
以下是各章知识点总结:1. 原生动物门- 主要特征: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组成,具有一般细胞所有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器等。
原生动物即单细胞动物,具有动物特性和生理机能,是一个具有独立完整的有机体。
- 代表动物:草履虫结构和功能。
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具有表膜、纤毛、口沟、细胞质、细胞核、大核和小核等结构。
草履虫的运动和消化等功能都是通过其表膜和纤毛来实现的。
2. 无脊椎动物门- 主要特征:无脊椎动物是一类身体构造简单、缺乏脊椎骨的动物。
无脊椎动物门包括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和腔肠动物等四大类。
- 代表动物:节肢动物中的蜘蛛、蚊子、蟑螂等。
节肢动物具有三对脚、一对触角和一对眼睛等结构,其身体分节使得它们能够灵活地运动。
3. 脊椎动物门- 主要特征:脊椎动物是一类具有脊椎骨的动物。
脊椎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的等级之一,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
- 代表动物:鱼类中的鲤鱼、鲨鱼等;两栖动物中的青蛙、鳄鱼等;爬行动物中的蛇、蜥蜴等;鸟类中的鸡、鸟等;哺乳动物中的牛、羊、猫等。
脊椎动物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能够感知外部环境并做出反应。
4. 昆虫纲- 主要特征:昆虫是一类有翅和无翅的动物。
昆虫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其中胸部包含三对脚和一对触角。
- 代表动物:蜜蜂、蚊子、苍蝇等。
昆虫具有高度发达的繁殖系统和发达的神经系统,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并在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5. 植物纲- 主要特征:植物是一类有根、茎、叶等器官的植物。
植物有细胞壁、叶绿素、果实、种子等特征。
- 代表动物:草木、树木、花卉等。
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能够为地球提供氧气、食物、建筑材料等资源,同时也是许多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
以上是普通动物学各章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无脊椎动物滋养体: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提供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包囊:不良环境下,原生动物虫体会分泌一种保护性胶质将自己包裹起来,形成包囊,对原生动物度过不良环境是一种很好的适应。
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系统发育通过遗传决定个体发育,个体发育不仅简单重演系统发育,而且又能补充和丰富系统发育。
卵裂:卵裂是指受精卵的早期分裂。
卵裂期内一个细胞或细胞核不断的快速分裂,将体积大的卵子细胞质分割成许多小的有核细胞的过程叫做卵裂。
分为完全卵裂和不完全卵裂。
囊胚:卵裂的结果,分裂球行程中空的球状胚,称为囊胚。
原肠胚:胚胎由囊胚继续发育,由原始的单胚层细胞发展成具有双胚层或三胚层结构的胚胎,称原肠胚。
接合生殖:某些原生动物进行有性生殖时,两个细胞互相靠拢形成接合部位,并发生原生质融合而生成接合子,由接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称为接合生殖。
接合生殖后,两个亲代虫体各形成四个子代虫体。
裂体生殖:发生在原生动物的孢子纲动物内,即核首先分裂成很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细胞质随着核而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多小个体,每个小个体就称为裂殖子。
为无性生殖。
孤雌生殖:雌虫产的卵不需受精,成熟时不经减数分裂,染色体为二倍体,即可直接发育成雌性个体。
孢子生殖:孢子是某些原生动物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
利用孢子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
出芽生殖:母体体壁向外突出,逐渐长大,形成芽体,芽体的消化循环腔与母体相连,芽体最后基部收缩与母体脱离,附于他处营独立生活,是一种无性生殖。
刺细胞:腔肠动物特有的一种攻击及防卫性细胞。
领细胞:海绵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外层细胞扁平,内层细胞生有鞭毛,多数具原生质领,故称“领细胞”,主要行摄食和细胞内消化的作用。
皮肌细胞:组成腔肠动物体壁外胚层和内胚层的主要细胞。
其特点是在上皮细胞中含有肌原纤维,这种细胞具有上皮和肌肉的功能。
普通动物学复习总结绪论及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1.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即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生物的繁殖、遗传和进化单元。
2.品种:是人工干预自然的产物,是种内由人工选择产生的新形态或形状的个体。
3.生殖隔离:不同种群的个体间在自然情况下,不能交配或交配不育或不能产下有繁殖能力的后代,导致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
4.五界系统:原核阶段(原核生物界),真核单细胞阶段(原生生物界),真核多细胞阶段(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
生物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5.四大组织:上皮,结缔,肌肉,神经。
器官:由不同类型的组织结合而成,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的结构是器官。
系统:功能上有密切联系的不同器官,相互协同以完成机体某一方面生理机能,就是系统。
原生动物门:1.原生动物门:鞭毛纲(绿眼虫).肉足纲(大变形虫).孢子纲(疟原虫).纤毛纲(草履虫)2.伸缩泡:是单细胞生物内水分调节细胞器,是一种能做节奏性伸缩的液泡,兼有排泄功能。
3.包囊:很多原生动物在不良环境下,缩回伪足或脱掉鞭毛或纤毛,身体缩小呈球形,虫体会分泌一种保护性胶质,将自己包裹起来,形成包囊。
4.接合生殖:出现于纤毛虫,生殖时两个虫体暂时黏合在一起,细胞质相互连通,大核崩裂,小核分裂数次,互换小核(相当于受精作用),随后两虫体分开,核物质重组.分裂,最后每个纤毛虫分裂产生4个子虫体。
5.直鞭亚纲的夜光虫,沟腰鞭毛虫等是引起赤潮的原生动物。
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黑热病。
多细胞动物起源:1.中胚层的形成:绝大多数多细胞动物经过双胚层时期之后,胚胎还要进一步发育,在内外胚层间形成中胚层,有两种形成方式:端细胞法,肠体腔法。
2.生物发生律:赫认为个体发生是其系统发生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多孔动物门(海绵动物门,侧生动物):1.逆转:幼虫从母体出水口逸出,在水中游泳一段时间后,有鞭毛的小分裂球内陷,形成内层,另一端大分裂球留在外面形成外层,这与其他多细胞动物正相反,称为逆转。
《普通动物学》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一本书。
作者是张勋普和朱维义。
本文主要介绍动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生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
该教科书是借鉴国内外动物学数据而编写的,其内容经过精心组织。
除了保持传统和经典的动物学系统的特点外,它还关注国内外动物学研究的现状,新进展和发展趋势以及与专业发展的密切联系,以反映学科的水平。
突出代表动物的科研价值和经济动物的综合利用方式,体现了农业特色。
总体而言,我们应重视与中学动物学,组织学和胚胎学课程的联系,以保持学科的系统性。
这本教科书易于与专业相结合,并且简单易懂。
本书目录
前言
介绍
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第二季度生物学的边界和动物在生物学世界中的位置第三节动物学的概念和研究目的
第四节动物学的发展和研究方法。
一、原生动物门包含种类:鞭毛虫、变形虫、纤毛虫主要特征:1、真核单细胞动物(绝大部分为单细胞个体,少数为单细胞群体)2、运动和摄食器官:鞭毛(鞭毛虫)、纤毛(纤毛虫)、伪足(变形虫)3、消化:通过食物泡4、呼吸、代谢:体表5、生殖方式:主要无性生殖(纤毛虫接合生殖(有性))6、适应性:包囊(一)鞭毛纲1、三分质膜(表膜条纹)2、绿色鞭毛虫有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形成副淀粉粒3、水分调节:伸缩泡吸收过多水分(溶有代谢废物),排入储蓄泡,再经胞口排出体外4、纵二分裂5、动鞭亚纲中的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黑热病(1/5),主要靠白蛉子传播,病症是肝脏肿大、发高烧、贫血以至死亡。
6、动鞭亚纲中的锥虫又叫睡病虫(二)肉足纲1、外质与内质2、伪足,变形运动,形成食物泡(胞饮)3、水分调节:伸缩泡吸收过多水分4、二分裂5、有孔虫帮助勘探矿物、石油;确定地质年代6、痢疾内变形虫(溶组织阿米巴)寄生在人肠道,能溶解肠壁组织引起痢疾(三)孢子纲1、间日疟原虫(四)纤毛纲(草履虫)1、三层表膜中间一层+最内一层形成表膜泡:缓冲带2、大小两核3、内外质之间有两个伸缩泡,一个在体前部、一个在体后部4、横二分裂/ 接合生殖二、海绵动物门主要特征:1、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细胞有相对独立性2、没有组织和器官的分化3、侧生动物4、体壁:两层细胞(扁细胞,领细胞)疏松结合,之间为中胶层5、水沟系6、生殖方式:无性/ 有性无性:出芽/芽球有性:精子由领细胞吞食后失去鞭毛和领成为变形虫状被带入卵内7、两囊幼虫、逆转现象8、分类:钙质海绵纲、六放海绵纲(硅质)、寻常(硅质/海绵质纤维)9、原始性(与原生动物相似):领细胞(领鞭毛虫)、细胞内消化、细胞疏松而独立进步性:发育中有胚层分化、具有几种不同功能的细胞且细胞之间有联系、与多细胞动物大致相同的核酸和氨基酸三、腔肠动物门主要特征:1、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2、浮浪幼虫3、辐射对称4、两胚层:腔肠动物第一次出现了胚层分化——内胚层、中胶层、外胚层5、皮肌细胞6、神经细胞:神经网,扩散神经系统7、消化循环腔8、世代交替:有性和无性生殖的方式往往在同一种生活史的不同阶段9、发育到囊胚就孵化出来(一)水螅纲【最低等,由此向其他两纲分化】1、结构简单2、水母型一般有缘膜,触手基部有平衡囊3、生活史大部分有世代交替现象(1)水螅型群体多态现象:同一生活型上存在不同的功能个体水螅体/生殖体(2)水母型(二)钵水母纲1、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2、个体较水螅水母大,无缘膜3、消化循环腔较复杂4、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水螅水母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三)珊瑚纲1、没有水母型,只有水螅型2、螅体构造复杂5、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水螅纲水螅型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包含种类:吸虫、涡虫、绦虫主要特征1、两侧对称2、中胚层: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中胚层,成为三层动物3、皮肤肌肉囊4、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5、排泄系统:原肾管系(焰细胞)6、神经系统:有脑,出现了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7、感觉器官:眼点和耳突8、固定生殖腺,可体内受精9、牟勒式幼虫(一)吸虫纲(寄生虫)1、吸盘2、日本血吸虫生活史(哺乳动物、钉螺)3、寄生虫对寄主的危害、更换寄主的意义【纽形动物】——纽虫与扁形动物相似但更加进步,其帽状幼虫与环节动物的担轮幼虫相似,所以介于扁形与环节动物之间五、假体腔动物包含种类:线虫动物门、轮虫动物门主要特征:1、假体腔(原体腔)2、排泄系统:原肾管系3、体表有非细胞的角质膜(一)线虫动物门(人蛔虫)1、呼吸与排泄系统:没有呼吸器官,厌氧呼吸。
普通动物学知识点总结一、动物的分类动物是十分庞大的一个类群,根据国际生物分类学会提出的分类系统,动物界可分成两个亚界:原始动物亚界(即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亚界两大类,原始动物亚界包括单细胞动物根、海绵动物门、刺细胞动物门、扁盘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等,而脊椎动物亚界包括有领目、鲸目、梳齿鲸目、食蚁兽目、齿兽目、鞭状动物门、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动物的分类对动物学研究来说至关重要,它为我们带来了对动物世界的科学理解,帮助我们理清动物之间的关系、掌握动物的特征和规律。
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再到哺乳动物的分,每一个类直至属、种都与其它生物有着一定的联系,分类学正是研究这种联系的学科。
二、动物的解剖结构解剖学到了需要了解动物的解剖结构,解剖学包括动物细胞结构、组织器官结构、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体液循环、排泄系统、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
通过细胞结构我们了解到了细胞是人和动物的基本单位。
不同的细胞组合形成了各种组织器官结构,不同的组织构成了不同的器官,各器官之间通过神经系统与体液循环系统和其他系统相衔接,从而共同构成了动物的全身构造。
动物的解剖结构是研究其生理和生态的基础,也是动物学界的核心课题之一。
只有对动物的结构有深入了解,才能更好地研究动物的生理功能、行为特征以及不同种之间的异同。
在解剖结构的层面上了解动物的构造还能为医学提供大量的启示,为动物学研究提供更多的材料。
三、动物的生理功能与行为特征动物的生理功能与行为特征对于动物学而言同样重要。
生理功能研究呼吸、消化、循环、排泄、内分泌、神经、感觉及运动等机能,以及适应环境的适合性、对极端环境的耐受能力等。
生理功能的研究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动物的适应性和变化性,为动物的保存及开发做出更科学的指导。
行为特征则包括觅食、繁殖、求偶、娱乐、攻击、防御、栖息、迁徙和社会行为等。
生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的行为特征、行为发育和进化、行为生态及人类行为学的学科,也是动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动物学总结知识点绪论:六界、分类阶元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胚胎发育、细胞周期、细胞分裂第二章原生动物门:运动器官、营养方式、接合生殖、赤潮、五大寄生虫第三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原肠虫学说、吞噬虫学说第四章多孔动物门:逆转、两囊幼虫、水沟系、领细胞、体制第五章腔肠动物门:两胚层、两辐对称、体壁、皮肌细胞、刺细胞、神经第六章扁形动物门:皮肌囊、体壁、不完全消化管、排泄系统、无体腔第七章原腔动物:体壁、完全消化管、假体腔第八章环节动物门:体壁、疣足、循环、后肾管、真体腔第九章软体动物门:齿舌、闭管式循环、珍珠、后肾管特化、瓣鳃第十章节肢动物门:异律分节、外骨骼、呼吸器官、气门分布、混合体腔、口器、足、触角、翅、变态等第十一章总担动物:触手冠、原口与后口的区别第十二章棘皮动物门:后口动物、水管系统、体制的变化第十三章半索动物门:半索、背神经索第十四章脊索动物:三大特征、次要特征、分类、逆行变态第十五章圆口纲:软骨弧片、无颌、寄生第十六章鱼纲:鱼类的定义及各脊椎动物的定义、鳞、呼吸器官及辅助呼吸器官、眼的结构、古脑皮、骨骼系统、躯干椎、尾椎的结构、各脊椎动物椎体的形状、调节渗透压、鳔、四大家鱼、四大海产鱼第十七章两栖纲:解决的主要矛盾、适应性及不完善性、附肢骨骼第十八章爬行纲:羊膜动物、羊膜卵结构及意义、牙齿类型、古脑皮原脑皮新脑皮的比较、颞窝第十九章鸟纲:后肾、特有的结构、气囊、双重呼吸、骨骼飞翔的特征第二十章哺乳纲:反刍类、特有肌肉、胎盘、哺乳、胎生一、门的分类从以下六个方面总结1.机体细胞的数目及分化:原生动物、后生动物2.胚层的分化:二胚层动物、三胚层动物3.体腔的形成:无体腔动物、假体腔动物、真体腔动物4.体制的分化:5.口的形成:6.脊索的形成:具体如下: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门过度类群----中生动物门多细胞动物----二胚层动物----腔肠动物门----三胚层动物----无体腔动物----扁形动物门----假体腔动物----原腔动物:如线形动物门、线虫动物门等----真体腔动物----不分节动物-------软体动物门----同律分节动物----环节动物门----异律分节动物----节肢动物门原口与后口的过度类群-------总担动物:苔藓动物门、腕足动物门、帚虫动物门后口动物-----棘皮动物门无脊索与脊索的过度类群----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脊索动物门----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二、各门的主要特征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1.体制:无轴对称有轴对称----辐射对称:有无数对称面----两辐对称:有二个对称面----两侧对称:有一个对称面----不分节----同律分节:除前二节、最后一节…..- ---异律分节:前端与后端……2.胚层:二胚层----外胚层、内胚层三胚层-----外胚层、内胚层、中胚层(分化形成肌肉、体腔膜、生殖系统)3.体腔:区别无体腔、假体腔、真体腔及真体腔的形成无体腔----囊胚腔被实质细胞填充假体腔----囊胚腔-----只有体壁肌肉层无场壁肌肉层真体腔----中胚层形成的裂体腔----不仅有体壁肌肉层,而且还有肠壁肌肉层、体腔膜及肠系膜4.消化系统:消化方式----细胞内消化、细胞内外消化、细胞外消化营养方式-----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渗透性营养消化系统的演化-----消化循环腔-----不完全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完全消化管:有口有肛门消化管----低等分前肠、中肠、后肠(回肠、结肠、直肠)----高等分口、食道、胃、肠、肛门(肠有小肠、大肠、结肠、盲肠)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胰脏(分泌消化液与酶类,湿润食物,进行化学消化的作用)消化道的附属结构-----纤毛、触手、吸盘、口球、触腕、口器、口笠、口漏斗、舌、齿舌、齿、墨囊5.排泄系统:体表渗透原肾管:焰细胞、排泄管、排泄孔后肾管:肾口、排泄管、排泄孔排泄管分化演变成------前肾、中肾、后肾(哺乳类肾脏的结构)马氏管:节肢动物中场与后场交界处肠壁形成6. 循环系统:开管式循环系统闭管式循环系统----单循环---双循环----不完全双循环、完全双循环低等的不完善如无真正的心脏、心脏不完善………以两栖类为例说明动脉血管里流的不一定是动脉血……….7. 生殖系统:生殖腺、生殖导管、附属腺(注意腔肠的来源、原腔特殊的管型)精巢卵巢、输精管输卵管(储精囊、子宫)前列腺、卵黄腺、脂肪体…腔肠动物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或内胚层、原腔动物是管型的生殖系统8. 神经系统:五部脑、脑神经、注意古脑皮、原脑皮、新脑皮的区别等古脑皮---大脑壁薄,无神经细胞只有上皮组织----鱼原脑皮---大脑腹、侧保留了古脑皮,在顶部有了零散的神经细胞-----两栖新脑皮---大脑顶、侧基本是原脑皮,大脑表层出现了锥体细胞并聚集成神经细胞层-----爬行、鸟、哺乳9. 呼吸系统:瓣鳃、鳃、肺、气囊、双重呼吸10. 体壁:比较腔肠、扁形、环节、节肢的体壁,注意皮肌囊、外骨骼的解释腔肠外胚层扁形表皮层环节角质膜节肢角质层(三层)中胶层肌肉层表皮层上皮层内胚层肌肉层底膜体腔膜11.骨骼系统:中轴骨骼头骨:脑颅、咽颅(颌弓、舌弓、鳃弓)脊柱:无分区二分区----躯干椎、尾椎-----鱼四分区----颈椎、躯干椎、荐椎、尾椎----两栖五分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爬行、鸟、躯干椎:髓棘、髓弓、椎体、横突尾椎:髓棘、髓弓、椎体、脉弓、脉棘椎体:双凹、前凹、后凹、异凹、双平胸骨、肋骨:加胸椎形成胸廓附肢骨骼带骨肩带腰带附肢骨前肢: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后肢:股骨、胫骨、腓骨、跗骨、跖骨、趾骨12. 皮肤及衍生物三、重点1. 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脊索动物、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2. 真体腔与假体腔、皮肌囊与外骨骼、同律与异律、原口与后口3. 瓣鳃的结构、鳃的结构、双重呼吸的过程4. 动物由水生过度到陆生面临的六个矛盾、两栖类对陆生的适应性与不完善性5. 羊膜卵的结构及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6. 恒温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7. 胎生、胎盘的结构及类型8. 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六个进步性事件9. 鱼类尾椎、躯干椎的结构,各脊椎动物椎体的形状10. 哺乳类肾脏的结构,原尿、终尿的形成及区别11. 多细胞动物的个体发育,尤其是胚胎发育的过程12. 生物的分界、双命名法、分类阶元13. 脊椎动物循环系统的组成、类型、特点14. 总结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的定义15. 五大寄生虫、四大家鱼、四大海产鱼16. 细胞周期、昆虫的口器17.鸟类骨骼系统适应于飞翔的特征。
普通动物学复习总结一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层次概念: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地区内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
1)基因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2)物种多样性:指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
有记录的140-150万种;实际数量:500-3000万种。
3)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2 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威胁、丧失的原因和保护对策及我国的保护现状2.1 面临的主要威胁1. 人口爆炸60亿,地球容纳量2. 资源枯竭森林砍伐。
哈佛大学Wilson :热带雨林地区:5万种/年,140种/天无脊椎动物。
湿地垦为农田或围成湖。
3. 环境污染DDT、大量新合成的不易分解的化合物。
4. 粮食短缺印尼在过去的15年中,1500种当地品种消失,这是当今农业的普遍现象。
5.能源消耗中国4000—5000种植物中的15%—20%处于濒危状态,数十年后5%灭绝。
2.2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1.主要原因是人口的增加,造成对生物资源无止境的索取,使生物资源破坏严重。
2. 栖息地丧失和片断化3. 掠夺式的过度利用4. 环境污染5.农业和林业品种的单一化2.3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1. 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法规联合国第371号决议(1982.10.28)《世界自然宪章》,1994—2003年为国际生物多样性10年,组建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组织,制定策略。
2. 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明确保护对象和目的目的:对生物多样性进行挽救、研究和持续发展。
3. 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1)主要手段:建立保护区,世界8163个7.5亿hm2,占地球表面积的1.5%或国家土地面积的5.1%。
目的是严格地保护自然及控制资源的收获。
2)主要类型: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自然遗迹保护区、野生生物管理区、景观保护区、自然资源保护区。
一、原生动物门包含种类:鞭毛虫、变形虫、纤毛虫主要特征:1、真核单细胞动物(绝大部分为单细胞个体,少数为单细胞群体)2、运动和摄食器官:鞭毛(鞭毛虫)、纤毛(纤毛虫)、伪足(变形虫)3、消化:通过食物泡4、呼吸、代谢:体表5、生殖方式:主要无性生殖(纤毛虫接合生殖(有性))6、适应性:包囊(一)鞭毛纲1、三分质膜(表膜条纹)2、绿色鞭毛虫有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形成副淀粉粒3、水分调节:伸缩泡吸收过多水分(溶有代谢废物),排入储蓄泡,再经胞口排出体外4、纵二分裂5、动鞭亚纲中的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黑热病(1/5),主要靠白蛉子传播,病症是肝脏肿大、发高烧、贫血以至死亡。
6、动鞭亚纲中的锥虫又叫睡病虫(二)肉足纲1、外质与内质2、伪足,变形运动,形成食物泡(胞饮)3、水分调节:伸缩泡吸收过多水分4、二分裂5、有孔虫帮助勘探矿物、石油;确定地质年代6、痢疾内变形虫(溶组织阿米巴)寄生在人肠道,能溶解肠壁组织引起痢疾(三)孢子纲1、间日疟原虫(四)纤毛纲(草履虫)1、三层表膜中间一层+最内一层形成表膜泡:缓冲带2、大小两核3、内外质之间有两个伸缩泡,一个在体前部、一个在体后部4、横二分裂/ 接合生殖二、海绵动物门主要特征:1、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细胞有相对独立性2、没有组织和器官的分化3、侧生动物4、体壁:两层细胞(扁细胞,领细胞)疏松结合,之间为中胶层5、水沟系6、生殖方式:无性/ 有性无性:出芽/芽球有性:精子由领细胞吞食后失去鞭毛和领成为变形虫状被带入卵内7、两囊幼虫、逆转现象8、分类:钙质海绵纲、六放海绵纲(硅质)、寻常(硅质/海绵质纤维)9、原始性(与原生动物相似):领细胞(领鞭毛虫)、细胞内消化、细胞疏松而独立进步性:发育中有胚层分化、具有几种不同功能的细胞且细胞之间有联系、与多细胞动物大致相同的核酸和氨基酸三、腔肠动物门主要特征:1、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2、浮浪幼虫3、辐射对称4、两胚层:腔肠动物第一次出现了胚层分化——内胚层、中胶层、外胚层5、皮肌细胞6、神经细胞:神经网,扩散神经系统7、消化循环腔8、世代交替:有性和无性生殖的方式往往在同一种生活史的不同阶段9、发育到囊胚就孵化出来(一)水螅纲【最低等,由此向其他两纲分化】1、结构简单2、水母型一般有缘膜,触手基部有平衡囊3、生活史大部分有世代交替现象(1)水螅型群体多态现象:同一生活型上存在不同的功能个体水螅体/生殖体(2)水母型(二)钵水母纲1、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2、个体较水螅水母大,无缘膜3、消化循环腔较复杂4、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水螅水母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三)珊瑚纲1、没有水母型,只有水螅型2、螅体构造复杂5、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水螅纲水螅型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包含种类:吸虫、涡虫、绦虫主要特征1、两侧对称2、中胚层: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中胚层,成为三层动物3、皮肤肌肉囊4、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5、排泄系统:原肾管系(焰细胞)6、神经系统:有脑,出现了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7、感觉器官:眼点和耳突8、固定生殖腺,可体内受精9、牟勒式幼虫(一)吸虫纲(寄生虫)1、吸盘2、日本血吸虫生活史(哺乳动物、钉螺)3、寄生虫对寄主的危害、更换寄主的意义【纽形动物】——纽虫与扁形动物相似但更加进步,其帽状幼虫与环节动物的担轮幼虫相似,所以介于扁形与环节动物之间五、假体腔动物包含种类:线虫动物门、轮虫动物门主要特征:1、假体腔(原体腔)2、排泄系统:原肾管系3、体表有非细胞的角质膜(一)线虫动物门(人蛔虫)1、呼吸与排泄系统:没有呼吸器官,厌氧呼吸。
高中生物联赛·普通动物学部分知识要点主讲教师:遵义清华中学瞿清勇一、棘皮动物门(一)门的主要特征:1、生活习性:海洋生活、底栖。
2、体制:身体辐射对称,大多为五幅对称。
这是次生性辐射对称。
3、体壁:内具有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
4、后口动物:胚胎发育中原肠期的原口形成动物的肛门。
而在与原口相对的一端形成一个新的开口称后口,这类动物叫后口动物。
5、辐射卵裂:以肠腔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6、次生体腔发达,一部分形成特殊的水管系统(也称步管系统)。
具有运动、呼吸、排泄和感觉等多种功能。
7、多数为雌雄异体(二)分类棘皮动物约有6000种,我国约有300种。
根据腕的有无和形状,步带沟的开合等,分为五个纲,列表(一)有关概念:寄生:一种动物生活在另一种动物(或人)的体内或体表、取得营养,并对该动物或人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
寄生虫:在寄生中获得利益的一方。
寄主:在寄生中受害的一方,分中间寄主和终寄主(一)体制:不对称:原生动物、某些多孔动物和腔肠动物球辐对称:太阳虫、放射虫辐射对称:毛壶、水螅、水母等两辐射对称:海葵、栉水母等两侧对称:扁形动物至节肢动物软体动物腹足纲多为次生性不对称,棘皮动物多为次生性辐射对称(二)胚层:无胚层:原生动物两胚层:多孔动物、腔肠动物三胚层:扁形动物至节肢动物(三)分节:不分节:原生动物、腔肠动物、大多数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假分节:涡虫、绦虫等扁形动物;真分节:同律分节:环节动物异律分节:节肢动物且分部(四)体表和骨骼原生动物:质膜(变形虫)、表膜(草履虫、绿眼虫)、角质或石灰质壳(表壳虫、有孔虫);腔肠动物:体表有刺细胞,角质或石灰质骨骼;扁形动物:自由生活各类具纤毛,寄生种类具有角质层(现称皮层)。
线形动物:体表有角质质,且加厚,无纤毛,有蜕皮现象;环节动物:具角质膜和刚毛;软体动物:具贝壳,有的退化成内壳;棘皮动物:具内骨骼,并突出成棘。
(五)肌肉与运动:(六)体腔:无体腔:原生动物、多孔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原体腔(又称假体腔、初生体腔):线形动物;真体腔(又称裂体腔、次生体腔):环节动物以后的所有动物;混合体腔: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动物学习题一、名词解释1头索动物:脊索和神经管纵横于全身的背部并终身保留,又称无头类2原索动物: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两个亚门是脊索动物中最低的类群,总称为原索动物3脊索:背部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帮状结构介于消化管和神经管之间4逆行变态:幼体结构复杂,成体结构简单。
这种个体发育又复杂变态到简单变态的现象5无头类:脊索动物中脑和感觉器官没有分化出来,因而没有明显的头部的类群6頜口类:有頜的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7有頜类:鱼纲和其他高等四足类脊椎动物合称为有颌类。
8咽腮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共同的开口间接地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咽腮裂。
9口索:口腔背面向前伸出一条短盲管10尾索: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
11双循环:在陆生脊椎动物中,鸟类和哺乳类的双循环是完全的双循环,即血流的全过程包括两条途径。
一条叫体循环—富氧血自左心室压出,流到身体各部,经气体交换后流回右心房;一条叫肺循环—缺氧血由右心房入右心室,右心室收缩将血液压入肺,在肺进行气体交换后的富氧血又流回左心房。
12单循环:血液在全身循环一周只经过心脏一次13不完全双循环:除了体循环外,心脏与肺之间出现了一个小的循环途径,但仅仅心房有隔而心室一个,心脏中多氧血与缺氧血不能完全分开。
14闭鳔类:鳔与食管之间的鳔管退化消失,如鲈形目15腮耙:着生在腮弓的内缘,为滤食器官。
16盾鳞:软骨鱼类特有,包括基板和鳞棘两部分有外胚层的釉质和中胚层的齿质共同形成与牙齿同源。
17硬鳞:只存在于少数硬骨鱼中即硬鳞鱼类,来源于真皮,鳞质坚硬,成行排列而不呈覆瓦状。
18骨鳞:是鱼鳞中最常见的一种,是真皮层的产物,仅见于硬骨鱼类。
呈覆瓦状排列,顶区露出部分的边缘呈现圆滑或带有齿突而被称为圆鳞和栉鳞。
19圆鳞:定区边缘呈圆形。
20栉鳞:顶区边缘有齿突21韦伯氏器:鲤科鱼类的前三块脊椎的一部分变化成韦伯氏小骨,包括三角骨、间插骨、舟骨。
普通动物学知识点总结动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动物的结构、功能、分类、分布、生态、进化等方面的知识,下面是普通动物学的知识点总结。
一、动物的分类动物的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按照形态特征分类,动物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包括海绵动物、刺胞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
二、动物的形态结构动物的形态结构包括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外部形态包括身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纹理等,内部结构包括器官的位置、形态、功能等。
不同种类的动物在形态结构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是由于进化的结果。
三、动物的生理功能动物的生理功能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排泄、感觉、运动等方面,这些功能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
不同种类的动物在生理功能上也存在差异,比如哺乳动物的乳腺可以分泌乳汁喂养幼崽,而鸟类的卵巢可以产生蛋。
四、动物的行为特征动物的行为特征包括求偶、繁殖、捕食、逃避、迁徙等方面,这些特征是动物适应环境的表现。
不同种类的动物在行为特征上也存在差异,比如狮子会群居狩猎,而独行侠猫头鹰则喜欢独自捕食。
五、动物的生态环境动物的生态环境包括栖息地、食物链、生态位等方面,这些环境是动物生存和繁衍的基础。
不同种类的动物在生态环境上也存在差异,比如河流中生活的鲤鱼需要适应水流和水温的变化,而沙漠中生活的骆驼则需要适应高温和干旱的环境。
六、动物的进化和演化动物的进化和演化是动物学的重要内容,它们是动物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基础。
动物的进化和演化包括自然选择、基因突变、遗传漂变等方面,这些因素影响着动物的形态、生理、行为和生态等方面的变化。
总之,普通动物学知识点涵盖了动物的分类、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行为特征、生态环境、进化和演化等方面,这些知识点对于了解动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具有重要意义。
普通动物学知识点总结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生命现象和规律的科学,普通动物学则是其基础课程,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
以下是对普通动物学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动物的分类动物界包含了众多的物种,分类系统是认识动物多样性的重要工具。
目前广泛采用的分类阶元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
原生动物是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
海绵动物具有独特的水沟系统。
腔肠动物如水螅,具有辐射对称的体型和原始的神经系统。
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两侧对称,如涡虫。
环节动物如蚯蚓,身体分节,出现了真体腔。
软体动物种类繁多,如蜗牛、贝类。
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具有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如昆虫、虾蟹。
棘皮动物如海星,具有独特的水管系统。
脊索动物是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包括尾索动物、头索动物和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又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二、动物的细胞和组织动物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质中包含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提供能量,内质网参与蛋白质合成等。
动物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结缔组织包括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等,起支持、连接作用;肌肉组织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负责运动;神经组织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能够传递和处理信息。
三、动物的器官系统消化系统负责食物的摄取、消化和吸收。
呼吸系统完成气体交换,鱼类通过鳃,陆生动物通过肺或气管等。
循环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泌尿系统排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
生殖系统完成繁殖后代的功能。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协同调节动物的生理活动和行为。
四、动物的繁殖和发育动物的繁殖方式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如分裂生殖、出芽生殖等,有性繁殖包括卵生、胎生等。
动物的发育过程多种多样。
有些动物如昆虫,经历变态发育,从幼虫变为成虫形态和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脊椎动物的发育通常包括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和器官。
普通动物学知识点总结关键信息项:1、动物分类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无脊椎动物各大类群的特征3、脊椎动物各大类群的特征4、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适应5、动物的生殖与发育6、动物的行为7、动物的进化11 动物分类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11 分类的依据:形态学特征、解剖学特征、生理学特征、生态学特征、遗传学特征等。
112 分类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基本的分类单位。
113 物种的概念:物种是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的产物。
114 动物命名法:采用双名法,即属名加种名。
12 无脊椎动物各大类群的特征121 原生动物门1211 单细胞结构,细胞器完成各种生理功能。
1212 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方式。
1213 代表动物如草履虫、疟原虫等。
122 多孔动物门1221 多细胞,但细胞分化程度低,没有明确的组织和器官。
1222 水沟系是其独特的结构。
1223 代表动物如海绵。
123 腔肠动物门1231 辐射对称,两胚层。
1232 具有刺细胞,有神经网。
1233 代表动物如水螅、水母等。
124 扁形动物门1241 两侧对称,三胚层。
1242 出现了中胚层,形成了实质组织。
1243 代表动物如涡虫、吸虫、绦虫等。
125 线形动物门1251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
1252 体表有角质层,有原体腔。
1253 代表动物如蛔虫、钩虫等。
126 环节动物门1261 身体分节,出现了真体腔。
1262 运动器官为疣足和刚毛。
1263 代表动物如蚯蚓、沙蚕等。
127 软体动物门1271 身体柔软,通常有外套膜。
1272 多数具有贝壳。
1273 代表动物如蜗牛、乌贼等。
128 节肢动物门1281 身体分部,附肢分节。
1282 体表具有几丁质的外骨骼。
1283 呼吸器官多样,如气管、鳃等。
1284 代表动物如蝗虫、虾、蟹等。
13 脊椎动物各大类群的特征131 圆口纲1311 无上下颌,口呈吸盘状。
(完整版)普通动物学总结各门动物特点一、原生动物门包含种类:鞭毛虫、变形虫、纤毛虫主要特征:1、真核单细胞动物(绝大部分为单细胞个体,少数为单细胞群体)2、运动和摄食器官:鞭毛(鞭毛虫)、纤毛(纤毛虫)、伪足(变形虫)3、消化:通过食物泡4、呼吸、代谢:体表5、生殖方式:主要无性生殖(纤毛虫接合生殖(有性))6、适应性:包囊(一)鞭毛纲1、三分质膜(表膜条纹)2、绿色鞭毛虫有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形成副淀粉粒3、水分调节:伸缩泡吸收过多水分(溶有代谢废物),排入储蓄泡,再经胞口排出体外4、纵二分裂5、动鞭亚纲中的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黑热病(1/5),主要靠白蛉子传播,病症是肝脏肿大、发高烧、贫血以至死亡。
6、动鞭亚纲中的锥虫又叫睡病虫(二)肉足纲1、外质与内质2、伪足,变形运动,形成食物泡(胞饮)3、水分调节:伸缩泡吸收过多水分4、二分裂5、有孔虫帮助勘探矿物、石油;确定地质年代6、痢疾内变形虫(溶组织阿米巴)寄生在人肠道,能溶解肠壁组织引起痢疾(三)孢子纲1、间日疟原虫(四)纤毛纲(草履虫)1、三层表膜中间一层+最内一层形成表膜泡:缓冲带2、大小两核3、内外质之间有两个伸缩泡,一个在体前部、一个在体后部4、横二分裂/ 接合生殖二、海绵动物门主要特征:1、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细胞有相对独立性2、没有组织和器官的分化3、侧生动物4、体壁:两层细胞(扁细胞,领细胞)疏松结合,之间为中胶层5、水沟系6、生殖方式:无性/ 有性无性:出芽/芽球有性:精子由领细胞吞食后失去鞭毛和领成为变形虫状被带入卵内7、两囊幼虫、逆转现象8、分类:钙质海绵纲、六放海绵纲(硅质)、寻常(硅质/海绵质纤维)9、原始性(与原生动物相似):领细胞(领鞭毛虫)、细胞内消化、细胞疏松而独立进步性:发育中有胚层分化、具有几种不同功能的细胞且细胞之间有联系、与多细胞动物大致相同的核酸和氨基酸三、腔肠动物门主要特征:1、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2、浮浪幼虫3、辐射对称4、两胚层:腔肠动物第一次出现了胚层分化——内胚层、中胶层、外胚层5、皮肌细胞6、神经细胞:神经网,扩散神经系统7、消化循环腔8、世代交替:有性和无性生殖的方式往往在同一种生活史的不同阶段9、发育到囊胚就孵化出来(一)水螅纲【最低等,由此向其他两纲分化】1、结构简单2、水母型一般有缘膜,触手基部有平衡囊3、生活史大部分有世代交替现象(1)水螅型群体多态现象:同一生活型上存在不同的功能个体水螅体/生殖体(2)水母型(二)钵水母纲1、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2、个体较水螅水母大,无缘膜3、消化循环腔较复杂4、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水螅水母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三)珊瑚纲1、没有水母型,只有水螅型2、螅体构造复杂5、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水螅纲水螅型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包含种类:吸虫、涡虫、绦虫主要特征1、两侧对称2、中胚层: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中胚层,成为三层动物3、皮肤肌肉囊4、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5、排泄系统:原肾管系(焰细胞)6、神经系统:有脑,出现了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7、感觉器官:眼点和耳突8、固定生殖腺,可体内受精9、牟勒式幼虫(一)吸虫纲(寄生虫)1、吸盘2、日本血吸虫生活史(哺乳动物、钉螺)3、寄生虫对寄主的危害、更换寄主的意义【纽形动物】——纽虫与扁形动物相似但更加进步,其帽状幼虫与环节动物的担轮幼虫相似,所以介于扁形与环节动物之间五、假体腔动物包含种类:线虫动物门、轮虫动物门主要特征:1、假体腔(原体腔)2、排泄系统:原肾管系3、体表有非细胞的角质膜(一)线虫动物门(人蛔虫)1、呼吸与排泄系统:没有呼吸器官,厌氧呼吸。
《普通动物学》基本内容复习纲要(2009年12月修改稿,尚不完善,仅供参考!)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是以进化为主要线索,着重系统地介绍动物各主要类群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的特征,并介绍动物系统的分类知识及进化等。
I、动物主要门类及代表动物Ⅱ、各门类在动物界的进化地位Ⅲ、各门类的主要特征Ⅳ、基本概念Ⅴ、各大类动物的分类Ⅵ、各门类主要构造的比较VII、动物的进化I、动物主要门类及代表动物1、原生动物门利什曼原虫痢疾变形虫疟原虫草履虫 11、脊索动物门2、多孔动物门海绵(1)尾索动物亚门海鞘3、腔肠动物门水螅水母珊瑚(2)头索动物亚门文昌鱼4、扁形动物门涡虫吸虫绦虫(3)脊椎动物亚门5、原腔动物门蛔虫①圆口纲盲鳗七鳃鳗6、环节动物门沙蚕蚯蚓蚂蝗②鱼纲鲨鳐鲫鲈7、软体动物门河蚌田螺乌贼③两栖纲鱼螈大鲵蛙8、节肢动物门螯虾鲎蜘蛛马陆蝗虫④爬行纲蜥蜴蛇龟鳖鳄9、棘皮动物门海百合海星海蛇尾海胆海参⑤鸟纲鸵鸟企鹅麻雀10、半索动物门柱头虫⑥哺乳纲鸭咀兽袋鼠家鼠Ⅱ、各门类在动物界的进化地位1、原生动物门最原始、最低等、最简单的真核单细胞动物。
2、海绵动物门极为低等的多细胞侧生动物。
3、腔肠动物门真正后生、最原始的多细胞、二胚层的原口动物。
4、扁形动物门两侧对称、三胚层、体内受精,达器官系统水平的实质动物。
5、原腔动物门七大类、形态构造各异、亲缘关系不清、充满体液的假体腔动物。
6、环节动物门原始分节、真体腔,最早登陆,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
7、软体动物门不分节、不发达真体腔、出现所有器官系统,最早登陆,动物界第二大门。
8、节肢动物门分节、节肢、高等原口动物,高度适应陆生生活,动物界第一大门。
9、棘皮动物门最高等无脊索,后口、内骨骼动物。
10、半索动物门介于棘皮和脊索动物之间的过渡类群。
11、脊索动物门具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的最高等的动物门类。
(1)尾索动物亚门(被囊动物)(2)头索动物亚门终生具三大基本特征。
脊索纵贯全身,伸达最前端。
普通动物学总结第一部分无脊椎动物的一般构造和生理一、对称动物身体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
这些多种多样的形状也表示出动物的进化过程和动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
体制:即动物体的基本形式;无对称—球形对称—辐射对称—两辐对称—两侧对称①不对称:体不能分成两个或若干个对称部分——变形虫;②球形对称:通过一个中心点,有无数对称轴,可将球体切成对称面——放射虫、太阳虫、团藻;③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央轴有许多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表壳虫、钟虫、海绵动物、腔肠动物;④两辐射对称:由于有口、口道沟的存在,身体只能通过体轴作平行与垂直口道沟的两个对称面——珊瑚纲(海葵)、栉水母;⑤两侧对称:扁形动物及以上的动物都是属于两侧对称的(扁形、环节、软体、棘皮动物等)。
二、胚层单细胞原生动物,无所谓胚层的构造,最多如团藻一样只有1层细胞。
多细胞动物:两胚层动物:海绵动物(逆转动物)、腔肠动物。
三胚层动物:扁形动物及以上三、体腔体腔是指消化管与体壁之间的腔。
扁形动物以下没有任何形式的体腔。
原腔动物有原体腔(囊胚腔);自环节动物及以上,都有真体腔。
真体腔的产生对消化、循环、排泄、生殖等器官的进一步复杂化都有重大意义,被认为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有些高等无脊椎动物(包括环节动物门的蛭纲、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等),真体腔退化,形成围心腔、排泄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内腔和生殖管。
节肢动物形成了血腔,即发达的血窦;棘皮动物体腔甚发达,一部分体腔还形成水管系统、围血系统等;半索动物有发达的分三部的体腔囊。
腔肠动物:开始出现由内外胚层组成的体壁,其中空的腔叫消化循环腔;扁形动物:无体腔;线形动物:具原体腔;环节动物:始见真体腔;节肢动物:属混合体腔;四、体节和身体分部身体分节也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环节动物是同律分节多,异律分节少;而节肢动物却是异律分节多,同律分节少。
异律分节对身体的进一步复杂化有很大的意义。
软体动物身体不分节,它的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3部分。
半索动物的体腔前后分3部分,也可以说是3个体节。
棘皮动物的成体看不出分节的现象,但从它们胚胎发育中的3对体腔囊看来,可能是由3体节的祖先进化而来的。
五、体表和骨骼原生动物的体表:有的质膜很薄(变形虫);有的有加厚的角质膜(眼虫);有的具纤维质的胞壁(植鞭目);有的具角质的外壳(表壳虫);有的还具有石灰质的壳(有孔虫);此外还具有硅质骨针的几丁质中心囊的(放射虫)。
海绵动物具骨针,有石灰质的,有硅质的,也有海绵丝的。
腔肠动物具角质或石灰质(如珊瑚虫)的骨骼。
扁形动物的体表具有纤毛,但寄生种类的(吸虫、绦虫)成虫体表只由细胞质构成的外表层,无纤毛。
原腔动物一般无纤毛,体表具角质膜,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原腔动物中的轮虫纲具有很厚的角质壳皮。
环节动物的体表具一层薄的角质膜,体表常是刚毛。
节肢动物门动物具有几丁质的外骨骼,有蜕皮现象。
软体动物有外套膜分泌的石灰质贝壳(头足类)。
棘皮动物则具中胚层形成的骨骼(如海星)。
半索动物的口索曾被称为不完全的脊索,现认为它不是脊索,应与真正的脊索加以区别。
六、运动器官、肌肉和附肢原生动物的运动器官有伪足、鞭毛、纤毛。
海绵动物是营固着生活的,但其两囊幼虫是用鞭毛运动的。
其体内水流的穿行,也是靠领细胞鞭毛的打动。
腔肠动物开始有原始的肌肉细胞可使身体伸而产生运动(如水螅、水母等)。
但幼虫时期(浮浪幼虫)则以纤毛运动。
扁形动物形成了皮肌囊,可作蠕行运动;自由生活的,其体表仍具有纤毛(涡虫纲),用以爬行或游泳。
营寄生生活的(吸虫、绦虫),其成虫没有纤毛,用吸盘和钩附在寄主体上,只能蠕动,但其幼虫都有纤毛。
线虫纲的动物,在生活史中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是没有纤毛的,但轮虫、腹毛类则具有纤毛。
线虫纲只是纵肌,其运动作蛇行状。
环节动物具有疣足和刚毛,而其皮肌囊还有发达的纵肌和环肌,能游泳(多毛纲)、能钻土(寡毛纲)。
节肢动物的附肢具关节,在外骨骼和成束的横纹肌配合下,能作迅速而多样化的运动,因此其附肢功用甚大。
软体动物一般是不活动的,固着或缓慢的爬行运动,但其中头足类(乌贼)是能迅速运动的。
棘皮动物的腕和管足司运动,有的棘(海胆纲)也能运动,其幼虫则以纤毛运动。
半索动物的肠鳃类靠吻腔和领腔的充水和排水,而使身体伸缩运动。
七、消化系统原生动物只有细胞内消化,除全植物性营养和腐生的种类外,可用伪足或胞口来摄食,并且形成了暂时性的食物泡,司消化、吸收,与多细胞动物胃的机能相似。
海绵动物仍是细胞内消化,借领细胞打动水流和用变形虫的方式以固体食物为食。
腔肠动物开始有消化管(消化循环腔),在其内有细胞内和细胞外两种消化作用。
但它们的消化管只有口无肛门。
消化吸收后剩余的渣滓仍由口排出(如水螅)。
扁形动物的消化系统与腔肠动物基本相同(如涡虫),但是寄生的种类消化管有退化(部分吸虫),甚至消失(如绦虫)。
原腔动物的消化管有口和肛门,称完全消化管。
环节动物后(节肢、软体、棘皮、半索动物),由于真体腔的产生,消化管有肌肉,因此分化就更复杂(如蚯蚓)。
一般除消化管外还形成了各种的消化腺。
棘皮动物的消化管原来是完全的,但有的种类的肛门不用(海星纲)或消失(蛇尾纲)。
摄食的调节动物的摄食活动取决于内外两个方面的原因:①内在的原因:是营养的需要或饥饿。
②外在的原因:是食物的气味和形状的吸引。
摄食一般包括2个步骤:寻找食物 + 吃下食物哺乳动物下丘脑内调节的中枢分别为饿中枢和饱中枢。
损坏饱中枢可使动物增加摄食量;而刺激饿中枢引起摄食,损坏饿中枢则动物不食。
动物的消化:机械消化:将大的食物块撕碎、咀嚼或磨碎,以便消化酶起作用。
化学消化:通过消化酶的作用将大分子的化合物分解为小分子的化合物,以便吸收。
消化又可分为细胞内消化细胞外消化:消化管内消化、消化管外消化或体外消化八、呼吸和排泄原生动物无呼吸系统,借体表和周围的水进行气体交换。
排泄也借体表来进行。
不过作为调节水的渗透压的伸缩泡也兼有排泄的功能(如变形虫)。
海绵动物、腔肠动物都没有呼吸和排泄系统,也是借体表进行呼吸和排泄的(如水螅)。
扁形动物、原腔动物无呼吸系统:除了用体表进行呼吸外,大部分寄生的种类能进行厌氧呼吸;排泄器官是外胚层形成的原肾管。
环节动物的体表(如蚯蚓)和疣足都具有呼吸的功能;其排泄器官为后肾管。
节肢动物用鳃(虾)、书鳃(鲎)、书肺(蜘蛛)、气管(昆虫)、体表进行呼吸。
节肢动物的排泄系统有两类,一类也是体腔管,如颚腺、绿腺和肾管。
另一类是肠壁的管状突起,即马氏管(如昆虫)。
软体动物的鳃、外套膜、肺囊(如蜗牛)为呼吸器官;其排泄器官称为肾脏。
棘皮动物的管足和皮鳃(如海星)有呼吸和排泄的功能,而海参却有水肺的构造。
半索动物的咽鳃是它的呼吸器官。
脉球是半索动物的排泄器官。
1、呼吸的调节(1)水生动物低等水生动物是靠身体表面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
高等水生动物是用鳃呼吸,鳃的特征是表面积大,有丰富的血液流过。
鳃中血液回流方向和水流方向相反。
这种逆流交换使血液能最大限度地摄取氧气。
(2)陆生动物陆生动物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也是以水为媒介的,只有溶于水的气体才能被利用。
所以陆生动物的呼吸器官必须保持湿润,否则便失去气体交换的功能。
(3)器官陆生节肢动物的主要器官是气管。
昆虫的气管系统开始于胸部和腹部两侧气孔,腹腔胀大时,空气进入;腹腔收缩时CO2排出。
气管壁上有几丁质的环纹,支撑气管,使气管有弹性,气体可以畅通无阻。
气孔开关的速度与昆虫的活动和代谢有关。
气孔开关的调节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干旱时极少数气孔张开,张开的时间很短以防止体内水分不必要的消耗。
陆生节肢动物不依靠血液而依靠器官将空气直接送到组织,这是对陆生环境的高度适应。
2、排泄的调节(1)水生动物的排泄:水生动物排泄NH3(氨)。
直接透过体表而溶于水中,也可以用水稀释,减弱NH3的毒性,然后从排泄系统排出。
(2)陆生动物的排泄:①陆生动物的排泄物主要是尿素或尿酸。
②尿酸不溶于水,排泄尿酸更有利于节水,蜗牛(软体)、昆虫(节肢)、蜈蚣等都是排泄尿酸。
昆虫的排泄肾是马氏管,可以较长期地储存尿酸的结晶,并不时地将尿酸结晶排入直肠,使之随粪便排出体外。
九、循环系统原生动物的细胞内原生质是不断流动的,其食物泡也会不断地在身体环形。
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都没有循环系统。
原腔动物的原体腔有输送养料的功能。
环节动物有了正式的闭管式循环(蛭纲除外)。
节肢动物、软体动物(头足类除外)是开管循环;棘皮动物的循环系统不发达,在围血窦的隔膜内,与水管系统平行成辐射排列。
半索动物也是开管循环。
无脊椎动物的血液循环大多数寡毛纲和多毛类有发达的血管系统,而且多数种类血管系统的结构基本相同,有1条背血管,1条腹血管,每节有1条侧血管与背血管和腹血管相沟通,属于闭管式循环。
这些血管内有活瓣,由于背血管的蠕动,把血液推向前;通过前面几对大的侧血管而流到腹血管;腹血管内血液流动的方向则相反,由前向后,把血液推入侧血管和毛细血管。
节肢动物的循环系统属于开管式循环系统,背血管形成明显的心脏,心脏发出动脉把血液淋巴输送到各种组织内的血窦和细胞间隙,由细胞间隙再到围心腔,通过心脏的一些孔进入心脏。
由于心脏收缩,推动血液的循环。
瓣鳃类和腹足类属于开管式循环。
心脏位于围心腔内。
围心腔的压力在心脏收缩的各个阶段比心腔内低,有助于心脏的充盈,心室或心房有过滤作用,使体液过滤到围心腔内,再通过肾围心管到肾脏排出。
动脉系统反复分支,把血液注入组织间隙,在回心脏之前往往先经过肾脏和鳃,在肾脏内形成肾门系统,在此排出代谢废物,经过鳃时进行气体交换。
头足类属于闭管式循环。
十、神经系统和感官原生动物无神经系统,只有纤毛虫有纤维系统联系纤毛,有感觉传递的功能。
海绵动物一般认为无神经系统,只借原生质来传递刺激,因此反应极迟钝。
腔肠动物有散漫的神经系统。
【网状神经系统】扁形动物、原腔动物有梯式神经系统。
【梯状】环节动物、节肢动物为链式神经系统。
【索式】软体动物的神经系统乃由脑、侧、脏、足4对主要神经节和其间的联络神经所构成;头足类的脑,乃是神经节集中,并有软骨保护的神经中枢,也可以说是无脊椎动物最高等的神经中枢。
棘皮动物有3套神经系统,即下、外、内3个神经系统,都和水管系统一样作辐射排列(如海星)。
半索动物的种类已经具备类似脊索动物的雏形背神经管,这在脊椎动物中是唯一的一门。
在感觉器官方面,除海绵动物什么都没有外,其他各门都有某些感觉器官。
如原生动物有眼点(眼虫),腔肠动物有触手囊(水母),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都具有各式的眼。
节肢动物中,有单眼和复眼(蝗虫),昆虫有听器,软体动物中头足类的眼最高等(枪乌贼),其构造和脊椎动物相仿。
此外,各门不同的动物也可能会有其特殊的司平衡、触觉、嗅觉、味觉的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