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国人误读的经典名句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8
被误读的古代名言、名句对流传广泛的古代名言、名句可怕的误读———真相只有一个在中国崇尚权威的文化氛围中,名人名言占的地位是很重的,很多名家说的话,往往被人当成指导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不二准则。
但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名言中,也有一些话被人刻意或无知地曲解,背离了话语者本身的意旨与初衷,迷惑了天下万千受众……一、以德报怨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孔子这句‚以德报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
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看完以后,幡然醒悟,原来我们都断章取义了。
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师傅,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直接去揍他!‛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原句:‚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论语〃秦伯》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很容易就能得出这句话正确的分句方法:‚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的整句话就是说,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
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好!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玩不来这些东西,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
这才是‚有教无类‛的大教育家孔老先生的本意。
三、无毒不丈夫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民间谚语联这句来自民间的谚语本来应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本来是个很好的句子,里边充分运用了对仗。
显示出了一份阳刚有力的气魄,一个胸怀坦荡的男人形象就跃然于纸上,可惜劳动人民口耳相传的这一句话,到了朝廷上那些所谓的学高八斗的‚君子‛嘴里就变了个味。
为什么呢?这要从古时候文人的习性说起,在这副对联式的谚语里,‚度‛为仄声字,念着别扭,很容易读为平声字‚毒‛。
千年来被严重误解的十八句话为书友播报最新行业动态,书法美文,书法资料获取等,打造一个全新、专业的书法平台,为书友服务!原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养生主》这句话常被挂在图书馆里,当作学习励志类的明言警句。
庄子的这句话其实是这个意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很危险的事情。
可见这句话并不是催促大家拼命读书,而是劝大家不要盲目读书,要合理利用有限的生命,处理无限的知识。
这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尤其重要。
原句: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相濡以沫,或许是一句对患难夫妻的赞语,但庄子的原义是:泉水干涸了,两条鱼为了生存,彼此用嘴里的湿气来喂对方,苟延残喘。
但与其在死亡边缘才这样互相扶持,还不如大家安安定定的回到大海,互不相识的来得好。
“相濡以沫”,或许令人感动;而“相忘于江湖”则是另一种境界,选择放弃强烈的感情来换取平稳的生活。
这或许需要更大的坦荡、更淡泊的心境吧。
人们在谈论神或善恶有报时,常说:“信则有,不信则无”。
不信神的人对宗教最反感的就是所有宗教都要求“信在先,见在后”。
我明明什么也没看见就要我先信,这不是自欺欺人、逻辑悖论吗?所以无神论者更认为宗教是愚昧的东西了。
那神真是那种人们主观想象出来的虚幻的东西、一种心理作用吗?有人知道,对那么多言之凿凿的神奇见证和神奇现象进行全盘否定,并不是合理明智之举,于是就解释了“信则有,不信则无”。
可这个解释的本身就不成立,有就有,无就无,怎会因为你的信与不信而随意有无?我们知道,学校老师常常会这样,你愿意接受教育呢,老师会看管你多一点,如果实在不可教也,老师或许就看管你少一点了,反正有最后的“开除”在等着你呢。
也就是说,有与没有,不能建立在你信不信的基础上。
本来就有的东西,你全世界70亿的人都不信,它也依然存在着。
信与不信,是每个人的悟性问题,与每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思想境界相关,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以及生命的未来选择,却丝毫决定不了“有”和“无”的问题。
千年来被严重误解的十八句话千年来被严重误解的十八句话时间:2014年3月8日(星期六) 下午7:13 在中国文化氛围中,名人名言占的地位是很重的,很多名家说的话,往往被人当成指导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不二准则。
但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名言中,也有一些话被人刻意或无知地曲解,背离了话语者本身的意义与初衷,迷惑了天下万千受众……01、无毒不丈夫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民间谚语联对一字之差,演变成反面派的“真理”!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这句话绝对是中国众多以讹传讹的话中最离谱的一个例子之一,初中生也应能轻易看出这其中的不妥之处。
首先,这无毒不丈夫,就跟古人所崇尚的价值观念大大背离了。
大丈夫,自然是说那些坦坦荡荡胸怀宽广的男人,什么时候恶毒阴损、暗箭伤人的这种前缀也能放在前边来形容大丈夫了?原来,这句民间谚语本来是个很好的句子,里边充分运用了对仗。
显示出了一份阳刚有力的气魄,一个胸怀坦荡的男人形象就跃然于纸上。
以讹传讹的原因要从古时候文人的习性说起,在这副对联式的谚语里,“度”为仄声字,犯了孤平,念着别扭,很容易读为平声字“毒”,经过长时间的诈传,于是这句话,终于成了典型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例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原话里一个君子对一个丈夫,一个度对另一个量,本来是很完美的一个句子,可经过上千年的以讹传讹,竟成了“无毒不丈夫”这句现在我们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我们都知道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先入为主,潜移默化。
无毒不丈夫,我们天天在耳濡目染这个被篡改了的男人形象之际,心里的价值观人生观,难免也会受到些不良影响,天天看着电视里奸人怂恿主角干坏事的时候都用这句:“干吧!无毒不丈夫!”然后主角想想也对,于是五指并拢手掌上举,狠狠地做一个切的动作:“无毒不丈夫,干!”你能说同样作为一个男人,这东西看久了你的思维能不收到一丁点儿的影响么?关于这种语言的影响力量,我再举个例子,比如隔壁顶撞了我一下,这时候我朋友张三来了:用的是原版的好话劝我:“老话说,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你是个男人,就别跟他一般计较了。
1、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优”字时常被以为是“优秀”的意思,于是就解释成:学习成绩优秀的人应当往当官。
实际上,“优”的正确意思是“有余力”,所以应该是:“做好了官,有余力就往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往做官。
”所以那些学霸毕业后就挤破头往考公务员是不对的。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改编自庄子的“吾生有涯,而知无涯”的话,从小到大,估计每一个当过学生的人都听过老师这样跟我们说。
但是,估计没有一个老师跟你提过后面的一句——“以有涯求无涯,殆哉矣。
”所以庄子的原意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穷的,用有限的生命往追求无穷的知识,那是很危险的。
也就是说,庄子真正想表达的是:生命有限,不该没完没了地往追无穷的知识。
3、以德抱怨:小时候打架后,妈妈都说你就不能学一下孔夫子说的以德报怨吗?不要用别人的手段往报复别人,要用诚心厚德往感化对方。
后来遇事我就只能忍了,学着“以德报怨”,直到我看到原句——“或谓:‘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以德抱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由此看来,孔子的意思是:“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往返报别人。
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
”就是想怎么报,怎么报。
4、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意志消沉时看到马克思说的这句慷慨激昂的话会不会为之一振。
但是,等等!这句话还有后半句——“但若没有必要的资本铸造大船, 人又怎能乘风破浪?”马克思说的是人要有理想,更要看实际情况。
5、金屋藏娇:一般用到这个词,大部分人的用意是指给家里或者某个地方养着个小三儿。
别急,我们来看看原句。
这个典故出自汉武帝刘彻当初娶陈阿娇时说的句话:“若得阿娇为妇,当以金屋贮之。
”所以,金屋藏娇的“娇”实际指的是大老婆!不是小三!6、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心:高中写作文,最少借用了这句话300次,用来是赞扬人的心灵广阔和博大……而老师们似乎也很吃这一套。
被国人误传了几千年的八句俗语1、“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
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
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3、“不见棺材不落泪”,本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
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那就有点太莫名其妙了。
4、“有眼不识金镶玉”,本是“有眼不识荆山玉”。
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
5、“不到黄河心不死”,本是“不到乌江心不死”。
乌江,项羽他老人家自刎的地方。
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6、“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
不过这个我还能理解点,因为好像四川那边管鞋叫孩子。
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7、“狗屁不通”,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
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
“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屁”是污浊的象征,对于文理不通的东西,以屁来喻,也就将就吧!8、“王八蛋”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话。
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
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后来却被讹变成“王八蛋”。
108个汉字多音字汇总1、单:单(shàn,姓)老师说,单(chán匈奴族首领)于只会骑马,不会骑单(dān)车。
2、折:这两批货物都打折(zhé)出售,严重折(shé)本,他再也经不起这样折(zhē)腾了。
3、喝:武松大喝(hè)一声:“快拿酒来!我要喝(hē)十二碗。
那些年被我们“误读”的古诗词1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误解:生活贫贱的夫妻,事事不称心。
正解:这句诗出自元稹悼念亡妻韦丛的《遣悲怀》三首其二: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这里的此恨”指的是夫妻间的生离死别。
诗人说,他明明知道这是人所不免的, 但是对于曾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却是更为悲哀的。
2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误解:这是一首爱情诗,形容恋人间的矢志不渝。
正解:这句诗来自《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这是《诗经》中一首典型的战争诗,全诗五章,每章四句。
前三章描写征人出征的场景,后两章则描写战士间的互相勉励,同生共死。
所以,这句诗实际上是歌颂战友间的情谊。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误解:这首诗是描写男女相思之情。
正解:这句诗来自唐代诗人王维的《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首诗又作《江上赠李龟年》,是王维怀念友人李龟年而写。
据说后来李龟年流落江南,唱起这首诗,不禁潸然泪下。
红豆产于南方,鲜红浑圆,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它又被称为“相思豆”。
“相思”其实并不限于爱情,朋友间、亲人间其实亦可使用。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误解:这句诗常被用来歌颂老师的无私奉献。
正解:这句诗出自晚唐诗人李商隐的《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实际上是一首爱情诗。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与“念”的“思”谐音,形容恋人间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被误读的名言1. "机会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被误读为"机会只垂青于有钱的人"。
2. "知识就是力量"被误读为"金钱就是力量"。
3. "失败是成功之母"被误读为"失败是不值得的"。
4. "时间就是金钱"被误读为"时间就是浪费"。
5. "宁愿做鸡头,不做凤尾"被误读为"宁愿做小人物,不做成功人士"。
6. "行动胜于雄辩"被误读为"说话胜于行动"。
7.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被误读为"理论才是最重要的"。
8.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误读为"只享受当下的快乐,不关心未来"。
9. "书山有路勤为径"被误读为"书山无路,读书无益"。
10.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被误读为"只追求外表的好看,不在乎内在的气质"。
11. "今日事,今日毕"被误读为"今天的事情明天再做"。
12. "和平统一是祖国的一项伟大事业"被误读为"和平统一是割让领土的可选项"。
13. "与人为善,比须早为"被误读为"只有与人利益相悖才能成功"。
14. "知足常乐"被误读为"追求物质享受才能获得快乐"。
15.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被误读为"只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16.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被误读为"只应顺从别人的意愿"。
1、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原文: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2、2、父母在,不远游。
原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当父母在的时候,子女尽量不要长期生活在外地。
“游必有方”一是指游历要有方向、去处并让父母知道;二是必须常年在外的人,也必须首先安顿好父母。
3、人定胜天。
错解:人一定能够战胜自然。
正解:“定”是定性,指人心安定的意思,总的意思是只有人心安定,顺应自然,才能适应自然。
4、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原文: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也就是“副将”的意思。
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
6、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原为“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并不是拿孩子去套狼。
7、王八蛋。
这一句骂人话,原话是“忘八端”。
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
8、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不是指没有后代就是不孝了。
这里的“无后”,是指没尽到做后辈的责任。
9、存天理,灭人欲。
并不是不能有人性了。
原意是说:人的基本需求欲望是符合天理的,而那些超出基本需求的欲望要尽量控制。
10、以德报怨。
原文: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献出恩德去面对负于你的人,是一种人生和人格的浪费。
11、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很多人觉得这是孔子歧视女性,其实不然。
这里的女子指的是品行不好的女子,就像男子里的小人一样,女子里品行好的称为淑女。
另外,这里的养也不是养活的意思,而是相处。
1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真正的意思是:天地对万物一视同仁,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圣人也是如此,对所有百姓都一视同仁。
20个被误解最深的古代经典名言与俗语古往今来,有很多的被奉为经典的警世名言,一直流传,成为人生信条和行为准则。
其实,有很多的影响深远的话语并不是出自它的本意,有的恰恰相反。
当然,有的误解已经变得非常具有正能量了,如“三思而后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打破沙锅问到底”,等等。
此处略去不谈。
接下来就给大家列举一组被刻意误解的经典名言,真实含义肯定会让你惊讶不已。
应该说,这种误解却是贻害无穷。
01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误解】人生来就是自私的,一切利益首先考虑自己。
本句早已被歪曲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座右铭了。
【原解】这里的“为”是二声是指的”修为“的”为“,读wéi。
愿意是说,如果人不好好修为自身,天地都容不他,意在强调人修为的重要性。
02 无毒不丈夫。
【误解】是丈夫就该是毒性十足,非邪恶、狠毒不可。
【原解】古谚云:“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这里的“度”指的是气量、气度,原意是说没有气量的人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大丈夫呢?是培养人们的容量,显然是很好的人生格言。
03 酒肉传肠过,佛祖心中留。
【误解】济公这前半句几乎成了修为不够的出家人贪吃的借口。
【原解】看看语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实际上这是佛教徒劝世与修为的箴言。
04 女子无才便是德。
【误解】这个误会在于这句话中的“无”字,一直强调女人可以没有才华,关键是要有德行。
【原解】古代这句话,说“无才”其实是“本来有才,但心里却自视若无”的意思,表达的是一种谦卑,不仅不是“没有才华”,更希望女人有才,只是要善于放低姿态,不炫耀、不显摆,才是一个女人最大的德行。
05 贫贱夫妻百事哀。
【误解】贫穷低贱之家的夫妻没有一丁点儿欢乐,因为贫穷和地位低下。
【原解】唐代诗人元稹诗云:“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意思是说虽然我们知道夫妻阴阳相隔的悲伤人人都会经历,但我回想起我和我媳妇一起过的穷日子,每一件事都让我特别难过。
中国十大误人俗话(ZT)(2009-08-04 16:40:18)1、天下乌鸦一般黑(害人指数:★★★★★ )天下乌鸦一般黑,主张一竹杆打死一船人,一个活口儿也不留。
在管理学上这叫“晕轮效应”,例如:谈到东北人,马上就有人接话道:“我知道,东北人都豪爽。
”谈到河南人,马上就有人接话道:“我知道,河南人都爱骗。
”谈到日本人,马上就有人接话道:“日本人,没有一个好东西!”东北人都豪爽吗?不一定!河南人都爱欺骗别人吗?不一定!日本人都坏吗?不一定。
这些都是受到“天下乌鸦一般黑”俗话的影响,是这句俗话的变异思维。
最惨的就是男人,有句俗话“是猫就爱偷腥吃。
”这句俗话实际是“天下乌鸦一般黑”的翻版。
主张把天下所有男人形容成“种牛”,如果你不是“种牛”,那一定得找“老军医”看看。
2、一个巴掌拍不响(害人指数:★★★★★ )“一个巴掌拍不响”是中庸之道的产物,主张各打50大板,谁都不能说吃亏,谁都不能说占便宜。
我在南京读大学那其间,学院规定:只要打架斗殴,一经核实,立即严肃处理,不管双方是哪一方的责任,都要受到处分。
这样的校规制定者,就是受到大俗话“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严重影响。
实际上,有些时候,一个巴掌是能拍响的,例如用这巴掌拍墙,拍桌子,拍马屁―――不一定非要拍另外那只巴掌。
“一个巴掌拍不响”是仲裁方无能的表现,无法做到赏罚分明,只能和稀泥,做老好人,主张各退一步。
例如上述那个校规,如果某同学打你,是否就被动等着挨打?打你还是轻的,例如媒体多次报道:某某在街上行走遭受到抢劫,你还能用“一个巴掌拍不响”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吗?“一个巴掌拍不响”实际上就是保护“强盗”,打击“弱者”,向“恶势力”妥协。
3、苍蝇不叮无缝蛋(害人指数:★★★★★ )苍蝇不叮无缝蛋是散播和加速散播谣言的有力“理论基础”。
据《西部商报》2005年07月14日报道,余某和把某是邻居,在今年农历三月份,村子里传称把某强J杨某。
在谣言散播过程中,邻居余某相信“苍蝇不叮无缝蛋”,煽风点火,说把某一定是干了这件见不得人的事情,四处散播。
遭误读的先贤名言读书名言大全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此语出自庄子之口,意思是“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却是无限的。
”这句话不知激励了多少代读书人寒窗苦读,现在我们还经常可以在学校、图书馆里看到这句话。
然而,庄子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为何他会如此积极?翻开《庄子・养生主》,果真发现了其中的玄机,原来这句话后面还跟着几句话:“以有涯随无涯,殆己!”翻译过来就是说:“如果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就会搞得精疲力竭。
”庄子随性自由,洒脱不羁,他认为人吃饭饱了就成,穿衣不冻着就行。
同理,读书做学问也应如此,学以致用就好,无用的学问即使学了意义也不大。
二、相濡以沫这个成语估计连小学生都会用,多形容夫妻之间同甘共苦,互相扶持。
如今只要是相处融洽的两口子,人们都会用这个成语来评价他们,无数夫妻也把它当作了婚姻生活的座右铭。
不过,此语虽出自庄子之口,但庄子他老人家似乎并不认同。
且看《庄子・大宗师》里的句子:“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意思是“有一条泉水干了,两条鱼被困在里面,为了生存下去,它们彼此从嘴中吐出泡泡来湿润对方的身体,互相扶持,互相依赖。
与其在死亡边缘互相扶持,还不如各自找到一条水路,开开心心地回到广阔的江河湖海,回到各自的天地,彼此相忘,自由自在。
”庄子以平静淡定的口吻来借物喻人,表达他一种无牵挂的心灵境界,也难怪在他的妻子去世后,他还能击缶而歌了!三、以德报怨这个成语出自圣人孔子之口,指“用恩惠和美好的品德回报别人的仇恨”。
许多人在品读此语时都十分佩服孔老夫子的境界,觉得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思想核心“仁爱”――即使别人对不起自己,自己也要对得起人家。
其实这却歪曲了孔子的本意。
《论语・宪问》记载:“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即用公正的、率直的、磊落的、高尚的人格,正确面对有过失的和行为不端的人),以德报德。
’”孔子认为,如果以德报怨的话,那么以什么来报德呢?孔子主张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而绝非以德报怨。
那些被古人误读又讹传至今的经典名言有很多俗语曾被我们误传了千年,比如“狗屁不通”本为“狗皮不通”;“无奸不商”本为“无尖不商”;“无毒不丈夫”本为“无度不丈夫”;“不到黄河心不死”本为“不到乌江心不死”……其实,古代还有不少经典名言也一直在被人们误读和误解。
“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本意为“烹小鲜不可扰,治大国不可烦”《毛诗故训传》:“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治大国若烹小鲜”是《老子》第六十章里的话。
从古至今,不少政治家都喜欢引用这句话来提醒执政者。
对于这句话的意思,古今流行的理解是:治理大国就好像烹煎小鱼,油盐酱醋等调料放得要恰到好处,不能多不能少。
这样的理解对不对?其实,古代学术界已存在很大争议。
就“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本身来说,就有“治大国若厚小腥”、“治大国若亨小鳞”等不同的说法,“小腥”与“小鳞”其实都是“小鲜”即小鱼的不同说法。
即使现代普遍认可的“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一传统说法,古代在文字上也有差异。
有古代学者认为,此句名言在流传过程中,丢了一个“者”字。
比老子晚生291年的韩非子,在引用时便有“者”字,《韩非子·解老》中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清末学者王先慎便持这种观点,他认为“治要有‘者’字”,如《三国志·蜀志》(卷四十四)陈寿评:“老子有云: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后汉书·循吏传》也有注:“理大国者若亨小鲜也。
”但不论如上哪种说法正确,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就是治理国家如同烹煎小鱼的手法是一样的。
那么,为什么老子谈到治理国家时要用“烹小鲜”来比喻?如果弄清了老子那个时代的人是怎么“烹小鲜”的,也就弄懂了老子所要表达的本意。
笔者查了多种史料笔记,发现对于“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研究最为活跃、争论最为激烈的是在清代,尤其是清末。
当时包括罗振玉、马其昶等一批知名学者都曾就这句话进行了辨析,这或与晚清治国不力、不得法的时代背景有关,也反映出学术界对国家前途的焦虑。
那些被误读的国学经典语句古往今来,在众多国学经典中,有不少名言警句成为人们道德、行为准则,有的甚至成为“金科玉律”。
这些名言警句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由于诸多原因而遭到误读,背离了话语者本身的初衷。
古文无标点,有后世因为断句而出现理解错误的,例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也有因古代统治阶级为其统治服务而刻意曲解的,例如“存天理,灭人欲”;也有断章取义造成误解的,例如“以德报怨”。
这些被误读的语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的思想理念。
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争议最多的观点之一。
作为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总结先秦诸家“理”、“欲”之争的得失,融会贯通儒家的“理”、“欲”观,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
随着“程朱理学”上升为官方哲学,“存天理,灭人欲”这一观点也被制度化、法制化,上升为道德纲领。
因此,“存天理,灭人欲”长期以来被当做扼杀人性,灭除人的一切欲望的典型代表。
其中,清代学者戴震对朱熹的批评最为激烈,戴震认为程朱理学“灭绝人欲”,“以理杀人”。
现代社会,“存天理,灭人欲”更是被大多数人误读。
朱子学专家陈荣捷先生说,朱熹并非要扼杀人的所有物质需求和生理需求,一个人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长大了要娶妻生子,这些基本的需求都属于天理。
朱熹曾在《朱子语类》卷六中说过:“大而天地万物,小而起居食息,皆太极阴阳之理也。
”然而,如果饿了不仅要吃饭,还要求吃山珍海味;渴了不仅要喝水,还要求是琼浆玉液;家中有贤妻还不满足,还想三妻四妾,这便是人欲,是需要“灭”的。
这样看来,“存天理,灭人欲”的关键在于一个度。
人欲就是过度的、超越常理的物质和生理欲望,朱熹讲“灭人欲”,根本点应当在这里。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原句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不少人从字面上看这句话,还以为老子是在骂街,说天地残暴不仁,把世间万物都看成猪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猪狗。
因此这句话往往被误读为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们,把百姓看得低微卑贱。
常被误读的十大诗句1.贫贱夫妻百事哀误读:生活贫贱的夫妻,事事不称心。
元稹悼亡诗《遣悲怀》有三首,都为名篇。
其一:“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贫困生活固然有诸多不顺心,然而,从诗中所说到的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可以看出诗人重在叙衷肠而不是说道理。
夫妻死别人所不免,但回想当年贫贱相守,而今伊人已逝,真可谓一事一悲凄,百事皆哀感了。
2.横眉冷对千夫指误读:横眉冷对敌人的指责与攻击。
鲁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此诗作于1932年10月。
领导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就高度评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联,认为“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1931年2月4日,鲁迅《致李秉中》里说:“今幸无事,可释远念。
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
千夫所指,无疾而死。
”是说流言猛于虎。
而当时鲁迅景况窘迫,“运交华盖”“、破帽遮颜”,似乎,“千夫”应该理解为“敌人”。
其实这里的“千夫”应该理解为“群众”。
《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里的“千人”就是“群众”的意思。
另外,从词性方面来说,“千夫指”对“孺子牛”,才能使对联显得工整,这是一首七律,鲁迅应该不会犯这个小错误。
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这是鲁迅一生的真实写照——尤适用于现在的反腐。
3.朱门酒肉臭杜甫诗“朱门酒肉臭”的“臭”一般人都理解为“腐烂发臭”,其实这个“臭”就是“香”,xiu臭,在古代是发出香味的意思,这两句的含义是:达官贵族的家中酒和肉发出诱人的香气,而路边还有冻死的骨头。
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被人称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无论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极具跳跃性,因此,很多读者未能领会作者独具的匠心。
有哪些古人流传下来的谚语之类被误读或者有新含义?2014-07-17古道整理了很久,希望大家看得舒服!!1,“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
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
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3,“不见棺材不落泪”,本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
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那就有点太莫名其妙了。
4,“有眼不识金镶玉”,本是“有眼不识荆山玉”。
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
5,“不到黄河心不死”,本是“不到乌江心不死”。
乌江,项羽他老人家自刎的地方。
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6,“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
不过这个我还能理解点,因为好像四川那边管鞋叫孩子。
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7,“狗屁不通”,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
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
“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屁”是污浊的象征,对于文理不通的东西,以屁来喻,也就将就吧!8,“王八蛋”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话。
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
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后来却被讹变成“王八蛋”。
9,"无奸不成商",无尖不成商”被误解为“无奸不成商”。
“尖”来源于古代用来度量的斗。
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
在那个时代,不能敦厚到这种程度的,就被公认为不够资格当商人。
2021高考复习语文常被误读的十大诗句|语文综合知识-高考复习最重要的是查缺补漏,以下是整理的语文常被误读的十大诗句,请大家掌握.贫贱百事哀ﻭ误读:生活贫贱的,事事不称心。
元稹悼亡诗《遣悲怀》有三首,都为名篇。
其一: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百事哀.贫困生活固然有诸多不顺心,然而,从诗中所说到的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可以看出诗人重在叙衷肠而不是说道理。
死别人所不免,但回想当年贫贱相守,而今伊人已逝,真可谓一事一悲凄,百事皆哀感了。
ﻭ横眉冷对千夫指误读:横眉冷对敌人的指责与攻击。
《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此诗作于1932年10月。
领导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就高度评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联,认为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1931年2月4日,《致李秉中》里说:今幸无事,可释远念。
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
千夫所指,无疾而死.是说流言猛于虎.而当时景况窘迫,运交华盖、破帽遮颜,似乎,千夫应该理解为敌人。
ﻭ其实这里的千夫应该理解为群众。
《汉书。
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里的千人就是群众的意思.另外,从词性方面来说,千夫指对孺子牛,才能使对联显得工整,这是一首七律,应该不会犯这个小错误。
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这是一生的真实写照尤适用于现在的反腐。
ﻭ朱门酒肉臭ﻭ杜甫诗朱门酒肉臭的臭一般人都理解为腐烂发臭,其实这个臭就是香,xiu 臭,在古代是发出香味的意思,这两句的含义是:达贵族的家中酒和肉发出诱人的香气,而路边还有冻死的骨头。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被人称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无论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极具跳跃性,因此,很多读者未能领会作者独具的匠心。
这10句古语其实都是错的,我们还天天说,别丢人了红途网络乔钰2020-08-28 18:06第一条,无毒不丈夫。
这一句俗语可以说是在众多影视作品中被反面角色给用烂了,可其实是因为发音相近讹传出来的。
可要知道,一开始的du可不是这个“毒”而是“度”啊,男子汉大丈夫应该是光明磊落坦坦荡荡的,怎么到这里就要具备“毒”了呢?而换成“宽宏大度”的“度”就能解释的通了,大丈夫就应该如此才对。
第二条,“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原来是“嫁乞随乞,嫁叟随叟”,出处是《卖油郎独占花魁》。
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年纪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第三条,小说中用烂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似乎成为了阴谋论的一个说辞。
可是,其本意是指:天地从不感情用事,对待世间万物的态度没有分别,百姓是不分高低贵贱的。
第四条,无奸不商。
其本是“无尖不成商”,“尖”是我国古代用来度量的一个工具。
原来的米商想要做生意,得将自己装米的斗装满还得让其冒出尖来。
意思就是说,做生意向来是讲究信誉的,不讲诚信是没有资格成为商人的。
第五条,在各类小说中看得十分多,甚至,出现了歌词中,那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似乎道尽了人世的艰难。
但是,其本意说的是,人们应该努力修习提高自己的德行。
只不过,如今很多人都认为这句话是要人谋私利的意思。
第六条,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指的是副将。
这句俗语的原意是说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
后来,人们渐渐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第七条,空穴来风。
很多人用这个词形容,没有根据的事情,然而,其本意却是反过来的。
其最早见于《风赋》,因为时常有鸟而在枳树上做巢,因为,有了空的洞穴,所以,才有风过来。
这四个字,前后其实构成了因果关系,所以,是说事情有根据。
第八条,王八蛋。
这句话应该每个中国人都说过,可以堪称“国骂”了。
被误传的18首古人诗句,经典中的经典……你被误导了几句?“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NO~NO~NO!很多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经典名句都是被误传的哦,不想在人前露怯,就赶紧往下看吧!1、《春宵》苏轼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2、《花月痕》魏子安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岂是拈花难解脱,可怜飞絮太飘零。
香巢乍结鸳鸯社,新句犹书翡翠屏。
不为别离已肠断,泪痕也满旧衫青。
3、《集杭州俗语诗》黄増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
4、《长恨歌》白居易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5、《励学篇》赵恒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6、《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明妃出塞图7、《和董传留别》苏轼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8、《己亥岁》曹松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9、《夜作》龚自珍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10、《自遣》罗隐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11、《遣悲怀其二》元稹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12、《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被误解地九句古语在中国文化氛围中,名人名言占地地位是很重地,很多名家说地话,往往被人当成指导自己人生观世界观地不二准则.尤其是民间流传地通俗语句,对人们地思想与行为产生深刻地影响.但几千年流传下来地俗语名言中,也有一些话被人刻意或无知地曲解,背离了话语者本身地意义与初衷,迷惑了天下万千众. 无毒不丈夫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民间谚语联对一字之差,演变成反面派地“真理”!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话绝对是中国众多以讹传讹地话中最离谱地一个例子之一,初中生也应能轻易看出这其中地不妥之处.首先,这无毒不丈夫,就跟古人所崇尚地价值观念大大背离了.大丈夫,自然是说那些坦坦荡荡胸怀宽广地男人,什么时候恶毒阴损,暗箭伤人地这种前缀也能放在前边来形容大丈夫了?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原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论语•阳货》因为《论语》地这句话,有人就解读为孔子歧视女性,甚至被认为是男尊女卑地始作俑者,虽然很多人这么认为,特别是现代人更加这么认为,但还是有人在为孔子鸣不平.众所周知在年之后地中国大陆自始至终给老夫子戴着一个意识形态地帽子,因此这些辩护地声音也就难以被世人所知了.孔子一贯地思想是平等、仁爱,爱人如己,他怎么会歧视女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原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易经》比较费解地是“君子以自强不息”.很多人都把它理解成“君子应当自强不息”,一字之差,差之千里.“以”在古文里是“用”地意思.其意思应是“君子以之自强不息”,就是君子用了它以后就会自强不息.这里地“之”,就是指前面地“天行健”.直接翻译过来就是,天道地运行是最健康地,君子通过顺应这种规律,使自己变得强壮,生生不息,而不是让君子埋头苦干不松劲儿地意思.这种处世之道,在古时候几乎人人都懂,老子不是也说吗?“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原句:“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秦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又是《论语》中地一句经典台词.“老百姓嘛,让他们知道那么多干什么?只要让他们做事就行了,最好都是昏昏噩噩,只知道照着我们地意思去做就行了,不要让他们明白他们在做什么”,这句训诫不可谓不恶毒,它被千百年来中国地大小统治者奉为圭臬.正是这句话,孔老夫子更被认为是千百年来愚民政策地始作俑者.但是,这条愚民之术,真是孔子这位致力于教化人民地教育家地本意吗?我们知道,在春秋时代地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地,后人要研读那时侯地文章,便要再经过一个“句断”地过程,即是根据上下文意思自己在句子地适当地方加上标点和停顿,这样才能得出一句句意通顺而连贯地话.这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从前文来看,我们孔老先生前边一直在讨论诗礼乐这三种东东地教育问题,我们结合上下文地语境,很容易就能得出这句话正确地分句方法:“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地整句话就是说,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地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好,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玩不来这些东东,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看,谈教育谈得多深刻啊.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原句: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兵车不式,武车绥旌,德车结旌.——《礼记》长期以来在中国人头脑里,“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旧社会阶级压迫”地铁证.我们不妨翻开典籍,看看历史真相.“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出自于《礼记》.“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兵车不式,武车绥旌,德车结旌.”《礼记》这段原文是记载具体地乘车礼仪.根据上下文,“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其实应该分为两句话,逗号应改成句号.“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礼不下庶人.”这是讲一般乘车礼仪.两车相遇,要相互表示敬意.上级遇到下级,不用下车,但要扶着车前横木,点头行礼;下级遇到上级,就要下车行礼;至于庶人,在先秦人看来,他没有当官食禄,就不必行这套礼数.这和现代公司礼仪只能约束公司内部是一样地.“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这是讲对违反乘车礼仪者地处理.对于违反乘车礼仪地下级,如果级别是大夫,国君就不能用刑罚羞辱;国君也不能带着行刑者在身边恐吓下级行礼.也就是说上级不能暴力逼迫下级对上级礼貌.这是先秦封建制礼仪,都是合情合理地,古人地纯朴可见一斑.这哪有什么“阶级压迫”色彩?三从四德原文:女子子适人者,为其父母、昆弟之为父后者.《传》曰:为父何以期也?妇人不贰斩也.妇人不贰斩者何也?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故父者,子之天也.夫者,妻之天也.妇人不贰斩者,犹曰不贰天也,妇人不能贰尊也.——《仪礼•丧服》之所以贴出那么长地原文,是要着重提醒各位,“三从”仅仅指服丧仪礼上地三从,这是最需明确地.由于“四德”在今人眼中并不是非常大,此处就不罗嗦了.为了便于理解这段话,吾人须先知《仪礼•丧服》之大义.传统中国乃礼乐之邦,而丧葬礼俗是其中地重要组成部分,“丧服”又是丧葬礼俗地一部分.所谓“丧服”就是生者为死去地亲属改变服饰以志哀悼、追念之情地礼俗.依据生者与死者地血缘亲疏关系或身份等级地不同,规定了五种等级地丧服制度系统,俗称“五服”.依此是斩衰服、齐衰服、大功服、小功服和缌麻服.同时,丧期也有三年、一年、九月、七月、五月和三月地不同.丧服与丧期在《仪礼•丧服》都有严格地规定,不能错乱或破坏.古代对丧服守制是非常重视乃至是苛刻地.如服斩衰之丧者如是现任官员,必须离职归家居丧守制,丧期结束方可复职.若国家一时离不开此人,须由皇帝下诏特批而不守丧,是为“夺情”.即便如此,往往亦被视为有违伦常,当事者承受之舆论压力不小.万历首辅张居正因“夺情”事件而险遭同僚之弹劾,即其显例.历史上因未守丧制而遭受处罚者亦时有之,此不细说.上面一段文字,就是说明女子服斩衰之服地情形与道理地.其大意谓:女儿出嫁了,只为其父母及父亲之兄弟服齐衰一年之丧.何以如此耶?乃因为女性不能守两个三年地丧期.何以故?男女有别也.其别乃在女子有“三从”,故其礼俗亦随之变化,无专一不变地道理.哪“三从”呢?就是未出嫁地女子跟随着父亲生活,已出嫁地女子跟随着丈夫生活,丈夫死后跟随儿子生活.所以,女子在未出嫁时,以父母为天;已出嫁之后,以丈夫为天.女子不守两个三年之丧期,犹如吾人不能同时有两个天,女子亦不能有两个最尊贵之天也.女子未出嫁时,本来须为自己之父母守斩衰三年丧.但因出嫁,不依赖父母而生活了,斩衰三年丧即转移至夫家,若此时父母去世,则只守齐衰一年丧.然而,如果女子被夫家休弃而回到娘家,则依然要守斩衰三年丧.这里在在只关涉到丧服礼俗地问题,并未涉及到家庭生活中女子服从谁地问题.谓女子没有自由而倍受压制,皆是后之好事者望文生义、以讹传讹之辞.由于“三从”离开了具体地文本与具体地社会礼俗而被望文生义地理解为“遵从”或“服从”,再加上现代人受西方个人主义地影响,多从个体自由与独立地角度立论,则“三从”确乎成了女性地地狱.但这决不是“三从”之本义,在古代也没有像现代人这样来引申“三从”之义地.中国是历来重视孝道,如果夫死以后作母亲地要无条件地服从儿子,则岂有孝道可言,简直是犯上而大逆不道.这种情况在历史上鲜有发生,但儿子无条件地服从母亲地却很多,如焦仲卿按母亲地意愿而休弃心爱地刘兰芝,就是其显例之一.甚至宋太祖赵匡胤亦是依其母亲地意思,将大位传给了其弟赵光义.历史上这样地例子很多.无奸不商原句:无尖不成商“无奸不商”本为“无尖不商”.“无尖”地“尖”来源于古代用来度量地斗.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地米冒着尖儿,尽量让利,以博得回头客,所以叫无尖不商.也可解释为:商场如战场,必须有拔尖地智慧,才能成功.如果是奸,那世上做生意地,没一个好人了.不过现在道德一日千里地下滑,“无尖不成商”慢慢就变成了名副其实地“无奸不商”或“奸商”了.以德抱怨原句:“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以德抱怨”不过是孔子地一句设问,并不是结论.原来在孔子这句”以德报怨”地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什么话呢?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地一个弟子问他说:老师,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地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地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以正直地态度去对待人,不卑不亢,事情该咋办咋办,以一个正确客观地态度去解决.女子无才便是德原句:人亦有言:“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隋唐演义》这句“女子无才便是德”总是让女权运动者恨得牙痒痒地,他们以为这句话是大男人用来贬损女性地!然而事实非但不是这样,而且完全相反!中华儿女们对这句话地误会可大了!这话又怎么说呢?本来这句话地上联是“男子有德便是才”,而下联才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第一句:“男子有德便是才”!这话是希望一个有为地男人,要以德行为主,以才干为辅地意思.为什么要以德行为主呢?看看现今社会这么乱,诈骗这么多,网路上什么希奇古怪伤天害理地事都有,这就是有了才干却缺乏德行地后果,总之,这句话是告诫每个男子要以德行为主地意思,而非叫男人不要重视才干.而下联“女子无才便是德”又是什么意思呢?依然是劝女子要以德行为主地意思,而非贬辱女人不能有才干.这整个误会是因为错解了“无才”地“无”字所造成地.这个“无”字是动词,是“本有而无之”地意思,也就是“本来有才,但心里却自视若无”地意思.举个例子来说,就像古人说地“无物”不是世上真地没有万物,而是在万物地围绕中,内心不起一点挂碍地意思;“无我”不是真地没有我,而是对于我地一切得失无挂于心地意思;“无念”也不是真地没有念头,而是没有妄念,在念头中依然自在地意思.所以“无才”不是真地没有才干,而是“我虽然很有才干,但一点也不自炫其才,依然自视若无”地意思.古代地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却拥有过人地才气,还能自视若无,这不是非常高尚地德行吗?这句话明明是在褒奖我中华民族地女子,有如此高尚地德行!哪里有歧视女人地意思呢!而我们竟对这么好地一句话,误会如此之深,我们实在是以小人心度君子腹,太对不起古人了!为印证上述观点,引证予各位参考便知:隋唐演义第三十七回:人亦有言:“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才何必为女子累,特患恃才妄作,使人叹为有才无德,为可惜耳.故有才之女,而能不自炫其才,是即德!故知古人所谓地“无才”,本来是赞赏那些有才地女子能自视若无,不自炫其才地高超德行,而非贬抑女子!实在是后人受到文字障碍地关系,误会了老祖宗地苦心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误解:床,不是卧榻的意思,而作“井栏”解。
《辞海》里明确注释,床是“井上围栏”。
李白此诗作于唐开元十五年,古人把“有井水处”称为故乡。
诗人置身在秋夜明月下的井边上,举头遥望,顿生思乡之情。
贫贱夫妻百事哀
误解:生活贫贱的夫妻,事事不称心。
元稹悼亡诗《遣悲怀》有三首,都为名篇。
其一:“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贫困生活固然有诸多不顺心,然而,从诗中所说到的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
可以看出诗人重在叙衷肠而不是说道理。
夫妻死别人所不免,但回想当年贫贱相守,而今伊人已逝,真可谓一事一悲凄,百事皆哀感了。
朱门酒肉臭
杜甫诗“朱门酒肉臭”的“臭”一般人都理解为“腐烂发臭”,其实这个“臭”就是“香”,xiu,臭,在古代是发出香味的意思,这两句的含义是:达官贵族的家中酒和肉发出诱人的香气,而路边还有冻死的骨头。
横眉冷对千夫指
误解:横眉冷对敌人的指责与攻击。
鲁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此诗作于1932年10月。
1931年2月4日,鲁迅《致李秉中》里说:“今幸无事,可释远念。
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
千夫所指,无疾而死。
”是说流言猛于虎。
而当时鲁迅景况窘迫,“运交华盖”“、破帽遮颜”,似乎,“千夫”应该理解为“敌人”。
其实这里的“千夫”应该理解为“群众”。
《汉书。
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里的“千人”就是“群众”的意思。
另外,从词性方面来说,“千夫指”对“孺子牛”,才能使对联显得工整,这是一首七律,鲁迅应该不会犯这个小错误。
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这是鲁迅一生的真实写照----尤适用于现在的反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被人称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无论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极具跳跃性,因此,很多读者未能领会作者独具的匠心。
著名的诗评家沈德潜认为“诗中互文”,即词
句可翻译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隘”,这种解释很有见地,但仅仅停留于词语的表层意思。
事实上,“明月”和“关”是描写边塞生活的乐府诗里常见的词语,在这两个词语前加上“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顿使诗歌显得新鲜奇妙。
这样落笔于千年以前、万里以外,一种雄浑苍茫的意境油然而现;而且“人未还”的“人”所指也不仅仅指当时的人们了,而是指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的人。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八阵图》诗的下联“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出句写八卦石阵与诸葛亮英名不会被江水所淘尽冲走,必将永留人间,一语双关。
对句突接“遗恨”,不知是说诸葛亮之憾恨,还是诗人之憾恨,“失吞吴”,不知是指诸葛亮生前没有把吴国吞掉,还是指诸葛亮没有能阻止刘备进攻东吴,打破了联吴抗魏的战略方针。
其实按当时的历史状况,“遗恨失吞吴”真正的意思是指的是诸葛亮没有能阻止刘备进攻东吴,以至于打破了联吴抗魏的战略方针。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船,不是船只,而是“衣襟”的意思。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了当时八位着名的诗人,其中一段专门写李白的醉态。
据说,唐玄宗想召见诗仙,李白仍然保持一副很牛气的高人派头。
所谓“不上船”,并非不登龙舟,而是敞开衣襟,连扣子都不系。
《康熙字典》里明确记载:“衣领曰船”,“或言衣襟为船”。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所谓“红酥手”可作红润的手指,还可解释为一种点心。
陆游着名的词作《钗头凤》,写给表妹唐婉。
词中以“红酥”形容红梅蓓蕾之色,是个令人陶醉的字眼儿。
陆游用“红酥”来形容肤色,便寓有爱怜之意。
另有一说是点心,“红酥手、黄滕酒”等,都是桌上的饮品糕点。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不是云霞的意思,而是指“零散的飞蛾”。
要了解这句话的意义,当时当地的风物不可不晓。
对此,宋代吴曾说:“落霞非云霞之霞,盖南昌秋间有一种飞蛾,若今所在麦蛾是也。
当七八月间,皆纷纷堕于江中,不究自所来,江鱼每食之,土人谓之霞,故勃取以配鹜耳。
”由此看来,“霞”不是云霞,而是一种飞蛾。
另外,“落霞”之“落”并不是“飘落”的意思,“落”在句中与“孤”相
对,意思当相同或相近,是“散落、零散”之义。
而最近从日本的藏本来看,孤鹜的“鹜”是“雾”,是由于读音相同而被误写的。
依据日藏唐本,一些专家认为,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可能是“孤雾”而不是“孤鹜”。
因为,落霞、秋水、长天等都是自然景观,冒出来动物“孤鹜”一词,不那么对仗。
此名句,自北宋《文苑英华》本以来,两宋、明、清,历代官、坊诸本均作“孤鹜”,惟见此日藏唐本作“孤雾”。
雾、鹜音近,正伪难分。
日藏古本写于唐景龙元年(公元707年)七月,距王勃《滕王阁诗序》面世不足32年,应最接近王勃原着原始面貌。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屋漏,不是屋子漏雨,而是一个方位名词--屋西北角。
杜甫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其中“屋漏”二字历来被解释为屋子漏雨。
“屋漏”其实是一个名词,它是屋内西北角的特定名称。
《辞源》修订本“屋漏”条的第一个义项
是:“房子的西北角。
古人设床在屋的北窗旁,因西北角上开有天窗,日光由此照射入室,故称屋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