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健侧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疗效观察_李黄彤
- 格式:pdf
- 大小:68.48 KB
- 文档页数:2
针刺健侧法治疗周围性面瘫
急性期临床疗效观察
江苏省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李黄彤 (南京350025)关键词 针刺 健侧穴 周围性面瘫 急性期
周围性面瘫属于针灸科常见病、多发病,亦称面神经炎,是由于面神经管的面神经炎症所致的面肌瘫痪。临床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肌肉运动障碍,如眼睑闭合不全、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健侧歪斜、蹙额、皱眉、鼓气不能等。笔者近几年来采用急性期针刺健侧的方法治疗面神经炎32例,并设对照组33例进行疗效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65例病人均为门诊病人,已排除脑血管意外、手术及其他因素所引起的中枢型面瘫。按急性期即就诊的面瘫患者奇偶顺序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2例,男性24例,女性8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34岁;对照组33例,男性26例,女性7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38岁。两组病人病程最短1天,最长7天,均为急性期内。两组临床资料内容基本相同,无明显差异。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 主穴:阳白、四白、迎香、颊车、地仓、翳风、风池等。配穴:太阳、合谷、攒竹、鱼腰、下关、
颧、头维、承浆、足三里等。每次选穴4~7个,主配穴交替使用。除合谷、足三里穴取患侧或双侧外,余穴急性期治疗组取健侧,对照组取患侧、恢复期两组均采用电针透穴的针法。如:阳白透鱼腰、地仓透颊车、攒竹透鱼腰、四白透承泣等。
2.2 操作 患者取仰卧位,先取远端穴位、继而针取面部穴位,常规消毒后,急性期以30号1~1.5寸毫针进行直刺,稍捻转得气后留针20min后出针,不用电针,辅以TDP照射患侧及面颊乳突部
不荫注,而枝叶偏枯。故知偏枯一证,皆由血气不周。”取穴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通过针刺、按揉达到调和营卫、行气活血、疏通经络的目的,使机体恢复“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脑血管意外引起脑组织缺血、受损而形成的。不少研究证实,针刺能使患者脑血管扩张,周围血管阻力减少,脑血流量增加。同时可以降低血脂和血液粘稠度,起到活血祛瘀的作用[2]。采用催气法可提高针刺效果,配合推拿舒筋通络,理筋整复,利于大脑受损细胞恢复,并可以治疗或防止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周林频谱保健治疗仪可促进微循环;穴位注射,可发挥针刺和药物的综合效能;头针可以改善皮层缺氧缺血状况,改善神经冲动的传导和调节神经肌肉的兴奋作用,促进皮层功能的恢复[3]。针刺同时配合患肢运动,有利于激发经气并较好地导引“气至病所,抵御病邪”,且能活跃患部肌肉,使沉睡、僵硬状态下的神经觉醒[4]。心理因素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有着重要影响,如《内经》指出:“精神进,志意治,故病可愈”,现代医学心理学的“双向效应”说也表明,良性的心理因素可促进人的身体健康和疾病康复。本人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配合心理疗法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疾病痊愈。综上所述,几种疗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6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4
2 崔明.电针治疗中风偏瘫172例疗效观察.针灸临床杂志,1998,14(9):3
3 包向阳.头针运动区的研究现状.上海针灸杂志, 1984,(4):24
4 郭汝爱,唐君华,李兆凤,等.头针肢动法对偏瘫肌力恢复的研究.针灸临床杂志,1998,14(5):24
收稿日期:2001-02-11
·
17
·
针灸临床杂志2001年第17卷第5期
30min。恢复期两组均针刺患侧,常规消毒后,以30号1~1.5寸毫针进行透刺,得气后连接G6805电针治疗仪。取连续波,调整电流强度,以患者面部肌肉有轻微收缩或以患者自觉适中为度,加以TDP照射。起针后,以5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维生素B12500mg,当归注射液2ml,选取主穴。常规消毒后,刺入穴位内,得气后,回抽无血再将药物缓慢注入,每穴0.5~1ml,如上治疗除穴位注射隔日1次外,余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1疗程结束未愈者间隔1~2天后继续下1疗程。
2.3 药物 就诊后予口服强的松片30mg,1次/日,连服5天。
3 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恢复正常;显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外观大致正常,说话或笑时口角稍有歪斜;好转:临床症状和体征较治疗前有所改善,面部表情肌活动有所恢复;无效:经治疗3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无变化。
3.2治疗结果
经3个疗程治疗,两组疗效对比见表1,两组痊愈率与疗程的关系见表2。
表1 两组疗程对比
组别例数痊愈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3229(90.63%)2(6.25%)1(3.13%)0(0%)32(100%)对照组3326(78.79%)4(12.12%)3(9.09%)0(0%)33(100%)
表2 痊愈率与疗程的关系
针刺次数治疗组对照组
1~861
9~18226
19~25116
>2503
合计2926
表1为治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证明治疗组痊愈率不低于对照组,甚至略优于对照组。
从表2可看出,经18次针刺治疗后,治疗组的痊愈人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两者在统计学上有极显著差异(P<0.001)。
4 典型病例
熊××,女,53岁,干部,1998年3月5日就诊。患者于98年3月2日晨起无明显诱因感左侧面颊部麻木不适,口眼歪斜。在当地县医院诊为周围性面瘫,予针刺患侧颜面部穴位并加电针治疗三次后,病情未减轻反加重。即到我科就诊。检查:左侧额纹消失,不能蹙额,皱眉,左眼裂增大,左眼不能闭合,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右侧歪斜,不能鼓腮、示齿,耳垂后压痛明显,舌红苔薄白,脉细。即取面部健侧穴位针刺治疗,辅以TDP照射患侧并口服强的松片30mg×5天。次日患者感症状减轻,以上法共治疗3次后改为取患侧穴位透刺,针刺得气后连接G6805电针治疗仪。同时以TDP照射患侧面颊部,乳突部,隔日1次穴注Vit B12。症情日减,共治疗8次痊愈,1年后随访未复发。
5 讨论
5.1 周围性面瘫属祖国医学“口眼歪斜”范畴,多由于正气不足,经脉空虚,风寒诸邪乘虚而入,致面部气血阻滞,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生此病。西医认为面部神经麻痹是因局部病毒感染,应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面神经水肿消退,炎症吸收,功能恢复为目的。
5.2 针刺健侧法属《灵枢·官针》中记载的巨刺针法,是一种左右交叉取穴施治的方法。笔者以急性期针刺健侧面部穴位为治疗组,针刺患侧为对照组。从表中可以看出,治疗组较对照组在18次治疗次数内的痊愈率有显著差异。说明周围性面瘫患者在急性期针刺健侧可明显缩短疗程。
收稿日期:2001-02-11
·
18
·
JCAM.May2001,Vol.17,No.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