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训”一体化教师培训实践模式与策略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12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数学教学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是孩子们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往往注重知识传授和机械记忆,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和能力培养。
学生们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往往缺乏足够的动手实践和思维能力训练,导致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不足。
教师们在教学中也面临着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的挑战。
为了解决传统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开始探索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和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能力培养。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学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探析,分析其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意义在于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仅仅是简单的考试成绩,而是结合了教学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教-学-评一体化的方式,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加密切的互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这种模式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该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方式以及效果评价,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学改进提供重要参考,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成长空间。
1.3 研究目的小学数学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评价方式单一、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等。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期能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和评价的质量和效果,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
职后发展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 十四五 规划一般资助课题 人工智能区域性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研究 (课题批准号:X J K 22B J C 058);湖南省教育科学 十四五 规划重点资助课题 人工智能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 (课题批准号:X J K 23A J C 004).作者简介:1.曾召文,男,湖南龙山人,土家族,硕士,长沙教育学院高级教师,主要从事信息科技教育研究㊁中小学教师培训㊁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融合研究;2.许惠芝,女,湖南长沙人,长沙市雨花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㊁副局长,主要从事教师管理研究;3.谢刚,男,重庆黔江人,土家族,长沙教育学院教师,主要从事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融合研究;4.易雪冰,女,湖南长沙人,长沙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信息科技教育研究㊁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融合研究.教研训一体化区域性实践:缘起㊁路径与策略曾召文1,许惠芝2,谢刚3,易雪冰4(1&3&4.长沙教育学院,长沙410006;2.长沙市雨花区教育局,长沙410007)摘 要: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当前的热门议题㊂本研究将研修支持共同体支持下教研训一体化推进作为区域教师发展的一种解决方案㊂基于成人学习理论,梳理了教师学习的特点;基于系统理论阐述了教学㊁教研和培训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教研训一体化的必要性;构建了教研训一体化实施模型,并在研修支持共同体支持下,开展了行动研究㊂从实践中提炼了几条基本策略,即:基于系统思维与共情意识,构建经验交互的活动序列;基于理念方法和技术引领,搭建学员学习的支架系统;基于团队实践与研训支持,促进反思性实践持续发生;基于环境建设与数据赋能,促进学员经验的不断扩充;基于自我反思与专家引领,促进学员实践智慧的形成㊂本研究致力于探索教师培养路径方法的创新,旨在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可复制㊁可推广的实践经验㊂关键词:研修支持共同体;教研训一体化;策略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中图分类号:G 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24)03-0046-09一㊁问题提出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㊂‘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提出 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信息化 深入实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行动,探索人工智能助推教师管理优化㊁教师教育改革㊁教育教学方法创新㊁教育精准帮扶的新路径和新模式 [1]㊂任友群教授认为,教师在学习与实践数字化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得到更有针对性地分析㊁支持与服务[2]㊂2021年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遴选了第二批100个试点单位,围绕 建设和应用教师大数据 创新教师培养模式 开展教师智能研修 提升教师智能教育素养 推动教师应用智能助手 智能引领乡村学校与薄弱学校教师发展 等六项内容[3],进一步扩大了试点规模㊂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提高教师素养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㊁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㊂教师培养和教师培训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㊂当前,在基础教育领域,存在教学㊁教研㊁培训三者关联性不强,研训与教学分离,研职后发展训质量不高等问题,迫切需要厘清教学㊁教研和培训三者之间的关系,发挥研修支持共同体的作用,借助人工智能㊁大数据等技术,采用人机协同的方式,探索契合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路径,以利于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开展㊂二、教研训一体化的缘起(一)教师学习的具身性教师培养和教师培训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需要厘清教师学习的特点和发生机制㊂教师是成熟个体㊂诺尔斯[4]认为教师学习具备以下特点:首先,已经完成了从依赖到独立的转变,独立性和自主性大大增强,对授课专家或指导老师的依赖性变弱,需要给他们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㊁空间和资源;其次,已经完成了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需要关联教师的工作经验和情境,提供针对性的内容㊁方法和组织形式,还关注定势的影响;第三,学习与他们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密切相关,完成学习任务就是为了更有效地承担社会职责,所以需要关注教师的个体需要,建立实践共同体,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第四,教师往往带着问题或困惑参与学习,目的性和自觉性更强,他们更关注问题解决,而不是知识体系,所以需要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活动㊂教师是多重身份的结合体,承担了多种社会职责㊂麦克鲁斯基认为教师学习动机与余力之间㊁生活情境与生活责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受到环境㊁时间㊁精力㊁经济㊁知识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增强教师与外界的联系,增加同行交流大有裨益[5]㊂诺克斯认为成人学习既是内在的㊁发展变化的过程,又是与外界关联的事务性活动,更多地取决于个体自身的内在因素,成人自身发展以及成人与社会文化环境的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成人自我意识的发展,成人的社会角色以及周围环境因素的作用要求他们必须不断努力缩小现有熟练水平与期望熟练水平之间的差距[6]㊂麦基罗认为成人在社会生活中需要正确认识和反映自身的活动,他们关注自身行为的意义,尤其关注自身的社会角色和所承担的社会责任[7]㊂教师学习是大脑㊁身体及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具身性活动㊂当他们感受到认知冲突时,就会对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结构进行反思和调整,使之重新匹配㊂因此,合理设计认知冲突,注重教师身体在场的实践活动能触发教师进行知觉转换㊂情境学习理论同样强调知识与情境之间动态交互的过程㊂B r o w n等人认为:知识与活动是不可分割的活动不是学习和认知的辅助手段而是学习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8]㊂B a r a b和D u f f y指出学习者在基于现实情境实践活动中,不仅获得了知识与技能,还同时获得了某一共同体成员的身份[9]㊂实践共同体不是简单的空间上的群体聚集,L a v e和W e n g e r认为有着共同事业追求,一起通过协商的实践活动,分享共同信念和理解的个体集合才是实践共同体,他们有共同的历史㊁知识基础与假设,承担着各自的职责,有共同的任务,并利用工具和资源,通过实践活动完成任务,学习的实质就是一个文化适应与获得特定的实践共同体成员身份的过程[10]㊂综上所述,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关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注重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困惑;二是注重教师的经验;三是注重教师的自主性;四是注重教师间的互动;五是注重教师的学习产出;六是注重与实践的结合㊂(二)教师学习场景的离身性中小学教师是身处在真实工作场景中的职业者,就情境而言,有教学㊁教研和培训三大场景,教师专业活动是社会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涉及到的都是复杂问题,需要借助系统理论来研究㊂贝塔朗菲认为系统是处于相互作用中的各个元素的集合,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系统结构具有层次性,不同层次表现出不同的功能[11]㊂如图1所示,把教学㊁教研和培训看成一个系统,则教学㊁教研和培训就是该系统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又包含了不同的要素,体现出了系统的层次性㊂教学子系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教学活动实现既定教学目标;教研子系统是教师与教师之间合作研讨,进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素质;培训子系统是教师培训机构针对某一领域或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而开展的,是培训者与参训教师之间的互动㊂整个系统的涌现性不是通过教学㊁教研和培训三个子系统简单加和而得到的,而是通过子系统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㊂因此,需要协调系统与子系统㊁子系统之间以及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关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㊂一般而言,它们之间存在三组关系:一是教学与教研之间的关系,职后发展教学可以为教研反馈问题,影响教研的内容,教研则可以优化和改进教学;二是教学与培训之间的关系,教学可以为培训提供内容素材,影响培训的方向,而培训则可以促进教学更有效地开展;三是教研与培训之间的关系,教研所汇聚的问题可以为培训提供素材,影响培训方向,培训则为教师提供参与教研所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以便更有效地支持教研活动的开展㊂图1传统环境中教学、教研和培训的关系综上所述,要让系统的功能充分发挥作用,需要学员主动参与到三个子系统的活动,实现习得理论方法的迁移和实践经验的升华㊂然而在实践中,学员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在迁移到教学和教研实践的过程中,往往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沉淀,从而导致研训活动不能发挥应有的价值,教研训分离成为基础教育领域教师学习的常态㊂因此,迫切需要一根纽带把三者联系起来,适时发挥作用和影响㊂(三)教研训一体化的必要性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㊂ [12]㊂从场域理论来看,包含了教学㊁教研㊁培训三个实践场域,每个场域由不同的主体主导,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权利结构,不同场域有不同的规则,不同的角色在意向表达方面也存在差异㊂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为了发挥系统的最大功能,不能把教学㊁教研和培训三个场域孤立地看待,需要把教学㊁教研和培训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化统筹㊂图2智能教育环境下教研训关系图从图2可以看出,增加研修支持共同体后,系统要素之间㊁子系统之间以及子系统与要素之间结构更加复杂,关系更加紧密㊂研修支持共同体是由培训专家㊁教研员㊁技术骨干等组成的教师学习支职后发展持团队[13],他们可以全程介入系列活动,深入了解个体和组织需求,发现和收集问题,及时诊断与指导,并能关注学员的问题和经验,充分考虑他们的自主性,适时与学员进行互动,并提供必要的支持㊂在智能教育环境下,教学㊁教研和培训场景可以借助技术中介进行拓展和延伸,增强要素之间的连接,并提供证据和数据支持,使教研训活动得到更有效地开展㊂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A I 在教育系统的作用愈发凸显,能以A IE m b e d d e d ㊁A I C o p i l o t ㊁A I A ge n t 三种角色,在信息传播中发生作用,人机协同逐步成为人们解决问题的一种主要方式㊂人与技术的关系逐渐转化为座驾式 关系,所有主体都变成了网络当中的 行动元 [14],参与到教育实践活动中㊂方海光等指出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协同融合了人工智能 机器 的逻辑和 人类 的意识,有利于推动教育信息化的高阶应用,促进教育的结构性变迁[15]㊂屈曼祺㊁李宝敏等采用人机协同的质性分析和智能系统量化分析相结合,通过双线并进㊁证据互证的方式,开展循证教研,分析真实课堂情境下教与学的过程[16]㊂蔡慧英等招募了20名中小学数学教师,开展了基于课堂视频的人机协同教研实验,研究发现基于课堂视频的人机协同教研会显著影响教师教学反思层级的深度,使教师教学反思层级更加全面且深入[17]㊂A I 也将逐步成为研修支持共同体的一分子㊂三、教研训一体化的实践路径(一)建构教研训一体化实施模型系统思维是一种思考的技术,基于系统思维,能够深度分析教育系统中的复杂性问题,运用系统论观点,厘清系统㊁子系统㊁系统要素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对于系统涌现性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㊂图3 教研训一体化实施模型如图3所示,运用系统思维,把该模型看作一个系统,可以看出,它包含了理念系统㊁活动实施系统㊁方法系统㊁智能技术支持系统和绩效表现系统等五个子系统㊂理念系统是指导教学㊁教研和培训活动的学理支撑,为活动开展指明方向,需要基于系统理论设计培训项目和课程,基于成人学习规律㊁情境学习理论㊁具身认知理论和活动理论设计学习和实践活动;活动实施系统将培训过程按时间序列规划为训前感知㊁理念引领㊁校本实践和总结汇报四个流程,分步实施和推进;方法系统对应活动实施系统的四个流程,研修支持共同体以在线学习组织者㊁学习辅助者㊁活动指导者㊁学习促进者等四种角色,介入各阶段活动和任务,实现学员经验的积累,获得知识技能;智能技术支持系统是包含了各类软硬件支撑的技术支持系统,为教学㊁教研和培训活动的开展提供技术服务;绩效表现系统职后发展指向各阶段的学习结果,逐步实现从具体经验到实践智慧的转化㊂通过智能技术的辅助和研修支持共同体的介入,自上而下理念引领,自下而上智能技术使能,强化了系统各子系统和系统要素之间的关联,促进了系统物质㊁能量和信息的交换,降低了系统的熵化作用,让系统向更加有序的方向发展㊂(二)开展多元多样的混合式培训混合式培训是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有效方式,可以有效关联学员的学习与实践场景,兼顾学员的工学矛盾,并能有效促进学员反思性实践的持续发生㊂可结合实际需求和现实情况,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㊁集中培训与校本实践结合㊁自主研修与协作共进相结合等多元化的培训方式开展培训;也可采用直播教学㊁集中授导㊁专题研讨㊁成果展示㊁圆桌论坛㊁基地校观摩㊁基于工作坊的异步研讨㊁基于虚拟教室的同步互动㊁基于资源的在线学习㊁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人机互动等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促进学员的具体经验向实践智慧转化㊂1.训前感知阶段:实践经验激活训前感知是教研训一体化实施的起始阶段㊂研修支持共同体以在线活动组织者身份,介入学员学习活动㊂借助在线学习系统将研训任务前置,通过问题引入㊁案例学习和在线研讨等,引导学员主动回忆,主动思考,激活经验,并从知识网络中调取已有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㊂研修支持共同体作为 守门人 ,需要基于前期的需求调研和工作实际,确定研修主题,收集合适的研修内容,组织有效活动㊂2.理念引领阶段:知识技能内化理念引领是教研训一体化实施的核心环节㊂研修支持共同体以学习辅助者身份,参与学习活动㊂在专家的指导下,基于 三引领 ,实现研修支持共同体和学员知识技能的内化:一是理念引领,在相关领域专家的指导下,让学员明晰工作开展的方向;二是方法引领,使学员掌握校本实践阶段所需的方法和策略,明确实践路径;三是技术引领,通过技术实操讲解,让学员掌握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升实操技能㊂在该阶段,希望通过专家引领,实现已有的经验与新习得知识技能之间的关联,促进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从S O L O分类理论的单点结构㊁多点结构逐渐过度到关联结构,能基于自己的理解,斟酌校本实践活动主题和典型案例的选题㊂研修支持共同体需要组织学员与专家互动,及时分享资料,帮助学员理解学习内容㊂3.校本实践阶段:知识技能迁移校本实践是教研训一体化实施的中间阶段,也是关键环节㊂研修支持共同体以活动指导者身份,干预学习活动㊂需要制定严密的学习计划和学习要求,开展行动研究,通过计划㊁观察㊁反思和改进,不断优化活动形式和活动成果㊂如图4所示,该阶段通过 双线五步 ,使实践活动落地㊂(1)落实 双线五步 活动步骤在主题活动的具体策划和实施中,为了明确目的和任务,需要细分为教学㊁教研两条线,每条线再细化为五个步骤(教学㊁教研各步骤一一对应),来组织开展实践活动,样品课授课教师(以下简称授课教师)按教学线进行课例研磨,教研团队按教研线提供针对性支持与指导㊂一是选题与选课㊂教研团队基于一定的教学理念,聚焦教学实践和实际问题,确定研究主题,授课教师根据研究主题选定研讨课例㊂二是观察与试课㊂授课教师进行初次上课,教研团队进行课堂观察,发现教学设计㊁实施和评价中遇到的问题,汇聚问题㊂三是研课与改课㊂教研团队基于人工观察的数据和结论㊁A I智课系统数据和报告㊁教学辅助工具产生的数据开展课例研讨,汇总意见,提出修改建议;针对研课㊁议课场景中,观点容易发散,不够聚焦等问题,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生成高频词㊁知识图谱,归集观点等,以便挖掘潜在价值,调控研课㊁议课的方向,授课教师根据建议改进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流程和方法,这一步骤可以多次重复,直到符合预定目标为止㊂四是呈现与展课㊂授课教师展示样品课,教研团队对课例研磨的过程进行梳理,展示人机协同改进课例的过程和意义,供同行学习与交流㊂五是复盘与省课㊂授课教师反思整个课例打磨过程,抽取关键事件,分享收获和心得,教研团队复盘整个主题教研活动过程,进行反刍和精密思考,提炼主题教研的模型和路径,形成成果报告㊂(2)明确 七有 活动要求七有 即研有主题㊁研有团队㊁研有问题㊁研有方法㊁研有工具㊁研有数据㊁研有结论㊂研有主题要求学员围绕小组确定的主题,再进行实践和打磨;研有团队拒绝单兵作战,要求以团队形式开展活动;研有问题主张围绕教学和教研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实在探究;研有方法,要求小组制定活动方案,明晰工作路径;研有工具,要求学员善用数字工具职后发展和数字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教学教研活动;研有数据,要求团队开展人机协同的课堂观察,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和改进;研有结论,要求团队评课议课时不能泛泛而谈,要学会分析数据,用数据说话,并能梳理观点,形成结论㊂图4校本实践的实施路径研修支持共同体需要把关校本研修活动方案,调度活动进程,及时参与互动和指导,确保活动有效开展㊂4.总结汇报阶段:实践智慧形成总结提升是教研训一体化实施的最后环节,意义价值也非同一般㊂研修支持共同体以学习促进者身份,参与学习活动㊂通过三个活动,实现学员从具体经验到实践智慧的转化:一是反思实践,要求学员再对整个教研训一体化活动进行反思性实践,梳理经验和观点;二是案例撰写,通过亲自动手,使学员完成从想得清楚㊁做得到位到写得出来的能力转变;三是展示交流,通过及时梳理同行间的互动和交流观点,碰撞出思维火花,实现了经验和智慧共享㊂研修支持共同体要擦亮眼睛,发现有价值的案例,帮助他们萃取和提炼,形成典型案例,促进学员实践智慧的形成㊂(三)迭代和改进项目及活动形式教研训一体化的所有参与者都是反思性实践者,其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指向的是内容的适切性和价值性,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精彩的活动形式㊂复盘反思的过程构建了多个闭环,外环包含了项目设计㊁实施㊁评价和反馈四个环节,项目反馈结果影响项目的设计㊁实施和评价设计,指向项目的不断优化;内环是课程及各个阶段的活动序列及其子序列之间的反复迭代,指向内容和形式的不断丰盈㊂通过多次循环迭代,让教研训一体化的设计与实施向更加高效务实的方向发展㊂为了使项目和活动形式的不断优化,在每个关键环节,都需要进行计划㊁观察㊁反思和改进㊂一是观察记录,将活动开展的情况及时真实地记载㊂二是回忆和梳理,及时总结每次主题活动的亮点,分析产生亮点的关键要素;及时与学员进行深度座谈和开展网络调查,了解他们在活动中的收获和真实感受㊂三是复盘反思,对比原初计划,采用S W O T分析法,系统分析活动的不足之处,把优势㊁劣势㊁机遇和挑战进行一一列举,按重要性排序,形成分析矩阵㊂四是策略生成,对照S W O T矩阵进行系统分析和思考,形成针对性的解决㊂综上所述,及时进行复盘反思,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㊂首先,有利于积累活动经验,帮助组织者规避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优化活动流程,同时为后续培训项目和培训课程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㊂其次,丰富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促进了同行的交流㊂再则,还有助于项目团队总结经验,提炼方法,形成理论成果㊂四、教研训一体化实践的基本策略2023年长沙市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中,项目组以 长沙市智能教育孵化工作坊 为载体,围绕 人工智能支持下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提升 这一主题,以成果为导向,按照教研训一体化实施模型,开展了系列工作坊研修活动,由试点项目执行团队㊁区级指导团队㊁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组成研修支持共同体,深入到雨花区,开展常态化研训支持与指导㊂雨花区长塘里小学㊁雨花区新湘小学围绕人工智能支持下的研课磨课,开展研修实践,借助A I课堂教学分析系统产生的师生行为数据㊁师生提问数据㊁发言时长㊁知识图谱和人工观。
“研训教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与路径探索作者:夏循藻朱国斌来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9年第12期“研训教一体化”是指创新机制,将教研、科研、培训、教学有机融合,共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一体化”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机构整合,即教研、科研、培训、教学部门职能融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协调;二是创新培养模式,根据教师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探索问题的性质、缘由,根据对象选择不同的路径和培养方法,可以是“研→训→教”,还可以是“训→研→教”,或者是“研+训→教”,也可以是逆向的“教→研→训”,在反复、循环的融合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通过文献学习了解各地研究的现状,全面开展区域调查,聚焦问题导向,通过研讨交流、专题展示等实践探索,构建了区域“研训教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与路径。
四种发展模式; 促进教师自我成长一是“训→研→教”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体现了专家引领,骨干带领,强调师徒纵向互动,指向教学。
“训”是前提,在“训”中获取,在“研”中体会,在“教”中实践。
此路径用在初入职场、教龄不长的青年教师身上极为合适。
本区对于1-3年教龄的青年教师常用这种模式进行培训,入职的岗前培训,以案例分析、经验分享、优秀教师现身说法等形式对新教师进行师德师风、教学技能、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之后,组建团队,给出项目学习任务,让教师研究解决基本教学任务,并以教学攻擂赛、微课演示等形式呈现合作研究效果。
当青年教师进入教学岗位时,学校根据实际安排骨干教师与之结为师徒,观其教学各个环节,与之研讨,指导青年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关键性问题。
二是“研→训→教”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基于问题,改进教学,体现问题导向。
“研”是着眼点,“教”是落脚点,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讨、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途径,利用这些处理问题的办法、途径对教师开展针对性培训,提升更多教师对类似问题的认识、理解、研究能力,扩大研究成果的效益。
教学评一体化策略研究课题研究计划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教学评一体化策略研究课题研究计划1本课题经过上学期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每位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学的学习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本学期针对教材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
当然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提高,因此特定本学期的实施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在当前素质教育的研讨下,发展同学发明思维的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教都是为了达到不教。
”作文教学同样如此。
我们教同学作文是为了达到将来即使没人教,他们自身也能写文章。
几年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写作兴趣,开拓写作思路,让同学在多种题材的写作过程中锻炼写作兴趣,发展写作的发明力。
结合教改的新思路,扩大好作文的范围,张扬同学个性,培养同学的写作兴趣。
二、工作要点1、深入学习新课标、学习本课题有关方面的理论,在其指导下,通过研究,形成有利于培养同学语文综合素养的作文教学新观点、新理念和生活化的作文教学目标体系和模式。
2、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加强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使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密切结合,更新观念,形成新的生活化的作文教学模式,激发同学的写作热情、写作兴趣,让同学的个性在作文中张扬,不时提高同学习作的水平。
三、研究内容本年度我们着力于习作课堂的教学研究:1、着力于同学习作兴趣的培养,养成习作习惯。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
同学对写作训练有浓厚的兴趣是教学的最大胜利。
教师要带领同学走出课堂,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和活动的场所,增加作文的素材,发挥潜能,陶冶情操,增进学识,锻炼能力。
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在课堂作文训练中,教师根据各年级同学的主导活动,找准小同学生活的热点、焦点,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缩小作文和生活的距离,实现“生活向作文的转化”,让作文成为儿童生活的有趣局部。
2016年第12期学校的持续发展仅仅靠一位好校长是不够的,激发每一位教师生命的潜能,唤醒其自觉意识,促其专业自主生长,是一所学校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
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们光谷三小尝试着搭建四位一体校本研修平台,探究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最佳路径。
四位一体就是“研”“训”“赛”“教”一体化,合四为一。
一、研中寻找问题,生发出自己的课题“研”是方法,教师要聚焦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积极探究,生发出自己的课题。
潘海燕教授倡导的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即源于工作中的问题,主张教师个体通过问题的解决而构建过程性知识。
1.在学校文化传承中发现问题,提炼课题光谷三小自建校以来,重构了校园文化系统,提炼出“和乐”办学理念,推行“和谐、快乐”的教育观,把校园和谐、师生和谐、家校和谐,师生快乐作为学校办学追求,我们期望光谷三小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教师发展的乐园。
和乐教育就是立足于师生生活立场,尊重师生生命价值,引导师生在教育教学中体验和谐快乐,创造幸福,从而获得素质全面提升的一种学校教育实践模式。
和乐教育包括两个主题:一是关于和乐的教育,即通过教育增强师生体验和谐快乐和创造幸福的品德、能力和素养;二是教育的和乐,强调教育过程学习过程的快乐性、幸福性,彰显教育的文化性。
我们在实施的和乐教育中,特别强调师生的和谐、奉献、创造和成长这几种属性。
潘海燕教授于今年10月调研了三小和乐文化后,指导我们确定了课题《以自主生长为抓手建构和乐课堂的研究》。
本课题旨在实践探索中,借助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引领,以自主生长为抓手,建构和乐课堂,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行为方式的转变,师生关系的转变,助推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真正实现课堂和乐,教学和乐,教师自主生长,激发、唤醒教师自我发展意识,促进教师能动地幸福地成长。
2.在教师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炼课题潘海燕教授提倡教师在实际问题中提炼课题,在行动研究中做课题,在同事中建立合作研究小组。
师道研修中窆竑跆敍学参#E-m ail:xzzk666@“教科研训—体化,,服务思政教师专业发展—以太仓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建设为例〇胡莉英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任课教师绝大多数为兼任的,他们的主要精力在学校管理或任教考试学科上。
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科研引领、教研支撑、培训融合、技术保障”四位一体教师研训模式,通过多年实践日趋成熟。
“团队合作、展示促进、评价激励”教科研训一体化有效促进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成长。
关键词:教科研训一体化;思政教师;专业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教师队伍是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
思 政课在小学称为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具有法治意识,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的综合性课程。
该课程在小学每周开设2课时,任课教师一般由学校领导或者其他学科教师兼任。
以江苏省太仓市小学为例,全市32所公办小学和9所民办小学,共有5万多名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共有821人,人均每周3 课时。
任课教师中有校级领导、一线语数英等学科教师。
这门课程如果是校领导兼任,则会因临时性行政公务出现大量调、代课现象;如果是一线语数英等教师兼任,则会出现被占用或者挪用现象。
至于思政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素养提升,往往更容易被忽视。
小学思政课程,在学校一线处于“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地位。
新时代,以“教科研训一体化”方式,采取适合策略,培养一支虽有兼任但比较专业的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小学思政教师队伍,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教科研训一体化”模式内涵所谓“教科研训一体化”,就是在师资研训中以“科研引领、培训提升、信息支持、教研发展”为理念的、集教研、科研、进修及信息技术于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研训方式。
一体化发展策略能够改变传统教师培训中存在的单向度问题:培训聚焦教师自身专业素养提升,缺乏对教学一线实践问题解决的有效关注;教研往往聚焦某个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缺乏对教师发展的长远规划。
注:以下文章完全由生成,未经过任何人工修改。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改变。
教师作为教育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不断学习、不断研究的基础上来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教师研训计划就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而推出的一种计划。
本文将介绍教师研训计划的内容、形式、实施步骤以及对教师发展的意义和影响,以期加深我们对教师研训计划的了解。
一、教师研训计划的内容教师研训计划是指一系列旨在提高教师并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和能力的课程。
具体内容包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理论知识:教育理论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哲学、教育史等,这些学科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指导他们的教学实践。
2、教学策略:教师研训计划会教授各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技巧。
这些策略可能包括互动式教学、项目式学习、课程设计和评价等。
3、新兴技术:教师研训计划也会介绍新兴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包括在线教育、虚拟教室、多媒体等。
这些技术能够为教师提供新的教学工具和资源。
二、教师研训计划的形式教师研训计划包括多种形式,以满足不同类型教师的需求。
主要形式包括以下几种:1、授课式研训:由专业的教育专家给教师讲解课程内容,既可以在线培训,也可以面对面进行。
2、实践式研训:教师在一个虚拟或实际的教室中进行实践练习。
3、小组讲座:教师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分享经验和知识。
4、研究讨论会:教师参与研究项目和研究论文,从学术角度来深入探讨特定教学问题。
三、教师研训计划的实施步骤教师研训计划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建立目标:确定研训计划的目标和内容,为教师提供一个清晰的方向。
2、策划研训课程:制定研训课程,明确教学目的,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3、课程实施:按照研训计划安排进行课程实施,包括讲座、实践和讨论等环节。
4、评估成果:对课程进行评估,包括学生和教师对课程的反馈和评估教师成果的标准化测试等。
5、反馈与改进:统计和分析评估结果,及时反馈,对课程进行改进和优化。
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探索为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我校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问题1:教学中教师目标意识不强,学习目标叙写不规范。
教学评一体化遵循逆向设计的路径,即“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其核心是学习目标的设计,关键是评价的嵌入。
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导学、导教、导评”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普遍存在目标叙写不规范,难观察、难检测、难评价的现象。
要探究教学评一体化必须先解决目标确立的问题,因此,我校以学习目标确立为突破口展开探索。
1.将《课程标准》分解、细化“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是宏观体现国家意志、基于学科逻辑的育人目标,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将抽象笼统的育人目标具体化、细节化才是学习目标设计的重点。
因此,在设计学习目标时,教师要解读《课程标准》,将《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分解和细化。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针对“内容要求”提出了“学业要求”“教学提示”。
指向更加明确,表述更加清晰,学生学习哪些知识、要求达到什么程度、教学实施如何开展一目了然,更加好用。
因此,在确立学习目标时应该依据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确立。
内容要求中的“知道”是内隐行为动词,不好测评,但学业要求中给到了一个外显的行为动词“操作”是可测评的,因此在确立学习目标时我们可根据学业要求制定可测评的学习目标。
还要注意的是:有时根据所授课的设计流程,要由教师创造性的将课标中的内隐行为动词分解成系列可观察、可测评的外显行为动词,以便在教学中展开对学习目标的评价。
如本节课学生要经历猜测——探究——验证这样的“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过程,因此可将“知道”细分成“猜测、操作、验证”等系列外显行为动词。
2.学习目标要三维叙写一个完整的学习目标包含四个核心元素:行为主体(有时可以省略,但省略后仍明确指向学生)、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行为标准。
即谁来学、学什么、在什么条件下学、学到什么程度。
湖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文件湖教研字[2007]42号湖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关于公布2007年度湖州市教学研究系统立项课题的通知各县(区)教育局教研室、各市直属学校:根据《湖州市教学研究系统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试行)和《湖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关于2007年度教学系统申报教学研究课题的通知》的精神,经有关专家严格评审,确定吴兴区湖州三中王强强老师主持的《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研究与实践》等114项课题为“2007年度湖州市教学研究系统研究课题”,现予以公布。
请你们通知各课题负责人以及课题所在单位。
希望各课题组认真组织实施,按期完成研究任务,为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工作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附件1:湖州市教学研究系统2007年度立项课题目录附件2:湖州市教学研究系统2007年度省级立项课题目录二○○七年六月六日主题词:教学研究立项课题通知抄送:湖州市教育局周珑副局长基教处湖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办公室二○○七年六月六日印发附件1:湖州市教学研究系统2007年度立项课题目录编号课题名称单位负责人7001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研究与实践吴兴区湖州三中王强强7002 构建高效的校本网络教研机制的研究与实践吴兴区织里实验小学沈旭林7003 小学数学有效运用学生学习起点的实践与研究吴兴区月河小学魏江良7004 和谐社会背景下创建和谐校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研究吴兴区上强中学沈松江7005 把法律教育引进第一课堂,坚持法律教育与品德教育并重的实践与研究吴兴区东林中学沈勤学7006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课题实验方案吴兴区塘甸小学周菊芳7007 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实践与研究吴兴区湖州八中姚立明7008 学校午间时间合理利用的研究与实践吴兴区湖州八中徐雄荣7009 以校为本的教学过程管理的制度建研究吴兴区文苑小学吴刚7010 七年级学生适应能力的研究申请吴兴区湖州十二中孙海燕7011 初中科学教学中快乐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吴兴区湖州八中袁萍萍7012 《历史与社会》学科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吴兴区湖州市第三中学陈晓亚7013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的研究吴兴区爱山小学董萍7014 以青年教科组为依托通过校本教研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探索与实践吴兴区湖州十一中姚雪飞7015 思想品德情感课堂教学素材有效性的探究与实践吴兴区白雀学校杨秋华7016 文言文阅读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吴兴区湖州四中周志红7017 托班幼儿感恩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吴兴区妇联童星园沈春蕾7018 科学课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吴兴区上强中学茅卫兵7019 初中语文校本教研的活动设计与管理研究吴兴区湖州三中陆吉祥7020 农村初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和实践吴兴区织里镇中姚阿明7021 发掘幼儿园种植园地教育价值的实践研究吴兴区实验幼儿园管惠惠7022 PEP小学教学中学生两极分化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吴兴区环球小学王建凤7023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实践与研究吴兴区织里实验小学沈惠芬7024 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的实践与探究吴兴区湖师附小费婷7025 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研究吴兴区月河小学蔡玲英7026 农村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吴兴区塘甸小学沈程辉7027 流行音乐对促进初中音乐教育有效性之探究吴兴区上强中学宗奎林7028 区域主题墙创设的实践与研究吴兴区阳光幼儿园费岚7029 “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的研究吴兴区轧村小学沈洁7030 有效开展小学课外阅读活动的探索与实践吴兴区白雀学校吴燕7031 加强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实践与研究吴兴区太湖小学张海鹰703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细节文化的实践与研究吴兴区月河小学姚华7033 构建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吴兴区教育局研训中心邹国强7034 大班幼儿体育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吴兴区一幼费敏7035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音乐素养培育有效途径的实践与研究吴兴区道场小学戴春梅7036 亲历活动过程主体体验感悟长兴雉城二小沈利玲7037 农村初中浙教版数学教材创造性使用的研究长兴县吕山中学章小杰7038 小学生同伴交往中发展人际关系的实践与研究长兴县第二实验小学王雪儿7039 主题背景下数学教育的实践研究长兴县机关幼儿园胡丰亚704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研究长兴县实验小学陈晓燕7041 品德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实效性的研究长兴县夹浦小学许健坤7042 初中数学双语教学的可行性研究长兴县第一中学周剑波7043 创学习型教研组,促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长兴县实验幼儿园胡晓雁7044 高中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长兴县华盛虹溪中学何俊7045 小浦,一个迷人的地方——开发和利用校本教材的研究长兴县小浦中心小学汪志和7046 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有效实验的策略研究长兴一小殷毓敏7047 物理教学中师生自制教具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长兴金陵高级中学周烨森培育语文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关于7048建设农村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基地的实践研究长兴县夹浦中学付少来7049 综合素质随堂定量测评操作模式研究德清二中张证明7050 中学历史研究性课程开展现状调查与前瞻德清县高级中学柴明惠7051 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创生学习课题的探究德清县华盛达外语学校周吾仁7052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德清县实验学校杨丽虹7053 幼儿心理行为问题的调查与干预研究德清县武康幼儿园嵇莲英7054 示范结对——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德清县新市中心幼儿园陈建美7055 浙北农村中学新体育课程标准实施状况与对策的研究德清县高级中学洪伟7056 种植活动中发展大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德清县机关幼儿园何敬瑜7057 以“半日教研”为主题,探索农村中学教师培养新模式德清县雷甸中学陈孟杰7058 利用本土资源、开展本土化小制作的实践与研究德清县洛舍幼儿园姚建英7059 构建生活化英语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德清县千秋外国语学校丁建凤7060 构建低段口语交际训练的良好环境德清县清溪小学褚黎芬7061 小学科技活动学生可持续性发展行为的研究德清县实验学校周宏亮7062 小学语文开发和利用文本隐性资源的实践与研究德清县武康小学孙文君7063 中职学校烹饪专业开发传统名点实施产教结合的实践研究德清县新市职高朱金彪7064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性研究德清县新市中心小学沈中华7065 新课标下通过新型的小学英语家庭作业设计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实践与研究德清县逸夫小学金红敏7066 大班幼儿安全自护教育的探究德清县远望幼儿园魏芸7067 关注形式、上一出好戏——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语境”的研究德清县综合高中石鸿毅7068 以“入户指导”为途径提升托班家长教育观念的实践研究德清县武康幼儿园胡媛7069 政治课堂教学基于生活情景的导引艺术研究湖州二中陈丽萍7070 优化整合教学媒体,促进地理课堂活动的研究湖州二中彭海明卢吉新7071 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安吉县山川乡学校中心胡红斌7072 农村小学在语文新教材教学中困惑及对策的研究安吉县梅溪镇晓墅中心小学朱晨莉7073 小学语文课堂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安吉县梅溪镇晓墅中心小学章福宏7074 在“变式与联结”中实现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安吉县递铺镇二小鄂爱生7075 运用智慧语言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的实践研究安吉县实验小学郑瑛7076 小学英语营造生活化课堂教学氛围的必要性的探究安吉县实验小学查海星707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安吉县孝丰镇中心小学沈爱姣7078 关于在英语实践课中利用地方性多元化资源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研究与探索安吉县塘埔中心小学陈乃坤7079 小语课堂阅读教学妙语点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探索和研究安吉县递铺镇二小吴秀英7080 小学语文“品读感悟”式教训的探索安吉县丰食溪中心小学笪百胜7081 小学古诗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实践研究安吉外国语学校王自文7082 数学建模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应用研究安吉外国语学校许小荣7083 对幼儿孝敬父母的教育与研究安吉县梅溪镇晓墅幼儿园丁荣美7084 以“分享阅读”为载体培养幼儿前阅读能力的实践与研究安吉县童心亭幼儿园杨溢7085 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学有所长”的实践与研究安吉县港口中心学校陈吉平7086 课本剧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实践与研究天荒坪中学潘仁山7087 发挥“教研、科研、师训”三位一体功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安吉县安城中学傅凤生7088 新课标下培养学生高效阅读能力的实践与研究安吉高级中学窦国胜7089 初中学生习题反思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安吉县递铺镇中学黄璇7090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优化的探索南浔区善琏小学郭敏芳7091 初中社会“课程标准”和“考试评价”的关系研究南浔区横街中学姚月平7092 小学“数学广角”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南浔区莫蓉小学宣淦平7093 农村小学亲近母语,优化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南浔区菱湖三小丁国琴7094 农村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任务型活动衔接的实践与研究南浔区长超中学沈红芬7095 美术教学中“说写画”能力培养的研究南浔区菱湖实验小学蒋立迅7096 农村中学深入开展课外文体活动的探索与实践南浔区菱湖三中杨玉林7097 低年级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实践与研究南浔区南浔实验小学钱晓芸7098 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南浔区南浔实验小学姚惠芬7099 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与研究南浔区花林小学李水凤7100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南浔区重兆小学杨炳龙7101 中年级语文海量阅读的探究湖州市南浔区菱湖实验小学莘新云张学霞7102 新课程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具自制与开发的研究南浔中学徐兴花7103 高中英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吴兴高级中学胡洁元7104 湖州地方史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开发与研究吴兴高级中学方建华7105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政治生活化教学探究吴兴高级中学周毅英7106 农村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的研究吴兴区东林中学陆阿建7107 构建言意共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境界吴兴区教育局研训中心盛新凤7108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边远学校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吴兴区弁南中学陈土江7109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策略的研究湖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姚新林7110 高中语文专题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研究湖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顾伟东7111 高中历史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湖州中学叶盛7112 <外国小说欣赏>教学设计研究湖州中学羊刚7113 幼儿园早期阅读多元化活动设计的实践与研究安吉机关幼儿园程丽萍7114 农村小学低段语文随文写话的实践与研究安吉凤凰山中心小学张宁附件2:湖州市教学研究系统2007年度省级立项课题目录序号课题名称单位负责人1 构建整合教学模式,促进幼儿绘画和语言双向发展的实践研究湖州市吴兴区实验幼儿园卞娟娟2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实践研究吴兴区教育局研训中心范新林3 完善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实践与研究南浔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徐勤芳4 课外阅读对小学生人文素养影响的研究与实践南浔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沈美琴5 教师群体培养对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效性的研究南浔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张建权6 农村中小学实施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南浔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孙末明7 △新课程背景下的区域教育质量管理模式的研究长兴县教育局刘秋平8 高中古诗词深化教学系统构建及实践研究长兴中学钱伟强9 小学生古诗词社团活动的实践与研究长兴雉城二小何庆华10 课堂教学诊断促进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长兴煤山中学章新金11 网络文学融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阅读鉴赏力的研究安吉县丰食溪中学郑智慧12 科学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安吉孝丰镇中学徐建荣13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中教师行为转变的实践与思考德清县教研室潘伟荣14 写字教学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实践与研究德清县教研室沈凤佳15 “古诗美文诵读”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德清县逸夫小学倪晓琴16 新课改下高中文科与本土人文资源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索德清一中姚小明17 双向互动式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德清县清溪小学冯荣华18 回归童心的幼儿美术教育策略研究德清县中心幼儿园王悦娟注:△为省重点课题。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一体化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一体化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
通过深入研究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建立起更紧密、有机的教育模式。
通过全面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可以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更加有效地开展,培养学生优秀品德和法治意识,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一体化;理论探索;实践引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法治意识的重要环节。
传统上,教育中的教、学、评三个环节往往被分割开来,导致道德与法治教育难以贯彻到整个教育过程中。
因此,本文将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一体化的理论探索与实践,以期提供一种全面有效的教育模式。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理论教-学-评”一体化的理论指的是将教育过程中的教学和评价环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紧密相连、互相支撑的整体系统。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采用“教-学-评”一体化的理论可以实现全面有效的教育目标。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启发式教学、案例研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教育的学习环节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道德与法治的意义,以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
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还可以采用项目评价、学习档案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情况和发展潜力,从而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
通过“教-学-评”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可以使道德与法治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表现力,促进学生的品德和法治素养的全面发展。
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和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进。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一体化的优势(一)提升教学效果“教-学-评”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做训评一体化”教学的探讨一、“教学做训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一)“教学做训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概念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积极倡导“做中学,学中做”教学方法。
“教学做训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正是在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构建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新型教学模式。
它是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活动为载体、以工作任务引领,通过有效设计、学习、训练、评价,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一种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做训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教学做训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特点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教”是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教学理念及方法;“学”是基于会计典型职业活动为学习内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做”是核心,是基于一定的环境和知识、技能,在做上教,做上学;“训”是做上训,先会做、再做好,做好离不开训练;“评”是基于成果为导向的、多维度、多元化、全过程的教学评价。
“教学做训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学校课堂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基础知识与实用技能相结合、专业教师与企业实践专家相结合,在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会计课程改革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教学做训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货币资金核算与管理》课程中的应用探索《货币资金核算与管理》这门课是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的核心课程之一,属于会计典型职业活动直接转化的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本人以其中的一个子任务《通过转账支票结算销货款》为例,应用“教学做训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对这节课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1.教材分析《货币资金核算与管理》这门课最大的特点是遵循“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改理念,将传统的货币资金内容进行了改革创新,主要体现在将枯燥的会计理论知识转换成具体的实务工作,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机结合,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货币资金业务,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设计为3个学习单元,从而使重点知识动态化,难点知识可操作。
资阳市教育局
关于资阳市第四届优秀教学成果评审结果的公示依据国务院《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国务院令第151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92号),按照《资阳市教育局关于开展资阳市第四届优秀教学成果评奖工作的通知》(资教发〔2013〕97号)要求,经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各有关单位资格审查、初评、公示、推荐,资阳市第四届优秀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通过资格复审、专家评审、终审,评选出获奖成果80项,其中一等奖15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40项,现将获奖成果名称、成果完成单位、成果主要完成人予以公示。
自公示之日起,30日内为异议期。
任何单位和个人若有异议,应具名向市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设资阳市教科所内,邮编:641300)提出书面异议书;对匿名、逾期的异议书不予受理。
资阳市第四届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
资阳市教育局
2014年月日
安岳一等20% 二等28% 三等31% 合计28.75%。
“教—学—评”一体化视野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探究摘要:初中化学“教学评”教学模式,它将不同层次的化学知识、化学实验和化学应用紧密结合,实现了知识的系统化和应用的实践化。
在初中化学一体化教学中,知识的学习与实验的操作相结合,将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实践应用紧密融合,旨在通过实际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化学知识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初中化学;教学引言初中化学教学模式以教材为核心,将化学的基础知识、实验操作和应用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施初中化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理解“教、学、评”一体化的含义在学科视野中,“教、学、评”应当保持统一。
崔允漷和夏雪梅在《教-学-评一致性:意义和涵义》中指出:在教学、学习和评价的指导下,教学、学习和评价等问题是一种统一的过程。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学习与评估必须保持一致性。
因此,在教学的设计与安排上,教师要结合课程的核心能力的培养,从整体上考虑教什么、为什么教,从而确定教育应该实现的预期效果。
在课堂上注重“学了些什么”“是否实现了预定的学习目的”,真正地评估“教、学、评”的教学结果,从而进行下一阶段的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如果课堂上只是关注教什么,怎么教,而不求效果,那么就会产生为教而教、图热闹、走形式的现象,使课程的执行与课程的目的与思想背道而驰。
“教、学、评”一体化评估强调了“以表现力为基础”的教学评估。
表现型教学评估是指学生在完成有意义的表达式任务的过程中,获得与知识和能力相结合的一套学习战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任务驱动推进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包括解决问题、交流讨论、质疑、辩论、实验、调查和探究等。
构建“互联网+教科研训”创新工作模式的思路与实践作者:曹炜王秋龙来源:《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0年第05期摘要:教师可以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共享性与先进性来实现学科教研方式的创新、校本教研模式的改革以及培训策略的创新。
这需要教师认同网络文化、提高科研意识,通过设立专项经费等方式为“互联网+教科研训”这一新工作模式提供支持。
关键词:互联网+教科研训;工作模式创新;思路;实践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0)05-020-04一、研究“互联网+教科研训”工作模式的必要性目前,世界各国都已经意识到教师培训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也通过各种手段来加强对教师的管理。
我国各地高校也开始“加强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继续保持和发展自身在教师培养上的优势和特色”[1]。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相关部门对教师教科研训的重视度比较高,这也使得国家的教育发达程度比较高。
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之后发现,这些发达国家中教师教育已经形成了系统化的发展历程,在不同阶段可以根据教师的特点对教师进行管理与培训。
具体的发展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侧重点如图1所示。
这些国家对教师的培训也分为不同的模式,除了基本的模式之外,教科研训一体化的模式是十分常见的。
在培训过程中,国家设立了专项经费,并及时引入各种技术来支持教师的教学、科研与培训工作的开展。
例如在法国,从1989年开始就设立教师专门的培训学校,为教师教科研训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与此同时,法国用于教师教育的资金经费占全国教育经费支出的17%。
在我国,虽然近年来教师的教科研训工作也受到重视,但是教科研训一体化发展模式还不成熟,也没有实现与网络技术的充分结合。
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将“网络与教科研训”作为关键词在知网上进行检索之后发现相关文献的数量不足100篇。
在2006-2010年间,教科研训开始在我国发展起来,这段时间的研究成果数量较少,到2011年之后关于教科研训的研究成果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但是教科研训与网络相结合的论文数量仍然不多。
全国一体化教师培训总结(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学习总结、教学总结、活动总结、实习总结、军训总结、工作计划、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learning summary, teaching summary, activity summary, internship summary, military training summary, work plan, debriefing report, experience, other model essays, etc.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全国一体化教师培训总结全国一体化教师培训总结样版5篇时代赋予我们的是机遇、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们认识到了新课程标准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会多学习、多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构建和楷高效的课堂,那么作为教师,你有什么教师培训总结呢?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全国一体化教师培训总结”,下面本店铺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全国一体化教师培训总结1我有幸成为区骨干教师培训班的一员,心里个性高兴,因为这这次培训给我带给了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推进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落地实施,提高劳动教育指导教师的专业素养,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我区开展了义务段新时代劳动教育骨干教师的专项培训,进行了“研训赛一体化”培训模式的实践探索。
“研训赛一体化”的实施,创新了教师培训方式,有效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增强了培训的有效性,促进了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和专业能力的发展。
一、“研训赛一体化”培训模式概念解读作为汉阳区劳动教育教师培训途径的一次探索,我们区开展的“研训赛一体化”教师研修模式,是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由主管全区师训与教研的两个部门——区教师进修学校与教科中心通力合作,结成师训共同体,由区教科中心学科教研员领衔培训课程设计,教师进修学校在保留原有师训工作优势的基础上,主导培训过程落实,双方共同促进培训成果转化,将教学研究、专业培训、评比竞赛融合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与实施。
“研”,即开展课题研究或专题研讨,引导参训教师围绕劳动教育开展小课题研究,聚焦劳动教育必修课的难点,以学区为单位找准研讨方向,确立研讨主题,设计研讨路径。
“训”,即围绕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的落地实施,拓展教学教研思路和推广优秀教学策略。
“赛”,即开展优质课,如优秀论文、课例、案例、微课以及创新技能等竞赛活动。
竞赛活动既是教师专业技能展示的平台,也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催化剂。
二、“研训赛一体化”培训模式实施策略为了更好地落实“研训赛一体化”培训策略,保证培训获得圆满成功,在首次培训活动时,我们便制定了培训的总体目标,即提升劳动教育骨干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具体目标为理解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意义、目标、内容与实施原则;学习内容和要求则是通过学习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的教学方法及评价策略,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与劳动技能。
为了培训目标的有效达成,在开展“研训赛一体化”教师培训活动时,我们采取了以下五个实施策略。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use《研训一体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甘蔗中心小学课题组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思路1、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外环境的影响。
如参加培训、外出学习、听报告等,但在新课程条件下,主要的已经不再依赖这些外环境了,而是主要依靠校本教研制度,而教研组又是实施校本教研的主要载体。
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等,同样主要地依靠校本教研去实现的。
可是,当前校本教研(教研组)活动中却存在着“教而不研”“教而少研”与教研群体建设不够等一系列的问题,最突出的是教师们真正缺少教研的内驱力。
我们的教师比较长于内省而缺乏公开自我、倾听与回应以及问题化与问题解决的习惯与能力。
教师们经验有余而反思不足,缺乏内驱力的被动的反思,影响了教学研究质量的提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诸多问题是长期积累下来的,而这些问题不解决,就无法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无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所以建立有效的教研群体、增强教研本位意识、回归教研本职、“聚集课堂”教研,提升教师专业成长,从而提升教研活动有效性,成为了当今教研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活动重在“聚焦课堂”。
从上世纪中叶以来,关于课堂的研究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从工程式研究到文化生态的整体研究,从接受式教学与活动式教学的两方对峙到成为前进中的两极张力。
人们的研究正在完成从外显到内隐、从行为到心理、从局部到整体的转变,逐步形成了全面关注课堂学习的格局,甚至于专家们提出了“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的观点。
从这个角度,“聚焦课堂”既是一种研究的趋势、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核所在,所以教研组的教研活动中研究课堂无疑是重中之重。
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
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大方向是正确的,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的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现象。
“教—研—训”一体化教师培训实践模式与策略研究作者:郭绍青来源:《中国远程教育》2013年第03期【摘要】为了提高教师培训的实践效果,本文结合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灾区教师培训”项目的培训实际,在基于网络的分级分层混合式培训模式理念下提出了“教-研-训”一体化教师培训实践模式,即两级混合培训模式与学区资源中心模式,并在实践中总结出该模式的实施策略与方法,最后通过调查与分析,对该模式与策略进行了初步验证。
【关键词】模式;策略【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03—0088—0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作为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工作方针,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有力保障的措施之一,期望通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教学能力。
[1]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指出“要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培训,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紧紧围绕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要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方法,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等。
”[2]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灾区教师培训”项目(以下简称“项目”)作为一项由国际公益组织支持,以教师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综合性地区教育发展项目,自2010年5月启动以来,已使四川省绵竹市、什邡市、北川县、青川县以及甘肃省西和县5个项目县(市)319所项目学校的513名资源教师、6655名学科教师在有效课堂教学技能方面得到了系统的全员培训,教师的课堂教学与教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
本文将以本项目的实施为个案,通过归纳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实践模式与策略,以期对我国正在实行或将要实行的其他教师培训项目起到借鉴作用。
一、“教-研-训”一体化教师培训实践模式的提出“灾区教师培训”项目采用基于网络的分级分层混合式培训模式,即在混合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将传统的集中面授培训、网络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等方式结合起来,在组织形式上实行分级、在培训内容和活动上实行分层的混合式教师培训。
[3]在实施过程中先由国家级专家为各项目学校集中培训3-5名资源教师,再由资源教师返回学校或学区开展校本培训或学区培训,最终实现全员培训。
在此过程中,各级培训均采取参与式培训与网络远程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保障培训的效果。
但是,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各县(市)在学校布局、硬件配备、网络条件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项目组在分级分层混合式培训模式的理念下形成了具体的“教-研-训”一体化教师培训实践模式,即两级混合培训模式与学区资源中心模式。
1. 两级混合培训模式两级混合培训模式实施的前提条件是:项目县区学校布局相对集中、硬件设备与上网条件相对较好。
在此基础上,项目培训按照国家级资源教师短期集中面授培训与网络远程指导下的校本培训相结合的两级培训模式实施。
在“灾区教师培训”项目中,四川省各项目县(市)的硬件设施、网络条件基本完善,资源教师参加短期集中培训后返回项目学校能够在本校组织学科教师开展多样化的校本培训,专家团队及县级巡回指导团队可通过远程或实地形式对资源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进行指导。
因此,在项目实施中,四川省绵竹市、什邡市、北川县、青川县的培训活动均采用两级混合培训模式。
实施模式如图1所示。
2. 学区资源中心模式(三级混合培训模式)学区资源中心模式实施的前提条件是:项目县(市)学校布局相对分散且学校规模相对较小、学校硬件设备有限、联网条件较差。
为保证此类学校教师培训的质量,项目培训按照国家级资源教师短期集中面授培训、网络远程指导下的学区资源教师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三级培训模式实施,因此也称为三级培训模式。
三级混合培训模式与两级混合培训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增加了学区资源中心培训环节。
在学区资源中心,参加国家级短期集中培训的资源教师对各学区项目学校骨干教师开展了基于培训内容的短期集中培训,骨干教师在完成网络培训平台内容浏览、作业提交、撰写反思、发帖等任务后,还要参与基于案例的交互式电视教研模式的培训,用以加强教学案例的分析与研讨能力,从而确保参加学区资源中心培训的骨干教师在返回各教学点后,能够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开展基于交互式电视光盘的校本培训。
“灾区教师培训”项目中,甘肃省西和县各项目学校的硬件设施与网络条件相对较差,大部分学校无法正常开展基于网络的校本培训活动,并且由于西和县教师人数众多,参加国家级资源教师培训的教师以学区为单位选取,导致资源教师不能涵盖到每个项目学校中。
基于上述情况,在完成国家级资源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后,资源教师首先在学区资源学习中心对学区内未参加短期集中培训的教师骨干进行培训,学区资源学习中心的硬件、网络条件保证了资源教师对网络平台上培训内容的系统学习,接受学区资源中心培训的骨干教师返回本校后再借助由中央电教馆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设计开发的交互式电视培训光盘——《有效教学交互电视培训—教师能力培训课程》开展基于视频案例研讨、听课评课等多样化的校本培训活动。
西和县教师培训以学区为中心向学区内其他项目学校辐射,最终实现了全县教师全员培训的目标。
模式如图2所示。
基于网络的分级分层混合式培训模式在活动设计、组织形式上突破了传统单一集中培训模式的弊端。
根据地区差异性,采取了不同的实践模式,在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扩大了项目的受益面,使全员培训成为可能。
二、“教-研-训”一体化教师培训实践模式的实施策略与方法大量培训实践与经验表明,教师培训的成效不能仅仅依靠短期的、针对少数教师的国家级集中培训,应将重心转移到短期国家级集中培训后的学区资源中心培训与校本培训中,只有保障校本培训质量,才能真正地实现全员培训。
教师作为教师培训的对象,因其年龄特征、任教学科、任教年限、理论与技术水平的差异性而对培训给予了不同的期望。
为了真正提高每位教师的能力水平,校本培训工作必须运用多样化的培训策略与方法,才能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
只有将课堂教学、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有效的整合,促使教师将培训所学的知识用于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案例研讨等日常校本教研与教学中,通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才能促使教师将培训所学的知识迁移成为自身的教学技能,最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1. 建立校本培训小组,完善组织、管理机制校本培训是由项目学校参加短期集中培训的资源教师担任培训者,对该校学科教师开展基于培训内容的多样化活动。
校本培训活动开展的质量,与项目学校管理者、学科教师的支持与参与等都密不可分。
“灾区教师培训”项目要求各项目学校资源教师由该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学科骨干、信息技术教师构成(图3);校本培训小组由项目学校主管教学的校长等管理人员以及资源教师组成(图4)。
学校领导直接参与是校本培训计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资源教师针对本校教师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的校本培训活动,是保障全员培训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作为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工作方针,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有力保障的措施之一,期望通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教学能力。
[1]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指出“要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培训,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紧紧围绕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要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方法,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等。
”[2]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灾区教师培训”项目(以下简称“项目”)作为一项由国际公益组织支持,以教师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综合性地区教育发展项目,自2010年5月启动以来,已使四川省绵竹市、什邡市、北川县、青川县以及甘肃省西和县5个项目县(市)319所项目学校的513名资源教师、6655名学科教师在有效课堂教学技能方面得到了系统的全员培训,教师的课堂教学与教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
本文将以本项目的实施为个案,通过归纳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实践模式与策略,以期对我国正在实行或将要实行的其他教师培训项目起到借鉴作用。
一、“教-研-训”一体化教师培训实践模式的提出“灾区教师培训”项目采用基于网络的分级分层混合式培训模式,即在混合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将传统的集中面授培训、网络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等方式结合起来,在组织形式上实行分级、在培训内容和活动上实行分层的混合式教师培训。
[3]在实施过程中先由国家级专家为各项目学校集中培训3-5名资源教师,再由资源教师返回学校或学区开展校本培训或学区培训,最终实现全员培训。
在此过程中,各级培训均采取参与式培训与网络远程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保障培训的效果。
但是,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各县(市)在学校布局、硬件配备、网络条件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项目组在分级分层混合式培训模式的理念下形成了具体的“教-研-训”一体化教师培训实践模式,即两级混合培训模式与学区资源中心模式。
1. 两级混合培训模式两级混合培训模式实施的前提条件是:项目县区学校布局相对集中、硬件设备与上网条件相对较好。
在此基础上,项目培训按照国家级资源教师短期集中面授培训与网络远程指导下的校本培训相结合的两级培训模式实施。
在“灾区教师培训”项目中,四川省各项目县(市)的硬件设施、网络条件基本完善,资源教师参加短期集中培训后返回项目学校能够在本校组织学科教师开展多样化的校本培训,专家团队及县级巡回指导团队可通过远程或实地形式对资源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进行指导。
因此,在项目实施中,四川省绵竹市、什邡市、北川县、青川县的培训活动均采用两级混合培训模式。
实施模式如图1所示。
2. 学区资源中心模式(三级混合培训模式)学区资源中心模式实施的前提条件是:项目县(市)学校布局相对分散且学校规模相对较小、学校硬件设备有限、联网条件较差。
为保证此类学校教师培训的质量,项目培训按照国家级资源教师短期集中面授培训、网络远程指导下的学区资源教师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三级培训模式实施,因此也称为三级培训模式。
三级混合培训模式与两级混合培训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增加了学区资源中心培训环节。
在学区资源中心,参加国家级短期集中培训的资源教师对各学区项目学校骨干教师开展了基于培训内容的短期集中培训,骨干教师在完成网络培训平台内容浏览、作业提交、撰写反思、发帖等任务后,还要参与基于案例的交互式电视教研模式的培训,用以加强教学案例的分析与研讨能力,从而确保参加学区资源中心培训的骨干教师在返回各教学点后,能够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开展基于交互式电视光盘的校本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