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质沥青标号对SBS改性沥青低温性能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03.14 KB
- 文档页数:5
试析SBS改性沥青性能影响因素1、序言目前,采用聚合物对道路沥青进行改性是提高和改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一种重要措施,常用的改性剂有SBS、SBR、PE等。
其中,SBS类改性沥青与原始沥青相比,在稳定性能、内聚附着性能、拉伸能力、弹性性能、温度性能、抗老化性能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改进和提高,被广泛应用于路面工程。
在多年的研究实践中,人们发现SBS改性沥青性能受到SBS掺入量、基质沥青、SBS自身性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拟从SBS改性沥青的原材料入手,试图对其主要影响因素做一个综合研究探讨,从而达到指导沥青改性用SBS生产的目的。
2、SBS改性沥青机理沥青的改性主要是通过改善沥青体系的内部结构实现对沥青物理性能的改善的。
SBS是一种高聚合物,易因吸收沥青中的饱和分而发生溶胀,溶胀后的SBS 极性更接近胶质;沥青与SBS挤压部分的相容性也会改变沥青组分的分布,进而影响沥青的相态转变;聚合物粒子对沥青组分的良好吸附和沥青组分对聚合物粒子的充分溶胀是提高沥青性能、对沥青进行聚合物改性的基础,沥青组分对聚合物粒子的溶胀和聚合物粒子对沥青组分的吸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种动态过程会对聚合物改性沥青的空间结构产生很大动态影响,直接会影响到改性后沥青的性能。
3、影响因素3.1 SBS改性沥青效果与基础沥青的关系研究表明,沥青和SBS的相容性与基质沥青的构成紧密相关关,因此,沥青组成将直接影响改性效果。
沥青中沥青质含量的增加,可以有效的改善改性沥青的应力应变特性,但与此同时,也影响改性剂在沥青中的相容稳定性。
另外,随着沥青中的芳香分增加,高聚物吸收饱和分小分子致其比表面积增加,有助于改性沥青沥青形成相容稳定体系,相反,芳香分的过多,则会明显降低改性沥青的内聚力和软化点。
3.2 SBS掺入量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SBS的掺入引起了沥青组分的重新分配,其中,饱和分明显减少,胶质、芳香分及沥青质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改性剂是一种高聚物,在沥青中溶解是一种溶胀过程,饱和分等小分子由于运动较快,会快速渗透进高聚物内部,使其体积膨胀,另外,如果高聚物的分散度较大,比面积增大,饱和分小分子进入几率增大,所以改性后饱和分含量明显减少。
文章编号:0451-0712(2007)02-0134-04 中图分类号:U414175013 文献标识码:A基质沥青和SB S改性剂的相互作用机理分析陈华鑫,王秉纲(长安大学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安市 710064)摘 要:从SBS改性沥青的材料组成特性出发,采用吸附理论、热力学理论、自由体积理论讨论了在加工、施工拌和与营运过程中SBS与基质沥青的相互作用,分析了不同阶段基质沥青与SBS改性剂之间的相互影响,表明在不同阶段SBS与基质沥青间的相互作用是不同的,在原材料选择中应充分注意改性沥青的这一特点。
关键词:SBS改性沥青;吸附理论;热力学理论;自由体积理论;相互作用机理 沥青是一种典型的粘弹性材料,其温度敏感性好坏直接影响着沥青的路用性能。
由于近年来优质油源的缺乏,普通基质沥青已难以适应现代交通对沥青材料提出的更高要求,采用改性技术是提高和改善沥青性能的关键措施之一,其中SB S是目前使用最为普遍、效果特别显著的主要改性措施之一,而SB S改性沥青性能的好坏则取决于SB S与基质沥青的相互作用。
众所周知,SB S改性沥青的性能差别主要与其化学组成有关,其组成、化学结构和结合形态的任何变化都会改变改性沥青的性质。
在改性沥青研究中,赵可、张玉贞、X1L u等人曾试图通过分析沥青改性前后组分的变化来剖析改性沥青的作用机理,或利用不同沥青组分与改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判断沥青中各组分对改性沥青的贡献效果,以研究沥青组分与改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借助核磁共振(NM R)波谱法、X射线衍射法、红外线法(I R)、蒸汽压渗透法(V PO)和胶凝渗析色谱法(GPC)等对改性沥青进行微观性能分析。
但改性沥青的性能应从加工、储存与运输、现场拌和、施工成型以及运营中的性能的综合表现来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严重影响改性沥青的使用品质,以往多数研究主要关注其路用性能本身,而对加工与混合料施工过程中SB S与基质沥青的相互作用关注不够。
论沥青三大指标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摘要:沥青路面因其具有表面平整、噪音低、行车舒适、易于修复等一系列优点,成为当今应用最广的路面之一,同时沥青作为一种感温性材料,夏季高温时易出现高温稳定性不足,产生车辙病害,严重影响行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为提高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国内外专家学者提出了一系列沥青改性措施,如SBS改性沥青、掺加抗车辙剂、橡胶粉、纤维等改性剂以及改进沥青混合料级配、采用低标号沥青等方法,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技术、成本、工艺等因素,车辙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完全地解决。
本文通过沥青三大指标试验,研究沥青的针入度、延度和软化点三大指标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为保证路面施工质量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沥青;沥青混合料;针入度;延度;软化点一、沥青三大指标概述沥青在混合料结构中起稳定及粘结作用,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及低温抗裂性都有重要影响作用。
在通常情况下,矿料级配的贡献率占到60%,沥青结合料则提供40%的抗车辙能力。
尤其是对许多密实型的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来说,粗集料是呈悬浮型结构状态,相互嵌挤作用相当有限,沥青结合料的高温劲度就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沥青路面的低温开裂有两种型式:一种是由于气温骤降造成面层温度收缩,在有约束的沥青层内产生的温度应力超进沥青混凝土抗拉强度而造成开裂。
另一种形式是温度疲劳裂缝。
温度反复升降导致温度应力疲劳使混合料的极限拉伸应变变小,又加上沥青的老化使沥青劲度增高,应力松弛性能降低,故可能在比一次性降温开裂温度高的温度下开裂。
沥青路面的低温收缩裂缝与沥青结合料的低温品质及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收缩性能有关。
由于开裂表现为寒冷季节混合料集料之间的沥青膜拉伸破坏,然后再导致集料的破裂。
因此沥青路面的低温抗裂性能主要取决于沥青结合料的低温拉伸变形性能,沥青结合料的性能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其贡献率达到90%。
这时候的混合料非常坚硬,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对抵抗收缩变形导致的开裂无能为力,其贡献率充其量只有10%。
(完整word版)SBS结构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03 SBS结构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刘贵男(中石化资产分公司长岭沥青厂)摘要:本文主要以两种不同S/B的线型SBS(A、B)和星型SBS(C)为例,研究了不同SBS结构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不同结构的SBS由于与沥青的相容性不同,对基质沥青的改性效果有所不同。
同等质量分数下,S/B高的线型SBS改性沥青比S/B小的线型SBS改性沥青的针入度、延度较小、抗老化性能强;星型SBS改性沥青软化点和针入度的指标优于线型SBS改性沥青;星型SBS的改性效果与改性剂和基质沥青的配伍性有很大的关系.关键词:SBS结构、基质沥青、改性沥青前言聚合物改性沥青由于可以提高和改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现已得到了广泛应用.聚合物改性沥青种类繁多,其性能随聚合物品种的不同而不同。
其中SBS聚合物改性沥青由于能够显著提高沥青路面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以及增强抗老化、改善疲劳等性能而成为聚合物改性沥青的主要品种[1]。
SBS 聚合物改性沥青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我国常用的SBS改性剂主要是线型和星型两种。
SBS与基质沥青存在着配伍性,不同的基质沥青组成会严重影响SBS改性沥青的技术性能.因此,选择不同类型和牌号SBS,研究其对改性沥青技术性能的影响,对于正确认识和应用SBS改性沥青有着积极的意义[2]。
1.原材料的性质及分析方法1.1基质沥青实验采用的沥青为国产三种70A重交通基质沥青:Ⅰ、Ⅱ、Ⅲ,其性质见表1。
表 1 三种70A重交通基质沥青指标基质沥青种类ⅠⅡⅢ25℃针入度/0。
1mm66.867。
473.7软化点/℃49.148。
947.910℃延度/cm>60>6058.0TFOT后残留物质量损失/%0。
180.150。
1610℃延度/cm7。
07.07.025℃针入度比65.363.764。
11.2改性剂和稳定剂试验共采用了A、B、C三个型号的SBS改性剂,其中A和B为线性SBS,C为星型SBS.三种改性剂均呈白色立柱桩,物理力学性质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