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开发在物联网实践教学中的探索_顾家铭
- 格式:pdf
- 大小:378.64 KB
- 文档页数:3
敏捷开发方法论的介绍和实践敏捷开发(Agile Development)是一种先进的、适应性强的软件开发方法,其核心就是以人和互动为中心、注重软件工作而非文档工作、灵活地回应变化,从而更快地获取客户价值。
简单来说,敏捷开发就是一种敏捷、高效的软件开发方法。
敏捷开发方法论的发展历程敏捷开发的概念最早是在2001年被提出的,当时一群敏捷软件开发者聚集到了犹他州的蒙特娄(Snowbird)山庄,进行了一次探讨软件开发的会议。
这次会议被称为“敏捷联盟会议”,会议结束后他们发表了《敏捷宣言》。
在宣言中,他们强调了以下四个方面:1. 个体和互动胜过过程和工具。
2. 可以工作的软件胜过详尽的文档。
3. 客户合作胜过合同谈判。
4. 响应变化胜过遵循计划。
这些原则成为了敏捷开发方法的基础,而敏捷开发因此开始迅速发展壮大。
目前敏捷开发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了软件开发领域里最具影响力的方法学之一。
敏捷开发方法的体系结构敏捷开发方法包含了多种实践和技术,旨在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在敏捷开发中,软件开发是基于迭代和增量的,这意味着软件开发是分阶段完成的,每个阶段都需要生成可工作的软件产品。
在敏捷开发中,很少有预先确定的计划,因为这种计划很难应对变化。
而相比之下,敏捷开发更注重实践。
下面是敏捷开发方法论的核心实践:1. Scrum:Scrum是敏捷开发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开发过程框架。
在Scrum中,团队需要在每一个迭代周期中开发可工作的软件,并在固定的时间框架内完成。
Scrum强调了团队的自组织、交流和协作,使团队更容易应对变化。
2. XP:XP也是一种流行的敏捷开发框架。
它强调更高质量的编程技巧,比如测试驱动开发(TDD)、重构、持续集成等等。
这些实践可以帮助团队及时发现和修复问题,确保软件的质量。
3. Kanban:Kanban是一种可视化方法,通过制作诸如“工作流程图”之类的信息板,确保团队总能清晰地了解自己当前的工作状况。
软件工程中的敏捷开发实践软件工程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领域,涵盖着很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软件开发方法。
软件开发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是敏捷开发。
敏捷开发是一种以人为中心、注重迭代与变化的软件开发方法,其实践中也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一、敏捷开发的理论基础敏捷开发的理论基础包括灵活性、快速反馈、适应性和简单性等。
在敏捷开发的过程中,一个团队不断地进行反馈和学习,进而逐步完善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这些反馈和学习是敏捷开发的关键。
二、敏捷开发的特点敏捷开发与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它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以及对变化的适应能力。
敏捷开发注重迭代开发,这使得开发人员可以更加快速地获取客户的反馈,进而调整开发方向。
而且敏捷开发中团队的组成是跨职能的,也就是说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可以承担多种角色,这样可以更好地协作完成项目。
三、敏捷开发的实践在实际的软件开发中,敏捷开发的实践也是多样的。
下面,我们来看几种比较常见的实践。
1. 产品规划在敏捷开发的初期,需要制定一个清晰的产品需求,并且将其划分成一个一个可执行的小任务,这些小任务被称为用户故事。
在规划产品时,可以进行趋势分析,总结归纳需求,以确定产品方向和愿景。
2. 迭代开发敏捷开发的核心在于快速反馈,这也就需要团队快速迭代,从而不断完善产品。
一个迭代周期通常在两周左右,每次迭代完成后会进行一次发布和回顾,然后根据反馈进入下一个迭代周期。
3. 测试驱动开发测试驱动开发是敏捷开发中的一种实践方法,它强调首先编写测试用例,然后根据测试用例来编写代码。
这样可以充分保证代码的质量和可维护性。
4. 持续集成持续集成是指开发人员频繁地把代码提交到主干版本库,并且与其他开发人员的代码进行集成和测试。
这样可以充分保证代码的稳定性和兼容性。
四、敏捷开发的优势敏捷开发的优势主要在于快速反馈和适应变化。
在敏捷开发中,团队每两周进行一次迭代,可以及时获取客户的反馈,然后根据反馈及时调整开发方向。
基于BOPPPS模型的物联网综合实训教学设计作者:顾家铭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年第03期摘要:物联网实训课程多采用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针对高等院校物联网实训课程的教学现状和特点,基于现有物联网实训平台,在教学设计中引入BOPPPS教学模式。
以“环境监测模块”项目为例,阐述BOPPPS模型的具体实施过程,并在参与式学习和后测环节,结合敏捷开发模式,模拟企业开发流程。
实践证明,BOPPPS模型应用于物联网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有利于教师设计可行的教学活动、及时得到学生反馈和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学生课堂参与度较高,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关键词:物联网;BOPPPS模型:教学设计;敏捷开发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0)03-0278-02《物联网综合应用实训》是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中核心课,综合软硬件知识,实现完整的物联网应用[1]。
现在的物联网实训类课程多采用项目化教学,由任务驱动。
由于学生并未接触过实际的物联网系统应用,理解性较差,缺乏动力,导致学习积极性低。
本文针对现有物联网实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入BOPPPS教学模式,探索基于BOPPPS 模型的物联网综合应用实训教学设计。
在参与式学习环节,基于敏捷开发模式,模拟企业环境,引导学生自行查找解决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1 BOPPPS教学模型简介BOPPPS模型起源北美地区,近年来成为北美高校所推崇的一种教学模型,教师可以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BOPPPS模型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六个阶段(模型六要素):Bridge-in(导入)、Objective(目标)、Pre-Assessment(前测)、Participatory Learn-ing(参与式教学活动)、Post-Assessment(后测)、Summary(总结)[2]。
敏捷开发在物联网教学改革中应用的研究与实践作者:江帆来源:《科技资讯》2016年第25期摘要: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针对目前我国物联网教学形式单一,相比较于其他科目,其知识点比较繁杂,教学实践经验相对缺乏等情况,提出了在物联网专业教学过程中引入敏捷软件开发的思想,详细阐述了敏捷开发方式融入物联网教学的过程。
教学过程基于敏捷开发的思想,融入Scrum开发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改革考试评价模式。
关键词:敏捷开发物联网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a)-0114-02敏捷开发是21世纪初产生的新型软件开发模式,主要是针对传统软件开发方式的不足之处提出的。
敏捷开发技术中包含了先进的开发理念——Scrum模式。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用Scrum模式能够显著提高系统的执行效率和响应能力。
Scrum开发方法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参与人员视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强调个人能力的重要性,强调交流合作,强调软件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1 物联网教学现状分析在目前的物联网教学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现有的物联网专业教学大多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引领”的教学模式。
教师引入项目教学的模块,布置任务,学生按照老师的操作步骤,按部就班地学习。
在项目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缺乏压力和动力的现象,学生感受不到真正的、企业化的物联网氛围,因此不愿意自主地动手操作。
(2)自2010年国内各高职院校开始开设物联网专业至今,经历了六年的实践,但是学校在教学方面积累的经验还不是很丰富,其课程大多是演示型和验证型的[1],缺少在真实的物联网环境下面操作的经验,其教学过程也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教师缺乏物联网工程的实践经验,在目前我国教育体制的大背景下,教师职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职称评定,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是科研型的,“双师型”的教师严重缺乏。
任课教师缺少物联网工程的实践经验,将过多的学时用于理论教学,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物联网的实际需求脱节。
物联网敏捷开发中台方案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物联网应用的开发和构建。
而物联网智能设备和应用程序的数量极其庞大,且不同企业的开发需求和方案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物联网开发中台方案的极致敏捷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个适用于物联网敏捷开发中台方案,帮助企业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解决方案。
1.需求分析:开发一个质量高、高效率的物联网应用程序,围绕着需求分析展开。
需求分析的目标是确定产品的技术和业务要求,需求分析的流程需要设计出用户故事和任务,以及确定需求的重要程度。
此流程可确保核心业务和技术要求被考虑进去,并且能够满足企业级应用程序开放平台的集成和对接。
2.合理架构:云平台和物联网智能设备在物联网开发中是两个非常关键的方面。
为了满足固件/软件升级、安装、监测、维护、配置等需求,我们需要在物联网应用程序中设计一种可扩展的、安全的架构。
这种架构需要包括物联网云平台,同时还需要支持所有的设备,包括嵌入式设备、扩展模块、传感器等,以便能够实时监测这些设备的状态。
此外,还需要一个基于云平台的物联网应用开发生命周期管理平台,用于提供代码编写、测试、验证、发布和修复等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
3.敏捷的开发流程:敏捷开发在物联网应用程序开发中是关键组成部分。
这种方法通过短小、高效、可重复的迭代时间,并在开发完成期间使用自动化和工具支持,从而提高开发过程和质量。
在这种流程中,开发人员、测试人员、业务人员等角色之间需要快速、简单地各司其职、开展团队协作,从而能够实时响应市场需求。
4.持续集成:将自动化集成和自动化测试与快速开发流程相结合,有助于提高物联网应用程序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自动化集成助理实现自动化构建,同时在开发中不断运行测试用例,确保软件固件或应用程序能够在运行时稳定地运行。
5.保持更新:物联网应用程序开发周期长,所以迭代管理非常重要。
通过持续迭代,可以提高应用程序的质量,满足用户的需求,并快速调整业务的方向。
基于敏捷开发的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探讨【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敏捷开发的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在引言部分介绍了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分别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探讨、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效果评估和教学实践总结等方面深入探讨了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
在总结了本文的实践启示,并提出了教学改进建议和未来展望。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讨和分析,可以为敏捷开发的物联网工程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敏捷开发、物联网、教学实践、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效果评估、教学实践总结、实践启示、教学改进建议、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物联网技术是指利用互联网、无线通信技术和传感器等设备,实现对各类物品的监测、交互和控制。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开始关注物联网工程实践的教学。
教育机构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物联网领域日益增长的需求。
本文将围绕基于敏捷开发的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展开探讨,探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探讨、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效果评估以及教学实践总结等方面。
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实践启示、教学改进建议和未来展望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敏捷开发的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主要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研究如何将敏捷开发方法论应用于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
2. 探讨敏捷开发在物联网领域的具体应用情况,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教学实践,总结出最佳实践经验。
3. 评估基于敏捷开发的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在学生学习成果、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方面的效果,为教学改进建议提供依据。
4. 总结敏捷开发方法在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进而提出未来教学改进建议和研究方向。
1.3 研究意义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机遇,而教育领域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将新兴技术融入到教学实践中。
基于敏捷开发的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探讨【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敏捷开发的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
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正文分别讨论了敏捷开发在物联网工程中的应用、教学模式探讨、案例分析、挑战与对策以及优势。
结论部分总结了基于敏捷开发的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对敏捷开发在物联网工程实践中的探讨,可以为相关领域的教学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关键词:敏捷开发、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探讨、案例分析、挑战、对策、优势、启示、展望、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敏捷开发在软件行业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敏捷开发在物联网工程中的应用。
目前关于基于敏捷开发的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对于如何将敏捷开发理念和实践融入物联网工程的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困惑和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敏捷开发的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提出相应的教学模式和案例分析,分析敏捷开发在物联网工程实践中的优势和挑战,以期为敏捷开发在物联网工程实践中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基于敏捷开发的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通过研究敏捷开发在物联网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分析敏捷开发教学模式的优劣之处,深入剖析敏捷开发在物联网工程实践中的案例,探讨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并提出有效对策,总结敏捷开发在物联网工程实践中的优势所在。
通过对基于敏捷开发的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旨在为相关领域的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提升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的实现将有助于敏捷开发在物联网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为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提供有益参考,为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3 研究意义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创新,同时也为教育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敏捷开发方法在实习中的应用敏捷开发,作为一种现代软件开发方法,已经在很多企业和团队中得到广泛应用。
对于实习生来说,了解并应用敏捷开发方法,无疑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和团队协作能力。
本文将从什么是敏捷开发方法、敏捷开发方法的原则和核心价值观、敏捷开发在实习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敏捷开发方法敏捷开发方法,又被称为敏捷软件开发,是一种以迭代、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软件开发的方法。
相比传统的瀑布模型,敏捷开发更加注重快速响应变化,高效交付可用软件。
它强调的是快速迭代、多次交付、以用户为中心的开发过程。
二、敏捷开发方法的原则和核心价值观敏捷开发方法基于以下原则和核心价值观:1. 个体和互动胜过流程和工具:敏捷开发注重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强调人的因素。
开发人员可以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2. 可工作的软件胜过详尽的文档:根据敏捷开发的原则,开发团队应该以可交付的软件为目标,而不是沉溺于繁文缛节的文档编写。
这样一来,开发人员可以快速获得反馈,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3. 客户合作胜过合同谈判:敏捷开发鼓励开发团队与客户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客户需求。
团队与客户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有助于减少需求理解上的误差。
4. 响应变化胜过遵循计划:敏捷开发认识到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变化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它更加注重快速地响应变化。
团队可以灵活地调整计划和方向,以适应变化的需求和市场。
三、敏捷开发在实习中的应用1. 快速上手项目:实习生在刚刚加入团队时,可能对项目的整体情况并不了解,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去熟悉。
而敏捷开发可以将项目分为多个迭代,每个迭代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交付物。
通过快速迭代的方式,实习生可以尽快上手项目,并逐步深入了解整个项目的构架和业务需求。
2. 紧密的团队协作:敏捷开发注重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协作,这对实习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更好地融入团队,与其他成员进行沟通和交流。
实习生可以通过与其他团队成员的协作,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
敏捷开发方法在网络游戏开发中的实践与总结在当今互联网普及的时代,网络游戏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
而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并提供给玩家更好的游戏体验,采用敏捷开发方法成为许多游戏开发团队的首选。
敏捷开发方法在网络游戏开发中的实践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文将探讨敏捷开发方法在网络游戏开发中的应用,并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
敏捷开发方法注重的是迭代开发和自组织团队的工作模式,以增加灵活性和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在网络游戏开发中,市场需求的变化是常态,所以采用敏捷开发方法可以更好地适应变化,并提供高质量的产品。
首先,在敏捷开发方法中,团队分成小规模的小组,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职责和目标。
这种组织结构使得开发团队更加灵活和高效。
在网络游戏开发中,各个模块的开发和测试可以并行进行,以加快开发速度。
每个小组的成员在小组内负责相应的工作,他们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快速决策和反馈,提高开发效率。
其次,敏捷开发方法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在网络游戏开发中,各个团队成员的专业背景和技能各异。
通过团队内部的交流和协作,可以获得更全面的解决方案,提高开发质量。
同时,敏捷开发方法也强调与用户的合作和反馈。
在游戏开发的早期阶段,开发团队可以与一些玩家进行密切合作,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这样可以确保游戏能够更好地满足玩家的需求,提高用户满意度。
再次,敏捷开发方法重视迭代开发和持续集成。
在网络游戏开发中,不可能一次性完成所有功能和特性的开发。
采用敏捷开发方法,可以将开发过程分成多个迭代周期,在每个迭代周期内完成一部分功能的开发和测试。
这样可以及时调整和优化游戏的功能,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玩家反馈。
同时,持续集成可以确保代码的稳定性和质量,减少错误和缺陷的产生。
最后,在敏捷开发方法中,团队对每个迭代的开发周期进行评估和总结。
在网络游戏开发中,这种评估和总结对于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非常重要。
团队可以根据每个迭代的结果进行反思和改进,及时纠正错误和不足。
敏捷开发方法在软件工程中的实践与总结软件工程是一门将工程学原理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学科,旨在开发高质量、可靠且具有高性能的软件系统。
在过去几十年中,软件工程领域发展迅速,各种开发方法和技术被提出和应用。
敏捷开发方法作为一种迭代、增量且灵活的开发方法,逐渐在软件工程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敏捷开发方法注重迭代和增量开发,通过快速响应变化、高效沟通和协作以及及早交付可用软件来满足客户需求。
在敏捷开发方法中,开发团队和客户密切合作,以持续的反馈和适应来推动项目的进展。
该方法强调个体和交互动力,同时也重视工作的成果和团队的自组织能力。
在软件工程中实践敏捷开发方法有助于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
首先,敏捷方法通过迭代和增量的开发过程,使得开发团队能够快速响应需求变化。
在传统的瀑布模型中,需求经常会在项目进展的后期才被发现,这导致了需求变更会产生很高的成本和风险。
而敏捷开发方法可以在每个迭代和增量中及时捕捉到需求变化,从而减少了变更的成本和风险。
其次,敏捷开发方法通过持续的反馈和适应来确保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系统。
在敏捷开发过程中,开发团队和客户之间进行频繁的沟通和交流,以及时解决问题和调整项目方向。
这种持续的反馈机制可以帮助团队随时调整开发计划和优化产品功能,从而提供更加满足客户需求的软件系统。
此外,敏捷开发方法还注重团队协作和自组织能力的培养。
在敏捷开发过程中,团队成员需要密切合作,共同推进项目的进展。
相比于传统的开发模式,敏捷开发更加注重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互动,激发团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同时,敏捷开发方法也鼓励团队成员通过自组织来管理和执行项目工作,从而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
然而,敏捷开发方法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敏捷开发方法对团队成员的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能力。
对于一些技术能力较弱的团队来说,实践敏捷开发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困难。
其次,敏捷开发方法注重频繁的变更和迭代,对于一些对变更较为敏感的行业或项目来说,可能不太适合。
敏捷开发的原则与方法实践敏捷开发是一种灵活、快速响应变化的软件开发方法,它注重人和交互、工作软件、客户合作以及响应变化。
敏捷开发强调团队内部的协作和迭代式的开发方式,以及在开发过程中及时反馈并持续提供改进。
那么,敏捷开发的原则和方法有哪些呢?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结合实践经验讨论敏捷开发的原则和方法,并探讨如何应用它们来实现软件开发的成功。
一、敏捷开发的原则1.个体和交互高于流程和工具敏捷开发认为,个人之间的交互比流程和工具更加重要。
虽然流程和工具是必要的,但是应该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人和协作上。
一个高效的团队,需要良好的沟通和密切的交流,而不是严苛的流程和各种工具。
2.可工作的软件高于详尽的文档敏捷开发所强调的是“可工作的软件”,而不是过于详细的文档。
因为很多时候,文档可能已经过期或不再适用。
而可工作的软件则是可以实际运行的,可以验证是否满足客户的需求。
3.客户合作高于合同谈判敏捷开发认为,与客户不断地合作、交流和反馈是项目的关键。
而与客户的合同谈判并不是项目成功的必要条件,因为客户需求随时会发生变化,需要团队灵活应变。
4.响应变化高于遵循计划敏捷开发强调的是灵活性和迅速响应变化。
这意味着在开发过程中,团队需要不断地关注和识别变化,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而不是不折不扣地遵循计划。
二、敏捷开发的实践方法1.迭代式开发敏捷开发不是一次性的、线性的开发过程,而是通过持续迭代和增量式的开发来完成项目。
每个迭代都是一个完整的开发周期,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和发布等。
迭代周期可以是1~4周,具体取决于项目和团队的情况。
2.面向人员的团队协作敏捷开发注重团队内部的协作和互动。
在采用敏捷开发方法时,团队应该以人员为中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协作。
这可以通过共享知识、合理分配工作、互相学习和交流来实现。
3.用户故事用户故事是一种描述需求的文档,通常以“用户希望能够实现…”这样的形式表达需求。
用户故事可以描述用户的期望、如何运作、优先级等。
基于敏捷开发的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探讨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物联网系统的开发已成为工程教育和产业培训必备的课程内容。
传统的工程教育注重理论和实验,而对于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实践中,尤其是在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下,却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
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成为教育者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
1. 定义清晰的项目目标:在开始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时,教育者应该与学生一起定义清晰的项目目标。
项目目标应该明确切实可行,并能够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环境中。
项目目标应该是实践教学的第一步,它将指导学生在整个项目实践过程中的行动和决策。
2. 引入敏捷开发流程:敏捷开发流程包括规划、设计、开发、测试和发布等多个阶段,其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是既独立又紧密联系的。
在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中,教育者和学生可以引入敏捷开发流程,以提高项目管理和组织能力。
具体来说,教育者可以根据项目需求在规划阶段定义需求文档,并在设计阶段制定架构设计方案。
在开发阶段,教育者可以设计迭代计划,以确保满足项目需求并及时调整设计方案。
在测试和发布阶段,教育者可以实施测试和发布管理,以确保产品质量和项目进度控制。
3. 强调用户反馈:用户反馈是敏捷开发流程的核心之一。
在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中,学生应该意识到需要不断收集用户反馈,并针对用户反馈进行迭代和改进。
例如,在项目开发阶段,学生可以设计原型并收集用户反馈。
在测试和发布阶段,学生可以分析用户反馈和使用数据,进一步完善产品设计和功能,提高产品质量。
4. 推崇团队协作:教育者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
通过团队协作,学生可以互相协助、交流和分享经验,共同完成项目目标。
在团队协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沟通、如何领导和如何合作,这将帮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应对复杂的项目开发场景。
总之,基于敏捷开发的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可以有效地帮助教育者和学生理解和应用物联网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于敏捷开发的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探讨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工程实践的教学也越来越重要。
教学要切合实际,强调实践,不断创新,才能满足现实需求。
本文基于敏捷开发思想,探讨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一、敏捷开发思想敏捷开发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旨在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浪费,改善开发流程。
敏捷开发强调快速响应变化,墨菲定律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不能不出现问题”,因此敏捷开发注重快速反应和迭代改进。
敏捷开发要求开发团队和客户紧密合作,共同制定目标,不断调整进度和计划,最终达成客户需求。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也迅速崛起。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医疗等。
因此,如何教授物联网工程实践的教学要紧密贴近市场需求,注重实践和创新。
1. 强调项目管理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需要强调项目管理,包括项目计划、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验收等。
学生应该了解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运用敏捷开发思想,根据客户需求不断调整项目进度和计划。
2. 实践为王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强调实践,学生需要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应该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并逐步完成实际项目。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物联网工程实践的应用场景,掌握实际操作技术,提升自身能力。
3. 注重团队合作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需要注重团队合作。
物联网工程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学生需要具备多领域协作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在团队中分工合作、通力协作,完成物联网工程实践项目。
团队合作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更好地锤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创新驱动教学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需要创新驱动。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展,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尝试新的技术和方法,挑战自我,不断创新。
创新驱动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潜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总结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需要紧密结合市场需求、运用敏捷开发思想、强调项目管理、实践为王、注重团队合作和创新驱动。
敏捷开发方法与实践近年来,随着软件开发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敏捷开发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敏捷开发方法以其独特的灵活性和高效性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下面,本文将从敏捷开发方法的基本原理、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其在企业中的实际效果等角度来阐述敏捷开发的价值和实践方法。
一、敏捷开发方法的基本原理敏捷开发方法是一种基于迭代和增量式开发的软件开发方法。
其核心原则是“人性化、客户满意、响应变化、提供价值”。
敏捷开发方法基于以下几点原则:1、用户参与:敏捷开发方法注重与用户交流合作,关注用户需求,确保用户能够获得所需的软件产品。
2、协作和团队:在敏捷开发中,各个开发团队及其成员都居于同一平台,积极合作,形成紧密的“团队合作”氛围。
3、迭代和递增的方法:敏捷开发方法采用迭代式开发方法,每个迭代周期内,都会产生一些功能和可用的产品,这种方法强调产品的逐步交付。
4、响应变化:敏捷开发方法强调响应变化,并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和工具来应对变化,尽快形成可用的软件产品,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
二、敏捷开发方法的实践1、用户故事:用户故事是一种简单的需求描述技术,它描述了未来用户将如何使用系统。
它是敏捷开发过程中需求确认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
2、燃尽图:燃尽图是一个重要的敏捷开发跟踪工具,它可以帮助开发人员跟踪和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测试驱动开发:测试驱动开发是一种敏捷开发方法和技术,它重视测试和质量,强调开发人员在编写代码之前先编写测试用例。
4、可持续集成:可持续集成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它可以使开发团队及时发现和解决软件开发中的问题,保证软件开发质量和产品交付的及时性。
三、敏捷开发方法的效果敏捷开发方法在企业中的实际效果表现为:1、缩短了软件开发周期:敏捷开发方法采用迭代式开发方法,能够快速推出产品原型,有效减少开发周期和成本。
2、提高产品质量:通过测试驱动开发和可持续集成等敏捷开发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基于敏捷开发的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探讨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成为了高校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
目前的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不匹配、教学方法滞后、教学环境缺乏仿真等。
本文将探讨基于敏捷开发的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以期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敏捷开发是一种快速响应需求变化、灵活适应的软件开发方法。
它强调迭代开发、团队合作和持续改进,非常适合于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
基于敏捷开发的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可以更好地与行业需求对接。
传统的教学往往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而敏捷开发注重实践和持续集成,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敏捷开发强调团队合作和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物联网工程实践通常需要多个人员协作完成,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对于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
敏捷开发注重持续改进,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优化自己的作品。
除了教学方法的改进,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还需要适合的教学环境。
物联网工程实践通常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和测试,因此要求教学环境能够提供真实的物联网场景模拟。
针对这一需求,可以利用开放式实验室、云平台和虚拟仿真等技术,搭建真实可行的物联网环境。
学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和测试,深入了解物联网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
为了更好地开展基于敏捷开发的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还需要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和评估体系。
教学方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核心的物联网开发技术和方法。
评估体系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从多个方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基于敏捷开发的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通过敏捷开发的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与行业需求对接,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适合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案也是成功开展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的关键。
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多的高校注重基于敏捷开发的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培养更多的优秀物联网工程师。
软件工程中的敏捷开发方法与实践敏捷开发方法与实践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软件开发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不断的变革与发展,而敏捷开发方法的兴起,为软件项目的开发与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本文将探讨敏捷开发方法与实践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
一、敏捷开发方法的概述敏捷开发方法的核心理念是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高度关注用户需求,紧密合作、灵活应变,以迅速、高效地交付客户价值。
相对于传统的瀑布模型,敏捷开发方法更加注重团队的自组织、迭代开发和持续反馈。
二、敏捷开发方法的原则和价值观敏捷开发方法遵循一系列原则和价值观,包括个体和交互胜过流程和工具、工作软件胜过详尽的文档、客户合作胜过合同谈判、响应变化胜过遵循计划等。
这些原则和价值观的制定旨在强调团队合作、灵活性和客户导向。
三、Scrum框架Scrum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敏捷开发方法框架,它通过将工作分为短小的时间段,称为Sprint,来规划和管理项目。
Scrum倡导团队的自我管理和迭代开发,有效提高了项目的透明性和交付价值。
四、精细化需求管理与用户故事敏捷开发方法注重用户需求的准确理解与管理。
用户故事作为一种精炼的需求描述方式,帮助团队更好地把握用户期望和价值。
用户故事通常包括角色、行为和目标三个方面,并以简洁明了的方式进行描述,方便团队理解和实施。
五、持续集成与测试驱动开发敏捷开发方法强调持续集成和测试驱动开发(TDD)的重要性。
持续集成通过频繁地集成和测试代码,确保团队及时发现和修复问题。
而TDD则要求在编写代码前先编写测试用例,通过测试用例指导代码开发,提高代码质量和稳定性。
六、迭代与增量开发敏捷开发方法强调迭代和增量开发的思维。
团队在每个迭代中都关注交付可用的、有价值的软件增量,使得软件开发工作拆分为多个小目标,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进度和风险,并能够及时响应需求变化。
七、团队协作与沟通在敏捷开发方法中,团队协作和高效沟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团队成员之间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完成项目目标。
基于敏捷开发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探讨
白晓颖;李山山;李明杰;叶德铭
【期刊名称】《实验技术与管理》
【年(卷),期】2018(035)004
【摘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如何管理和评价基于团队项目的敏捷开发过程,面临着许多挑战,如项目选择、过程监控、持续跟踪反馈指导以及评估.近3年来在本科软件工程概论课实践中使用敏捷开发模式的若干体会包括:从公司或校内团体中征集真实的用户项目、采用Scrum开发方法;开发基于GitLab的教学平台、集成相应的分析工具、提供代码评估和质量报告等,对整个开发过程的统计数据表明,学生的软件工程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效果明显.
【总页数】6页(P6-11)
【作者】白晓颖;李山山;李明杰;叶德铭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北京 100084;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北京 100084;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北京 100084;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北京 10008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0;TP311.5
【相关文献】
1.基于Scrum敏捷开发模型的软件工程实践课程探索 [J], 徐建军;董威;谭庆平;邓胜兰
2.敏捷开发在软件工程实践课程中的应用 [J], 白鱼秀;郑欢欢
3.敏捷开发在软件工程实践课程中的应用 [J], 白鱼秀;郑欢欢
4.基于敏捷开发的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探讨 [J], 顾家铭
5.敏捷开发在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J], 廉咪咪;张聪品;范黎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敏捷开发的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探讨
物联网是当今社会中发展最迅猛的技术之一,它将各种设备和传感器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智能化的网络系统。
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应对实际工程项目的能力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讨基于敏捷开发的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
教学目标是设计一个合理的物联网系统,包括设备的选择、传感器的配置和系统的建设。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学习,缺乏实践经验。
而基于敏捷开发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深入实际项目中,通过实际操作和与团队合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需要结合实际项目情况选择相关技术和知识进行教学。
学生可以学习传感器的原理和种类、物联网系统的架构和设计、数据通信和安全等。
对于敏捷开发流程和方法也需要进行教学,比如敏捷开发中的需求分析、迭代开发和持续集成等。
教学方式。
在敏捷开发的教学方式中,学生需要分为小组进行项目实践。
每个小组由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例如软件工程、电子工程和通信工程等。
这样可以促进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扩展学生的技术视野。
教师需要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项目规划和设计,监督项目进度和质量,并在项目遇到困难时提供支持和指导。
教学评价。
基于敏捷开发的教学模式强调实践和团队合作,因此评价方式也需要与之相匹配。
可以通过小组报告、项目演示和个人评价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还可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表现和贡献度进行评价。
软件工程中的敏捷开发实践在今天的软件开发行业中,敏捷开发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敏捷开发强调通过迭代开发,快速反馈和持续交付来满足需求。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敏捷开发的实践,包括敏捷开发的价值、核心原则、常用方法和良好实践。
敏捷开发的价值敏捷方法在实际开发中有很多优点,这些优点可以帮助开发团队更好地实现目标。
这些优点包括:1. 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敏捷方法鼓励开发团队频繁地与客户沟通,以确保他们理解客户的需求并满足他们的期望。
这样可以确保最终产品符合客户的期望。
2. 更快地发布产品:敏捷方法可以帮助团队更快地开发和发布产品。
通过迭代开发和快速反馈,开发人员可以在短时间内提供具有价值的软件功能。
3. 在项目中更好地管理需求变更:敏捷方法可以帮助项目经理更好地管理需求变更,因为敏捷方法鼓励开发团队与客户频繁沟通,以便及时响应变化。
核心原则敏捷开发有一些核心原则,这些原则帮助团队以敏捷方式开发软件。
这些原则包括:1. 个体和互动胜于流程和工具:敏捷方法强调人们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而不是过多依赖工具和流程。
2. 可以工作的软件胜于详尽的文档:敏捷方法注重可工作的软件,而不是过多依赖文档。
这意味着开发团队应该专注于编写可工作的软件功能,而不是过度依赖详细的文档。
3. 与客户密切合作胜于合同谈判:敏捷方法鼓励开发团队与客户保持密切联系,以确保他们理解客户的需求并满足客户期望。
4. 响应变化胜于遵循计划:敏捷方法认为,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开发团队应该随时准备好响应变化,而不是盲目遵循既定计划。
常用方法敏捷开发有许多技术和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开发团队更好地实现目标。
这些方法包括:1. Scrum:Scrum是一种迭代、增量的敏捷开发过程,主要用于管理和控制产品开发。
2. Extreme Programming:Extreme Programming是一种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主要关注实际编程和自我组织团队。
3. Lean开发:Lean开发是一种以减少浪费为核心的敏捷开发方法,旨在增强开发团队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
基于敏捷开发的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探讨随着物联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关注物联网工程的开发和应用。
如何培养物联网工程方面的人才,成为了当前教学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敏捷开发的角度出发,探讨基于敏捷开发的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
一、敏捷开发的概念与意义敏捷开发是一种面向需求变化,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强调快速反应和灵活应变。
相比于传统的瀑布模型,敏捷开发更加注重与客户的紧密合作,适应变化,快速交付。
敏捷开发注重团队合作、可持续发展、交付价值、技术卓越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
敏捷开发的核心是迭代开发,每个迭代都会对需求和设计进行修正和完善,直到最终交付为止。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应对需求变化不断、项目风险高等问题。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开设物联网工程课程和研究生专业,但是现有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满足实践需求。
许多课堂中只讲解物联网的基础理论和工作原理,却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动手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物联网工程中涵盖了很多技术领域,如嵌入式系统开发、无线通信技术、云计算等,教学难度较大,传统的教学方法则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需求。
敏捷开发是面向需求变化、快速交付的一种开发模式,与物联网工程的开发实践是相契合的。
在物联网工程教学中,可以借鉴敏捷开发的思想和方法,构建基于敏捷开发的物联网工程实践教学模式。
1、项目拆分:针对物联网工程复杂度高、跨学科、多技术领域的特点,可以将一个大型项目拆分成若干个小项目,每个小项目负责一项具体功能的实现。
2、需求调研:通过对用户、市场、竞争对手等各方需求进行分析,挖掘出项目的核心需求和痛点,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根据需求进行相应的设计和实现。
3、迭代开发: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迭代开发模式,每个迭代可以围绕一个小需求进行,通过不断迭代和反馈,来完善设计、改进功能。
4、团队协作: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团队协作,设置不同的角色,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形成协作和互动的学习氛围。
敏捷开发在物联网实践教学中的探索顾家铭(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计算机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摘 要:敏捷开发在软件项目中得到越来越多地应用,介绍了敏捷开发的特点。
提出物联网专业实践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敏捷开发的思想,以学生为核心,加入Scrum开发模式,改革成绩考核方式。
实践证明,敏捷开发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编程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提前了解企业中真实开发流程,提升了其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关键词:物联网;敏捷开发;Scrum;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6)04-0019-03收稿日期:2016-03-09基金项目:武汉市教育局课题(2015118)作者简介:顾家铭(1984-),女,辽宁葫芦岛人,硕士,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计算机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物联网、嵌入式。
1 敏捷开发概述敏捷开发(Agile Development)是针对传统的瀑布开发模式的弊端而产生的一种新开发模式,目标是提高开发效率和响应能力,其中包括极限编程、Scrum方法等,相对于那些“非敏捷”软件开发来说,更强调适应性而非预见性。
这3 分层分类教学模式意义(1)在企业学院中进行教学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进步,理论联系实际,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被动的学习。
(2)学生的分类教学法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而在这种新的模式下,使学生学习能够量力而行,并且能使每一位学生学有所获,增强自信心。
(3)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案的分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竞争的环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当完成低层次的教学内容后,可以让他们向更高层次的目标冲刺,激发其竞争意识,稳步前进。
4 分层分类教学模式带来的挑战分层分类教学在企业学院中实施虽然是一种较新的教学模式,但是它的实施也会带来一定的挑战。
①授课老师的工作量较大,从学生分类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案分层都要付出很大的心力;②学生按照不同类别分配到各个教学车间上课,在教学时间和管理上带来一定的难度。
虽然分层分类教学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但是分层分类教学模式在企业学院的实施,发挥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作用,也给电子电气教学带来新的活力,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我们的教育教学,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该模式还可推广到企业学院的电子产品工艺和自动化生产线等课程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1] 裴承单.分层分类教学模式在独立学院VB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12):195-197.[2] 姜大源.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再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3).[3] 王鹏英,庄红,黄晓平.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分类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2(5):49-53.[4] 崔维群.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现代企业教育,2013(4):51-52.[5] 梁南丁,彭新荣.高职矿山机电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0(29):70-73.[6] 王春丽.试论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创新[J].现代企业教育,2015(2).[7] 朱嘉贤,李坚.分层分类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8(18):129-130.(编辑:邬江华)DOI:10.16735/ki.jet.2016.04.008沈建明,何 莺,朱玉良:分层分类教学模式在企业学院电子电气实训中的应用探索第4期类方法重视软件开发过程中人的重要性,强调个体的竞争力,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强调可以工作的软件。
敏捷开发自2001年雪鸟会议之后开始获得各界,特别是实践者的欢迎。
时至今日,敏捷方法已经在大量IT公司中得到应用,比如华为、中兴、爱立信等公司,并且获得成功。
实践者通常认为,敏捷开发可以显著降低开发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开发周期、提升最终产品的质量。
此外,敏捷方法使得开发团队具有更强的适应需求变更的能力[1]。
2 物联网专业实践课程中存在的问题Scrum在英语中是橄榄球的“争球”。
在敏捷开发中,Scrum不是开发产品的一种流程或一项技术,而是一个框架,在这个框架里可以应用各种流程和技术。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Scrum就已经应用于管理复杂产品的开发。
Scrum能使产品管理和开发实践的相对功效显现出来,以便进行改进。
现有的高职物联网专业的实践课程多采用项目化教学,由任课教师讲授,学生按部就班地跟着老师的步骤来完成。
项目教学的引入,使学生得到实际开发项目的锻炼。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有些学生缺乏压力,感受不到企业的氛围,不愿意动手。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尝试将敏捷开发中的Scrum模式引入第五学期的物联网实训课程中。
根据敏捷开发的思想,以学生为核心,加入Scrum开发模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的氛围,迅速从学生转变为企业人。
3 基于敏捷开发模式的实践教学改革在Scrum中,整个开发周期包含若干个小的迭代周期,每个小的迭代周期称为一个sprint(冲刺)。
Scrum的重要支柱之一是当Scrum开发团队确认承诺任务后,产品所有者(ProductOwner)在此Sprint期间不可以添加新的需求。
3.1 角色扮演与项目分组Scrum团队由产品负责人(Product Owner,简称PO)、Scrum主管(Scrum Master,简称SM)和开发团队(ScrumTeam)组成。
产品负责人负责最大化产品以及开发团队工作的价值。
Scrum Master负责确保所有人都能正确地理解并实施Scrum。
因此,Scrum Master要确保Scrum团队遵循Scrum的理论、实践和规则。
开发团队包含了各种专业人员,负责在每个Sprint结束时交付潜在可发布并且“完成”的产品增量[2]。
开发团队是跨职能的自组织团队。
自组织团队自己选择如何最好地完成工作,而不是由团队外的人指导。
在企业中,通常由项目经理或者SE担任产品负责人,由精通Scrum的资深员工担任Scrum Master,由研发成员组成开发团队。
Scrum提倡团队配置精英成员,每个团队成员都可独挡一面、技术过硬、开发经验丰富。
开发团队的最佳规模是在9人左右。
少于3人的开发团队,成员之间没有足够的互动。
大于9人的团队需要过多的协调。
产品负责人和Scrum Master的角色不包含在此数字中。
在真正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不熟悉Scrum框架,所以由任课老师担任产品负责人。
开发团队的规模是6人,将同学分为6人一组。
2名同学完成物联网感知层开发调试(ZigBee),2名同学完成物联网移动应用开发(Android),还有2名同学完成物联网PC应用开发(CJHJ)。
每名同学既可以承担开发任务,又可以承担测试任务。
6名同学中有一人兼任Scrum Master。
3.2 项目具体实施过程Sprint是Scrum的核心,其周期为2~6周,其产出是“完成的”、可用的、潜在可发布的产品增量。
Sprint的长度在整个开发过程中保持一致。
新的Sprint在上一个Sprint完成之后立即开始[3]。
如图1所示,Scrum框架中包含几个重要的会议:Sprint计划会议、每日立会、Sprint评审会议、Sprint反思会议。
根据Scrum框架,将教学阶段分为以下几部分:图1 Scrum流程·02·第4期顾家铭:敏捷开发在物联网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1)确定项目内容和Product Backlog。
由任课老师制定物联网实训项目内容、学生分组方案。
Sprint周期定为2周。
将整个实训课程分隔成多个Sprint。
由任课老师将物联网实训项目分解为多个User Story,并且标注好优先级。
将User Story存放于Product Backlog中。
(2)Sprint计划会议。
Sprint计划会议的目的就是要为这个Sprint的工作做计划,确定Sprint Backlog。
这份计划是由整个Scrum团队共同协作完成的[4]。
每次Sprint开始时召开Sprint计划会议,产品负责人告诉团队Product Backlog中优先级较高的user story,Scrum团队共同探讨,一起决定接下来的一个Sprint中开发哪些功能,形成Sprint Backlog,并估算每一项user story的开发时间。
由Scrum Master编写Sprint Backlog,Sprint Backlog可以由多种方式进行保存,本文推荐通过任务板来保存Sprint Backlog。
(3)每日站会。
每日Scrum站会是以15分钟为限的事件,团队成员在这里分享各自的工作情况,并为接下来的24小时制定计划[5]。
会议上,每个成员都要说明3个问题:昨天我做了什么?今天我要做什么?我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吗?对于Scrum Master来说,这些问答不是工作进度报告,他们是团队成员彼此的承诺。
在会议上,每个成员更新SprintBacklog中user story状态。
使用任务板的方式使得整个项目的进展情况一目了然,并且方便维护。
(4)Sprint评审会议。
Sprint评审会议在Sprint结束时举行。
在Sprint评审会议中,团队需要向产品负责人演示本次Sprint团队的完成任务,由产品负责人检视是否合格。
(5)Sprint反思会议。
Sprint反思会议发生在Sprint评审会议结束之后,下个Sprint的计划会议之前。
各Scrum Team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进一步措施,并在下个Sprint改进。
这样周而复始,按照同样的步骤进行下一次Sprint。
3.3 成绩考核本文针对物联网实训课程的特点,对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基于敏捷开发的教学考核分为3部分:①平时课堂表现与考勤20%;②Scrum团队小组成员互评20%;③项目实战60%。
将物联网实训课程分为6个Sprint,每次Sprint结束时的评审会议,任课老师作为产品负责人的身份参加。
项目实战分数综合每次Sprint的分数,每次Sprint分数又分为学生个人贡献和团队整体得分,这样既考核了学生个人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Scrum组内学生互评由教师设定各小组的分值上限(比如平均80分,则小组6人上限为480分),然后组员根据各自表现进行打分。
通过这个环节的互评,小组成员形成一个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良好工作氛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