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答谢中书书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1
《答谢中书书》过关练习一、文学常识本文作者,字通明,号华阳隐居,(朝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医药家,被称为,著有《陶隐居集》。
中书,古代掌朝廷机密文书的官。
书,即。
二、词语解释1.答.谢中书书.答:谢中书:中书:书:2.山川之.美山川:之:3.古来共谈共谈:4.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5.青林翠竹青林:翠竹:6.四时俱.备四时:俱:7.晓雾将歇.歇:8.猿鸟乱.鸣乱:9.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10.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竞跃:11.实.是欲界之仙都实:是: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仙都:12.自康乐以来自: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1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复:与(yù):奇:三、句子翻译1.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译:2.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3.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四、文意理解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答:2.作者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的句子是,猿鸟乱鸣;,沉鳞竞跃。
3.陶弘景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的句子是,。
4.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所在山川的的秀美景色?5.“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6.“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7.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8.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答:9.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答:10.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答:11.“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12.“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好在哪里?答:13.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4. 本文实在是一篇美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答谢中书书》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答谢中书书.书:(2)五色交辉..交辉:(3)四时..俱备四时:(4)晓雾将歇.歇:(5)夕日欲颓.颓:(6)沉鳞..竞跃沉鳞: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 __,有“山中宰相”之称。
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高度概括景物之美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精读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5.“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6.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所表现的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的表达效果。
7.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三、拓展阅读【甲】见课文《答谢中书书》。
【乙】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①。
殿前剔牙松②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暇日曾与黄思立③。
诸公游此。
予弟中郎④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
”思立亦以为然。
子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⑤。
作六桥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⑦乎。
(袁宗道《极乐寺纪游》)【注释】①张盖:张开的车盖。
②剔牙松:一种针叶松。
③黄思立:人名。
④中郎:袁宗道的二弟。
⑤进贤冠:文中指弃官退隐。
⑥六桥:在杭州西湖苏堤上⑦情障:情感郁结在心头而不能消,这里指“心愿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
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注释】①薜( 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
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
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
③办:具备。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四时俱备.前人之述备.矣B.遂葺宇其.上择其.善者而从之C.仆去月谢.病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邑人奇.之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2分)3.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2分)4.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分)参考答案:(1)A(A完备B它;其中C辞官;道歉D奇美的山水;感到惊奇)评分:共(2分).(2)陡峭的崖壁直抵天空,好像要与彩色的云霞一争高下,矗立的山峰穿过云霄,遮住了红色的太阳和辽阔的天空,清幽深邃的洞穴蕴含着神奇缥缈的白云,那深谷的小溪,积聚着醉人的绿色,如同屈曲蜿蜒的玉带.评分: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共(2分).(3)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若答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其它写法及其作用,符合要求即可.评分:写法(1分),作用(1分),共(2分).(4)理解远离尘俗,洁身自好.评价一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广的胸襟、超凡的气度.评价二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评分:理解(1分),评价(1分),共(2分).其它答案合情合理即可.译文: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阴森陡峭的崖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二】【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11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课时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与.其奇者()晓雾将歇.()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答谢中书书.(2)晓雾将歇.(3)实是欲界..之仙都(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5)五色交辉.(6)猿鸟乱.鸣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实是欲界之.仙都B.四时俱.备五味俱.全C.自.康乐以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D.清.流见底清.荣峻茂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B.实是/欲界之仙都C.自/康乐以来D.晓雾/将歇,猿鸟/乱鸣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乙】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
秋露为霜,春罗被径。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
(《与施从事书》吴均)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古来共谈..( )(2)沉鳞..竞跃( )(3)春罗被.径( )(4)风雨如晦.( )2.翻译下面句子。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3.甲文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细细品读,你觉得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吗?4.陶弘景和吴均都是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这两封书信在很多方面有相同之处。
请从艺术手法方面,选一个共同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答谢中书书》)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有/良田美地桑竹之属B.初极/狭,才/通人C.青林翠/竹D.实是/欲界之仙/都6.在括号里补出下面句子省略的成分。
( )便舍船,从口入。
( )初极狭,才通人。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阡陌交通..( )①悉.如外人( )①晓雾将歇.(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第6篇答谢中书书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①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②。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①物态:景物,这里指(山中的)景色。
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四时..俱备四时:(2)沉鳞..竞跃沉鳞:(3)实.是欲界之仙都实:(4)纵使..晴明无雨色纵使: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答谢中书书》中,描绘山高水清的句子是: 。
《山行留客》中,对春山美景进行整体描绘的句子是: 。
(2分)4.面对山川美景,陶弘景发出“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感叹,张旭则是极力“留”客于春山之中,试比较两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
(6分)二、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5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二十三日,始过江山①之青湖。
山渐合,东支多危峰峭嶂,西伏不起。
悬望东支尽处,其南一峰特耸,摩云插天,势欲飞动。
问之,即江郎山也。
望而趋,二十里,过石门街。
渐趋渐近,忽裂而为二,转而为三;迫②之,则又上锐下敛,若断而复连者,移步换形,与云同幻矣!(节选自徐霞客《游九鲤湖日记》) 【注】①江山:地名,江山县。
②迫:靠近。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五色交辉..交辉:(2)四时俱.备俱:(3)晓雾将歇.歇:(4)势欲.飞动欲:(5)若断而复.连者复: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答谢中书书》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1、选出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A、高峰.入云重岩叠嶂.B、晓.雾将歇朝.发白帝C、青.林翠竹清.流见底D、夕日.欲颓不见曦.月2、选出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A、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选贤与.能B、将:晓雾将.歇出郭相扶将.C、是:实是.欲界之仙都自是.指物作诗立就D、自:自.康乐以来自.李唐来3、选出加点词解释有误的项()A、古来共谈.(谈论)B、五色交辉..(交相辉映)C、夕日欲颓.(落下)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怪)4、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之山川之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信。
B、《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朝的文学家。
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感慨深长。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
6、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A、本文是陶弘景给谢中书书信中的一段文字,历来被当作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欣赏。
B、全文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为话题,以山峰、河流、石壁、树木等景物的铺陈刻画为主体,最后以无人与之共赏山川之美结束。
C、本文文字清新流畅,精于铸炼,以散句为主,长短结合、骈散交错。
D、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也抒发了作者自己欣赏山水时不同凡响的审美感受。
5、翻译文中画横线句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译:②实是欲界之仙都。
《答谢中书书》习题1.以下丈学常识内容有误的一顼是( )A.《三峡》——郦道元——北建B.《记承天寺夜游》一苏轼一宋代C.《与朱元思书》——吴均——南朝梁D.《答谢中书书》——内弘景——北宋2.根据要求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一文意说优美,作者以白己独特的艺术感受和饱含感情的语言再现了自然景物的美萌,文中表现展昏变化之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2)《答谢中书书》一文中,作者竭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⑶《答谢中书书》作者_____ 字号_________ 有"”之称。
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 °⑷苏轼.字号________________ (朝代)著名文学家.与其父—、其弟—合称“三苏”。
他们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其余五位是宋代的______ 、、_________ ,以及唐代的___ 、______ 0三、丈吉文阅读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顶峰入云,流流见成。
两岸石壁,五色文辉。
青林翠竹,四时供备。
晚穿将琰,猿乌乱呜:①夕日欲颉,沉楠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梆。
白康乐以来,表角有能与其奇者。
三峡臼三峡七百里中,两芹连山,略无阙处。
更岩盛嶂,隐天液日,@非亭牛在分,不见哝月。
至于夏水套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怠宣,有时朝发白帝,幕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舂冬之时,的②索湍之淖,回沽倒影,纪映多生怪柏,悬泉源布,飞湫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密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歆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囊。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筝谢中书书》作者是向削梁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名):《三峡》的作者是 _______(朝代)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答谢中书书》与《陶弘景传》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二)义师平建康①,闻议禅代②,弘景援引图谶③,数处皆成“梁”字,令弟子进之。
高祖既早与之游,及即位后,恩礼逾笃,书问不绝,冠盖相望。
屡加礼聘,并不出,唯画作两牛,一牛散放水草之间,一牛着金笼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
武帝笑曰:“此人无所不作,欲学曳尾之龟④,岂有可致之理?”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
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姚思廉《陶弘景传》)【注释】①公元502年,齐室疏宗萧衍以“废昏立明”的名义在雍州起兵,攻入京城建康,迫使傀儡皇帝齐和帝萧宝融禅位给自己,改国号为梁。
②禅代: 指帝位的禅让和接替。
③图谶(chèn):本义指将来能应验的预言、预兆。
也指古代关于宣扬迷信的预言、预兆的书籍。
④曳尾之龟:语出《庄子·秋水》,比喻自由自在的生活。
179.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之意)B.高祖既.早与之游(既然)C.恩礼逾笃.(深厚)D.书问不绝.(断)18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以.杖驱之”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徐以.杓酌油沥之B.自康乐以.来C.公亦以.此自矜D.不以.疾也18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
182.梁武帝屡次邀请陶弘景出山,陶弘景为什么只画了两头牛给他?【答案】179.B 180.A 181.国家每当遇到吉凶、征讨等大事,没有不(派人)前去他那里咨询的。
182.陶弘景意在用一头自由自在的山野之牛,和另外一头系上金络服饰的被驱赶的牛做对比,表明自己一无所求(不愿受世俗官场的束缚),甘愿像那头散放水草之间的牛一样息影山林,追寻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意思。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课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基础练习】1.给下列字注音。
(1).弘( ) (2).颓( ) (3).鳞( ) (4).遂( )(5).寝( ) (6).藻( ) (7).荇( ) (8).吾( )2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念无与.为乐者。
(3).相与.步于中庭。
(4).选贤与.能。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综合练习】一.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人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先用“│”把《答谢中书书》划分为两个层次,再概括每层的主要内容。
(1).分层:第一层:第二层:(2).主要内容:第一层:第二层:2.有人说“夕阳欲颓”在常人看来,往往引发消沉的思绪,而在《答谢中书书》中,作者却描绘出“沉鳞竞跃”的生动图画,说说这样的景物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五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简答题:(1).写出作者记叙夜游的时间、地点及同游人。
(2).作者是怎样描写承天寺院中景色的?2.回答下列问题。
(1).夜游的原因是:(2).夜游的背景是:(3).夜游的心情是:(4).写景的一句是:(5).抒发的感慨是: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拓展练习】一.阅读于是项王乃欲东流乌江。
乌江亭长舣(使船靠岸)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
《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一、填空《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美不胜收。
你能否再找出两句写山或水的优美诗文?①,。
②,。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五色交.辉消散四时.俱备争相晓雾将歇.交相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季三、翻译下列句子。
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③实是欲界之仙都。
四、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①,。
,。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
1.《答谢中书书》选自《》,作者,字,号。
2.填补原文空白。
3.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一、①“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②“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固山下》)③“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④“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二、三、①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②早晨的雾气即将消散,猿猴和鸟的叫声杂乱无章。
(交织在一起)③实在是人间天堂。
四、1.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陶弘景通明华阳隐居2.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②自康乐以来未复者能与其奇者3.表达了作者对秀美山川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指导语文的学习,很多人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认为高中之前,其实也是有捷径可走。
那就是把语文的知识点细化,各个击破。
中考语文的考点分析下来可以看到有几块:一、字词部分(包括成语)大概是6分左右。
二、古诗文默写部分,大纲要求初中生必背古诗文50篇。
三、名著阅读部分,十部名著。
四、新闻部分,一般是要求给新闻拟标题。
五、修改病句部分,我总结的有八种病句类型。
六、句子排序部分,只要注意上下文衔接,其实也挺简单的。
七、现代文阅读部分,总结了历年的中考题,也就十种题型,把这十种题型练熟了,知道怎么去下手做题,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2答谢中书书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四时..俱备____________________ (2)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沉鳞..竞跃____________________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4.你最喜欢本文中的哪一个画面?请找出来并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调动你的知识积累,写出两句借自然之景抒发内心情怀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一、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3.……四时..俱.备.()()() 4.晓.物将歇.()()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6.实.是欲界..之仙都..()()()7. 未复..能有与.其.奇.者()()()()二、译句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实是欲界之仙都。
6.自康乐(谢灵运)以来,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三、理解性填空1.山川之美,在陶弘景的笔下的情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陶弘景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整体感知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所在山川的的秀美景色?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4.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参考答案答谢中书书一、1.用在主谓之间,无意义共同谈论的话题(动作名)2.交相辉映3.四季全、都具备4早晨消散5.坠落潜鱼跳跃6.确实、的确人间美丽的地方7.不再欣赏那些(这些)奇异的山水(形作名)二、1.山川江河美丽的风景,从古至今(就是文雅人士)共同谈论的话题。
2.江河两岸的岩石峭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子,一年四季都具备着(这样的美景)。
11《短文二篇之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5小题)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两岸石璧晓雾将歇.(xiē)夕日欲颓.(tuí)B.猿鸟乱鸣沉鳞.竟跃(lín)解.衣欲睡(jiě)C.积水空明能与.其奇(yù)欣然起行.(xíng)D.四时俱备藻荇.交横(xìng)竹柏.影也(bó)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晓雾将歇.(消散)B.夕日欲颓.(坠落)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沉鳞竞跃.(yào)B.与.其奇者(yù)C.藻、荇.交横(xìng)D.何处无竹柏.(bǎi)4.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怀民亦未寝.(qǐng)夕日欲颓.(tuí)B.遂.至承天寺(suí)沉鳞.竞跃(lín)C.藻、荇.交横(xìng)能与.其奇者(yù)D.盖竹柏.影也(bái)相与.步于中庭(yǔ)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游记,状写名山大川,惊湍飞瀑,晴湖雪惊湍飞瀑,晴湖雪惊湍飞瀑,晴湖雪巘,乃至亭台池榭,美不胜收。
②因此,游记小品,是最具个人风采的美文。
③游记小品,堪称文苑奇葩④陶弘景在南朝游记小品名作《答谢中书书》中云:“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⑤小品,独抒性灵,信笔挥洒,自由书写,文极简洁而意味隽永,情思摇曳,韵趣天然。
A.①②③④⑤B.③④①⑤②C.⑤③④①②D.⑤①③④②二.基础知识(共2小题)6.【一词多义】解释加点词。
(1)欲①夕日欲.颓②欲.穷其林(2)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②念无与.为乐者③相与.步于中庭(3)书①答谢中书书.②即书.诗四句7.【重点实词】解释加点词。
(1)五色交辉..:(2)晓雾将歇.:(3)夕日欲颓.:(4)沉鳞..竞跃:(5)念.无与为乐者:(6)盖.竹柏影也:(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三.默写(共4小题)8.《答谢中书书》中,陶弘景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的句子是,。
《答谢中书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0课】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注释默写:1、【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四时】四季。
3、【歇】消散。
4、【夕日欲颓】夕阻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5、【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6、【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
7、【与】参与。
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二、重点句子翻译: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翻译: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翻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三、课内简答题:1、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总领全文,以“共谈”概说人人皆爱,以“美”点明全文中心。
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来写?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在描写上有哪些特点?答:全文抓住“美”字来写。
写了山峰、水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夕日、游鱼。
描写特点:有静有动,有声有色3、赏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答:句中“歇”“颓”把“晓雾”和“夕日”拟人化了,赋予自然景色以生命力,表现了作者对“山川之美”心驰神往并完全融入其中的情感。
“乱”巧妙地体现了猿和鸟叫声的此起彼伏,表现一种自由,一种活力,是一种不规则美,通过“乱”字,写出了山川的早晨万物都充满着勃勃生机的景象。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答谢中书书》专项训练(含答案)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答谢中书书》专项训练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古来共谈天山共色(《与朱元思书》)B.实是欲界之仙都解衣欲睡(《记承天寺夜游》)C.四时俱备风烟俱净(《与朱元思书》)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选文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4.选文和课文《三峡》中都提到了“猿鸣”,请你分别说明“猿鸣”在这两篇文章中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阅读《答谢中书书》,完成问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四时俱备万籁俱寂声色俱厉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相与步于中庭荣辱与共C.五色交辉天山共色察言观色D.晓雾将歇市南门外泥中歇停工歇业6.把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7.选文具有写景精妙、景物极富生命力的特点,请你举两个例子简要分析。
8.选文与【链接材料】中作者在写景后都流露出得意之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二者“得意”的原因。
【链接材料】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①,响若操琴。
揭跣②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③腐木,可罗胡床④十八九居之。
交络⑤之流,触激⑥之音,皆在床下;翠羽⑦之木,龙鳞之石⑧,均荫⑨其上。
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⑩耶?得意之日,与石渠同。
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答谢中书书》课堂同步练习题(附参考答案)试题共六部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问题探究、理解性默写、阅读选择。
一、重点实词(加粗字词为高频词)(1)古来共谈共:(2)四时俱备四时:俱:(3)夕日欲颓頽:(4)沉鳞竞跃竞:(5)实是欲界之仙都实:(6)自康乐以来自:(7)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二、文言虚词1.山川之美之: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者:三、句子翻译(加粗字为翻译关键字)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4.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四、问题探究1.文中作者在写景的同时,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答谢中书书》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五、理解性默写1.《答谢中书书》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2.《答谢中书书》中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3.《答谢中书书》中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
4.《答谢中书书》中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5.《答谢中书书》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是:,,。
6.《答谢中书书》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7.《答谢中书书》中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
六、阅读理解选择题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时俱.备(俱:都)B.晓雾将歇.(歇:停止)C.沉鳞.竞跃(鳞:鱼)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领悟)2.下列句中加点字或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晓.雾将歇(晓:早晨)B沉鳞竞跃..(竞跃:竞相跳跃)C.夕日欲颓.(颓:坠落)D.实.是欲界之仙都(实:实际)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才美不外见.( 《马说》)B.晓.雾将歇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C.实是.欲界之仙都是.亦不可以己乎( 《鱼我所欲也》)D.自.康乐以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爱莲说》)4下面句中加点字的用法或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B.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 《桃花源记》)C.四时俱备.前人之述备.矣( 《岳阳楼记》)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5下列各项是对字词的理解,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与“实是欲界之仙都”中的“之”字用法完全一样。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练习题一、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乙)四位老弟足下: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自足,遂不能有所成。
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满之人。
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
又有当名士者,鄙科名为粪土,或好作诗古文,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①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
自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亦足发一冷笑而已。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诸弟平日皆恂恂②退让,第累年小试不售③,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气,故特作书戒之。
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幸甚幸甚!国藩手草。
(选自《曾国藩家书》)(注)①嚣嚣:喧哗,吵闹。
这里指沸沸扬扬。
②恂恂:恭谨温顺的样子③不售:不中。
1.《答谢中书书》作者是_______(人名),我们还学过吴均写过的一篇同体裁名文是《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高峰入.云/入.则无法家拂士B.或.好作诗古文/或.王命急宣C.四时.俱备/天时.不如地利D.故.特作书戒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A.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B.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C.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D.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5.说一说“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句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6.所谓“见字如面”,就是“读这封信的内容就像是我当面跟你说话一样”。
八上答谢中书书练习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陶弘景(456年~536年),字,号华阳隐居,南朝时教思想家、医学家。
有。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五色交辉
..:②四时:③歇:
④颓:⑤沉鳞:⑥与(yù):
3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描写山高水净的句子,。
5.描写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万物勃发的景象的句子,,,。
6.作者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引原句来答。
7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色?
8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