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360.50 KB
- 文档页数:5
如何做好病死动物集中无害化处理工作作者:孙海芳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03期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畜牧养殖受到高度重视的情况下,养殖规模也呈现出日渐拓展的发展态势,在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也对生物安全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在规模化养殖的情况下针对病死动物实施无害化处理,构建长效处理机制,逐渐发展成为新时期规模化养殖方面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
因此将做好病死动物集中无害化处理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值得对此进行更加全面系统的探究。
一、病死动物集中无害化处理重要性病死动物集中无害化处理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按照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病死动物集中无害化处理工作,并制定合理的方法,构建长效性工作机制,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无害化处理的重要作用,减轻病死动物尸体的不良影响,为畜牧养殖工作的现代化建设和规模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对病死动物集中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性进行细化解析,发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能对环境卫生进行有效的净化,甚至可以借助专业化的无害化处理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在降低病死动物环境污染的情况下,增强生态建设效果;其二,能减少养殖户遭受的损失,确保业主能按照具体情况获得相应的赔款,并减少处理病死动物方面的费用,有效杜绝基层动物養殖方面随意的丢弃并死动物的情况;其三,借助集中工业化处理,还能增强病死动物管理的规范性和有序性,提升食品安全和卫生情况,突出管理效果。
因此新时期在探索规模化养殖工作中,十分有必要加强对病死动物集中无害化处理的重视,并积极探索有效开展集中无害化处理的措施,争取能彰显无害化处理的优势,推动我国畜牧养殖实现长效化发展的目标。
二、有效推进病死动物集中无害化处理工作的措施在系统解析病死动物集中无害化处理重要性的基础上,新时期在组织开展具体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无害化处理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并引入合理的集中无害化处理方案,切实提升病死动物集中无害化处理水平,支撑我国基层畜牧养殖工作的科学稳定开展。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业向规模化与集约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养殖规模与养殖密度不断增加,增加养殖户经济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动物疾病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动物疾病的防控工作不仅关系到动物养殖与交易市场的健康与安全,还会造成人畜共患疾病,因此必须做好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保证动物疾病不会大规模的扩散与传播。
本文阐述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存在问题,提出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改进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问题;对策前言:随意丢弃病死畜禽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不彻底(如深埋等)势必会引起动物疫病传播,危害人体健康,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和水源水质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对病死动物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可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重大动物疫情发生,有效阻止动物疫病传播和蔓延,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畜牧业健康发展。
1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存在问题1.1宣传工作不到位因为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与畜牧兽医站欠缺充足的工作人员配备,工作经费紧张等因素,导致动物疾病防控工作的宣传与教育工作不到位,导致基层养殖户无法正确认识到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欠缺相关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的宣传,导致各种违法违规行为频发,严重影响到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1.2病死畜禽处理缺少规范性基层地区针对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工作中,以往都是利用焚烧炉、化尸池、填埋场与好氧发酵腐熟池等设施完成,尽管能够有效处理,但是却存在巨大的生物安全隐患与疫病传播风险,并且还会造成废气与废水等各类二次污染情况,根本无法达到现代化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需求。
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散养场并且建立完善的无害化处理基础设施,主要都是挖坑填埋,并且没做好消毒措施,无法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目的,极易造成疾病的大规模扩散传播。
1.3缺乏有效地监管现阶段,农村地区的畜禽养殖业主要以散养为主,由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增加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与监管的难度。
浅议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及建议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对食品安全要求的增加,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保和食品安全问题。
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是指将病死畜禽经过一定的处理方式使其不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本文将从现状、问题分析和建议等方面进一步探讨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
我们来看一下当前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现状。
目前,大多数地方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方法多是采用焚烧或埋掉的方式。
这种处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无害化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焚烧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废渣,对空气和土壤造成污染。
其次是资源的浪费问题。
病死畜禽本身包含了大量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物质,如果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利用,可以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
目前的处理方式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
对于大规模养殖场来说,处理大量病死畜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给农户和养殖场带来了经济负担。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建议来改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现状。
应该推广和应用新型的无害化处理技术。
可以采用微生物处理技术来进行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
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质,并产生有机酸等有益物质,可以有效地减少废渣的产生,并转化为有机肥料等有价值的资源。
可以采用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来处理病死畜禽。
将病死畜禽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可以用于生产生物燃料或发电,既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又可以转化为有价值的能源资源。
还可以鼓励养殖场进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资源化利用。
可以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养殖场建设和使用病死畜禽的处理设施,将病死畜禽转化为有机肥料等有价值的资源。
除了技术手段的改进,我们还应该增强社会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重视和认识。
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认知水平。
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加强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监管。
对违法违规的行为要进行严惩,形成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威慑力,保障环境和公众的健康安全。
浅议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及建议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是指对发生疾病而死亡的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以防止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保障人畜安全和环境卫生。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文将就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及建议做一些简要探讨。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性病死畜禽具有很大的传染风险。
一旦病死畜禽未经处理直接丢弃或随意处理,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可能通过地下水、土壤、空气等途径传播,对周围环境和其他畜禽造成污染和感染风险,从而引发疾病的暴发和扩散,危害人畜健康。
如果不做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的尸体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给周围的土地和水资源带来严重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进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不仅是对病死畜禽的尊重、对环境的保护,更是对人畜健康和社会稳定的负责。
目前,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常见方法主要包括焚烧、填埋、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焚烧和填埋是比较常见的处理方式,可以起到有效的灭菌杀毒作用。
化学处理在杀灭病原体的对环境污染比较小,但对操作要求较高。
生物处理则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来分解有机物,对环境污染较小,但处理周期较长。
无论采用哪种处理方法,都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资源环境条件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
在进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环保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处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建议为了更好地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以下是一些建议:1. 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法规意识。
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对环保法规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建立健全相关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引导农民依法依规进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
2. 加强农村环保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环保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包括完善病死畜禽收集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为农村环保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3. 强化环保监管和执法。
建立健全农村环保监管机制,加大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监督检查力度,发现违法行为及时制止和处理,并严惩违法者,保障环境卫生和健康安全。
中国动物检疫2009年第26卷第2期病害动物尸体的无害化处理,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就病害动物尸体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做一简要阐述。
1存在的问题1.1监管不力虽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其他的相关法律来惩处和约束乱丢病死畜禽的行为,政府和有关部门也积极去管,但力不从心,原因是你今天这里管了,明天或过几天其他地方又会出现,每次去管都要花人力、物力,还要做工作向农民买地处理病死畜禽,弄得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很为难,最后造成有群众举报就去管一下,没有举报就没人管。
现行法律对逃避检疫、不进行无害化处理、经营病死动物规定的法律责任太轻;逃检只是补检,无害化处理只是规定了代作处理,经营病死动物、动物产品只是处以同等合格的价值罚款,使他们觉得违法成本低,这一次被查处了,多干点还是有相当大的利润的。
1.2场地落实难无害化处理场地的选择要求高,要考虑周围的居民区远近、水源、水位、风向等,而江南地区一般水位高、水网多、居民密集,选择无害化处理场地难。
部份养殖户(场)、外来租地养殖户以及当地政府,由于没有土地,无法落实无害化处理场地,而且在城区监督检查过程中查到不合格畜禽产品时,也难以找到无害化处理场地。
有时由于群众的思想认识不够,在对病死动物进行深埋无害化处理过程中,易遭到当地群众的阻挠,而无法落实无害化处理场地。
1.3应急处理能力弱当前病死动物大多数发生于广大农村或动物养殖场,基本上都以土埋方式进行处理。
大部分养殖户(特别是中小型动物养殖场和散养户)无害化处理设施不完善,当发生疫病或遇到大量的病死动物尸体时,无害化应急处理能力弱,一部分养殖户缺乏法律意识,由于没有应急的病死动物处理能力,有相当一部分动物尸体被直接抛尸野外,不仅造成环境污染,给动物疫病传播扩散留下了隐患,而且严重威胁着人类身体健康。
1.4处理成本高挖掘深埋坑的人员、机械费用都比较高,挖土机每次的费用要在2000元以上,有时对犬或其它染疫动物进行连续扑杀时,就需要每日至少挖一次深埋坑,不旦处理费用高,且挖土机有时不能及时到位,而浪费时间。
浅议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及建议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是畜禽养殖行业中的重要环节,其处理方式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成为了政府和业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就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进行浅议,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现状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是指对养殖过程中病死的畜禽进行处理,以防止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
目前,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焚烧、埋葬、高温消毒、化学处理等。
这些处理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
焚烧处理方式会造成大量的空气污染,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埋葬处理方式可能导致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对附近的农田和水源造成威胁。
而高温消毒和化学处理方式则存在着成本高、操作复杂等问题。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亟需改进与完善。
1. 推广生物发酵处理技术生物发酵处理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方式,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病死畜禽转化为有机肥料。
这种处理方式不仅不会产生污染物,还可以将病死畜禽资源化,减少环境压力。
政府和养殖业界应加大对生物发酵处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力度。
2. 建立统一的无害化处理标准目前,我国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标准和规定比较分散,导致了处理方式的混乱和不规范。
需要建立统一的无害化处理标准,明确处理的要求、技术、流程等内容,以保障处理效果和食品安全。
3. 加强监管与执法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监管与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相关部门还应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置不符合规定的无害化处理行为,保障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
4. 提倡资源化利用病死畜禽本身蕴含着大量的营养物质,可以通过资源化利用的方式进行处理。
政府和养殖业界可以探索利用病死畜禽生产沼气、生物柴油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减少环境压力。
5. 加强宣传教育政府和养殖业界应加强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从业人员和广大消费者对该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整改方案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是保障农业与环境安全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改进和完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现提出以下整改方案:1. 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大对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的监督力度,确保各个环节符合标准和规定。
2. 完善收集和运输机制:建立专门的收集点,对病死动物进行快速、高效、无害的收集和运输,避免交叉感染和传播。
3. 提升无害化处理技术:引进先进的处理技术,如高温杀菌、气化等方法,以最大程度确保病原体被彻底消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病原体传播的风险。
4. 建立监测与预警机制:建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监测与预警机制,及时采集信息、分析数据,对病死动物的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估与预测。
5. 健全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健全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将各个环节的数据纳入其中,方便统计分析和监督管理。
6.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养殖户和相关人员的意识,重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7. 加强协作与合作:加强各级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
同时,借鉴国际经验,与国际组织、国外专家开展合作,提升处理技术水平和工作效能。
8. 加大投入力度:增加对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的投入,提供必要的设备、技术和培训支持,确保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通过以上整改方案,可以提高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和病原体传播的风险,保护农业与环境安全。
同时,还能提升相关部门的监管与管理能力,加强社会对该工作的认知与理解,实现全社会的共识和合作,推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进一步完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需要加强监管力度。
首先,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各个环节的操作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监管人员可以定期抽查病死动物处理现场,对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身体健康、公共卫生安全等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病害动物的无害化处理工作,事关食品安全、公共卫生、生态环境、经济秩序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无害化处理工作难度大,处理也不规范,笔者分析了无害化处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形成的原因,产生的不良后果,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一、存在问题1、养殖环节病害动物数量较大。
我国畜牧业的现状是饲养数量多,规模化养殖程度不高,散养户和部分中小型养殖场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疫病综合防治水平不高,导致病死畜禽数量较大,且无害化处理水平偏低,随意处置现象时有发生。
养殖环节病害动物不仅数量较大,而且面比较广。
2、无害化处理财政经费落实难。
一是病害动物财政补偿和无害化处理费用财政补贴问题。
财政只对因发生重大动物疫病而予以扑杀畜禽给予适当补偿,非重大动物疫病引起的死亡的畜禽得不到财政补偿;而且财政补偿标准偏低。
只有规模场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有财政补贴,而散养户和部分中小型养殖场没有财政补贴。
二是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和场地问题。
政府未投入,无害化处理场场地难落实,无害化处理设施难配备,无害化处理场难兴建,无害化处理运转经费难保障。
3、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不规范。
有的畜主法制观念淡薄,随意丢弃病害动物,甚至低价出售、加工食用的情况随时发生。
有的畜主即使处理也不规范。
有些养殖场仅有化尸池,甚至有些养殖场连化尸池也没有;无害化处理局限于焚烧或掩埋,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并且焚烧或掩埋处理难度大,如掩埋场地难落实,有时选择了深埋场地,但遭到周围群众阻拦;掩埋不符合要求,如选址不当,不考虑周围居民区远近、水源、水位、风向等因素;掩埋深度不够,甚至出现病死动物被狗刨出或不法人员偷挖后食用、加工、销售的现象;消毒不严等。
4、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不到位。
由于政府对负责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投入不足,监管人员的待遇低,设施设备落后,监管工作经费也没有落实;由于违法行为随时随地发生,监管难度大,案件调查取证难,违法行为处罚难,收取无害化处理费更难,处理需要人员工资、机械费用及运输费,乡镇畜牧兽医站不得不承担其不应承担掩埋畜主乱抛病死动物的费用。
湖北畜牧兽医2014年对肉牛产业发展缺乏足够的扶持政策。
为了实现肉牛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各级政府应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服务、加强组织领导,把发展肉牛产业作为湖北省发展地方经济、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任务来抓,以此来解决肉牛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是设立肉牛产业专项资金,用于加强疾病监测和防控力度,将疫苗和牛病防治纳入社会化服务体系。
利用专项资金加大母牛和犊牛补贴力度、提高技术研发实力、建设技术服务队伍、加强金融和保险支持。
二是依托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发展项目,在鄂西北建立优质牧草生产基地,满足肉牛产业对饲草的需求。
三是为肉牛养殖户和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针对偏远山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水平;为肉牛养殖户和企业提供银行贷款、财政补助,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保证养殖户和企业的持续发展。
4.2加强母牛基地建设随着肉牛产业的不断发展,“得母牛者得天下”逐渐受到重视,牛源短缺已成为制约肉牛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此肉牛养殖户和企业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加强母牛基地建设。
推广优良的肉牛品种,提高繁殖效率,争取一年一胎,提高产犊能力。
养殖户应当组织“母牛合作社”,专门进行犊牛生产;选择高附加值肉牛品种、扩大母牛规模,采取订单式养殖,专门为企业提供高档犊牛。
以此来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养殖户养牛的积极性。
4.3加快建立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优良的品种是肉牛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母牛产仔率低,生产周期长,如要增加肉牛存栏数量,就必须要一定数量的基础母牛群。
因此,一方面发展湖北省内特有的黄陂黄牛、恩施黄牛、郧巴黄牛和枣北黄牛四大地方品种,建设原种场,设立保种区;另一方面引进了西门塔尔牛,夏洛来等品种进行改良。
良种繁育体系还可以依靠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技术,有选择的利用不同品种类型的优秀父本,与品质优良的地方母牛杂交生产优质肉用犊牛,加快推进肉牛品种改良的进程[9]。
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以省种公牛站为依托,积极鼓励和支持个体经营人工授精站点,加快完善肉牛良种繁育体系。
浅议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及建议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是指将病死的畜禽进行科学处理,以防止疫病传播,并合理利用其资源。
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壮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首要目标是防止疫病传播。
病死畜禽若不加以合理处理,很容易引起传染病的蔓延,给养殖业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困扰。
对病死畜禽的处理应遵循一定的科学原则,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效果。
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方法有多种,包括破碎处理、高温处理、化学处理等。
破碎处理是最为常见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主要通过机械设备将病死畜禽进行破碎,使其变成颗粒状,然后通过高温处理或化学处理,使其彻底无害化。
破碎处理方法操作简便,处理效果明显,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废气处理难以达到标准,会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需要进一步完善破碎处理技术,提高处理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过程中,应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
病死畜禽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提取和利用,比如制成饲料或肥料。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还可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农民收入。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问题还需要政府、农民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规范,推动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农民应增强环保意识,养成科学养殖的习惯,加强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方法的学习和使用。
科研机构应加大研究力度,开展相关技术攻关,提出更加科学、环保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方法。
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是保障畜禽养殖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只有加强研究,提高处理技术水平,加强管理和监督,才能有效防止疫病传播,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1年第05期养殖污染治理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在养殖业的平稳发展中具有关键性,与自然环境的维护以及传染病的防控等有紧密联系,需要有关机构落实好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问题。
1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存在的问题导致无害化处理流程不规范的因素有很多,如监管体制落实程度不高或养殖户基础设施不健全等,都会给处理工作的有序开展造成一定阻碍。
如有些养殖户是以散养畜禽的方式来日常管护的,且养殖规模较小。
当畜禽因疫病出现死亡情况时,养殖户会采用直接丢弃或掩埋在周围环境中的方式来对其处理。
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病菌的滋生和传播,严重时还会降低周边土壤环境和水体环境的质量,对人们的健康与安全带来威胁。
有些地区会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到区域经济规划与建设中,而没有在病死禽畜无害化处理的监管上给予高度重视,导致监管流程形式化或监管方式不合理,给管辖地内养殖业的发展埋下了风险隐患。
专业人才资源的缺失也是阻碍监管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如监管队伍整体的组织结构会因人力资源的不足而难以得到稳固,不仅会影响执法质量,还会给无害化处理的落实造成干扰。
如果防疫意识不强,个别养殖户就会为自身经济利益而出现销售病死禽畜现象,不仅给区域内禽畜交易市场的规范运行带来负面影响,还会削弱市场内部的整体安全。
另外,病死禽畜无害化处理的宣传力度不强也会降低人们对安全防疫的重视,导致禽畜尸体的危害系数有所提升,间接增加了监督管理的难度。
2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有效对策建立健全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体制,不仅对处理流程的规范落实有引导作用,还对养殖业的良性发展有积极影响,需要有关监管机构对无害化处理体质的完善与改进给予关注。
(1)对当前所实施的处理体制进行全面掌握,对于存在漏洞问题的规章制度要及时整改,并做好整改部分的记录工作,为日后无害化处理体制的升级提供参考。
(2)注重处理体制的阶段性更新,结合新时期下病死禽畜的处理原则来完善落后、固化的体系机制,以免给监管工作造成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