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_全册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48 MB
- 文档页数:62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相似与全等
教学目标
- 了解相似与全等的基本概念
- 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相似比的计算
- 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全等条件
- 能够应用相似与全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 相似比的计算
3.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4. 全等条件
5. 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两个相似或全等的图形,引发学生对相似与全等的疑惑,并带入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2. 概念讲解:介绍相似与全等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3.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讲解相似三角形的三种判定方法,并通过练巩固学生的理解。
4. 相似比的计算:教授相似比的计算方法,以及在计算过程中常见的注意事项。
5.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讲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
6. 全等条件:介绍全等三角形的各种条件,并进行相关例题讲解。
7. 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相似与全等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情况。
8. 小结:总结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相似与全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9. 练:布置相应的练题,巩固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
教学评价与反思
1. 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观察他们对相似与全等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在相似比计算和全等条件判定方面的掌握情况。
3. 分析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考能力和应用能力。
扩展阅读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教材
- 相似与全等的相关练习册和习题集。
最新⼈教版⾼中数学必修2-全册教案第⼀章空间⼏何体第⼀章课⽂⽬录1.空间⼏何体的结构1.空间⼏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3空间⼏何体的表⾯积与体积知识结构:⼀、空间⼏何体的结构、三视图和直观图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圆柱:以矩形的⼀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边旋转形成的曲⾯所围成的⼏何体叫做圆柱;旋转轴叫做圆柱的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成的曲⾯叫做圆柱的侧⾯;⽆论旋转到什么位置,不垂直于轴的边都叫做圆柱侧⾯的母线。
棱柱与圆柱统称为柱体;(2)锥棱锥:⼀般的有⼀个⾯是多边形,其余各⾯都是有⼀个公共顶点的三⾓形,由这些⾯所围成的⼏何体叫做棱锥;这个多边形⾯叫做棱锥的底⾯或底;有公共顶点的各个三⾓形⾯叫做棱锥的侧⾯;各侧⾯的公共顶点叫做棱锥的顶点;相邻侧⾯的公共边叫做棱锥的侧棱。
底⾯是三⾓锥、四边锥、五边锥……的棱柱分别叫做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圆锥:以直⾓三⾓形的⼀条直⾓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曲⾯所围成的⼏何体叫做圆锥;旋转轴为圆锥的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形成的⾯叫做圆锥的底⾯;斜边旋转形成的曲⾯叫做圆锥的侧⾯。
棱锥与圆锥统称为锥体。
(3)台棱台:⽤⼀个平⾏于底⾯的平⾯去截棱锥,底⾯和截⾯之间的部分叫做棱台;原棱锥的底⾯和截⾯分别叫做棱台的下底⾯和上底⾯;棱台也有侧⾯、侧棱、顶点。
圆台:⽤⼀个平⾏于底⾯的平⾯去截圆锥,底⾯和截⾯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台;原圆锥的底⾯和截⾯分别叫做圆台的下底⾯和上底⾯;圆台也有侧⾯、母线、轴。
圆台和棱台统称为台体。
(4)球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半圆⾯旋转⼀周形成的⼏何体叫做球体,简称为球;半圆的圆⼼叫做球的球⼼,半圆的半径叫做球的半径,半圆的直径叫做球的直径。
(5)组合体由柱、锥、台、球等⼏何体组成的复杂的⼏何体叫组合体。
⼏种常凸多⾯体间的关系⼀些特殊棱柱、棱锥、棱台的概念和主要性质:名称棱柱直棱柱正棱柱有两个⾯互相平⾏,⽽其余每相邻两个⾯的交线都互相平⾏的多⾯体侧棱垂直于底⾯的棱柱底⾯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侧棱平⾏且相等平⾏且相等平⾏且相等侧⾯的形状平⾏四边形矩形全等的矩形对⾓⾯的形状平⾏四边形矩形矩形平⾏于底⾯的截⾯的形状与底⾯全等的多边形与底⾯全等的多边形与底⾯全等的正多边形名称棱锥正棱锥棱台正棱台图形定义有⼀个⾯是多底⾯是正多边⽤⼀个平⾏于由正棱锥截得边形,其余各⾯是有⼀个公共顶点的三⾓形的多⾯体形,且顶点在底⾯的射影是底⾯的射影是底⾯和截⾯之间的部分棱锥底⾯的平⾯去截棱锥,底⾯和截⾯之间的部分的棱台侧棱相交于⼀点但不⼀定相等延长线交于⼀点相等且延长线交于⼀点侧⾯的形状三⾓形全等的等腰三⾓形梯形全等的等腰梯形对⾓⾯的形状三⾓形等腰三⾓形梯形等腰梯形平⾏于底的截⾯形状与底⾯相似的多边形与底⾯相似的正多边形与底⾯相似的多边形与底⾯相似的正多边形其他性质⾼过底⾯中⼼;侧棱与底⾯、侧⾯与底⾯、相邻两侧⾯所成⾓都相等两底中⼼连线即⾼;侧棱与底⾯、侧⾯与底⾯、相邻两侧⾯所成⾓都相等⼏种特殊四棱柱的特殊性质:名称特殊性质平⾏六⾯体底⾯和侧⾯都是平⾏四边⾏;四条对⾓线交于⼀点,且被该点平分正⽅体棱长都相等,各⾯都是正⽅形四条对⾓线相等,交于⼀点,且被该点平分2.空间⼏何体的三视图三视图是观测者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个⼏何体,画出的空间⼏何体的图形。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篇一: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讲义1:空间几何体一、教学要求:通过实物模型,观察大量的空间图形,认识柱体、锥体、台体、球体及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二、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体、锥体、台体、球体的结构特征.三、教学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导入:进入高中,在必修②的第一、二章中,将继续深入研究一些空间几何图形,即学习立体几何,注意学习方法: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维辩证、度量计算.(二)、讲授新课:1. 教学棱柱、棱锥的结构特征:①、讨论:给一个长方体模型,经过上、下两个底面用刀垂直切,得到的几何体有哪些公共特征?把这些几何体用水平力推斜后,仍然有哪些公共特征?②、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棱柱. → 列举生活中的棱柱实例(三棱镜、方砖、六角螺帽).结合图形认识:底面、侧面、侧棱、顶点、高、对角面、对角线.③、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表示:棱柱ABCDE-A’B’C’D’E’④、讨论:埃及金字塔具有什么几何特征?⑤、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棱锥.结合图形认识:底面、侧面、侧棱、顶点、高. → 讨论:棱锥如何分类及表示?⑥、讨论:棱柱、棱锥分别具有一些什么几何性质?有什么共同的性质?★棱柱: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棱锥: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2. 教学圆柱、圆锥的结构特征:① 讨论:圆柱、圆锥如何形成?② 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柱;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锥.→结合图形认识:底面、轴、侧面、母线、高. → 表示方法③ 讨论:棱柱与圆柱、棱柱与棱锥的共同特征?→ 柱体、锥体.④ 观察书P2若干图形,找出相应几何体;三、巩固练习:1. 已知圆锥的轴截面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 5cm,,面积为12cm,求圆锥的底面半径.2.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3cm,,轴截面面积为24cm,求圆柱的母线长.3.正四棱锥的底面积为46cm,侧面等腰三角形面积为6cm,求正四棱锥侧棱.(四)、教学棱台与圆台的结构特征:① 讨论: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柱体和锥体,所得几何体有何特征?②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叫做棱台;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台.结合图形认识:上下底面、侧面、侧棱(母线)、顶点、高.讨论:棱台的分类及表示?圆台的表示?圆台可如何旋转而得?③ 讨论:棱台、圆台分别具有一些什么几何性质? 22★ 棱台:两底面所在平面互相平行;两底面是对应边互相平行的相似多边形;侧面是梯形;侧棱的延长线相交于一点.★ 圆台:两底面是两个半径不同的圆;轴截面是等腰梯形;任意两条母线的延长线交于一点;母线长都相等.④ 讨论:棱、圆与柱、锥、台的组合得到6个几何体. 棱台与棱柱、棱锥有什么关系?圆台与圆柱、圆锥有什么关系?(以台体的上底面变化为线索)2.教学球体的结构特征:① 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叫球体.结合图形认识:球心、半径、直径.→ 球的表示.② 讨论:球有一些什么几何性质?③ 讨论:球与圆柱、圆锥、圆台有何关系?(旋转体)棱台与棱柱、棱锥有什么共性?(多面体)3. 教学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① 讨论:矿泉水塑料瓶由哪些几何体构成?灯管呢?② 定义:由柱、锥、台、球等几何结构特征组合的几何体叫简单组合体.4. 练习:圆锥底面半径为1cmcm,其中有一个内接正方体,求这个内接正方体的棱长. (补充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五)、巩固练习:1. 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之比为4∶3∶12,对角线长为26cm, 则长、宽、高分别为多少?2. 棱台的上、下底面积分别是25和81,高为4,求截得这棱台的原棱锥的高3. 若棱长均相等的三棱锥叫正四面体,求棱长为a的正四面体的高.★例题: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这个圆锥,截得的圆台的上、下底面的半径的比是1:4,截去的圆锥的母线长为3厘米,求此圆台的母线之长。
高中必修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节:直线和平面的方程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直线和平面的方程。
教学重点:直线和平面的一般方程、截距式方程、点斜式方程、交点坐标、平面的截距式方程。
教学难点:平面的一般方程的推导。
教学过程:
1.引入直线和平面的方程。
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了解直线和平面的一般方程。
2.介绍直线的方程。
讲解直线的截距式方程和点斜式方程,并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转换。
3.介绍平面的方程。
学习平面的一般方程和截距式方程,并讲解如何根据平面上的点和法向量来确定平面的方程。
4.练习。
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直线和平面的方程的知识。
5.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醒学生注意要点。
教学资源:教材、黑板、彩色粉笔、习题册。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习题,练习直线和平面的方程,并思考如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扩展阅读:了解不同方程的应用领域,并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套教案
本文档包含了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套教案,以下是各个章节的概要:
第一章矩阵与行列式
- 第一节二阶与三阶行列式
- 第二节行列式的性质与应用
- 第三节矩阵的概念与运算
- 第四节线性方程组的解与解集
第二章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 第一节二次函数及其图像
- 第二节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的应用
- 第三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 第四节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第三章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 第一节各象限角的三角函数
- 第二节倍角、半角与合角公式
- 第三节解三角形
第四章概率与统计
- 第一节事件与概率
- 第二节条件概率与分组统计
- 第三节随机事件的数量表达与独立性- 第四节随机事件的相互关系
第五章推理与证明
- 第一节数学归纳法
- 第二节常见数学问题的证明方法
- 第三节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第六章平面向量
- 第一节平面向量的概念与运算
- 第二节向量的线性运算与共线问题- 第三节三角形与平面向量
第七章立体几何
- 第一节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
- 第二节球面与球台
- 第三节圆锥曲线与锥体
第八章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恒等式
- 第一节三角恒等变换及其证明
- 第二节三角方程的解法与平面解的应用
以上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套教案的章节概要,具体内容请参考教材。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由六根火柴最多可搭成几个三角形?(空间:4个)2在我们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3、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
问题:请根据某种标准对以上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二)、研探新知空间几何体:多面体(面、棱、顶点):棱柱、棱锥、棱台;旋转体(轴):圆柱、圆锥、圆台、球。
1、棱柱的结构特征:(1)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体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思考: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共同特点是什么?(学生讨论)(2)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棱柱的概念):①有两个面互相平行;②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③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
(3)棱柱的表示法及分类:(4)相关概念:底面(底)、侧面、侧棱、顶点。
2、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1)实物模型演示,投影图片;(2)以类似的方法,根据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概念、分类以及表示。
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高中人教版数学必修二教案
第一课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题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 难点:如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如何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通过引入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 教学内容:讲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相关概念和判断方法。
3. 案例分析: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小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课堂练习:
1. 练习题: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并解决相关题目。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高中数学必修2全册教案课题: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1. 了解直线和圆的定义及相关性质。
2. 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并能够根据给定条件求解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直线和圆的定义和性质。
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1. 根据给定条件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 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直线和圆的性质。
教学内容:1. 直线和圆的定义和性质。
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3. 实际问题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引入问题:1. 引导学生回顾直线和圆的定义及性质,引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问题。
2. 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讨论如何确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二、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1. 分组讨论,利用直线和圆的性质,确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2. 学习直线和圆相交的情况、相切的情况和相离的情况,并学会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三、实际问题解决:1. 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直线和圆的性质,解决问题。
2. 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并汇总讨论结果。
四、小结讲解:1.总结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2. 强化重点难点,梳理知识点。
五、练习与巩固:1.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对练习题进行检查,并及时指导学生纠正错误。
六、作业布置:1. 布置课外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要求学生认真对待作业,按时完成并提交。
七、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2.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教学资源:1. 课本、教学课件等教学工具。
2. 相关练习题、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
教学互动环节:1.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互相交流。
2.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解答,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教学评估与反馈:1. 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反馈,鼓励学生进一步提高。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全册)第一章: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1.1 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与图像- 教学目标: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掌握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的方法。
- 教学内容:二次函数的定义、顶点、对称轴等基本性质,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
- 教学步骤:1. 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阐述其基本性质。
2. 对比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形态。
3. 指导学生根据给定的二次函数方程画出对应的图像。
-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帮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形态,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练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加深对二次函数的理解。
1.2 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和应用。
- 教学内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和应用。
- 教学步骤:1. 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情况,讲解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3. 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如求解实际问题等。
- 教学反思:通过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和应用,帮助学生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求解中,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第二章:不等式2.1 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 教学目标: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掌握解不等式的方法。
- 教学内容:不等式的定义、性质、解法。
- 教学步骤:1. 引入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分析不等式的解的情况,介绍解不等式的方法。
3. 给出具体的不等式问题,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 教学反思:通过引入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帮助学生掌握解不等式的方法,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教学目标: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和解法。
- 教学内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定义、解法。
- 教学步骤:1. 引入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讲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方法。
3. 给出具体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全册)第一章: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授课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二次函数及其性质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授课目标1. 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并掌握其图像的性质;2.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包括因式分解、公式法和配方法等;3.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步骤1. 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和一般式;2. 通过图像展示二次函数的性质,如顶点、对称轴、最值点等;3. 教授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首先介绍因式分解法,然后讲解公式法和配方法;4. 给学生提供一些练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 总结本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教学资源-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材- 教案PPT- 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的练题教学评估- 学生课堂表现- 练题的完成情况- 小组合作讨论的质量第二章:数列与数学归纳法授课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数列的概念、性质以及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授课目标1. 理解数列和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概念;2. 掌握常见数列的求和公式;3. 掌握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和应用方法;4.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数列和数学归纳法。
教学步骤1. 引入数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2. 通过例题演示如何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3. 引入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并讲解其应用方法;4.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列和数学归纳法求解;5. 总结本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教学资源-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材- 教案PPT- 数列和数学归纳法的练题教学评估- 学生课堂表现- 练题的完成情况- 小组合作讨论的质量...(继续编写剩余章节的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完整教案第一章直线与函数1.1 直线的方程1.1.1 直线的斜率- 定义直线的斜率- 计算直线的斜率的公式- 利用斜率求直线上两点的坐标1.1.2 斜率的性质- 平行线的斜率相等- 垂直线的斜率的乘积为-11.2 一次函数1.2.1 一次函数的概念- 定义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的图像特征1.2.2 一次函数的性质- 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一次函数的零点和函数值1.3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1.3.1 函数的定义- 定义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自变量和因变量1.3.2 函数的性质- 函数的奇偶性- 函数的单调性- 函数的周期性第二章二次函数2.1 二次函数的概念2.1.1 二次函数的定义- 定义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特征2.1.2 二次函数的图像- 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 二次函数的对称轴2.2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2.1 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 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规律- 利用平移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2.2.2 二次函数的最值- 二次函数的最值与对称轴的关系- 求解二次函数的最值2.3 一元二次方程2.3.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定义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概念2.3.2 二次方程的解法- 利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利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第三章数据统计与概率3.1 统计的基本概念3.1.1 总体与样本- 定义总体和样本的概念- 总体与样本的区别和联系3.1.2 统计量- 定义统计量- 常用的统计量3.2 统计图3.2.1 条形图与折线图- 绘制条形图和折线图的步骤- 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3.2.2 饼图与频数分布直方图- 绘制饼图和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 利用饼图和频数分布直方图分析数据3.3 概率与概率统计3.3.1 概率的定义和性质- 定义概率的概念- 概率的性质和运算法则3.3.2 随机变量和概率分布- 定义随机变量- 描述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这份文档包含了《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的完整教案。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四、教学思路(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相互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评价。
2.所举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你能通过观察。
根据某种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辩棱柱、圆柱、棱锥。
2.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件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
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3)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
概括出棱柱的概念。
4.教师与学生结合图形共同得出棱柱相关概念以及棱柱的表示。
5.提出问题:各种这样的棱柱,主要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以根据不同对棱柱分类?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6.以类似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讨论、概括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概念,分类以及表示。
高中必修二数学教案(最新8篇)高中数学必修2优秀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在上一节认识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本节来学习空间几何体的表示形式,以进一步提高对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的认识。
主要内容是:画出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比较准确地画出几何图形,是学好立体几何的一个前提。
因此,本节内容是立体几何的基础之一,教学中应当给以充分的重视。
画三视图是立体几何中的基本技能,同时,通过三视图的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视图”是将物体按正投影法向投影面投射时所得到的投影图。
光线自物体的前面向后投影所得的投影图称为“正视图”,自左向右投影所得的投影图称为“侧视图”,自上向下投影所得的投影图称为“俯视图”。
用这三种视图即可刻画空间物体的几何结构,这种图称之为“三视图”。
教科书从复习初中学过的正方体、长方体……的三视图出发,要求学生自己画出球、长方体的三视图;接着,通过“思考”提出了“由三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学习任务。
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是高中阶段的新任务,这是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的需要,应当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
三视图的教学,主要应当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来完成。
因此,教科书主要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动手作图来展示教学内容。
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会三视图的作法,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对于简单几何体的组合体,在作三视图之前应当提醒学生细心观察,认识了它的基本结构特征后,再动手作图。
教材中的“探究”可以作为作业,让学生在课外完成后,再把自己的作品带到课堂上来展示交流。
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三视图的教学,主要应当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来完成。
另外,教学中还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向学生多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辨析它们是平行投影下的图形还是中心投影下的图形。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画三视图的基本技能(2)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2、过程与方法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教案【可打印】一、教学内容第二章:平面向量的概念与运算第二节:向量的线性运算第三节: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与坐标运算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性质。
2. 学会使用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进行向量运算。
3. 能够运用向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向量线性运算的理解与运用。
2.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与运算。
教学重点:1. 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性质。
2. 向量的坐标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向量模型,坐标纸。
2. 学具:直尺,圆规,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飞机飞行的向量模型,引出向量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向量线性运算:以实际例题解释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
(2)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与运算:以坐标纸为载体,讲解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方法。
通过例题讲解向量坐标运算的步骤。
3.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
4. 知识巩固5. 课堂小结强调向量线性运算和坐标运算的要点。
六、板书设计1. 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
2.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与运算:坐标表示方法。
坐标运算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向量 \( \vec{a} = (3, 4) \) 和 \( \vec{b} = (1, 2) \) 的和、差、数乘。
(2)已知向量 \( \vec{a} = (2, 3) \) 和 \( \vec{b} = (4, 5) \),求 \( 3\vec{a} 2\vec{b} \)。
2. 答案:(1)和:\( \vec{a} + \vec{b} = (4, 2) \);差:\( \vec{a} \vec{b} = (2, 6) \);数乘:\( k\vec{a} = (3k, 4k) \),\( k\vec{b} = (k, 2k)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教案【可打印】一、教学内容第一章:空间几何1.1 平面几何基本概念1.2 平面几何图形的度量关系1.3 空间几何基本概念1.4 空间几何图形的度量关系二、教学目标1. 掌握空间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识别并运用相关的几何图形。
2. 理解并掌握平面几何与空间几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3. 学会运用几何图形的度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空间几何图形的认识与度量关系的运用。
教学重点:平面几何与空间几何的联系与区别,几何图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几何模型、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空间几何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提问:如何计算这些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2. 例题讲解讲解例1:求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讲解例2:求一个正四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3.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1:求一个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2:求一个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5. 应用拓展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所学的空间几何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空间几何基本概念及图形2. 平面几何与空间几何的联系与区别3. 几何图形的度量关系及计算公式4. 例题解答步骤5. 练习题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计算一个正四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计算一个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计算一个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2. 答案长方体表面积:2ab + 2bc + 2ac,体积:abc正四面体表面积:√3a²,体积:(a³/12)√2圆柱表面积:2πrh + 2πr²,体积:πr²h圆锥表面积:πrl + πr²,体积:(1/3)πr²h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必修二全部教案课题:函数和导数第一课时:函数的概念教学内容: 1. 函数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2. 函数的定义和定义域、值域的概念3. 函数的图像与直角坐标系教学目标:学生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能够区分定义域、值域,能够画出简单函数的图像。
教学重点和难点:函数的概念和符号表示,画出简单函数的图像。
教学准备:彩色粉笔、板书、PPT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函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函数与自变量、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2. 呈现:讲解函数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定义和定义域、值域的概念。
3. 实践:让学生通过绘制函数图像的练习,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4. 总结:对函数的概念进行总结,强调函数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板书内容:函数的概念:函数是一种对应关系,将自变量映射到唯一的因变量上。
符号表示:y = f(x)定义域: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值域:因变量的取值范围作业:完成课后习题,练习函数的符号表示和画函数图像。
第二课时:导数的概念和性质教学内容: 1. 导数的定义和几何意义2. 导数的性质:可微、导数存在、导函数3. 导函数与原函数的关系教学目标:学生掌握导数的概念和性质,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能够找到函数的导数。
教学重点和难点:导数的定义和几何意义,导函数与原函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彩色粉笔、板书、PPT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车速与时间的变化引出导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导数的意义。
2. 呈现:讲解导数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导数存在的条件和导函数的概念。
3. 实践:让学生通过求导数的例题,掌握导数的计算方法。
4. 总结:对导数的概念和性质进行总结,强调导数在求解最值和切线方程中的应用。
板书内容:导数的定义:$$f'(x)=\lim_{\Delta x \to 0}\frac{f(x+\Delta x)-f(x)}{\Delta x}$$导数的几何意义:切线的斜率导数存在的条件:函数在该点可导导函数:f'(x)作业:完成课后习题,练习求导。
高中数学教材必修二教案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函数的性质和函数的图像;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函数的概念、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函数的图像
教学准备:教材、黑板、彩色粉笔、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通过例题引入函数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函数的定义和特点。
2.教学内容讲解(15分钟)
教师讲解函数的性质,包括定义域、值域、奇偶性等,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性质对函数图
像的影响。
3.例题演练(20分钟)
教师给学生提供多个例题,让学生运用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函数的应用。
4.课堂练习(10分钟)
让学生在课堂上解答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函数的理解。
5.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展开教学,通过例题和课堂练习,提高学生对函数的理
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
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教案(精品)教案简介本教案为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的教学指南,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提升解题能力。
教案内容精选,结构合理,既满足教学要求,又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教案特点- 精心编写:本教案由经验丰富的数学老师团队编写,确保教学内容准确、完整。
- 知识覆盖广:教案覆盖了数学必修二全册的各个章节,包括函数、导数、不等式、平面向量等内容。
- 强调实践操作:教案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与应用。
- 突出重点难点:教案对各章节的重点难点进行了深入分析与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关键知识。
- 互动性强:教案设计了多种互动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课堂氛围。
教案结构本教案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知道本节课要学到什么。
2. 教学准备:列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准备的教学素材和工具。
3. 教学过程:详细描述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内容和教学步骤,并给出相应的教学示意图和实例演示。
4. 教学评价:提供一些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帮助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估。
5. 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教学效果的总结与反思,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措施和建议。
使用建议- 教师可以根据本教案的内容和教学过程,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灵活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
- 学生可以通过认真研究本教案的内容,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通过练题提高解题能力。
- 家长可以关注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困惑和进步,与学生和教师进行良好的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
结语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希望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希望学生和教师能够充分利用本教案,共同努力,取得良好的学业成果。
新人教版数学高中必修二教案
教学目标:
1. 掌握整式的概念及常见的运算方法。
2. 能够识别多项式的项、系数与次数。
3. 掌握多项式的加法、减法、乘法运算规则。
4. 能够应用多项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整式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2. 多项式的项、系数与次数的认识。
3. 多项式的加法、减法、乘法规则。
教学难点:
1. 多项式的乘法运算。
教学准备:
1. 教材《新人教版数学高中必修二》
2. 教学PPT幻灯片
3. 教学板书及彩色粉笔
4. 习题册及解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代数式的基本概念,并提出今天要学习的整式与因式知识。
二、讲解整式的概念及常见性质(15分钟)
1. 整式的定义
2. 整式的项与系数
3. 整式的次数
4. 整式的加法与减法规则
三、讲解多项式的乘法规则(20分钟)
1. 多项式的乘法规则
2. 应用多项式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
教师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并在课堂上讨论解题思路。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内容,并完成相关习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整式与因式的知识,使学生能够掌握多项式的基本概念及常见运算方法,通过练习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
但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整式的概念及运算法则,帮助学生克服整式乘法的难点,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优质教案【可打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函数、方程与不等式》2.3节“一元二次方程解法”。
具体内容涉及一元二次方程标准形式、求解方法,包括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以及它们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基本概念,掌握其标准形式。
2. 运用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和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3. 分析各种解法适用条件,并比较它们优缺点。
4. 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一元二次方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方法及其实际应用。
难点:配方法运用及其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判别式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求解过程,板书重要步骤。
2.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练习纸,包含随堂练习题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实际情景,如“一个正方形对角线比边长多2,求边长”,引导学生发现其中一元二次方程问题。
2. 新课导入:回顾一元二次方程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发现解一元二次方程必要性。
3. 例题讲解:a. 直接开平方法:以方程x^2 = 4为例,讲解求解步骤。
b. 配方法:以方程x^2 5x + 6 = 0为例,详细演示配方法过程。
c. 公式法:依据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推导求解公式,并以具体方程为例讲解。
4.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纸,学生独立完成三道不同类型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一元二次方程标准形式。
2. 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和公式法求解步骤。
3. 不同解法适用条件对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求解方程x^2 3x 4 = 0。
b. 如果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两个根和是6,它们乘积是15,求这个方程。
c. 实际问题:一块矩形场地长比宽多3米,面积是18平方米,求场地长度和宽度。
答案:a. x1 = 4, x2 = 1。
b. x^2 + 6x 15 = 0。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四、教学思路(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相互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评价。
2.所举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你能通过观察。
根据某种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辩棱柱、圆柱、棱锥。
2.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件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
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3)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
概括出棱柱的概念。
4.教师与学生结合图形共同得出棱柱相关概念以及棱柱的表示。
5.提出问题:各种这样的棱柱,主要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以根据不同对棱柱分类?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6.以类似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讨论、概括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概念,分类以及表示。
7.让学生观察圆柱,并实物模型演示,如何得到圆柱,从而概括出圆标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概念及圆柱的表示。
8.引导学生以类似的方法思考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相关概念和表示,借助实物模型演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概括。
9.教师指出圆柱和棱柱统称为柱体,棱台与圆台统称为台体,圆锥与棱锥统称为锥体。
10.现实世界中,我们看到的物体大多由具有柱、锥、台、球等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组合而成。
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举反例说明,如图)2.棱柱的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3.课本P8,习题1.1 A组第1题。
4.圆柱可以由矩形旋转得到,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圆台可以由什么图形旋转得到?如何旋转?5.棱台与棱柱、棱锥有什么关系?圆台与圆柱、圆锥呢?四、巩固深化练习:课本P7 练习1、2(1)(2)课本P8 习题1.1 第2、3、4题五、归纳整理由学生整理学习了哪些内容六、布置作业课本P8 练习题1.1 B组第1题课外练习课本P8 习题1.1 B组第2题1.2.1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画三视图的基本技能(2)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2.过程与方法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2)体会三视图的作用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画出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难点: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三、学法与教学用具1.学法:观察、动手实践、讨论、类比2.教学用具:实物模型、三角板四、教学思路(一)创设情景,揭开课题“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这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体视觉的效果可能不同,要比较真实反映出物体,我们可从多角度观看物体,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你能画出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吗?(二)实践动手作图1.讲台上放球、长方体实物,要求学生画出它们的三视图,教师巡视,学生画完后可交流结果并讨论;2.教师引导学生用类比方法画出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1)画出球放在长方体上的三视图(2)画出矿泉水瓶(实物放在桌面上)的三视图学生画完后,可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并与同学交流,总结自己的作图心得。
作三视图之前应当细心观察,认识了它的基本结构特征后,再动手作图。
3.三视图与几何体之间的相互转化。
(1)投影出示图片(课本P10,图1.2-3)请同学们思考图中的三视图表示的几何体是什么?(2)你能画出圆台的三视图吗?(3)三视图对于认识空间几何体有何作用?你有何体会?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然后让学生发表对上述问题的看法。
4.请同学们画出1.2-4中其他物体表示的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三)巩固练习课本P12 练习1、2 P18习题1.2 A组1(四)归纳整理请学生回顾发表如何作好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五)课外练习1.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底面是正方形,侧面是全等的三角形的棱锥模型,并画出它的三视图。
2.自己制作一个上、下底面都是相似的正三角形,侧面是全等的等腰梯形的棱台模型,并画出它的三视图。
1.2.2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斜二测画法画水平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
(2)采用对比的方法了解在平行投影下画空间图形与在中心投影下画空间图形两种方法的各自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类比,利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空间想象力与直观感受。
(2)体会对比在学习中的作用。
(3)感受几何作图在生产活动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难点:用斜二测画法画空间几何值的直观图。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1.学法:学生通过作图感受图形直观感,并自然采用斜二测画法画空间几何体的过程。
2.教学用具:三角板、圆规四、教学思路(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我们都学过画画,这节课我们画一物体:圆柱把实物圆柱放在讲台上让学生画。
2.学生画完后展示自己的结果并与同学交流,比较谁画的效果更好,思考怎样才能画好物体的直观图呢?这是我们这节主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1.例1,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正六边形的直观图,由学生阅读理解,并思考斜二测画法的关键步骤,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及时给予点评。
画水平放置的多边形的直观图的关键是确定多边形顶点的位置,因为多边形顶点的位置一旦确定,依次连结这些顶点就可画出多边形来,因此平面多边形水平放置时,直观图的画法可以归结为确定点的位置的画法。
强调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练习反馈根据斜二测画法,画出水平放置的正五边形的直观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检查。
2.例2,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圆的直观图教师引导学生与例1进行比较,与画水平放置的多边形的直观图一样,画水平放置的圆的直观图,也是要先画出一些有代表性的点,由于不能像多边那样直接以顶点为代表点,因此需要自己构造出一些点。
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如何构造出需要的一些点,与学生共同完成例2并详细板书画法。
3.探求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的画法(1)例3,用斜二测画法画长、宽、高分别是4cm、3cm、2cm的长方体ABCD-A’B’C’D’的直观图。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要注意对每一步骤提出严格要求,让学生按部就班地画好每一步,不能敷衍了事。
(2)投影出示几何体的三视图、课本P15图1.2-9,请说出三视图表示的几何体?并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的直观图。
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完成,教师巡视帮不懂的同学解疑,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图形尺寸大小之间的关系。
4.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投影出示课本P17图1.2-12,让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在平行投影下画空间图形与在中心投影下画空间图形的各自特点。
5.巩固练习,课本P16练习1(1),2,3,4三、归纳整理学生回顾斜二测画法的关键与步骤四、作业1.书画作业,课本P17 练习第5题2.课外思考 课本P16,探究(1)(2)1.3.1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柱、锥、台体的研究,掌握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求法。
(2)能运用公式求解,柱体、锥体和台全的全积,并且熟悉台体与术体和锥体之间的转换关系。
(3)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几何全的侧面展一过程,感知几何体的形状。
(2)让学生通对照比较,理顺柱体、锥体、台体三间的面积和体积的关系。
3、情感与价值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几何体面积和体积的求解过程,对自己空间思维能力影响。
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难点:台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1、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通过剖析实物几何体感受几何体的特征,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教学用具:实物几何体,投影仪 四、教学设想1、创设情境(1)教师提出问题: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几何体的面积和体积的求法及公式,哪些几何体可以求出表面积和体积?引导学生回忆,互相交流,教师归类。
(2)教师设疑:几何体的表面积等于它的展开圈的面积,那么,柱体,锥体,台体的侧面展开图是怎样的?你能否计算?引入本节内容。
2、探究新知(1)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放正棱柱、正三棱锥和正三棱台的侧面展开图(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三个图形的表面由哪些平面图形构成?表面积如何求? (3)教师对学生讨论归纳的结果进行点评。
3、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1)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展开图的结构,并归纳出其表面积的计算公式:)''22rl l r r r S +++=(圆台表面积πr 1为上底半径 r 为下底半径 l 为母线长(2)组织学生思考圆台的表面积公式与圆柱及圆锥表面积公式之间的变化关系。
(3)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如何把一个三棱柱分割成三个等体积的棱锥?由此加深学生对等底、等高的锥体与柱体体积之间的关系的了解。
如图:(4)教师指导学生思考,比较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之间存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