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几何图形解决代数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290.02 KB
- 文档页数:9
高考数学----解决以几何图形为背景的代数问题典型例题讲解【典型例题】例8.(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3,||,||AB AC AB t AC t ⊥==,若点P 是ABC 所在平面内的一点,且3||||AB ACAP AB AC =−,则PB PC ⋅的最大值等于( ) A .8B .10C .12D .13【答案】C【解析】∵AB AC ⊥,∴可以A 为原点,,AB AC 所在直线为坐标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不妨设()30,,(,0)B t C t ,则(0,1)3(1,0)(3,1)AP =−=−,故点P 坐标为(3,1)− 则()33,1,(3,1)PB t PC t =−−=−−,∴()333(3)1310PB PC t t t t ⋅=−−−+−=−++ 令3()310,0f t t t t =−++>,则2()333(1)(1),0f t t t t t =−+=−+−≥',则当(0,1)t ∈时,()0f t '>,当(1,)t ∈+∞时,()0f t '<,则函数()f t 在[0,1)递增,在(1,)+∞上递减,则max ()(1)12f t f ==,即PB PC ⋅的最大值为12. 故选:C .例9.(2023春·浙江杭州·高二学军中学阶段练习)2≤的解集为[],a b ,则ab 的值是( )A .5B.C .6 D .7【答案】D【解析】设23y =,则y =2≤.2=.2=±2,两边平方可得,()()2222154x y x y −+=−+±,整理可得,27x =−,两边平方整理可得()22313y x −−=.2=表示的点(),x y 在双曲线()22313y x −−=上.2≤表示的点(),x y 在双曲线()22313y x −−=上及其内部. 2≤与不等式组()2223133y x y ⎧−−≤⎪⎨⎪=⎩同解, 整理可得2670x x −+≤.由已知可得,不等式2670x x −+≤的解集是[],a b ,所以2670x x −+=的两个解为a 、b ,根据韦达定理有7ab =.故选:D .例10.(2023春·安徽六安·高三六安一中校考阶段练习)(0)kx k >的解集为区间[,]a b ,且2b a−=,则k =( )AB C D .2【答案】C【解析】如图所示:因为y =4为半径位于x 轴上方(含和x 轴交点)的半圆, (0)y kx k =>表示过坐标原点及第一三象限内的直线,(0)kx k ≤>的解集为区间[,]a b ,且2b a −=, 即半圆位于直线下方的区间长度为2, 所以2,4a b ==,所以直线与半圆的交点(2,,所以k == 故选:C .。
构造几何图形解决代数问题摘要 数与行是数学中的两个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另外,由于使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
因此,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内容的主线之一。
数形结合的应用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以数解形”,而第二种情形是“以形助数”。
本课题调查研究中主要研究“以形助数”的情形。
关键词 数形结合 解题 以形助数 教学1.“以形助数”的思想应用1.1解决集合问题:在集合运算中常常借助于数轴、Venn 图处理集合的交、并、补等运算,从而使问题得以简化,使运算快捷明了。
例:已知集合A=[0,4],B=[-2,3],求A B 。
分析:对于这两个有限集合,我们可以将它们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结果。
如下图,由图我们不难得出AB=[0,3]例:(2009湖南卷文)某班共30人,其中15人喜欢篮球运动,10人喜欢乒乓球运动,8人对这两项运动都不喜爱,则喜爱篮球运动但不喜爱乒乓球运动的人数为分析:如下图,设所求人数为x ,则只喜爱乒乓球运动的人数为10(15)5,15530812x x x x --=-+-=-⇒=故。
B=[-2,3] A=[0,4]评价:通过上面两个典型例题的学习,我们基本了解了构造几何图形在代数问题中的简单应用,将抽象的集合问题形象地用图形表现出来,形象生动便于思考,找出问题中条件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方便快捷地解答。
1.2解决函数问题:借助于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函数图像的几何特征与数量特征紧密结合,体现了数形结合的特征与方法。
例:(2009山东理)若函数()(01)x f x a x a a a a =-->≠且有两个零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分析:设函数(0,1)x y a a a =>≠且和函数y x a =+,则函数()(01)x f x a x a a a =-->≠且有两个零点,就是函数(0,1)x y a a a =>≠且与函数y x a =+有两个交点,由图象可知当01a <<时两函数只有一个交点,不符合,当1a >时,因为函数(1)x y a a =>的图象过点(0,1),而直线y x a =+所过的点一定在点(0,1)的上方,所以一定有两个交点,所以一定有两个交点,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a >0<a<1a>1例:若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在(,0]-∞上是减函数,且(2)0f =,求()0f x <的x 的取值范围。
浅议构造法在数学中的作用1. 引言1.1 构造法的定义构造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它是通过构造出具体的对象或者结构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数学中,构造法通常包括直接构造出所需对象、通过归纳法逐步构造出解、通过反证法推导出矛盾等方式。
构造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建立数学对象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通过构造法,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问题的本质,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构造法在数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涉及代数、几何、组合数学、数论、概率论等多个领域。
构造法的核心是通过建立有效的构造方法和技巧,解决一系列复杂的数学问题。
通过构造法,我们可以深入理解数学的内在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构造法在数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推动数学的发展和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1.2 构造法在数学中的重要性构造法在数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数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也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构造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促进数学领域的发展。
构造法在数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对解决问题的作用上。
通过构造法,我们可以借助具体的步骤和方法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为数学理论的发展提供实际的指导。
构造法不仅可以用于证明定理和命题,还可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数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构造法在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
通过教授构造法,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素养。
构造法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为将来深入研究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构造法在代数中的应用构造法在代数中的应用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通过构造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代数问题。
在代数中,构造法常常被用于证明存在性和唯一性问题,以及构造出满足特定条件的对象。
一种常见的代数问题是求解某种结构的存在性问题,比如群、环、域等代数结构。
通过构造法,我们可以构造出满足特定条件的结构,从而证明其存在性。
代数题用几何求解的最值问题例子初中数学的最值问题一直都是大家学习当中公认的比较困难的一部分内容。
这部分内容的难度相对于其他知识点来说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其中出现做辅助线等方法来辅助解题时不知道从何入手,今天我们将针对几何代数的最值问题进行分类讲解,希望在这过程当中能帮大家理清楚这类题型的大致解题思路。
首先,几何最值问题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求平面几何图形中某个确定的量(如线段长度、角度大小、图形面积等)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收到最大值或最小值,那么很多同学就会联想到线段和线段差或者是周长,面积等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
在中考中常以填空选择及解答题形式出现,可见其出现的形式还是比较多样化的,难易程度多为难题、压轴题。
同学们务必掌握以下几种求几何最值的基本方法:(1)特殊位置及极端位置法:先考虑特殊位置或极端位置,确定最值的具体数据,再进行一般情况下的推理证明。
这种特殊的位置。
一般都会通过题目的条件或者是初级的推论就可以得出。
同学们在读取条件的过程当中,一定要重点关注。
(2)几何定理(公理)法:应用几何中的不等量性质、定理。
常见几何性质有: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到直线垂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斜边大于直角边等,这类型的应用就相对来说比较简单。
只要根据已学的内容,那么就可以进行解决,其难度不大。
(3)数形结合法:分析问题变动元素的代数关系,构造二次函数等。
树形结合来解决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那么通过图形和代数求解的方式相结合,可以很快的也就能得到。
最后的结果,这是我们在初中学习二次函数时就重点学习的对象。
其次,代数最值问题一般以应用题形式出现,常见题型为求一个花费最低、消耗最少、产值最高、获利最大的方案。
这类型的最值问题作为各地中考必考题之一,难度以中档为主,是所有学生必拿之分。
他主要考察的是二次函数或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结合真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来解决实际问题。
解这类题目的关键点在于合理建立函数模型,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合理设出未知量,分析题中等量关系,列出函数解析式或方程,求解、讨论结果意义并以“答:……”做结尾。
几何问题代数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几何问题代数化是一种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的方法,通过代数化的处理,可以更加简便地解决复杂的几何问题。
在数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几何问题代数化被广泛使用,为解决难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思路。
在几何问题代数化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将几何图形的特征、性质或关系转化为代数式或方程,从而获得更加直观和便捷的计算方法。
这种方法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灵活性,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问题求解。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几何问题代数化的基本方法和应用技巧,希望对读者能够有所帮助。
一、几何问题代数化的基本步骤1. 先分析几何问题的核心要点,确定问题的关键性质和特征。
2. 将几何图形的特征或关系转化为代数式或方程,建立数学模型。
3. 利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求解方程得到问题的解答。
4. 最后验证答案,确保解答符合几何题意。
1. 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设三角形的底边长为a,高为h,则三角形的面积S=1/2*a*h。
通过代数化可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问题转化为代数式求解。
2. 求解直线与平面的交点:设直线的方程为y=ax+b,平面的方程为mx+ny+p=0,通过代数化可求解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坐标。
3. 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设圆的半径为r,通过代数化可以求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表达式。
三、几何问题代数化的优点和局限性1. 优点:代数化简化了几何问题的计算过程,提高了问题的求解效率和准确性。
2. 局限性:代数化不能完全替代几何推理和证明,有些几何问题需要辅助几何知识进行解答。
(以上文章仅为模拟示例,实际所需内容可能有所不同。
)第二篇示例:几何问题一直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涉及到空间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等内容。
在学习几何问题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会遇到一些代数化的问题,即如何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并通过代数方法来解决。
几何问题代数化,就是将几何问题中的线段、角度、面积等几何概念用代数符号表示,并通过代数运算来解决几何问题。
利用代数式解几何问题如何利用代数式解决几何问题在数学中,代数式是一种将数、变量和运算符结合起来进行数学运算的表达式。
它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代数式解决几何问题,并探讨其优势和应用场景。
一、代数式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几何问题通常涉及到图形的面积、周长、体积等属性的计算。
传统的几何解题方法主要采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进行推导和证明,但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可能需要借助代数式来进行求解。
例如,假设我们需要求解一个矩形的面积。
根据几何的定义可知,矩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若将矩形的长记为x,宽记为y,则可用代数式表示为xy。
通过代数式的运算,我们可以直接计算出矩形的面积,而无需借助于几何证明过程。
二、代数式解决几何问题的优势1. 灵活性:代数式能够将几何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使得问题的求解过程更加灵活。
通过引入变量,我们可以调整图形的属性,并对问题进行变形和推广。
2. 精确性:代数式具有数学符号和运算法则,能够进行精确计算,避免了几何推导过程中的近似和估算误差。
3. 推广应用:代数式解决几何问题的思路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如物理、工程等。
它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代数式解决几何问题的实例1. 长方形问题现有一个长方形,其周长为20cm,要求计算出其面积。
假设长方形的长为x,宽为y,根据周长的定义可知2x + 2y = 20。
通过解这个代数方程组,我们可以求解出长方形的长和宽。
进而,利用面积的定义进行计算,即可得到长方形的面积。
2. 三角形问题已知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度为x,高为y,要求计算出其面积。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定义可知,面积等于底边长度乘以高再除以2,即xy/2。
通过代入具体数值或保持未知数的形式,我们可以得到三角形的面积。
3. 圆形问题已知一个圆形的半径为x,要求计算出其面积和周长。
根据圆形的定义和性质可知,面积S等于πr²,周长C等于2πr。
通过代入具体数值或保持未知数的形式,我们可以得到圆形的面积和周长。
构造法在中学数学问题中的解题应用摘要:本文主要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收集大量资料,对用构造法解题的形式进行分类,介绍在中学数学中用构造思想方法解题的典型例子,并归纳整理出构造法在代数和几何中的应用,使得构造法在解题的应用有一个比较系统、清晰且全面的结论。
关键词:构造法中学数学问题思想方法应用一、构造法在代数问题中的应用1.构造函数解代数问题。
如何构造一个函数,构造一个什么样的函数才能解决问题?关键在于分析问题的结构,充分利用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善于进行联想。
(1)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
根据代数式的特征(如结构的对称性),构造适当的函数,借助函数的性质,来证明不等式,是一种常用的构造方法。
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是不等式证明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要求我们能敏锐地观察不等式的结构特征,联想一些特殊函数所蕴涵的不等式关系,从而合理选择恰当的函数模型。
利用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不仅能使解题过程简捷、明快,而且使解题方法新颖、精致,使数学解题思路突破常规,具有很强的创造性,体现独特的数学价值。
(2)构造函数证明等式。
例2 已知 a,b,c互不相等,求证:分析:如果把式子左边展开来证,是非常繁琐的,注意到a,b,c互不相等这一特性,巧构函数f(x)能富有创造性地证明本题.证明:构造函数f(x)=由于a,b,c互不相等,可知-a,-b,-c也互不相等。
因为f(x)是二次函数,而f(-a)=f(-b)=f(-c)=0,故f(x)=0恒成立,即原式成立。
2.构造方程解代数问题。
在应用方程思想解题时,主要是运用方程的两个性质,即韦达定理及其逆定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根据韦达定理及其逆定理构造一元二次方程解代数题。
有些数学问题未必是方程问题,但我们可以构造辅助的方程进行求解。
用方程思想构造方程解题非方程问题有一定的规律性:已知两个或多个数之和、之积的对称式,利用韦达定理的逆定理构造两次或高次方程;当问题中出现形如“b2-4ac”的式子时,可构造出以“b2-4ac”为判别式的二次方程ax2+bx+c=0的形式。
运用几何图形解决简单的代数方程代数方程是数学中一种常见的问题形式,通过运用几何图形的方法来解决代数方程问题,不仅可以提高问题的可视化程度,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本文将通过几个简单的例子,探讨如何运用几何图形解决代数方程。
例一:解一元一次方程假设我们要解方程2x + 3 = 7,可以通过几何图形的方法来求解。
我们可以将该方程转化为一个几何问题:找到一条直线,使得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乘以2再加上3的结果等于7。
我们可以将直线的横坐标设为x,纵坐标设为y,那么直线上的点可以表示为(x, y)。
根据题目要求,我们可以得到方程y = 2x + 3。
现在,我们可以画出这条直线的图形。
通过观察图形,我们可以发现直线与y轴的交点为(0, 3),与x轴的交点为(2, 0)。
而题目要求的解即为直线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即x = 2。
通过几何图形的方法,我们成功地解决了一元一次方程2x + 3 = 7,得到了x =2的解。
例二:解一元二次方程接下来,我们来解决一个稍微复杂一些的问题,解一元二次方程x^2 - 4x + 3 = 0。
同样地,我们可以通过几何图形的方法来求解。
首先,我们可以将该方程转化为一个几何问题:找到一条抛物线,使得抛物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的平方再减去4倍横坐标再加上3的结果等于0。
我们可以将抛物线上的点表示为(x, y)。
根据题目要求,我们可以得到方程y = x^2 - 4x + 3。
现在,我们可以画出这条抛物线的图形。
通过观察图形,我们可以发现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为(1, 0)和(3, 0)。
而题目要求的解即为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即x = 1和x = 3。
通过几何图形的方法,我们成功地解决了一元二次方程x^2 - 4x + 3 = 0,得到了x = 1和x = 3的解。
例三:解多元方程组最后,我们来解决一个多元方程组的问题,解方程组2x + y = 5x - y = 1同样地,我们可以通过几何图形的方法来求解。
代数问题几何建模策略代数问题几何建模策略代数问题几何建模策略【1】摘要:利用代数问题的几何信息,建立模型,给出一些代数问题的解题策略。
关键词:代数问题几何建模策略代数问题几何建模是根据代数命题蕴含的特征或性质,运用适当数学变换,将代数命题表述为等价的几何命题,再借助几何直观性探寻解题途径,从而解答代数命题的一种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解题,必须审清题意,挖掘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找到恰当的切入点,进行联想、类比,进而转化。
题目I:已知a,b,c,d为正数,,ac=bd,求证a=d,b=c建模策略:从题目本身出发,寻求解答难以找到突破口,注意到,如果把a,b,c,d分别看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分别表示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平方,建立如图1几何模型。
利用RtABC与RtADC相似得其全等,AB=AD,BC=CD,即a=d,b=c。
题目Ⅱ:求的最小值,a、b、c是正数。
建模策略:表达式与两点间距离公式很相似,可将其看作动点M(x、o)到两定点A(o,a),B(c,-b)的距离的和,则只有这三点共线时才可能最小,由平面内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或者由三点共线知KMA=KAB,易得,代入原式化简得当且仅当时,取得该值。
可见,代数问题几何建模策略构思精巧,不仅能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而且能触类旁通,锻炼思维能力,增强学习兴趣。
其关键在于寻找有效的数形结合模型,一般思路是(图2)。
1平面几何建模就是为代数问题建立平面几何模型,像题目I。
代数中的等式和不等式反映出来的是线段间的等量或不等量关系,根据这一特征,可用比较基本的知识点(如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平行线、圆的切割线、相交弦、射影定理,三角形的边角不等关系,面积总量等于各面积分量之和等)对某些代数问题建立几何模型。
最常见有如下基本模型。
2解析曲线建模题目Ⅴ:解方程建模策略:将原式变形为。
取y2=4,则有。
这恰是以(1,0)、(11,0)为焦点,8为实长轴,中心在(6,0)的双曲线方程。
利用代数式求解解决几何图形问题一、基本概念与性质1.1 几何图形的定义与分类:平面几何图形、立体几何图形等。
1.2 点、线、面的基本性质:点的位置、线的方向与长度、面的面积与形状。
1.3 角度与弧度的概念:角度的度量、弧度的定义。
1.4 三角形、四边形、圆的基本性质:三角形的边长关系、四边形的对角线关系、圆的半径与直径关系。
二、点的坐标与直线方程2.1 坐标系的概念: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
2.2 点的坐标表示:坐标轴上的点、坐标平面内的点。
2.3 直线方程的定义:直线的一般方程、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2.4 直线与坐标轴的关系:直线与x轴、y轴的交点。
三、三角形的相关代数式求解3.1 三角形的边长关系:海伦公式、余弦定理。
3.2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底乘高、海伦公式。
3.3 三角形的角度关系: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四、四边形的相关代数式求解4.1 四边形的对角线关系:对角线互相平分、对角线交点为重心。
4.2 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分割成三角形求面积、对角线交点公式。
五、圆的相关代数式求解5.1 圆的半径与直径关系:半径与直径的比值、圆的周长与半径关系。
5.2 圆的面积公式:πr²、圆的面积与半径关系。
5.3 圆的方程:圆的标准方程、圆的一般方程。
六、立体几何图形的代数式求解6.1 立方体的体积与表面积:体积公式、表面积公式。
6.2 圆柱体的体积与表面积:体积公式、表面积公式。
6.3 球的体积与表面积:体积公式、表面积公式。
七、解题策略与方法7.1 画图辅助解题:画出几何图形,明确已知与求解量。
7.2 列代数式:根据题目条件,列出相关的代数式。
7.3 化简与求解:化简代数式,求解未知量。
7.4 检验与讨论:检验解的正确性,讨论解的适用范围。
八、注意事项8.1 掌握基本概念与性质:明确几何图形的定义与性质,为解题打下基础。
8.2 熟练掌握代数式的求解:熟悉各种几何图形的代数式,提高解题速度。
8.3 灵活运用解题策略:根据题目条件,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初二数学竞赛指导数学竞赛中的解技巧初二数学竞赛指导:数学竞赛中的解题技巧数学竞赛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自我、拓展思维的平台。
在竞赛中,掌握一些有效的解题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取得优异的成绩。
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在初二数学竞赛中常用的解题技巧。
一、认真审题这是解题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很多同学在解题时,往往因为急于求成,没有认真读题,导致理解错误,最终得出错误的答案。
在审题时,要逐字逐句地读,理解每一个条件和问题的含义。
特别要注意一些关键词,如“至少”“至多”“不大于”“不小于”等,这些关键词往往会对解题思路产生重要的影响。
同时,要善于挖掘题目中隐藏的条件。
有些条件可能没有直接给出,需要我们通过对已知条件的分析和推理才能得到。
比如,给出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度,我们可以通过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来确定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二、巧妙转化很多数学竞赛题看起来复杂,但如果我们能够巧妙地将其转化为我们熟悉的问题,就会变得容易解决。
例如,代数问题可以转化为几何问题,几何问题也可以转化为代数问题。
比如,求一个代数式的最值问题,可以通过构造几何图形,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来解决。
再比如,一些复杂的方程或不等式问题,可以通过换元法将其转化为简单的方程或不等式。
通过合理的转化,能够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三、分类讨论在数学竞赛中,经常会遇到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
这是因为题目中的条件没有明确给出,或者不同的情况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比如,当涉及到绝对值、平方根、参数等问题时,往往需要进行分类讨论。
在进行分类讨论时,要做到不重不漏,条理清晰。
以绝对值问题为例,当绝对值符号内的式子不确定正负时,我们需要分别讨论其为正和为负的情况。
再比如,对于一个含有参数的二次函数,需要根据二次项系数的正负以及判别式的情况来进行分类讨论。
四、利用特殊值法对于一些选择题或填空题,如果直接求解比较困难,我们可以采用特殊值法。
高中数学:数形结合必考题型全梳理!(附例题)一、数形结合的三个原则一、等价性原则在数形结合时,代数性质和几何性质的转换必须是等价的,否则解题将会出现漏洞.首先,由代数式、方程、不等式构造函数时一要注意变量(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取值范围。
二、双向性原则既要进行几何直观分析,又要进行相应的代数抽象探求,直观的几何说明不能代替严谨的代数推理.另一方面,仅用直观分析,有时反倒使问题变得复杂,比如在二次曲线中的最值问题,有时使用三角换元,反倒简单轻松.三、简单性原则不要为了“数形结合”而数形结合.具体运用时,一要考虑是否可行和是否有利;二要选择好突破口,确定好主元;三要挖掘隐含条件,准确界定参变量的取值范围,特别是运用函数图象时应设法选择动直线(直线中含有参数)与定二次曲线.二、数形结合的应用一、利用数轴、韦恩图求集合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集合问题,常用的方法有数轴法、韦恩图法等。
当所给问题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不好找线索时,用韦恩图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数形结合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解析几何问题往往综合许多知识点,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命题,备受出题者的青睐,求解中常常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从动态的角度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几何图形结合起来,达到研究、解决问题的目的.构建解析几何中的斜率、截距、距离等模型研究最值问题;如果等式、代数式的结构蕴含着明显的几何特征,就要考虑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题,即所谓的几何法求解,比较常见的对应有:(一)与斜率有关的问题(二)与距离有关的问题三、数形结合在函数中的应用(一)利用数形结合解决与方程的根有关的问题【点拨】数形结合可用于解决方程的根的问题,准确合理地作出满足题意的图象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前提.(二)利用数形结合解决函数的单调性问题(三)利用数形结合解决比较数值大小的问题(四)函数的最值问题(五)利用数形结合解决抽象函数问题四、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不等式(一)解不等式(二)求参数的取值范围五、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三角函数问题时间,提高考试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六、借助向量的图象解决几何问题利用向量可以解决线段相等,直线垂直,立体几何中空间角(异面直线的角、线面角、二面角)和空间距离(点线距、线线距、线面距、面面距),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将抽象的逻辑论证转化为代数计算,以数助形,大大降低了空间想象能力,是数形结合的深化。
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是指数学中的数学问题和几何问题相互转化、相互运用的一种思维方式。
在初中数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用几何图形解决代数问题在学习代数知识时,许多问题可以通过几何图形来直观地展现。
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师可以选取和学生相关的实际问题,用几何图形的方式来解决,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代数问题的本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在学习几何知识时,代数方法也可以被应用到许多几何问题的解决中。
比如在计算几何图形的面积或周长时,可以通过代数式的运算来得到结果。
这种方法不仅简单直观,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代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三、将数学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有些数学问题在代数形式下可能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而将这些问题转化成几何问题时,学生可能会更容易理解和解决。
比如在概率问题中,可以用几何图形来表示事件的发生,从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往往和实际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
几何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仅可以用来求解图形的面积、体积等几何问题,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实际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比如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测量、建模等问题时,几何方法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背后数学原理。
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但是在教学中,如果不能很好地将数形结合思想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可能会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灵活地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
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比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并通过几何方法来解决,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代数方程的实际意义。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数学工具和方法,从而达到数形结合的效果。
构造几何图形巧解代数问题
今天,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构造几何图形来解决代数问题。
几何图形的构造是一种灵活的数学技术,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复杂的数学问题,特别是平面几何中的许多代数问题。
本文将讨论使用几何图形构造解决代数问题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构造几何图形以解决代数问题的一般方法。
使用几何图形解决代数问题的优势很明显。
最重要的是,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住代数问题的解决过程。
求解代数问题时,学生可以藉由几何图形的构造来更好地理解每步操作。
另外,利用图形构建办法,学生可以更轻松地发现问题解决的可能性,以求得最终结果。
尽管构造几何图形解决代数问题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学生必须掌握几何图形的构建方法,以使用几何图形解决数学问题。
其次,学生必须熟悉数学基础知识,有能力熟练使用数学符号和概念,才能够有效地利用几何图形来解决代数问题。
构造几何图形以解决代数问题有一般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学生应了解问题的背景并熟悉和分析问题中所涉及的数学概念。
接下来,学生定义必要的几何图形,根据代数表达式在图形中构成特定的点。
随后,学生应该绘制数学表达式中出现的所有元素,如直线、圆等,以构建几何图形。
最后,学生利用几何图形来解决给定的问题,并可以得出结果。
总的来说,使用几何图形来解决代数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
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理解。
因此,老师可以把构造几何图形来解决代数问题纳入学生的学习计划,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技能。
构造几何图形解代数问题
代数是一门重要的数学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构造几何图形来解决代数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通过构造几何图形,我们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和解决代数问题。
构造几何图形解决代数问题的基本原理是,将数学问题表示为几何图形的形式,然后利用几何图形的形状和特征来解决问题。
例如,当我们要求解一个二次方程时,可以将其构造成一个函数图形,这样就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它的根。
使用构造几何图形来解决代数问题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因为几何图形可以提供直观的视觉知识,使我们更容易理解数学问题。
例如,当我们要求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我们可以将它表示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就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它的解。
另外,构造几何图形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解决代数问题。
因为几何图形可以提供我们一些重要的信息,帮助我们快速找到代数问题的解。
例如,当我们要求解一个三次方程时,可以将其构造成一个函数图形,然后利用图形上的特征来快速求解它的根。
总之,构造几何图形来解决代数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且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找到问题的解。
用几何的观点解释线性代数问题
通过分析几何图形,我们可以推导出线性代数中相关问题的数学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线性代数中的复杂概念,并有助于解决相关线性代数问题。
线性代数是数学中研究线性关系的分支,学习者可以使用几何的方法来解释线性代数问题:
1. 点:点代表所有可能的解,并且确定了系统中其他元素的行为。
2. 直线:直线表示每一个可解,并且由两个点确定。
3. 向量:向量用来表示变化,它由两点的差值确定。
4. 矩阵:矩阵表示了坐标变换或者组合,它能够捕捉空间上的向量变换。
5. 对称矩阵:对称矩阵表示的是几何变换,其每个元素都是可以拿来评估关系的。
总之,通过使用几何的观点,我们可以对线性代数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这些几何形状以及矩阵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最优解,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代数和几何如何有效衔接?代数与几何的有效衔接:最终形成数学思维的桥梁代数和几何是数学学习中两个重要的分支,它们表面上看似独立,实则相互依赖,互相补充。
代数以抽象的符号和运算为核心,而几何则关注图形、空间和形状。
如何最有效地将代数与几何衔接,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并培养更强大的数学思维,是教育工作者需要努力思考的问题。
一、从具体到抽象,构建代数与几何的联系代数学习的起点往往是抽象问题,而几何则从图形的直观感受开始。
最有效的衔接方式应该将代数的抽象性和几何的直观性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代数符号背后的几何意义。
例如:在学习代数方程时,可以用几何图形来解题。
比如,可以用四边形的面积来理解一元二次方程,通过图形的面积变化,更加直观地理解方程的解。
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性质时,可以用代数表达式来解释和研究。
例如,用坐标系来描述直线、圆等几何图形,并用代数方法推导出它们的性质。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促进代数与几何的融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将代数和几何割裂开来,导致学生难以建立联系。
而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将两个学科融会贯通:问题引导法:鼓励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用代数和几何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或者用代数方程来计算几何图形的面积或周长。
模型建构法:用几何模型来直观地解释代数概念,例如用长方形的面积来理解多项式乘法。
实践观察法:通过动手操作,用代数方法记录、分析实验结果,或者用折纸实验来理解几何图形的具体性质。
三、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提升数学能力代数与几何的衔接,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抽象思维:引导学生从具体问题抽象出代数表达式,用几何图形来理解其含义,从而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提升逻辑推理能力:鼓励学生用代数推理方法来证明几何定理,并运用几何图形来解释代数公式,例如证明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增强空间想象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理解代数公式的空间意义,或者理解函数图像的几何形状。
作者: 何卫华
作者机构: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正始中学,315131
出版物刊名: 上海中学数学
页码: 46-47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2期
主题词: 几何图形 代数题 构造 方程(组) 解题过程 辅助元素 等价命题 数形结合
摘要:在解题过程中,通过对条件和结论的分析,构造辅助元素(它可以是一个图形、一个方程(组)、一个等式、一个函数、一个等价命题等),架起一座连接条件和结论的桥梁,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达到思维的创新.华罗庚先生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离数时难入微.”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可沟通代数、几何的关系,实现难题巧解。
数学解题方法之“以形解数”以形解数:即运用几何图形解决代数问题,不仅直观,易发现解题途径,而且能避免复杂的计算与推理,简化解题过程,减少错误. 一、以形解数,简化运算例1:20124322121212121+⋯++++ 代数解法:设=s 20124322121212121+⋯++++ ○1○121⨯得:=s 21201320124322121212121++⋯+++ ○2 ○1—○2:=s 2120132121-; 等式两边同除以21得:20122012212-=s .分析:本题用纯代数的方法进行计算,运算较为复杂.若借助几何图形来解答,则另辟蹊径,事半功倍.以形解数:如图,将面积为1的正方形进行划分,则由图形间的面积关系可得出:20124322121212121+⋯++++==-201221120122012212-. 归纳:借助图形解答本题,显然比用代数解法简洁明了.二、以形解数,避免错误例2:函数xy 6=,若3≥x ,则y 的取值范围是 . 代数解法:错解:由x y 6=⇒yx 6=,再由3≥x 236≥⇒≥⇒y y . 这是一个经常性的错误,要想避免错误,需对不等式36≥y进行分类讨论:○1若0≥y ,则20236≤<⇒≤⇒≥y y y ;○2若0≤y ,则⇒≥⇒≤236y y 无解.由○1○2得y 的取值范围是20≤<y . 分析:学生的惯性思维是看到此题想到用不等条件进行不等式解题,接着由于不严谨解题,导致答案不正确.现在,我们让图形一起来参与解题,是否会别有洞天,避免错误呢?以形解数:如图,当3≥x 时,图像为双曲线在第一象限分支点A 右侧部分,显然,这部分的函数值20≤<y .类似这样的问题,我们还可以在二次函数的习题中找到.如:“二次函数162--=x x y 则y 的取值范围是 .”三、以形解数,最值问题例3:求321-+-+-x x x 的最小值.代数解法:分类讨论:○1当1≤x 时,原式=x x x x 36321-=-+-+-,故最小值是3;○2当21≤<x 时,原式=x x x x -=-+-+-4321,故最小值是2;○3当32≤<x 时,原式=x x x x =-+-+-321,故最小值大于2;○4当3>x 时,原式=321-+-+-x x x=63-x ,故最小值大于3;综上所述321-+-+-x x x 的最小值是2.分析:用代数解法,虽然能求出最小值,但用到的知识较多,过程也比较曲折,对学生来说,此解法不易掌握.那么,试用“以形解数”方法解答怎样呢?以形解数:我们知道,绝对值通过数轴这个工具可以与两点间的距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画一条数轴,如图所示,数轴上A 、B 、C 点分别对应数1、2、3、P 点对应的有理数为x ,则PA=1-x ,PB=2-x ,PC=3-x ,P 点对应的有理数为x ,PA=1-x ,PB=2-x ,PC=3-x ,问题转化为在数轴上找一点P ,使得PA+PB+PC 最小,显然当P 与B 重合时,PA+PB+PC=2最小,亦即321-+-+-x x x 的最小值为2(当x=2时).例4:求186422+-++x x x 的最小值.分析:本题用纯代数的方法很难求出最小值,解题陷入困境.但若选择“以形解数”的方法解答,则会柳暗花明. 以形解数:先将代数式转化成22223)3(2+-++x x ,再构造图形.由图形知DC=222+x ,EC=223)3(+-x ,问题转化为求(DC+EC)的最小值,显然,当点D 、C 、E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DC+EC)最小.易求出186422+-++x x x 的最小值是34.四、以形解数,竞赛试题例5:如果三个正实数z y x ,,满足:16914425222222=++=++=++x xz z z yz y y xy x BD E3求:xz yz xy ++的值.分析:本题是一道数学竞赛试题的改编题,难度很大,无从入手. 若构造图形解题,则水到渠成.以形解数:易知,三个等式可化为:22251202=︒-+xyCOS y x ;222121202=︒-+yzCOS z y ;222131202=︒-+zxCOS x z ,如图所示,构造△P AB 、△P AC 、△PBC ,使得z PB y PC x PA ===,,,︒==∠=∠120BPC APC APB ,则AB=13,BC=12,AC=5,故△ABC 是直角三角形,由面积可得:12521120sin 21120sin 21120sin 21⨯⨯=︒+︒+︒zx yz xy , 解得:xz yz xy ++=320.12 z13 x ABC5yP。
构造几何图形解决代数问题摘要 数与行是数学中的两个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另外,由于使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
因此,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内容的主线之一。
数形结合的应用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以数解形”,而第二种情形是“以形助数”。
本课题调查研究中主要研究“以形助数”的情形。
关键词 数形结合 解题 以形助数 教学1.“以形助数”的思想应用1.1解决集合问题:在集合运算中常常借助于数轴、Venn 图处理集合的交、并、补等运算,从而使问题得以简化,使运算快捷明了。
例:已知集合A=[0,4],B=[-2,3],求A B 。
分析:对于这两个有限集合,我们可以将它们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结果。
如下图,由图我们不难得出A B=[0,3]例:(2009湖南卷文)某班共30人,其中15人喜欢篮球运动,10人喜欢乒乓球运动,8人对这两项运动都不喜爱,则喜爱篮球运动但不喜爱乒乓球运动的人数为分析:如下图,设所求人数为x ,则只喜爱乒乓球运动的人数为10(15)5,155308x x x x --=-+-=-⇒=故。
B=[-2,3] A=[0,4]评价:通过上面两个典型例题的学习,我们基本了解了构造几何图形在代数问题中的简单应用,将抽象的集合问题形象地用图形表现出来,形象生动便于思考,找出问题中条件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方便快捷地解答。
1.2解决函数问题:借助于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函数图像的几何特征与数量特征紧密结合,体现了数形结合的特征与方法。
例:(2009山东理)若函数()(01)x f x a x a a a a =-->≠且有两个零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分析:设函数(0,1)x y a a a =>≠且和函数y x a =+,则函数()(01)x f x a x a a a =-->≠且有两个零点,就是函数(0,1)x y a a a =>≠且与函数y x a =+有两个交点,由图象可知当01a <<时两函数只有一个交点,不符合,当1a >时,因为函数(1)x y a a =>的图象过点(0,1),而直线y x a =+所过的点一定在点(0,1)的上方,所以一定有两个交点,所以一定有两个交点,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a >0<a<1a>1例:若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在(,0]-∞上是减函数,且(2)0f =,求()0f x <的x 的取值范围。
分析:由偶函数的性质,y=f(x)关于y 轴对称,由y=f(x)在(,0]-∞上为减函数,且f(-2)=f(2)=0,做出如图,由图象可知发f(x)<0,所以x ∈(-2,2)评价:函数问题是高考中主打题型,往往又是比较难解的问题。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若只采用代数的方法思考问题,往往会太过于抽象或无从下手。
但如果根据函数的定义,引入图象,使所求的问题具体化,可从图中一目了然,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解决方程与不等式的问题:处理方程问题时,把方程的根的问题看作两个函数图像的交点问题;处理不等式时,从题目的条件与结论出发,联系相关函数,着重分析其几何意义,从图形上找出解题的思路。
例:若方程2lg(3)lg(3)x x m x -+-=-在(0,3)x ∈内有唯一解,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分析:原方程可化为2(2)1(03)x m x --+=<<,设212(2)1(03),y x x y m =--+<<=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它们的图像,如下图,由原方程在(0,3)内有唯一解,知12y y 与的图象只有一个公共点,可见m 的取值范围是-1<m 0≤或m=1。
例:已知不等式22(1)(2)x x m ++->对一切实数x 恒成立,求实数m 取值。
分析: 2(1)x +表示数轴上点x 到点(-1)的距离,2(2)x -表示数轴上点x 到点2的距离。
数轴上点x 到点(-1)的距离与点x 到点2的距离的和的最小值为3,即22(1)(2)3x x ++-≥,所以实数m 的范围是:m<3.评价:方程问题和不等式问题归根结底也就是函数问题的变形,只要我们根据题意条件循序渐进地找出突破口,便可同样很好地利用图象简捷地解决。
1.4解决三角函数问题:有关三角函数单调区间的确定或比较三角函数值的大小等问题,一般借助于单位圆或三角函数图象来处理,数形结合思想是处理三角函数问题的重要方法。
例:求sin +2cos 2x y x =-最值 分析:我们可以把(cosx,sinx )看成是单位圆周上的一点,sin +2cos 2x x -可以理解为点(cosx,sinx )与点(2,-2)连线的斜率。
由图可知,斜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应为通过点(2,-2)且与单位圆相切的两条切线的斜率,设点(2,-2)且与单位圆相切的直线方程为:+2(-2)y k x =,利用圆心(0,0)到切线的距离为圆的半径1,可以求出斜率k 的范围:-47-4733k -+≤≤,所以m a x m i n -47-47,33y y +-==评价: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高考的热点,在解题时要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把图像和性质结合起来,通过图象直观地感受题目的要义,为解题提供方便。
1.5解决线性规划问题:线性规划问题是在约束条件下求目标函数的最值的问题。
从图形上找思路恰好就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例:(08年高考湖南卷理改编)已知变量x,y 满足条件1,0,290x x y x y ≥-≤+-≤,求x y +的最大值。
分析:本题实质是线性规划问题,运用图象画平面区域,再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
如图所示,可行域为图中阴影部分(包括边界线),则z=x+y 在A 点处取得最大值,由0,290x y x y -=+-=联立得A (3,3),故最大值为3+3=6.评价:线性规划位于不等式和直线方程的结合点,是培养学生转化能力和熟练运用数形结合能力的重要内容。
1.6解决数列问题: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前n 项和公式可以看作关于正整数n 的函数。
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研究数列问题是借助函数的图象进行直观分析,从而把数列的有关问题转化为函数的有关问题来解决。
例:若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p q a q a p ==,求p q a +分析:如图,由于等差数列中n a 的图象是一条直线上均匀排开的孤立的点,故三点A(p,q),B(q,p),C(p+q,m)共线,所以AB AC k k =,即p q m p q p p q q--=-+-,得m=0,即0p q a +=评价:人们在解决数列问题时,习惯用代数的思维方法,如果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渗透到数列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看待和解决数列问题,往往会有异样的收获。
2.“以形助数”的思想总结2.1“数”转化为“形”问题的途径和基本思路2.1.1数量问题转化为图形问题一般有三种途径:应用平面几何知识,应用立体几何知识,应用解析几何知识将数量问题转化为图形问题。
2.1.2对于“数”转化为“形”这类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明确题中所给的条件和所求的目标,从题中已知条件或结论出发,先观察分析其是否相似(相同)于已学过的基本公式(定理)或图形的表达式,再做出或构造出与之相适合的图形,最后利用已经做出或构造出的图形的性质、几何意义等,联系所要求解(求解)的目标去解决问题。
2.1.3常见“以形助数”的方法:(1)借助于数轴,运用数轴的有关概念,解决与绝对值有关的问题,解决数集的交、并、补、运算等问题是非常有效的。
(2)借助于函数图像,利用函数图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数形结合的基本方法。
2.2“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过程中注意点数形结合的思想,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像结合起来,关键是代数问题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它可以使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
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彻底明白一些概念和运算的几何意义以及曲线的代数特征,对数学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既分析其几何意义又分析其代数意义;第二是恰当设参、合理用参,建立关系,由数思形,以形想数,做好数形转化;第三是正确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2.3数形结合的意义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也就是数与形,数与形是中学数学主体,是中学数学论述的两个重要内容。
“数”与“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坐标法”实现了它们之间的转化。
“数形结合”的思想不仅使几何、代数、三角知识相互渗透融于一题,又能提示问题的裨益,在解题方法上简洁明快,独辟蹊径,能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华罗庚教授曾指出:“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
”由此可见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它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核心。
因此,应用数行结合的思想,可以解决许多复杂的代数问题。
2.4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的重要性2.4.1加强数形结合思想的概念教育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大部分源于概念教学过程,加强对基本概念的教学,是掌握数形结合的基础。
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将抽象概念知识形象化,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为以后利用概念不同的表达形式来解决复杂多变的数学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特别是一些明显具有几何意义的概念,如复数的模、直线的斜率、导数等,这些就需要老师在讲解其文字意义的同时赋予图形表征,这样学生便能更容易接受,而且记忆深刻,遇到题目时能够想到相关知识进而灵活应用。
因此,我觉得对数形结合的概念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得心应手地进行课堂教学,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开发其创新意识和提高思维能力。
2.4.2如何应用好“数形结合”思想?(1)结合学生的认真结构循序渐进地逐步渗透数学思想。
教学不是对角戏,而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将知识填鸭式的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记住,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根据他们的需要和能力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数学教育亦是如此,鉴于数学本身就是一门较为难学的科目,所以更要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传授数学思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理解“数形结合”思想,所以不仅要结合问题,而且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
在学习中不断积累数形结合的素材,让学生逐步体会数形结合的优点。
这样学生就可以循序渐进地理解运用这一数学思想,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品质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