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研究_窦祥铭
- 格式:pdf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7
安徽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安徽省是我国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之一,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较低,一直以来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和县域经济发展政策的不断优化,关于如何实现安徽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备受关注。
研究背景中存在几个方面的重要问题值得关注。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县域经济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
如何加快安徽省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安徽省地处长江中下游经济带和环长三角经济区的交汇点,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和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挑战。
明确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1.2 研究意义安徽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在实践层面上,县域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城乡的纽带,是实现区域经济全面发展的基础。
安徽省作为中国经济大省之一,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是决定全省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深入研究安徽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为制定政策措施、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理论层面上,探讨安徽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对于深化对县域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拓展县域经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梳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建议,可以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
2. 正文2.1 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安徽省县域经济是指安徽省各县(市、区)的经济总体表现。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县域经济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安徽省作为我国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之一,县域经济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安徽省县域经济总体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安徽省县域经济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较为稳定的发展,地区生产总值持续增长。
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县域经济也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安徽作为中国的省份,其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备受关注。
对于安徽县域经济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前面临的经济问题,还有助于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分别分析安徽县域经济的现状、问题以及解决方案,以期能够为安徽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安徽县域经济现状安徽县域经济的发展尚属于中等水平,各地的发展状况有所不同。
在东部地区,如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地,经济发展相对较快。
但是在中西部地区,像亳州、池州、安庆等地经济落后的情况较为明显。
总体来看,安徽县域经济应该在人口、土地资源等方面寻找突破口。
在产业结构方面,能源、矿产、农业生产均占据一定比重。
然而,这些行业存在着能源消耗大、污染环境的缺点,同时农业生产也面临着不景气、农村劳动力外流等问题。
因此,安徽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找到新的产业方向。
二、安徽县域经济面临的问题1、资源配置不合理安徽的地理位置位于中国中部,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
然而,由于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部分地区的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
比如,亳州这个地方被誉为水城之都,可是当地水资源却很少得到利用。
2、传统产业萎缩安徽县域经济中存在很多传统产业,如纺织、化工等行业。
这些行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以后,已经基本上走到了尽头,而且还面临着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这些传统产业的存在已经成为安徽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3、市场机制不健全安徽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市场机制不健全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尤其是地方政府在行政干预市场、过度注重GDP等问题上表现较为突出。
这种情况下,GDP和财税收入等考核指标占据绝对优势,而其他指标鲜有体现。
这种市场机制的不健全必然会对安徽县域经济的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安徽县域经济的发展方案1、合理配置资源在安徽这样的地方,有必要制定合理的资源配置方案,把资源分配好。
例如,可以以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作为重点来进行资源配置,利用资源的可再生性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县域经济的涵义县域是我国政治经济系统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层次。
自古至今,县域始终是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系统中最基础的层次和最基本的单元。
在当今社会,县域经济既处于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具有联络城乡、总揽农村经济全局的重要基础地位。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区域经济、块状经济,是以县域为单位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
县域具有农村范围大、农民数量多、以农业生产获得收入为主要渠道来维持民生的特点。
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
但是,我们同时需要认识到,县域经济并不仅仅是农村经济。
县域经济属于行政区域经济范畴。
正确认识县域经济内涵,突破农村经济意识,才能把握县域经济发展规律。
县域经济是“民生经济”、“草根经济”,县域经济的发展主要是由其内生力量推动的。
另外,壮大县域经济需要一整套区域统筹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促进体制改革、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新思维。
要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必须以县域经济的充分发展为前提,而加快大中城市的发展,也同样需要以县域经济的发展作为其坚强后盾。
二、安徽省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安徽是农业大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省经济的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
近年来,安徽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并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已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一个突出亮点。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安徽省县域经济仍然是全省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仍存在总量不足、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不优和企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不论是发展的总量还是质量,都有待提升。
具体表现在:县域经济总量不足安徽省%的人口在县域,县域国土面积占全省80%以上,但2016年县域生产总值占全省的%,安徽省县域GDP不到全省的一半,明显低于周边省份县域经济占全省的份额,与县域人口、国土面积比重很不相称。
安徽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人才流失等,限制了其高质量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需调整产业结构。
当前安徽省县域经济以传统产业为主,缺乏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新兴产业。
需要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要加强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合作,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需提升创新能力。
安徽省县域经济创新能力不足,缺乏科技研发和技术应用能力。
为此,应加大科技投入,鼓励企业增加自主研发力度,提升技术水平。
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构建创新链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需解决人才流失问题。
近年来,安徽省县域经济普遍存在人才流失现象,人才稀缺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为了留住人才,可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激发其创新潜力。
要加强人才培养和输送,提高劳动者的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
第四,需优化营商环境。
县域经济发展受限于政府服务效率低下、市场环境不规范等问题。
要加强政府服务,提高行政效能,为企业提供便捷的审批和注册流程。
要加强市场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高企业活力。
需加强县域间合作。
目前安徽省县域间存在发展落差,一些地区相对较为欠发达。
为了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加强地区间协作,形成合力。
可以通过建立联盟、共建平台等方式,促进信息交流和产业协同发展,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解决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解决人才流失、优化营商环境和加强县域间合作,才能实现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环境分析——以安徽省太湖县为例窦祥铭①(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宿州233030)摘要:展望“十三五”,国内外形势仍将呈现多样化、复杂化格局,发展环境也将继续发生着深刻变化,太湖县经济既面临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全面分析“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准确判断错综复杂的发展形势,对于科学谋划我县“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十三五;太湖县;机遇;挑战一、前言“十二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太湖县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发展成效显著。
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持续扩张,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工业主导地位稳步提升,产业结构有所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承载功能日益增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发展动力不断趋强;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乡村发展全面升级;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大幅改善;各项改革持续深化,机制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事业加速发展,人民生活全面改善。
展望“十三五”,国内外形势仍将呈现多样化、复杂化格局,发展环境也将继续发生着深刻变化,我县经济既面临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全面分析“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准确判断错综复杂的发展形势,对于科学谋划我县“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机遇(一)国内外宏观经济的新变化。
发达国家经过五年的恢复调整,系统性金融风险大大降低,经济整体复苏态势趋稳,“十三五”时期,发达国家将重新主导世界经济的增长,为全球经济复苏带来更为强劲和稳健的支撑;经过当前换挡期的调整,国内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十三五”期间,国内经济有望实现在新增长平台上的稳健运行,国内经济环境将趋于稳定。
[1]总体来看,“十①[作者简介]:窦祥铭(1986—),男,汉族,安徽太和县人,博士,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农业经济史通讯地址:安徽省蚌埠市曹山路962号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邮编:233030三五”期间太湖县面临的外部不确定冲击很可能要小于“十二五”时期,从而为我县经济发展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蚌埠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
成果奖的决定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蚌埠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6.09.13
•【字号】蚌政秘〔2016〕108号
•【施行日期】2016.09.1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技奖励
正文
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蚌埠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的决定
蚌政秘〔2016〕108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表彰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推动我市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更好服务于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根据《蚌埠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办法》规定,经过申报单位初评、学科专家组复评、市社科成果奖评选委员会审议和表决,市政府决定授予《蚌埠市“十三五”规划问题研究》等10项成果为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等30项成果为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蚌埠方言俗语词典》等80项成果为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希望受到表彰的集体和个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多出成果,多出精品。
全市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以获奖者为榜样,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盯理论前沿,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加强应用对策研究,不断创造出更多优秀的社会科学成果,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冲刺全省第一方阵作出新的贡献。
附件:蚌埠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
2016年9月13日附件
蚌埠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导因研究作者:汪海滨来源:《经济师》2012年第04期摘要:文章依据2009年安徽省对县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的评价,分析了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归纳了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指出产生诸特点的原因,最终给出加速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力求为安徽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县域经济特点导因建议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4-222-03党的十六大作出了大力发展“县域”的战略部署,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规划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基本思路,在其大背景下,分析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研究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给出政策性建议,对于加速安徽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一)县域经济的概念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第一,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以县城、乡镇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城乡兼容的经济。
因此,从范围角度理解县域经济,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一种以行政区划来衡量的区域经济。
第二,县域经济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动性和地域特色,并且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因此,县域经济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市场经济主体。
第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在县域内进行资源配置并且发挥着基础作用,获取竞争优势,从而使县域保持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县域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
(二)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可以不同的角度去阐述。
从“综合竞争力”角度去考查县域经济,依据2009年安徽各县综合竞争力排名,可以描述安徽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
从个体角度看,安徽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2009前十位的是:肥西县、当涂县、无为县、肥东县、凤台县、宁国市、濉溪县、天长市、涡阳县、萧县;61个县的发展不平衡性较大。
安徽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安徽省县域经济是安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等。
为此,本文主要围绕安徽省县域经济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政府引导与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对策。
通过政府的有效引导和支持,推动县域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从而带动整个安徽经济的发展。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也是重要的改革方向,可以提升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落实对策和推进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安徽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前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安徽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对策、现状分析、政府引导、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前景、落实、推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安徽省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县域经济发展一直是关注的焦点之一。
县域经济是指县级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活动和发展,是支撑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安徽省地处长江中游,交通发达,资源丰富,是我国农业大省之一。
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仍然存在。
一些县域经济发展缓慢,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较弱,人才流出严重,需要政府引导和支持,制定有效对策。
本文将就安徽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推动安徽省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
1.2 研究意义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而安徽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省份之一,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全省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深入研究安徽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县域经济是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安徽省县域经济的发展问题,可以有效推动农村经济的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安徽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窦瑾陈香江鑫来源:《中国市场》2019年第35期[摘要]当前安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产业升级难、创新要素缺、人口红利减等系列制约,需要坚持新理念引领,坚持传统优势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两手抓”,着力释放县域消费潜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构筑持久动力。
[关键词]安徽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DOI]10.13939/ki.zgsc.2019.35.035县域是基层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县域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空间核心。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县域经济也逐步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激活安徽县域经济,对保持全省经济稳定发展、提升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 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情况1.1 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十三五”以来,全省61个县(市)GDP总额由10637.9亿元增至14128.1亿元,县域GDP平均规模超过200亿元,其中超300亿元县(市)由4个增至13个。
县域财政总收入达到1659.8亿元,占全省财政收入比重为30.9%,县域财政平均规模达27.2亿元,其中11个县(市)超过40亿元。
宁国、肥西、当涂、肥东、长丰、天长六县(市)跻身全国百强,广德、庐江等12个县(市)跻身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
1.2 特色发展步伐加快各县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主导产业优势,实现竞相发展。
太和现代医药、宁国核心基础零部件、芜湖县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
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农村物流配送中心建设运行,1.4万个行政村电商服务网点覆盖率100%。
4个省级特色小镇入围全国最美特色小镇50强。
2018年全省县域技术合同成交额达72.9亿元,是2017年的1.96倍。
界首、宁国、巢湖列入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入选数量并列全国第三。
1.3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交通短板逐步补齐。
全省干线铁路覆盖16市47县,其中高速铁路通达14市16县。
安徽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县域经济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
安徽省县域经济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以及需要相应的对策。
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当前,一些发展相对较好的县城和县域经济中心的发展速度较快,而一些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不平衡的发展会导致地区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从而影响到整个安徽省的经济发展。
应采取措施加强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其发展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一些县域经济仍然依赖传统的农业和重工业,而缺乏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
这导致了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的情况。
应加强对县域经济的产业布局规划,引导和鼓励企业发展新兴产业,加强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人才流失的问题。
一些高技能人才往往会离开县城,去更发达的地区或大城市发展。
这导致了县域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不足。
应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和条件,吸引人才留在当地,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农村经济发展不充分的问题。
农村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不充分会影响到整体的经济发展。
应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农业科技和金融支持,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针对以上问题,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制定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提供税收减免、补贴和奖励等激励措施,同时加大对农村和偏远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二是加强对县域经济的产业布局规划。
政府可以进行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各县域经济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引导企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经济结构的合理性和竞争力。
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政府可以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环境和条件,吸引人才留在当地,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安徽省县域经济影响因素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安徽省作为中国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之一,县域经济发展一直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深入分析安徽省县域经济影响因素,探究如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意义1.为政府制定县域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参考根据研究结果,政府可以制定更有针对性、科学性的县域经济发展政策,提高县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2. 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投资方向和参考标准本研究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全面的分析视角,为企业提供一个科学的发展方向,从而更加合理地进行投资和经营活动。
3.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本研究的结果将会促进安徽省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提高当地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服务于当地民众。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分析安徽省县域经济的影响因素,包括政策、人力资源、财政等多个方面,探讨对县域经济的影响程度和机理。
同时,结合县域经济的发展情况,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数据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从理论和实践的两个角度进行研究。
具体步骤如下:(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包括学位论文、期刊论文、行业报告等,了解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和面临的问题。
(2)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安徽省不同县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深入了解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3)数据分析法通过对安徽省县级行政单位的经济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以揭示县域经济发展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四、研究进度安排第一阶段:文献研究及综合分析(1个月)收集和整理已有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县域经济发展的局面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阶段:案例调研及数据采集(2个月)在深入理解县域经济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省各个县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并采集相关数据。
作者: 窦祥铭[1,2]
作者机构: [1]中共宿州市委党校理论研究室,安徽宿州234000;[2]安徽财经大学县域经济研究所,安徽蚌埠233030
出版物刊名: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页码: 76-81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6期
主题词: 欠发达省域 深化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三变”改革
摘要:安徽省首批13村的 “ 三变” 改革试点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一次成功实践,既盘活了 农村各类资源要素,促进了“ 三产” 融合和特色农业发展,提升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也壮大了集体经 济实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体制、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重效益.文章以安徽省首批 1 3村的“三 变” 改革试点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试点的主要内容、显著成效、突出问题,进而提出了加快推进 “ 三变” 改革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下一阶段更好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推进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思考——以安徽省宿州市为例窦祥铭
【期刊名称】《农村农业农民》
【年(卷),期】2024()10
【摘要】坚持以产业振兴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安徽省宿州市深入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为加快推动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应扶强壮大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链延伸、做足要素保障、深化利益联结机制、助推农旅深度融合。
【总页数】3页(P36-38)
【作者】窦祥铭
【作者单位】中共宿州市委党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模式探讨——以安徽省宿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例
2.对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以安徽省宿州市为例
3.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实践与思考——以安徽省宿州市为例
4.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加速深度融合仍需提档加力--浙江省乡村产业融合和乡村数字化调查报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OF ANHUI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2015年第2期双月刊(第6卷·总第26期)No.2,2015Bimonthly(Vol.6,Serial No.26)一、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一)县域经济总量平稳增长2013年,安徽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9221.1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增幅比全省高0.2个百分点,从2005年起连续第9年增幅高于全省。
2014年一季度,安徽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1858.2亿元,同比增长9.4%,增幅比全省低0.2个百分点。
(二)县域农业生产保持稳定2013年,安徽省县域农业增加值1874.2亿元,比上年增长3.7%,增幅比全省高0.2个百分点。
主要农产品中,粮食产量3083.2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油料产量194.4万吨,比上年增长0.3%;棉花产量28.9万吨,比上年下降7.6%;肉类产量349.9万吨,比上年增长2.5%。
涡阳、蒙城、怀远、霍邱、寿县等11县粮食产量超百万吨,占全部县域粮食产量的40%以上。
常用耕地面积稳中有增,由上年的337万公顷增加到337.7万公顷。
2014年一季度,安徽省县域农业增加值265.1亿元,同比增长3.9%,增幅比全省低0.1个百分点。
(三)县域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13年,安徽省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为9632户,比上年净增1468户,增长18.8%,增幅比全省高2.3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63.4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增幅比全省高2.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935.2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增幅比全省低2.1个百分点;工业化率46.5%,比上年高0.4个百分点,19县(市)工业化率超过50%,其中当涂、繁昌等6县(市)超过60%。
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安徽省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10368户,比上年年末净增736户;1-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74.4亿元,同比增长13.6%,增幅比全省高0.8个百分点;一季度县域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3398.6亿元,同比增长15.6%,增幅比全省高3.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168.1亿元,同比增长19.9%,增幅比全省低1.2个百分点。
(四)县域投资、消费增势较好2013年,安徽省县域固定资产投资8199.8亿●区域经济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研究窦祥铭(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蚌埠233030)摘要:县域经济作为连接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桥梁,关系着“三农问题”、“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能否有效解决,关系着安徽省经济社会能否协调发展,关系着“美好安徽、美好乡村”能否全面实现。
文章以安徽省县域经济为研究对象,首先概括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其次分析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再次剖析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对县域经济发展提出几点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机遇挑战;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638(2015)02-0060-06DOI :10.13454/j.issn.1674-8638.2015.02.011收稿日期:2015-01-03作者简介:窦祥铭(1986-),男,安徽太和人。
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元,比上年增长23.2%,增幅比全省高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66.8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增幅比全省高0.6个百分点。
2014年1-4月,安徽省县域固定资产投资2430.6亿元,同比增长19.8%,增幅比全省高1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消费品(商品)零售额293.7亿元,同比增长18.5%,增幅比全省高6.6个百分点。
(五)县域进出口降幅较大2013年,安徽省县域进出口总额9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出口8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1%,二者增幅分别比全省高17.8和28.5个百分点。
2014年1-4月,安徽省县域进出口总额24.5亿美元,同比下降22.5%(全省进出口同比增长4.2%),其中出口20.6亿美元,同比下降28.8%,降幅比全省高19.3个百分点,全省34县(市)进出口同比下降,其中净减少额超过5000万美元的有宁国、巢湖、芜湖、肥东等7县(市)。
(六)县域实际利用外资增势减缓2013年,安徽省县域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8%,增幅比全省低0.9个百分点。
2014年1-4月,安徽省县域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3.6亿美元,同比增长14.7%,增幅比全省低7.2个百分点。
其中,皖江37县(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3亿美元,同比增长17.2%,增幅比全省低4.7个百分点;皖北17县(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4亿美元,同比增长16.8%,增幅比全省低5.1个百分点。
(七)县域财政收支稳中有升2013年,安徽省县域财政收入突破千亿元,达1043.7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增幅比全省高1.2个百分点,全省8县(市)财政收入超过30亿元,其中肥西突破50亿元,当涂、凤台突破40亿元;财政支出1869.4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增幅比全省高0.5个百分点。
2014年1-4月,安徽省县域财政收入386.8亿元,同比增长9.9%,增幅比全省低1.8个百分点;财政支出623.7亿元,同比增长8.9%,增幅比全省高4个百分点。
(八)县域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占比提升2013年末,安徽省县域金融机构贷款余额5108.6亿元,占全省贷款的26.8%,比年初增加897.2亿元,增量占全省的32.5%。
2014年4月末,安徽省县域金融机构贷款余额5563.7亿元,同比增长22.2%,增幅比全省高5.8个百分点,占全省贷款的27.5%,比年初增加455.1亿元,增量占全省的39%。
二、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县域经济增速明显回落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和经济发展周期的影响,安徽省县域经济增速呈明显回落的态势。
2013年安徽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增幅由上年的13.3%回落到10.6%,领先全省幅度由1.2个百分点缩小为0.2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由48.8%下降为48.4%。
以皖北县域为例,2013年皖北17县(市)地区生产总值2650.1亿元,比上年增长9.9%,增幅分别比全省县域、全省低0.7和0.5个百分点,且比上年回落2.5个百分点,回落幅度明显大于全省。
2014年一季度安徽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增幅由上年同期比全省高0.1个百分点变为低0.2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由47%下降为46.8%。
(二)县域间发展不平衡安徽省县域区域环境不同,资源禀赋各异,加之县域多按照“画地为牢”的方式发展各自经济,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措施,不能及时适应形势的变化,造成县域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2013年安徽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的达464亿元(肥西),最低的仅为18.9亿元(石台),最高县是最低县的24.6倍;县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的达67230.2元(繁昌),最低的仅为5482.3元(临泉),最高县是最低县的12.3倍;县域财政收入最高的达50.1亿元(肥西),最低的仅为1.9亿元(石台),最高县是最低县的26.4倍。
(三)县域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近年来,安徽省县域产业结构虽有所改善,但层次依然偏低,存在一产过重、二产脆弱、三产滞后的现象。
从农业看,农业比重依然偏高,2013年安徽省半数县(市)农业占比超过20%,且农业生产种植单一,精深加工能力不强,其对县域经济和县级财力贡献有限。
从工业看,2013年安徽省县域煤电、冶金、水泥建材、化工等行业比重较大,这些行业消耗大、污染重,且行业收益趋于下降,如繁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利润、当涂黑色金属冶炼业利润、铜陵有色金属冶炼业利润分别比上年下降1.3%、25.8%、84%。
从服务业看,2013年安徽省县域服务业占比仅为26.6%,分别比全省、全国低6.5和19.5个百分点,且服务业产业层次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难以对县域经济增长形成新的支撑。
(四)县域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县域财力不足一直是困扰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突出障碍。
安徽省多数县(市)要靠中央、省、市的财政转移支付才能维持正常运转,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财政自给率低、运转比较困难[1]。
目前,安徽省县域普遍面临必须依靠自身努力消化许多刚性财政支出的压力,但随着建设园区、改善交通、提高社保等刚性财政支出的增长远快于财政收入的增速,县域财政收支失衡较严重,2013年仅凤台、铜陵等5县(市)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其他县(市)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
(五)县域要素制约问题突出从资金支持看,2013年末安徽省县域金融机构贷款余额5108.6亿元,占全省贷款的26.8%,远低于县域经济占全省份额的48.4%。
并且,金融机构贷款多倾向于大城市、大行业和优势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县域因企业自身效益不佳和缺乏有效的信贷担保机制,往往难以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加之国有商业银行为规避金融风险,不断收缩县域机构及其相关业务,导致县域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贷款难、担保难和融资难,县域经济发展由此陷入“贫困恶性循环”[2]。
从招商引资看,安徽省部分县(市)经济基础差、底子薄,对外资的吸引力相对较弱,2013年阜南、潜山等17县(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不足2000万美元,其中石台、临泉未引入项目。
从人力资源看,安徽省县域人才特别是高新技术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普遍短缺,劳动力素质整体水平较低,人才流失现象也较为严重,无法满足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从科技创新看,安徽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限制了科技进步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一是研发投入不足,2012年安徽省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支出60.6亿元,仅占县域地区生产总值的0.7%,比全省低0.9个百分点;二是研发成果较少,2013年安徽省县域发明专利申请量15971件,但授权量仅1095件,后者占全省的25.8%;三是新兴产业规模较小,且分布很不平衡,2013年安徽省县域战略新兴产业产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10%左右,其中40%以上集中在合芜蚌地区。
(六)县域基础设施薄弱基础设施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基础设施供给充足,有利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促进经济规模的形成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近年来,安徽省县域的基础设施虽有较大改善,但仍存在交通不便、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信息网络不畅等薄弱环节,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发展。
三、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一)政策机遇集中叠加县域经济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是统筹城乡发展的载体和依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3]。
如果说城市经济特别是大中型城市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那么广大县域经济则是国民经济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