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道在于悟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悟,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论语。
季氏篇》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也。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生下来就懂很多道理的人,就是上等一类的人;通过学习才懂得道理的人,属于中档次的人;遇到困惑了,才想起去学习而懂得道理的人,也属于中档次的人;困惑且愚钝,又不去学习的人,就是下等的草民了。
大概是这个意思,不求正确但求有趣。
这个关于生而知之还是学而知之的争论,进行了很多年的。
而且生而知之是被批判得最彻底的。
孔子说的生而知之、学而知之究竟是什么意思?现在的人可能没法理解当时的情况,只能从字面去曲解。
不同的文化水平,就有不同的解释。
所以,后来派生出了众多儒家学派。
各自都号称是正宗儒学。
这也是历史长河中的思想家们的各自的领悟能力大小造成的。
一个字的意思,你可以理解成这样,我可以理解成那样。
而且,古典的汉语,很多语言只可意会、无法言传,就是像有的英语翻译一样,大致是这样,还不一定准确。
这个去学习的时候,就靠一个字——悟。
需要说的是,人的悟性本来是没有差别的,都是同等的。
之所以有差别,也许是因为人之本性被情欲蒙蔽住了,心不在焉,心猿意马,没有专心致志地去思考,缺乏定力所致。
人之本性被蒙蔽得越深,那么人的本性越是不明。
悟性也就越差。
这是人悟性有差别的根本原因。
当然还有一种是属于身体的限制而缺乏悟性的人,就是那种心智发育不全的人。
用现在的话来说,可能神经不发达,不灵敏。
人要悟性提高,必须学会定性,要有定心的功夫。
古往今来,人们都非常注重学习。
过去,对于学习,称为做学问。
就是既要学,又要问。
学,就是模仿,新名词叫山寨。
问,就是答疑。
不懂的,就问。
现在,叫钻研。
你做一件事,连山寨都不会,何来钻研进步?就是说这个原理都没有搞懂,怎么可能更上一层楼?经都没有摸到,就不要去骟牛了。
古代,启蒙读书,就是死记硬背、勤学苦练。
先把别人的学会。
就像写字,先临帖,模仿。
这就是山寨。
学习的过程,就是要先积累。
SECRETARY ’S COMPANION学习与修养读书无非两个层次,一是理解其意,二是明白事理。
正如古人所言:“读有字书,应识无字之理。
”何以识无字之理,靠的就是一个悟字。
悟是读书的最高境界,一个会悟的读书人会读到字外之字,听到弦外之音,看到景外之景。
读书的关键不是读了多少,而是悟出了书外多少东西。
有人读了一本书悟出了一个理字,有人读了一辈子书却没悟出半个理字。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某地农村有一个走村串户剃了一辈子头的老剃头匠,他修脸刮胡刀功娴熟,但剃的头全都一个样式,村里人见他都想办法躲得远远的。
他的徒弟只跟了他两年,剃头因懂得因人而宜,老少都喜欢让他剃。
这位老剃头匠剃了一辈子也剃不好头,不缺经验只缺一个“悟”字。
读书不悟书,永远不会出道。
“妙处可悟不可传。
”一首诗,一句话,因个人的天赋、阅历、学识、修养、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环境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感悟。
同是夕阳,孟浩然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惋惜之情溢于言表,惆怅不已;叶帅却发出了“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的感叹,让人如春风拂面、豪情满怀。
两者所看虽都是夕阳,但境界不同、感悟不同。
透过悟,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进入豁然开朗的桃花源,才能蓦然回首发现那灯火阑珊处。
读书多悟、善悟者收获必丰。
贪玩的李白从河边老婆婆磨针中悟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学习奥妙;官场被贬的苏轼从回家路途遇雨中悟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超然人生;雄才大略的毛泽东读《甲申三百年祭》,从中悟出如何戒骄避免李自成悲剧重演的道理……这都说明一个问题,读书之道在于悟。
如何悟?个人的体会,在反刍中悟,在质疑中悟,在积累中悟。
在反刍中悟,从理解其意中读出真知灼见。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读书首先要理解其义,书里讲了些什么,为什么这么讲,要动脑子思考琢磨一番,这样才能将所读的知识弄明白。
理解有深浅,要理解得深、理解得透彻,必须像老牛那样反刍。
记得小时候家里养了一头老牛,只要它一闲下来,嘴里就有滋有味地嚼个不停,夜里总能听到“哧嚓哧嚓”声。
永远在路上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永远在路上,是一种精神状态,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不断地学习、成长、探索,永不止步。
这种精神状态的核心是“学”,学习不仅是获取知识,更是一种锤炼自己的方式,让自己更加有思想、有担当、有成就感。
学有所思,是指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思考知识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这样才能真正拥有知识,而不是简单地堆砌知识。
学有所思,就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思考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探索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学有所悟,是指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从中领悟到一些道理和人生哲理。
学习不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人生境界。
学有所悟,就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知识的内在意义,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和感悟。
学有所得,是指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得到一些实际应用和实践经验。
知识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掌握,更在于能够运用和实践。
学有所得,就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实践,积极运用所学知识,从中得到实际经验和收获。
永远在路上,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和方向。
在探索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始终保持谦虚、虚心、进取的态度,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懈努力。
- 1 -。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学习是每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的重要阶段。
无论是在校生还是工作人士,学习都是不断提升自己的关键途径。
而学有所悟,学有所乐,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追求的境界。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学有所悟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所感悟、有所领悟。
这种悟性并不是说一下子就能理解透彻,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明白其中的道理,找到其中的奥秘。
学习是一种启发和领悟的过程,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在学习中有所悟。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个人要走得快,能够一天走几次。
”一个人能否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态度和方法。
首先是态度,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态度,就能够在学习中有所悟。
正确的学习态度是积极向上的,要有兴趣、有热情。
只有对学习怀有热情,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如鱼得水,从而有所悟。
也需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比如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技巧等。
只有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才能事半功倍,增加学有所悟的机会。
学有所乐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到快乐和满足。
学习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但是如果能够在其中找到乐趣,就能让学习不再枯燥乏味。
学有所乐,不仅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更能够让我们在学习中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学有所乐首先是要用心去体会学习的乐趣。
无论是在书本中学习知识,还是在实践中学习技能,都应该用心去体会其中的乐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发现问题,发现问题中的乐趣。
发现问题本身就是一种乐趣,而解决问题更是一种享受。
所以,只要用心体会学习的乐趣,就能够在学习中体会到学有所乐。
学有所乐还需要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环境。
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不同,所以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
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也能够更容易地体会到学有所乐。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不仅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态度。
只有拥有这样的学习态度,才能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让学习成为一件乐事。
希望每个人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悟,有所乐,不断进步。
名校高考作文试题模拟导写:学习之道,我的探索与感悟原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1)学不可以已。
(2)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4)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
(5)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
以上五句话都出自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学习之道”中的文章,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很多深刻的道理。
学会学习,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而良好的学风,又是有效学习的必备条件。
请以上述语句为基础确定立意,结合自身经历和感悟,给同年级的学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演讲稿,谈谈你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注意格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文题解析】:本题要求我们以高中学生的身份,结合自身经历和感悟,针对“学习之道”这个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材料中给出了五句名言,分别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尊师重道、自主学习、摒弃空话以及读书的实质。
我们需要从中提炼出一个核心立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展开。
1.学习的重要性:从“学不可以已”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热情。
2.尊师重道:在“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句话中,我们要尊重老师,珍惜向他们学习的机会,因为他们是我们获取知识的引路人。
3.自主学习:“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句话鼓励我们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善于思考,勇于探索。
4.摒弃空话:“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
”这句话告诫我们,学习要脚踏实地,不要沉迷于形式主义和空洞的言辞。
5.读书的实质:“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
”这句话让我们明白,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求知,而不是为了追求数量。
结合以上五点,我们可以立意为: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对知识的热情,尊重老师,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摒弃空话,脚踏实地地读书,以求真知。
学习中用心悟的重要性
学习中用心悟的重要性在于能够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并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理由:
1. 提高学习效果:用心悟意味着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积极思考和探索,而不仅仅是机械地接受和记忆。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2. 培养批判性思维:用心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即对信息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通过与所学的知识进行对话和辩证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概念、原理和逻辑,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促进创新和应用能力:用心悟可以激发我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通过深入理解和思考,我们可以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解决方案和应用方法,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
4. 培养终身学习的态度:用心悟可以培养终身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当我们对学习充满热情和好奇心,并愿意用心去思考和探索,我们就能够持续不断地积累新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
总之,用心悟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培养终身学习的态度。
这对我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学有所悟,学有所乐每个人的一生都需要学习,学习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学习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获取知识,提升能力,还能够让我们获得快乐和心灵的满足。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学习,就能够有所悟,有所乐。
学习让我们有所悟。
当我们用心去学习,认真思考,就能够领悟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学习科学知识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世界的奥秘和科学原理,让我们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规律。
学习文学作品可以让我们感悟到人生的意义和情感的升华,让我们思索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现实。
学习历史知识可以让我们了解历史的进程和人类的智慧,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未来。
学习让我们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理解,使我们的思想更加开阔和深刻。
学习让我们有所乐。
学习是一种体验,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当我们探索新知识、解决问题时,会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快乐会让我们更加热爱学习。
当我们攻克了一个难题,找到了一个答案,就会感到一种胜利的喜悦。
当我们读到一本好书,听到一次精彩的讲座,就会陶醉于沉浸于享受其中。
当我们用所学的知识帮助他人、改变世界时,就会感到一种喜悦和自豪。
学习让我们体验到成长的乐趣,感受到智慧的魅力。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地去追求和努力。
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提升自己,拓展眼界。
我们应该抱着一种探索和求知的心态去学习,不断吸取新知识,不断解决新问题。
我们应该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和思辨。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寻找答案。
我们要锻炼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我们应该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
学习并不只限于课堂,还需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检验所学知识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也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们的知识体系。
学习是我们一生的伴侣,是我们追求进步和提升的源泉。
为学之道,在于感悟——感悟历史学习方法【摘要】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悟性,即灵活应用才是学习之道的真谛。
一、构建开放课堂,让学生参与教学,感受过程、体悟智慧。
二、感受历史内涵,形成规律性认识。
三、处理好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四、处理好顿悟和渐悟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学史的悟性,参与教学感受历史内涵历史的现实性渐悟与顿悟新课改以来江苏高考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和运用,考查学生在学科主干基础上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普遍感觉难度增大了,死记硬背就能解决的问题少了。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笔者认为,历史学习的本原是对历史史实的解读、概括、比较、归纳,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基本能力。
可见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悟性,即灵活应用才是学习之道的真谛。
有位自学成才的书法家曾说:“学书之道,惟勤与悟,勤能补拙,悟则生灵”,笔者认为这是一个真理,用在历史学习上为:学史之道,惟勤与悟,勤能补拙,悟则生灵”。
下面就具体学史的“悟”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想。
一、构建开放课堂,让学生参与教学,感受过程、体悟智慧。
历史总是过去性的。
生动的历史场景和活生生的历史人物都与现实有着难以逾越的时空距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抽象的历史知识具体化,从生活的角度挖掘教学内涵;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帮助和引导学生与历史对话,感受历史,汲取智慧。
例如在讲授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品评古代书法名家及其作品后,我设臵了这样的问题:书法与我们的生活。
我们都知道“自如其人”“一手好字,受益一生”,家乡是教授之乡,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文化名人和科学家。
家乡是书法之乡,涌现许多国家级书法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荣获全国各级书法大奖。
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中国书法艺术及其作用的理解。
读思悟言传——学习的五字法
首先是“读”,指的是阅读。
通过不断地阅读书籍、文章、资料等,
获取知识和信息。
阅读是学习的基础,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接下来是“思”,指的是思考。
不仅仅停留在读书的过程中,还要通
过思考来理解和吸收所学的知识。
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找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等。
然后是“悟”,指的是领悟。
通过读书和思考,我们有时会有一些领
悟和顿悟,对一些问题或概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悟是在思考的基础上由
内心深处产生的一种领悟能力。
紧接着是“言”,指的是口头表达。
知识不仅仅停留在自己的脑子里,更要通过言语表达出来。
通过口头表达,可以将自己的思考和领悟分享给
他人,也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讨论来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习。
最后是“传”,指的是交流与传播。
通过书写、演讲、写作等方式,
将自己的知识和思考传播给更多的人。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与分享,可以不
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成果。
综上所述,读、思、悟、言、传是一个学习的五字法,它强调了学习
的全过程,从获取知识到深入思考再到领悟,最终通过言语表达和传播给
他人。
这个五字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学习和思考。
数学学习之道在于“悟”作者:于传金来源:《新课程·教师》2012年第12期摘要:数学的学习,不能仅仅是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对问题的变化往往束手无策,甚至一些简单的问题都无从下手。
学习者要认真阅读教材,把握课堂,把握练习,把握自己,对知识构建、知识应用给予思考、探究。
关键词:教材;课堂;练习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时常发现有些学生学习数学,仅仅是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对问题的变化往往束手无策,甚至一些简单的问题都无从下手。
一方面基础比较差,有些学生初中知识都弄不懂更何况高中知识呢,当然这主要指的是学习比较落后的学生;另一方面学习方法不恰当,缺乏悟性,缺乏探究的精神。
“佛之理在于悟”,学习也是如此。
悟什么?悟教材、悟课堂、悟练习、悟自己。
一、悟教材教材是学习之本,题型的变化离不开教材,高考与教材息息相关,因此,要参透教材,领悟教材。
1.学习者要认真阅读教材,对教材中知识构建、知识应用、案例的分析加以思考、探究,领悟教材讲什么、做什么,把握目标,从教学目标来领悟教材。
2.教学者也要认真阅读教材,作为学习指导者,不仅要把教学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从高角度审视教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归纳解题策略和思想方法。
学完本章后就应该引导学生对知识和思想方法进行系统归纳:(1)知识的构建。
解三角形主要探究三角形中六个元素(三边和三角),已知其中三个元素(两角和一边、两边和一角、三边)求其他三个元素问题。
了解这一点,就轻而易举理解正、余弦定理,对于定理应从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两方面进行表述。
正弦定理主要研究三角形中两角一边、两边和一边的对角的问题。
余弦定理主要研究两边一角(两边和夹角、两边和一边的对角)和三边的问题。
(2)知识的应用。
①解三角形,可以按下面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首先画出几何图形(构建三角形),标出已知量,根据正余弦定理判断先求边和先求角的问题,然后解三角形。
同时要注意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有些问题在一个三角形中不能解决,应考虑在两个三角形中进行研究(注意两个三角形边角关系)。
以知行之路,悟学习之道作文
知行之路,就是那么一回事,你得去做了才知道。
有时候,书
本上的知识看起来高大上,但真到了实践的时候,你可能发现自己
还是小白一个。
不过没关系,实践出真知嘛,多试试,多练练,总
会摸到门道的。
学习这玩意儿,哪有那么容易啊。
别总想着一步登天,得慢慢磨,像磨刀石一样,一点一点磨出来。
有时候,你可能会觉得前路
漫漫,看不到头,但只要你坚持下去,总会看到曙光的。
你知道吗,学习就像种树,得慢慢培养。
你不能指望一夜之间,种子就变成参天大树,那是不可能的。
你得浇水、施肥、修剪,才
能让它茁壮成长。
学习也是这样,你得不断积累,不断实践,才能
有所收获。
说到知行合一,那真的是一门艺术。
理论知识重要,但实践更
重要。
你得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样你才能真正体会
到学习的乐趣。
就像那句话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得
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才能学到更多。
所以啊,学习的路虽然不好走,但只要你用心去学,用心去实践,总会找到属于你的那一片天空。
别怕困难,别怕挑战,勇往直前就对了!。
以知行之路,悟学习之道作文
嘿,你知道吗?学习这事儿,真不是那么简单。
咱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划船,就像是在大海里航行,手里得有个靠谱的罗盘,不然早就迷失方向了。
知行合一,说的就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变成行动,不是光嘴上说说。
有时候啊,看到书上的那些知识,就像看到窗户外的美景,心里痒痒的,特想去看看。
但你得走出去,才能真正感受到那美景的震撼。
学习也是一样,得动手去做,才能体会到知识的力量。
在这条路上,咱们得不断挑战自己,跟自己的极限较劲。
失败了?没关系,爬起来再试!每一次跌倒都是成长的机会,咱们得学会坚韧不拔。
还有啊,学习不只是记住知识点那么简单。
咱们得学会思考,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
这样,当遇到复杂情况时,咱们才能冷静应对,不慌不忙。
说来说去,学习其实就是个不断自我提升的过程。
咱们得把学
到的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不断地反思、总结、再提升。
这样,咱们才能不断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学习之道》读后感(精选5篇)《学习之道》读后感1女儿步入初中阶段后,有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停滞不前,甚至有所滑落,在我焦虑不安时,好友向我推荐了《学习之道》这本书,该书作者芭芭拉·奥克利从小学到高中,数理化成绩一路垫底,然而一旦步入职场,不得不学习自己头疼的数学知识,却反而悟到学习的精髓,并最终学成工程学博士,《学习之道》这本书给全世界的读者带来了很多启发,我就是其中之一。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革命时代,学习成为孩子们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不想将来被淘汰,他们就一定要运用知识革命获得更好的成长及更大的进步。
因此,他们面临的竞争压力也显而易见是比较大的。
所以,我觉得要激发孩子们的个人价值,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真正拥有学习力!阅读本书,我越发深刻意识到,孩子身上的毛病,有时候在家长身上一样存在,养育孩子,也是我们重新塑造自己的过程。
书中有被作者称为小恶魔的各种学习的坏习惯比如拖延症,我自己就一直难以克服,而书中,作者提出了克服拖延症的不少小技巧,因此,在陪女儿一次次克服学习困难的过程中,我也在我自己的领域里一次次地实践,我们一同成长。
阅读本书,我和女儿学习到了面对失败的正确做法。
学校的某次期末考,女儿输给了一个她不曾输过的闺蜜,有点儿受挫,我们就一起分析各科卷子,觉得除了数学和地理不太理想,其他科目都已经发挥出最好水平了,而且她的备考过程也很努力,值得肯定,于是我们一致认同,把错误点弄通透,然后投入新一轮的PK!我自己的工作也是碰到了一点瓶颈,某个指标因为上级单位修改了评价标准而大幅滑落,我没有气馁,抓紧对新的评价标准进行分析,并提出几项解决措施,逐条攻克,最终获得了提升。
阅读本书,我和女儿学习到了渐进理论,面对学习,不轻易下断言,不仅仅关注某次考试的结果,就会多一些从容、毅力和坚持。
我明白了应该更多观察和肯定女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慎用评判性语言,多鼓励她,多找机会和她一起学习,增进了解,沟通也越来越顺畅。
学思践悟深思细悟范文
学思践悟:知行合一的学习之道
在人生的征程中,学习一直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然而,真正的学习并非仅仅是死记硬背知识点,更需要“学思践悟”,将所学融入实际生活中,使之成为我们行为的指南。
首先,学思是学习的关键一环。
只有通过深刻的思考,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
举例来说,当我们学习数学公式时,不仅要知道公式的形式,更要思考其背后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思考,我们能够建立起知识的体系,使之不再是零散的信息,而是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对世界更为全面的认知。
然而,学思并非终点,而是通往实践的桥梁。
学到的知识如果只停留在纸面上,那么它的价值将大打折扣。
因此,践悟就显得尤为重要。
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不仅可以检验我们的学习成果,更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增色添彩。
比如,在学习一门外语时,通过和母语不同的语境中使用,我们才能真正掌握语言的精髓,使之成为我们沟通的工具。
学思与践悟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
只有在不断地思考中汲取营养,将思考的结果付诸实践,我们才能真正领悟知行合一的学习之道。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发现,学习并非单一的活动,而是一个循环不息的过程,不断地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推动我们不断前行。
总的来说,学思践悟是一种学习态度,是对待知识的一种深度理解和实际运用。
只有在这种态度的指引下,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收获到更为丰富的人生。
让我们在学思践悟的循环中,不断追求进步,不断超越自我,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学之道在于“悟”,“悟”是学习品质,是感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的真谛在于“悟”,教的秘诀在于“度”。
“悟”是学习方法,是独立思考;“受体验;“悟”是解惑疑难,是开拓创新。
学生知识差异量不大,只是对知识领悟程度差异较大。
因此,“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知识,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和体验来学习”。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要讲究“度”的,“度”就是恰到好处,就是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任务的完成,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度”说起来容易,具体把握起来有一些困难。
但一个素质较高的教师在这方面一定会有自己的追求,且愈来愈适度。
所以,要想课堂提高效率,首先要注重一个“度”。
在教学中总能发现这样一些学生,不论教师如何充分揭示概念和方法,对他们总是产生不了认同,即这些学生的悟性差。
反之,悟性强的学生,在他们看来都是那么顺理成章,定义、定理、都能达到“印在脑海里,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应用上”的境界。
概念和方法在悟性的作用下以“浓缩、提炼”的形式贮存于人脑之中,并做到排列有序、结构完美,这不仅仅可以大大增加人脑的“库容”,而且十分有利于内化旧知识、发现新知识,提取运用也非常方便,甚至还可以做到面临什么样的问题,相应的知识块根本不需要检查就“自告奋勇”地挺身而出。
即使遇到情境陌生的问题,也能产生顿悟,想出巧妙点子。
解题时,在思路探索的过程中大量运用的是类比、联想、猜测、预见、领悟、顿悟等非逻辑或不完全逻辑的思维方式,常为人们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提出一条快捷、顺畅的通道。
可见,“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是深刻领会知识的主要途径。
“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悟”一般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领悟或感悟,是人的智慧和品质发展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
如果“玩”是动手、动眼外在的动,则“悟”是动脑动心内在的动。
玩可以为“悟”提供外部信息,而“悟”则可以使“玩”得以升华。
如果只是“玩”,则只是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
“玩”和“悟”互动的过程才是“做”学问的最佳途径。
学习之道在于悟---谈高中数学学习心得体会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学习之道在于悟”,借此机会和大家共同分享高中数学学习的心得体会。
相信我们当中许多老师和同学都看过《功夫之王》这部电影,它讲述了一个喜爱功夫却毫无功底的剧中人物最终练成绝世功夫,成就大业的故事。
其中李连杰饰扮演的默僧在传授杰森功夫时,有一段精彩对白:“画家以泼墨山水为功夫,屠夫以庖丁解牛为功夫,从有形中求无形,充耳不闻,习万招之法,从有招到无招,习万家之变,才能自创一家,乐师以辗转悠扬为功夫,诗人以天马行空的文字倾国倾城,这也是功夫……”。
套用上述对白,我们也可以说,学生以解题为功夫,习万题之法,从有招到无招,习万题之变,才能自创一家,它揭示了学习是一个自我领悟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思考,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过程。
那么,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实现“悟”呢?其一,数学的学习是学会独立思考的过程。
数学学习要防止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倾向,学习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沉下心来琢磨琢磨,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听课时要边听边思考,思考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体系,思考教师的思路,并与自己的比较。
在老师没有作出判断、结论之前,自己试着先判断、下结论,看看与老师讲的是否一致,并找出错误的原因。
独立思考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
其二,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需要反复练习的过程,也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
反复练习正是为了达到悟的结果及培养对数学的理解和感觉。
训练的过程需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一个无形无状的过程。
当然由于每个人知识结构、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差异,训练的过程和量是不同的,但无论如何不能“为解题而解题”。
其三,数学的学习过程是把握数学精神的过程。
数学的精神在于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策略去思考问题。
有些学生对数学无论怎样练习,也始终难以找到对数学的感觉。
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从问题解决形成一般的结论,领悟问题解决中数学思想、方法、策略的应用。
这个过程单凭老师教将很难使学生达到理念的升华。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学习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为了让我们拓展自己的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能力。
学习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乐趣,只有享受学习,才能有所悟,才能有所乐。
学习使人有所悟。
通过学习,我们能够不断地认识、了解这个世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阅历。
从古至今,无数的学者、科学家、艺术家都通过不懈的学习,获得了许多的发现和创造。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够有所悟,才能够走得更远更高。
我们通过学习,才能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困境,学会关心别人;通过学习,我们才能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学习使人有所乐。
当我们用心投入到学习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其中的乐趣无穷。
在学习的道路上,遇到的点点滴滴都是那么有意义,有潜力,每一次听到老师的解释都让我们对事物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学识的认知也更加清晰。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会陶醉在知识的海洋里,感受到不断进步的快乐。
在实践中探索,我们会发现学习的真谛所在,这种成就感也是一种乐趣。
我们通过学习,能理解到知识的重要性,明白到只有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才能够取得成功,这样的成就感也足以让我们得到快乐。
学习有所悟有所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我们要对学习充满热情。
对于所学的知识要有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好奇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全情投入,去感受学习所带来的魅力,才能够有所悟有所乐。
我们要具备坚定的毅力。
学习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是一个需要毅力和耐心支撑的过程。
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够享受学习的乐趣。
我们要具备严谨的思维。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勇于思考、敢于探求,要有批判性思维,把握好学习的时机,这样才能够有所悟,才能够有所乐。
我们还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
只有拥有创造力,才能够在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成就感,享受到更多的乐趣。
在学习有所悟有所乐的过程中,我们要明确学习的目标。
只有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去学习,更容易有所悟,有所乐。
学习需要悟性,悟性从何处而来?孔子是个大学问家,他对学习方面有独到的见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其意是说,学习新的知识要不断温习旧知识,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将学习和思考两则结合起来,只学习不思考或者只思考不学习,是不会有收获的。
学习目的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增强自己知识和学问。
学习最好的效果就是要思考要有悟性,学习只有悟才能使将学习的知识触类旁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激发灵感、启迪心智,这就是学习悟道的效果,学习有了悟性就使学习升值,使学习的知识变成了自己的东西,从而达到创新,应用自如之目的。
什么是悟性呢?就是指对事物的感知力;思考力;洞察力,主要指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悟者,吾之心也!一人一悟性,只可以意会,是难以言传的一种智慧。
正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可见,悟性的特性贵在于悟,悟是一个人学习、思考、实践、想象等综合体的过程,有了悟性就抓住了学习的最佳方法,抓住了学习之魂。
学习要有悟性,关键是怎样去悟,如何去悟?悟性高的人通常都是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融合在读书和学习中,不动笔墨不读书,遇到精彩的句子摘录下来,遇到灵感及时写作,只有细读慢悟才能学得好,悟从学习知识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真知,智慧的人也是有悟性的人,悟性与别的东西不同,悟性学不会,教不明,全靠自我的理解和感触。
比如,学习书法都是如此,在互联网时代,虽说如今学习书法的条件是前所未有之好,学习书法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从网上学,可以从视频中学,可以上书法培训班学,归根结底,老师讲了书法理论,最终还要落实到如何练字,不能说学习了书法课就会写字了,书法艺术看起来简单,学起来难的艺术,不少人上了书法课,拿起笔还是无法下手,不知从哪里写起。
学习书法需要靠悟性,要慢慢练习,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只有认真临帖,认真悟书法之道,才能提高书法书写水平,书法学习就是如此,要在实践中边练习边领悟,慢慢才能悟出书法的味道来。
学习之道在于悟---谈高中数学学习心得体会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学习之道在于悟”,借此机会和大家共同分享高中数学学习的心得体会。
相信我们当中许多老师和同学都看过《功夫之王》这部电影,它讲述了一个喜爱功夫却毫无功底的剧中人物最终练成绝世功夫,成就大业的故事。
其中李连杰饰扮演的默僧在传授杰森功夫时,有一段精彩对白:“画家以泼墨山水为功夫,屠夫以庖丁解牛为功夫,从有形中求无形,充耳不闻,习万招之法,从有招到无招,习万家之变,才能自创一家,乐师以辗转悠扬为功夫,诗人以天马行空的文字倾国倾城,这也是功夫……”。
套用上述对白,我们也可以说,学生以解题为功夫,习万题之法,从有招到无招,习万题之变,才能自创一家,它揭示了学习是一个自我领悟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思考,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过程。
那么,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实现“悟”呢?
其一,数学的学习是学会独立思考的过程。
数学学习要防止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倾向,学习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沉下心来琢磨琢磨,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听课时要边听边思考,思考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体系,思考教师的思路,并与自己的比较。
在老师没有作出判断、结论之前,自己试着先判断、下结论,看看与老师讲的是否一致,并找出错误的原因。
独立思考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
其二,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需要反复练习的过程,也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
反复练习正是为了达到悟的结果及培养对数学的理解和感觉。
训练的过程需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一个无形无状的过程。
当然由于每个人知识结构、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差异,训练的过程和量是不同的,但无论如何不能“为解题而解题”。
其三,数学的学习过程是把握数学精神的过程。
数学的精神在于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策略去思考问题。
有些学生对数学无论怎样练习,也始终难以找到对数学的感觉。
这就需要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从问题解决形成一般的结论,领悟问题解决中数学思想、方法、策略的应用。
这个过程单凭老师教将很难使学生达到理念的升华。
当然,这并非削弱教师的作用,而是体现学生悟的重要性,将所理解的知识嵌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其四,自信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
自信源于对数学的热情、对自我的认可、对数学契而不舍的执着精神以及坚实的数学基本功。
曾经有位学生在阐述他对基本功的理解时说:“从今天起我所做的每一道题高考肯定不考,高考的每一题会做,并不保证都能做对,要关注对,而不仅仅是会,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反复,不要因为这题简单而不去做,不要因为这题做过三遍而不去做,可为难题放弃,绝不可为简单题而放弃,这些就是基本功”。
总之,学好数学不仅是为了应付高考,或是为将来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打好基础,更重要的目的是接受数学思想、数学精神的熏陶,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素养,果能如此,将终生受益。
最后,祝愿每位同学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