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祛风湿药
- 格式:pdf
- 大小:5.53 MB
- 文档页数:48
中药学祛风湿药归纳总结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制剂学等相关学科的总称。
祛风湿药是中药学中一类重要而广泛应用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疾病。
本文将对中药学祛风湿药进行归纳总结,包括药物分类、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一、祛风湿药的分类根据中药学分类原理,祛风湿药可分为以下几类:1. 祛风湿药中的草本植物类药物:如羌活、防风、川芎等。
2. 祛风湿药中的矿物类药物:如磁石、地龙、牡蛎等。
3. 祛风湿药中的动物类药物:如桑螵蛸、蝉蜕等。
二、祛风湿药的药理作用祛风湿药具有以下主要的药理作用:1. 祛风活血作用:祛风湿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病灶处的新陈代谢,消除风湿性炎症,达到缓解疼痛和肿胀的作用。
2. 抗炎作用:祛风湿药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具有抑制炎症因子的作用,可以减轻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达到抗炎作用。
3. 免疫调节作用:祛风湿药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4. 镇痛作用:祛风湿药可以通过抑制痛觉传导、减少痛觉神经兴奋等方式,达到镇痛的作用。
三、祛风湿药的临床应用根据祛风湿药的药理作用,其在临床上具有以下常见应用:1. 风湿性关节炎:祛风湿药可以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流循环等方式,缓解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肿胀。
2. 类风湿关节炎:祛风湿药可以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3. 风湿性肌痛:祛风湿药可以通过活血化瘀、镇痛等方式,缓解风湿性肌痛引起的不适。
4. 风湿痛症:祛风湿药对于风湿痛症有明显的镇痛效果,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5. 骨质增生:祛风湿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促进骨组织再生,对于骨质增生的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四、祛风湿药的不良反应与禁忌症祛风湿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常见的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此外,个别人群可能存在过敏反应。
因此,在使用祛风湿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严格掌握用药剂量,不能超量使用,以免诱发不良反应。
凡以祛除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分为祛风湿散寒药、祛风湿清热药、祛风湿强筋骨药三类。
药理作用:1.抗炎祛风湿药对多种实验性急、慢性炎症模型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已知有效成分:秦艽碱甲、清风藤碱、粉防己碱、甲氧基欧芹酚、雷公藤总苷、雷公藤内酯等。
2.镇痛川乌、青风藤、独活、秦艽、五加皮、防己→镇痛。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雷公藤、五加皮、独活、稀莶草、青风藤→抑制免疫。
主要作用。
细柱五加总皂苷、多糖→促进免疫功能,提高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小鼠血清抗体滴度。
小结:祛除风湿、解除痹痛→抗炎、镇痛、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等。
二、常用药物秦艽【成分】龙胆苦苷。
在提取过程中遇氨转变成生物碱:秦艽碱甲(龙胆碱)、秦艽碱乙(龙胆次碱)、秦艽碱丙。
秦艽具有祛风湿、止痹痛、清湿热功效。
【药理作用】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1)抗炎秦艽碱甲→抑制肿胀、血管通透性增加。
抗炎同时说明:秦艽碱甲→兴奋下丘脑、垂体→ACTH分泌增多→增加肾上腺皮质的功能→抗炎作用。
(2)镇痛:作用持续时间短暂,与延胡索和草乌配伍可增强其镇痛作用。
(3)抗过敏:减轻组织胺所致的哮喘、抽搐、休克,对抗组胺和乙酰胆碱引起的豚鼠离体回肠收缩。
(4)镇静、解热(清湿热):秦艽碱甲小剂量有镇静作用,较大剂量可引起小鼠中枢兴奋,最后导致麻痹而死亡。
(5)抗菌:抑制痢疾杆菌、流感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等。
抑制皮肤真菌。
(6)利尿:并促进尿酸排泄。
2.其他药理作用(1)升高血糖:秦艽碱甲→升高正常大鼠血糖,降低肝糖原→通过促进糖原分解,升高血糖。
秦艽碱甲→切除双侧肾上腺、α-受体阻断后→不升高血糖。
说明:秦艽碱甲→促进肾上腺素释放→升高血糖。
(2)降压:持续时间较短,心率减慢。
1 2 3 下页。
中药药理学——第五单元祛风湿药细目一基本知识要点祛风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凡以祛除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祛风湿药具有以下主要药理作用:1.抗炎常用祛风湿药对多种实验性急慢性炎症模型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抗炎的主要有效成分有秦艽碱甲、清风藤碱、粉防己碱、雷公藤总苷、雷公藤内酯等。
2.镇痛川乌、青风藤、独活、秦艽、五加皮、防己有不同程度的镇痛作用,提高疼痛反应的阈值,减少小鼠醋酸扭体次数。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雷公藤、五加皮、独活、豨莶草、青风藤——对机体免疫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少部分成分促进。
细目二常用药物秦艽要点药理作用1.抗炎秦艽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在抗炎的同时——能降低大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的含量。
对于切除垂体或戊巴比妥钠麻醉的大鼠则无抗炎作用。
秦艽碱甲抗炎作用机制:兴奋下丘脑、垂体——使ACTH分泌↑——肾上腺皮质的功能↑——抗炎2.镇痛剂量增加,镇痛作用增强,作用持续时间短暂,与延胡索和草乌配伍可增强其镇痛作用。
3.抗过敏秦艽碱甲能明显减轻豚鼠对组织胺所致的哮喘、抽搐症状,对组胺所致的豚鼠休克有保护作用。
4.镇静、解热秦艽碱甲小剂量——镇静,能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所致大鼠、小鼠的睡眠时间,较大剂量——小鼠中枢兴奋——麻痹——死亡秦艽碱甲对酵母所致大鼠发热有解热作用。
独活要点药理作用1.抗炎甲氧基欧芹酚腹腔给药可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
2.镇痛,镇静(1)镇痛:小鼠热板法实验证明:独活煎剂——明显提高痛阈。
甲氧基欧芹酚——减轻小鼠扭体反应。
(2)镇静:独活煎剂、醇浸膏可使小鼠、大鼠自主活动减少,也可对抗士的宁所致蛙的惊厥作用。
镇静作用主要有效成分——当归酸、伞形花内酯3.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独活醇提物可明显抑制大鼠动静脉环路血栓的形成,也可抑制大鼠体外血栓形成并延长。
独活水浸出物、乙醇浸出物、甲醇浸出物对ADP诱导的大鼠及家兔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有效成分:二氢欧山芹醇、二氢欧山芹醇乙酸酯、二氢欧山芹素、欧芹酚甲醚,独活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是其抗血栓形成的主要环节。
《中药学》辅导:祛风湿药《中药学》辅导:祛风湿药定义:凡能祛除肌肉、经络、筋骨间的风湿,以解除痹痛的药物,叫做祛风湿药。
祛风湿药味多辛苦,能祛除留着于肌肉、筋骨、关节、经络等部位的风寒湿邪,治疗风寒湿邪引起的疼痛、重着、麻木、酸楚,以及半身不遂等病症。
现代医学中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均可以考虑使用祛风湿药治疗。
1.祛风湿药的配伍方法使用祛风湿药,应根据痹证的类型,病程新久,或邪犯部位的不同,作相应的配伍。
如风邪偏胜的行痹,宜选择善于祛风的祛风湿药,并配伍活血养血之品;湿邪偏胜的着痹,宜选择温燥的祛风湿药,并配伍燥湿、利湿、健脾药;寒邪偏胜的痛痹,宜选散寒止痛的祛风湿药,并配伍通阳温经散瘀之品;郁久化热,关节红肿者,宜选用寒凉的祛风湿药,并配伍凉血清热药;感邪初期,病邪在表,多配伍解表药;病邪人里,肝肾虚损,腰膝酸软无力,当选用强筋骨的祛风湿药,并配伍补肝肾强筋骨之药;久病体虚,抗病能力不足者,应与补益气血药同用,以助正气而祛邪外出。
2.祛风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痹证多属慢性疾病,为服用方便,可作酒剂或丸剂服用。
酒剂还能增强祛风湿药的功效。
本类药物其性多辛散温燥,易耗伤阴血,故阴亏血虚者应慎用。
具体药物要点:1、独活、防己、秦艽、木瓜、桑寄生、白花蛇、乌梢蛇的性能、功效、应用:独活:味辛、苦,性微温。
主归肝、膀胱经。
本品长于发散通痹,善燥湿胜寒,偏下行入肾经而走里,能温散肾经伏风而除湿止痛,故为治在下在里之风湿要药。
功效:祛风湿,止痹痛,解表。
本品多用治下焦腰膝风寒湿痹痛;尚能解表发汗而治外感风寒挟湿之表证。
防己:味苦、辛,性寒。
主归膀胱、肾、脾经。
本品苦寒降泄,利水清热,辛能散,长于祛风湿,泄下焦湿热,为祛风通络利水止痛常用药。
功效: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主要用于湿热痹痛,小便不利,水肿,痰饮,脚气肿痛,以及湿热疮毒等。
本品长于利湿清热,故以湿痹、热痹为宜。
秦艽:味苦、辛,性微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