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非在编教职工岗位管理现状及对策
- 格式:docx
- 大小:10.13 KB
- 文档页数:4
非编教师管理制度一、非编制教师管理的必要性1. 提高教育质量非编制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承担着重要的教学任务。
规范非编制教师的管理,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2. 维护学校秩序非编制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如不受有效管理,容易出现违纪违规行为,扰乱学校秩序。
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有助于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3. 提升教师素质通过制定多样化的管理制度,对非编制教师进行规范管理和培训,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进一步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
4. 促进教育改革非编制教师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规范管理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保证教育教学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非编制教师管理制度的内容1. 入职管理明确非编制教师的招聘程序和条件,加强招聘资格审核,规定入职培训要求,并建立入职考核制度。
2. 岗位职责明确教师的岗位职责和权利义务,规范教师的工作范围和职责分工,保障教师合法权益。
3. 薪酬福利建立完善的薪酬福利制度,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和贡献,公平合理地确定薪酬水平,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
4. 培训发展制定定期的教师培训计划,包括教学技能培训、专业知识更新等,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和机会,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
5. 绩效考核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设定明确的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通过绩效考核激励优秀教师,提升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6. 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包括表彰奖励、晋升提拔等,激励教师积极工作,增强他们的工作动力和责任感。
7. 纪律管理建立严格的纪律管理制度,规范教师的行为规范,明确违纪惩处措施,维护学校的管理秩序。
8. 咨询投诉建立有效的咨询投诉机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及时解决教师的困难和问题,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9. 退休离职规定教师的退休和离职程序,明确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其正当权益,顺利地进行离职流程。
编外聘用制教师管理中遇到的困惑与对策1. 引言1.1 编外聘用制教师管理的现状编外聘用制教师是指学校为了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通过购买劳务、招聘兼职等形式聘用非在编教师,这种制度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一种常见现象。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编外聘用制教师在学校中的比例逐渐增加,其管理也变得愈发重要。
当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存在编外聘用制教师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的现象。
一些学校可能存在着对编外聘用制教师管理不严格、流于形式的情况,导致编外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教育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部分学校对编外教师的待遇、培训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完善的制度和有效的管理措施。
为了更好地规范和提高编外聘用制教师管理水平,需要对现行管理模式进行深入反思和调整。
引入一些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并加强对编外教师的管理与监督,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有助于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以下省略】。
1.2 引入编外聘用制教师的原因引入编外聘用制教师的原因包括:1. 教育资源不均衡。
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部分地区的教育资源紧缺,需要引入编外教师来填补教学空缺。
2.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传统的教师编制制度限制了教师队伍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引入编外教师可以为学校注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
3. 教学质量提升需求。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引入编外教师可以为学校引进更加优秀的教育人才,提升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
4. 鼓励创新和多样化。
编外聘用制度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和激情,为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引入编外聘用制教师的原因主要在于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学质量,鼓励创新和多样化教育资源。
2. 正文2.1 规范编外聘用制教师管理的必要性规范编外聘用制教师管理的必要性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是至关重要的。
规范管理可以有效确保教师队伍的质量和稳定性。
探析高校工会对非在编职工合法权益保护的问题高校工会是高校职工的组织形式,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力量。
非在编职工作为高校的重要力量之一,他们虽然不属于正式编制内,但同样应当受到工会的合法权益保护。
现实中也存在着一些高校工会对非在编职工合法权益保护不足的情况。
本文将探析高校工会对非在编职工合法权益保护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高校工会对非在编职工合法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
非在编职工在高校中承担着重要的教学、科研等工作,但由于其不属于正式编制范围,常常处于弱势地位。
在工资待遇方面,非在编职工往往面临着工资低、待遇差的情况,由于缺乏固定的职工身份,他们的社会保障、福利待遇也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非在编职工的劳动权益、合同权益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在工会方面,往往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高校工会在维护正式编制职工权益的对非在编职工的合法权益保护不够重视,导致了一些非在编职工的权益受到了侵害。
针对高校工会对非在编职工合法权益保护问题,需要采取的改进措施。
高校工会应当加强对非在编职工的了解和关注,建立健全非在编职工的档案信息,及时掌握其工作、生活等情况,为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
高校工会应当积极争取更多的资源,将非在编职工的权益保护纳入到工会的重点工作之中。
通过加强与高校领导层的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支持,为非在编职工提供更好的工资待遇、社会保障、福利待遇等方面的保障。
高校工会应当树立平等对待的理念,摒弃身份歧视的现象,将所有职工都视为工会的一员,给予他们同等的关心和支持,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也可以加强对非在编职工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其团结、凝聚力,共同维护自身权益。
高校非在编教职工岗位管理现状及对策赖凡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人事处㊀重庆㊀400039摘㊀要:非在编职工作为高校事业发展的补充力量,在教学㊁管理㊁后勤保障等方面,为学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非在编职工的管理却存在很多问题,高校要加强非在编职工的岗位管理,打通非在编职工职业发展通道,增强其职业认同感,推进学校事业发展.关键词:非在编;岗位;管理引言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与事业编制数量的限制,岗位需求和人员短缺矛盾日益凸显,为满足学校事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的要求,各高校在管理㊁教辅㊁后勤等岗位聘任了一部分非在编职工,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补充力量,他们为高校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非在编职工的岗位管理应当与在编职工同步,实现因事设岗,因岗定责,因责选人,人岗相适.本文以某高职院校为例,研究非在编教职工岗位管理现状,分析问题,提出对策.一㊁非在编教职工岗位管理现状(一)人员结构情况某高校现有非在编职工208人,占学校教职工总数的25.8%.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其中,35岁及以下的111人,36-45岁的59人,46-55岁的30人,56岁及以上的8人.学历方面,硕士研究生5人,占非在编职工总人数的2.4%;本科149人,占非在编职工总人数的71.6%,大专及以下54人,占非在编职工总人数的26%.职称方面,中级职称22人,占非在编职工总人数的10.6%;初级和无职称人员186人,占非在编职工总人数的89.4%.(二)岗位分布情况学校各类单位中均有非在编职工,其中,教学单位共有非在编人员114人,占非在编职工总人数的54.8%,主要岗位是管理员83人,教师18人,辅导员13人;行政职能部门共有非在编人员94人,占非在编职工总人数的45.2%,主要岗位是管理员71人,工勤人员23人.二㊁非在编职工岗位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无分级管理,职业发展具有不确定性目前,高校在编职工分为管理㊁专技㊁工勤三种类别,各类别都有明确的职级晋升通道,职业发展比较顺畅,未来可期.而非在编职工虽有岗位类别,但每一类别未设置等级,职工的职业发展通道比较狭窄,缺乏有效的发展目标牵引,晋升基本处于停滞状态.非在编职工普遍感到前途迷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二)与在编职工同工不同酬由于在岗位管理上的差别,非在编职工待遇与在编职工也存在差距,同工不同酬,矛盾突出.非在编职工在招聘入职㊁定岗定责后,工资结构也随之确定,由于岗位无晋升通道,薪资也无法调整.而同一在编岗位,由于晋升通道顺畅,薪资结构也会随之调整,加之非在编职工没有相关财政津贴和补贴,两类人员的薪资差距越来越大.(三)非在编职工工作流动性大,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同在事业单位,在编职工的身份就像 铁饭碗 ,有着固有体制的保护,非在编职工虽然在工作岗位上承担着与在编职工相同的工作,但由于身份问题,他们在精神上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存在工作的不稳定性,普遍抱着工作是临时的想法[1].三㊁对非在编职工岗位管理工作的建议(一)岗位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根据事业编制职工岗位管理办法,结合非在编职工实际情况,将非在编职工岗位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其中,岗位设置是关键,是做好岗位聘任㊁岗位考核㊁薪酬分配的基础[2].非在编职工设置管理岗㊁教师岗㊁非教师专技岗㊁工勤岗四种类别.1.管理岗指承担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主要是党政职能部门(含教辅机构㊁校属公司)的管理岗位,以及各二级学院中承担管理任务的岗位,分为三~十级共8个等级.2.教师岗指具有教育教学㊁科学研究工作职责和相应能力水平要求的专业技术岗位.根据教师在教育㊁教学㊁科研等方面所承担的主要职责,对教师岗实行分类管理,分为专任教师岗(含实训教师)和辅导员岗.教师岗主要设置在二级学院,分为二~十二级共11个等级.3.非教师专技岗主要包括工程实验㊁图书资料㊁编辑出版㊁会计统计㊁医疗卫生等专业技术岗位.主要分布在职能部门(含教辅机构),分为分二~十二级共11个等级.4.工勤岗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㊁后勤保障㊁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分为三~五级共三个等级.(二)设定岗位职责任务,加强聘期考核由学校制定岗位职责任务的指导性意见,各用人单位根据工作实际,形成具体可操作执行的量化指标.严格按照职责条件,实行竞聘上岗,加强聘期考核,实行无差异化管理,增强聘用制职工的职业认同感.(三)建立合理的职业发展通道要为非在编员工建立合理的职业发展通道,根据非在编职工的岗位性质,积极为非在编职工安排各种与岗位工作相关的培训.制定非在编职工学历提升计划,学历提升成功后,给与一定奖励,符合条件的,可经考核,成为正式在编职工.(四)增强非在编职工的归属感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对非在编员工的关心㊁帮助,特别是在思想文化建设方面,要营造积极和谐的氛围,淡化身份带来的隔阂,不区分在编和非在编,在各个方面所有员工一视同仁,使非在编员工从思想上真正融入学校,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参考文献:[1]夏德洋.加强高校非在编职工的维权工作探究[J].管理观察,2013(111).[2]张建祥.对岗位设置管理与人员分级聘任的深层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9(15).作者简介:赖凡,女,重庆,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65。
浅谈高等院校非编人员的规范化管理非编人员是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院校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等院校非编人员的管理是高等院校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健全,高等院校非编人员管理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高等院校的非编人员管理日趋复杂,并存在诸多问题,如何解决和规范高等院校非编人员管理问题,必将影响高等院校改革的成效。
标签:非编人员提高素质规范管理目前,高等院校在国家扩招政策的引导下办学规模持续扩张,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与有限的师资规模和后勤工作逐渐形成矛盾,高校非编人员的数量逐渐增多,在高等院校中承担辅助性、临时性、季节性或特殊技术性岗位的工作。
非编人员是高等院校中一股重要的人力资源,高校能否正常运作主要取决于这部分人员是否正常工作。
但是,在高等院校使用和管理非编人员中也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特别是《劳动合同法》实施后,所产生劳动纠纷和由此带来的法律问题值得关注。
近些年,我国通过法律法规不断加大对用工的管控力度,高等院校非编人员管理正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
1 非编人员范围的界定高等院校的非编人员是指正式事业编制之外聘用的所有员工。
2 高等院校非编人员管理的现状非编人员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保卫、学生宿舍管理、保洁、绿化、维修、餐饮等后勤岗位或行政管理、专业技术岗位。
非编人员的使用有效补充了高等院校发展中用人的缺口,同时非编人员的使用,也产生了“鲶鱼效应”,对编制内人员的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不可否认,目前非编人员在高等院校的发展中已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高等院校人事部专司非编人员管理政策的制定、合同签订、考勤、薪酬分配以及入职后的再教育与考核等工作,但非编人员的管理只是高等院校人事部的一部分工作内容,其主要主责是师资、劳资、培训、考核和人员调配等在编员工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当前,高校中深谙劳务用工法律法规的人事管理人员为数甚少,这直接造成各所高校对用工法律政策的执行效果存在差异。
背景和目的调查范围和方法员工数量和结构01020304总数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入职情况离职情况员工入职和离职情况本校非在编员工福利主要包括法定节假日休息、社会保险、免费工作餐等。
但部分员工认为福利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改进。
员工薪酬和福利福利情况薪酬情况总结词详细描述工作内容和环境总结词部分员工对薪酬和福利的满意度较低。
详细描述有些员工认为自己的薪酬水平与同行相比偏低,与工作付出不匹配。
此外,部分员工对福利待遇也不满意,如社保、公积金等保障措施不完善。
薪酬和福利满意度培训和发展机会总结词员工对培训和发展机会的满意度一般。
详细描述虽然学校提供了部分培训机会,但员工认为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不完全匹配。
此外,员工对职业发展路径不够清晰,晋升机会有限。
职业晋升和晋升机制总结词详细描述招聘渠道单一选拔标准不明确面试流程不规范030201招聘和选拔机制培训内容脱离实际培训方式单一缺乏职业发展规划培训和发展体系晋升机会不公平晋升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晋升标准和流程,导致员工对晋升结果存在疑虑和不满意。
晋升标准不清晰晋升机制不灵活职业晋升和晋升机制薪酬水平不合理部分员工的薪酬水平与市场水平差距较大,导致员工存在不公平感和不满情绪。
福利制度不完善员工福利制度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导致部分员工无法享受到应有的福利保障。
薪酬结构不合理部分员工的薪酬结构不合理,导致员工无法获得应有的薪酬激励和回报。
员工福利和薪酬制度03增加对招聘环节的监督和管理01建立公开、透明、规范的招聘流程02加强对应聘者的背景调查和资格审查完善招聘和选拔机制1 2 3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提供个性化的职业发展指导建立完善的培训评估和反馈机制加强培训和发展体系建设优化职业晋升和晋升机制建立科学的职业晋升体系鼓励非在编员工参与学校管理完善福利制度建立激励机制提高薪酬待遇水平完善员工福利和薪酬制度研究结论01020304本研究仅对学校非在编员工队伍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未涉及其他方面如工作满意度、职业发展等,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高校后勤非编职工管理的实践与思考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需求的增加,高校后勤工作变得日益繁重复杂。
在高校后勤工作中,非编制人员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他们是高校后勤工作的中流砥柱。
由于非编制人员管理比较松散,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目标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健全等。
本文将结合高校后勤非编职工管理的实践情况,对高校后勤非编职工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思考和对策。
一、现状分析1. 高校后勤非编职工管理面临的挑战在高校后勤管理中,非编职工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包括保洁员、食堂工人、安保人员等。
这部分人员工作稳定,但没有正式编制,福利待遇相对较低,劳动保障不够完善。
而且,由于学校工作的特殊性,非编职工的工作强度和压力较大,容易产生工作疲劳和职业倦怠,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1)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高校后勤管理中普遍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的情况,非编职工没有明确的管理规定,致使个别人员工作缺乏规则和纪律。
(2)工作制度不健全。
在高校后勤管理中,非编职工的工作制度比较松散,有的人员工作时间不确定,这就导致工作效率低下,难以保证工作质量。
(3)缺乏培训与管理。
由于非编职工的教育水平较低,工作技能相对较差,缺乏管理经验和工作规范,造成工作质量不稳定,难以保证工作效率。
高校后勤非编职工管理面临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体制不完善、工作制度不健全、缺乏培训与管理等方面。
二、管理思考与对策1. 完善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规定为了解决高校后勤非编职工管理体制不完善的问题,学校管理部门应完善管理体制,建立相应的管理规定和制度,明确非编职工的工作权限、工作职责和管理规范,使其工作有条不紊,更容易接受管理和监督。
2. 健全工作制度,规范管理流程高校后勤工作中,非编职工的工作制度需要更加健全,要规范非编职工的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及工作流程,使其工作更有规律,增加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对高校非在编人员聘任及其管理若干问题的
思考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非在编人员的聘任和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高校非在编人员的聘任
1.制定科学合理的聘任标准
高校应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员素质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聘任标准,并
根据不同岗位、职务等给予相应待遇。
2.择优聘用、公平公正
高校应坚持择优聘用的原则,选用具备相应条件和素质的人才。
同时,要严格按照程序,公开招聘,确保公平公正。
3.加强认证审核
高校应加强对非在编人员资格的认证审核,对于招聘人员的身份、学历、工作经验等资质进行审查核实,确保聘用人员的合法性和能力。
二、高校非在编人员的管理
1.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
针对非在编人员的特点,高校应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明确评估指标和方法,将绩效评估纳入日常管理中。
2.加强培训和职业发展
高校应关注非在编人员的职业发展和成长,提供必要的职业发展机会和晋升渠道,同时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3.保障权益,维护稳定
高校应加强对非在编人员权益的保障,对于员工的劳动报酬、社会保障等问题,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保持稳定秩序。
综上所述,高校非在编人员的聘任和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
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聘任和管理机制,才能为高校的发展和建设提供稳定而有力的支持。
学校非编制教职工管理规定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的非编制教职工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一群体,各级学校开始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学校非编制教职工管理规定,重点介绍其背景、意义、内容以及应如何合理实施。
一、背景教育事业的发展导致学校规模不断扩大,跨学科合作与社会需求的提升使得非编制教职工逐渐成为学校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
然而,由于非编制教职工的岗位特殊性和管理问题,学校亟需制定相应规定来规范管理。
二、意义制定学校非编制教职工管理规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规范管理可以明确非编制教职工的权责,确保他们在工作中的合法权益。
其次,规定可以强化学校对非编制教职工的管理与监督,提升工作效率,促进学校事业的稳步发展。
最后,规范化管理也有助于加强学校内部的沟通与协作,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与团队合作。
三、管理内容学校非编制教职工的管理内容主要包括招聘与录用、岗位职责、待遇与奖惩、考核与评价等方面。
在招聘与录用上,学校应根据实际需求、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录用非编制教职工。
同时,应明确他们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确保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
待遇与奖惩是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根据非编制教职工的工作性质与绩效水平,合理制定薪酬待遇标准。
对于优秀的非编制教职工,应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晋升机会。
而对于工作不力或存在违规行为的,也应及时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措施。
考核与评价是管理的重要手段。
学校应建立科学的考核与评价体系,通过定期考核与评价来激励和引导非编制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同时,学校也应为非编制教职工提供相应的培训与进修机会,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水平。
四、合理实施对于学校非编制教职工管理规定的合理实施,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校应强化组织与人事部门的协作与配合,确保规定的制定与贯彻落实。
其次,要加强与非编制教职工的沟通与合作,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与意见,确保规定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此外,学校也要注重规定的宣传与执行,通过多种方式向非编制教职工介绍规定内容,确保规定的有效实施。
汇报人:日期:CATALOGUE目录•高校非在编职工现状及问题•高校工会保障非在编职工权益的必要性•高校工会保障非在编职工权益的实践措施•高校工会保障非在编职工权益的挑战与对策•案例分析•总结与展望高校非在编职工现状及问题010102高校非在编职工的定义和分类根据用工形式,高校非在编职工可分为全职聘用、兼职聘用、劳务派遣、实习生等。
高校非在编职工是指未纳入国家事业编制,与高校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协议的一类员工。
高校非在编职工的规模和分布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非在编职工的数量也不断增加,主要分布在后勤保障、教学辅助、科研助理等领域。
在一些高校,非在编职工的数量甚至超过了在编职工。
非在编职工与在编职工从事相同的工作,但待遇往往较低,导致同工不同酬的问题。
同工不同酬由于非在编职工的用工形式,他们的职业发展往往受到限制,晋升机会少,职业发展空间小。
职业发展受限一些非在编职工在社会保障方面存在不公平现象,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待遇较低。
社会保障不健全由于非在编职工的流动性较大,工会在为他们维权时存在一定的难度,有时难以找到合适的维权对象。
工会维权难度大高校非在编职工面临的问题高校工会保障非在编职工权益的必要性02保障非在编职工权益的法律依据国家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文件,高校工会应协助非在编职工签订合理的劳动合同。
代表和维护非在编职工的合法权益高校工会作为职工代表,应积极为非在编职工争取合法权益。
促进校园和谐与稳定保障非在编职工的权益,有助于减少校园矛盾,维护和谐稳定。
高校工会的职责和使命保障非在编职工权益,可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工作效率高校工会保障非在编职工的权益,有助于树立高校良好的社会形象。
树立良好社会形象非在编职工权益保护的重要性高校工会保障非在编职工权益的实践措施03建立和完善非在编职工权益保障机制建立非在编职工权益保障机制01高校工会应建立完善的非在编职工权益保障机制,明确非在编职工的权利和义务,确保非在编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浅谈高校后勤非编用工管理摘要高校后勤非编工作在高校的日常运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主要围绕高校后勤非编用工管理进行探讨和分析。
首先,本文介绍了高校后勤非编人员的特点和岗位职责。
然后,分析了目前高校后勤非编用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待遇不够优厚等。
最后,提出了应对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优化用工政策等。
1. 高校后勤非编人员的特点高校后勤非编人员是指在高校后勤事业单位中从事非编制工作的人员。
他们的工作范围包括校园环境卫生、配餐服饰、设备维保等多个方面,是高校日常运营的重要保障。
高校后勤非编人员的特点包括:•岗位职责广泛,涵盖多个方面的工作内容。
•工作环境相对稳定,稳定性极高。
•整体素质普遍较低,且文化程度上有一定差异,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培训和管理。
2. 目前高校后勤非编用工管理存在的问题目前高校后勤非编用工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如下:2.1 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是目前高校后勤非编用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高校后勤非编人员数量庞大,仅依靠线性化的管理体系往往难以实现整体规范化的管理,相应的管理风险也随之增加。
2.2 待遇不够优厚高校后勤非编人员通常工作时间较长,但工资待遇却相对偏低。
这种现象在特殊时期尤为突出,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校后勤人员需要承担更重的工作量和风险,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2.3 激励机制不够完善高校后勤非编人员的管理激励机制相对薄弱,缺乏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
这种状况导致高校后勤非编人员发展空间有限,缺乏机会和动力去进行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提升。
3. 应对高校后勤非编用工管理的具体措施针对目前高校后勤非编用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3.1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是解决管理机制不够完善问题的根本途径。
该制度应包括具体的管理方案、管理流程以及管理人员的角色职责等,并逐步推行全员管理。
探析高校工会对非在编职工合法权益保护的问题高校工会对非在编职工合法权益保护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非在编职工在高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和尊重,对于高校的和谐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事实上,非在编职工的合法权益保护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少隐患和挑战。
本文将围绕高校工会对非在编职工合法权益保护的问题展开探析,剖析问题的现状、原因和解决之道,为提升高校工会对非在编职工的合法权益保护水平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问题的现状非在编职工是高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其非正式编制的身份,他们的合法权益保护常常不如正式编制的教职工那样充分。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薪酬福利不平等。
与正式编制的教职工相比,非在编职工的薪酬福利往往不如人意,缺乏公平性和透明度。
2. 劳动权益受损。
非在编职工的劳动权益保护不足,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和工作环境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但却缺乏有效的救济途径。
3. 参与决策权不足。
在高校的管理和决策中,非在编职工的参与度较低,意见和建议往往得不到充分重视。
4. 保障机制不完善。
针对非在编职工的权益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存在不少漏洞和问题。
以上种种问题凸显了非在编职工的合法权益保护存在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也凸显了高校工会在此方面的不足和不足之处。
二、问题的原因高校工会对非在编职工合法权益保护不足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观念落后。
部分高校管理者和教职工对非在编职工的劳动价值和权益保护意识不强,存在一些观念落后和保守,没有充分认识到非在编职工在高校中的重要作用。
3. 工会作用不足。
部分高校工会在对非在编职工的权益保护方面存在着不足,工会组织的影响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不足,导致对非在编职工的保护水平不高。
4. 控制力不足。
高校中存在的一些利益集团和权力机构对于非在编职工的合法权益保护形成一定的阻力,制约了高校工会的相关工作。
非编教师情况汇报
尊敬的领导:
我是某某学校的非编教师,今天我向您汇报一下我们非编教师的情况。
首先,非编教师是指那些不属于编制内的教师,他们通常是临时性质的,不具备长期稳定的教学岗位。
在我们学校,非编教师主要包括一些兼职教师、临时教师和外聘教师。
他们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其次,非编教师的情况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待遇问题。
由于非编教师不属于编制内,他们的待遇通常较低,工资待遇不稳定,缺乏保障。
其次是教学资源支持不足。
非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面临着教材、教具等资源不足的情况,影响了他们的教学效果。
再次是职业发展空间有限。
非编教师的职业发展通常比较受限,缺乏晋升机会和职业发展规划,这也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然而,我们学校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解决非编教师面临的问题。
首先是加强待遇保障。
学校逐步完善了非编教师的工资待遇,提高了他们的收入水平,增加了福利保障。
其次是加强教学资源支持。
学校加大了对非编教师的教学资源投入,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材料,支持他们的教学工作。
再次是加强职业发展指导。
学校为非编教师制定了职业发展规划,提供了晋升机会和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职业。
综上所述,非编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学校将继续加强对非编教师的支持和关爱,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非编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
希望领导能够关注非编教师的情况,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谢谢!。
提升高校工会服务非编人员能力研究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专业门类的不断增加,高校非编人员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高校非编人员是指那些非正式编制的人员,他们在高校中承担着各种职能,包括行政管理、教学辅助、科研支持等工作。
在高校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非编人员在工作中缺乏专业培训和系统的能力建设,导致他们在工作中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
提升高校工会服务非编人员能力成为了当务之急。
一、非编人员的工作特点高校非编人员的工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性较弱。
相比于正式编制的教职人员,高校非编人员通常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和学术背景,导致他们在工作中无法达到专业化水平。
2、职责范围较广。
高校非编人员在工作中通常需要承担多种职能,包括行政管理、教学辅助、科研支持等多方面的工作,导致他们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
3、工作环境的复杂性。
高校非编人员通常需要与教职人员、学生、行政人员等多方面的人员进行协调和沟通,工作环境相对复杂,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
二、非编人员能力提升的必要性1、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专业门类的不断增加,高校非编人员的数量越来越多,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可以更好地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
2、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对非编人员能力的提升,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更好地发挥他们在高校中的作用,为高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促进高校管理的科学化。
高校非编人员在工作中所承担的职能和责任很重要,提升他们的能力可以促进高校管理的科学化,提升高校整体管理水平。
三、提升方案为了提升高校工会服务非编人员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高校可以建立起完善的非编人员培训体系,包括针对不同职能的专业培训和能力提升培训,以提升非编人员在工作中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2、开展定期能力提升活动。
高校工会可以定期组织非编人员参加各种能力提升活动,包括学术讲座、专业研讨会等,以便非编人员可以及时获取最新的行业信息和发展动态。
探析高校工会对非在编职工合法权益保护的问题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高校作为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在不断壮大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管理与服务人员,其中包括非在编职工。
这部分非在编职工在高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往往容易受到一些不公平待遇和权益被侵犯的情况。
而在这些情况下,高校工会作为维护职工权益的组织,在保护非在编职工合法权益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当前高校工会对非在编职工的权益保护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工会组织建设不够健全,法律保障措施不到位等。
这些问题导致一些非在编职工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给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困扰。
有必要对高校工会在非在编职工权益保护方面的工作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以寻求解决之道。
2. 正文2.1 高校工会法律地位与责任高校工会作为职工维护自身权益的组织,其法律地位和责任不可忽视。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高校工会拥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依法独立开展工作,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高校工会的主要职责包括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协调劳动关系、参与劳动争议处理等。
高校工会应当依法保障职工的劳动权益,承担起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责任。
高校工会在保护非在编职工合法权益方面,应当积极履行其职责,有效维护非在编职工的合法权益。
高校工会应当加强与非在编职工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诉求,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高校工会还应当加强对非在编职工的合法权益的维护,积极参与相关的劳动争议处理,为非在编职工争取应有的权益。
高校工会在维护非在编职工的合法权益方面具有重要的法律地位和责任。
只有加强高校工会的组织建设,提升其服务水平和维权能力,才能更好地保障非在编职工的权益,促进高校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2.2 非在编职工权益保护现状非在编职工是指高校中不属于正式编制的工作人员,他们在学校工作的时间和条件通常比正式编制员工要灵活,但也存在着一些权益保护上的问题。
现阐述非在编职工权益保护现状如下:非在编职工的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障缺乏保障。
浅析高校编外人员管理现状及对策摘要:本文简单分析了高校编外人员管理的现状,对高校发展产生的不利因素以及改变这种现状的几点建议关键词:高校;编外人员;管理;对策;一、高校编外人员管理的现状1、编外人员规模大,涉及的部门多,从业岗位广泛目前,许多高校编外人员数量已经占到了编制内人员的30%-40%,有的高校甚至更多。
编外人员工作范围包含了专业技术、行政辅助管理、工勤等多种岗位,涉及的部门有后勤、保卫处、图书馆、教务处等20几个,除后勤的餐饮、保洁;保卫处的保安、门卫等这些传统的岗位外,还有部分编外聘用人员从事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主要工作。
2、编外人员整体素质偏低高校编外聘用人员与同层次同类别编制内人员相比在学历层次、职称、收入水平等方面普遍偏低。
队伍结构一般呈现“五多五少”特点。
即“低学历的人多,高学历的人少”;“无职称的人多,有职称的人少”;“普通工人多,技术工人少”;“简单劳动者多,管理人才少”;“低收入的人多,高收入的人少”。
3、编外人员组成复杂高校编外聘用人员从组成来看,主要由农民工、国有企业破产(改制)的下岗或内退职工、暂未找到正式工作单位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其他城镇待业青年组成。
4、编外人员聘用模式多样高校编外聘用人员主要采取以下3种聘用模式:一是聘用合同制度。
主要是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要,直接与应聘人员进行平等协商,确定双方的责、权、利,然后用聘约形式正式记载下来。
二是劳务协议制度。
主要是年龄已到退休而单位又确实需要的人员。
三是人事代理、同工同酬制度。
即人事代理机构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要求,接受用人单位或个人委托代理,实行人事管理与人员使用分离,用人单位与被聘用人员只受双方签定的聘用合同的约束。
用人单位有充分的用人自主权,而劳动者则享有和编内人员同工同酬的权利。
二、对高校发展产生的不利因素1、大量编外人员的存在,降低了行政效能大量编外聘用人员的存在,使少数编内的人员习惯将自己份内的事推给编外人员干,只动口不动手。
学校非在编员工队伍状况调查报告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开展,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大,原有职工队伍已无法满足各方面工作的需要,高校人员短缺矛盾日益突出。
因此,高校中出现了一类特殊群体——非事业编制职工(又称"外聘员工〞或者"临时工〞),即在高校工作及生活,但未被纳入高校人事规划和管理围之中,或者说他们仅有劳动关系在高校,人事等其他关系均不在高校,仅以工资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
近年来,高校非在编员工队伍日益壮大,他们在学校教学、科研和后勤效劳等领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追求涵开展和实现办学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据资料显示,高校非事业编制职工已占事业编制职工的1/5,特别是高校后勤集团中使用非事业编制职工的比例高达80%以上;另有相当一局部高校仅非事业编制职工中的进城务工人员就占在册职工的1/4甚至1/3。
(如师大学、理工大学等)①虽然这一群体人数众多,但现实中的许多障碍使他们长期游离于工会组织之外,合法权益由于缺乏组织化保障而得不到有效维护。
自从2008年新的"劳动合同法"公布实施之后,高校非在编职工备受关注,与之相关的新闻报导和学术研究随之成为社会热点。
所以,解决好高校非事业编制职工的入会问题,通过工会来保障他们的各项权益,建立与高校之间的和谐劳动关系,已成为高校工会工作中一项紧迫而又具有现实意义的新课题。
基于此,我们对省高校的非在编员工队伍状况展开调查。
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选取了外国语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石油大学、邮电学院、美术学院、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七所公办高校和翻译学院、欧亚学院两所民办高校作为样本,共发放问卷280份,回收问卷245份,有效回收率为87.5%。
本次调研所关注的问题主要是: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的非在编员工在经济、文化、组织、劳务以及开展状况各方面有何差异,他们共同面临的困难有哪些,各自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导致这些困难和问题出现的原因在哪里,如何才能有效解决。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校非编制人员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学校所有非编制人员,包括临时工、合同工、劳务派遣工等。
第三条学校非编制人员的管理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岗位管理、合同管理、绩效管理。
第二章岗位设置与职责第四条学校非编制人员的岗位设置应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工作需要和岗位性质进行合理配置。
第五条各岗位的职责范围和任职条件由学校人事部门制定,经校长办公会议批准后执行。
第六条非编制人员应按照岗位职责要求,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第三章招聘与录用第七条学校非编制人员的招聘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岗位需求、任职条件进行招聘。
第八条招聘程序包括发布招聘信息、资格审查、面试、体检、录用通知等环节。
第九条非编制人员的录用需经学校人事部门审核,报校长批准。
第四章合同管理第十条学校非编制人员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劳动合同期限根据岗位性质和工作需要确定。
第十一条劳动合同应当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保险福利待遇等事项。
第十二条非编制人员的劳动合同到期后,可根据工作需要和双方协商结果续签或终止。
第五章绩效管理第十三条学校非编制人员实行绩效管理制度,绩效评价应客观、公正、公开。
第十四条绩效评价内容包括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团队协作等方面。
第十五条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非编制人员薪酬调整、晋升、解聘的重要依据。
第六章薪酬福利第十六条学校非编制人员的薪酬待遇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学校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七条非编制人员的薪酬包括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等。
第十八条学校为非编制人员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
第七章监督与考核第十九条学校设立非编制人员管理监督小组,负责对非编制人员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
第二十条学校对非编制人员进行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奖惩、晋升的重要依据。
高校非在编教职工岗位管理现状及对策
作者:刘超李墨陈刚
来源:《科技风》2020年第28期
摘要:伴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教育界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新的教育背景下,高校要想继续提升自身教育水平,除了要培养教职工的专业素质以外,教职工人员的扩充也很有必要。
当前,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对于教职工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事业编制数量仍然具有一定的限制。
这使得教职工岗位的需求和人员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高校的事业发展急需新的补充力量。
本文旨在分析高校非在编教职工岗位管理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实现学校和教师的共同成长进步。
关键词:高校;非在编教职工;管理现状;对策
近年来随着非在编教职工岗位在教育界的流行,非在编教职工已经在高校的各个部门任职,不仅在教学岗位,还包括管理及后勤保障等岗位,为高校的创新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但是,从当前非在编教职工岗位的管理现状来看,非在编与在编相比仍存在一些的差距,在薪资待遇、福利保障等方面都远远不及在编岗位的教职工,使得非在编岗位的教师很难树立起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无法建立职业自信,教师自身工作的热情也会有所削弱。
为此,高校应认识到非在编教职工岗位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制定科学合理地政策增强非在编教职工的职业认同感,恢复其高昂的工作热情,从而促使非在编教师与在编教师一起,推进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非在编教职工岗位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无分级管理
分级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将教职工的职位进行清楚的分类,促使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着明确的奋斗目标,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因此,对教师来说,职位的分级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
但就目前学校的分级管理制度应用现状来看,分级管理的使用还仅仅限于在编的教职工岗位,而那些非在编的教职工虽然也有职位类别,但并未进行明确的等级分类。
对于教师来说,教师的职位没有等级的设置就相当于没有了职业发展的目标,在缺乏目标牵引的工作状态下,非在编教师的晋升基本无望。
(二)与在编职工同工不同酬
非在编与在编教师在工作内容上都是一样的,在工作过程中几乎没有任何的差距,但是由于岗位管理的差别,长期以来,非在编职工与在编职工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一直存在。
对于非在编教职工来说,工资的变化调整几乎是不可能的,由于非在编教职工的岗位管理没有进行明确
的等级分类,因此对于非在编教职工来说,一经招聘入职之后,薪资待遇就随之确定。
因此,非在编教职工几乎很少会因为优秀的工作表现而实现薪资待遇的提升。
(三)非在编职工工作流动性大
伴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都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寻求稳定并非易事。
对于求职者来说,有着稳定的工作岗位和福利保障已经成为大多数求职者岗位选择的先决条件,因此在教育行业中,在编职工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人们通过参加各类考试,争先恐后地进入在编岗位,为自己谋求国家体制的保护。
而对于非在编教职工来说,虽然在工作内容上与在编教职工毫无差别,但是在岗位管理方面却相差甚远,福利待遇以及国家体制上的差距使得非在编与在编在身份上相差悬殊,很多非在编教职工在选择非在编之前基本都是抱着临时工作的想法。
二、非在编教职工岗位管理现状
(一)引进招聘不科学,年龄结构年轻化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如雨后春笋版诞生,教育规模的扩大,意味着教师规模的扩大,再加上学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很多高校都急需教师。
在这种教师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很多学校开始放低招聘标准,对于教师专业素质的考察存在很多疏忽的地方,引进招聘的不科学导致非在编教职工队伍的整体水平始终无法提升。
另外,教职工的年龄分配一定要均衡,既要避免年轻化趋势的加重又要避免老龄化现象的出现,确保教职工队伍年龄结构的稳定和谐。
然而从当前高校教师的年龄分配特点来看,年龄断层严重,年轻化趋势加剧,导致教职工队伍的发展很难平稳进行。
(二)岗位分配不合理,职称结构待提高
我们在调查非在编教师的学历水平时发现,现阶段的非在编教师学历水平普遍较高,且都是专业学习教师专业的人员,可以说这些非在编教职工大都具备着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
然而,从当前非在编教职工的岗位分配来看,高校仍然习惯于将非在编教职工安排在管理、服务工作岗位上,真正从事教师行业的非在编很少。
这使得这些教职工无法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而无法实现自身的工作价值,难以在工作岗位上形成认同感和成就感,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就很难被激发。
因此,在非在编教职工岗位的管理方面,如何讓教职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才是岗位管理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在岗位管理方面,非在编教职工的职工结构有待提高,等级制度的缺乏导致非在编教师发展前景十分有限,大大影响了教师发展的公平公正。
(三)劳资待遇不均衡,考核激励需探索
在劳资待遇方面,学校已经开始结合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对非在编的教职工出台相关的劳资待遇政策,力求与在编教职工在管理、考核方面都能实现真正的公平公正。
然而,由于事业单位在管理体制方面的严重限制,导致现阶段的非在编教职工在薪资待遇方面将直接与学历、工作年限、职称挂钩。
而职称结构的不合理又使得非在编教职工工资水平的提升基本无望,这种激励方案的欠缺,对于非在编教职工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十分不利。
三、高校非在编教职工岗位的管理对策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高校事业要想实现健康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才是关键,学校在对非在编教职工岗位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学校只有具备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才能在日常的管理工作当中时刻做到以教职工为中心,充分认识到教职工对学校发展的重要价值,让非在编的教职工也能感受到学校对自身的肯定。
如此才能帮助教职工建立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进而在热爱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
(二)强化培训,提升整体素质
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整个教育行业发展的基础,事关教育界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未来发展。
因此,不仅要提升在编教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非在编教职工整体素质的提升也不要忽略。
学校必须保证在职教师的文化素质,同时注意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不仅要督促学生学习,也要防止教师教育眼光的滞后。
例如,学校可以定期对非在编教师进行职业培训,邀请优秀讲师分享教学经验,督促教师积极响应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教师的发展眼光。
另外,为了实现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学校之间还可以有计划地加强城乡教师的交流,即安排农村教师到城市学校交流学习。
如此一来,城市教师带来的全新教学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地加强了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整体水平提升了,每位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会随之得到有效培养。
如此,才能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综合提升,为高校发展提供更多优秀的教育人才。
(三)公平竞争选好用好人才
公平竞争首先体现在薪酬制度上,要想真正激发非在编教职工的工作热情,高校必须要改革现有的薪资制度,制定完善更加科学合理地薪资制度,从而为非在编教职工与在编职工实现公平合理提供保障。
另外,公平竞争的重点还在于为非在编教职工提供同样的晋升渠道,通过对教师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等级分类,对教师的岗位进行精细化的分类管理。
促使非在编的教职工能够在自己强烈的工作热情激发下,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岗位当中,推动高校非在编教职工队伍建设朝着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非在编教职工队伍是高校事业发展丰富的资源,也是整所高校得以持续发展的补充力量。
非在编教职工岗位的重要价值决定了岗位管理工作的复杂性,高校要想解决非在编教职工管理工作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必须要重视非在编教师的重要意义,转变固有观念,以全员性、科学性为标准,以人本管理思想为核心,综合采取各项措施,争取推动高校事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德洋.加强高校非在编职工的维权工作探究[J].管理观察,2013(31).
[2]高聪聪,李臣之,吴秋连.非在编教师生存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师教育学报,2015(06).
[3]王逸,薛平.论“放管服”背景下高校非在编职工的权益保障[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04).
[4]孔德新,戴堯,李文静.高校后勤非在编职工党建和教育管理研究与实践——以安徽师范大学后勤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19(01).
课题:本文系2019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高校非在编教师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RSHZ-2019-02056)的成果
作者简介:刘超(1983—),女,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系,讲师,主要从事教育学研究;李墨(1982—),男,汉族,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纪委,副教授,主要从事纪检监察研究;陈刚(1981—),男,汉族,河北劳动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系副书记,主要从事人事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