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3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29
苏教版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核心考点梳理物质结构与性质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
理解物质的结构对于研究其性质以及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
在苏教版化学选修三中,物质结构与性质是一个核心考点。
本文将对该考点进行详细梳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物质的结构对其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物质的结构包括原子的组成、原子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化学键。
原子的组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决定,而原子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化学键则决定了物质的分子结构以及在空间中的排列方式。
在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学习中,我们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物质的晶体结构。
晶体是由一定类型和数量的原子、离子或分子通过序列、重复规则的方式组成的固体。
晶体结构的不同将导致物质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运动过程中的差异。
其次是分子的构象和构造。
分子是化学反应和化学性质的基本单位。
分子的构象是指分子在空间中的空间构造和相对位置。
分子在给定条件下的构象可能是不同的,这种变化将直接影响分子的性质。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与物质结构密切相关的一些其他主题。
比如化学键的性质和种类,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氢键等。
不同的化学键类型将导致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差异。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原子中的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等内容。
对于物质结构与性质这一核心考点,我们可以通过实例来加深理解。
例如,我们可以以碳的几种结构为例来说明物质结构对性质的影响。
钻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它们的性质却大不相同。
这是因为钻石的碳原子通过强而稳定的共价键连接在一起,形成了紧密排列的晶体结构,而石墨的碳原子则是由共面层的芳香环连接而成,形成层状结构。
这种不同的结构导致钻石具有高硬度和高熔点,而石墨具有导电性和润滑性。
此外,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学习还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在生物学中,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生物分子的结构以及它们对生物活动的影响。
在材料学中,我们需要研究材料的结构以及如何通过调节结构来改变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主要知识要点:1、原子结构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3、共价键4、分子的空间构型5、分子的性质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一)原子结构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 d、 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 s、 p、 d、 f,, 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 3、 5、7,, 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 n:能层的序数)。
主要知识要点:1、原子结构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3、共价键4、分子的空间构型5、分子的性质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一)原子结构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 d、 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 s、 p、 d、 f,, 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 3、 5、7,, 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 n:能层的序数)。
主要知识要点:1、原子结构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3、共价键4、分子的空间构型5、分子的性质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一)原子结构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 d、 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 s、 p、 d、 f,, 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 3、 5、7,, 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1.知道分子间作用力的含义,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分子间作用力: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是一种静电作用,比化学键弱得多,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
范德华力一般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而氢键则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2.知道分子晶体的含义,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对物质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
(1).分子晶体: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相结合的晶体.典型的有冰、干冰.
(2).分子间作用力强弱和分子晶体熔沸点大小的判断: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克服分子间引力使物质熔化和气化就需要更多的能量,熔、沸点越高.但存在氢键时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往往反常地高.
3.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对氢键相对强弱的比较不作要求). NH3、H2O、HF中由于存在氢键,使得它们的沸点比同族其它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反常地高.
影响物质的性质方面:增大溶沸点,增大溶解性
表示方法:X—H……Y(N O F)一般都是氢化物中存在
4.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归纳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一本重要教材。
本书主要介绍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以及有机化合物、配位化学、无机材料等内容。
下面是关于该教材的知识归纳。
第一章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物质的微观结构:原子、离子和分子是物质的微观结构。
2.物质的宏观性质: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等是物质的宏观性质。
3.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物质的性质与其微观结构相关,如金属的导电性、晶体的硬度等。
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1.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和少量氧、氮、硫等元素组成。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机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
3.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机化合物具有燃烧性、酸碱性、氧化还原性、流动性、挥发性等特性。
4.有机物的分类:根据分子中所含的官能团,有机物可分为醇、酮、醛、酸、酯、醚、芳香化合物等不同类型。
第三章有机反应与有机合成1.有机反应的定义:有机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在适当条件下发生变化,形成具有新性质的有机化合物。
2.脱水反应:脱水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的水分子与有机分子发生反应,生成新的有机化合物。
3.氢化反应:氢化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的氢气与有机分子发生反应,生成新的有机化合物。
4.酸碱催化:酸碱催化是指在酸碱存在的条件下,有机化合物的反应速率增加。
第四章金属配合物1.配位化合物的概念:配位化合物是指由一个或多个给体与一个或多个受体之间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2.配位键:配位键是指由配体中的一个或多个电子对与金属离子形成的共价键。
3.配位数:配位数是指一个金属离子周围配位体的数目。
4.配位化合物的性质:配位化合物具有明显的颜色、溶解度、稳定性等特性。
第五章无机材料1.无机材料的分类:无机材料可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
2.无机材料的性质:金属材料具有导电性、延展性、塑性等特性;非金属材料主要用于绝缘材料、陶瓷材料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
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重点总结化学选修三的内容主要涉及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包括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的相关知识。
下面将对这些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探讨它们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
一、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它包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粒子。
质子带正电荷,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中子没有电荷,与质子一起组成原子核;电子带负电荷,围绕原子核旋转。
原子的结构可以用质子数(即原子序数)和中子数来描述。
在原子结构方面,我们需要了解的重点知识包括: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以及电子排布规则。
比如,氢的原子序数为1,它的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电子的排布规则遵循来自于泡利不相容原理、安培右手定则和洪特规则。
原子结构的理解对于进一步研究分子结构和反应机理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从而指导实验操作和化学反应的发展。
二、分子结构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稳定结构。
分子结构包括键长、键角和分子形状等方面的特征。
在研究分子结构时,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重点知识。
1. 共价键共价键是由两个原子之间共享电子形成的。
共价键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单键、双键和三键。
单键的键能较小,稳定性较弱,而双键和三键的键能更高,稳定性更强。
2.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极性键是由两个成键原子的电负性差引起的,它会导致电子在分子中不均匀分布,使分子具有极性。
非极性键是电负性相近的原子形成的,其电子分布均匀,使分子无极性。
3. 分子形状分子的形状决定了其性质和化学反应的方式。
常见的分子形状包括线性、三角形、四面体等。
分子形状的确定可以通过VSEPR理论来推导。
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密切相关,通过研究分子结构,我们可以预测分子的稳定性、反应性和物理性质。
三、晶体结构晶体是由具有规则排列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的固体。
晶体结构的确定对于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特性非常重要。
以下是晶体结构的重点知识。
1. 晶体结构类型晶体结构可以分为离子晶体、共价晶体和金属晶体等类型。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知识点总结一、物态变化1.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和微观结构。
2.相变的概念及其条件。
3.气体的压力、体积和温度的关系(气体状态方程)。
4.确定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的实验方法。
二、物质的分子结构1.分子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2.分子的极性与非极性。
3.分子的键型及其特点。
4.共价键的键能和键长的关系。
三、化学键的性质1.同种键和异种键的定义和举例。
2.键能的概念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
3.键长的测定方法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影响。
4.共价键的极性和电性的概念及其与键型的关系。
四、物质的热稳定性1.温度和物质的热稳定性的关系。
2.物质的热分解与热合成的条件和特点。
3.确定物质的热分解和热合成的方法。
五、物质的电解性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和举例。
2.电解质的导电性及其与离子的浓度和动力学的关系。
3.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别和举例。
六、分子与离子的形成1.分子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的区别和举例。
2.确定分子和离子的产生与存在的条件。
七、氢键和离子键1.氢键的特点和举例。
2.氢键的性质和应用。
3.离子键的特点和举例。
4.离子键的性质和应用。
八、离子晶体和共价晶体1.离子晶体的特点和举例。
2.确定离子晶体的特性和存在的条件。
3.共价晶体的特点和举例。
4.确定共价晶体的特性和存在的条件。
九、化学键的杂化1.杂化的概念和种类。
2.方向性杂化的概念和应用。
3.确定方向性杂化的条件和特点。
十、分子结构的测定1.确定分子结构的方法。
2.确定分子结构的仪器。
3.确定分子结构的实验步骤和原理。
综上所述,以上是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的知识点总结。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从而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原理。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主要知识要点:1、原子结构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3、共价键4、分子的空间构型5、分子的性质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一)原子结构1、能层和能级(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 (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
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
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
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
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第一单元 金属键 金属晶体金 属 键 与 金 属 特 性[基础·初探]1.金属键(1)概念: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称为金属键。
(2)特征:无饱和性也无方向性。
(3)金属键的强弱①主要影响因素: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的数目等。
②与金属键强弱有关的性质:金属的硬度、熔点、沸点等(至少列举三种物理性质)。
2.金属特性特性 解释导电性在外电场作用下,自由电子在金属内部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导热性 通过自由电子的运动把能量从温度高的区域传到温度低的区域,从而使整块金属达到同样的温度延展性 由于金属键无方向性,在外力作用下,金属原子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时,各层金属原子之间仍保持金属键的作用[核心·突破]1.金属键⎩⎪⎨⎪⎧成键粒子: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成键本质: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间的静电作用成键特征: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存在于:金属和合金中2.金属晶体的性质3.金属键的强弱对金属物理性质的影响(1)金属键的强弱比较:金属键的强度主要取决于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和外围电子数,原子半径越大,外围电子数越少,金属键越弱。
(2)金属键对金属性质的影响①金属键越强,金属熔、沸点越高。
②金属键越强,金属硬度越大。
③金属键越强,金属越难失电子。
如Na的金属键强于K,则Na比K难失电子,金属性Na比K弱。
【温馨提醒】1.并非所有金属的熔点都较高,如汞在常温下为液体,熔点很低,为-38.9 ℃;碱金属元素的熔点都较低,K-Na合金在常温下为液态。
2.合金的熔点低于其成分金属。
3.金属晶体中有阳离子,无阴离子。
4.主族金属元素原子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数多少,可通过价电子数的多少进行比较。
金属晶体[基础·初探]1.晶胞:反映晶体结构特征的基本重复单位。
2.金属晶体(1)概念: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通过金属键结合而形成的晶体叫金属晶体。
(2)构成微粒: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
(3)微粒间的作用:金属键。
物质结构与性质一、原子结构1、实物微粒(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等)的运动特征----波粒二象性实物微粒没有同时确定的坐标和动量,不可能分辨出各个粒子的轨迹,能量只能处于某些确定的状态,能量的改变不能取任意的连续变化的数值,需用量子力学描述其运动规律。
2、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状态用波函数ψ描述,称之为原子轨道。
2ψ表示原子核外空间某点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即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概率(亦称为电子云)。
3、在解原子Schr ödinger 方程的过程中,引入了三个量子数n,l,m ,三者之间关系为m l l n ≥+≥,1,n,l,m 的取值分别为:n=1, 2, 3, 4⋅ ⋅ ⋅ ⋅电子层: K L M Nl =0, 1, 2, 3, ⋅ ⋅ ⋅ ⋅ n-1, n 个值亚层: s, p, d, f ⋅ ⋅ ⋅ ⋅m=0, ±1, ± 2, ± 3 ⋅ ⋅ ± l (2l +1)4、电子的自旋运动用自旋量子数ms 描述,取值为21±=s m 5、周期表中每一周期元素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排布从ns1到ns2np6,呈现出周期性重复。
题一、某一周期的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构型为4s24p6,该周期有四种元素A,B,C,D ,已知它们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2,2,1,7,A,C 的次外层电子数为8,B,D 的次外层电子数为18,则A Ca B Zn C K D Br .题二、1999年是人造元素丰收年,一年间得到第114、116和118号三个新元素。
按已知的原子结构规律,118号元素应是第 七 周期第_零_族元素,它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最可能呈现的状态是_气_(气、液、固选一填入)态。
近日传闻俄国合成了第166号元素,若已知原子结构规律不变,该元素应是第_八_周期第VIA 族元素。
题三、试根据原子结构理论预测:(1)第八周期将包含多少种元素? 50(2)原子核外出现第一个5g 电子的元素的原子序数是多少? 121(3)根据电子排布规律,推断原子序数为114号新元素的外围电子构型,并指出它可能与哪个已知元素的性质最为相似。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重点知识归纳及易错点归纳第一章重点知识归纳一、原子结构1.能层、能级与原子轨道(1)能层(n):在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按照电子的能量差异将其分成不同能层。
通常用K、L、M、N……表示,能量依次升高。
(2)能级:同一能层里电子的能量也可能不同,又将其分成不同的能级,通常用s、p、d、f等表示,同一能层里,各能级的能量按s、p、d、f的顺序依次升高,即:E(s)<E(p)<E(d)<E(f)。
(3)原子轨道:电子云轮廓图给出了电子在核外经常出现的区域,这种电子云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
同一能层内形状相同而伸展方向不同的原子轨道的能量相等,如n p x、n p y、n p z轨道的能量相等。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能量最低原理:即电子尽可能地先占有能量低的轨道,然后进入能量高的轨道,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所有电子排布规则都需要满足能量最低原理。
下图为构造原理示意图,即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顺序图,由构造原理可知,从第三能层开始各能级不完全遵循能层顺序,产生了能级交错排列,即产生“能级交错”现象,能级交错指电子层数较大的某些能级的能量反而低于电子层数较小的某些能级的能量的现象,如:4s<3d、6s<4f <5d,一般规律为n s<(n-2)f<(n-1)d<n p。
注意排电子时先排4s轨道再排3d轨道,而失电子时,却先失4s轨道上的电子。
(2)泡利原理:每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状态相反。
如2s轨道上的电子排布为,不能表示为。
因为每个原子轨道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所以从能层、能级、原子轨道、自旋方向四个方面来说明电子的运动状态是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子的。
如氟原子的电子排布可表示为1s22s22p2x2p2y2p1z,由于各原子轨道中的电子自旋方向相反,所以9个电子的运动状态互不相同。
(3)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第一单元 金属键 金属晶体金 属 键 与 金 属 特 性[基础·初探]1.金属键(1)概念: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称为金属键。
(2)特征:无饱和性也无方向性。
(3)金属键的强弱①主要影响因素: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的数目等。
②与金属键强弱有关的性质:金属的硬度、熔点、沸点等(至少列举三种物理性质)。
2.金属特性特性 解释导电性在外电场作用下,自由电子在金属内部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导热性 通过自由电子的运动把能量从温度高的区域传到温度低的区域,从而使整块金属达到同样的温度延展性 由于金属键无方向性,在外力作用下,金属原子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时,各层金属原子之间仍保持金属键的作用[核心·突破]1.金属键⎩⎪⎨⎪⎧成键粒子: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成键本质: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间的静电作用成键特征: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存在于:金属和合金中2.金属晶体的性质3.金属键的强弱对金属物理性质的影响(1)金属键的强弱比较:金属键的强度主要取决于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和外围电子数,原子半径越大,外围电子数越少,金属键越弱。
(2)金属键对金属性质的影响①金属键越强,金属熔、沸点越高。
②金属键越强,金属硬度越大。
③金属键越强,金属越难失电子。
如Na的金属键强于K,则Na比K难失电子,金属性Na比K弱。
【温馨提醒】1.并非所有金属的熔点都较高,如汞在常温下为液体,熔点很低,为-38.9 ℃;碱金属元素的熔点都较低,K-Na合金在常温下为液态。
2.合金的熔点低于其成分金属。
3.金属晶体中有阳离子,无阴离子。
4.主族金属元素原子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数多少,可通过价电子数的多少进行比较。
金属晶体[基础·初探]1.晶胞:反映晶体结构特征的基本重复单位。
2.金属晶体(1)概念: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通过金属键结合而形成的晶体叫金属晶体。
(2)构成微粒: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
(3)微粒间的作用:金属键。
a hingsintheirbei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主要知识要点:1、原子结构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3、共价键4、分子的空间构型5、分子的性质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一)原子结构1、能层和能级(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t h i ng si nt he i rb ei n ga re go od fo rs 2、构造原理(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 (3d )>E (4s )、E (4d )>E (5s )、E (5d )>E (6s )、E (6d )>E (7s )、E (4f )>E (5p )、E (4f )>E (6s )等。
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 <(n-2)f < (n-1)d <np(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 2;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
处于 最低能量状态 的原子称为 基态原子 。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
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
《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归纳一、能层与能级1、能层(电子层:n):在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按照电子的能量差异将其分成不同能层。
由里向外,分别用字母:K、L、M、N、O、P、Q表示相应的第一、二、三、四、五、六、七能层。
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电子能量越低2、能级:同一能层里的电子的能量也可能不同,又将其分成不同的能级,通常用s、p、d、f等表示,同一能层里,各能级的能量按s、p、d、f的顺序升高,即:E(s)<E(p)<E(d)<E(f)①K层指包含一个能级,即s能级;L层包含两个能级,s和p能级;M层包含三个能级,s、p和d能级;N层包含四个能级,s、p、d、f能级②每个能层中,能级符号的顺序是ns、np、nd、nf……③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④同一能级容纳的电子数相同3、电子云:原子核外电子绕核高速运动是没有确定的轨道的,就好像一团“带负电荷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这种“带负电荷的云雾”称之为电子云。
电子云密集(单位体积内小黑点多)的地方,电子出现的机会多;反之,电子云稀疏(单位体积内小黑点少)的地方,电子出现的机会少。
即电子云表示电子在核外单位体积内出现几率的大小,而非表示核外电子多少4、原子轨道:不同能级上的电子出现概率约为90%的电子云的空间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1)原子轨道的形状①s电子的原子轨道都是球形的,每个s能级各有1个原子轨道,能层序数越大,s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能量:E1s<E2s<E3s,随着能层序数的增大,电子在离核更远的区域出现的概率减小,电子云越来越向更大的空间扩展②p电子的原子轨道是纺锤形(哑铃形),每个p能级有3个轨道,它们互相垂直,分别以p x、p y、p z为符号。
p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也随能层序数增大而增大③能级与原子轨道数和容纳的电子数的关系能级s(球形)p(纺锤形)d f原子轨道1357容纳的电子数261014二、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1、构造原理:多电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总是按照能量最低原理,由低能级逐步填充到高能级。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主要知重点:1、原子构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3、共价4、分子的空构型5、分子的性6、晶体的构和性(一)原子构1、能和能( 1)能和能的区分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的子,能量也可能不一样,能够把它分红能 s、p、d、f,能量由低到高挨次s、p、 d、 f。
③任一能,能数等于能序数。
④s、 p、 d、 f⋯⋯可容的子数挨次是 1、 3、 5、7⋯⋯的两倍。
⑤能不一样能相同,所容的最多子数相同。
( 2)能、能、原子道之的关系每能所容的最多子数是:2n2( n:能的序数)。
——2、结构原理(1)结构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次序,结构原理揭露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散布。
(2)结构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照,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照之一。
(3)不一样能层的能级有交织现象,如E( 3d)> E( 4s)、 E( 4d)> E( 5s)、 E(5d)> E(6s)、 E( 6d)> E(7s)、 E( 4f )> E( 5p)、 E( 4f )> E( 6s)等。
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 ns<( n-2) f <( n-1)d <np(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量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量。
依据结构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最外层不超出8 个电子;次外层不超出18 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出32 个电子。
( 5)基态和激发态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
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
基态原子的电子汲取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一样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汲取(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一样的能量(主假如光能),产生不一样的光谱——原子光谱(汲取光谱和发射光谱)。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重点知识归纳第一章重点知识归纳一、原子结构1.能层、能级与原子轨道(1)能层(n):在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按照电子的能量差异将其分成不同能层。
通常用K、L、M、N……表示,能量依次升高。
(2)能级:同一能层里电子的能量也可能不同,又将其分成不同的能级,通常用s、p、d、f等表示,同一能层里,各能级的能量按s、p、d、f的顺序依次升高,即:E(s)<E(p)<E(d)<E(f)。
(3)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
因此,人们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
“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4)原子轨道:电子云轮廓图给出了电子在核外经常出现的区域,这种电子云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
同一能层内形状相同而伸展方向不同的原子轨道的能量相等,如n p x、n p y、n p z轨道的能量相等。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能量最低原理:即电子尽可能地先占有能量低的轨道,然后进入能量高的轨道,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所有电子排布规则都需要满足能量最低原理。
下图为构造原理示意图,即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顺序图,由构造原理可知,从第三能层开始各能级不完全遵循能层顺序,产生了能级交错排列,即产生“能级交错”现象,能级交错指电子层数较大的某些能级的能量反而低于电子层数较小的某些能级的能量的现象,如:4s<3d、6s<4f <5d,一般规律为n s<(n-2)f<(n-1)d<n p。
注意排电子时先排4s轨道再排3d轨道,而失电子时,却先失4s轨道上的电子。
(2)泡利原理:每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状态相反。
如2s轨道上的电子排布为,不能表示为。
因为每个原子轨道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所以从能层、能级、原子轨道、自旋方向四个方面来说明电子的运动状态是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子的。
第一单元 金属键 金属晶体金 属 键 与 金 属 特 性[基础·初探]1.金属键(1)概念: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称为金属键。
(2)特征:无饱和性也无方向性。
(3)金属键的强弱①主要影响因素: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的数目等。
②与金属键强弱有关的性质:金属的硬度、熔点、沸点等(至少列举三种物理性质)。
2.金属特性[核心·突破]1.金属键⎩⎪⎨⎪⎧成键粒子: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成键本质: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间的静电作用成键特征: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存在于:金属和合金中2.金属晶体的性质3.金属键的强弱对金属物理性质的影响(1)金属键的强弱比较:金属键的强度主要取决于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和外围电子数,原子半径越大,外围电子数越少,金属键越弱。
(2)金属键对金属性质的影响①金属键越强,金属熔、沸点越高。
②金属键越强,金属硬度越大。
③金属键越强,金属越难失电子。
如Na的金属键强于K,则Na比K难失电子,金属性Na比K弱。
【温馨提醒】1.并非所有金属的熔点都较高,如汞在常温下为液体,熔点很低,为-38.9 ℃;碱金属元素的熔点都较低,K-Na合金在常温下为液态。
2.合金的熔点低于其成分金属。
3.金属晶体中有阳离子,无阴离子。
4.主族金属元素原子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数多少,可通过价电子数的多少进行比较。
金属晶体[基础·初探]1.晶胞:反映晶体结构特征的基本重复单位。
2.金属晶体(1)概念: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通过金属键结合而形成的晶体叫金属晶体。
(2)构成微粒: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
(3)微粒间的作用:金属键。
(4)常见堆积方式①平面内金属原子在平面上(二维空间)紧密放置,可有两种排列方式。
其中方式a称为非密置层,方式b称为密置层。
②三维空间内金属原子在三维空间按一定的规律堆积,有4种基本堆积方式。
(1)定义一种金属与另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的融合体。
第一单元金属键金属晶体金属键与金属特性[基础·初探]1.金属键(1)概念: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称为金属键。
(2)特征:无饱和性也无方向性。
(3)金属键的强弱①主要影响因素: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的数目等。
②与金属键强弱有关的性质:金属的硬度、熔点、沸点等(至少列举三种物理性质)。
2.金属特性特性解释导电性在外电场作用下,自由电子在金属内部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导热性通过自由电子的运动把能量从温度高的区域传到温度低的区域,从而使整块金属达到同样的温度延展性由于金属键无方向性,在外力作用下,金属原子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时,各层金属原子之间仍保持金属键的作用[核心·突破]1.金属键⎩⎪⎨⎪⎧成键粒子: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成键本质: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间的静电作用成键特征: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存在于:金属和合金中2.金属晶体的性质3.金属键的强弱对金属物理性质的影响(1)金属键的强弱比较:金属键的强度主要取决于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和外围电子数,原子半径越大,外围电子数越少,金属键越弱。
(2)金属键对金属性质的影响①金属键越强,金属熔、沸点越高。
②金属键越强,金属硬度越大。
③金属键越强,金属越难失电子。
如Na 的金属键强于K ,则Na 比K 难失电子,金属性Na 比K 弱。
【温馨提醒】1.并非所有金属的熔点都较高,如汞在常温下为液体,熔点很低,为- ℃;碱金属元素的熔点都较低,K-Na 合金在常温下为液态。
2.合金的熔点低于其成分金属。
3.金属晶体中有阳离子,无阴离子。
4.主族金属元素原子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数多少,可通过价电子数的多少进行比较。
金属晶体[基础·初探]1.晶胞:反映晶体结构特征的基本重复单位。
2.金属晶体(1)概念: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通过金属键结合而形成的晶体叫金属晶体。
(2)构成微粒: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
(3)微粒间的作用:金属键。
(4)常见堆积方式①平面内金属原子在平面上(二维空间)紧密放置,可有两种排列方式。
其中方式a称为非密置层,方式b称为密置层。
②三维空间内金属原子在三维空间按一定的规律堆积,有4种基本堆积方式。
堆积方式图式实例简单立方堆积钋体心立方堆积钠、钾、铬、钼、钨等面心立方堆积金、银、铜、铅等六方堆积镁、锌、钛等(1)定义一种金属与另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的融合体。
(2)性能①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金属都要低;②合金比各成分金属具有更好的硬度、强度和机械加工性能。
晶胞中粒子数目的计算方法探究——均摊法1.长方体(正方体)晶胞中不同位置的粒子数的计算[核心·突破]1.晶胞的特点(1)习惯采用的晶胞是平行六面体,其三条边的长度不一定相等,也不一定互相垂直。
晶胞的形状和大小由具体晶体的结构所决定。
(2)整个晶体就是晶胞按其周期性在三维空间重复排列而成。
每个晶胞上下左右前后无隙并置地排列着与其一样的无数晶胞,决定了晶胞的8个顶角、平行的面以及平行的棱完全相同。
2.晶胞粒子数计算的原则(1)对于平行六面体晶胞;每个晶胞的上、下、左、右、前、后共有六个与之共面的晶胞。
如某个粒子为n 个晶胞所共有,则该粒子有1n 属于这个晶胞。
(2)非长方体(正方体)晶胞中粒子视具体情况而定,如石墨晶胞每一层内碳原子排成六边形,其顶点(1个碳原子)被三个六边形共有,则每个六边形占13。
【规律方法】 晶胞的一般计算公式已知:晶体密度(ρ)、晶胞体积(V )、晶胞含有的组成个数(n )和N A 的有关计算公式:ρ·Vn N A =M如NaCl 晶体:ρ·V4N A =。
第二单元离子键离子晶体离子键的形成[基础·初探]1.形成过程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使阴、阳离子相互吸引,而阴、阳离子的核外电子之间,阴、阳离子的原子核之间的静电斥力使阴、阳离子相互排斥。
当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和静电斥力达到平衡时,阴、阳离子保持一定的平衡核间距,形成稳定的离子键,整个体系达到能量最低状态。
2.定义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3.特征[核心·突破]1.离子键(1)成键微粒: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阴离子。
(2)离子键的存在:离子晶体中。
(3)成键的本质: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
2.离子化合物的形成条件(1)活泼金属(指第ⅠA和ⅡA族的金属元素)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指第ⅥA和ⅦA族的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
(2)金属元素与酸根离子之间形成的化合物(酸根离子如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等)。
(3)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之间,或铵根离子与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盐。
【温馨提醒】1.离子晶体不一定都含有金属元素,如NH4Cl。
2.离子晶体中除含离子键外,还可能含有其他化学键,如NaOH、Na2O2中均含有共价键。
3.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构成的键不一定是离子键,如AlCl3含有共价键。
4.熔化后能导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金属等。
离子晶体[基础·初探]1.概念:由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成的晶体。
2.物理性质(1)离子晶体具有较高的熔、沸点,难挥发。
(2)离子晶体硬而脆,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间有较强的离子键,离子晶体表现了较强的硬度。
(3)离子晶体在固态时不导电,熔融状态或溶于水后能导电。
(4)大多数离子晶体易溶于极性溶剂(如水)中,难溶于非极性溶剂(如汽油、煤油)中。
3.晶格能(1)定义:拆开1_mol离子晶体使之形成气态阴离子和气态阳离子时所吸收的能量。
用符号U表示,单位为kJ·mol-1。
4.常见的两种结构类型氯化钠型氯化铯型晶体结构模型配位数68每个晶胞的组成4个Na+和4个Cl-1个Cs+和1个Cl-相应离子化合物KCl、NaBr、LiF、CaO、MgO、NiO等CsBr、CsI、NH4Cl等5.影响离子晶体配位数的因素离子晶体中离子配位数的多少与阴、阳离子的半径比r+r-有关。
[合作·探究]两种常见离子晶体的阴、阳离子的空间排列探究型(如图)(1)Na+和Cl-的配位数(一种离子周围紧邻的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数目)分别为多少【提示】6,6。
(2)NaCl晶胞包含的Na+和Cl-分别为多少【提示】4,4。
(3)NaCl晶体中每个Na+周围等距离最近的Na+有几个【提示】12。
(4)Na+周围的6个Cl-围成的几何构型是什么【提示】正八面体。
型(如图)(1)Cs+和Cl-的配位数分别为多少为什么与NaCl的离子配位数不同。
【提示】8,8;Cs+的半径比Na+的半径大,可吸引较多的Cl-。
(2)CsCl晶胞含有的Cs+和Cl-分别有几个【提示】1,1。
(3)Cs+周围的8个Cl-构成的几何构型是什么【提示】立方体。
(4)CsCl晶体中每个Cs+周围最近等距离的Cs+有几个【提示】6。
[核心·突破]1.离子晶体的性质(1)熔、沸点①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间有强烈的相互作用(离子键),要克服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使物质熔化和沸腾,就需要较多的能量。
因此,离子晶体具有较高的熔、沸点和难挥发的性质。
②一般来说,阴、阳离子的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晶格能越大,离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如Al2O3>MgO,NaCl>CsCl等。
(2)硬度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间有较强的离子键,离子晶体表现出较高的硬度。
当晶体受到冲击力作用时,部分离子键发生断裂,导致晶体破碎。
(3)导电性离子晶体中,离子键较强,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即晶体中无自由移动离子,因此,离子晶体不导电。
当升高温度时,阴、阳离子获得足够能量克服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在外界电场作用下,离子定向移动而导电。
离子化合物溶于水时,阴、阳离子受到水分子作用变成了自由移动的离子(或水合离子),在外界电场作用下,阴、阳离子定向移动而导电。
难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如BaSO4、CaCO3等溶于水,由于浓度极小,故导电性极差,通常情况下,我们说它们的水溶液不导电。
(4)溶解性大多数离子晶体易溶于极性溶剂(如水)中,难溶于非极性溶剂(如苯、CCl4)中。
当把离子晶体放在水中时,极性水分子对离子晶体中的离子产生吸引,使晶体中的离子克服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而离开晶体,变成在水中自由移动的离子。
【注意】具有导电性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如石墨为混合晶体;溶于水能导电的晶体也不一定是离子晶体,如HCl、CO2。
2.离子晶体的判断方法(1)依据晶体微粒判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2)依据物质类别判断:金属氧化物、强碱和大部分盐类,是离子晶体。
(3)依据导电性判断:离子晶体在固体状态下不导电,而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
(4)依据熔点判断:离子晶体熔点较高,常在数百至一千摄氏度。
(5)依据硬度和机械性能判断:离子晶体硬度较大,但较脆。
第三单元共价键原子晶体第1课时共价键[基础·初探]教材整理共价键的形成与特征1.共价键的定义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共价键的成键微粒是原子。
2.共价键的形成过程(1)形成共价键的条件同种(电负性相同)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电负性相差较小),且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未达饱和状态,当它们的距离适当,引力和斥力达到平衡时,则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
(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的形成过程(以HCl为例)3.共价键的本质当成键原子相互接近时,原子轨道发生重叠,自旋方向相反的未成对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两原子核间的电子密度增加,体系的能量降低。
4.共价键的特征(1)饱和性成键过程中,每种元素的原子有几个未成对电子,通常就只能和几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形成共价键。
故在共价分子中,每个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数目是一定的。
(2)方向性成键时,两个参与成键的原子轨道总是尽可能沿着电子出现机会最大的方向重叠成键,且原子轨道重叠越多,电子在两核间出现的机会越多,体系的能量就下降越多,形成的共价键越牢固。
[核心·突破]1.共价键的饱和性因为每个原子所能提供的未成对电子的数目是一定的,因此在共价键的形成过程中,一个原子中的一个未成对电子与另一个原子中的一个未成对电子配对成键后,一般来说就不能再与其他原子的未成对电子配对成键了,即每个原子所能形成共价键的总数或以单键连接的原子数目是一定的,所以共价键具有饱和性。
2.共价键的方向性除s轨道是球形对称的外,其他的原子轨道在空间上都具有一定的分布特点。
在形成共价键时,原子轨道重叠的愈多,电子在核间出现的概率越大,所形成的共价键就越牢固,因此共价键将尽可能沿着电子出现概率最大的方向形成,所以共价键具有方向性。
共价键的分类[基础·初探]1.σ键和π键(1)分类依据:成键原子的原子轨道重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