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义量词摞叠沓的语义认知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76.71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文学作品中带贬义色彩的动词重叠在文学作品中,有的动词重叠带有比较明显的贬义色彩,常见的有“AABB”“VV着”“VVV”等格式。
本文拟就其做一些粗浅的分析。
标签:文学作品动词重叠贬义色彩当当小官/坐坐小车/看看小报/卡卡小腰/仰仰小脸/喝喝小酒/收收小礼/吹吹牛皮/拍拍马屁/总结总结经验/汇报汇报成绩/欢迎欢迎上级/批评批评下级(张继《乡选》)笔者相信,看罢上述文字,几乎每个人都会对作者的神来之笔拍手称“妙”。
妙在哪里?妙在动词重叠用得好,把某些“官员”贪污腐化、花天酒地、欺下瞒上、不干实事、得过且过混日子的现象讽刺得淋漓尽致。
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有的动词重叠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如果用得好,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修辞效果。
下面笔者拟管中窥豹,就这一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AABB式动词重叠根据“AB”的性质,AABB式动词重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动词基式AB的AABB式动词重叠,如“吹吹捧捧、吃吃喝喝、敷敷衍衍、勾勾搭搭”等,其中的A与B能合成一个词;一类是没有动词基式AB的AABB式动词重叠,其中的A与B不能合成一个词,这样的AABB式动词重叠或者属于AA+BB式的动词重叠,主要有“指指戳戳、推推扯扯”等,或者AABB融为一个整体,合起来表示某个意思,如“战战兢兢、颤颤巍巍”等。
大体而言,凡具有反复性的自主动词AB,或者用来表示动作主体在某种情况下主观不能控制而不由自主发生的动作行为或表示动作主体主观上不具有控制力的非自主动词AB,都可以重叠为AABB。
如果AB 不成词,则要求A与B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在某一情境下具有相关性。
关于AABB式动词重叠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学术界的看法并不一致,目前大家比较公认的一点是,AABB式重叠可以表示动作行为的久长和多次反复。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如果不断地重复某一动作,就容易使人产生厌倦感乃至厌恶感。
所以,通过泛化,部分AABB式动词重叠就有可能带有“不庄重、不正经、令人厌恶”等贬义色彩。
论现代汉语中体词的重叠摘要:现代汉语中广泛存在着词语的重叠现象,体词重叠主要有“AA”式、“A1A1A2A2”式、“AABB”式和“ABAB”式四种基本形式,体词重叠之后有时可以充当与原来语法功能不同的句法成分,有时可以表示程度、范围、物量或动量的变化或者某些特定的句法意义。
关键词:体词;重叠;形式;语法功能;语意作用词语重叠是汉语语法中特有的语言现象,汉语词语的重叠形式多样,不同类别的词语的不同重叠形式,同一类别同一重叠形式的词语在句中出现的不同位置都会影响重叠词的语法功能和句法作用。
本文着重从体词重叠的形式、重叠后所充当的句法成分及使用规则、所表示语意的变化三个方面分别对体词的重叠现象进行分析。
一、体词重叠的形式(一)“AA”式或“AA儿”式或“一AA”式单音节体词的重叠形式一般为“AA”式。
如单音节名词的重叠,“人人、字字”;如果是多音节词,只选用其中的一个语素进行重叠,如“学校、商店”可重叠为“校校、店店”。
单音节数词的重叠,仅有“一一、万万”;单音节量词的重叠,如时间量词重叠:“天天、夜夜、月月、年年”;又如物量词的重叠:“个个、只只、片片、阵阵、句句、点点”,“纸条条儿、冰块块儿”;集体量词重叠:“一对对,一双双、一串串、一堆一堆、一批一批、一群一群”。
动量词重叠:“次次、回回、趟趟、顿顿、步步”。
代词重叠:“谁谁、某某”,有时候代伺还可以重叠为“AAA”式:“谁谁谁、某某某”。
(二)“A1A1A2A2 ”式这种形式在单音节体词的重叠中也很常见,一些本身不能重叠的单音节体词可以通过重叠式的合用,构成称这种形式,被广泛使用。
如单音节时间量词重叠的合用:“日日夜夜、年年岁岁、分分秒秒、世世代代”;单音节名词重叠式的合用:“风风雨雨、风风火火、家家户户、山山水水、村村寨寨、瓶瓶罐罐、形形色色、枝枝叶叶、花花草草、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数词的重叠式合用:“千千万万、万万千千”;代词的重叠式合用:“卿卿我我”。
汉语重叠研究综述本文从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量词等词类的重叠形式、语法功能和意义、专书方言研究等方面,描述概括汉语重叠的研究概况,提出未来研究建议。
标签:汉语重叠研究综述一、引言(一)研究概况汉语重叠是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
下面通过两个表格宏观介绍一下重叠的研究概况。
由上表可以看出,21世纪以来,汉语重叠研究的重点为动、形两大词类以及各重叠现象的综合研究,动、形之外的词类研究仍然比较少。
从纵向看,近十几年来汉语重叠研究主要集中在共时平面上,尤其在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汉语方言的共时研究上,而历时研究、汉外对比研究的论文成果不太丰富。
(二)重叠的分类现代汉语重叠分为完全、不完全重叠,构词、构形重叠,变形、不变形重叠等。
此外,还有一些不同的分类情况:朱德熙(1982)提出了顺向、逆向重叠,李宇明(1996)提出非词重叠、词语重叠、语句重复等,孙景涛(2008)将重叠分为双向重叠、裂变重叠。
刘丹青(2012)区分重叠为原生重叠与次生重叠。
一般认为,刘丹青(2012)的分类对了解重叠的来源及其形态本质、语法意义等具有创新性。
二、各词类的重叠研究(一)动词重叠1.演变历程何融(1962)提出: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使用动词重叠的情况。
据考证,汉朝出现了极少数的动词重叠使用情况,动词重叠真正产生在唐宋时期,但此时也仅单音节动词可重叠。
在明清时期,动词重叠开始具有调量的语法意义,并从此开始逐步的过渡到现代汉语中进行使用。
汉语重叠的格式和语法意义基本固定是在五四时期的白话文運动时。
关于动词重叠的形式问题,学术界主要有以下观点:(1)仅限于AA式,包括ABAB式。
代表人物有:李人鉴(1964)。
不少语法教科书都持这一观点。
(2)包括AA、A一A 、A了A、A了一A四式。
代表人物有:范方莲(1964)、刘月(1984)、房玉清(1992)等。
(3)除了AA、A一A 、A了A、A了一A的四种形式外,还包含A着A 着和AABB。
现代汉语“叠加”概念研究综述-汉语言文学现代汉语“叠加”概念研究综述语言在发展进程的不同阶段都出现过“叠加”(superposition)这种形式,但该语言现象引起语言研究者的注意,还是近二十年的事情。
从外语研究来讲,Hopper&Traugott(1993)、Lehmann(1995)、Shaumyan&Sypniewski (1995)、Sypniewski(1996)等在其论著中都有所涉及;就汉语研究来看,许多学者也从不同角度阐释并分析了“叠加”这一概念,如刘丹青(2001)、薄文泽(2002)、马清华(2003)、聂功斌(2003)、刘志生(2005)、于峻嵘(2006)、王淼(2007)、石锓(2007)、朱其智(2007)、江蓝生(2008)、王新宇(2009)、雷冬平、胡丽珍(2011)、李立林(2011)、张谊生(2011,2012,2013)、张云峰(2013)等。
本文拟从共时角度对新世纪以来诸位汉语学者对“叠加”概念的应用和探讨进行大致梳理,试图总结和回顾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对其认识和运用的得与失,并为汉语学界今后展开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与“叠加”相关的共时研究刘丹青(2001)认为“叠加”是一种与语法化进程密切相关的句法现象,并提出了语法化视域下的“同词异类叠加”,即同一词汇成分以不同的词性在一个句法结构体中同现,如宁夏中宁方言“我给给了他一本书”当中作为动词的“给”和作为介词的“给”的叠加;南京方言“走小门走”当中作为前置介词的“走”和作为动词的“走”的叠加。
刘丹青认为“叠加”不同于同一词语以相同的词性在句法中出现(比如“狗咬狗”),而是语法化等级差别所造成的同形词语以不同的语法身份同现。
薄文泽(2002)认为海南文昌话亲属称谓系统体现出来的语义关系恰好是汉语和临高语有关语义特征——“叠加”——相互影响的结果。
马清华(2003)认为“附加成分叠加”是子句内部多次使用功能相同、相关或相反的附加范畴(情态、指称)标记,以作用于同一意义焦点的现象。
论词语重叠的意义(一) AbstactReduplicationisanimportantlinguisticdeviceinModernChineseandintheregionaldialectsinC hina.ThesameistruefortheotherAsian-PacificlanguagesoftheSino-Tibetan,Malayo-PolynesianandSo uth-Asianlanguagefamilies.Reduplicationcanbedividedintothreetypes,morphological,lexicalandcla usal.Thisarticle,however,mainlystudiesthelexicalreduplication.Itsmainfunctionistochangethesize,t hequantity,thefrequency,thedegreeorthetime-durationwhichthebaseformdenotes.Thisarticlemak esanattempttosubcategorizelexicalreduplicatesinChineseinthehopethatthesesubcategoriescouldt hemselvesformasystemwithenoughexplanatorypower.1.词语重叠与“量”范畴1.1词语重叠重叠是使某语言形式重复出现的语言手段,是汉藏语系、南岛语系(又称“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等亚太地区语言中常见的现象。
重叠之前的形式称为“基式”、重叠之后的形式称为“重叠式”。
由基式到重叠式的生成过程、重叠式的语言表现和重叠的作用等异常纷繁复杂,但从语言的不同层面看,大约可分为非词重叠、词语重叠、语句重复三类。
a)非词重叠:非词重叠的基式为一个音节(如“猩、乎”)或一个语素(如“哥、妈”),重叠后构成一个词(“猩猩、哥哥、妈妈”)或一个构词成分(“乎乎”)。
汉语词语重叠的形式与意义解读作者:刘子韵来源:《汉字文化(教学卷)》2015年第07期引言重叠在汉语中被称为“重言”或“复字”。
自古代起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句结方式。
重叠属于形态问题,是某些句法成分的必要手段,还具有生动活泼的修辞色彩,能较好的表现汉语词法与句法的灵活性和转化特点。
重叠问题复杂,类型多,而且还大有继续发展之势,但汉语重叠之后的状态时怎样的,意义又如何这都缺少一定的描述与解释。
归纳、梳理汉语词语的重叠形式尽可能地廓清重叠这一特殊的现象与样态,是本文的目的。
一重叠的意义确定(一)重叠是语法手段的一种,指通过词根、词干、词缀或整个词的重复来表达词汇意义与语法意义的方法。
重叠是汉藏语系诸语言中极为常见的语法手段。
汉语动词的重叠表示尝试或短时的意义:说说、看看、走走;(二)重叠以前的方式被叫做“基式”,“重叠式”是其后面的方式。
1.本文特别强调词语重叠的基式应当是一个短语或者词语比如:“金灿灿”的基式是“灿金”而非“金灿”,这是由于“灿金”是一个词而“金灿”不是一个词。
这对构成重叠的形式也起决定性作用,所以“红通通”是 BAA 式而不是ABB式。
意义在于:重叠前后形式的转类。
这类词还有“绿油油、白皑皑、翠生生”等词。
2.注意多义基式和同形重叠式多义基式是指这个词或短语有不止--种意义或用法,比如“形色”为多意词,分别属于名词与形容词,“形形色色”是于形容词的含义与使用办法上的重合,在名词的意义和用法上就不能重叠。
同形重叠词是说这个词重叠后可以表示一种以上的意思,比如“前前后后”是同形重合式,一为双音节词“前后”的AABB式重合;一为动词“前”与“后”各自重合之后再合并组合在一处,表达再次反复。
这样的词还有“里里外外、左左右右”等。
3.没有基式就没有重叠式比如“雄赳赳”表面上看起来与“红通通”相似但“雄赳”、“赳雄”都不是词。
因此“雄赳赳”只是一般广义重叠的三字词。
这类词还有不少,例如“凉丝丝、亮晶晶、毛毛雨、毛毛虫”等。
表示多层的量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会对本文的主题进行一个简单的概述和介绍。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讨论多层量词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多层量词是一种表示多个层次的量词,它们能够在不同的领域和情境中提供更加精确和准确的描述。
相比于传统的单层量词,多层量词能够更好地满足我们对信息的需求,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各种复杂的概念和现象。
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多层量词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并对其重要性进行总结。
我们将介绍多层量词的定义和特点,分析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如科学研究、统计分析、语言学等。
同时,我们还将展望多层量词在未来发展中的潜力和前景。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多层量词的概念和意义。
我们希望通过对多层量词的深入探讨,能够引起更多人对于这一概念的关注和研究,并为进一步推动多层量词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做出贡献。
在下一部分,我们将详细讨论多层量词的定义与特点。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介绍多层量词的相关内容:第一部分是引言,包括对多层量词的概述、文章的结构以及研究的目的。
在这部分中,我们将简要介绍多层量词的基本概念,并阐明为什么研究多层量词是有意义的。
第二部分是正文,主要分为两个小节来探讨多层量词的定义与特点,以及多层量词的应用领域。
在第一个小节中,我们将详细解释多层量词是如何被定义和分类的,并介绍其在逻辑学、语言学等领域中的重要性。
在第二个小节中,我们将探讨多层量词在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以及其他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并列举一些典型的例子来说明多层量词的实际应用。
第三部分是结论,分为两个小节。
第一个小节将对多层量词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并强调其对于语义表达和知识表示的影响。
第二个小节将展望多层量词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可能的研究方向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通过以上结构的安排,我们将全面介绍多层量词的相关知识,并展示其在不同领域的重要性和潜力。
接下来的章节将逐一展开这些内容,希望读者能够对多层量词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意思1. 介绍巨大的建筑巨大的建筑是指那些规模宏大,体量庞大的建筑物,通常包括高楼大厦、宏伟的宫殿、庙宇、古城墙等。
它们在历史上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智慧,展现了建筑工程技术的巅峰。
2. 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意义巨大的建筑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其庞大的体量是由一个个木头、石头、砖块等材料堆砌而成的。
这就体现了“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意义。
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是,伟大的事业往往是由许多微不足道的小事积累而成的。
就像巨大的建筑是由一块块石头堆砌而成,伟大的目标也需要通过日积月累的努力才能实现。
3. 造就巨大建筑的过程构筑一座巨大的建筑物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经历许多环节和步骤。
首先是规划设计阶段,建筑师和工程师们要精心设计每个零部件的结构和位置,以确保建筑的稳固和安全。
然后是筹备材料,从各地运输石头、木材等建筑材料,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数量。
接着就是建筑施工阶段,工人们要将这些原材料堆砌组装成一座座建筑,这需要他们付出毫不畏惧的努力和汗水。
4. 对于人生的启示“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建筑领域,同样也适用于人生。
在追求梦想和目标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挫折和困难,这时候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和能力。
就像一木一石砌成了巨大的建筑,我们的努力积累也会成就我们的人生大业。
5. 总结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这句话传达了人们在追求目标和梦想的过程中需要付出不懈努力和毫不畏惧的精神。
它也反映了人类文明和科技发展的历史,展现了人类智慧和勤奋的成果。
愿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也能以坚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堆砌起属于自己的巨大建筑。
6. 持之以恒的努力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持之以恒的努力是非常重要的。
巨大的建筑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建设。
同样,人们在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时,也需要保持持久的努力和毅力。
没有哪件伟大的事业是一蹴而就的,成功是来自于日复一日的坚持,不怕寂寞,不怕困难,默默无闻地付出。
形容建筑层叠感觉建筑层叠感觉是指建筑设计上运用了不同层次的元素,使建筑外观呈现出多重叠加、错落有致的美感。
这种层叠感觉可以通过多种手法实现,如建筑物的体量层叠、空间的层叠、材料的层叠等。
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对建筑层叠感觉的描述。
首先是建筑物的体量层叠。
体量层叠是指通过将不同体量的建筑部分进行叠加,形成多层次的建筑形态。
这种叠加能够给建筑带来丰富的变化和立体感。
例如,某高层建筑的设计采用了多个错落的立方体体块,每个体块的形状和高度都不完全相同,从远处看,这些体块错落有致地叠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富有层次感的整体形象。
体量层叠不仅增加了建筑的视觉效果,还可以在空间布局上创造出丰富的立体感。
其次是空间的层叠。
空间的层叠是指通过布置建筑内外的不同层次的空间,使其相互叠加,形成复杂而有趣的空间序列。
建筑内的空间层叠可以通过设置多层楼层、错落的楼梯和走廊来实现。
建筑外的空间层叠可以通过设置庭院和露台等户外空间来实现。
例如,某小型住宅的设计采用了错层的楼梯和走廊,使得不同层次的空间相互交错,形成了一个复杂而有趣的空间序列。
这种空间的层叠不仅增加了建筑的动感,还可以提供不同的使用功能和视角。
最后是材料的层叠。
材料的层叠是指在建筑的外立面使用多种不同材料进行叠加,以增加建筑的质感和层次感。
这种材料的层叠可以通过改变材料的颜色、纹理和质地来实现。
例如,某商业建筑的外立面采用了玻璃、金属和石材等多种材料进行层叠,每种材料的表面处理和颜色都不相同,从而形成了一个富有层次感的外观。
材料的层叠不仅丰富了建筑的外观,还可以通过反射和折射的效果改变建筑在不同时间和光线下的表现。
总结起来,建筑层叠感觉是通过建筑体量、空间和材料的层叠来实现的。
这种层叠能够赋予建筑丰富的变化和立体感,使建筑外观呈现出复杂而有趣的形象。
建筑层叠感觉不仅增强了建筑的视觉效果,还为建筑提供了多样化的使用功能和空间体验。
它是一种让人们在城市环境中感受到建筑美感和活力的重要手段。
现代汉语量词的色彩意义词义在表达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外,还会因人们的主观感受,而表达出对该事物的评价。
这种评价就是词的附加意义,又称色彩意义。
量词的主要作用是表量、计算,但有些量词还兼有色彩意义。
现代汉语量词的色彩意义包括三方面:形象色彩、感情色彩、语体色彩。
一、量词的形象色彩“词义信息在传达人们对其所称谓事物的理性认识外,往往还会因人们的主观性而表达出对该事物的评价及在情态、格调、形象方面等作出的补充描写。
汉语量词的理据,在它具有描绘性和比喻性时,就给人以具体的形象感。
这种形象感包含着人的主观意味。
量词所负载的这种形象意味,也就是汉语量词的形象色彩。
”汉语量词的形象色彩具体有三种形式:1、量词本身具有的形象色彩这类量词一般是表示事物的物量词(包括个体量词和集体量词),如:串、座、朵、缕、株、丛、片、颗、团……本身具有形象性,它们和中心词搭配在一起,能引起人的联想和想象,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
例如:(1)他迫使自己打了一串外交式的哈哈。
(沙汀《沙汀选集》)(2)金达莱一大片一大片的。
鲜红娇艳。
一朵花,一朵青春,每朵花都展开眉眼,用笑脸迎着春天。
(杨朔《三千里江山》)(3)听后,她的脸上闪过一缕木木的,淡淡的哀愁。
(柯如《长夜星光》)(4)不但是得慢走,还须极小心地慢走,骆驼怕滑:一汪儿水,一片儿泥,都可以教它们劈了腿,或折扭了膝。
(老舍《骆驼祥子》)(5)不论是近百年的和古代的中国史。
在许多党员的心目中还是漆黑一团。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例(1)中用“串”来写“打的哈哈”很有创意,既有声音又有视觉上的形象感。
例(2)中的“一朵花”,“朵”是用来描写“花”的量词,既表量同时可供人想象,在“一朵青春”里,运用了拈连的修辞手法,把本来表示“花”的量词用来表示“青春”的量,使得抽象名词“青春”变得生动、形象,增加了诗韵。
例(3)用“缕”同样把抽象的“哀愁”写得逼真、可见。
例(4)用“汪”来写“水”。
汉语叠词与翻译周笃宝一、叠词的形态格式叠词(reduplicated wo rd )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词汇现象,使用非常普遍。
汉语的名词、数词、量词、形容词、副词、动词以及象声词都有重叠变化,其主要的形态格式有以下十类。
1.AA 式 天天 看看 样样 红红2.AAB 式 毛毛雨 洗洗手 刷刷牙 写写字3.ABB 式 眼巴巴 水汪汪 凉丝丝 亮堂堂4.AABB 式 高高兴兴 认认真真 三三两两 滴滴答答5.ABAB 式 一个一个 雪白雪白 飞快飞快 漆黑漆黑6.A -A 式 看一看 试一试 热一热 猜一猜7.A 了(一)A 式 看了看(看了一看) 试了试(试了一试) 摸了摸(摸了一摸)拍了拍(拍了一拍)8.A 呀/啊A 式 唱呀唱 游呀游 走呀走 读啊读9.A 着A 着式 说着说着 数着数着 跳着跳着 哭着哭着10.A 里AB 式 糊里糊涂 傻里傻气 娇里娇气 罗里罗嗦此外,还有AA BC 式(楚楚动人)、BCAA 式(风雪茫茫)、ABA C 式(一举一动)和A 都A 不式(爬都爬不)等格式,因使用率不高,未收集归类。
二、叠词的词性变化和词义变化汉语词汇重叠后,一般无词性变化。
但是,动词以AA BB 格式重叠后,往往转换成形容词或副词。
例如:来来往往的人很多。
商商量量地办事。
形容词以ABAB 格式重叠后,往往转换成动词。
例如:过新年了,大家痛快痛快一番!汉语词汇重叠后,词义大都发生变化。
这种词义变化使得叠词除了具备信息功能外,还具备表情功能与美感功能,使语言生动活泼,更富有感染力。
叠词词义变化可归纳为三种情况。
1.“增义”,即增加语意。
名词、数词、量词等重叠后,往往增加“每一”和“很多”的意义。
例如:事事、斤斤、一群群,等等。
2.“强义”即加强语意。
形容词、副词重叠后,数量词重叠后起副词作用时,动词以A 呀/啊A 、A 着A 着、A 里A B 等格式重叠后,以及动词以A ABB 格式重叠后起形容词或副词作用时,都使词义程度加重和强调。
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研究综述摘要:形容词重叠是汉语癿一个重要语法现象,具有丰富癿表义作用和语法功能,体现了汉语语言癿灵活性。
自20世纪50年代朱德熙先生对其进行开拓性研究之后,对形容词重叠癿研究便一直是语法研究癿热点之一。
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对形容词重叠做了大量癿研究,本文将从形容词重叠形式、形容词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三个角度出収总结前人癿研究成果,对形容词重叠做一次综述。
形容词重叠形式甚是繁多,如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将形容词重叠形式总结为AA、AABB、ABAB和A里AB四种;吕叔湘认为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形式有AA、ABB和AXYZ,黑不溜秋,,双音节形容词包括AABB、ABAB、A里AB。
另外,还有石锓、江蓝生等语言学家认为形容词重叠形式为AA、AABB、ABB、ABAB和A里AB亐种。
这里,笔者主要概述癿是笔者目前所学癿《现代汉语通论》中所列丼癿6种形式。
关键词:形容词重叠形式语用语法一,形容词重叠形式1.AA式形容词重叠形式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我们所熟知癿《诗经》中就大量运用了形容词重叠。
如:《诗经,小雅,采薇》中写道: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其中癿“霏霏”就是AA式形容词重叠。
对AA式形容词重叠进行研究癿有石锓先生和吕叔湘先生等人。
1石锓先生研究考察収现,“AA式重叠癿収展过程是由单音节状态形容词重叠,如”皑皑“,向单音节性质形容词重叠,如”白白癿“,収展。
先秦至两汉魏晋是单音节状态形容词重叠,即所谓”重言“,癿产生和収展时期,唐宋是单音节状态形容词重叠向单音节性质形容词重叠过渡癿时期,元明清是单音节性质形容词重叠癿収展时期。
”吕叔湘先生収现形容词重叠AA式有两类不同癿存在形式,一种是单音形容词重叠,如“小小癿”、“高高癿”;一种是重叠后方才成为形容词,如“茫茫”,“漠漠”。
1 石锓形容词重叠形式癿历史収展石锓汉语形容词重叠研究概述另外,赵元仸先生观察到了AA式癿一个有趣癿现象:当单音节形容词A重叠为AA后,第二个A癿声调变阴平。
流行歌曲歌词中重叠现象探析“重叠”一直是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热点,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这一现象。
流行歌曲中也存在着名词、量词、动词和形容词重叠现象,且具有一定的特点,但目前对此进行研究的却很少。
本文正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描写统计的方法,从重叠的形式、句法功能、特点以及作用方面作了一些分析。
标签:重叠歌词形式句法功能特点作用作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重叠”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对“重叠”的研究一直集中在动词、形容词的研究上。
而对歌曲中丰富的重叠现象却很少有人关注和研究,目前我们所见到的相关文章只有王丽媛(2007)一篇,作者主要从重叠形式和句法功能角度细致分析了歌词中数词重叠的现象。
实际上,歌词中除了运用数词重叠外,还有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重叠,因此,仅仅看到数词重叠是不全面的。
一、构词重叠和语法重叠朱德熙(1982)把“重叠”分为音节的重叠、语素的重叠和词的重叠三种类型。
前两种属于构词法范畴,后一种则属于构形法范畴。
音节的重叠就是“由两个相同的音相叠而构成”,如“瑟瑟”“翩翩”“匆匆”等,这样形成的词属于单纯词。
语素的重叠就是“重叠同一语素”,这样产生的词是合成词,如“妈妈”“仅仅”“偏偏”等。
词的重叠也是语法重叠,是我们研究的对象。
一般来说,重叠的形式有AA式、AABB式、ABAB式。
这三种重叠形式一般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目前学术界有争议的是ABB式和A里AB式,A里AB 式在搜集中未发现(可能搜集的数量不够),而ABB式,黄廖本《现代汉语》认为是叠音后缀,属于附加式,而石锓(2005)则把它作为重叠的一种格式。
我们认为ABB式无论是AB成词的,如“孤单单”,还是AB不成词的,如“慢吞吞”,都应当属于词根加后缀,而非重叠的一种形式。
另外,汉语有些词语本身就带有重叠的成分,如“花花世界”“落落大方”“信誓旦旦”等;而像“轰轰烈烈”“影影绰绰”“风风火火”等词语,虽然形式是AABB,但它们却没有“轰烈”“影绰”的AB形式,或者不是由“风火”等AB形式重叠而来,因此,这些词语实际上不应当认为是AABB的重叠,而应是一种构词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