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萨斜塔上的实验
- 格式:docx
- 大小:37.01 KB
- 文档页数:1
比萨斜塔试验
传说:1589年的一天,在意大利比萨城的斜塔下,人影浮动,议论纷纷。
只见年轻的科学家伽利略带了两个铁球,健步登上了五十多米高的斜塔,这是做什么呢?这是在进行科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较量!原来,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
一千多年来,在书本里,在课堂上,一直把这个说法当成不可更改的真理来讲述,没有人敢去怀疑它。
可是二十多岁的伽利略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大胆地向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说法提出了怀疑。
他想,同样是一磅重的东西,自然以同样的速度下落;如果把十个一磅重的东西捆在一起,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下落的速度就应该比原来快九倍。
然而,这是可能的吗?于是,他决定亲自做实验来辨别亚里士多德这个理论的对错。
大家望着伽利略的身影,有的沉思,有的嘲笑。
嘲笑者大声他说:"他一定是疯了,让他去胡闹吧!亚里士多德的理论还会错吗?"这时,伽利略到了塔顶。
只见他两手各拿一个铁球,两个铁球大小一样,重量不等,一个是十磅重的实心球,一个是一磅重的空心球。
伽利略高声喊道:"大家注意,铁球落下去了。
"他把两手同时张开。
大家看到,两个铁球平行下落,同时落到了地面上。
实验的结果无情地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有力地证明了伽利略所发现的自由落体定律,即:在真空中不同重量的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是一样的。
这个科学史上的传说告诉我们,地位、权力、威望以及多数人的承认,都不是判定人的认识正确与否的尺度,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苏教版七下《斜塔上的实验》课文原文比萨城一个年轻的医科大学生,正在大教堂里跪着祈祷。
除了一条链条扰人的擦碰声,大厅里一片寂静。
一个教堂司事,刚注满一盏从教堂顶上悬挂下来的油灯,漫不经心地让它在空中来回摆动。
摆动着的挂灯链条的前喀声惊扰了这个学生,引起他一连串的思考。
突然,他跳起身来,这一举动使其他礼拜者大为惊讶。
在摆动着的油灯的节奏中,他仿佛遭到了闪光的突然袭击。
他觉得链条的节奏似乎是有规律的,那盏前喀作响的挂灯每往返摆一次用的时间似乎一样长,尽管往返的距离越来越小。
他的感觉正确吗?如果正确,那他就是发现了奇迹。
他决定立刻回家,马上去弄明白究竟是看花了眼,还是发现了大自然的一个伟大真理。
他一到家,就找来两根同样长的绳索,各坠上一块重量相同的铅块,将两条绳索分别系在不同的厅柱上,准备做他的实验。
他请他的教父穆契柯·铁达迪帮助他进行这个实验:\’你数这条绳索的摆动次数,我数那一条。
\’老头子耸一耸肩。
\’又是伽利略一个发疯的念头。
\’他咕哝着,但是他同意帮忙。
伽利略手拿两个铅摆,将一个拉到距垂直线四手掌宽的位置,另一个拉到两手掌宽的位置,然后同时放开手。
两个人分别数了两条绳索的来回次数,然后加以比较。
总数是一样的,各为100次。
两条绳索的起点虽大不相同,但在同样时间内到达同样的点上。
就这样,从教堂的油灯的摆动中,伽利略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
今天,这项原则已应用于时钟计时、计数脉搏。
计算日食和推算星辰的运动等方面。
伽利略不停地搞实验。
甚至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不轻易相信权威。
他将每一事物都放在自己的感官和思索的考察之下。
他是一个音乐师的儿子,但从小就对\’天空的音乐\’有兴趣。
他父亲提到他时说,他是一个心不在焉的小星象家,说他常常眼里看见奇象,耳朵里听见异音。
在学校里,当老师试图解说拉丁文的介词或意大利文的动词的重要性时,小伽利略的心已经随着他父亲买给他作为生日礼物的那个小气球而飞到天外去了。
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原理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是由著名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伽利莱在16世纪提出的一种著名的物理实验,通过这一实验,伽利略证明了所有物体坠落的加速度都是相同的,独立于它们的质量。
这一实验对后来的物理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的原理及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的具体内容。
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从斜塔上面往下掉下两个铁球,一个轻的,一个重的。
他的目的是想证明,不同质量的物体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会以相同的速度下落。
实验结果表明,无论轻的铁球还是重的铁球,它们都在同样的时间内落到了地面,这就证明了伽利略的假设是正确的。
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的原理是基于牛顿力学的基本原理。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在地球表面上,所有物体所受的重力加速度都是相同的,即9.8米/秒²。
因此,不论物体的质量如何,它们在同样的外力作用下,都会以相同的加速度下落。
这就是为什么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中的两个铁球会在同样的时间内落到地面。
除了证明所有物体坠落的加速度相同外,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还揭示了一个重要的物理学原理,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加速度,而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因此,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会不断增加,加速度保持不变。
通过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无论物体的质量如何,它们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都会以相同的加速度下落。
这一原理不仅在地球上成立,在其他天体上也同样适用,因为宇宙中的物体也都受到相同的重力加速度。
总之,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物理实验,它揭示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证明了所有物体坠落的加速度相同的原理。
勇于面对挑战的例子1、伽利略挑战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物下降的比萨斜塔实验加利略在比萨斜塔上用2个不同重量的铁球经过实验得出了一个结论:物体做自由落体时,不因重量而呈现不同的速度。
亚里士多德认为:不同重量的物体,从高处下降的速度与重量成正比,重的一定较轻的先落地。
这个结论到你们利略时差不多近2000年了,还未有人公开怀疑过。
物体下落的速度和物体的重量是否有关系:伽利略经过再三的观察、研究、实验后,发现如果将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放下,两者将会同时落地。
于是伽利略大胆地向天经地义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进行了挑战。
伽利略提出了崭新的观点:轻重不同的物体,如果受空气的阻力相同,从同一高处下落。
2、布鲁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是一个诚实正直的学者,为了捍卫自己的学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被哥白尼的日心说所吸引,开始对自然科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逐渐对宗教神学发生了怀疑. 他写了一些批判《圣经》的论文,并从日常行为上表现出对基督教圣徒的厌恶。
经过八年的监禁,布鲁诺被处以火刑,后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布鲁诺的学说被*是正确的。
1889年6月9日,在布鲁诺殉难的鲜花广场上,人们为纪念这位诚实勇敢的伟大思想家,为他树立一尊铜像,永远纪念他的功绩。
3、小泽征尔的故事在一次欧洲举办的指挥家大赛上,要求每一个指挥家都指挥同一支曲子。
轮到了日本青年指挥家小泽征尔。
在他指挥到一半的时候,忽然感觉到乐谱中出了错,使得曲子的这一段听上去不*。
于是,他停了下来,指出了这个错误。
可是每个评委都肯定地坚持说乐谱没有问题。
小泽征尔重新指挥。
又到了那个不*的地方,他又停了下来。
这一次他肯定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话音刚落,评委们全站起来,鼓掌向他祝贺大赛夺魁。
原来,乐谱的确是错的,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
其实,当时并不是只小泽征尔一个人发现了乐谱上的错误,可是他们都顺滑而过、不了了之。
只有小泽征尔一个人以充分的自信、严谨的艺术态度,勇敢地指出了错误,所以也只有他一个人获得了金奖。
10 比萨斜塔上创造的奇迹传说在1590年,年仅26岁的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进行了落体实验。
他特意邀请了一些大学教授来观看,许多人也闻讯前来围观。
只见伽利略身带两个铁球,一个重45.4公斤(100磅),一个重0.454公斤(1磅),像出征的战士一样,威武地登上塔顶。
当他向人们宣布,这一大一小的两个铁球同时下落,将会同时着地的时候,塔下面的人像开了锅似的议论开了:“难道亚里士多德真错了?这是绝对不可的!”“这家伙准是疯了!”……伽利略听到这些议论和讥笑,坦然自若,他胸有成竹地大声说:“先生们,别忙着下结论,还是让事实出来说话吧!”说完,他伸开双手,使两个铁球同时从塔上落下来,只见它们平行下落,越落越快,最后“啪”的一声,同时落地。
面对无可辩驳的实验事实,那些亚里士多德的忠实信徒,一个个瞠目结舌,不知所措,只好灰溜溜地走开了。
比萨斜塔实验不但推翻了古代权威的错误学说,结束了它对学术界近两千年的统治,而且开创了近代科学实验的新纪元。
今天,懂一点物理学的人都知道,轻重、大小不同的物体,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落下,要是没有空气阻力,它们必定同时着地。
但是,在16世纪以前,人们都相信古希腊的权威亚里士多德的学说。
他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物体的重量决定的,物体越重下落越快,比如10公斤重的物体下落,要比1公斤重的物体快9倍。
在那个时候,教科书上是这样写的,大学教授也是这样讲的。
不过,还是有人怀疑,伽利略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
他经过认真思考,反复实验,确认“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学说是错误的。
要知道,当时在欧洲人的眼里,除了上帝,只有亚里士多德是绝对正确的。
谁胆敢反对他,说他的不是,那是大逆不道。
勇敢的伽利略坚持真理,义无反顾,决定当众实验,公开向古代权威挑战。
也许少年朋友会说,要是伽利略在斜塔上同时放下一个纸球和一个铁球,那么一定是铁球先落地。
的确是这样的。
当纸球还在空中飘荡的时候,铁球已着地了。
这是不是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是正确的呢?亚里士多德很可能正是从这类现象中得出结论的,但是他被假象迷惑了。
伽利略和⽐萨斜塔的故事。
伽利略的⾃由落体实验传说1590年,出⽣在⽐萨城的意⼤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曾在⽐萨斜塔上做⾃由落体实验,将两个重量不同的球体从相同的⾼度同时扔下,结果两个铅球⼏乎同时落地,由此发现了⾃由落体定律,推翻了此前亚⾥⼠多德认为的重的物体会先到达地⾯,落体的速度同它的质量成正⽐的观点。
但是,伽利略的两个球体并⾮像传说中的⼀样⼀起落下,即使重⼒加速度不变,两个球体受到空⽓阻⼒影响,是不会⼀起落下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鹅⽑和铅球不会⼀起降落的原因。
由于受到空⽓阻⼒,两个球体不能看作⾃由落体。
但是伽利略的实验理论是正确的,在真空中,⽆论多重的物体,都遵循⾃由落体定律。
伽利略在⽐萨斜塔做⾃由落体实验的故事,记载在他的学⽣维维安尼(Vincenzo Viviani,1622年—1703年)在1654年写的《伽利略⽣平的历史故事》(1717年出版)⼀书中,但伽利略、⽐萨⼤学和同时代的其他⼈都没有关于这次实验的的记载。
对于伽利略是否在⽐萨斜塔做过⾃由落体实验,历史上⼀直存在着⽀持和反对两种不同的看法。
另据记载,1612年有⼀个⼈在⽐萨斜塔上做过这样的实验,但他是为了反驳伽利略⽽作这个实验的,结果是两球并没有同时到达地⾯。
⽐萨(Pizza)⼜译作披萨饼、匹萨处提及⼀下不是很多⼈所知道的关于⽐萨起源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在意⼤利,⼀位母亲正为⾷物⽽发愁。
家中只剩下⼀些⾯粉,却还养着⼀个⼩⼉⼦。
好⼼的邻居知道后为她送来⼀些番茄与乳酪,这位发愁的母亲⼗分⾼兴,⽤这些材料与⾯粉烤制了⼀张饼给⼉⼦吃,竟意外的美味。
说到⽐萨饼就不能不提“必胜客”这个⽐萨⾏业的巨头。
1958年根据房东太太的建议,还在念⼤学的卡尼兄弟在⽗母的杂货店旁租⽤了⼀间只能容纳⼆⼗五个座位的⼩酒馆,以⼩酒馆外形取名为“PIZZAHUT”。
这就是全球第⼀家必胜客餐厅。
从那年起到1971年仅仅13年的时间,必胜客迅速成为全球第⼀的⽐萨饼连锁企业。
如今在世界各地九⼗多个国家和地区,必胜客拥有12300多间分店,员⼯近25万名,每天接待超过400万位顾客,烤制170多万个⽐萨饼。
伽利略斜塔实验1590年的一天早晨,25岁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健步登上了50多米高的比萨斜塔。
他的右手拿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一个1 磅重的铁球,他将在斜塔上做物体自由落体的实验,来验证古希腊杰出学者亚里斯多德某一理论的错误。
亚里斯多德的这一理论是: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物体降落的速度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
例如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而且速度是一磅重的10倍。
咖利略曾在平时公开批评这个理论是错误的。
他说:“假如亚里斯多德的这个理论是正确的话,由此推理,那么100 磅重的铁球的下降速度就应该是1磅重的铁球速度的100倍了,可现实生活中并不是这样的呀!”“什么,伽利略先生,你不是宣称自己是亚里斯多德的崇拜者吗?怎么能怀疑和否定他的理论呢?”有人惊讶地责问他。
伽利略说:“不错,我崇拜亚里斯多德,我为他的广博的学说所慑服,也被他勇于探索万物原理的科学进取精神所感动。
但是,伟人也有局限性,不可能每句话都是真理。
现在,我完全有理由反驳他的这个理论——按照他的说法,把一个100磅重的球和一个1磅重的球同时从高处落下,100磅重的球应比1磅重的球先落地。
如果把100磅重的球体和1 磅重的球拴在一起,让它们从高处落下,按照亚里斯多德的逻辑,就可能得出两个结论:一个是,这两个球连在一起,它的重量比100磅的球重1 磅,因此,应当比100磅重的球先落地;另一个是,1磅重的球与100磅重的球连在一起,会由于1磅的球比100磅的球降落得慢,1磅球的降落速度必然会减慢100磅的降落速度,这样,捆在一起的两个球就应该比100磅重的球后落地。
这两种分析方法部符合亚里斯多德的理论,但得出的却是两个互相矛盾的结论呀!一个理论是互相矛盾的,那么,这个理论就必然是错误的!”但是不少神学家、哲学家和物理学家都责难伽利略,说他太“狂妄”,并说“怀疑先哲就是对真理的背叛”等等。
伽利略没有屈服,因而登上比萨斜塔,要以事实来证明自己的正确。
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原理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原理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是一项经典的物理实验,它是由意大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伽利略在16世纪时进行的。
这个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验证重力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无关的假说。
下面将详细介绍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的原理。
一、实验器材1. 比萨斜塔:位于意大利比萨市,高56米,底部直径15米,顶部直径8.7米。
2. 小球:通常使用铁球或铅球,重量约为1千克。
3. 钢丝:用于悬挂小球和测量时间。
二、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小球悬挂在钢丝上,并将钢丝固定在比萨斜塔上。
调整小球位置,使其与地面平行。
2. 实验过程:释放小球,让其沿着钢丝自由下落,并用计时器记录下其下落时间。
为了减少误差,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多次测量。
三、实验原理1. 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指的是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所受到的加速度。
在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约为9.8米/秒²,这是一个常数,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2.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指的是物体在没有任何阻力的情况下自由下落的运动。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
3. 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指的是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受到相同大小的加速度作用时所进行的直线运动。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时间成二次函数关系。
根据以上原理,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小球沿着钢丝自由下落时所受到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
2. 小球沿着钢丝自由下落时所受到的阻力可以忽略不计。
3. 小球沿着钢丝自由下落时其位移与时间成二次函数关系。
四、实验误差在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中,可能存在以下误差:1. 钢丝弹性:钢丝具有一定弹性,在小球释放后会有一定的回弹,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2. 空气阻力:虽然小球沿着钢丝下落时所受到的阻力可以忽略不计,但是空气阻力可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3. 计时误差:由于计时器的精度有限,可能会导致时间测量误差。
五、应用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和科研领域。
比萨斜塔自由落体实验原理在意大利的比萨,有一座大家耳熟能详的斜塔,真的是个风骚的建筑,左摇右晃的,就像个醉汉在路上行走。
不过,你知道吗?这座斜塔不仅仅是个观光景点,还跟自由落体实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真是个有趣的话题。
想象一下,如果把两颗不同重量的物体从塔顶扔下,会发生什么?有人可能会想,重的先掉,轻的慢半拍。
这不就是我们耳边那些常听到的老话吗?“千金难买早知道”,但在这儿,真相却跟我们的常识大相径庭。
自由落体实验的原理其实挺简单的。
在真空中,不管你扔下什么东西,都会以相同的速度下落。
哎呀,这可跟咱们平常想象的不一样。
想象一下,如果把个苹果和个西瓜一起扔下去,结果它们会一同落地,像好朋友一样,毫无悬念。
这就是伽利略当年做的实验,想当年这位老爷子真是聪明得不得了。
哎,多少个夜晚,他在心里盘算着,真是有点像现在的科学狂人呢。
可见,科学的真理有时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奇妙。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这比萨斜塔了。
站在塔顶,俯瞰四周,风景如画,心里那个美啊,简直是不要不要的。
然而,如果你真的在塔上抛下一个什么东西,你可别太担心。
这东西,重的、轻的,反正都往下掉,像一场公平的比赛,绝对没有什么优待。
你想,这样一来,塔的存在意义就显得更丰富了。
不仅是为了让游客拍照留念,还能给咱们上课,教我们一些基本的物理常识。
很多时候,大家都觉得物理很难,学起来像是在看天书一样。
但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是物理的体现。
比如,咱们平时走路的时候,那一脚踩下去,地心引力就把我们牢牢抓住,不让我们飞起来。
想想看,如果没有这个重力法则,咱们早就变成“飞天小女警”了。
不过,谁又想要在天上飘啊,顶着一身的风,难免就成了个风筝。
嗯,还是地面比较实在。
在历史上,伽利略把自由落体的概念推向了高兴。
他用实验告诉我们,不论是羽毛还是铁球,都能以相同的速度下落。
这是个颠覆传统的想法。
有人一听这话,可能会觉得“这也太神奇了吧”,但你想啊,科学就是这样,总是要挑战咱们的思维定势。
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的故事伽利略,意大利著名的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他的一生都在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而他最著名的实验之一就是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
这个实验不仅揭示了重力加速度的规律,也展示了伽利略敏锐的科学直觉和勇于挑战传统观念的精神。
在那个时代,人们普遍认为物体的下落速度与其质量成正比。
然而,伽利略并不满足于这一传统观念,他希望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于是,他来到比萨斜塔,开始了一系列的实验。
首先,伽利略在比萨斜塔的顶端放置了两个不同质量的铅球,并同时释放它们。
结果让人大吃一惊,两个铅球竟然同时落地。
这个实验打破了传统观念,证明了物体的下落速度与其质量无关。
这一发现对后来的物理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接着,伽利略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他改变了铅球的重量和形状,发现无论如何改变,它们的下落速度始终保持不变。
这就是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它揭示了地球上所有物体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坠落的规律。
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的故事告诉我们,科学家应该保持怀疑精神,不断挑战传统观念,勇于进行实验和观察。
正是由于伽利略的勇气和智慧,我们才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
在当今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依然可以从伽利略的实验中汲取宝贵的经验。
作为文明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保持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不断追求真理,不断创新,为人类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的故事告诉我们,科学精神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只有保持怀疑精神,敢于挑战传统观念,才能够不断发现新的规律,推动科学的发展。
让我们向伽利略学习,勇敢面对未知,勇敢探索未来!。
比萨斜塔的故事在伽利略的一生中,发生过许多被后世纪念和记载的事件,也许最流行的故事是1591年在比萨斜塔顶上进行的一项实验。
比萨城里有一座斜塔,拔地之后,却向一边斜去。
这塔建于1174年,开始还是直的,但建到三层时开始偏斜,只好停工。
过了94年后人们终不死心,又继续施工。
最后共修了八层,高54.5米,重14200多吨。
没想到这个偶然的施工错误,倒建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名胜。
在伽利略之前,一切科学、哲学问题,全部包括在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的学说里。
后者可是一位古圣人,他的思想被奉为金科玉律。
当时,要是有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老师只消一句话:“这是亚里士多德说的”,问者便不敢再生怀疑。
而伽利略却与众不同,凡事,不但喜欢多想一想,还要去试一试。
他的父亲是一位数学家和音乐家,因家境贫寒,不让他再学不能赚钱的音乐和数学,而送他到比萨大学去学医。
可是,他学医不用功,却对数学、物理格外有心。
21岁那年,父亲见他这样不听话,一生气,再不给他学费,他只好退学。
但是,四年之后,因他的数学、物理方面自学的成就,伽利略被母校聘请回去任数学教授。
他一登上大学讲台,可不是像其他人那样照宣亚里士多德的教条,而是大力提倡观察和实验。
这在当时的学者看来,简直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疯子。
1590年,25岁的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一个经典理论提出怀疑。
亚氏说,如果把两件东西从空中扔下,必定是重的先落地,轻的后落地。
伽利略却认为是同时落地。
这自然没有人信他的,于是他决心搞一次实验,让人们亲自看看。
年轻的伽利略宣布要进行一次试验,一群教授大为不满,便一起到校长面前告他的状。
校长转念一想,这样也好,让他当众出一次丑,也好杀杀他的傲气。
这时,早有一群喜欢新奇的学生,将他们的老师伽利略拥到塔下。
一会儿,伽利略便爬上斜塔七层的阳台。
塔下已是人头攒动,比萨大学的校长、教授、学生,还有许多看热闹的市民,将斜塔围了个水泄不通。
就在这时,也还是没有一个人相信伽利略会是对的。
[励志故事]比萨斜塔上的实验
比萨斜塔上的实验
亚里士多德是古代欧洲一位威望极高的著名科学家。
他曾经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论断:
物体的下落速度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越重的物体下落速度越快。
一个10磅重的铁球与
一个1磅重的铁球,从同样的高度落下,10磅的铁球会先着地,而且速度比1磅的铁球快10倍。
他还举例说,铁球的落地速度总是比鸟类羽毛快,秋天的落叶总是缓缓飘落,而成熟的苹果却是迅速落地的。
基于亚里士多德的“权威论断”和生活中的部分事实,此后的两千多年间,几乎没有
人怀疑过这个“真理”。
终于有一天,一个勇敢的年轻人对此提出了质疑——这人就是伟大的伽利略,他心想:如果把100磅的球和1磅的球连在一起,让他们从高处落下,情况会怎样呢?
于是,伽利略就在比萨斜塔上做了那个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实验证明:轻重不同的
物体,在相同的条件下,会同时落地。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就会得到相反结论,就是鸟类羽毛由于体积相对较大,下落
过程中其单位重量所受到的空气阻力远远超过了铁球和苹果,因而出现了铁球落地快、鸟
类羽毛落地慢,苹果落地快、树叶落地慢的现象——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伽利略自由落体定
律的正确性。
正是敢于质疑,伽利略才成为推翻亚里士多德“权威论断”的第一人,同时,也成为
物理学中自由落体定律的发现者。
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使伽利略一举成为物理学发展史上一位耀眼的明星。
为了创新,就必须对前人的想法加以怀疑,从前人的定论中,提出自己的疑问,才能
够发现前人的不足之处,才能够产生自己的新观点。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比萨斜塔上的实验
亚里士多德是古代欧洲一位威望极高的著名科学家。
他曾经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论断:物体的下落速度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越重的物体下落速度越快。
一个10
磅重的铁球与一个1磅重的铁球,从同样的高度落下,10磅的铁球会先着地,而
且速度比1磅的铁球快10倍。
他还举例说,铁球的落地速度总是比鸟类羽毛快,
秋天的落叶总是缓缓飘落,而成熟的苹果却是迅速落地的。
基于亚里士多德的“权威论断”和生活中的部分事实,此后的两千多年间,几乎没有人怀疑过这个“真理”。
终于有一天,一个勇敢的年轻人对此提出了质疑——这人就是伟大的伽利略,他心想:如果把100磅的球和1磅的球连在一起,让他们从高处落下,情况会怎样呢?
于是,伽利略就在比萨斜塔上做了那个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实验证明:轻重不同的物体,在相同的条件下,会同时落地。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就会得到相反结论,就是鸟类羽毛由于体积相对较大,下落过程中其单位重量所受到的空气阻力远远超过了铁球和苹果,因而出现了铁球落地快、鸟类羽毛落地慢,苹果落地快、树叶落地慢的现象——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正确性。
正是敢于质疑,伽利略才成为推翻亚里士多德“权威论断”的第一人,同时,也成为物理学中自由落体定律的发现者。
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使伽利略一举成为物理学发展史上一位耀眼的明星。
为了创新,就必须对前人的想法加以怀疑,从前人的定论中,提出自己的疑问,才能够发现前人的不足之处,才能够产生自己的新观点。
文章来源自网络,供大家学习,如侵犯版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