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学说1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54.50 KB
- 文档页数:32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一)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一般地说,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于阴。
水火为阴阳属性的标志,故有“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之说。
1、阴阳的相对性2、阴阳属性的绝对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属性可以互相转化:即阴可转化为阳,阳也可转化为阴。
(2)事物的无限可分性(即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即属阴或阳的事物还可以再分阴阳,即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如昼夜分阴阳。
(3)比较对象不同:事物的阴阳属性往往是通过比较而划分的。
若比较的对象发生了改变,那么事物的阴阳属性也可以发生改变。
主要表现在其属阴或属阳的不可变性,即不可反称性。
如上述的水与火,水属阴,火属阳,其阴阳属性一般是固定不变的,不可反称的。
阴阳属性与医学,医学家开始将阴阳概念应用于医学理论之中。
如《左传·昭公元年》记载的“六气病源说”。
《黄帝内经》中有<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别论>等篇专论阴阳。
阴和阳的相对属性引入医学领域,称为本体阴阳将人体中具有外向、弥散、推动、温煦、兴奋、升举等特性的事物及现象统属于阳,而将具有内守、凝聚、宁静、凉润、抑制、沉降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统属于阴。
课间练习阴阳学说:事物与现象都可概括为阴阳两种属性,阴阳之间有对立、互根、消长、转化的关系。
(一)阴阳对立制约(二)阴阳互根互用(三)阴阳消长平衡(四)阴阳相互转化阴阳对立制约,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
正是由于阴与阳之间的这种相互对立制约才维持了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因而促进了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1阴阳互根,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