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大肠杆菌病
- 格式:ppt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6
猪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方法猪的大肠杆菌病是由一定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主要是感染仔猪。
由于大肠杆菌的类型和仔猪年龄的不同,所以发生不同的疾病。
(1)仔猪黄痢病的治疗:①痢特灵0.2克,每天服2次,连服3天。
②土霉素0.2—0.3克,每天服3次,连服3天。
③氯霉素注射液l毫升,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④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5甲氧嘧啶,或磺胺6甲氧嘧啶与增效剂以5:1配合,或用配合好的新诺明,对治疗黄痢都有良好效果。
(2)仔猪白痢病的治疗:①土霉素或氯霉素,按每公斤体重50—100毫克,每天内服2次,连服3天。
②呋哺西林或痢特灵,每天0.1-0.3克,每天内服2次,连服3天。
③磺胺脒15克,次硝酸铋15克,胃蛋白酶10克、龙胆末15克,加淀粉和水适量,调成糊状,供15头小猪,上下午各1次,抹在小猪口中.④敌菌净加磺胺二甲嘧啶,按1:5配合,混合后每公斤休重60毫克,首次加倍量,每天内服2次,连服3天为一疗程。
⑤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5毫升含l0万单位),按每公斤体重0.5毫升肌肉注射,配合同剂量口服,每天2次,连用2~3天。
⑥链霉素1克,蛋白酶3克,混匀,供5头小猪1次分服,每天2次,连用3天。
此外,尚有许多中草药,如黄连,黄柏、金银花及大蒜等对治疗白痢病都有一定疗效。
近年来,考虑到抗菌药在治疗中容易产生抗药性,人们注意到应用生态制剂防止肠道疾病。
如用乳酶生,每次5一l0片;促菌生或止痢灵,每公斤体重0.5克,混合内服,每天2次,连用5天。
本药无抗药性,无副作用,用药期间注意停用抗菌药。
(3)仔猪水肿病的治疗:仔猪水肿病由于发病急,往往来不及治疗病猪就死亡。
未死亡而出现明显症状的病猪,由于大肠杆菌所产生的毒素被机体吸收,侵害器官和神经系统,纵然抗菌药杀灭了大肠杆菌,因所用药物无解毒能力,往往治疗效果不佳。
对慢性病例,用磺胺加糖注射液静脉注射,配合内服硫酸镁15~30克、双氢克脲塞20—40毫克、维生素B.100毫克,加水1次内服。
仔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仔猪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本病最常发生于初生7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因哺乳仔猪下痢,机体迅速脱水,导致全身衰弱而死亡.另外,本病还见于断乳仔猪,使断乳仔猪拉白痢.现将本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2003年3月西藏林芝地区八一镇某养猪场发现有1头6日龄哺乳仔猪拉黄痢,1头断乳仔猪拉白痢。
随后又相继有3窝哺乳仔猪拉黄痢和2窝断乳仔猪拉白痢,在2d时间里,哺乳仔猪因黄痢先后死亡5头,断乳仔猪因白痢死亡1头。
2 临床症状哺乳仔猪出现腹泻症状,初期拉黄色糊状粪便,其中混有乳凝块,并沾污尾、后肢等处,后期水样腹泻.病畜表现为精神沉郁、不愿行走、不合群、吃乳减退或停止,消瘦、脱水、衰竭、昏迷而死亡。
断乳仔猪拉灰白色糊状粪便,表现为精神沉郁、被毛粗糙无光、拱背、不愿行走、消瘦而死亡。
3 病理变化剖检自然病死哺乳仔猪,可见肠道臌气、充满黄色液状内容物,肠粘膜有充血、出血,肠壁变薄、松弛,肠系膜淋巴结充血、并有弥漫性的小出血点、切面多汁;胃粘膜红肿,肝、肾有小点坏死。
断乳仔猪肠系膜毛细血管瘀血,肠道内充满灰白色糊状内容物。
4 实验室检查4.1 触片镜检取自然病死的哺乳仔猪和断乳仔猪的心血、肺、肝、脾、肾分别涂片或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均发现有革兰氏阴性无芽胞的卵圆形的短小杆菌,用显微镜测微尺测其大小为(1μm~3μm)×(0.4μm~0.7μm)。
4.2 分离培养取自然病死的哺乳仔猪和断乳仔猪的心血、肺、肝、脾、肾分别接种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37℃培养24h,形成圆形、隆起、光滑、湿润、无色的菌落,直径约为2~3mm。
取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其形态与病料中一致。
4.3 生化试验取分离菌株的纯培养物接种生化培养基(半固体为穿刺接种),每种生化培养基接种3支,另设有对照管,将试验管与对照管同时放入37℃培养,每日观察至14d.可见分离菌株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糖、果糖、木糖、树胶醛糖、山梨醇、甘露醇、蕈糖产酸,三糖铁琼脂斜面变黄;不发酵蔗糖和肌醇;赖氨酸脱羧酶和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阴性;甲基红、硝酸盐、吲哚试验为阳性;H2S、V-P、柠檬酸盐和尿素酶试验为阴性。
仔猪大肠杆菌病仔猪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病,由大肠杆菌引起。
它主要影响仔猪的肠道和呼吸系统,导致猪只生长受到影响,甚至死亡。
针对仔猪大肠杆菌病的预防和控制是猪场管理的重要方面,有助于保障仔猪健康和生长,提高养殖效益。
病原学特点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属于肠道常见细菌群。
猪只在出生后的头几天内具有天然的耐受力较低,特别容易受到大肠杆菌的感染。
仔猪大肠杆菌病主要通过新生仔猪的停经肠道传播,可能是母猪怀孕期间感染或分娩时的污染导致猪栏和猪房环境受污染,并从而传播给仔猪。
疾病症状仔猪大肠杆菌病主要表现为腹泻、便血、食欲不佳、体重下降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感染严重的仔猪可能会出现中毒症状,如发热、抽搐和呼吸急促等。
病理学特点仔猪大肠杆菌病可引起肠道炎症和溃疡,并导致小肠和大肠的结构损伤。
病原菌在肠道内繁殖并产生毒素,进一步损伤肠黏膜。
这导致腹泻和便血等症状的出现。
在严重感染的情况下,病原菌还可能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败血症和其他严重并发症。
预防和控制措施仔猪大肠杆菌病的预防和控制包括以下措施:1. 猪房和猪栏的卫生管理:定期清理和消毒猪房和猪栏,确保环境干净,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2. 母猪的管理:母猪在怀孕期间和分娩前后需要特别关注。
合理饲养母猪,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增强母猪的健康。
及时发现和治疗母猪的疾病,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3.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根据病情和兽医的建议,定期对仔猪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4. 严格控制养殖环境:对于感染仔猪的隔离和处理需符合规定的方式及时进行,避免疫情扩散。
5. 加强饲料和饮水的卫生管理:定期清洗和消毒饲料槽和饮水设施,以减少病原菌的存活和传播。
6. 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非常重要。
提供优质的饲料,避免饲料中的污染物,保持良好的饮水条件和良好的通风排污体系。
结论仔猪大肠杆菌病是一种严重影响猪只生产的疾病。
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实施对猪场的管理至关重要。
通过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加强母猪管理、定期接种疫苗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仔猪大肠杆菌病的扩散,保障猪只的健康和生长,提高养殖效益。
仔猪黄白痢的临床特征仔猪黄白痢的防治措施-养猪技术仔猪黄白痢又叫大肠杆菌病,是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肠道传染病。
临床上以下痢、排出乳白色或灰白色粘稠腥臭粪便为特征,剖检以肠炎为特征。
仔猪黄白痢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在寒冷季节发病率高,当栏舍潮湿、卫生条件不良时发病率增加.仔猪黄白痢长期以来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才能得到有效的防控。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仔猪黄白痢的临床特征仔猪黄白痢的防治措施。
1、临床症状黄白痢主要是3-20日龄的仔猪容易发生,都是由于感染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而导致。
仔猪患有黄痢的主要特征是腹泻,排出黄色的粪便,初期呈糊状,之后逐渐呈稀液状,往往从肛门突然排出大量稀粪,大量脱水,体质快速消瘦,最终由于衰竭而发生死亡。
仔猪患有白痢的主要特征是排出灰白色或者乳白色的糊状、浆状粪便,且粪便中混杂气泡,并散发特殊的腥臭味,经过若干天,就会导致被毛失去光泽,结膜呈苍白色,怕冷,然后形成僵猪,但具有较低的死亡率。
2、病理变化患有黄痢的病死猪往往由于严重脱水而导致尸体过于干瘦,皮肤发生明显皱缩,肛门松弛,并有黄色稀粪附着在肛门周围,最明显的病变是胃肠道黏膜上皮发生变性和坏死。
胃部明显膨胀,胃内含有大量酸臭的凝乳块,胃底部黏膜发生潮红,有些会形成出血斑,表面覆盖有大量的黏液。
通过镜检,发现胃黏膜上皮发生脱落,固有层发生水肿,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胃腺腺体和腺管的上皮细胞发生空泡变性、液化性坏死,最终脱落;严重时腺管只具有框架,即整个腺管成为没有结构的状物。
小肠特别是十二指肠发生膨胀,肠壁明显变薄,黏膜和浆膜都发生充血、水肿,肠腔内含有大量的黄白色、黄色稀薄内容物,并散发腥臭味,有时混杂血液、气泡和凝乳块;而回肠、空肠发生轻微病变,但肠内发生非常明显的臌气。
大肠壁发生轻微病变,肠腔内含有大量的稀薄内容物,通过镜检发现肠黏膜上皮完全发生脱落,露出绒毛,固有层发生水肿,肠腺有所萎缩,腺上皮细胞出现空泡化,严重时会发生液化性坏死,形成状的纤维素样物质。
2019年第5期收稿日期:2019-03-27基金项目:2016年徐州市科技项目(KC16SG284)作者简介:王海军(1977-),男,硕士,高级兽医师,研究方向为动物疾病诊疗,E-mail:whj6481@3种仔猪大肠杆菌病的鉴别诊断及防治要点王海军昌莉丽朱广琴(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221006)摘要:大肠杆菌是危害仔猪肠道、造成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
本文对仔猪感染大肠杆菌后所引起的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仔猪水肿病的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进行分析,提出各种病症的防控策略,以期为猪场仔猪腹泻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肠杆菌;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水肿病中图分类号:S828;S852.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4645(2019)05-0089-02猪大肠杆菌病是由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肠道病变的传染性疾病。
常见的猪大肠杆菌病有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仔猪水肿病3种。
临床上以发生肠炎、肠毒血症为主要特征。
1仔猪黄痢该病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1周龄内仔猪高发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疾病。
临床上以剧烈腹泻、黄色水样稀粪、快速死亡为主要特征。
在寒冷和炎热潮湿的季节发病严重。
1.1临床特征仔猪初生时健康,但突然出现腹泻,且在同窝猪中快速传播。
粪便呈黄色或褐色,水样或糊状。
在仔猪粪便中经常可以见到未消化的凝乳块。
病猪脱水严重、肌肉松弛、目光呆滞、反应迟钝、皮肤发绀、粗糙起皱,严重时出现呕吐,最后昏迷至死。
个别病例甚至未见明显症状就死亡。
该病多发于仔猪出生后3d 左右,最迟在1周内,而球虫病一般在仔猪6~14日龄发病,所以极容易误诊。
另外,该病导致的剧烈腹泻症状和轮状病毒或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极为相似,给确诊带来了一定困难,此时如果检测腹泻分泌物的pH 值或有助于鉴别。
因为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物偏碱性,而上述病毒引起的腹泻物偏酸性。
笔者在江苏徐州地区调查发现,该病在规模养猪场发病要比散养户严重,仔猪发病率与母猪的胎次呈负相关,头胎母猪所产仔猪发病最严重,二胎及以上胎次母猪所产仔猪发病率越来越少。
猪大肠杆菌病病原鉴定及药敏试验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仔猪黄白痢和水肿病。
随着养猪业规模化发展,该病呈上升趋势,致使仔猪成活率和断乳窝重降低,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
由于致病性大肠杆菌存在广泛的耐药性,而且血清型多,抗原复杂,给防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针对某猪场提供的腹泻严重的仔猪黄白痢病料,我们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期为仔猪大肠杆菌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一些技术参考资料。
1、具体方法(1)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无菌采集具有黄痢、白痢症状的仔猪粪便,接种于麦康凯培养基上,37℃温箱中培养24 小时。
挑取红色中等大小光滑菌落,接种于普通肉汤增菌,置37℃温箱培养16~18小时,然后将培养物分别划线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和伊红美蓝琼脂平板进行细菌培养,24 小时后挑取平板上可疑菌落抹片染色镜检,后将疑似菌落少许再接种于普通肉汤,供以后试验用。
(2)生化试验:糖发酵、M.R、硫化氢、V-P、吲哚试验等。
③药敏试验:利用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噻肟、链霉素、环丙沙星、恩若沙星、红霉素等8种药物按常规纸片法进行。
2、观察结果(1)病原菌的形态:观察到6个疑似菌株在麦康凯琼脂培养16 小时后均为红色菌落,在伊红美蓝琼脂上培养16小时后均为紫黑色带金属光泽的中等大小圆形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均为革兰氏阴性中等大小杆菌。
(2)生化鉴定:分离的6株细菌都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和乳糖,并产酸产气;部分菌株不分解蔗糖,不产生硫化氢,吲哚和甲基红试验(M.R)均为阳性,V-P试验为阴性,由此可判定分离菌株为大肠杆菌。
(3)药敏试验:所有分离菌均对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噻肟、恩若沙星敏感,而对其他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3、结论分析从猪场分离的6株细菌,经培养特性、形态及生化试验试验鉴定,表明均为致病性大肠杆菌。
药敏试验结果表明6株大肠杆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噻肟、恩若沙星敏感,而对其他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猪大肠杆菌病简介猪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方法
猪大肠杆菌病主要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水肿病三种主要病变。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猪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方法,供养猪的朋友们参考。
猪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措施
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将母猪、育肥猪和种猪进行分群隔离饲养,定期对猪舍及周围环境进行清洗消毒,确保卫生良好。
对于生产母猪必须加强管理,注意在产前12天左右,每头按每千克体重伊维菌素颈部皮下注射0.3mg,用于驱虫。
母猪分娩前,要清扫产仔圈,并冲洗干净,如果条件允许要采取全舍带猪消毒;母猪产仔时要用0.1%高锰酸钾将乳房及乳头擦洗干净,仔猪产出擦净黏液后再固定乳头吸食初乳。
仔猪出生2~3天要适时补充铁、硒等微量元素,同时补充多种维生素,避免由于缺乏铁、硒而发生贫血性拉痢。
仔猪3~5日龄注意补水,可将少量的食盐加入温开水中,当7日龄时进行开口教食,大约2周龄则开始合理补饲全价仔猪饲料。
猪大肠杆菌病药物治疗
1、仔猪黄痢:一般可以分2次给仔猪喂服由40~160mg三甲氧苄氨嘧啶、0.2~0.8g磺胺嘧啶、0.5g活性炭组成的均匀混合物,每天服用2次,直到仔猪痊愈。
硫酸新霉素,每千克体重口服15~25mg,每天2~4次。
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4~7mg,每天1次;或者
1。
猪大肠杆菌&猪沙门氏菌猪大肠杆菌:猪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性疾病,主要侵害仔猪和断奶后的小猪,常引起严重腹泻、脑水肿、生长缓慢和死亡。
由于病原菌的类型不同以及猪的日龄、个体差异、发病率和症状不同该病主要分为三种:即仔猪黄痢、白痢和猪水肿病。
1仔猪黄痢1.1流行病学该病常发生于一周龄以内仔猪,以1-3日龄的仔猪多发。
带菌母猪是主要传染源,由粪便排出病原体,仔猪由于吸乳和到处乱舔,经消化道感染。
该病的发生无季节性,死亡率可达90%以上。
1.2临床症状仔猪出生后12小时内突然有1-2头出现衰弱、昏迷症状,并很快死亡。
接着有的仔猪排黄色稀粪,很快变成水样,具腥臭味。
每小时排粪数次,严重时肛门松弛,排粪失禁,清瘦,脱水,眼球下陷,昏迷死亡。
1.3病理变化皮肤苍白,肠道黏膜充血、出血,以十二指肠显著。
1.4诊断与防治⑴诊断根据发病以3日龄以内初生仔猪为主,排出黄色水样稀便,明显脱水,消瘦,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可诊断为该病。
⑵防治①科学免疫:临产前用大肠杆菌疫苗注射母猪,15天、30天各免疫1次。
仔猪出生后及早让其吃上初乳,仔猪可通过吸食母乳获得母源抗体得到保护。
②产房严格消毒,保持干燥、洁净、温暖、通风良好,防止有害气体产生。
③一旦有病猪出现,应立即全窝给予庆大霉素、痢特灵、黄连素、磺胺脒等药物治疗。
2仔猪白痢2.1流行病学常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以20日龄以内仔猪多见,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
该病的发病与外界环境相关,如气候突变、多雨潮湿、饲料变质或突然变换饲料,以及母乳缺乏或过浓,都可促进该病的发生。
2.2临床症状仔猪排乳白色或灰白色稀粪,呈糨糊状,具腥臭味。
病情加重则表现结膜和皮肤苍白,机体脱水消瘦,最后衰竭而死亡。
猪大肠杆菌病流行特点及症状
大肠杆菌病是子猪阶段比较常见的疾病,可分为3个类型:子猪黄痢、子猪白痢和猪水肿病。
大肠杆菌病是子猪阶段比较常见的疾病,可分为3个类型:子猪黄痢、子猪白痢和猪水肿病。
猪大肠杆菌病流行特点及症状
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的发生无季节性,与环境卫生关系密切,如应激因素、阴雨潮湿、冷热不定、母乳不足、圈场污秽等都可促发猪黄痢发生。
出生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疾病,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
多发于0-4日龄的仔猪,新生仔猪可在出生2-3小时后发生,可影响单个或整窝仔猪,排出黄色浆状稀粪,内含凝乳块,严重时仔猪可能呕吐,并伴发脱水症状,腹肌松弛、无力、迟钝、眼睛无光、精神抑郁,体重下降、不久仔猪死亡。
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的发生与菌群失调和母源抗体减少有关,并与各种应激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多发于3-4周龄的仔猪,病猪突然腹泻,粪便呈乳白色或灰白色,且腥臭、黏腻。
病程2-3日,长的达1周以上,病死率低,一般都能自行康复,但发病仔猪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仔猪水肿病
仔猪水肿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以春秋、多雨季节多发。
体格健壮,营养良好,体重在10公斤~40公斤的子猪多发生该病。
多由于饲料和饲养方法的突然改变、阴雨潮湿、饲养方式突然改变等可使子猪抵抗力下降,都会诱发本病。
病猪突然发病,精神沉郁,结膜充血、眼睑、脸部、齿龈,有时波及颈部和腹部皮下出现明显的水肿。
体温无明显变化,心跳急速,呼吸初快而浅,后来慢而深。
神经症状明显,表现为肌肉颤抖、阵发性抽搐,盲目运动或转圈,站立时背部拱起,发抖,前肢如发生麻痹,则站立不稳,至后躯麻痹,不能站立,四肢划动作游泳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