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笔记:中国古代史(通史模式)
- 格式:doc
- 大小:7.85 MB
- 文档页数:125
专题01 中国古代史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中国古代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原始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和封建社会。
其中封建社会可分为五个阶段:战国、秦、汉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阶段。
隋唐五代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
辽、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阶段。
明、清,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阶段。
一、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时期((前2070年—前221年))【阶段特征】(一)夏、商、西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史实概览】1、政治上: 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确立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奴隶社会强盛。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占卜)、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经济上: 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变化。
石器助耕,青铜器在农业很少使用;简单协作;(1)农业:井田制的推行;耕作方式:青铜中耕但仍以石器锄耕为主;(2)手工业:商朝已有织机,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妇工;以“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工业产生,青铜时代(代表礼制、权力和秩序);陶向瓷过渡;(3)商业: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出现;工商食官;3、文化上: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周朝金文;宫廷舞蹈;礼乐文化;《诗经》的内容;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关键期;夏朝历法《夏小正》。
【重点解读】※西周宗法制:(1)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等级制度、巩固统治(2)目的:加强和维系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3)内容:嫡长子继承制;通过血缘关系,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
中国古代通史政治:井田制(经济基础)把土地划成井字形,层层分封 分封制(上层建筑)特点:层层分封等级分明,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统治 内容:把土地、人民分封给子弟、功臣、先代帝王后裔,拱卫周王朝统治 作用:①有利于稳定政治秩序②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出现强国兼并弱国从而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宗法制(大宗小宗)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维护了周朝的统治秩序,对后世影响极深 注:1.宗法制史分封制的核心和依据2.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3.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经济: 农业:原始农业的发展,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青铜农具的阶段 手工业:养蚕缫丝世界最早,商代出现斜纹提花织物;商周青铜冶铸繁荣,司母戊鼎最为著名;商朝发明原始瓷器。
商业:商朝因从事商业的人多而著称。
文化:商代甲骨文表明汉字已具有完整的体系。
殷商时期甲骨文金文(铭文)是汉字的起源 夏朝:农业历法《夏小正》商代《殷历》 夏商时代产生了宫廷舞蹈,周朝统治阶级制定出包括舞蹈形式在内的礼乐制度 夏商周 (奴隶制)战国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 地方实行郡县制与分封制比较:1.分封制是世袭,郡县制是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2.分封制地方有独立性,郡县制地方没有任何独立性经济:商业:推行重农抑商、明码标价、统一度量衡、货币、车同轨;“市”的形成与发展(长安商业区和住宅区严格分开,设令、长管理)手工:青铜器轻巧华丽,瓷器生产技术成熟赋税:秦朝赋税沉重文化:统一文字(篆隶通行)思想上:焚书坑儒推行法家学说设立乐府机构秦国 (咸阳) 三公九卿制:皇帝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行政) (军事) (监察) 奉常 郎中令 卫尉 太仆 廷尉 典客 宗正 治粟内史 少府政治:增强君主专制措施①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②皇帝创办由亲信近臣构成的外朝 监察体制:西汉时期设立御史大夫(地位仅次于丞相) 选官制度:察举制(中央和地方行政长官向朝廷推荐道德学问优异又有议政能力的人) 察举制意义:积极:为选士制度开了先河,有利汉代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一定程度上清明了吏治,有利于形成尊重人才、知识和倡行注重德行的民风,促进教育的发展。
通史整合(一)| 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发展——先秦、秦汉[阶段特征]政治: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专制皇权逐渐形成。
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经济: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
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思想:文化思想上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文学体裁多样;具有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1.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西周实行王位世袭制和以王族为主体的分封制,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走向崩溃,郡县制出现。
(2)宗法制:为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等方面的继承问题,西周实行宗法制,宗法制以血缘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崩溃,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2.秦汉中央集权制度(1)秦朝: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中国,确立了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
(2)汉朝:汉承秦制并有所发展。
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王国威胁中央。
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设置刺史,监察地方;形成中外朝制度,过于集权导致东汉时期宦官外戚专权,政局长期动荡。
3.选官制度:先秦实行世卿世禄制;战国、秦、汉初实行军功爵位制;汉武帝以后实行察举制。
——从粗放经营到精耕细作1.农业(1)生产工具:春秋战国之前,石器和木器是我国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刀耕火种;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标志着我国进入“铁器时代”;汉朝以后,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继续发展。
(2)经营方式:中国古代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发展过程。
2019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第一部分中国古代的政治【记忆导图】【思维导图】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封对象——,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②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大了,开发了。
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的隐患。
二、宗法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核心: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官僚政治体制取代体制。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四、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措施:军事: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政治: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思想上:推行:“,”,以思想上的大一统巩固.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六、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
高考讲座(一)中国古代史高考第H卷非选择题突破环节一高考第40题规范答题讲评技巧1 “三读”"三找三界定”破解高考非选择题▼1材料要“三读”第一遍“速读”,带着问题了解材料和题干大意,明确主题。
第二遍“细读”,结合材料出处的说明(时间、国别、背景、会议、著作、人物等),完整准确地掌握题干的内涵和考查意图,以界定考查的时空阶段,弄清楚考查的知识点。
第三遍“精读”,联系设问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提取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可在相关文字下作标注,并理清材料之间的关系,建立材料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分清材料中的史实和论点。
2•要点要“三找”“一找”材料的中心论点,一般来说在“两头”,即材料的第一句,或材料的最后一句。
“二找”材料的层次和关键词(时间、空间、限定词、主题字眼等),材料分层一般以句号、分号或省略号为界限,读完后要分层归纳材料要点,联教材,列提纲,材料涉及要点一个也不要丢。
“三找”关联点,即寻找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联点、材料与设问之间的关联点、材料与教材之间的关联点。
3•答案要“三界定”一要对应设问,界定好设问的“限定语”“中心语” “提示语”,不要漏掉问题(如“是否” “变化”“有无”等)。
二要对应好题目和设问,界定好材料、设问和教材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而选取相关知识作答。
三要界定好设问答案来源,设问一般有四种限制情况,即“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和没有对答题依据做出明确规定,在阅读设问时,应注意某一设问是要求怎样回答的,同时要看清设问要求回答的是什么,有什么限制性条件,在审题时最好把限制条件用笔画上记号,以防答题时出现遗漏和疏忽。
[高考示例](2014 •全国卷n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黑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
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
清廷把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
第1单元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经济方面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飞跃,社会经济发展;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耕经济开始形成政治方面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变法;分封制逐渐崩溃,开始出现郡县制,形成中央集权的雏形;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由奴隶制贵族政治向封建的官僚政治演变文化方面礼乐制度崩溃,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在政治学、哲学、伦理学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
春秋后期,私学兴起,平民阶层加入了知识分子队伍,在天文、医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民族关系“华夷”观念削弱,华夏族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在征伐和生产中逐渐开始了融合军事方面诸侯国在争霸称雄的战争中,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推行改革,富国强兵,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成长,促进了新旧体制的更替;大国在争霸战争中相互兼并,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加快了全国统一的步伐;各民族频繁迁徙和交往,推进了民族融合的进程秦统一后确立起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春秋战国以来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演变的结果,而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决定了秦朝经济、思想文化的独特特点。
(1)从经济折射点来看:封建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中的大一统思想直接影响了度量衡、货币、文字的统一;强有力的中央集权通过重农抑商政策,保护了分散的小农经济,促进了封建土地私有制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但是却抑制了商业的发展。
(2)从思想折射点来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基础是法家思想,法家的中央集权与统一的思想,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但法家残酷的集权思想导致了秦朝“焚书坑儒”局面的出现,摧残了文化,限制了人们的思想自由,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三、秦汉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1.政治方面: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时期。
第一集中华道路主要讲述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历程及中华民族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心思想是探索中华道路中儒家思想的引领作用及各民族集大统的客观规律。
知识点:1. 百家争鸣:法家墨子兼爱非攻,儒家孔子亚圣荀子王阳明阳明,心法、仁爱、尊卑有序,道家老子庄子无为;2. 儒学完善历程:儒学、刘邦建立汉王朝孔子祭祀标志儒学登入上流,汉武帝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学,阳明心法,新旧儒学,明朝反腐;3. 民族统一历程:北魏改汉、大唐长安文化自信、海陆丝绸之路、吉尔吉斯斯坦乡愁。
第二集中华起源:主要讲述中华民族祖先进化过程,中心思想是中华民族是自中华大地产生并延绵不断发展起来的民族。
知识点:1. 猿人至古人至智人至现代人,主要变化为脑容量的增大、下颚的凸起、眉骨的凸起等。
第三集农业起源主要讲述中华民族如何开始种植及生产粮食的过程,纯叙述无思想。
知识点:1. 南方稻谷驯化为野生稻至生产稻,北方狗尾巴草与谷子驯化为谷子,直至明朝一直为第一大生产作物。
狗尾巴草为莠,良莠不齐的典故来源。
第四集文明起源主要讲述各个文化作用圈的形成及互通过程,为讲述邦国的形成奠定基础,纯叙述无思想。
知识点:1. 红山文化、牛河梁文化等(史前五千年左右)第五集邦城时代主要讲述各邦国即初始国家的兴衰过程,为讲述第一个广域王权国家夏朝奠定基础,纯叙述无思想。
知识点:1. 史前四千年左右三大集团有华夏、三苗、武夷,发现的遗址有陶寺(文尧的遗址)、陶寺因外族入侵与内斗而衰。
万邦万国呈繁星点点直至夏朝出现而向月明星稀转变;中国一词源于陶寺,表示中城之都、中土之国;上古时代的龙山时代,又称三皇五帝时代,五帝一般认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第六集夏朝觅踪主要讲述考古学界寻找夏朝存在的过程,中心思想夏朝客观存在而非神话。
知识点:1. 夏朝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大约在公元前2020年至1600年,存续约四百八十年,十七名帝皇更替;2. 大禹是夏朝第一位帝王,大禹之子启取代益成王,改尧舜禹的禅让制变世袭制,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寒浞代后羿,少康中兴复兴夏朝,暴君夏桀是最后一位夏朝帝皇,商汤取代夏桀建立商;3. 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夏朝中晚期),河南嵩山新砦遗址(启至太康),河南郑州王城岗遗址(疑是大禹阳都待证);4. 商朝甲骨文是最早文字,夏出土的陶器上刻符疑是文字待证,可能是更古老的文字,最古老的文献资料商朝《尚书》、司马迁《史记.夏本纪》均有夏朝记载,证实夏朝存在,但因当时未出现文字,夏朝史料少之又少,考古是探源的主要途径。
2019年高考二轮复习以通史方式整合的历史阶段特征及重点识记内容(1)——中国古代史(1)一、先秦时期(远古时期~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阶段特征】先秦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社会转型,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1.政治上:早期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的确立、发展及逐步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逐渐形成。
从地方有较大独立性的分权制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的郡县制;从以血缘关系为选拔官员依据的“家天下”逐渐发展到按才干政绩选拔官员的“公天下”,贵族政治逐渐发展为官僚体制;从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到,到权力高度集中逐渐形成,为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最终建立奠定了基础。
2.经济上: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千耦其耘的集体经济(如井田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以铁犁牛耕、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为主要特点的小农经济,并成为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在此基础上,手工业由单一的官营手工业形态(如工商食官制度)逐渐发展到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型态,官营手工业居主导地位,青铜铸造的高超技艺成就了一个神奇的时代——青铜时代;商业发展中出现了以范蠡为代表的私商,一些新兴的封建城市如临淄、邯郸、郢等发展为商业都会。
3、思想文化:生产力大发展,社会的剧烈变革,使建立在礼乐制度形成西周贵族文化逐渐崩溃瓦解;出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础。
《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墨子》记载的科技成果,反映了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说明了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的产生。
【重点识记】1.政治上:商时期的政治制度:①分封制;②宗法制2.经济上:(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①商周:集体耕作(刀耕火种;千耦其耘)。
2019年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范文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年前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年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年清帝退位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如何运用政治学原理分析历史问题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例一井田制瓦解经济基础—导致了分封制无法维持下去上层建筑—标志着奴隶制社会开始瓦解例二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受到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例三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推广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要求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于是,封建性质的改革运动风起云涌。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通史复习学无止境,高中是人生成长变化最快的阶段,所以应该用心去想,去做好每件事,为了帮助大家备战高考,整理了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中国通史复习,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学子。
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中国古代史经典复习笔记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第一节中国远古时代的人类(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粗糙、一百余万年至一万年、三百余处遗迹、群婚→班辈婚→族外婚一、旧石器时代早期(猿人)1、元谋人:1965、云南元谋、170万年2、蓝田人:陕西蓝田、80万年至60万年3、北京人:1927、房山周口店龙骨山、70万年至20万年、直立行走、用火二、旧石器时代中期(智人/古人,二、三十万年至四、五万年)1、大荔人:陕西大荔县甜水沟,20万年。
2、丁村人:山西襄汾县,10万年。
3、许家窑人:山西阳高县,10万年。
4、长阳人:湖北长阳县。
5、马坝人:广东曲江县。
三、旧石器时代晚期(晚期智人/新人、氏族公社开始产生)1、山顶洞人:1.8万余年、黄种人特征、骨针(缝纫)、燧石(人工取火)2、河套人:内蒙古乌审旗3、柳江人:广西柳江县第二节氏族公社(新石器时代)由狩猎、采集到锄农业、畜牧业;磨制石器使用广;陶器发明、使用。
一、仰韶文化新石器中期;河南渑池县、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黄河中游;半坡遗址。
同期另有长江下游河姆渡、黄河下游大汶口、东北辽宁红山文化。
母系氏族公社二、龙山文化黄河中下游,新石器晚期;1928、山东章丘龙山镇、5000—4000年。
长河下游则有良渚文化:1936年,浙江余杭县良渚,玉器为主,5000——3700年。
工具进步;家畜种类增多;制陶术进步,冶铜业出现。
至晚期母权制让位于父权制,父系氏族公社开始形成。
与夏、商文化有继承关系。
第三节中国远古社会的传说时代(略)第二章夏商周第一节夏朝的考古发掘和文化遗址一、王城岗遗址20世纪70年代后期;河南登封告成镇;相当于夏朝早期,位置与“禹都阳城”的地望相合。
二、二里头文化1959;河南偃师;介于河南龙山文化与先商文化之间。
宫殿遗址;铜渣(青铜时代);玉器;酒器;水井遗址。
第二节夏朝的巩固和发展一、国家的出现1、破坏禅让:禹传位于益,禹子启夺位家天下。
(1)中外古代史1、先秦至两汉1.古代的小农经济与政治、思想、科技间的关系(1)与政治:小农经济影响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封建小农经济需要一个专制集权的制度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新兴地主阶级也需要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保护其土地所有制。
(2)与思想: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从而形成重视家庭和谐、邻里和睦的伦理观念和“重男轻女”的尊卑思想。
(3)与科技:一方面,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多集中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等领域,使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特点;另一方面,小农经济发展的缓慢性也决定了古代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技。
2.正确认识重农抑商政策(1)充分肯定“重农”思想:“重农”是古代王朝政权立政之本,其实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改善了百姓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增强了国力,巩固了统治;同时也为工商业发展、科技进步、文化发展等奠定了基础。
因此,“重农”在各个时期,乃至当今时代,都是可取的。
(2)对“抑商”的辨别与分析①“抑商”主要是“抑制私营工商业”,而非不加区别的绝对抑制,汉唐时期官营工商业的发展就是这一政策的典型体现。
这一时期的官营工商业精工细作,不计成本,从而在冶金、丝织、制瓷等行业有许多技术一直领先世界。
通过盐铁官营、酒类专卖以及严格的坊市制度等措施,政府从中获得相当可观的财政收入并保证工商业有序进行。
②“抑商”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取,比如西汉初年的“抑商”在当时的作用主要是积极的,但是明清时期的“抑商”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取的。
1.从不同视角认识“百家争鸣”(1)唯物史观角度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瓦解、分封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时代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形成的大背景,这体现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
②从阶级史观看,孔子、老子主张社会有序,代表的是没落贵族的利益,墨子代表下层劳动者群体的利益,其他如孟子、庄子、韩非子等则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笔记
中国古代史
(通史模式)
一、原始社会
二、先秦
【阶段特征】
(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
依据阶段特征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夏、商、西周(公元前2070~公元前771年),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时期和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
)
一、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
1.政治方面:天下为家的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
制,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2.经济方面:以(西周)井田制为代表的土地国有制占统治地位,集体耕作,工商食
官。
3.文化方面:商代,我国成熟的文字—甲骨文形成,贵族垄断了文化领域。
二、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1.政治方面:社会大变革,国家逐渐由分裂走向统一;分封制趋于瓦解;通过变法
运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逐渐出现。
2.经济方面: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小农经济、重
农抑商政策逐渐形成。
3.文化方面:出现了百家争鸣、科技繁荣的局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诗
经和楚辞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学的早期成就。
【三维坐标·时空清】
【知识体系】
政治史
【研究纲领】
1.考纲解读
考纲要求:
商周的政治制度
考纲解读:
(1)殷商的政治
商朝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王权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2)西周的政治
权力的分配:分封制—政治生活等级化—天下归周;
权力的继承:宗法制—家庭生活政治化—天下归宗;
权力的认同:礼乐制—等级观念生活化—天下归心。
(3)春秋战国的政治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分封制瓦解。
战国时期各国竞相变法,开始兼并
战争。
(4)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经济方面: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飞跃,社会经济发展;井田制
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耕经济开
始形成
政治方面: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变法;分封制逐渐崩溃,开始出
现郡县制,形成中央集权的雏形;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由
奴隶制贵族政治向封建的官僚政治演变
文化方面:礼乐制度崩溃,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
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在政治学、哲学、伦理学等方面取得了
辉煌的成就,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
春秋后期,私学
兴起,平民阶层加入了知识分子队伍,在天文、医学、文学、
艺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2.课标解读
█时空观念
1.夏商周时代的时空定位
2.分封制的演变历程
█历史解释与史料实证
1.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涵
2.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特点█唯物史观
1.认识分封制度瓦解的原因
2.宗法制瓦解的原因
█家国情怀
分析宗法制的社会价值
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所学知识】
●夏商周
一、夏商
1.夏朝:
(1)国家出现
(2)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和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3)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开始,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商朝
(1)主要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