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的活动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7
浅谈课堂教学论文浅谈课堂教学论文(精选9篇)在各领域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
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浅谈课堂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课堂教学论文篇1一、明确教学内容重点,促进体育课堂高效化体育锻炼是体育教学的重要载体,体育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
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不断利用游戏与竞赛的方法,让学生进行体育练习,忽略了体育教学内容的规则性,体育教学内容缺少系统性。
要促进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要肯定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加关注教学内容中的基本动作要领,给学生自主权进行自由探究与学习。
就拿篮球课来讲,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与示范正确的运球动作与投篮动作,引导学生进行短暂的结构性练习。
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游戏与比赛,使学生将刚刚学习的动作要领运用于实践中,促进学生学习成果的提高。
二、结合教学与社会,促进体育课堂高效化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体育教师将初中体育学习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相结合。
教育社会化是教育进步的一种表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体育学习闪光点,掌握一项或者更多的体育技巧,有利于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
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与体育相关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先建立起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知识与锻炼方法。
最后,发掘最适合学生的体育运动,对其进行专项训练。
三、创新教学方法,促进体育课堂高效化教学方法对于初中体育教学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有利于初中体育课堂的高效化。
1.教师要勇于培养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前初中学生的自主意识较强,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
在体育课堂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体育能力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体育学习需求,自己想学什么,就可以学什么。
2.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合理安排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到初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还要考虑到学校的基本设施水平。
浅谈课堂教学组织的意义和策略课堂教学组织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通过合理的安排、组织和管理,在课堂上使教学活动能够有机地开展。
课堂教学组织的意义在于提高教学效果,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合理的组织安排,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此外,课堂教学组织还能够有效管理和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减少教学时间的浪费。
要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采取一些策略。
首先,教师应对课堂教学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并将教学内容分为小块,逐一进行。
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具,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教学环节的衔接和流畅度,使学生能够顺利地跟随教学进度。
另外,教师应合理运用小组讨论、问题解决等互动性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定期进行课堂教学评估,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困难点,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组织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应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合作,不断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潜力。
课堂教学组织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效果的高低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
良好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同时也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活跃和合作的学习氛围。
一、课堂教学组织的意义1. 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合理的教学组织,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有机地组织起来,使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学习。
通过适当的引导和激励,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同时,良好的教学组织还可以避免教学时间的浪费,提高学习效率。
2.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精心的教学组织,教师可以创设出一个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核心是把课堂教学主体的角色还给学生。
而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把握好课堂教学已成为新课改的核心问题。
课堂是实话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主要途径,它包含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两个方面,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个辩证统一体。
“教”和“学”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关系,构成了并行而且统一的活动体系。
而其实质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也就是说,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但无论哪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如果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这种课堂教学必定是低效的,甚至可以说是失败的。
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自身积极主动的发展,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引导他们的积极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合作下知识探索的课堂合作探索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学习形式。
合作以独立为基础,合作探索学习是在主动与探索的基础上形成的,每一位合作者都要积极承担在完成龚东任务中的个人的责任。
在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索学习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实施合作探索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合作探索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促进者”、“引导者”要帮助学生发挥其主体的能动性,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同学之间的互助精神得到大力发扬,学生群体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学生学习潜力得到进一步开发。
从而使教学信息的传输显示出广泛性和活跃性。
2.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自主化的课堂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
从而导致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浊,但学生作为活生生的有意识的人,不应该再是被动的依赖性的学习,学生应该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
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因此,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等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先看、先想、先说、先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更多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浅谈课堂教学组织的意义和策略课堂教学组织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行为和方法。
课堂教学组织不仅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组织的意义:1. 有利于使教师更好地掌握和把握课程的教学进度,使授课有序。
2. 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认真听课,保证听到精神实质。
3. 教师可以随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兴趣的提高。
4. 可以使教师对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有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组织的策略:1. 明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力水平和学习需要,制定教学计划和任务。
2.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注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教学活动,理解和掌握知识。
3. 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风格,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知识点的巩固上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等。
4. 积极倡导课堂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等方式,推动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
5. 合理布置作业,注重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并及时对作业进行检查和评价,全面检查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策略措施,可以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掌握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兴趣,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课堂教学组织的意义越来越被重视。
对于一个课堂教学来说,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水平不仅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直接的影响。
合理的课堂教学组织可以使教师更加有效地传授知识,保证教学进度的顺利推进,确保学生掌握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这样的组织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而且可以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吸引人,让学生有更多的兴趣参与进来。
此外,课堂教学组织还可以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创造和谐温馨的学习氛围,可以更好地发挥教育教学的功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来说,课堂教学组织的策略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1. 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和任务教学组织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力水平和学习需要,制定教学计划和任务。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师生双边活动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的这项论述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我们的教育理念要发生转变,我们的课堂教学将改变过去的“满堂灌”为主要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现状,取而代之的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之光,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讓学生“动起来”,我们教师教学方式要“活起来”,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
因为要想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究性学习,必须要有相应的课堂情景,要让学生有探究的欲望和兴趣,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究。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具体谈谈创建情景的主要方法。
一、巧设问题,渲染情境兴趣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内驱动,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意去学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生动鲜明的教学情景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兴趣。
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就有多高。
比如在教《绿色蝈蝈》一文时,课前我设计了一项开放性的预习作业:“走进法布尔”。
(1)法布尔是一个怎样的人?(2)你了解法布尔的生活经历吗?(3)你从中能发现什么?这样的巧妙设计,使作家作品的介绍,变老师讲为学生主动的接近、了解。
在查找资料,合作交流,接近、了解作家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不断的受到感染、受到教育。
课堂上,有学生介绍作家作品时,有的从〈〈昆虫记〉〉谈起,赞叹法布尔对世界的杰出贡献,有的敬畏他视昆虫为生命的崇高品格——主动探究,使同学们从心里热爱、敬佩着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为下文的深入探究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础,激发了自主探究的兴趣。
二、巧设导语,创设情景好的导语往往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别出心裁的导语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愉快的融入课堂学习。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1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人们对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也在逐步加深。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性教学?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1. 什么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一个由外部的实在世界、内部的心理世界以及行为世界三个层面所构成的结构系统。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
2.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夸美纽斯说:“……假如没有一个学生违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学习任何学科,我们就不会有发生厌恶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一个人都会顺着他的自然的倾向去发展。
”有效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有效教学”主要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
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尺度。
3.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做才能使课堂有效呢3.1深钻教材,备好课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
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
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说备好课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
”这就要求老师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来为每一堂课做准备。
那么如何才能备好课呢?备教材:教师在备课时要参阅教师用书,明确这节课的重点和目标。
思考如何用巧妙、直观的方法,层层突破,轻易地化解难点,让学生理解接受。
备学生:教师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预见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和反应,想出解决的对策。
备教案:教师在教案中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提出哪些问题?教师应该怎样去回答、去解决?3.2上好课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一门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活动应用及其优点一、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的内涵和意义1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互动交流每节课里都有互动,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人和媒体之间,还包括教学内容、环境等随着教学的进程,通过对信息的交换、沟通和分享而产生的相互影响的一种方式和过程。
真正的互动,一定是相互之间产生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比如说,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只是简单的回答,没有真正的动心,没有真正的思考,这只是表层的我问你答。
要想真正对学生产生影响,学生要对问题进行重新认识,使学生产生自己新的思考。
2.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的主要意义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的主要意义在于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
既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还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和学生在同一个教学目标下,同时发生作用。
这种教学行为具有平等民主性、互促互补性、全员参与性,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是教师为了配合学生的学习,而不断去引发教学活动的过程,而学生又不断地来反馈以调控教学活动,来满足自身学习需求的学习过程。
真正发挥了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突出老师和学生的教学相长,互相的促进。
它其实也是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在我们教学实施中,要改变教师绝对权威的主导地位,就是课堂上我说你听,我留作业,你做,我发出号令,你操作。
就像领导训话的时候,是不容易互动的。
只有当老师和学生真正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让学生产生安全感,才能跟老师有真正的互动。
二、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的主要形式1.师生互动包括师生之间相互的问答,相互的反馈,激励,合作,以及师生角色和地位的互换,也就是互相质疑。
有的时候得在课堂里边装点“傻”,吴老师常说:“装傻也是一种教育智慧。
”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吴老师常明知故问:“我怎么没想明白呢?”“真的是这样吗?”这样,教师先产生疑问,把教师的思考传递给学生,学生也在想,产生交锋。
只有对起话来,学生才能受到触动。
老师讲,学生可以反驳、可以坚持。
但是,真正的互相质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选好话题。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赵桂荣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不但可以带动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增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情感。
本文将重点讲解小学的音乐课堂上怎样增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积极通过师生之间互动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
1 引言在小学生的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与小学生之间的默契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但可以决定着整个课堂中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而且完美的配合还可以有助于提升学生整体的音乐素质,进而实现育人的目的。
2 课堂互动教学的原则能够体现出民主且相对公平的方法有很多种,并且对于那些还适合课堂的,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2.1 理解与尊重理解与尊重所有课堂教学的前提,若教师在讲堂中一直处于强势地位,学生则可能在心理上处于弱势地位。
为达到相互理解尊重的效果,一方面是是教师需要感会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身体活动细节,以学生真实接受到的为教学进度;另一方面是尊重学生的想法,不能因为学生的想法天真幼稚就嘲笑或者直接批判,音乐教学需要灵感的创新。
2.2 交流平等这个方面是指学生与教师的之间的信息互相传递,对彼此的想法给予理解。
这就需要教师从课堂上的权威转变为平易近人,将课堂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在做到师生平等交流的基础上,也需要做到学生之间的交流平等,从而能够解决学生之间不平等的问题,即一些学生成为强势主体,一些学生相对弱势群体。
2.3 理解并容忍学生的错误小学生毕竟年龄小,其心智水平发育尚且不高,阅历相当浅薄,这就使得小学生能够提出一些不符实际的问题,这个问题在音乐学习上体现尤为明显,例如有的学生对音乐没有太多的理解与感会,没有节奏也不赶音调,此时教师须给予学生一些指导,将其错误指出来,并且鼓励学生去学习正确的方法。
学习中难免遇到问题,如何引领他们走出错误才是正解。
2.4 容许差异原则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来对如何实现容许差异原则进行说明:第一,以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为主要参考,对那些学习能力好一些、理解能力较强的同学,多给他们上台表演的机会,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可以给他们唱歌的机会,在潜移默化中进步;第二,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学习,也需要给他们上台表演的锻炼机会,从而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并且还能够锻炼他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三,需要关注差异性与整体的共存,即在照顾个体的同时关注全班的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特点作者:赵旭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5年第05期语文课堂活动教学作为适应新形势要求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与以往的教学观和形式相比,有其鲜明的特点。
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在教学实践方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强化了学生的交往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同时,现代教育也提出了“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这样的口号,大力倡导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但是主体性并不是人与生俱来的,它是人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通过内在活动与外在活动无数次的交替、作用而逐渐生成、发展和完善的,也就是说人要形成它的主体性就必须进行活动,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也离不开其自身的活动。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而要实现这一目的,没有学生自始至终的主体性活动是不可想象的。
语文活动教学恰好切合了这一点,它不仅在观念上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而且在具体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也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
它主要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学生主体性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其中来,从学生自身的“做”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语文活动教学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它将学习看成是学生的一种活动,教师只是起调控、指导的“主导”作用,而不是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才是活动的实施主体。
它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活动的主体位置上,并且让学生明白只有他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最终是由他来实现的。
新课改后,我校的语文活动教学是这样进行的,即采用学案导学模式。
学案即导学方案。
是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准、学习方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具体情况,在教师主导下,由师生共同设计的,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完成学习任务使用的学习方案。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活动当前基础教育正从应试模式转到提高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而小学英语教育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突破口。
这就决定了课堂活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课堂教学活动的意义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观念是“英语就是死记硬背”、“满堂灌”,造成了“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不良恶果。
小学基础教育必须摆脱应试教育,转变“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
要想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主动参与课题教学,使他们带着个人发展的需要、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浓厚的兴趣、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教师就得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教学活动,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同时,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
优秀的学生不仅是成绩合格、全面,更重要的是有个性。
课堂活动就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学生在这一特殊的思维活动中主动思考,严格要求自己,从而养成了良好的思考习惯,科学的态度,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
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原则渗透性原则。
随着教学内容而结合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设计真实的语言环境,发展学生用英语获得、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心理素质,培养合作精神,初步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主体性原则。
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敢于开口、勤于开口,对学生的成绩加以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就感,对学生的口头错误不要面面俱到,不要有错必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保证学生的活动时间达一课时的70%以上。
多样性原则。
教师要设计出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新鲜的认知主体,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
要想使活动适合每个个体学生,吸引其兴趣,就要使活动多样化。
灵活性原则。
学生活动过程的顺利进行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如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材料、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方法的选择等等。
浅谈课堂教学的活动设计的原则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某种程度上取决教师采用的活动策略。
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活动环境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
所谓活动环境,是指为了探索和掌握有意义的问题所提供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具体活动的背景材料,而且包括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师生相互配合共同探讨问题的活动氛围。
为此,我们既要在宏观上把握好指导课堂活动的思想和原则,又要在微观上科学操作课堂活动的控制环节。
一、指导课堂教学活动的理论思想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明,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是外来的信息与学生原有知识和思维结构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的物理能力是通过活动作为中介形成的;在活动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进行活动是青少年的一个重要心理特征。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单向灌输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主体的活动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受制于教,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为了达到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科能力这一目标,就应该创设一个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环境,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动态活动方式,努力揭示知识发生的过程和学生思维展开的层次,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制定课堂活动的原则1.学生主动参与的原则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对思维活动过程的展开,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
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水平和学生所能接受的活动方式出发,精心设计学生活动程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感。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知结构、个性品质在参与中都得到发展。
2.个体活动和集体活动相结合的原则课堂教学活动必须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各不相同的学习机会。
在制定活动策略时,要鼓励个别化学习及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作用和“群体效应”,创造一种个体和群体相互促进的活动氛围。
3.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处在具体运算阶段的青少年缺乏形式运算能力,要依靠具体的对象进行思考。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活动策略,帮助学生学会内化,适应形式思维。
浅谈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课堂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通过合理的策略与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教师角度出发,浅谈几种常见的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
在实施启发式教学策略时,教师可以运用如下方法:1. 提问引导:教师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他们自己找到答案。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进行讨论。
2. 探究式学习: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践性的活动或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并解决。
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3. 多媒体支持: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资源,如图表、图片、视频等,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二、合作学习策略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促使学生在互相交流、协作中共同学习和进步的教学方法。
在实施合作学习策略时,教师可以运用如下方法: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共同寻找答案。
2. 角色分工:在小组内,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不同的角色和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设立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角色,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领导能力和团队意识。
3. 合作项目: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项目,比如合作研究、合作实验等,让学生在共同合作中学习,并通过分享和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三、问题导向教学策略问题导向教学策略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学习知识和技能。
在实施问题导向教学策略时,教师可以运用如下方法:1. 引入问题:在引入新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和预测答案。
通过讨论和研究,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学习,并主动探索问题背后的知识。
2. 案例分析: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解决问题。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随机教学浅谈课堂教学中的随机教学随机教学是指教师成功、巧妙处理教学中偶发事件的能力。
幼儿园教学活动是一个充满变化的复杂过程,随时都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作为幼儿教师应时刻把握住教学变化的脉搏和发展趋向,提高自己随机教学的艺术,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圆满达成。
有一位中学教师这样描述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是一潭死水,它应当像大海,永远变幻,就是在宁谧的时候,也孕育着多姿的波澜。
"是的,大海是富于变化的。
一个善于驾驭课堂的教师,就应该像舵手善于驾驭海船,在上每节课的时候,都应当立足于教学艺术之海的千变万化.......由此可见,教学情境瞬息万变情况错综复杂,随时有可能发生意料不到的各种偶发时间,它需要教师正确而迅速地作出判断,并能妥善处理。
我归纳了一下几种方法:一、通过转移幼儿的注意力,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活动中如果出现偶发时间,可利用幼儿注意力容易转移,容易受新异刺激影响的特点,运用转移注意法来处理。
例如,小班幼儿刚入园不久,一个幼儿哭,其他幼儿也会跟着哭,这时教师就需要采用转移注意的方法,用新颖的玩具、好听的故事、好玩的游戏等,将幼儿的注意力从想家转到教学活动上来。
又如一次数学活动,教师正在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的排列位置,这时有个小朋友不知在做什么事嘴里发出"嘟嘟嘟"的声音,其他幼儿听到了,目光一下子都转向那位小朋友,教师若停下来批评这位幼儿,就会影响教学活动,若教师采用转移注意法故意说:"小动物要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了,他们要躲起来,谁愿意找他们?"幼儿的注意力肯定一下子转到游戏上,争着来找小动物。
二、利用幼儿的动来引导幼儿活动,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一方法主要是针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幼儿出现不守纪律、好动等问题时教师以静制动时提出的,她能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能有效地将不守纪律、好动幼儿引导到有组织的活动中来。
浅谈课堂教学的活动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某种程度上取决教师采用的活动策略。
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活动环境是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关键。
所谓活动环境,是指为了探索和掌握有意义的物理问题所提供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具体活动的背景材料,而且包括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师生相互配合共同探讨问题的活动氛围。
为此,我们既要在宏观上把握好指导课堂活动的思想和原则,又要在微观上科学操作课堂活动的控制环节。
一.指导课堂教学活动的理论思想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明,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是外来的信息与学生原有知识和思维结构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的物理能力是通过活动作为中介形成的;在活动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进行活动是青少年的一个重要心理特征。
传统的物理教学基本上是单向灌输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主体的活动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受制于教,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为了达到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物理能力这一目标,就应该创设一个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环境,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动态活动方式,努力揭示知识发生的过程和学生思维展开的层次,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制定课堂活动的原则1.学生主动参与的原则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对思维活动过程的展开,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
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水平和学生所能接受的活动方式出发,精心设计学生活动程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感。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知结构、个性品质在参与中都得到发展。
2.个体活动和集体活动相结合的原则物理课堂教学活动必须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各不相同的学习物理的机会。
在制定活动策略时,要鼓励个别化学习及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作用和"群体效应",创造一种个体和群体相互促进的活动氛围。
3.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处在具体运算阶段的青少年缺乏形式运算能力,要依靠具体的对象进行思考。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活动策略,帮助学生学会内化,适应形式思维。
通过直观教具的演示、模型的操作、生活实例的对比等多种活动方式,揭示抽象概念中的某种状态,某个横断面,并通过学生的个别活动来形成概念,提高思维的能力。
三.课堂教学活动的操作策略课堂教学活动的操作策略,就是怎样引导学生通过思维获得物理概念的具体步骤。
其中,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情景的创设,活动中的议论和活动后的小结是四个关键的操作环节。
1.活动内容的选择和转换为了达到传授知识,提高能力的教学目标,物理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并抓住教材加工的两个环节:选择和转换。
所谓选择,一是要选择教材中的关键内容,便于以点带面,以线成串;二是要选择能启迪学生思维的良机。
所谓转换,就是把现成的教材转换成既有教学内容又有活动步骤的"超文本"。
2. 活动情景的创设从静止的平面教案到立体的课堂活动,首先应该把握好活动情景的超内创设这个控制环节。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着笔墨,多动脑筋,往往能起到出奇制胜、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优良的活动环境,是一门教学艺术。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遵循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的创设原则,在了如下尝试:(1)设置悬念,构建迫切学习的活动情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实际上是以"疑"为纽带的动态统一体系。
以问题作为出发点,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心理,从而造成积极活动的课堂气氛。
(2)设计实验操作,构建手脑并用的活动情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作思维的操练直接制约着物理思维的发展。
在进行抽象的物理概念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构建学生操作实验的活动情景,并以学生操作获得的结论为感性材料展开教学,形成一猜想--验证的教学活动模式(3)实例引发,构建学用结合的活动情景(4)采用电教手段,构建多媒体的活动情景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丰富教学活动的形式带来了良好的契机。
优化组合多种媒体,不但能够展示活动内容的某些细节和动态变化过程,激发学生多种感官协调活动,而且可以节省活动的时间和拓宽活动的空间。
在进行练习、总结等反馈活动时,可组织学生把答案写在胶片上,用投影的发生来交流。
3.活动过程的组织和调空为了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始至终保持着积极思维的心理状态,教师必须把握好活动过程中的两个要素: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的调控手段。
活动的组织形式可分为个体活动、小组活动和班级活动,其选择必须根据问题的特点和活动的要求。
为了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个体活动必须贯彻在活动的始终,而通过小组活动和交流,能使尽可能多的学生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在与他人思维的比较中得到补充和完善。
班级活动是活动开展的起点和归宿,通过教师的调空、点拨和全班学生的集思广益,使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达到更深层次的掌握和理解。
教师对活动过程的调控应该像渔夫一样,既要撒得开,又要收得拢。
在活动设计时,教师应该充分估计到学生有可能遇到的障碍,做好适当的铺垫;在活动进行时,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倾听并收集有关信息,进行适当的引导;对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创造性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当活动发展下去不再具有发展性时,教师应立即结束活动。
4.活动中的议论和小结议论和交流,是物理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的主要功能有:(1)可以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2)可以提供给学生思考和主动建构知识的机会;(3)可以充分发挥个体作用和群体效应,创造出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良好气氛。
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尽可能多地提供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努力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启动并协调有创造性的、有成效的课堂讨论。
活动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讨论,活动后的小结水平是检验活动是否有成效的标准。
教师可采取给出小结提纲--学生小结--教师补充--学生自己小结的递进方式,使学生学会对活动结果进行观察比较和归纳总结,完成从具体到抽象、从模糊到准确、从单一到系统的思维训练。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优化教学活动的策略,把握好活动过程中的操作环节,就能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和物理能力,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
物理教学中有关提问的一些思考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袁裕浩1月30日物理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
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
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下面从七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提问是最好的反馈方式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
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如果注意力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学习兴奋中心,听课效果就比较理想。
学生在答问时精力集中,而在听讲时有时散漫。
教师光靠静讲、维持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是达不到要求的,而应以授课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激发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提问可以让学生发现不足对于一些重要物理概念,一般水平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懂了,其实不然。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
特别是在学生一般认为理当如此的地方,可提出与常规看法相悖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
同时引导学生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或以题目的本身提出疑问或变换题目的条件,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四、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课堂提问便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
如在教师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采用边做边提问让学生回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提问学生和由学生发问,可以通过对话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设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冷静考虑,合理处置。
通过提问,教师可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
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
通过提问,能够发现作业、考试中的抄袭现象,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解决。
五、提问中常出现的一些误区及对策有些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在提问方面可能存在这样一些误区:(1)整堂课只管自己讲,不提一个问题,"满堂灌"。
(2)什么都要问,低级的、重复的、漫无边际的、模模糊糊的问题。
(3)所提问题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距离较远,偏离了主题。
(4)只提好学生,不提差生;专提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或对差生进行惩罚性提问,给学生难堪。
(5)提问没有层次性,难易问题无阶梯。
(6)提问表达不言简意赅,有时不知所云,学生无法回答。
(7)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对学生的提问不理不睬。
(8)提问随意,东拉西扯,越扯越远。
(9)不能灵活应变,针对课堂气氛、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追问下去,扩大战果。
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提问中应处理好这样四个关系:(1)点与面的关系。
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
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转化差生,达到共同提高。
(2)难与易的关系。
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过深过难而造成冷场。
(3)曲与直的关系。
提问题不能只问"是什么"、"对不对",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否则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
(4)多与少的关系。
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
教师切不可为提问而提问。
提问过多过滥,学生应接不暇,没有思考的余地,必然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
提问过少,难以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势必造成学生厌倦反感,效果必然很差。
六、提问常采用的几种具体方式同一物理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样。
课堂上,教师若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专题或概念上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