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289-2016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汇总表格 (架空管线之间及其与建(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
- 格式:pdf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2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强制标准2008-06-1103:41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通知根居国家计委《一九九二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计综合[1992]第490号文附件二)的要求,由我部组织制订的《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289-98,自1999年5月1日起施行。
本规范由我部负责管理,由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工作,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8年12月7日目录1总则2地下敷设一般规定直埋敷设综合管沟敷设3架空敷设附录本规范用词说明内容1总则为合理利用城市用地,统筹安排工程管线在城市的地上和地下空间位置,协调工程管线之间以及城市工程管线与其他各项工程之间的关系,并为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合分区规划)、详细规划阶段的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排列顺序和工程管线问的最小水平净距、最小垂直净距;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最小覆土深度;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架空敷设时管线及杆线的平面位置及周围建(构)筑物、道路、相邻工程管线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和最小垂直净距。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并应考虑远景发展的需要。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应结合城市的发展合理布置,充分利用城市地上、地下空间。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应与城市道路交通、城市居住区、城市环境、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热力工程、电力工程、燃气工程、电信工程、防洪工程、人防工程等专业规划相协调。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地下敷设一般规定城市工程管线宜地下敷设。
工程管线的平面位置和竖向位室均应采用城市统一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城市⼯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城市⼯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综合管沟敷设的⼀般规定1 当遇下列情况之⼀时,⼯程管线宜采⽤综合管沟集中敷设。
(1)交通运输繁忙或⼯程管线设施较多的机动车道、城市主⼲道以及配合兴建地下铁道、⽴体交叉等⼯程地段。
(2)不易开挖路⾯的路段。
(3)⼴场或主要道路的交叉处。
(4)需同时敷设两种以上⼯程管线及多回路电缆的道路。
(5)道路与铁路或河流的交叉处。
(6)道路宽度难以满⾜直埋敷设多种管线的路段2 综合管沟内⾐敷设电信电缆管线、低压配电电缆管线、给⽔管线、热⼒管线、污⾬⽔排⽔管线。
3 综合管沟内相互⽆⼲扰的⼯程管线可设置在管沟的同⼀个⼩室;相互有⼲扰的⼯程管线应分别设在关沟的不同⼩室。
电信电缆管线与⾼压输电电缆管线必须分开设置;给⽔管线与排⽔管线可在综合管沟⼀侧布置、排⽔管线应布置在综合管沟的底部。
4 ⼯程管线⼲线综合管沟的辐射,应设置在机动车道下⾯,其覆⼟深度应根据道路施⼯、⾏车荷载和综合管沟的结构强度以及当地的冰冻深度等因素综合确定;敷设⼯程管线⽀线的综合管沟,应设置在⼈⾏道或⾮机动车道下,其埋设深度应根据综合管沟的结构强度以及当地的冰冻深度等因素综合确定。
我国是于1958年⾸先在北京敷设了综合管沟。
许多国家对综合管沟的设置原则作了⼀些规定:⼀、俄罗斯在下列情况下,敷设综合管沟:1.在拥有⼤量现状或规划地下管线的⼲道下⾯。
2.在改建地下⼯程设施很发达的城市⼲下⾯;3.需同时埋设给⽔管线、供热管线及⼤量电⼒电缆情况下;4.在没有余地专供埋设管线,特别是铺在刚性基础的⼲道下⾯时;5.在⼲道同铁路的交叉处。
⼆、⽇本在交通显著拥挤的道路上,地下管线施⼯将对道路交通产⽣严重⼲扰时,由建设部门指定建设综合管沟。
综合管沟建设可结合道路改造(按城市规划道路拓宽等)或地下铁路建设,城市⾼速路等⼤规模⼯程建设同时进⾏,近年来特别是京都内直属国道上不仅配合上述⼯程修建综合管沟,⽽且还单独修建综合管沟。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强制标准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通知根居国家计委《一九九二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计综合[1992]第490号文附件二)的要求,由我部组织制订的《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289-98,自1999年5月1日起施行。
本规范由我部负责管理,由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工作,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8年12月7日目次1 总则2 地下敷设2.1 一般规定2.2 直埋敷设2.3 综合管沟敷设3 架空敷设附录本规范用词说明1 总则1.0.1 为合理利用城市用地,统筹安排工程管线在城市的地上和地下空间位置,协调工程管线之间以及城市工程管线与其他各项工程之间的关系,并为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合分区规划)、详细规划阶段的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1.0.3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排列顺序和工程管线问的最小水平净距、最小垂直净距;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最小覆土深度;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架空敷设时管线及杆线的平面位置及周围建(构)筑物、道路、相邻工程管线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和最小垂直净距。
1.0.4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并应考虑远景发展的需要。
1.0.5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应结合城市的发展合理布置,充分利用城市地上、地下空间。
1.0.6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应与城市道路交通、城市居住区、城市环境、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热力工程、电力工程、燃气工程、电信工程、防洪工程、人防工程等专业规划相协调。
1.0.7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地下敷设2.1 一般规定2.1.1 城市工程管线宜地下敷设。
2022-2023年一级注册建筑师《设计前期与场地设计》预测试题(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1.图示土方量方格网边长为10m,其挖填土方量何者是正确的?()A.填25m3B.挖25m3C.填12.5m3D.挖12.5m3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正号是填方,负号是挖方,四数平均值=-0.25m,挖方量=平均值×面积=-0.25m×100m2=-25m3。
本题中,应挖25m3。
2.下列有关医院布局的叙述,错误的是()。
A.病房楼应获得最佳朝向B.病房楼的前后间距除应满足日照要求外不宜小于12mC.职工住宅如建在医院基地内,应增设出入口D.一般病房的采光不应低于采光等级Ⅳ级的采光系数标准值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 51039—2014)第4.2.7条规定,在医疗用地内不得建职工住宅。
医疗用地与职工住宅用地毗连时,应分隔,并应另设出入口。
A项,第4.2.1条第4款规定,病房宜能获得良好朝向。
B项,第4.2.6条规定,病房建筑的前后间距应满足日照和卫生间距要求,且不宜小于12m。
D 项,《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 50352—2019)第7.1.2条规定,居住建筑的卧室和起居室(厅)、医疗建筑的一般病房的采光不应低于采光等级Ⅳ级的采光系数标准值,教育建筑的普通教室的采光不应低于采光等级Ⅳ级的采光系数标准值,且应进行采光计算。
3.下列关于综合医院总平面设计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病房楼获得最佳朝向B.医院人员次要出入口可作为废弃物出口,但不得作为尸体出口C.应留有改建、扩建余地D.在门诊部、急诊部附近应设车辆停放场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B项,《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 51039—2014)第4.2.2条规定,医院出入口不应少于2处,人员出入口不应兼作尸体或废弃物出口。
AC两项,第4.2.1条规定,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①病房宜能获得良好朝向;②宜留有可发展或改建、扩建的用地;D项,第4.2.3条规定,在门诊、急诊和住院用房等入口附近应设车辆停放场地。
地方标准综合地下管线数据格式标准常熟市规划局2012年7月修改说明1、将数据库中的管点信息表分为总表与分表,使各类管点信息表和各类管段信息表一一对应,方便今后数据的更新和维护。
2、对图上点号,外业点号的命名方式进行了更改,管点信息表中添加了图幅号字段,管段信息表中的“起点点号”、“终点点号”使用拓扑关系中管线的起点及终点的物探点号。
3、在各管点及管段信息表中,红色的字段为采集时必须采集并填写的,绿色的字段中的值可通过软件计算得出或可用其它方式加入值。
目录1 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基本规定 (1)4 文件要求 (1)4.1 文件格式规定 (1)4.2专业图形文件命名规则 (1)4.3综合图文件命名规则 (2)4. 4管线成果表文件命名规则 (2)4. 5管线图分层规定 (3)4.6管线点编号规则 (6)4.7管段的编码规则 (7)4.8提交数据说明 (7)5 数据结构 (2)5.1 数据库表索引 (2)5.2 数据库表结构 (3)附表1 要素类型命名字典表 (27)附表2 管线类型字典表 (27)附表3 构筑物类型字典表 (28)附表4 附属物类型字典表 (29)附表5 管点类型字典表 (40)附表6 管线埋设类型字典表 (48)附表7 权属单位字典表 (49)附表8 管段位置字典表 (50)附表9 道路名称字典表 (50)1 围本标准规定了城市综合地下管线信息化中的基本规定、文件要求和数据结构等。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综合地下管线的普查和竣工测量。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CJJ61-2003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GB 50289-98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CJJ103-2004 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CJJ100-2004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8-2011 城市测量规范3 基本规定3.1管线探测与资料编制应采用常熟市城市坐标系统及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系统,并由城市勘测管理部门统一提供测量控制资料,常熟市规划局提供1:500、1:1000数字地形图。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Code of Urban Engineering Pipeline Comprehensive PlanningGB 50289-98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实施日期:1999年5月1日1 总则1.0.1为合理利用城市用地,统筹安排工程管线在城市的地上和地下空间位置,协调工程管线之间以及城市工程管线与其他各项工程之间的联系,并为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含分区规划)、详细规划阶段的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1.0.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排列顺序和工程管线间的最小水平净距、最小垂直净距;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最小覆土深度;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架空敷设时管线及杆线的平面位置及周围建(构)筑物、道路、相邻工程管线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和最小垂直净距。
1.0.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并应考虑远景发展的需要。
1.0.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应结合城市的发展合理布置,充分利用城市地上、地下空间。
1.0.6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应与城市道路交通、城市居住区、城市环境、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热力工程、电力工程、燃气工程、电信工程、防洪工程、人防工程等专业规划相协调。
1.0.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地下敷设2.1 一般规定2.1.1 城市工程管线宜地下敷设。
2.1.2 工程管线的平面位置和竖向位置均应采用城市统一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2.1.3 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要符合下列规定:2.1.3.1 应结合城市道路网规划,在不妨碍工程管线正常运行、检修和合理占用土地的情况下,使线路短捷。
2.1.3.2 应充分利用现状工程管线。
当现状工程管线不能满足需要时,经综合经济、技术比较后,可废弃或抽换。
2.1.3.3 平原城市应避开土质松软地区、地震断裂带、沉陷区以及地下水位较高的不利地带;起伏较大的山区城市,应结合城市地形的特点合理布置工程管线位置,并应避开滑坡危险地带和洪峰口。
(一)自建筑红线至道路中心由浅至深的排列次序《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10.0.2.5 各种管线的埋设顺序应符合下列规定:(1)离建筑物的水平排序,由近及远宜为:电力管线、电信管线、煤气管、热力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10.0.2.6 电力电缆与电信管缆宜远离,并按照电力电缆在道路东侧或南侧、电信管缆在道路西侧或北侧的原则布置;《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2.2.3 工程管线在道路下面的规划位置宜相对固定。
从道路红线向道路中心线方向平行布置的次序,应根据工程管线的性质、埋设深度等确定。
分支线少、埋设深、检修周期短和可燃、易燃和损坏时对建筑物基础安全有影响的工程管线应远离建筑物。
布置次序宜为: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燃气配气、给水配水、热力干线、燃气输气、给水输水、雨水排水、污水排水。
2.2.4 工程管线在庭院内建筑线向外方向平行布置的次序,应根据工程管线的性质和埋设深度确定,其布置次序宜为:电力、电信、污水排水、燃气、给水、热力。
当燃气管线可在建筑物两侧中任一侧引人均满足要求时,燃气管线应布置在管线较少的一侧。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289-98第7.1.9条管线综合布置时,干管应布置在用户较多的一侧或将干管分类布置在道路两侧。
管线综合宜按下列顺序,自建筑红线向道路方向布置: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热力管道、燃气输气、生产及生活给水管道、工业废水管道、生活污水管道、消防管道、雨水排水管道、照明及电信杆柱。
(二)各类管线垂直排列次序《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10.0.2.5 各种管线的埋设顺序应符合下列规定:(2)各类管线的垂直排序,由浅入深宜为:电信管线、热力管、小于10KV电力电缆、大于10KV电力电缆、煤气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2.2.11 当工程管线交叉敷设时,自地表面向下的排列顺序宜为:电力管线、热力管线、燃气管线、给水管线、雨水排水管线、污水排水管线。
地方标准综合地下管线数据格式标准常熟市规划局2012年7月修改说明1、将数据库中的管点信息表分为总表与分表,使各类管点信息表和各类管段信息表一一对应,方便今后数据的更新和维护。
2、对图上点号,外业点号的命名方式进行了更改,管点信息表中添加了图幅号字段,管段信息表中的“起点点号”、“终点点号”使用拓扑关系中管线的起点及终点的物探点号。
3、在各管点及管段信息表中,红色的字段为采集时必须采集并填写的,绿色的字段中的值可通过软件计算得出或可用其它方式加入值。
目录1 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基本规定 (1)4 文件要求 (1)4.1 文件格式规定 (1)4.2专业图形文件命名规则 (1)4.3综合图文件命名规则 (2)4. 4管线成果表文件命名规则 (2)4. 5管线图分层规定 (3)4.6管线点编号规则 (6)4.7管段的编码规则 (7)4.8提交数据说明 (7)5 数据结构 (2)5.1 数据库表索引 (2)5.2 数据库表结构 (3)附表1 要素类型命名字典表 (27)附表2 管线类型字典表 (27)附表3 构筑物类型字典表 (28)附表4 附属物类型字典表 (29)附表5 管点类型字典表 (40)附表6 管线埋设类型字典表 (48)附表7 权属单位字典表 (49)附表8 管段位置字典表 (50)附表9 道路名称字典表 (50)1 围本标准规定了城市综合地下管线信息化中的基本规定、文件要求和数据结构等。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综合地下管线的普查和竣工测量。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CJJ61-2003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GB 50289-98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CJJ103-2004 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CJJ100-2004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8-2011 城市测量规范3 基本规定3.1管线探测与资料编制应采用常熟市城市坐标系统及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系统,并由城市勘测管理部门统一提供测量控制资料,常熟市规划局提供1:500、1:1000数字地形图。
7.9 管线综合规划7.9.1 编制工程管线综合规划时,应减少管线在道路交叉口处的交叉。
当工程管线竖向位置发生矛盾时,应按下列规定处理:压力管线让重力自流管线;可弯曲管线让不宜弯曲管线,分支管线让主管线,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
7.9.2 确定各类工程管理线之间、管线与建(构)筑物之间的间距及相互位置关系应符合表7.9.2中的规定:7.9.3 确定给水管网走向、位置及覆土深度应符合表7.9.3规定:7.9.4工程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应符合表7.9.47.9.5各种架空线路之间及其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应符合表7.9.5规定。
7.9.6 工程管线在道路下面时应布置在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面。
7.9.7地下管线在道路下面的规划位置宜相对固定,从道路红线向道路中心线布置的次序为: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给水管线、排水管线。
7.9.8电力线、电信与广播架空杆线宜分别架设在道路两侧,并不应穿越宅院上空。
8 生态环境与景观风貌8.1 景观环境规划原则8.1.1 加强村口与公共中心的景观环境规划,营造标志性景观效果。
8.1.2 结合地形,农田、水系、林地等自然要素和人文景观,塑造地方景观风貌。
8.1.3 结合民俗民风,展示地方文化,体现乡土气息。
8.2 建筑风貌8.2.1 根据村庄整体风格特色、居民生活习惯、地形与外部环境条件、传统文化等因素,体现整体协调、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格。
8.2.2 住宅建筑造型要结合当地传统建筑风貌、充分利用地方建筑材料,形成鲜明的地方色调特色。
8.2.3 各类公共建筑应造型新颖,错落有致,除满足功能要求外,必须与村庄的整体环境相协调。
8.3 绿地系统8.3.1 充分利用现状自然条件,尽量在劣地、坡地、低洼地区,池塘边,河道及道路两侧、宅前宅后布置绿化,美化居住环境。
8.3.2 绿地建设重点宜结合村口与公共中心及沿主要道路布置,有条件的大型村庄可设置公共绿地。
8.3.3 村庄公共绿地应适当设置座椅、儿童活动设施、健身设施、小品建筑等。
GB 50289-2016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汇总表格
2管线距建筑物距离,除次高压燃气管道为其至外墙面外均为其至建筑物基础,当次高压燃气管道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或增加管壁厚度时,管道距建筑物外墙面不应小于3.0m;3地下燃气管线与铁塔基础边的水平净距,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地下燃气管线和交流电力线接地体净距的规定;
4燃气管线采用聚乙烯管材时,燃气管线与热力管线的最小水平净距应按现行行业标准《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 63执行;
5直埋蒸汽管道与乔木最小水平间距为2.0m。
2燃气管线采用聚乙烯管材时,燃气管线与热力管线的最小垂直净距应按现行行业标准《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63执行。
3铁路为时速大于等于200km/h客运专线时,铁路(轨底)与其他管线最小垂直净距为1.50m。
表5.0.10高压架空电力线路规划走廊宽度(单杆单回或单杆多回)注:架空电力线与其他管道及建(构)筑物的最小水平净距为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的净距。
注:1架空电力线及架空通信线与建(构)筑物及其他管道的最小垂直净距为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的净距。
2括号内为特指与道路平行,但不跨越道路时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