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绝对湿度计算公式

绝对湿度计算公式

绝对湿度计算公式

1.露点温度计算公式(已知相对湿度和温度):

Td=b/[a/log(e/6.11)-1]

e=f*Es

Es=E0X10(a*t)/(b+t)

t:空气温度℃Td:露点温度℃e:空气中水蒸汽压力hPa

a、b:t>0℃时,a=7.5,b=237.3 t≤0℃时,a=9.5,b=265.5

f:相对湿度% Es:饱和水蒸汽压hPa

E0:t=0℃时饱和水蒸汽压,取E0=6.11hPa

相对湿度:

RH=ρw/ρwmax X100%=s/SX100% = e/Es X100%

ρw绝对湿度ρwmax最高湿度s比湿S最高比湿2.绝对湿度计算公式ρw =e/(R w*T)=m/V

e蒸汽压Pa 水的气体常数=461.52J/(Kg*K)T 温度(K)m空气中溶解水的质量g V空气体积m3

1Pa=0.01hPa T=t+273.15 1Kg=100g

所以ρw=f*6.11*100*10(7.5*t)/(237.3+t) *1000/(461.52*(t+273.15))

湿度的计算

空气相对湿度RH%的计算 空气相对湿度RH%,计算 内容摘要:相对湿度是绝对湿度与最高湿度之间的比,它的值显示水蒸气的饱和度有多高,它的单位是% 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是绝对湿度与最高湿度之间的比,它的值显示水蒸气的饱和度有多高,它的单位是%。相对湿度为100%的空气是饱和的空气。相对湿度是50% 的空气含有达到同温度的空气的饱和点的一半的水蒸气。相对湿度超过100%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一般凝结出来。随着温度的增高空气中可以含的水就越多,也就是说,在同样多的水蒸气的情况下温度升高相对湿度就会降低。因此在提供相对湿度的同时也必须提供温度的数据。通过相对湿度和温度也可以计算出露点。 以下是计算相对湿度的公式: 其中的符号分别是: ρw–绝对湿度,单位是克/立方米 ρw,max–最高湿度,单位是克/立方米 e–蒸汽压,单位是帕斯卡 E–饱和蒸汽压,单位是帕斯卡 s–比湿,单位是克/千克 S–最高比湿,单位是克/千克

「绝对湿度」指一定体积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一般其单位是克/立方米。绝对湿度的最大限度是饱和状态下的最高湿度。绝对湿度只有与温度一起才有意义,因为空气中能够含有的湿度的量随温度而变化,在不同的高度中绝对湿度也不同,因为随着高度的变化空气的体积变化。但绝对湿度越靠近最高湿度,它随高度的变化就越小。 下面是计算绝对湿度的公式: 其中的符号分别是: [编辑]相对湿度(RH) 一台溼度計正在紀錄相對濕度 「相对湿度」(RH)是绝对湿度与最高湿度之间的比,它的值显示水蒸气的饱和度有多高。相对湿度为100%的空气是饱和的空气。相对湿度是50%的空气含有达到同温度的空气的饱和点的一半的水蒸气。相对湿度超过100%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一般凝结出来。随着温度的增高,空气中可以含的水就越多。也就是说,在同样多的水蒸气的情况下,温度降低,相对湿度就会升高;温度升高,相对湿度就会下降低。因此在提供相对湿度的同时也必须提供温度的数据。通过最高湿度和温度也可以计算出露点。

空气相对湿度与露点查询表

-5.595 -682 -872 -1061 -1250 -1440 -1729 -2119 -26 -5.095 -684 -773 -963 -1152 -1342 -1631 -1921 -14 -4.596 -585 -774 -861 -1053 -1343 -1533 -1823 -2213 -28 4 -41 -4.096 -586 -675 -865 -1055 -1245 -1435 -1725 -2116 -26 6 -36 -3.597 -486 -576 -766 -956 -1147 -1337 -1528 -2018 -248 -32 -3.097 -387 -578 -667 -858 -1048 -1239 -1530 -1820 -2311 -18 -2.598 -388 -478 -668 -858 -950 -1241 -1432 -1723 -2113 -26 1 -35 -2.098 -288 -479 -569 -760 -951 -1142 -1333 -1625 -2016 -24 3 -32 -1.599 -288 -380 -570 -662 -853 -1044 -1235 -1527 -1818 -23 6 -29 -1.099 -190 -381 -471 -663 -754 -946 -1137 -1429 -1721 -211- -26 -0.5100 -190 -281 -372 -564 -756 -847 -1139 -1331 -1623 -1913 -24 0.0100 091 -282 -273 -465 -657 -848 -1041 -1233 -1625 -1817 -22 0.5100 091 -183 -274 -466 -558 -760 -942 -1234 -1427 1619 -20 1.0100 191 083 -275 -366 -460 -652 -844 -1036 -1229 -1521 -19 1.5100 192 083 -175 -268 -461 -553 -745 -938 -1131 -1423 -17 2.0100 292 184 -175 -268 -361 -553 -647 -840 -932 -1325 -16 2.5100 292 184 176 -169 -362 -454 -647 -740 -933 -1227 -15 3.0100 392 284 176 -169 -262 -454 -548 -741 -834 -1128 -1422 -17 3.5100 392 185 177 070 -262 -355 -549 -641 -835 -1029 -1324 -16 4.0100 493 385 277 070 -163 -256 -449 -642 -836 -930 -1226 -15 4.5100 493 385 278 171 064 -257 -350 -544 -737 -831 -1126 -14 5.0100 593 486 378 272 065 -158 -351 -445 -638 -732 -1027 -1321 -16 5.5100 593 486 379 272 165 -159 -252 -446 -540 -733 -927 -1222 -1516 -18 6.0100 693 586 479 373 166 060 -253 -347 -541 -635 -829 -1123 -1417 -17 6.5100 693 586 479 373 267 160 -154 -248 -142 -636 -830 -1024 -1318 -16 7.0100 793 687 580 474 367 161 055 -149 -343 -537 -731 -926 -1120 -1414 -18 7.5100 793 687 580 474 368 262 156 -150 -244 -438 -633 -827 -1022 -1316 -17 8.0100 894 787 681 575 469 363 157 051 -245 -340 -534 -729 -923 -1218 -1512 -197 -25 8.5100 894 787 681 575 469 363 258 152 -146 -241 -435 -630 -825 -1119 -1313 -179 -23 4 -31 9.0100 994 888 781 676 570 464 358 153 047 -242 -336 -531 -726 -1021 -1216 -1611 -20 6 -27 9.5100 994 988 882 776 570 465 359 254 148 -143 -338 -432 -627 -922 -1117 -1412 -188 -24 10.0100 1094 988 882 777 671 565 460 354 149 044 -239 -334 -529 -724 -1019 -1314 -169 -21 5 -29 10.5100 1094 1088 982 877 771 566 461 355 250 045 -140 -335 -430 -625 -920 -1116 -1511 -19 6 -25 2 -38 11.0100 1194 1088 983 877 772 666 561 456 351 146 041 -236 -431 -526 -822 -1017 -1313 -178 -22 4 -31 11.5100 1194 1189 1083 978 872 767 662 457 352 247 042 -137 -332 -528 -723 -919 -1214 -1510 -19 5 -26 1 -43 12.0100 1294 1189 1083 978 873 768 663 557 453 348 143 038 -232 -429 -624 -820 -1016 -1311 -177 -23 3 -33 12.5100 1294 1289 1183 1078 973 868 763 658 453 349 244 039 -135 -330 -526 -721 -917 -1213 -159 -20 4 -27 13.0100 1395 1289 1184 1079 974 869 764 659 554 449 345 140 036 -231 -427 -623 -818 -1114 -1410 -18 6 -24 13.5100 1395 1389 1284 1179 1074 969 864 760 655 550 346 241 137 -132 -328 -524 -720 -916 -1211 -168 -21 14.0100 1495 1390 1284 1179 1074 970 865 760 656 551 446 342 138 033 -229 -425 -621 -817 -1113 -149 -18 14.5100 1495 1490 1384 1280 1175 1070 965 861 756 652 547 343 239 135 -130 -326 -522 -718 -914 -1211 -16 15.0100 1595 14 90 1385 1280 1275 1171 1066 961 857 652 548 444 340 136 031 -227 -424 -620 -816 -1112 -14 15.5100 1595 1590 1485 1380 1276 1171 1066 962 858 753 649 545 341 237 133 -129 -325 -521 -717 -913 -12 16.0100 1695 1590 1485 1381 1376 1271 1167 1062 958 854 750 546 441 337 134 030 -226 -422 -618 -815 -11 16.5100 1695 1690 1585 1481 1376 1272 1267 1063 9 59 855 750 646 542 438 235 131 -127 -323 -520 -716 -9 17.0100 1795 1690 1586 1581 1477 1372 1268 1164 1059 955 851 747 643 439 335 232 028 -224 -421 -617 -9 17.5100 1795 1791 1686 1581 1477 1373 1368 1264 1160 1056 952 748 644 540 436 233 129 -125 -322 -432 7 18.0100 1895 1791 1686 1682 1577 1473 1369 1265 1160 1056 952 849 745 641 537 334 230 027 -223 -331 6 18.5100 1895 1891 1786 1682 1578 1473 1469 1365 1261 1157 1053 949 846 642 638 435 331 228 -124 -230 5

大气压的五种变化

大气压的五种变化 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等条件下,地球上方大气压的值有所不同。本文择取大气压的五种主要变化,做一些分析讨论,供参考。 从微观角度看,决定气体压强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气体的密度n;二是气体的热力学温度T。在地球表面随地势的升高,地球对大气层气体分子的引力逐渐减小,空气分子的密度减小;同时大气的温度也降低。所以在地球表面,随地势高度的增加,大气压的数值是逐渐减小的。如果把大气层的空气看成理想气体,我们可以推得近似反映大气压随高度而变化的公式如下: μ=p0gh/RT 由上式我们可以看出,在不考虑大气温度变化这一次要因素的影响时,大气压值随地理高度h的增加按指数规律减小,其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在2km以内,大气压值可近似认为随地理高度的增加而线性减小;在2km以外,大气压值随地理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渐缓。所以过去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介绍:在海拔2千米以内,可以近似地认为每升高12米,大气压降低1毫米汞柱。 地球表面大气层里的成份,变化比较大的就是水汽。人们把含水汽比较多的空气叫“湿空气”,把含水汽较少的空气

叫“干空气”。有些人直觉地认为湿空气比干空气重,这是不正确的。干空气的平均分子量为,而水气的分子量只有,所以含有较多水汽的湿空气的密度要比干空气小。即在相同的物理条件下,干空气的压强比湿空气的压强大。 在地球表面,由赤道到两极,随地理纬度的增加,一方面由于地球的自转和极地半径的减小,地球对大气的吸引力逐渐增大,空气密度增大;另一方面由于两极地区温度较低,所以空气中的水汽较少,可近似看成干空气,所以由赤道向两极,随地理纬度增加,大气压总的变化规律是逐渐增大。 对于同一地区,在一天之内的不同时间,地面的大气压值也会有所不同,这叫大气压的日变化。一天中,地球表面的大气压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最高值出现在9~10时。最低值出现在15~16时。 导致大气压日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大气的运动;二是大气温度的变化;三是大气湿度的变化。 日出以后,地面开始积累热量,同时地面将部分热量输送给大气,大气也不断地积累热量,其温度升高湿度增大。当温度升高后,大气逐渐向高空做上升辐散运动,在下午15~16时,大气上升辐散运动的速度达最大值,同时大气的湿度也达较大值,由于此二因素的影响,导致一天中此时的大气压最低。16时以后,大气温度逐渐降低,其湿度减小,向上的辐散运动减弱,大气压值开始升高;进入夜晚;大气

湿度空气计算方法

相对湿度、露点温度转换的基本原理说明 湿度研究对象是气体和水汽的混合物。 无论是对于自由大气中的空气而言,还是对密闭容器中的特定气体而言,但凡是气体和水汽的混合物,都可以作为湿度的研究对象,湿度研究的一般理论大多都是通用的。 湿度的表示方法很多,包括混合比、体积比、比湿、绝对湿度、相对湿度等等,虽然各单位之间的转换非常复杂,但其定义都是基于混合气体的概念引出的。相对湿度是比较常用的湿度单位,是一个相对概念(所以,相对湿度是一个无量纲单位),主要有以下几种定义表达: 1、 压力为P,温度为T的湿空气的相对湿度,是指在给定的湿空气中,水汽的摩尔分数(或实际水汽压)与同一温度T和压力P下纯水表面的饱和水汽的摩尔分数(或饱和水气压)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2、实际水汽压与同一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从相对湿度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相对湿度的计算,是通过混合气体的实际水汽压与同状态下(温度、压力)水汽达到饱和时其饱和水汽压相比得来的。 对于混合气体而言,其实际水汽压与总压力和混合比相关,但对于物质的量而言,是独立的,也就是无相关的。但是,在保持混合气体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混合气体的饱和水汽压是与温度相关的(在湿度论坛中,本人给出了温度to饱和水汽压的简化公式以及计算程序,可下载)。 上面说道:饱和水汽压是与温度相关的量。 在保持系统的混合比、总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混合气体的温度,能够降低混合气体的饱和水汽压,从而使得混合气体的饱和水汽压等于混合气体的实际水汽压,此时,相对湿度为100%,该温度,即为混合气体的露点温度。 基于上述解释,可以看出,只要测量得到了露点温度,通过温度to饱和水汽压的计算公式或者计算程序,即可计算出混合气体的在露点温度时的饱和水汽压,也就是正常状态下混合气体的实际水汽压。 同样,只要测量了当前混合气体的正常温度,就可以通过温度to饱和水汽压的计算公式或者计算程序,得到当前系统正常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 实际水汽压除以饱和水汽压,就可以得到相对湿度。 湿度的单位换算 测湿仪表的显示值,通常是相对湿度或露点温度,在需要用其它单位时可进行换算。换算的方法如下: 1.相对湿度与实际水汽压间的换算 由相对湿度的定义可得: ---------------------------(1) 式中:RH----相对湿度,%RH; e----实际水汽压,hPa; E---饱和水汽压,hPa。 因此: -------------------------------(2) 即:实际水汽压等于相对湿度乘以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 由于饱和水汽压E是温度的函数,所以用相对湿度换算为实际水汽压或用实际水汽压计算相对湿度,都必须已知当时的温度值。在计算饱和水汽压时,应确定是冰面还是水面,以正确选用计算公式。 2.相对湿度换算为露点温度 由于露点温度定义为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所以,必须先计算出实际水汽压。根据露点的定义,这时的水汽压就是露点温度对应的饱和水气压。因此,可以用对饱和水汽压求逆的方法计算露点温度。 用Goff-Grattch方程求逆非常困难,常用饱和水汽压的简化公式计算,而 简化公式很多,一般采用国军标GJB1172推荐的公式: ----------(3) 式中:E------为饱和水汽压,Pa;

大气温度垂直分布规律及原因

大气温度垂直分布规律及原因各层的特点及原因:

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曲线: 逆温现象:对流层由于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C。有时候出现下列情况:①海拔上升,气温升高;②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C。这就是逆温现象。逆温现象往往出现在近地面气温较低的时候,如冬季的早晨。逆温现象使空气对流运动减弱,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大气环境较差。 对流层中温度的垂直分布: 在对流层中,总的情况是气温随高度而降低,这首先是因为对流层空气的增温主要依靠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离地面愈近获得地面长波辐射的热能愈多,气温乃愈高。离地面愈远,气温愈低。其次,愈近地面空气密度愈大,水汽和固体杂质愈多,因而吸收地面辐射的效能愈大,气温愈高。愈向上空气密度愈小,能够吸收地面辐射的物质——水汽、微尘愈少,因此气温乃愈低。整个对流层的气温直减率平

均为0.65℃/100m。实际上,在对流层内各高度的气温垂直变化是因时因地而不同的。 对流层的中层和上层受地表的影响较小,气温直减率的变化比下层小得多。在中层气温直减率平均为0.5—0.6℃/100m,上层平均为 0.65—0.75℃/100m。 对流层下层(由地面至2km)的气温直减率平均为0.3—0.4℃/100m。但由于气层受地面增热和冷却的影响很大,气温直减率随地面性质、季节、昼夜和天气条件的变化亦很大。例如,夏季白昼,在大陆上,当晴空无云时,地面剧烈地增热,底层(自地面至300—500m高度)气温直减率可大于干绝热率(可达1.2—1.5℃/100m)。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升高的逆温现象。造成逆温的条件是,地面辐射冷却、空气平流冷却、空气下沉增温、空气湍流混合等。但无论那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对天气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它可以阻碍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水汽凝结物聚集在其下面,使能见度变坏等等。下面分别讨论各种逆温的形成过程。(一)辐射逆温 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称为辐射逆温。图2·35表明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图中a为辐射逆温形成前的气温垂直分布情形;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地面很快辐射冷却,贴近地面的气层也随之降温。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表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

空气温度湿度对照表

空气绝对湿度与空气相对湿度这两个物理量之间并无函数关系。例如,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于是空气里的水蒸汽也就相应地增多。所以在一天之中,往往是中午的绝对湿度比夜晚大。而在一年之中,又是夏季的绝对湿度比冬季大。但由于空气的饱和水汽压也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又可能是中午的相对湿度比夜晚的小。由于在某一温度时的饱和水汽压可以从“不同温度时的饱和水汽压”表中查出数据,因此只要知道当前气温,算出当前空气中的水汽压,即可求出空气相对湿度来。 前言:空气有吸收水分的特征,PCB主料和辅料有相当部分也是对湿度十分敏感的材料,它们遇到空气中的相对湿度比工艺条件高或低时会吸湿或缩水造成自身形体变化,如黑菲林、重氮片、半固化片等。造成制程中不稳定的质量缺陷。今天我们来谈谈空气一个状态的参数——相对湿度。 生产中的相对湿度是由工业除湿机组和超声波加湿器自动调节的,当生产过程相对湿度局部出现小偏差,我们可以通过局部加减湿度来满足生产需求。例如直接喷水、开启超声波雾化加湿器设备、煮开水来增加空气湿度、开启除湿机及抽湿机,升温可以降低空气湿度。 湿度的概念是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多少。它有三种表示方法: 第一是绝对湿度,它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的量,单位是克/立方米;

第二是含湿量,它表示每千克干空气所含有的水蒸气量,单位是克/千克·干空气; 第三是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度下的饱和绝对湿度的比值,得数是一个百分比。(也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处空气中所含水汽量与该气温下饱和水汽量的百分比。) 相对湿度用RH表示。相对湿度的定义是单位体积空气内实际所含的水气密度(用d1 表示)和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密度(用d2 表示)的百分比,即RH(%)= d1/ d2 x 100%;另一种计算方法是:实际的空气水气压强(用p1 表示)和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压强(用p2表示)的百分比,即RH(%)= p1/ p2 x 100%。 前两种湿度表示它的计算结果是一个量化,并未能满足空气可利用的工艺状态,而我们工艺生产条件更注重空气状态,所以相对湿度是我们最常用衡量空气湿度的一种指标。饱和空气: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一定数量的空气只能容纳一定限度的水蒸气。当一定数量的空气在该温度和压力下最大限度容纳水蒸气,这样的空气称饱和空气;未能最大限度容纳水蒸气,这样的空气称未饱和空气。假如空气已达到饱和状态,人为的把温度下降,这时的空气进入一个过饱和状态,水蒸气开始以结露的形式从空气中分离出来变成液态水,这就是我们抽湿机的工作原理。

温度与相对湿度要点

温度与相对湿度、绝对湿度、饱和湿度的关系 绝对湿度 (1)定义或解释 ①空气里所含水汽的压强,叫做空气的绝对湿度。 ②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质量,叫做空气的绝对湿度。 (2)单位 绝对湿度的单位习惯用毫米水银柱高来表示。也常用l 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克数来表示。 (3)说明 ①空气的干湿程度和单位体积的空气里所含水蒸汽的多少有关,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的空气中,水汽密度愈大,汽压也愈大,密度愈小,汽压也愈小。所以通常是用空气里水蒸汽的压强来表示湿度的。 ②湿度是表示空气的干湿程度的物理量。空气的湿度有多种表示方式,如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露点等。 相对湿度 2 5 4P su x =? (1)定义或解释 ①空气中实际所含水蒸汽密度和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汽密度的百分比值,叫做空气的相对湿度。 ②在某一温度时,空气的绝对湿度,跟在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值,叫做当时空气的相对湿度。 (2)说明 ①实际上碰到许多跟湿度有关的现象并不跟绝对湿度直接有关,而是跟水汽离饱和状态的程度有直接关系,因此提出了一个能表示空气中的水汽离开饱和程度的新概念——相对湿度。也是空气湿度的一种表示方式。 ②由于在温度相同时,蒸汽的密度和蒸汽压强成正比,所以相对湿度通常就是实际水蒸汽压强和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汽压强的百分比值。 露点 (1)定义或解释 ①使空气里原来所含的未饱和水蒸汽变成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 ②空气的相对湿度变成100%时,也就是实际水蒸汽压强等于饱和水蒸汽压强时的温度,叫做露点。 (2)单位 习惯上,常用摄氏温度表示。 (3)说明 ①人们常常通过测定露点,来确定空气的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所以露点也是空气湿度的一种表示方式。例如,当测得了在某一气压下空气的温度是20℃,露点是12℃那么,就可从表中查得20℃时的饱和蒸汽压为17.54mmHg ,12℃时的饱和蒸汽压为lO.52mmHg 。则此时:空气的绝对湿度p=10.52mmHg , 空气的相对湿度.B=(10.52/17.54)×100%=60%。 采用这种方法来确定空气的湿度,有着重大的实用价值。但这里很关键的一点,要求学生学会露点的测定方法。 ②露点的测定,在农业上意义很大。由于空气的湿度下降到露点时,空气中的水蒸汽就凝结成露。如果露点在O℃以下,那末气温下降到露点时,水蒸汽就会直接凝结成霜。知道了露点,可以预报是否发生霜冻,使农作物免受损害。 ⑨气温和露点的差值愈小,表示空气愈接近饱和。气温和露点接近,也就是此时的相对湿度百分比值大,人们感觉气候潮湿;气温和露点差值大,即此时的相对湿度百分比值小,人们感觉气候干燥。人体感到适中的相对湿度是60~70%。 ④严格地说,露点时的饱和汽压和空气当时的水汽压强是不相等的。

空气温度湿度对照表

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质量,叫做空气的“绝对湿度”。它实际上就是水汽密度。它是大气干湿程度的物理量的一种表示方式。通常以1立方米空气内所含有的水蒸汽的克数来表示。单位为克/立方米或克/立方厘米。水蒸汽的压强是随着水蒸汽的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的,所以,空气里的绝对湿度的大小也可以通过水汽的压强来表示。由于水蒸汽密度的数值与以毫米高水银柱表示的同温度饱和水蒸汽压强的数值很接近,故也常以水蒸汽的毫米高水银柱的数值来计算空气的干湿程度。空气中实际所含水蒸汽密度和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汽密度的百分比值,叫做空气的“相对湿度”。空气的干湿程度和空气中所含有的水汽量接近饱和的程度有关,而和空气中含有水汽的绝对量却无直接关系。例如,空气中所含有的水汽的压强同样等于1606.24pa(12.79毫米汞柱)时,在炎热的夏天中午,气温约35℃,人们并不感到潮湿,因此时离水汽饱和气压还很远,物体中的水分还能够继续蒸发。而在较冷的秋天,大约15℃左右,人们却会感到潮湿,因这时的水汽压已经达到过饱和,水分不但不能蒸发,而且还要凝结成水,所以我们把空气中实际所含有的水汽的密度ρ1与同温度时饱和水汽密度ρ2的百分比ρ1/ρ2×100%叫做相对湿度。也可以用水汽压强的比来表示露点温度是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形象地说,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露珠时候的温度叫露点温度。露点温度本是个温度值,可为什么用它来表示湿度呢?这是因为,当空气中水汽已达到饱和时,气温与露点温度相同;当水汽未达到饱和时,气温一定高于露点温度。所以露

点与气温的差值可以表示空气中的水汽距离饱和的程度。在100%的相对湿度时,周围环境的温度就是露点温度。露点温度越小于周围环境的温度,结露的可能性就越小,也就意味着空气越干燥,露点不受温度影响,但受压力影响。湿球温度的定义是在定压绝热的情况下,空气与水直接接触,达到稳定热湿平衡时的绝热饱和温度。

蒸气压和相对湿度的计算公式

水蒸气压和相对湿度的计算公式 要求水蒸气压和相对湿度时,虽然最好用通风乾湿计,但也可采用不通风乾湿计。由乾湿计计算水 蒸气压和相对湿度的公式为: 1. 从通风乾湿计的度数计算水蒸气压: (1)湿球不结冰时 e =E’w–0.5(t-t’)P/755 (2)湿球结冰时 e =E’i –0.44(t-t’)P/755 式中, t:乾球读数(oC) t’:湿球读数(oC) E’w:t’(oC)的水饱和蒸气压 E’i:t’(oC)的冰饱和蒸气压 e:所求水蒸气压 P:大气压力 2. 从不通风乾湿计的度数计算水蒸气压: (1)湿球不结冰时 e=E’ w-0.0008P(t-t’) (2)湿球结冰时 e=E’ i-0.0007P(t-t’) 此处所用符号的意义同上。压力单位都统一用mmHg或mb。 3.求相对湿度: H=e/Ew×100 式中H为所求相对湿度(%),Ew为t(oC)的饱和蒸气压(即使在0oC以下时也不使用Ei)。

水的蒸气压 水和所有其它液体一样,其分子在不断运动着,其中有少数分子因为动能较大,足以冲破表面张力的影响而进入空间,成为蒸气分子,这种现象称为蒸发。液面上的蒸气分子也可能被液面分子吸引或受外界压力抵抗而回入液体中,这种现象称为凝聚。如将液体置于密闭容器内,起初,当空间没有蒸气分子时,蒸发速率比较大,随着液面上蒸气分子逐渐增多,凝聚的速率也随之加快。这样蒸发和凝聚的速率逐渐趋于相等,即在单位时间内,液体变为蒸气的分子数和蒸气变为液体的分子数相等,这时即达到平衡状态,蒸发和凝聚这一对矛盾达到暂时的相对统一。当达到平衡时,蒸发和凝聚这两个过程仍在进行,只是两个相反过程进行的速率相等而已。平衡应理解为运态的平衡,绝不意味着物质运动的停止。 与液态平衡的蒸气称为饱和蒸气。饱和蒸气所产生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每种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其饱和蒸气压是一个常数,温度升高饱和蒸气压也增大。水的饱和蒸气压和温度的关系列于表中。 表水的蒸气压和温度的关系

空气相对湿度查算表[优质文档]

空气相对湿度查算表[优质文档] .空气相对湿度查算表 相对湿度: 空气中实际所含水蒸汽密度和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汽密度的百分比值,叫做空气的“相对湿度”。空气的干湿程度和空气中所含有的水汽量接近饱和的程度有关,

而和空气中含有水汽的绝对量却无直接关系。例如,空气中所含有的水汽的压强同 样等于1606.24Pa(12.79毫米高水银柱)时,在炎热的夏天中午,气温约35?,人们并不感到潮湿,因此时离水汽饱和气压还很远,物体中的水分还能够继续蒸发。 而在较冷的秋天,大约15?左右,人们却会感到潮湿,因这时的水汽压已经达到过 饱和,水分不但不能蒸发,而且还要凝结成水,所以我们把空气中实际所含有的水 汽的密度ρ与同温度时饱和水汽密度ρ的百分比ρ/ρ×100%叫做相对湿度。1212 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 为了理解湿度,有必要弄清相对湿度与绝对湿度的关系。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气,因而被称为湿空气;理论上不含水蒸气的空气被称为干空气。绝对湿度则是用来衡量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指标。 空气中水分达到最高含量时称为饱和状态。这种情况下的相对湿度为100%。 空气中可以保存的水的份量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水的份量就越多,所以,绝对湿度(水份量)不变,温度越高,相对湿度就越低。在装有取暖设备的房间里,温度升高后,会感到空气干燥,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再简单介绍一下相反的情况,即在湿度极低的情况。在非常低湿的环境下,容易产生静电。在冬季干燥的空气中,接触的门把手时,会感到手麻了一下,女士们的裙子会有贴在身上的情况,这都是由于低湿度情况下所产生的静电的效应。 相对湿度过高会使人感到闷热、心情烦躁,若是过低,也会让人喉咙发干,易患感冒。为保证生活质量,有必要除湿或加湿。

环境试验用相对湿度查算表(标准状态:现行)

I C S19.020 A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T6999 2010 代替G B/T6999 1986 环境试验用相对湿度查算表 R e l a t i v e h u m i d i t y t a b l e s f o r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t e s t 2010-11-10发布2011-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 B/T6999 2010 目次 …………………………………………………………………………………………………………前言Ⅰ1范围1………………………………………………………………………………………………………2计算公式1…………………………………………………………………………………………………3查算方法1…………………………………………………………………………………………………附录A(资料性附录)本标准对G B/T6999 1986的修改说明294 ……………………………………表1干湿表系数A值表1 ……………………………………………………………………………………表2a1球状水银温度表相对湿度查算表P=110k P a,A=0.857?10-3?-1(0.4m/s)3 ……………表2a2柱状水银温度表相对湿度查算表P=110k P a,A=0.815?10-3?-1(0.4m/s)21 …………… …………表2b球状水银温度表相对湿度查算表P=110k P a,A=0.7947?10-3?-1(0.8m/s)39表2c球状二柱状水银温度表相对湿度查算表P=110k P a,A=0.662?10-3?-1(2.5m/s)57 ………表3a1球状水银温度表相对湿度查算表P=100k P a,A=0.857?10-3?-1(0.4m/s)75 …………… ……………表3a2柱状水银温度表相对湿度查算表P=100k P a,A=0.815?10-3?-1(0.4m/s)93 …………表3b球状水银温度表相对湿度查算表P=100k P a,A=0.7947?10-3?-1(0.8m/s)111 ……表3c球状二柱状水银温度表相对湿度查算表P=100k P a,A=0.662?10-3?-1(2.5m/s)129 ……………表4a1球状水银温度表相对湿度查算表P=90k P a,A=0.857?10-3?-1(0.4m/s)147表4a2柱状水银温度表相对湿度查算表P=90k P a,A=0.815?10-3?-1(0.4m/s)165 ……………表4b球状水银温度表相对湿度查算表P=90k P a,A=0.7947?10-3?-1(0.8m/s)183 …………表4c球状二柱状水银温度表相对湿度查算表P=90k P a,A=0.662?10-3?-1(2.5m/s)201 ………表5a1球状水银温度表相对湿度查算表P=80k P a,A=0.857?10-3?-1(0.4m/s)219 ……………表5a2柱状水银温度表相对湿度查算表P=80k P a,A=0.815?10-3?-1(0.4m/s)237 ……………表5b球状水银温度表相对湿度查算表P=90k P a,A=0.7947?10-3?-1(0.8m/s)255 ………… ………表5c球状二柱状水银温度表相对湿度查算表P=80k P a,A=0.662?10-3?-1(2.5m/s)273表6纯水平面饱和水汽压(k P a)291 ………………………………………………………………………表A.1本标准对G B/T6999 1986的修改说明294 ……………………………………………………

相对湿度 、露点温度转换的计算公式

相对湿度、露点温度转换的计算公式 湿度研究对象是气体和水汽的混合物。 无论是对于自由大气中的空气而言,还是对密闭容器中的特定气体而言,但凡是气体和水汽的混合物,都可以作为湿度的研究对象,湿度研究的一般理论大多都是通用的。 湿度的表示方法很多,包括混合比、体积比、比湿、绝对湿度、相对湿度等等,虽然各单位之间的转换非常复杂,但其定义都是基于混合气体的概念引出的。相对湿度是比较常用的湿度单位,是一个相对概念(所以,相对湿度是一个无量纲单位),主要有以下几种定义表达: 1、压力为P,温度为T 的湿空气的相对湿度,是指在给定的湿空气中,水汽的摩尔分数(或实际水汽压)与同一温度T 和压力P 下纯水表面的饱和水汽的摩尔分数(或饱和水气压)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2、实际水汽压与同一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从相对湿度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相对湿度的计算,是通过混合气体的实际水汽压与同状态下(温度、压力)水汽达到饱和时其饱和水汽压相比得来的。 对于混合气体而言,其实际水汽压与总压力和混合比相关,但对于物质的量而言,是独立的,也就是无相关的。 但是,在保持混合气体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混合气体的饱和水汽压是与温度相关的(在湿度论坛中,本人给出了温度to 饱和水汽压的简化公式以及计算程序,可下载)。 上面说道:饱和水汽压是与温度相关的量。 在保持系统的混合比、总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混合气体的温度,能够降低混合气体的饱和水汽压,从而使得混合气体的饱和水汽压等于混合气体的实际水汽压,此时,相对湿度为100%,该温度,即为混合气体的露点温度。 基于上述解释,可以看出,只要测量得到了露点温度,通过温度to 饱和水汽压的计算公式或者计算程序,即可计算出混合气体的在露点温度时的饱和水汽压,也就是正常状态下混合气体的实际水汽压。 同样,只要测量了当前混合气体的正常温度,就可以通过温度to 饱和水汽压的计算公式或者计算程序,得到当前系统正常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 实际水汽压除以饱和水汽压,就可以得到相对湿度。

绝对湿度与相对湿度对照表

5%10%15%20%25%30%35%40%45%50%55% 60%65%70%75%80%85%90%95%100%5℃0.340.68 1.02 1.36 1.70 2.04 2.38 2.72 3.06 3.40 3.73 4.07 4.41 4.75 5.09 5.43 5.77 6.11 6.45 6.7910℃0.470.94 1.41 1.88 2.35 2.82 3.29 3.76 4.23 4.70 5.16 5.63 6.10 6.577.047.517.988.458.929.3915℃0.64 1.28 1.92 2.56 3.21 3.85 4.49 5.13 5.77 6.417.057.698.338.979.6210.2610.9011.5412.1812.8220℃0.86 1.73 2.59 3.45 4.32 5.18 6.04 6.917.778.649.5010.3611.2312.0912.9513.8214.6815.5416.4117.2725℃ 1.15 2.30 3.45 4.60 5.75 6.908.059.2010.3511.5112.6613.8114.9616.1117.2618.4119.5620.7121.8623.0130℃ 1.52 3.03 4.55 6.067.589.0910.6112.1213.6415.1616.6718.1919.7021.2222.7324.2525.7627.2828.7930.3135℃ 1.98 3.95 5.937.909.8811.8513.8315.8017.7819.7621.7323.7125.6827.6629.6331.6133.5835.5637.5339.5140℃ 2.55 5.107.6510.2012.7515.3017.8520.4022.9525.5028.0530.6033.1535.7038.2540.8043.3545.9048.4551.0045℃ 3.26 6.529.7813.0416.3019.5622.8226.0829.3432.6135.8739.1342.3945.6548.9152.1755.4358.6961.9565.2150℃ 4.138.2712.4016.5320.6624.8028.9333.0637.1941.3345.4649.5953.7257.8661.9966.1270.2574.3978.5282.6555℃ 5.1910.3915.5820.7825.9731.1736.3641.5646.7551.9557.1462.3367.5372.7277.9283.1188.3193.5098.70103.8960℃ 6.4812.9519.4325.9132.3938.8645.3451.8258.2964.7771.2577.7284.2090.6897.16103.63110.11116.59123.06129.5465℃8.0216.0324.0532.0640.0848.0956.1164.1272.1480.1588.1796.18104.20112.21120.23128.24136.26144.27152.29160.3070℃9.8519.6929.5439.3949.2459.0868.9378.7888.6298.47108.32118.16128.01137.86147.71157.55167.40177.25187.09196.9475℃12.0224.0336.0548.0660.0872.0984.1196.12108.14120.16132.17144.19156.20168.22180.23192.25204.26216.28228.29240.3180℃14.5729.1343.7058.2772.8387.40101.97116.53131.10145.67160.23174.80189.36203.93218.50233.06247.63262.20276.76291.3385℃17.5535.1052.6570.2087.75105.29122.84140.39157.94175.49193.04210.59228.14245.69263.24280.78298.33315.88333.43350.9890℃21.0242.0463.0584.07105.09126.11147.13168.14189.16210.18231.20252.22273.23294.25315.27336.29357.31378.32399.34420.3695℃25.0350.0675.09100.12125.15150.18175.21200.24225.27250.30275.33300.36325.39350.42375.45400.48425.51450.54475.57500.60100℃ 29.65 59.30 88.94 118.59 148.24 177.89 207.54 237.18 266.83 296.48 326.13 355.78 385.42 415.07 444.72 474.37 504.02 533.66 563.31 592.96 绝对湿度与相对湿度对应表(大气压:1bar) 相对湿度 (RH) 绝对湿度 g/m 3 温度

大气温度垂直分布规律及原因

大气温度垂直分布规律及原因 各层的特点及原因: 层次特点原因 对流层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 ②对流动动显著(低纬17~18、中纬10~12、高纬 8~9千米)。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热量绝大部分来自地面, 上冷下热,差异大,对流 强, 水汽杂质多、对流运动显 著。 平流层起初气温变化小,30千米以上气温迅速上升。 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高空飞行。 臭氧吸收紫外线。 上热下冷。 水汽杂质少、水平运动。 高层大气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 有重要作用。[自下而上分三层:中间层、暖层(电 离层)、逃逸层] 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作 用 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曲线: 逆温现象:对流层由于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C。有时候出现下列情况:①海拔上升,气温升高;②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C。这就是逆温现象。逆温现象往往出现在近地面气温较低的时候,如冬季的早晨。逆温现象使空气对流运动减弱,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大气环境较差。

对流层中温度的垂直分布: 在对流层中,总的情况是气温随高度而降低,这首先是因为对流层空气的增温主要依靠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离地面愈近获得地面长波辐射的热能愈多,气温乃愈高。离地面愈远,气温愈低。其次,愈近地面空气密度愈大,水汽和固体杂质愈多,因而吸收地面辐射的效能愈大,气温愈高。愈向上空气密度愈小,能够吸收地面辐射的物质——水汽、微尘愈少,因此气温乃愈低。整个对流层的气温直减率平均为℃/100m。实际上,在对流层内各高度的气温垂直变化是因时因地而不同的。 对流层的中层和上层受地表的影响较小,气温直减率的变化比下层小得多。在中层气温直减率平均为—℃/100m,上层平均为—℃/100m。 对流层下层(由地面至2km)的气温直减率平均为—℃/100m。但由于气层受地面增热和冷却的影响很大,气温直减率随地面性质、季节、昼夜和天气条件的变化亦很大。例如,夏季白昼,在大陆上,当晴空无云时,地面剧烈地增热,底层(自地面至300—500m 高度)气温直减率可大于干绝热率(可达—℃/100m)。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升高的逆温现象。造成逆温的条件是,地面辐射冷却、空气平流冷却、空气下沉增温、空气湍流混合等。但无论那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对天气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它可以阻碍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水汽凝结物聚集在其下面,使能见度变坏等等。下面分别讨论各种逆温的形成过程。 (一)辐射逆温 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称为辐射逆温。图2·35表明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图中a为辐射逆温形成前的气温垂直分布情形;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地面很快辐射冷却,贴近地面的气层也随之降温。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表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远,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图2·35b);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图2·35中c);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地消失(图2·35中d、e)。 辐射逆温厚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以冬季最强。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也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在山谷与盆地区域,由于冷却的空气还会沿斜坡流入低谷和盆地,因而常使低谷和盆地的辐射逆温得到加强,往往持续数天而不会消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