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发展简史
- 格式:pdf
- 大小:190.06 KB
- 文档页数:6
社会工作起源于贫民救济或慈善事业。
社会工作是伴随工业化引发的社会问题而产生的,工业化先行国家解决社会问题的理念和方法为社会工作的产生奠定了实践基础。
这种多半由教会或私人举办的、无组织的个人施舍或慈善,成了此后有组织的社会救济和社会服务乃至全国性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
1.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1601)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由于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影响,英国当时的城市贫困问题较为严重。
为了解决贫困问题,最先由教会开办济贫事业,后来政府逐渐接手上述工作。
伊丽莎白执政以来,颁布了一些济贫法案,其中以1601年的济贫法最著名。
济贫法规定:(1)每教区应向地主征收济贫税(2)贫民救济应由地方分区主办,每教区设立监察员若干人,中央政府设立监督人员。
(3)有工作能力的贫民须参加工作,以工作换取救济。
教区设有贫民习艺所供男女儿童习艺,教区也义务代为介绍工作,或配给原料与工具,强制生产。
(4)禁止无家可归者及无业游民行乞游荡,设救贫所收容救济,强迫其在所工作。
有家者人予家庭补助,使其仍在家居住。
(5)人民有救济其贫穷家人或亲属的义务,贫民不能由家人或亲戚处获得抚养时才由教区救助;且救助对象也限于在该区出生者或最近在该区住满三年者。
(6)把贫民分为三类:体力健全者须强迫入“感化所”或“习艺所”工作;不能工作者包括患病者、老年人、残废者、精神病患者及需抚育幼小子女的母亲们,令其入“救济院”或施以“院外救济”;失依儿童包括孤儿、弃婴等则设法领养或寄养。
济贫法表明了政府对无力自供者的救济义务,奠定了政府主持社会救济的方式,成为各国社会救助的依据。
由政府参与、专人负责、院外救济等也隐含了社会工作的观念与方法。
2.德国汉堡制与爱尔伯福制(1)德国汉堡制:该制度由布希教授起草,规定该市设一中央办事处,综合管理全市救济业务,全市分若干区,每区设监察员一个和赈济员若干人。
救济方法为助人自助;向失业者介绍工作;将贫苦儿童送往职业学校习艺;将患病者送往医院诊治;不准对沿街乞食者施舍,以取缔无业游民并使贫民改掉依赖习惯。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社会工作是指为了解决个体、家庭、群体以及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而展开的专业化活动。
在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社会工作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正朝着更加完善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历史发展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慈善组织和慈善活动。
当时,许多外国的宗教组织和救济机构进入中国,开始在中国进行慈善和社会福利工作。
这些组织通过提供物质援助、教育以及医疗服务来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个体和群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逐渐建立了自己的社会工作体系。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成立了第一个社会工作学院,开始培养专门的社会工作人员。
在这一时期,社会工作主要集中在为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提供援助和服务。
后来,随着经济改革的推进,中国社会工作逐渐向城市地区拓展。
现状目前,中国社会工作正面临着发展的新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中国社会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和需求。
与此同时,社会的多元化和个体需求的增加也给社会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中国,社会工作领域的机构和组织也在不断壮大。
政府、非营利组织和私营机构都在积极参与社会工作的推进。
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支持。
同时,非营利组织和私营机构在社会工作服务的创新和实践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中国社会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社会工作人员的数量和专业素质仍然不足。
相比于发达国家,中国的社会工作人员数量依然相对较少,而且专业素质和技能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此外,社会工作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也需要进一步改善,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未来展望未来,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继续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提高对社会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加社会工作人员的数量并提升其专业能力。
同时,学术界和社会工作机构应该加强与实践的结合,推动社会工作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发展。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社会工作是一门专门为解决社会问题和改善社会福祉而设立的学科和职业。
在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本文将从社会工作的引入、发展和现状等方面,介绍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
社会工作的引入。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贫困、失业、儿童问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开始引进社会工作的理念和经验。
1919年,中国的第一所社会工作学院成立,标志着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正式引入。
社会工作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的社会工作经历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政府将社会工作纳入国家计划,并成立了一系列社会工作机构和组织,如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等。
社会工作专业也开始在高等学府设立,并培养了大批社会工作人才。
此时期,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问题也日益增多。
社会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中国开始加强社会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1993年,中国社会工作学会成立,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学术支持和交流平台。
同时,社会工作职业化也成为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事社会工作职业。
中国社会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社会工作已经逐渐成为一门学科,并在高等学府设立了专业。
各级政府也开始重视社会工作,加大了对社会工作的投入和支持。
社会工作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他们通过开展社区服务、社工咨询、社会工作项目等方式,为社会提供了各种服务和帮助。
然而,中国社会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社会工作的专业水平和人才培养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其次,社会工作的发展仍然不平衡,一些地区和人群的社会工作需求得不到满足。
此外,社会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社会工作者的权益保护和职业规范也有待加强。
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经历了引入、发展和现状等阶段。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中国社会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人才培养,以更好地为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福祉的提升做出贡献。
从历史的角度看社会工作的演变社会工作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
社会工作的发展与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和人们对社会公正的追求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社会工作经历了从简单的慈善救助到系统化的社会福利体系建立的演变过程。
一、早期社会工作的起源社会工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当时的社会工作主要依赖于家庭和亲属之间的互助关系。
人们通过家族和部落的力量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并且相互帮助面对一些困难和灾难。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工作逐渐从个人和家庭层面上升到社区层面。
二、近代社会工作的兴起在近代社会,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使得社会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和广泛。
社会问题和社会不公正的出现使得社会工作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工作逐渐从宗教机构和私人慈善组织的手中转移到了国家和政府的领域,形成了更加系统化的社会福利体系。
三、社会工作的专业化与国际化20世纪中期以后,社会工作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与其他社会科学进行交叉研究。
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提高了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社会问题和社会需求。
与此同时,社会工作也开始在国际间进行交流与合作,借鉴各国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四、社会工作的现代转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社会工作也在不断发展和转型。
当前,社会工作的重点已经从单一的赈济救助转向了更为全面的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
社会工作的范围逐渐扩大,包括但不限于社会福利、教育、健康、就业等各个方面。
同时,社会工作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开始采用更加灵活和高效的方式,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总结:社会工作的演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从早期的家庭互助到近代的社会福利体系建立,再到现代的社会服务和治理,社会工作的范围和功能不断扩大与深化。
我们应该重视社会工作的价值,支持社会工作者的努力,共同推动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的实现。
社会工作的历史与发展社会工作是一门专注于提供社会服务和帮助弱势群体的专业,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社会工作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权为目标,致力于解决个人、群体和社区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
本文将探讨社会工作的历史背景以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
一、古代社会工作的起源社会工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古代时期。
在古代社会中,社区成员之间常常互相帮助,参与共同目标的实现。
例如,古代部落中的长者会为弱势群体提供庇护和保护,部落成员会共同照顾孤儿和弱者。
这种互助和社区凝聚力的体现,可以看作是古代社会工作的雏形。
随着古代社会的发展,宗教和道德教育的出现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例如,古代的宗教机构经常提供救济和福利服务,帮助弱势群体。
在希腊罗马时期,例如,一些神殿充当了社会服务中心的角色,为贫困人口和旅行者提供食物、住宿和医疗服务。
这一时期的社会工作活动已经初步体现出了公益性质。
二、近代社会工作的兴起社会工作在近代开始真正成为组织化的活动,与现代社会的兴起密切相关。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城市化进程加速,社会问题也逐渐增多,如贫困、失业、家庭破裂等,这引发了对社会工作的需求。
19世纪末,社会工作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出现。
在这一时期,慈善机构、教会和社工组织兴起,为弱势群体提供援助和支持。
社会工作者开始接受专业培训,学习如何提供有效的社会服务。
同时,社会工作开始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如心理学、社会学和法律等,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20世纪初,社会工作在美国、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
随着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政府开始参与社会工作,并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
社会工作的范围逐渐扩大,从单纯的救济活动发展为包括心理咨询、社区发展、社会政策制定等多个领域。
三、现代社会工作的特点与挑战随着社会问题的不断增加和社会变革的不断发展,社会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社会工作需要关注国际间的社会问题和人权保障。
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社会工作是指关注社会问题的解决和改善社会福利的一种专业职业。
它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经历了近两个世纪的发展,不断成熟和壮大。
社会工作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慈善机构和救济活动。
当时,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社会问题开始不断浮现,如贫困、失业、孤儿、残疾人等。
许多慈善人士积极投身于救济工作,但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组织,效果不佳。
到了20世纪初,社会工作逐渐成为一种专业化的职业。
在英国和美国,一些社会改革者开始提倡成立专业的社会工作组织,并制定了社会工作的职业标准和伦理准则。
他们认为,社会工作应该以科学的方法来分析社会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影响,社会问题更加严重,社会工作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发展。
许多国家纷纷成立了社会福利机构和社会工作机构,培养和聘用了大量的社会工作者,开始实施各种社会福利政策和计划,如社会保险、失业救济、养老金等,以改善社会问题。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工作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方法。
例如,系统论、社区工作、社会行动等。
社会工作的研究和实践也开始关注社会公正、人权、性别平等等更为广阔的领域。
在21世纪,社会工作面临着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社会问题。
全球化、城市化、人口老龄化等趋势,使社会工作的任务变得更加艰巨。
社会工作在保障老人、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社会工作也开始关注心理健康、家庭关系等问题,从而帮助个体实现全面的发展。
从过去的慈善救济到现在的专业化服务,社会工作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和职业。
越来越多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设立了社会工作专业,并提供相关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同时,社会工作的规范和监管也不断完善,以保证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总之,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可以看作社会问题的发展历程。
随着社会问题的复杂化和多样化,社会工作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创新。
作为一种关注弱势群体、推动社会公正和改善福利的职业,社会工作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
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美国。
当时,社
会工作的起源是为了解决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特别是穷人、移民和残疾人的问题。
早期的社会工作者主要是慈善机构的志愿者,他们提供基本的社会援助和支持。
到了20世纪初,社会工作逐渐成为一种职业。
专业化的社会
工作者开始出现,他们接受系统的培训,并在社会机构中从事社会工作。
这一时期的社会工作者注重个体的发展和福利,强调解决社会不平等和社会正义。
在20世纪中叶,社会工作开始关注心理健康和精神问题。
心
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成为社会工作的重要领域。
与此同时,社会工作开始融入政治和社会变革的努力中,努力推动社会变革和社会公正。
到了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社会工作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包括儿童保护、老年人福利、家庭暴力、移民和难民援助等领域。
社会工作的角色从单纯的服务提供者演变为促进社会变革和社区发展的推动者。
现在,社会工作的发展和进步仍在继续。
社会工作者面临着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如贫困、人口老龄化、人权问题等。
他们不断寻找创新的方法和策略,以应对这些挑战,并为社会的改善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是一个由志愿者到专业化的过
程,从关注个体福利到推动社会变革的转变。
随着社会问题的不断变化和出现,社会工作会继续发展和适应新的挑战。
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和趋势社会工作是一种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和提高社会福祉的专业服务。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社会改革运动。
随着社会问题的不断增加和变化,社会工作也在不断发展。
本文将探讨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和未来趋势。
一、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1.早期的慈善和救济工作社会工作在早期主要以慈善和救济为主,目的是为了帮助那些处于贫困和困境中的人们。
这一阶段的社会工作主要由宗教机构和慈善机构组织和提供。
2.社会改革运动的兴起随着社会问题的日益突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兴起了一系列社会改革运动,如儿童劳动法运动、妇女权益运动和社会福利运动。
这些运动促使社会对社会问题的重视和解决方式的变革。
3.现代社会工作的形成现代社会工作的形成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社会工作专业化运动。
这一运动主要推动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体系化,为社会工作提供了更科学和系统的方法和理论。
二、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1.多元化的工作领域随着社会问题的复杂化和多样化,社会工作的工作领域也变得更加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社会福利和康复领域外,社会工作还涉及到教育、医疗、环境、老龄化等各个方面。
2.专业化和技术化的要求现代社会对社会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社会工作者具备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技术的进步也为社会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手段,如咨询技术、信息系统等,这些都需要社会工作者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
3.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社会问题往往不局限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于解决社会问题至关重要。
社会工作领域也越来越注重国际间的经验交流,通过合作项目和研究来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和创新。
4.科学化和证据主义的推动科学化和证据主义的发展趋势也在影响着社会工作的实践和发展。
社会工作需要更多基于实证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有效干预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工作效果和社会福祉。
5.倡导社会公正和人权社会工作始终关注着社会公正和人权问题,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将继续强调这一点。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领域,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下面将从三个阶段来介绍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是起步阶段。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农村社会秩序的混乱、城市贫困人口的增加以及失业、犯罪等问题的出现。
这些问题促使中国开始关注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需求,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新兴职业开始进入中国。
在这一阶段,社会工作主要由政府和社会团体开展,以提供基本的社会救助和服务为主。
第二阶段是发展阶段。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关键时期。
随着经济改革的推进和社会转型的加速,社会问题进一步凸显,社会工作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政府开始加大对社会工作的投入,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也开始设立社会工作专业,并培养相关人才。
社会工作的领域也逐渐扩大,不仅包括社区工作、儿童福利、老年服务等传统领域,还涉及到心理咨询、社会工作者培训等新兴领域。
第三阶段是专业化阶段。
进入21世纪,社会工作在中国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给社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社会工作逐渐从政府和社会团体的单一主体发展为一个多元化的体系,包括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多个参与主体。
同时,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也得到了提升,社会工作师资队伍逐渐壮大。
此外,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也不断创新,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中国特色,形成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工作模式和方法。
总的来说,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专业化阶段。
随着社会问题的增加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提升,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凸显。
未来,随着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变化,社会工作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社会稳定和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社工机构成发展历程我国社会工作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起初并非独立的职业,而是由一些社会福利机构、慈善机构和教育机构中的一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所组成。
随着国内外社会工作理论的逐渐引进和社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需求的日益增长,我国社会工作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业,并出现了一些独立的社会工作机构。
1990年代初,我国的社会工作主要是由一些社会福利机构来承担的。
这些机构多数由政府设置,负责进行一些基本的社会救助工作。
这段时间里,社会工作主要是针对独居老人、残疾人和困境儿童等受弱势群体,提供一些基本的服务,如生活照料、心理支持等。
这些社会福利机构起初只有一些社会工作者来从事相关工作,他们多数是由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工作等专业背景的人员组成。
2000年以后,我国社会工作开始迈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社会问题的日益复杂化,社会对社会工作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社会对社会工作的需求,一些独立的社会工作机构开始涌现。
这些机构通常是由专业人员和社会工作爱好者组成的,他们致力于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并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这些机构逐渐推广了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并通过专业的培训和实践活动提高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水平。
随着社会工作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社会工作机构也逐渐丰富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社会福利机构以外,还出现了一些民间社会工作机构和民营社会工作机构。
这些机构通常是由社会工作者或社会工作专业人员自发组织起来的,以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为目标,如儿童福利、教育支持、社区服务等。
这些机构的出现丰富了社会工作的领域和范畴,扩大了社会工作的影响力。
目前,我国的社会工作机构正朝着专业化发展的方向进行着积极探索。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培养更多的社会工作人才;另一方面,社会工作机构也更加重视自身的专业发展,通过引进先进的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和经验,提高社会工作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效果。
总的来说,我国社工机构成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起初是以社会福利机构为主、社会工作者为主体的阶段;然后是以独立的社会工作机构为主的发展阶段;现在是以专业化发展为目标的阶段。
社会工作的发展与实践一、社会工作的定义及发展历程社会工作是一种为了改善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社会功能的服务,旨在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及增强社会的整体功能。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工作逐渐成为了一个专业化、多元化的领域。
社会工作的历程可以从20世纪初开始追溯,当时初步形成的社会工作,主要是以志愿者的形式进行的。
20世纪60年代开始,社会工作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专业领域,同时不断出现了更多的社会问题和需要社会工作的领域。
二、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儿童福利、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家庭福利、文化娱乐、生物医学领域等。
社会工作的实践需要涵盖社会各个层面,让更多的人得到帮助和支持。
在儿童福利方面,社会工作者需要关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防止儿童受到虐待和忽视。
在老年人福利方面,社会工作者需要关注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提供支持和服务。
在残疾人福利方面,社会工作者需要关注残疾人的安全、照顾和融入社会。
在家庭福利方面,社会工作者需要关注家庭的情况和问题,并提供相关的支持和援助。
在文化娱乐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文化和娱乐体验,为社区提供更多的文化交流机会。
在生物医学领域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向病人和家属提供医疗服务和支持。
三、社会工作的实践特点社会工作在实践中有以下几个特点。
1.针对具体问题而进行。
社会工作的实践目的是为了解决特定的问题和需要,针对具体的个体或社区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服务。
2.强调客观主义。
社会工作需要客观、准确地了解客户的需求和问题,并根据客户的意愿和要求进行工作。
3.着重在个体和社区之间建立联繫。
社会工作强调人际联系和组织以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
4.强调综合视角。
社会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客户的生物、心理、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因素及其他需要被考虑的因素。
四、社会工作的价值和意义社会工作在今天的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给社会带来了以下价值和意义。
1. 社会工作提高了社会的整体功能。
社工中级考试中关于社工发展的历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工作为一种职业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重视。
社工的职责是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发展和权益保障,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支持。
社工的发展历程也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提升的过程。
20世纪初,社工的概念还未被广泛使用,社会福利工作主要是由教会、慈善机构等组织来承担。
到了20世纪30年代,社会福利组织开始与政府合作,社工工作逐渐被纳入了国家政策框架。
1945年,联合国成立后,各国政府开始重视社会福利工作,社工的角色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
20世纪60年代,社工开始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问题,并开始推广社区工作。
70年代,社会福利事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社会福利组织的数量和规模也得到了提升。
同时,社工也开始关注青少年、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问题。
80年代,社工的工作范围进一步扩大,社工开始与教育、卫生等部门合作,共同关注社会问题。
90年代,社工开始注重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
社工逐渐认识到社会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方面的不平等,开始从政治和经济角度探索解决方案。
21世纪,社工的工作范围更加广泛,从个人问题到社会问题,从微观到宏观,社工的角色和职责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
同时,社会福利政策的改革也为社工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和机会。
总之,社工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进步和完善的过程,社工的职
责和角色也在不断演变和扩大。
未来,社工将面对更多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发展和权益保障做出更大的贡献。
社会工作政策演进历史与现状社会工作是一项与人们的福祉和社会正义密切相关的专业领域。
社会工作政策则是对社会工作实践的指导原则和规范,旨在提供社会服务并促进社会变革。
社会工作政策的演进历史与现状对于了解社会工作领域的发展和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工作政策的起源与发展社会工作政策有着悠久的起源。
早在古代,社会工作就以不同形式存在。
例如,在古希腊,人们就有互助和扶助弱者的观念。
但真正的社会工作政策发展起步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欧洲和美国。
在19世纪末,社会问题的增加以及无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私人慈善机构导致了对社会工作政策的需求。
政府开始意识到需要介入和提供严格管理的社会服务。
由此,一系列具体的社会工作政策开始产生,如社会救济法、劳动法等。
20世纪初,社会工作政策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社会工作不再只是关注个别的弱势群体,而是逐渐转向关注社会结构和社会公正问题。
这对于解决贫困、失业、差距等社会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社会工作政策的演进历史与现状社会工作政策的演进历史可以分为几个重要的时期,每个时期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工作的实践和发展。
1. 20世纪初至1940年代在这个时期,社会工作政策的焦点主要是贫困和健康问题。
政府开始设立公共辅助机构,提供经济援助、医疗保健等服务。
社会工作者在社区中的角色也开始崭露头角,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组织改革。
2. 1950年代至1970年代这个时期,社会工作政策开始关注社会不公正和社会权利。
民权运动和妇女权益运动等社会运动的兴起,推动了社会工作政策的进一步发展。
政府开始采取措施促进平等待遇和公平分配,强调社会正义的价值。
3. 1980年代至今在当今社会,社会工作政策不断适应新的社会问题和挑战。
全球化、城市化、老龄化等现象使得社会工作领域需要面对更广泛和复杂的问题。
社会工作政策的领域也扩大到了教育、环境、人权等多个方面。
同时,社会工作政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社会工作发展简史所谓社会工作,即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
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社会问题;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在我国社会工作不仅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还包括移风易俗等社会改造方面的工作。
社会工作有什么职能呢?(一)提供专业资料。
社会工作者的作用首先是向社会公众、社会团体、有关政府部门及其他专业提供社会工作专业的资料。
(二)给案主提供支持与指导。
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职能是给处于困境中的案主提供支持与指导。
在现实社会中,许多人都会遇到凭自己个人的力量无法解决的问题。
(三)进行社会救助。
社会工作者主要的作用在于对弱势群体给予经常性的照顾,承担着向其直接发放救济物资或其他救助工作。
(四)建立资源网络。
社会工作者通过社会服务机构与制度,对社会资源与机会进行有效的分配,建立资源网络。
(五)化解社会纷争。
社会工作者可以以最具建设性的方法和途径去化解社会纷争,帮助处于冲突中的系统达成共识。
(六)提供信息与机会。
社会工作者提供信息与机会,使社会成员更有效地发挥自身的社会角色并预防问题和困难生活情景的发生。
(七)给予意见和建议。
社会工作者通过给予意见或建议,防止和纠正人们的越轨行为。
(八)参与政策的制定与调整。
社会工作者可以直接服务于政策制定部门,参与相关政策的制定与调整。
(九)提供政策依据。
社会工作者研究发展社会工作专业的知识和理论,提高专业服务水准,并为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研究依据。
社会工作有哪些特征呢?它是一门科学,具有客观性, 工作方法的科学性,工作过程的逻辑性。
它是一门艺术,过程是对社会工作方法和技术的灵活运用;工作需要细致地分析、奇妙地应对问题;社会工作常常面对新的、独特的、特殊的任务。
它是一种制度,有一套明确的理论作指导;有严密而科学的行为规则,从而保证了职业行为的规范性;有专门的机构和受过专门训练的社会工作者。
它也是一种专业,有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且被社会所认可。
谈了如此多关于社会工作的内容,然而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工作,一种职业,它又是如何产生的呢?下面介绍下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
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社会,经济背景。
1工业革命引起了生产方式的变化,打破了旧有的保障形式。
人口向城市转移。
工作奉行社会化,需要保障的社会化。
2无产阶级陷于贫困,社会问题增多,如人口向城市集中,彼此不认识,导致孤独,失去原有社会支持网路;心理适应,文化适应;失业的威胁;孩子教养;养老问题等。
3无产阶级斗争风起云涌,阶级矛盾尖锐。
(二)政治背景。
1资产阶级维护统治的需要。
2政治民主化的发展使人民的权力得到一定尊重。
3无产阶级政党的觉醒,逐步发挥作用。
(三)思想文化背景。
宗教慈善,博爱思想,人道主义思想,乌托邦思想的传播。
西方社会工作发展历程。
一、早期济贫及慈善事业中对社会工作制度、观念、方法产生重要影响的。
1601年伊莉莎白《济贫法》——确立了政府对国民的责任。
这套法律产生了很大的贡献: 观念上:确立政府对贫穷国民的责任; 制度上:确立了经费来源,受助者资格、有专人负责、监察; 工作方法上:区分不同的贫弱者,予以不同对待.1788年《汉堡制》,1852《爱尔伯福制》,确立了机构方面和工作理念。
其中机构方面设立中央办事处,负责处理全市救济业务;分若干区,设监察员、1救济员若干。
工作理念确定以助人自助为宗旨。
同时,区分不同的困难者:失业者介绍工作;贫困儿童送去习艺;患者送去医院;取缔无业游民。
不使产生依赖。
1869年在伦敦成立了慈善组织会社。
当时慈善机构林立,各自为政,重复浪费。
洛克:“慈善是慈善家想要解决的问题的原因——意为有害的‘慈善”是贫困的原因。
牧师亨利.索英国利建议成立一个统一的组织来协调各种慈善活动——有组织的慈善性救济:希望减少穷人、节省不必要的支出。
该组织主要内容:成立管理联系机构,分区管理(办理)救济事务;各区统一受理救济事务,进行登记,提供咨询;对申请人调查;提高救济配额以满足需要。
慈善组织的成立使救济工作更有效,避免工作重复和经费浪费对社会工作专业化贡献:派“友好访问员”了解、调查申请人——促进个别化方法产生;促进救济机构间合作,促进了社区组织的发展。
以1884年英国牧师巴涅特在伦敦创立“汤恩比馆”为标志的邻组睦织运动(睦邻公社运动)。
睦邻组织运动—一种社区改良或社区服务运动(1884年起),背景:贫富悬殊,社会问题严重,已成为政府和民间共同的忧虑。
以牧师巴涅特等为代表的一些上流社会人士一直在思考如何解决社会问题,以消除社会不安因素。
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1、中心设于贫民区,与贫民共同生活,口号:“工作者与工作对象相亲相爱”2、无既定工作计划,视居民需要而工作。
3、尽量利用当地资源(人力、物力、才力等)、培育居民互助合作的精神。
4、既是服务中心还是文化中心(音乐学院、画廊等)对专业社工发展的意义:促进和发展了社区工作和团体工作两种方法。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诞生了现代社会工作。
一般把社会保险的产生视为社会工作产生的标志。
德国是最早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
1883年,德国颁布《强制劳工保险》和《疾病保险》,又先后去1884年《颁布职业灾害保险》,1989年颁布《残疾与老年保险》。
采取工人、雇主和政府共同分担保险金的风险分担的方法。
这些法律的颁布使劳工在遇到疾病、工伤、年老死亡等风险时能有个基本保障。
生活的安全感大增,情绪趋于稳定,社会趋于安定。
在此基础上形成现代社会保障制度雏形。
对其它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了示范性影响。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以1942年贝弗里奇爵士(伦敦经济学院院长)发表“社会保险及有关的服务”一文,被称为“贝弗里奇报告”为标志。
此方案在理念及制度上有很大的创新:(1)保障的范围:从对少数人的救济到覆盖全体国民的最低生活保障。
(2)内容上,从枝枝节节的救助到全面覆盖,涉及生老病死的普遍性的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保障,成为现代福利国家思潮所体现的典范。
贝弗里奇报告”中体现的几个原则:1、普遍性原则——保障对象的全民化2、政府统一管理,政府以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形式组织实施各种生活保障措施3、公民需要原则:涉及主要谋生能力丧失的危险:疾病、失业、意外伤害、老年、居丧等全部涵盖4、均等费率,均等给付。
此报告使英国建成为现代福利国家,其福利制度为其它国家福利制度的典范。
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是以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陆续建立,各种服务事业的开展,需要大批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士去实施社会工作。
研究显示经过训练的人对工作有一种使命感的背景下发展形成的。
1893年,由英格兰济贫院和英国慈善组织会社建立了2年制的“慈善学校”,开社会工作教育先河;1898年,纽约慈善组织会社建立“纽约慈善学院”,对“友好访问员”进行为期6个月的训练——哥伦比亚大学社工学院前身。
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先驱——玛丽.芮奇蒙德。
年幼父母早亡,由外婆带大。
外婆鼓励她博览群书,关心时事。
高中毕业。
1889年开始从事社会工作。
初在巴尔的摩慈善组织做临时工:会计。
因能干,2年后提升为该组织总干事。
1899年出版了《在穷人中进行友好访问》,获巨大认同。
后去费城等地组织慈善组织会社。
她视慈善为一种精神力量,但认为:不足的知识和不完善的组织象一股盲目的力量会把事情搞坏,而不是在帮助人。
她认为慈善的精神存在于世界各地,存在于许多人的心中,但慈善组织未能解决好心人想要解决的问题。
她觉得慈善组织应该以系统的专业方法组织起来,因此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培训和教育上。
1917年,玛丽出版《社会诊断》——社会工作史上第一部关于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综合性著作。
《社会诊断》一书的出版,标志着专业社会工作的诞生。
《社会诊断》发展了一种科学的方法。
它借鉴自然科学的方法,调查取证,导向社会诊断,从而开出对案主的处方。
1、对案主证据的收集;2、对案主家庭证据的收集;3、家庭以外环境的证据的收集;4、不同来源的证据比较;5、证据的诠释每一个案主都个别对待。
玛丽和慈善组织会社相信:由一群“友好访问员通过合作的、私人的、科学的慈善方法进行的活动能最大限度消灭贫穷、艰难、乞讨。
友好访问员教穷人生活技巧、节俭和道德行为。
显然,他们视贫困为个人问题。
从这个假设中发展出对个人和家庭的个案工作:焦点是帮助穷人应对、调整和恢复,而不是改变社会条件。
谈到这,也该说一下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了。
中国专业社会工作仍然面临着无法改变的窘境。
它尚未形成一门独立的职业,而真正的社会工作实践者更是寥寥无几;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尚处在不稳定的发展状态中,同时更面临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冲突的挑战,以及理论与实践之间整合所面临困难;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团体的发展社会公益和福利事业方面的成绩已开始引起社会和学术界的关注,但政府与“第三部门”之间的伙伴关系与信任感的建立,仍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中国已发生的巨大社会变迁与未来新世纪的变革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行动空间,但社工专业教育的发展,无论从理论基础还是实践经验来看都显得相当薄弱。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三个方面的张力。
即:它如何看待在世界上特别是西方国家存在已有百年的社会工作经验;如何看待中国1949年之后计划经济时期解决社会问题的传统;它如何判断我国社会转型的方向、进程及其对社会工作的需要。
为此,一方面,我们必须严谨地面对社会工作专业在国际层面发展上所经历的过去。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认真地理解过去,理解中国现阶段发展社会工作专业的制度环境与面临的问题,着眼于本土社会工作的创新。
由此可见,中国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前途,从根本上来说仍然掌握在专业社会工作人员的手中。
从以上分析出发,我认为,我国专业社会工作在未来将会出现以下趋势:第一,从社会工作者的队伍看,将由零散逐渐走向统一,由准行政社工人员、专业社会工作者与民间机构社工人员组成的三支队伍,将从各自为战走向互动、结合与渗透,由半路出家到接受正规训练,由普及化到专门化。
第二,从社会工作方式看,将经历业余化到专业化、由被动到主动、由封闭到开放、由单一到综合化的转折。
第三,从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呈现出复杂的态势,并表现出如下的结构特点:其一,不同模式并存。
政府并通过企事业单位继续承担社会保障的重要责任,并依社会政策解决重大社会问题。
家庭将继续承担自我保障的职能,并表现出主动性。
社区将承担互助功能,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帮助。
社会福利机构将逐渐成长,并在社会生活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几种提供方式处于共生状态,并在互动过程中相互交融。
其二,不同专业水平的服务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