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厌学心理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5
小学生厌学心理现象分析及策略研究小学生厌学是指小学生对学习感到厌烦、不感兴趣或者产生抵触情绪的心理现象。
这种心理现象在小学生中比较常见,可能是由于学习内容的枯燥乏味、学习方法的单一、学校环境的不良等原因所引起的。
本文将对小学生厌学心理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来解决这一问题。
小学生厌学心理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学习内容的枯燥乏味。
小学生通常需要学习各种学科,其中有些学科可能对他们来说比较无趣或者难以理解,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
2. 学习方法的单一。
小学生通常只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例如老师讲解、学生背诵等,这种单一的学习方式容易让小学生感到无聊和乏味。
3. 学校环境的不良。
学校环境的不良包括教学氛围欠佳、班级氛围不和谐等。
如果学校的教育环境不好,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
针对小学生厌学心理现象,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制定有趣的学习计划。
通过制定有趣并且能够引发小学生兴趣的学习计划,可以增加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例如通过小组合作、游戏化学习等方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2. 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还可以引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实践活动、场景教学、故事讲解等。
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3.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应该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气氛中学习。
班级管理也应该加强,确保班级的和谐与团结。
4. 建立奖励制度。
通过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可以给予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奖励,例如表扬、小礼物等,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5. 尊重和关心学生。
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
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通过以上策略,可以帮助小学生克服厌学心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业。
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应该重视这一问题,通过改革教育方式、优化教育环境等措施,不断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质量。
小学生厌学心理现象分析及策略研究小学生是学习的时期,他们在学校学习知识,积累经验,成长为成熟的社会人。
在学习过程中,一些小学生出现了对学习的厌倦心理,表现出对学习的不感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等现象。
这种厌学心理现象应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重视,针对这一现象制定相应的策略,帮助孩子冲破这一困难,重新享受学习的乐趣。
一、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分析1、学习内容单一乏味。
有的小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科目、知识点比较单一、枯燥,无法激发他们的兴趣,孩子对学习便产生了厌倦心理。
2、学习压力过大。
现在的学校教育普遍有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小学生需要面对大量的功课,这会使他们感到压力重重,挫折感和焦虑感产生,进而产生学习的厌倦心理。
3、学习方法不当。
有的小学生在学习中采取了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好,长期下去也会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4、家庭环境影响。
有的小学生家庭环境不良,受到家庭成员的消极情绪影响,导致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
5、生活习惯不良。
有的小学生生活习惯不良,比如玩手机、看电视时间过长,导致学习时间严重不足,学习成绩下降,进而产生了对学习的厌倦心理。
针对小学生厌学心理,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策略建议:1、改善学习内容。
老师在教学时应该适当增加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培养孩子对学习的热情。
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增加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减轻学习压力。
学校和老师应该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不要给小学生过多的作业负担,保障他们的休息时间。
3、教育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
老师和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信心。
4、关注家庭环境。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家庭环境,创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家庭氛围,增强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
5、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的时间,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浅析小学生产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学习任务中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
有些小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学情绪,不愿意去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积极性。
那么,小学生为什么会产生厌学情绪呢?有什么对策可以帮助他们克服这种情绪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浅析。
一、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1.学习内容单调无趣小学生的学习内容大部分是基础知识的学习,这些知识在他们的眼中可能显得单调无聊。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增加学习内容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学习压力过大家长和老师对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往往过大,他们总是要求孩子们取得好成绩。
家长和老师应该意识到,小学生的学习需要一个逐步成长的过程,他们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动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关怀,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成绩。
3.学习方法不当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由于学习方法不当而感到困难和烦恼,这就容易产生学习厌学情绪。
教师和家长应该为孩子们提供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方法。
4.学习环境不佳学习环境对小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学习环境不佳,孩子们很容易感到烦躁和不适,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家长和学校可以通过改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氛围来帮助孩子克服厌学情绪。
二、对策1.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学习学校和家长应该给予小学生正确的学习引导,让他们明白学习是为了自己的未来,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要让孩子们认识到学习是一种快乐和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和强迫。
2. 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老师应该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增加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通过游戏、实验、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学习。
学校可以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家长也要给予孩子们正确的引导和支持,及时鼓励他们,让他们在家庭中也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小学生厌学心理现象分析及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小学生厌学心理现象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小学生的学业压力不断增加,这导致一部分小学生出现了对学习的抗拒和厌恶心理,甚至拒绝上学。
厌学不仅影响了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个人发展,也给家长和老师带来了困扰。
小学生处于成长发育阶段,他们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对于学习态度和情绪状态有着重要影响。
深入探讨小学生厌学心理现象的成因和表现,有助于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针对小学生的厌学心理现象,制定科学的应对策略,加强家庭、学校与社会的教育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教育环境,对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小学生厌学心理现象分析及策略研究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深入分析小学生厌学的心理现象和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厌学心理,促进他们的学习成长和身心健康发展。
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和特点,找到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提高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和教育水平,从而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努力。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对小学生厌学问题的重视,促进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和参与,共同努力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建立积极的学习心态,远离厌学心理,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3 研究意义小学生厌学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产生着不良影响。
研究小学生厌学心理现象及相应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深入了解小学生厌学的心理现象可以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发现和解决孩子们的学习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学习积极性。
了解影响小学生厌学的因素可以帮助社会各界制定出更有效的干预措施,帮助更多的孩子摆脱厌学问题,健康成长。
最重要的是,关注小学生厌学心理现象可以促进家长和老师的教育观念更新,使他们更注重孩子的内心感受,更合理地引导孩子学习,从而建立更好的亲子和师生关系。
解读小学生的学习厌学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学习是小学生每天必须面对的任务之一,然而,许多小学生却出现了学习厌学的行为。
他们可能表现出不愿意去学习、缺乏积极性以及对学习内容的抵触情绪。
背后的心理原因是什么?本文将对小学生学习厌学行为的心理原因进行解读。
一、学习压力过大小学生在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时,可能会感到压力过大。
由于学校教育制度的要求以及家长的期望,小学生们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作业和学习任务。
这种学习压力可能会使他们感到不安和焦虑,导致对学习的抵触情绪。
二、学习方式不合适每个小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式,一些学生可能更适应课堂教学,而另一些学生可能更适应自主学习。
如果学校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小学生的需求,他们可能会对学习产生厌恶感。
此外,一些小学生可能对学习方法缺乏掌握,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增加了他们对学习的抵触情绪。
三、学习动力不足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动机是他们主动去学习的重要动力。
然而,当小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或者对学习内容没有兴趣时,他们很可能会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除此之外,如果小学生在学习中得不到及时的认可和奖励,他们很可能对学习失去动力,从而表现出学习厌学的行为。
四、学习困难与挫败感小学生在学习中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理解难题、记忆困难等。
如果他们不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很容易产生挫败感。
学习困难和挫败感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导致学习厌学的行为。
五、外部环境因素除了内在的心理原因,小学生学习厌学行为的背后还可能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例如,家庭环境不稳定、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等都可能对小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班级氛围和同学关系等因素也会影响小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情绪。
综上所述,小学生学习厌学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可能是学习压力过大、学习方式不合适、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困难与挫败感以及外部环境因素等。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重视这些心理原因,通过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教育方法来帮助小学生克服学习厌学行为,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厌学情绪调查报告引言厌学情绪是指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无趣或抵触的情绪。
这种情绪常常出现在学生长时间接受枯燥乏味的学习内容或者过于繁重的学业压力下。
本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和影响,以便我们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和帮助。
调查方法我们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调查对象为中学生和高中生,共计500人。
问卷采用匿名的方式填写,包括了关于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表现以及对学习的影响等内容。
调查结果厌学情绪的原因在调查中,我们总结了以下几个常见的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1. 学习内容枯燥乏味:约有65%的学生认为学习内容让他们感到乏味,他们无法对学习产生兴趣。
2. 学业压力过大:约有75%的学生表示他们因为过多的学业压力而感到厌烦和无力。
3. 教学方式单一:约有50%的学生认为教学方式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创新性。
4. 家庭因素:约有15%的学生表示家庭因素(如不良家庭氛围)也是导致他们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之一。
厌学情绪的表现学生在厌学情绪下表现出以下几个常见的行为:1. 缺乏学习动力:约有80%的学生表示他们缺乏学习的动力,经常拖延学习任务。
2. 上课走神:约有65%的学生上课时容易产生走神的现象,并且无法集中注意力。
3. 考试焦虑:约有60%的学生在考试前会产生焦虑和紧张的情绪,导致成绩下降。
4. 逃避学习:约有50%的学生会选择逃避学习,选择其他的娱乐活动。
厌学情绪对学习的影响学生在厌学情绪下会产生以下几个明显的影响:1. 学习成绩下降:约有60%的学生认为厌学情绪对他们的学习成绩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他们往往无法全力投入到学习中。
2. 学习兴趣降低:约有75%的学生认为厌学情绪让他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下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3. 自信心下降:约有45%的学生认为由于厌学情绪导致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和不自信。
4. 心理健康问题:约有30%的学生表示长期的厌学情绪会导致他们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报告一、引言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不愿意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小学生阶段是学习基础打下的重要时期,然而,有些小学生却表现出明显的厌学情绪。
本文将对小学生厌学心理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以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
二、原因分析1. 学习内容过于枯燥乏味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过于枯燥乏味的课程内容,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
学生往往对这些学习内容缺乏兴趣,产生厌学情绪。
2. 教学方法不合理一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方式,缺乏互动性和创新性。
这种教学方法可能使学生感到无聊和厌烦,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3. 学习压力过大小学生由于学业负担和考试压力增加,可能会感到焦虑和压力。
长期以来,过大的学习压力会导致小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三、心理分析1. 注意力不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往往比较短暂,容易分散。
当他们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时,注意力更容易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导致学习效果下降。
2. 自我认知不足小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潜力缺乏正确的认知。
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或无法达到要求,产生自卑情绪,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3. 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一些小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愿和能力,过于依赖教师的指导。
当教师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时,学生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
四、应对方法1. 创设趣味性学习环境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创设趣味性学习环境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
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游戏化学习等方式,使学习变得有趣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2. 探索多样化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尝试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
通过提供多样性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他们的厌学情绪。
3. 关注学习动机培养家长和教师应关注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
通过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奖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激发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 减轻学业压力家长和教师应合理分配学习任务,减轻小学生的学业压力。
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报告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报告范文4篇当某一情况或事件需要弄明白时,我们通常要进行细致全面的调查,一般会把调查结果汇集成一份调查报告。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调查报告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调查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它给无数师生带来了福音。
然而,我们在为素质教育大声喝彩的时候,同时也为不少青少年忧虑,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对此,教师也在犯难,“这书怎么越来越难教了”、“学生精力老是集中不起来”。
不难看出,“厌学”已成了制约教育教学工作的瓶颈之一。
中学生厌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如若不加重视,会加剧学生辍学和出走。
因此对学生的厌学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进行全方面的综合治理。
二、研究目的:通过对初中生厌学现象的调查,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出初中学生厌学现象的表现、影响及其产生原因,从而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并帮助学生找到厌学的症结所在,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调查方法1、对象:旧寨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学生共203人(其中包括初一年级85人,初二年级82人,初三年级36人)2、时间:20xx年11月3、调查方法:采取随机取样的办法,对本校部分学生的厌学情况进行分发调查问卷,随机问卷调查。
四、结果与分析(一)、厌学现象在初中生中普遍存在所谓厌学,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厌倦学习的心理,进而在学习学科课程时,对知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不再愿意学习的现象。
其突出特点如下:第一,课堂上,大部分学生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睡觉,可以说为视上课为坐牢。
第二,有的学生作业几乎不做,有的学生期末考试在5分钟完成选择题,然后就睡觉。
第三,逃学、旷课、外出闲逛、玩游戏,这是厌学的突出表现。
(二)、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初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a、学习压力过重;(约50.7%)b、基础太差跟不上,(约36.9%)成绩差的学生,压力大,畏惧学习,导致越来越差,越差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
研究报告学生厌学情况引言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他们的学习状况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发展。
然而,现实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出现了厌学情况,这对他们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都构成一定的隐患。
因此,本研究将调查学生厌学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
调查方法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以便了解学生厌学的原因和程度。
该问卷在七所不同类型的学校中随机分发,共收集到500份有效回收。
我们将根据问卷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得到结论。
结果分析学生厌学程度根据我们的调查,我们将学生的厌学程度分为四个等级: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
结果显示,近三分之一(28.6%)的学生属于轻度厌学,约四分之一(23.4%)的学生属于中度厌学,约四分之一(24.8%)的学生属于重度厌学,约四分之一(23.2%)的学生属于极重度厌学。
厌学原因在了解学生的厌学程度之后,我们进一步调查了学生厌学的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学业压力是最主要的原因,占据了30%的比例。
其他原因包括对学科内容不感兴趣(20.4%),教学方式不吸引人(18.6%),缺乏学习动力(17.2%),家长过高期望(9.8%),课堂环境不好(3.2%)以及其他(0.8%)。
解决办法针对厌学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办法:1. 减轻学业压力:学校应该合理安排学生的课程,减少考试次数和作业量,提供个性化的辅导。
2. 创新教学方式: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性的教学和互动式讨论等,以吸引学生的兴趣。
3. 发展学习兴趣:学校和家长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鼓励他们参与兴趣班或课外活动,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4. 良好的课堂氛围:创造积极向上、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给予及时的正反馈。
5. 家校合作:学校和家长应该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早发现和解决问题。
结论学生的厌学情况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它可以通过针对性的措施得到缓解。
减轻学业压力、创新教学方式、发展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及家校合作都是重要的解决办法。
关于小学生厌学情况研究分析报告xx年xx月xx日•引言•小学生厌学现象现状分析•小学生厌学现象研究•解决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对策与建议目•结论录01引言小学生厌学现象逐渐增多厌学问题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探讨解决小学生厌学问题的紧迫性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深入了解小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影响及解决对策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多所小学的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调查研究目的和方法研究内容小学生厌学现象的表现、成因、影响及解决对策研究范围限定于国内小学生群体,不涉及国际比较研究内容和范围02小学生厌学现象现状分析抽样调查显示,近三成的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其中中度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15%,严重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8%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小学生厌学现象存在差异,但整体来看,情况不容乐观厌学现象普遍存在1厌学现象的严重后果23厌学情绪会导致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下滑,并影响其学习动力和兴趣成绩下滑厌学情绪会使学生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人际关系疏远长期的厌学情绪容易导致学生出现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家庭教育不当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强制孩子学习,或者忽视孩子的成长与教育,都会导致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厌学现象的主要因素学校教育存在问题学校教育过于注重分数,忽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或者教师教育方法不当,也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社会环境影响社会上对学习成绩的过度重视和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以及对新兴媒体和社交网络的负面影响,也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03小学生厌学现象研究指小学生对学习活动表现出无趣、冷淡、怠慢、厌倦等不良情绪。
厌学情绪指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逃课、旷课、拒绝学习等行为。
厌学行为指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导致学习兴趣下降。
学习困难厌学现象的界定认为小学生厌学现象是由于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加工不足导致。
厌学现象的相关理论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小学生厌学现象是由于自我效能感不足导致,即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信心。
小学生厌学问题及其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生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群体,他们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教育他们是国家的根本大计。
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学生学习压力的增加,小学生厌学现象日益普遍。
小学生出现厌学问题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也给家庭和学校带来了困扰。
研究小学生厌学问题及其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小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厌学原因,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个人因素等。
学校教育质量不高、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学习压力过大、心理健康问题等都可能导致小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深入分析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对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生厌学问题的原因及对策,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通过对小学生厌学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为学校、家庭和社会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以降低小学生厌学的发生率,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
1.2 问题意义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而小学生的学习状态直接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发展。
近年来小学生厌学问题愈发严重,给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带来了困扰。
对小学生厌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小学生是教育的基础,他们的学习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科技发展和竞争力。
如果小学生出现了厌学现象,将直接影响他们的成长发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小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如果小学生出现了厌学问题,可能会导致其人格发展不完善,影响其未来社会交往能力和职业发展。
对小学生厌学问题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帮助小学生解决学习困难,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所以,深入研究小学生厌学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厌学原因分析小学生厌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原因可能涉及家庭、学校和个人方面的因素。
家庭因素对小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重要影响。
家庭中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父母的期望等因素都会影响小学生对学习的态度。
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及其应对策略小学生厌学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消极情绪和不愿意学习的心理状态。
其主要表现为敷衍了事、逃避学习、不认真听讲、做作业敷衍等。
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学习负担过重:小学生阶段,课程安排通常相对较多,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较多。
如果学校和家长的期望过高,学生可能会感到学习压力过大,导致厌学。
二、学习方法不当:如果学生没有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例如记忆方法不当、时间管理不当等,就会出现学习困难,加重了学习负担,进而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三、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兴趣是维持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没有兴趣或者学习方式单一,缺乏创新性,就容易感到厌倦。
四、学习环境不良:学习环境对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力有着重要影响。
如果学生身处的学习环境不幸福、不和谐,例如教师过于严厉或者同学之间关系不好等,容易导致小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针对小学生厌学的心理状态,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一、调整学习负担:学校与家长要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避免任务过重,注重质量而非数量,科学制定学习计划,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例如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合理分配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等。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三、创设有趣学习情境:教师和家长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游戏教学、课外实践、参观讲座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学校和家长要共同营造和谐积极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爱学习、乐学习的氛围。
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困难,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
五、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辅导。
教师和家长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特点,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需要注意的是,帮助小学生克服厌学情绪不能简单地采取惩罚手段,而是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厌学调研报告
《厌学调研报告》
一、引言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感到厌烦、疲倦,导致学习兴趣降低和学习意愿减弱的一种心理状态。
在现代社会,厌学现象日益普遍,对学生的成长和教育事业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报告旨在通过调研和分析,探讨厌学现象的成因和对策,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和家长进行了调查和访谈,以便全面了解不同群体对厌学的认知和看法。
三、调研结果
1. 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通过调研发现,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包括学习内容单调枯燥、学习压力过大、教学方式单一、学习目标不明确等。
此外,家庭环境和社会因素也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厌学影响。
2. 家长和教师对厌学的观点
调研显示,家长和教师对学生厌学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
家长普遍认为孩子的厌学是由于学校教学不到位和教师能力不足,而教师则认为孩子的厌学是由于家庭环境和学习态度问题。
3. 对策建议
针对学生厌学现象,应从多方面入手,包括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家校合作等方面进行治理。
同时,家长和教师应加强沟通,形成一致的教育观念,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论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学生厌学现象的出现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
希望相关部门以本次调研报告为依据,加强教育改革和管理,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小学生厌学现状的成因及对策探析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学习状态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教育观念的变化,小学生的厌学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和家长教育方式等多方面的影响。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需要认真探究其成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以帮助小学生克服厌学情绪,积极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一、小学生厌学现状的成因1.学习环境不佳小学生的学习环境往往是影响其学习状态的重要因素。
一些学校设施简陋,课桌椅不合理,教室环境较为拥挤,这些都影响了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环境的不佳会使小学生缺乏对学习的热情和投入度,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2.学习内容单一目前,小学教育侧重于学科知识的灌输,学习内容过于单一,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
这种单一的学习内容不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热情,产生厌学的情绪。
3.家长教育方式不当现在的家长普遍忙于工作,缺乏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和引导。
一些家长过于溺爱孩子,不给予适当的学习压力和规范,导致小学生缺乏对学习的认真态度和自觉性,产生对学习的厌倦情绪。
学校应该投入大量资金改善教学设施,提高学习环境的舒适度和质量。
教室应该宽敞明亮,桌椅应该符合小学生的身高,课室内应该有足够的空气流通和音响设备等,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投入度。
小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习内容应该多元化,涵盖知识、技能、品德、兴趣等多个方面。
学校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引入一些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体会到快乐和成就感。
家长是小学生最重要的教育者和引导者,他们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学习状态。
家长应该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增强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和引导,给予孩子适当的学习压力和规范,让孩子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4.提倡合理教育观念教育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切实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和实践,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意义。
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在不断增加,而一些学生却表现出了对学习的厌倦和抵触情绪。
这种厌学心理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可能对其整个成长和未来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小学生厌学心理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首先,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形成与学习环境密切相关。
在家庭环境中,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过分苛刻,给孩子施加了过大的学习压力,甚至以惩罚的方式来要求孩子完成学习任务。
这种过度的压力和惩罚会让孩子产生对学习的厌倦和抵触情绪,从而形成厌学心理。
在学校环境中,一些老师教学方式单一,课堂内容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和启发性,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学习厌倦情绪。
其次,小学生的厌学心理还与学习动机的缺失有关。
一些学生由于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对学习目标和未来规划模糊,导致学习动力不足,产生对学习的厌倦情绪。
此外,一些学生对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不足,缺乏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再者,小学生的厌学心理还与学习方法的不当使用有关。
一些学生学习方法单一,缺乏学习技巧和策略,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产生学习疲劳和厌倦情绪。
另外,一些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计划不合理,导致学习任务过重,产生学习厌倦情绪。
针对小学生的厌学心理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首先,家长和老师应该合理设置学习目标,不要过分苛刻和要求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学习空间和自主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其次,学校应该改善教学方式,增加课堂趣味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再者,学生应该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明确学习目标和未来规划,增强学习动力。
此外,学生应该学会科学合理地利用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压力。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厌学心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通过合理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才能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克服厌学心理,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及其应对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尤其是小学阶段,是一个孩子的基础阶段,对于其未来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面对繁重的作业、枯燥的学习内容以及紧张的考试,一些小学生容易出现厌学的情绪,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未来的前途。
本文主要分析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
一、小学生厌学的原因1.学习内容不适应:部分小学生因为学习内容太过抽象、陈旧、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或因为教师讲解不够生动、紧密与实际,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
2.考试压力过大:小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期望下,为了取得好成绩,往往会面临大量学习和检验的压力,压力过大易使他们失去兴趣和动力。
3.个人因素:每个小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经历互不相同,有些人对某门学科特别感兴趣,有些人则由于学习难度较大而产生厌学情绪。
4.学习方法不当:部分小学生没有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比如死记硬背、不理解概念或不注重课前预习等,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再加上此类学生往往需要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二、应对策略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父母和老师应该给小学生创造一个有益的、舒适的学习环境,如给他们提供自由的学习方式、好的写字和读书器具等,以此提高学习舒适度。
2.把学习内容变得有趣:老师应创新教学方法,例如用游戏、小故事、多媒体等形式,引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能够享受学习过程,而不是单纯把学习当成繁琐的任务。
3.提升学习效率: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不浪费时间、集中注意力,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4.让压力去放松:学习并不是一项艰难的工作,适当地放松可以帮助小学生预防和减轻学习压力。
例如,玩具、音乐、体育活动、看好玩电影、和朋友聊天等都可以帮助小学生转移注意力,从而减轻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5.鼓励和支持:家长和老师应该时刻鼓励和支持小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正面的肯定以及对他们的思想、意识、能力的认可,这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和自我价值感。
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及其应对策略小学生是一个正在成长的阶段,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导致厌学的心理产生。
今天,我们将从心理分析和应对策略两个方面来探讨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一、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1. 学习压力过大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科内容的增加和难度的提升,有时候会感到学习压力过大,导致他们产生不愿意学习的情绪。
特别是面临一些重要考试或是复习的时候,小学生们会感到特别的紧张和压力,这时候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2. 学习环境不佳有些小学生的学习环境可能不够良好,比如家庭环境不和谐、学校教学氛围不好、同学之间的关系不融洽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小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他们厌学。
3. 学习动力不足有些小学生由于学习动力不足,对知识学习的价值和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因此产生了对学习的排斥情绪,从而出现了厌学心理。
4. 学习方法不当有些小学生平时的学习方法不够科学和合理,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无法很好地应对,从而导致他们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厌学心理。
二、小学生厌学的应对策略1. 缓解学习压力针对学习压力过大的问题,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和小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可以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知道学习压力是可以共同承担的,这样可以帮助小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减少对学习的厌恶情绪。
2.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具有重要的影响,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小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安心学习,融洽相处,这样有利于促进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减少厌学心理的产生。
3. 激发学习动力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明确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动力,减少对学习的厌恶情绪。
4. 教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家长和老师应该教导小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如何正确地学习,如何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如何树立正确的学习信心等,这样有利于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少对学习的厌恶情绪。
从同学关系的角度分析小学生的厌学心理影响及应对策略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学习状态对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有些小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了厌学的心理,这种心理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困扰,也给老师和家长带来了烦恼。
从同学关系的角度来分析小学生的厌学心理影响及应对策略,可以从同学之间的互动、沟通等方面入手,帮助小学生解决厌学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一、同学之间的相互竞争在小学生群体中,同学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有些小学生因为害怕输在竞争中,产生了厌学的心理。
他们害怕失败,害怕被别人嘲笑,失去了对学习的热情。
这种心理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甚至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和家长应该及时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减轻个人竞争的压力。
老师和家长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帮助他们认识到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
只有自信、乐观的学生才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培养他们的足智多谋的能力。
二、同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小学校,同学之间的关系问题也是一个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
一些小学生因为同学之间的关系问题而感到不开心,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态度。
遭到同学的排挤、欺负等,都会让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造成他们对学习的厌倦。
学校和家长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并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
老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班会、心理辅导等活动,帮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调整好情绪。
学校还可以建立一个和谐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关爱,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一份子,从而增加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三、同学之间的默契和学习互助同学之间的默契和学习互助是非常重要的,它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些学生可能因为缺乏与同学之间的互动沟通,导致厌学心理的产生。
儿童厌学心理报告引言儿童是社会中最宝贵的财富,他们的教育和成长对于社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教育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儿童出现了厌学的现象。
本文将通过调查研究和心理分析,探讨儿童厌学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希望能为家长和教育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意见。
儿童厌学现象的调查研究为了了解儿童厌学现象的普遍性和特点,我们开展了一项调查研究。
调查对象为100名学龄儿童及其家长,调查内容涵盖了儿童对学校和学习的态度、厌学程度、厌学表现等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有70%的儿童曾经出现过厌学情绪,其中30%的儿童属于长期或反复出现厌学现象。
厌学现象主要表现为对学校和学习缺乏兴趣,经常找借口逃避上学,成绩下降等。
进一步分析发现,儿童厌学现象与以下几个因素密切相关:1.学业压力过大:现代社会的教育竞争激烈,学校课业负担沉重,使得很多儿童感到压力倍增。
长时间背负沉重的学业负担导致儿童产生消极情绪,从而产生了厌学现象。
2.教育方式单一:许多儿童表示,对于老师单一的教学方式感到厌倦。
一味的背诵和应试教育模式无法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反而加重了他们的厌学情绪。
3.学习内容不合理:部分儿童反映学校的教育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缺乏实际应用和趣味性的学习内容使得儿童感到学习无趣,从而对学校和学习产生厌恶情绪。
儿童厌学心理分析在了解了儿童厌学现象的普遍性和特点之后,我们进一步进行了心理分析,以探究儿童厌学的心理原因。
1.焦虑和压力:学业压力过大是导致儿童厌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长时间背负压力使得儿童产生焦虑和抵触情绪,导致对学校和学习产生厌恶感。
2.自我价值感缺乏:一些儿童在学校中表现不佳,成绩下降,从而导致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损伤。
缺乏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的儿童更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3.动机缺失:儿童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导致他们对学校和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单一的教育模式和无趣的学习内容无法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从而增加了他们的厌学程度。
关于小学生厌学心理的研究厌学就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就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
发展心理研究表明,学习活动就是学龄儿童的主导活动,就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也就是儿童获取知识与智慧的根本手段。
然而,通过对我校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的调查发现:我校有42%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18%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真正对学习持积极态度的仅有17%。
厌学情绪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对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
厌学心理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孩子变得不爱上学,不愿见老师,甚至每到上学前,孩子就喊“肚子疼”、“头痛”等;有的孩子不愿做作业,一瞧书就犯困;即使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注意力也常常不能集中;有的孩子虽然也在瞧书,却“瞧不进去”;不愿大人过问学习上的事情,对父母的询问常保持沉默,或者表现烦躁,或者转移话题;上课时常打不起精神,课后却十分活跃,表现为“玩不够”;还有的孩子为了表达厌学情绪甚至表现出嫉妒、憎恨优等生,不与优等生交朋友。
厌学问题已成为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认识、了解、研究厌学问题也成了小学教师的必修课。
一、厌学心理发生的原因为什么有些学生会出现厌学心理呢? 这就是我们首先需要研究的问题,只有找到事情的根源,我们才有可能寻求解决的方案。
通过心理咨询室的谈话记录与对全校200余名厌学心理严重的学生的跟踪,我们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1、来自学生自身的因素小学生同成年人一样,气质类型可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与抑郁质四种。
其中,胆汁质与抑郁质类型的学生对不良刺激反应敏感,她们极易产生不健康心理。
就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甚至一次提问答不上来这些在我们瞧来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对她们来说却就是莫大的打击。
如我校一年级新生中就有一名女孩子因受老师批评拒绝上学,每天进校园成了家长、老师头疼的问题,简直就是宁愿挨打也不愿上学。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心理素质不稳定,心理承受能力欠佳,很容易受其她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变化。
有的学生就是对学习的期望过高,心理压力过大,精神过度紧张与疲劳,唯恐成绩下降;有的就是对考试与平时的学习信心不足,过分瞧重考试成绩,自卑心理严重;有的孩子就是学习生活欠规律,学习方法不科学,不适应新的环境与老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做到劳逸结合,造成不良的身心状态等等。
2、来自家庭的因素正如人们常说的“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促使孩子产生厌学心理的家庭因素也很复杂。
为此,我们对高、中、低年级的400多名家长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388份。
问卷中的问题涉及到了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家长的教育观念、家长的教育态度、教育方法、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等方面。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的家庭夫妻关系僵化,孩子感受不到亲情的温暖与幸福,父母长期不与,孩子生活在一种永无休止的争吵暴力中,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的家长素质极低,她们的言行不但没有给孩子良好的示范,反而为孩子的成长道路蒙上了一层阴影;有些学生因父母离异或外出打工等原因,缺少父母的关爱、教育,放任自流,没有正确方向的引导,性格孤僻,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压抑,也会产生厌学心理。
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既不顾孩子的个性特点与智力水平,也不顾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与个体差异,用“神童”的标准去要求孩子,一旦孩子达不到她们要求的标准,动辄严厉惩罚,使孩子心灵受到伤害,同时对学习产生反感,甚或与家长对抗,有的还发展到因丧失生活的信心而轻生。
3、来自学校的因素在心理咨询中曾收到很多学生的来信,其中有一部分就就是反映她们的厌学心理,有一封就是这样写的:“很久以来,生活令我沮丧不已,写这封信以前,我把我小学六年前前后后想了一遍,感觉自己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每次考试成绩总在班里的四、五十名徘徊,我就是用爸妈的辛苦钱上的重点小学。
从上学的第一天开始,我就背着这个包袱。
为了对得起爸妈,我拼命的学习,然而,事与愿违,我的成绩越来越差。
现在离小升初考试还有三个月时间,考试频率很高。
考一次,我就被打击一次,我有时会被老师听似平常的话语羞得无地自容。
就这样,我的心情越来越槽。
在学校,我经常孤孤单单一个人,听到别的同学讨论问题,我想问、想说,可就是我觉得自已成绩太差,感到没有资格与她们在一起。
尽管我知道同学之间没有贵贱之分,可就是我怕那些成绩好的同学的那种眼神。
说实话,我都有点不想活了!”小学阶段就是人一生发展的奠基时期,学生在学校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将影响她们一辈子。
小学教育中过分强调对小学生的成才教育,忽略了小学生作为人的成长教育,忽视了学生的身心成长,总以为“小孩子的心不就是玻璃做的”。
有些老师教育思想不端正、素质不高、教育方法不当,给小学生造成了超负荷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着她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由于老师的态度,还会直接影响班级的风气与同学的价值观,似乎学习不好就没有了长板,就会成为班集体中不受欢迎的另类,导致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展示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迁移、泛化到小学生与她人的交往中,造成人际交往焦虑。
另外,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刚刚起步,还很不成熟,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与规范的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教育尚未进入小学课堂,小学普遍没有心理健康指导机构,国内较少的心理专家与心理医生对小学生来说更就是鞭长莫及。
4、来自社会的因素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社会大环境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在孩子们中间开始流行起来,独生子女往往就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 孩子生日讲排场,对孩子物质要求有求必应,孩子们之间相互攀比,将艰苦朴素等优良作风抛之脑后。
近几年来出现的唯利就是图、“金钱万能”的陈腐观念,也使部分学生的思想与心灵受到侵蚀,加之社会上“文盲大亨”的出现,致使“读书无用论”又有蔓延的趋势。
这使得小学生不得不体会到竞争的压力与生活的压力,导致她们对现实充满迷茫与困惑,产生无所适从的心态,从而引起各种心理问题。
二、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1、学生自身应采取的对策小学生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与社会交往,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在学习文化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一些社团活动与社会交往,如体育比赛、手拉手活动、、文艺活动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多种多样的兴趣与爱好,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质,满足自己接触社会,进行社会交往的较高级的需要,也有利于形成并长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同时,小学生还应学习、掌握一些调节心理的常用方法,如(1)学会放松。
知道紧张就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就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的。
(2)与人谈心。
要使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
(3)学习写日记或周记。
小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2、教师应采取的对策作为教师,首先自己要能够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对前途有信心、有健全的人格,在与她人交往中能与谐相处,以此去影响学生。
第二就就是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就要多接近学生,利用适当的机会与场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如在作文教学中布置《写给老师的话》等题目,使一些较内向的学生或有“难言之隐”的学生通过书面形式与老师交流思想,多听一听来自童心世界的呼声,与学生交朋友,加强心理沟通。
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有困难,家庭生活受挫折时,老师要及时帮助她们,安慰她们,使学生尽快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老师还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状况,帮助其提高学习能力。
很多厌学的学生一般都就是由于学习跟不上,而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怪以及同学们的轻视。
因此,老师应该及时想办法,辅导学生的学习,帮助她们尽快赶上去,只有学生学习成绩提高了,才会使她们变得自信起来,那么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就会产生。
另外,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可与学生特长结合起来。
其实发展特长与学习并不矛盾,众多事实表明,有特长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也不错,因为它们可以相互影响,由于有特长、有兴趣,她们会经常受到来自学校与家庭的表扬与鼓励,她们的兴趣劲头也会潜移默化地移到学习方面来,从而相得益彰。
3、学校应采取的对策作为未成年人学习与生活的重要环境,学校应担负起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为了使每一位孩子都对校园充满向往、对学习充满兴趣、对生活充满追求,学校首先应积极创设与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她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她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她们感受动物的可爱。
顺孩子之天性,让她们快乐的成长。
通过“爱学校”引导她们“爱学习”,通过“爱学习”引导她们“爱生活”。
其次,还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双周一次的心理健康课程,建立与完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监控机制。
配备专业心理教师,提高教师心理素养。
将心理教育课程化与学科渗透相结合,学校应既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专题讲座,又能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各科的教学相结合,时时处处注意培养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第三,要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发现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一就是由专业心理教师构建“阳光小屋”,让孩子们来与心理教师交流心声,倾诉烦恼,接受心理指导;二就是通过心理咨询,对存在比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与其家长与教师沟通,对其给予特别关注与长期心理辅导;三就是通过心理咨询室,心理教师可以发现小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与倾向,为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开设相关专题讲座提供依据。
第四,要办好家长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心理教育网络体系。
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家长开放日与利用网络平台等多种途径,建立起顺畅的家校沟通渠道。
参考资料• 1. 张春杰、儿童厌学现象分析、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5(3): 148-150、• 2. 李会银、论小学生不良心理及其矫正、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1、• 3. 杨艳、小学生厌学情绪分析及其纠正措施、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