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功能及建构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4
大学校园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海纳百川,博采众长,既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又体现传播时代精神,既发扬灿烂的中华文明,又吸取吸取了西方文化的精华,从而体现了包容、大气的文化特质。
正因为如此,大学校园文化一直将和谐作为自身的根本诉求和核心理念,并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和谐的校园文化既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目标和内涵,又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
和谐校园的本质属性是文化和谐,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在于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
它以大学校园物质形态(校园环境等)为基础,以师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为核心,以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师生共同创办的报刊、讲座、社团、沙龙及其他文化活动为表现特征。
优秀的大学校园文化在浓郁人文氛围、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形成优良的教风学风、激发创造力、增强凝聚力、弘扬主旋律等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不好,整个学校就会像轮船在大海上失去了方向,学生就会变成一盘散沙,高等学校的育人功能就会丧失殆尽。
一、占领舆论阵地。
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正确方向。
建设社会主义的大学校园文化以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为根本出发点,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导向,必须将社会主义文化作为根本方向。
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方面的内容。
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建设和谐文化的动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和谐文化的支柱。
建设和谐文化必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基础。
因此。
我们要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大旗,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校园广播、校报校刊、宣传栏、网站等思想舆论阵地。
5中国科教创新导刊I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N O .25C hi na Educa t i on I nnov at i on H er al d 师德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和谐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是知识形成、传播的主要社会场所,也是文化积淀、发展、传承和创新的主要社会机构,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不仅能够表达社会的主导思想观念、理想信念、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而且对培养高素质人才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传播现时代的主流价值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1~3]。
1和谐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定位1.1和谐的校园文化基本内涵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人类在与自然的作用及社会实践过程中认识、掌握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以及创造和保存的一切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社会制度的发展水平、程度和质量的总和,它是一个有机系统。
高校校园文化是在高校这个特定范围、特殊环境中产生和演进的,是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是指在高校的办学过程中,为促进高校学生健康成长,为提高高校师生文化素质、道德品质、审美情操,为实现高校的教育发展目标,由高校师生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并为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的校园精神以及培养这种精神所需要的文化环境的综合。
它是高校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是和高校的培养目标、校风校纪、生活方式等内容相联系的,是在广大师生直接参与和精心培养下发展起来的。
在内容结构上由校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次构成。
在校园文化的三个组成部分中,物质文化是基础,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主导作用,决定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它能够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统一为一个整体。
和谐的校园文化就是指以上校园文化系统中的各个层次、各个要素处于一个协调有序、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发展过程和存在状态。
和谐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摘要: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在高校方面,改革在不断深化使大学与社会的互动日益加强,形成了相互合作、相互牵制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由此带来的文化的碰撞、冲突与融合在很大程度上使大学校园失去了往日的宁静。
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各个方面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大学校园内的诸多矛盾。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建设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已成为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和谐文化;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一、和谐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及特征(一)内涵和谐大学校园文化是指以和谐为思想内涵、以文化活动为表现方式的一种文化,它融思想观念、校园风尚、价值取向为一体,是大学精神文化的内核。
和谐大学校园文化主要包括良好的学校精神、优良的学校校风、融洽的人际关系、共同的价值取向、文明的生活方式等等。
[1]建立体现高校个性、富有团队精神和诚信意识以及良好道德规范的大学文化体系是当今大学争创一流,享誉盛名的基础。
(二)特征1.以人为本人是社会性的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人的发展又离不开文化,高等教育所传播的文化不是一般的文化基础知识,它传播的是一种专业文化知识,是主层次文化的传衍。
[2]这种知识就是要挖掘一个人的全部潜能,使一个人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使之成为具有良好素质、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人,这就离不开和谐校园文化的创建。
因此,和谐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和谐发展,使大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渗透、互相交织,呈现为一个相互和谐、统一完整的过程。
2.兼容并包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是“和而不同”,各种思想、观念在这里交汇、碰撞,智慧和创新的火花由此而生。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由从精英阶段走向大众化的阶段,在大众化趋势下,传统精英文化的精英品质、新精英文化的现代意识、大众文化的平民意识,在大学校园里混生混长。
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特质表现出宽容性、平等性、对话性和竞争性的兼容并包的特征。
论和谐校园建设的内涵及其意义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建设和谐校园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本文将从和谐校园建设的内涵及其意义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和谐校园建设的内涵1. 环境建设和谐校园建设首先需要注重环境建设。
这包括了校园绿化、垃圾分类、卫生清洁等方面。
只有营造出一个整洁、美丽、舒适的校园环境,才能够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2. 文化建设和谐校园建设还需要注重文化建设。
这包括了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等方面。
只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中接受教育,才能够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能力。
3. 管理建设和谐校园建设还需要注重管理建设。
这包括了规章制度、安全管理等方面。
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管理机制,才能够保障学生的安全和权益。
4. 人文关怀和谐校园建设还需要注重人文关怀。
这包括了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等方面。
只有给予学生充分的关爱和关注,才能够让他们在校园中感受到温暖和幸福。
三、和谐校园建设的意义1. 培养优秀人才和谐校园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愉悦、积极、乐观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2. 提高教育质量和谐校园建设可以提高教育质量。
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教育,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并掌握技能。
3. 增强师生凝聚力和谐校园建设可以增强师生凝聚力。
只有在一个温馨和谐的校园中,师生之间才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从而增强彼此之间的凝聚力。
4. 推动教育发展和谐校园建设可以推动教育发展。
只有在一个和谐、稳定、安全的校园环境中,才能够让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四、结语和谐校园建设是当前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只有注重环境建设、文化建设、管理建设和人文关怀,才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提高教育质量,并增强师生之间的凝聚力。
创建和谐大学校园文化和谐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培养美德,使人愉悦,给人以前进的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这正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必要环境。
努力建设和谐校园,不仅使全校师生员工人际关系和谐,把主要精力用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上,而且能不断促进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学校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更好地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智力支持。
标签: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的这个新概念,并将和谐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发展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
和谐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校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属性及内在要求。
大学人才济济、知识密集,是知识形成传播的主要社会场所,也是文化积淀、发展和传承的主要社会机构,承担着文化传播和创新的重要使命,是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要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高水平的精神和智力支持。
高等学校的改革发展对经济、文化、政治的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
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不仅能够为引领现时段的主流价值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未来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也能起到启示和行塑作用。
建和谐大学校园文化,能为大学生成长成材和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素质能力等方面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并且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以文化养人,文化造人。
一、和谐校园文化的含义1.文化与校园文化文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传统,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
它随着学校的产生而成为一种客观存在,并且在整个人类文化建设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
校园文化处于学校整体活动的核心地位,教育发展史表明,校园文化一经创立,便获得了自身特有的灵性,在其演进过程中凝结为一个独特的结构系统,涵盖于运动其间的各种文化现象,并极大地影响社会文化和其他亚文化系统。
校园文化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
从教育意义上理解校园文化,应该是广义的校园文化,即学校存在方式的总和,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和学校精神文化。
素质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教育工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身心健康素养和社会实践素养。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氛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关乎学校的整体育人目标和办学理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构建途径和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一、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和谐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积极向上、和睦共融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
它包括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校园与社会之间等各种关系的和谐发展,具体体现为尊重、理解、关爱、包容、合作等多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和行为态度。
1. 尊重与理解和谐校园文化首先体现在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与理解。
教师应当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给予积极的指导和支持;学生也应当尊重教师的权威和劳动,理解教师的付出和期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 关爱与包容和谐校园文化还包括对学生的关爱与包容。
学校应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关怀和个性成长,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同时,学校应当包容学生的不足和错误,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个性发展。
3. 合作与共赢和谐校园文化还需要倡导合作与共赢的精神。
学校应当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倡导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理念,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途径1. 建设和谐师生关系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师生互动等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2. 倡导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学校应当倡导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公平的环境中得到发展和展示自我的机会。
3. 强化学生自治管理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学生会、班级委员会等形式,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4. 倡导诚信教育学校应当倡导诚信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家庭教育等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和道德素养,使诚实守信成为学生的行为准则。
和谐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和谐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重要方面,是推动高校成为现代化高等教育机构的重要保证。
建设和谐大学校园文化,需要团结广大师生、校友以及社会各界力量,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进程。
一、加强思想教育,倡导和谐文化思想是灵魂,思想教育是基础。
加强思想教育,通过新闻媒体、演讲比赛、讲座等方式,宣传和倡导和谐文化,引导师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引导师生从思想上认同和支持和谐文化,从而真正在行动上贯彻和谐文化的理念和精髓。
二、发扬传统文化,推广校园文化传统文化蕴涵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应该把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推广传统文化,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民族骄傲感和文化自信心。
通过举办传统文化展、传统文化讲座、书法比赛、春联比赛等等活动,形成更为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加强师生互动,建立良好关系师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方面,需要加强师生互动。
学校可以组织师生共同参与各种社团、团队活动,举办多种丰富多彩的校内活动,让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逐渐增强。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获得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兴趣爱好和经验,为未来的发展积淀基础。
四、推动双创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和谐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高校应该加强双创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断发掘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加强社会服务,树立良好形象高校是社会的窗口,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应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学校也要注重形象塑造,加强宣传力度,让社会了解学校的优秀品质和创新能力。
六、严格管理,提高治理水平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综合性工作,需要学校各部门紧密配合,形成合力。
高校应该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和运营,加强制度约束,提高管理水平,让校园文化建设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
大学和谐校园的内涵建设与特征苏 彤(华侨大学,福建 泉州 362021) 关 键 词:大学;和谐校园;高校管理;校园建设 “和谐”是儒家的重要思想。
儒家倡导天地合一,人与自然和谐,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帮助,社会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保持融洽的关系。
和谐也是人类社会普遍追求的价值观,和谐是一种美。
和谐的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和谐的校园能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大学和谐校园的内涵大学和谐校园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经过全面综合的协调而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校更快更好发展的基本条件。
和谐能够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促进事业发展。
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将会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才注入活力,使学校的组织效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的自身发展和身心健康,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持续稳定发展。
二、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是新时期的要求1.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作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核,贯穿在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
以人为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办学以人才为本,教师是主体;二是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主体。
建设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就是要建立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构建和谐校园体现了这种要求。
2.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了持续的动力,一个幸福、公正、和谐的社会,将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实现和谐校园,将直接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
3.是提升学校软实力的要求追求个人、知识、社会的和谐发展将成为世纪大学理念的价值取向。
收稿日期56作者简介刘合行(63),男,河南柘城人,教授、博士、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道德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第24卷第2期2008年2月商丘师范学院学报JOURN AL OF SH ANG Q I U TEACHERS C OLLEGE Vol .24 No .2Februa r y .2008和谐校园文化与和谐校园建设刘 合 行(商丘师范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摘 要: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在建设和谐校园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
高等学校要以先进文化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培养学校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确立大学和谐文化的具体目标,建立人性化的制度文化,开展多元的主动式创建活动,建设大学的和谐校园文化。
关键词:和谐校园;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600(2008)02-0099-05 建设和谐校园同构建和谐社会一样,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校园法制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教学改革、校园安全稳定以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教育等诸多方面。
建设和谐校园的首要任务是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一、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层面下的亚文化,在校园里各种学术思想的交流中,各种文化融会、碰撞、吸纳、淘汰而形成一个学校独特的文化氛围,是依托于高校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是高校师生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积淀形成的富有个性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精神信念、审美情趣等。
它是一个学校风格和精神的集中体现,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行为文化和校园媒体文化[1]。
其中,精神文化是核心,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行为文化是方式,媒体文化是载体。
它们之间互相依存,互相作用,构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整体。
什么是和谐校园文化?和谐校园文化是指在校园文化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浅析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摘要]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创建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文章在对和谐高校校园文化内涵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和谐高校校园文化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一、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教学和德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发展过程中积淀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气质,是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共同传承和创造的校园精神,以及培养这种精神所需要的文化环境的总和,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
和谐校园文化包含了和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并且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是和谐社会文化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
校园文化系统中各个部分和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和谐共生的状态,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核心内容,是一种巨大的无声的力量,是最优秀的隐性课程,能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教育学生成才,增强师生的凝聚力,在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构建和谐校园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在“构建和谐社会”新理念的指导下,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在越来越多的高校中如火如荼地展开,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大多高校只是把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看成是教育管理活动的方法之一,将此建设局限在一些学生组织中,缺乏师生共建意识,从而片面地强调了在学生校园文化中的主体作用,忽视了教师的重要作用,也就弱化了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紧迫性的认识。
(二)在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很多高校仅仅重视组织活动的开展。
虽然活动组织频繁,但是主要偏重于丰富学生的业余活动,创造性的组织活动较少,文化层次比较低,没有形成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远远没有达到校园文化应有的积极作用,更不可能形成自身特有的文化。
(三)高校校园文化缺乏人文关怀。
当今社会物质生活膨胀,而精神生活却每况愈下。
近年来,高校内不少学生产生心理危机,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甚至对人生完全绝望。
全面发挥美育功能建设和谐大学校园文化摘要:大学校园文化是校园主体创造的精神财富与物质形态的总和。
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受科学社会文化的影响,体现为校园主体与校园环境、社会群体等的和谐共处。
通过发挥美育的以美育人和构建社会文化的功能,可以有效地建立大学校园的观念文化与环境文化。
通过开展建立在和谐美学基础上的美育,大学校园文化可以塑造全方面发展的高校人才,而高素质人才又推动校园文化的更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和谐;大学校园文化;美育一、和谐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一般认为,大学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文化氛围里,以广大师生为主体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承载这些财富的规章制度、实践活动和物质形态的总和”。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同样,大学校园文化也是每个高等院校在其自身发展与社会进步结合的产物,包括物质与精神两方面。
在物质文化的基础上,校园文化承载的精神文化是其核心结构。
大学校园文化的物质形态内容丰富,不仅包括高校各种客观实体存在的综合,也包括保证校内各项活动正常进行的机制。
作为大学校园精神文化活动的基本载体,物质文化体现着精神文化的追求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精神文化的发展。
作为校园形象和精神风貌的物质依托,物质文化通过它的外观物质形象直接体现一个学校的文化内涵。
而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校园文化的精神文化是高等院校主体一定阶段内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的总和,是高等教育阶段人的整体价值与精神追求的抽象反映。
精神文化形态与物质形态相互依赖、互为作用。
它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具有主导地位,是衡量校园文化氛围优劣的主要参数。
校园文化是从属于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是对所处时代的文化的一种体现与升华,是学校教育与时代发展融合的产物,具有丰富的内涵、多元的主体与巨大的影响力。
每个高校的校园文化既承载社会文化的总体特征,又体现自身发展所具有的独特性。
因此校园文化的核心和实质是超功利主义的,其出发点是校园主体作为人的发展,它以文化为载体,着眼于精神文明建设,直接服务于校园主体的全面发展。
一、和谐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一)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依赖于社会,又服务于社会。
作为大学整体形象的大学校园文化更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校园内部环境和校园外部环境的互动下形成的特定的校园生活方式,是师生在漫长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反映自身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并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独特的团体意识和精神气氛[1]。
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一般包含五个方面:一是物质文化。
主要是指校园的物质环境,即构成校园文化物质条件的各种教学、科研、生活的设备、设施、建筑、环境等,这是校园文化的存在实体。
二是制度文化。
即学校的组织、机构及其规章制度等,包括各项校纪校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等,是校园文化的规则体现。
三是精神文化。
即由学校创设的思想与心理氛围,这里主要是指师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校园环境的和谐关系,是校园文化的精神积淀。
四是大学行为文化。
是在教育系统中逐渐形成的并通过校园主体的活动展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和文化形态,是校园文化的行为表现。
五是大学媒体文化。
是指新闻报道制度的文化性格,是校园文化的舆论阵地。
其中,精神文化是核心,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行为文化是方式,媒体文化是载体,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大学校园文化。
(二)和谐大学校园文化的界定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为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文化提供了科学的思路,和谐成为中国大学校园文化的时代内涵。
结合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对和谐大学校园文化界定如下:1.突出和谐的主旋律和谐大学校园文化是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促使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协调运转的隐型指挥棒,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的整体效应。
因此,和谐是大学校园文化的主旋律,校园的一切要素要以“和”为先,以“谐”为尚,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2.积极发扬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和谐大学校园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员工,都是鲜活的实体,是大学文化的载体,是和谐的缔造者。
因此,和谐大学校园文化应紧紧围绕满足全体师生员工的心理需求、物质需求和信念需求来指导和促进校园建设的方方面面,要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去营造良好的大学育人文化氛围。
只有如此,大学文化才能真正变为引导人、激励人、鼓舞人的一种内在动力,成为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一面旗帜。
3.文化规范和文化建设并重校园文化规范和校园文化建设,是和谐校园文化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但由于我国特殊的人文主义传统,常常出现不平衡现象:校园文化规范相当完善,而校园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往往是以强制性的手段去限制,首先硬性规定文化的方向和内容,而忽略了细心的引导,以润物细无声这样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进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这种不平衡严重地影响了大学文化健康全面的发展。
4.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学术氛围是高等学校最核心的要素之一,高校可以没有大厦,却不能没有大师。
大师正是顶端学术的承载者,是学术氛围的引领者和营造者。
浓厚的学术氛围可以调动起师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促进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和谐大学校园文化的充分体现。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年第 9 期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No.9 2010和谐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功能及构建曾蓉摘要: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高校体系的一种精神力量。
结合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对和谐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功能进行了界定和阐述,并提出了构建路径。
关键词:和谐大学校园文化;内涵;功能;构建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10)09-0189-02作者简介:曾蓉(1980-),女,成都人,硕士,重庆科技学院(重庆 401331)团委副书记。
收稿日期:2010-01-20— 189 —5.呈现出繁荣的文化景象和谐校园文化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通过民主自由的学术交流,高雅独特的主题活动,丰富多彩的文体竞赛等,充分展现出全校师生的多元化发展以及敢于求“异”、创“新”的精神风貌,繁荣的文化景象是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呈现。
二、和谐大学校园文化的功能(一)先导功能许许多多划时代的历史变革,往往以文化发展所带来的自由空气为发端,每一次大的变革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2]。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中,学校的改革和发展需要和谐校园文化作先导,借助和谐校园文化唤起和激发每个成员的改革与发展意识,调动每个人对学校的真挚感情,团结学校的所有力量为实现学校的教育理想而共同奋斗。
同时,和谐的校园文化通过和谐的教育情景和精神氛围,深刻地影响师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众多的教育因素潜伏其间,通过暗示和感染使师生产生一种无形向上的动力,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二)育人功能和谐校园文化是以和谐社会主义文化为主导,以师生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将德育内容渗透到校园文化环境和校园文化活动中去,对生活于其中的每个成员产生同化作用,它能培养起一代代师生对学校的归宿感与认同感。
和谐校园文化活动可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激发他们的成才欲望,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和谐校园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陶冶因素,能给人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在和谐中受到积极的塑造。
可见,和谐校园文化对大学教育特别是大学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三)激励功能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们巨大的精神能量的释放与创造力的爆发和某种文化的激化有着密切的关联[2]。
和谐校园文化不仅可以满足师生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可以创造出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为全校师生员工营造一个民主、自由、积极、健康、团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随时教育、启发和引导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激发师生的灵感和创造欲望,促进师生素质的提高与发展,造就推动时代进步的优秀人才,同时也积极推动着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四)创造功能和谐校园文化是通过师生员工创造性的活动来实现的。
校园文化的和谐进程就是师生在思想统一的大环境中多元发展、施展才能、开创辉煌的过程。
校园文化建设的每一项成果都凝聚着师生的创造才能和创造力量,因而,和谐校园文化是师生不断进步、思想统一、理念合一的确证和表现。
同时,它还在不断地挖掘着师生的潜能,鼓励师生齐心协力,不断开拓创新,开辟新的领域。
三、和谐大学校园文化的构建(一)树立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的教育理念在和谐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正确的教育理念往往能对大学的本质、功能和发展规律产生深刻而又积极的影响。
高校必须转变观念,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师生员工要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
统一的教育理念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文化的思想保障。
科任教师必须承担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形成高尚品格的责任,既要认真传授科学知识,又要注重思想教育,要寓思想教育于传授知识之中,寓思想教育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寓思想教育于师生的交往之中。
教育管理者对学生的学籍、班级建设、课外活动和日常学习生活等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各个方面进行科学地管理。
管理也是一种教育。
要达到管理育人的目的,那么就要在教育管理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素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恰当地处理师生关系,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和学会生活。
后勤人员要建立学生发展需求信息接收系统,及时、准确、全面地把握学生的需求信息,更好更全面地服务学生。
学生自己也要树立“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的三自意识。
通过参加各项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参与社会工作等来逐步锻炼和提高自身的三自能力。
(二)建立起完善、合理、和谐的育人制度育人制度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制度保障。
任何文化建设都离不开制度的规范和保护,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制约的。
和谐大学校园文化必然强调学校制度要有较强的育人功能,对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学习辅导、日常规范、后勤服务等有着较强的指导作用,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朝着和谐统一的方向前进。
(三)营造严谨科学、积极活泼的学术氛围营造和谐的学术氛围就是要提倡学术自由,鼓励学术争鸣,体现兼容并包,使不同的学术观都能在追求真理的旗帜下碰撞交融。
北京大学闵维方教授曾说:大学应该有一种精神,应该有一种活跃的学术氛围,鼓励追求真理和不断创新的学术氛围、师生平等交流的氛围、宽容失败的氛围、敢于冒尖的氛围、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最优秀的潜课程,对人们的作用是无可估量的。
我们要在教师中大力提倡“崇尚科学精神,立足学业创新”为主题的学术研究活动,鼓励、重奖科研成果显著的教师,在教师中树立一面面旗帜,使他们成为包容执着、厚德载物的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
在学生中倡导诚信、求实、创新、进取的精神,这种带有浓郁学术氛围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激励师生智力、能力、创(下转第 199 页)— 190 —新力与学业的发展,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艰苦奋斗、团队精神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乐趣[1]。
(四)开展高品位、高格调、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有效途径。
通过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可以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
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做新型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把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和任务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引导大学生从具体事情抓起,从一言一行做起,养成文明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还可以通过办好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艺术节、大学生运动会和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大力发挥科技学术活动龙头作用和高雅文化艺术熏陶作用,引导学生崇尚科学、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及校园文化品位,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与社区共建和谐,营造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与周边社区共建和谐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文化的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