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1.5科学探究 同步练习-word
- 格式:docx
- 大小:106.06 KB
- 文档页数:10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 1.5 科学探究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题 (共5题;共11分)1. (2分) (2019七上·天台月考) 在我们坦中的第一次月考得科学考试中,有的同学考试成绩好,有的同学考试成绩差,对此同学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有人认为是因为考试成绩好是由于上课努力,有的同学认为考试成绩差是因为父母亲读书差遗传的。
就“有人认为是因为考试成绩好是由于上课努力”这一环节而言,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 . 提出问题B . 提出猜想C . 验证方案D . 分析【考点】2. (2分)某同学在校园里发现了一只潮虫。
他和同学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
他们记录了找到潮虫的地点与数量,如右表所示。
根据探索结果,可推测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地点潮虫只数篮球场上0水槽下26湿花盆下19干草地中3A . 阳光充足B . 阴暗潮湿C . 空气新鲜D . 高温干燥【考点】3. (2分)以下是为探究温度是否影响黄栌叶色而进行的实验设计,符合要求的是()A . 甲组用弱光照射,乙组用强光照射B . 甲组光照时间长,乙组光照时间短C . 甲组置于低温环境中,乙组置于高温环境中D . 甲组土壤保持湿润,乙组土壤保持干燥【考点】4. (2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开创的近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认识自然规律的重要途经.A . 学习和研究B . 分析和论证C . 实验和分析D . 观察和实验【考点】5. (3分)经常熬夜会导致人体“生物钟”紊乱,“生物钟”紊乱的人记忆力是否会下降呢?带着这个问题,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探究。
①将32只健康老鼠(年龄、大小等条件均相似)随机平均分成两组,饲养在两个相同的鼠笼中,分别标上A 组、B组。
②利用遮光布和灯光等方法打乱A组老鼠的“生物钟”,B组老鼠保持自然昼夜节律不变。
1.5科学探究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仪器必须垫石棉网才能加热的是( )A. 试管B. 烧杯C. 蒸发皿D. 坩埚【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石棉网的应用,一些实验仪器在加热时必须使用石棉网,避免受热不均匀而破裂。
【解答】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坩埚等仪器都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仪器必须垫石棉网才能加热,否则由于受热不均匀,而破裂。
故选B。
2.将一金属块浸没在盛满酒精的杯中,溢出酒精10克;若将该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相同杯中,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是(ρ酒精=0.8×103千克/米3)( )A. 15克B. 10克C. 12.5克D. 8克【答案】C【解析】【分析】因金属块的体积不变,所以金属浸没在水中时溢出水的体积和放入酒精时溢出酒精的体积相等,根据质量计算公式可以求出溢出水的质量。
【解答】金属块放入酒精时,溢出酒精的体积:因金属块的体积不变,所以金属浸没在水中时溢出水的体积和放入酒精时溢出酒精的体积相等,即V水=V酒精=12.5cm3,溢出水的质量:m水=ρ水V水=1g/cm3×12.5cm3=12.5g。
故选C。
3.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以下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第 1 页第 1 页A. B. C. D.【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实验技能,难度不大。
A.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向试管内倾倒液体的方法进行解答;C.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解答;D.根据量筒读数的方法进行解答。
【解答】A.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A错误;B.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紧靠试管口,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故B错误;C.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进试管内,故C错误;D.量筒内的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正确。
故选D。
4.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小明仰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36毫升;然后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20毫升,则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 )A. 大于16毫升B. 小于16毫升C. 等于16毫升D. 都有可能【答案】A【解析】【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度数大,实值则偏小,仰视度数小,实值已超出。
1.5 科学探究1.下列是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其排列顺序正确的是(C)①合作与交流②制订计划③建立猜想和假设④提出问题⑤检验与评价⑥获取事实与证据A.①②③④⑤⑥ B.④⑥⑤③②①C.④③②⑥⑤① D.③④⑥①②⑤2. 1元硬币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
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
”这时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
就“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C)A.论证 B.猜想C.实验 D.分析3.在购买西瓜时,我们习惯用手来“拍打西瓜”,然后根据发出的声音来判断西瓜是否已经成熟。
就“拍打西瓜”这个环节,类似科学探究中的(C)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C.收集事实证据 D.得出结论4. 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的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色的花。
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发现还是开紫色的花。
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不相符,最好的处理方法是(A)A.修改假说,重新进行实验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D.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5.300年前,意大利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房间中自由飞翔。
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中的铃铛响了。
下列问题不是..该实验所研究的是(D)A.蝙蝠飞行靠什么躲避障碍物B.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C.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D.铃铛是怎样发声的6.请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一天,小科在炉子旁边,将手中的铁钩在炉子中烧得通红,他突然想到,如果将磁铁放在火中烧,会有什么现象出现呢?磁性是变强还是变弱?小科猜想,可能会变强。
那么究竟怎样呢?小科设计并做了如下的实验:将一块条形磁铁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吸着一些小铁钉,现在用酒精灯给磁铁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当磁铁被烧红后,小科发现小铁钉纷纷落下。
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寻求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达成共识的过程。
学会科学探究是为了( )。
A.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B.长大后当科学家C.提高智商D.提高解题能力,得到好成绩2.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在探究,但并非所有的活动都属于科学探究。
下列活动中,不属于科学探究的是( )。
A.伦琴发现放在阴极射线管附近用黑纸包裹严实的照相底片发生了严重的感光现象,想到可能有种神秘的光穿过了黑纸B.亚当斯与勒威耶运用力学原理和数学方法计算天王星轨道时发现异常,预言其轨道外侧存在另一颗行星C.小明将鸡蛋放入白醋中,观察到鸡蛋不停地发生沉浮现象,思考其中的原因D.暑假期间要安排一个星期时间外出旅游,小华与父母讨论具体的出行方案3.150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1℃。
对全球的气候为什么会变暖,有些科学家猜测:可能是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
科学家提出该观点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山问题B.建立假设C.收集证据,检验假设D.做出解释4.关于科学探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B.没有猜想和假设就不可能有科学的解释C.实验数据有许多偶然因素,不能说明任何问题D.分析数据,加上集体讨论和交流,才有可能得出较正确的结论5.从今天的医学研究角度看,琴纳当年对天花和牛痘的科学探究过程的各环节中,不被允许的是( )。
A.对天花病人近距离观察,总结天花病情的发展变化B.与患牛痘的挤奶女工近距离交流,了解她们是否感染天花疾病C.在已接种过牛痘脓浆的小男孩手臂上再接种人类的天花脓浆D.“种牛痘”防天花假设被证实后,在更多健康人身上接种牛痘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小明准备骑自行车外出时发现车胎瘪了。
他感到很奇怪,昨天还是好好的,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啊?他根据自己对自行车的了解想到:也许是车胎破了,也许是气嘴的螺丝松了,或者是气嘴里的小橡皮管坏了……究竟上述哪一种原因可能是正确的呢?小明开始收集证据。
1.5 科学探究[对应学生用书B本P8—P9]重点提示在科学探究时,首先要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建立猜想或假设,再对研究的问题制订探究的计划,通过观察、实验等获取尽可能多的事实或证据,对猜测或假设进行检验,最后还要与他人讨论和交流探究的过程与结果。
A组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①合作与交流;②制订计划;③建立猜想和假设;④提出问题;⑤检验与评价;⑥获取事实与证据。
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C)A. ①②③④⑤⑥B. ④⑥⑤③②①C. ④③②⑥⑤①D. ③④⑥①②⑤~2学会科学探究是为了(B)A. 当科学家B.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C. 提高智商D. 提高解题能力,得到好成绩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
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D)A. 大雁为什么要南飞B. 鼠妇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C. 为什么不同品种的土豆品质不一样D. 哪种月饼好吃4到商店购买乒乓球时,小明总要将几只乒乓球从相同的位置抛下,观察乒乓球反弹的高度,然后从中选择反弹较高的乒乓球。
小明的行为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C)A. 发现并提出问题B. 做出猜想和假设C. 观察、实验、搜集证据D. 交流合作、评价证据5某同学为探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在两个相同的花盆中种下相同的大豆种子,并设计如下实验:这个实验设计应当改进的错误..是两个花盆(B)A. 都应该放在向阳处B. 都应该浇充足的水C. 温度都应该是0 ℃D. 都应该不浇水6中医给病人诊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主要目的是(C)A. 提出问题:病人得的是什么病?B. 建立假设:病人得的可能是×××病【C. 获取相关的事实或证据,以证实医生心中对病人病情的初步判断D. 为了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以便与其他医生进行更好的交流7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实验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速度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
1.科学家对自然界事物的存在、发展和变化的研究方法是( )A.科学家就在实验室里研究自然现象,得出科学结论.B.科学家不断提出新问题,搜集信息,把考察或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经过分析,论证,得出结论C.科学家就在野外考察得出科学结论D.科学家就在图书馆里查阅资料得出科学结论2.下列不属于科学探究的是( )A.小明到杭州旅游,发现西湖十大美景B.苹果落到牛顿头上,牛顿发现万有引力C.瓦特好奇水沸腾,发明蒸汽机D.麦哲伦航海探险,发现地球是圆的3.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科学研究的前提是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
下列属于科学发现的是()A.苹果落在地上,牛顿发现万有引力B.小明用铅笔触碰蜗牛,蜗牛会做出反应C.小王发现稍微有点凹陷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会鼓起来D.小林发现将倒出热水后的塑料饮料瓶立刻拧紧瓶盖不久,塑料瓶变瘪了4.小王在学校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的第一个课题顺利完成了,正当高兴时却发现自己家的月季花死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他想起妈妈说过前几天不小心往花盆里倒了大量的食盐水,于是小王将土壤带到实验室里与老师一起研究,发现土壤中含的食盐浓度过高。
最后经过老师的分析知道当根生长的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植物反而会因失水而枯死。
对于文中的画线部分,你觉得应属于科学探究的(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5.下列不属于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的过程的是()A、根据问题提出假设B、收集证据,检验假设是否正确C、根据收集的证据,得出结论D、先找合适的工具6、当你感冒到医院里看病时,通常医生问你是否头疼、咳嗽、鼻塞,然后给你测量体温,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A、交流B、获取事实证据C、制定计划D、检验与评价7、自2002年11月16日,中国广东佛山发现第一起后来称为SARS(非典型肺炎)的病例以来,中外科学工作者联合研究5个月的时间,于2003年4月16日找到了引起非典型肺炎的元凶——冠状病毒,中外科学工作者这种联合研究说明科学探究过程需要()A.提出问题 B.合作与交流 C.制定计划 D.检验与评价8.中医给病人诊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A.提出问题:病人得的是什么病?B.建立假设:病人得的可能是×××病C.获取相关的事实或依据,以证实医生心中对病人病情的初步猜测浙教版科学D.为了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以便与其它医生进行更好的交流9.某同学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1.5《科学探究》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下面描述的是生活中的一些科学常识,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池塘中的气泡离水面越近,气泡的体积越大B、把鸡蛋投入水中,是竖躺在水中的,且有气室的一端朝上C、不小心把鸡蛋掉进装有醋的盆子里,鸡蛋表面会有气泡产生D、生鸡蛋和熟鸡蛋用相同的力进行旋转,生鸡蛋转的时间长些2.某同学喜欢观察鸟的行为。
她曾看到某种鸟在吃蓟(ji)的种子,就想证实蓟的种子是不是它最爱吃的食物,于是用三种食物(蓟的种子、稻谷、太阳花的种子若干)进行实验研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此实验的假设是“这种鸟可能最爱吃蓟的种子”B.实验时应把蓟的种子放在离鸟最近的地方C.实验前三种食物的取用数量应一样多D.如果发现三种食物都被鸟吃完了,则这个结果不支持本实验的假设3.今年夏天,一则“温岭大溪镇发现疑似蝉花虫草”的微博在网上传播,蝉花虫草是从死亡的蝉蛹上长出的生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引起许多民众到山上采挖。
蝉花虫草是什么生物?以下是四位同学的说法,你认为最合理的是()A.甲同学认为蝉花虫草是动物,因为它从动物上长出来的B.乙同学认为蝉花虫草不是动物,因为它不能运动,因为动物都能运动C.丙同学认为蝉花虫草不是植物,因为它不是绿色的,植物都是绿色的D.丁同学认为蝉花虫草不是植物,因为它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4.锯子的锯齿都“东倒西歪”,不在同一平面内。
小明猜想这是为了减小锯木头时的阻力,并没计实验检验猜想。
以下设计方案最佳的是()A.用同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硬木头和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B.用同一把锯子,分别在“东倒西歪”和拨正锯齿时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C.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D.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5.为了证明地球是球体,小明收集了以下证据:①远离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②日食时,日轮的缺损部分为圆弧形;③地球仪所示的地球是个球体;④月食时,月轮缺损的部分为圆弧形。
1.5 科学探究同步练习1. 在购买西瓜时,我们习惯用手来“拍打西瓜”,然后根据发出的声音来判断西瓜是否已经成熟。
就“拍打西瓜”这个环节,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C.收集事实证据 D.得出结论2.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做出假设: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速度更快。
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
对此该小组应( )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B.进一步查找资料并重新作出假设C.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D.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3.体育课上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材料进行了讨论,有的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了一下。
“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问B.猜想C.实验D.得出结论4.下列不属于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的过程是()A.根据问题提出假设B.收集证据,检验假设是否正确C.根据收集的证据,得出实验结论D.先找合适的工具5.加酶洗衣粉是在合成洗衣粉中加入0.2%~0.5%的酶制剂制成的。
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某种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与水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每次实验所选的衣料、奶渍的量、洗衣粉的用量和用水量均相同,测得这种加酶洗衣粉在不同水温条件下除去衣服上奶渍所需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由表中数据判断,用这种加酶洗衣粉除去奶渍效果最好的水温条件可能是()A.80℃B.60℃C.50℃D.30℃6.小明家种植了许多西瓜,他的爸爸从种子市场买来了一种“8424”西瓜种子,经过精心培育、合理施肥、适时治虫,西瓜开花结果,但是结的果实总是长不大,很多只有拳头大小。
邻居家的另一品种的西瓜却长得非常好,对此现象,小明所作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A.种子品种有问题 B.化肥对结的果实有影响C.治虫剂对结的果实有影响 D.气候不适宜7.科学的核心是________,科学探究中首要工作是________。
________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
科学探究一.选择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讨论”2.进行科学探究时,若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相符合时,则应该A.修改结果,使结果与假设相符B.修改假设,重新实验2009年3月16日5.科学探究过程中,设计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A.所有条件必须完全相同B.所有条件必须完全不同C.除可控因素外,其他条件必须相同D.除可控因素外,其他条件必须不同7.当你肚子疼到医院看病时,医生通常会问你哪里疼,有无拉肚子,是否感觉疲劳,然后用手触摸一下,并叫你去化验,医生这样做的目的是B获取事实与证据C制定计划D提出问题8.某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刻度在0℃℃℃℃℃℃℃℃℃10.两支温度计玻璃泡中所装水银一样多,但玻璃管的内径不同,经检验都是优等产品,现将他们同时竖直插入一杯热水中,则A.尽管内径不同,但水银上升的高度和示数相同B.内径细的水银柱升得较高,但示数相同C.内径细的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也大D.内径粗的水银柱升得低,示数也低二.非选择题他想研究保温瓶的保温性能与所装开水的关系,他进行了猜测,为验证它,在相同温度的环境中,他设计了一个这样的实验:(1)先在保温瓶中装入初温为t℃的开水,取水的体积为保温瓶容积的1/3,盖上木塞,每隔半小时测一次水的温度,共测3次.(2)第二次在保温瓶中装入初温仍为t℃的开水,其体积是保温瓶的2/3.盖上木塞,每隔半小时测一次水的初温,共测3次.(3)第三次把保温瓶内装满初温是t℃的开水,重复前次做法.从三次的实验记录中,可以得出保温瓶的保温性能与所装入开水多少的关系。
你从实验可知,他所改变的量是开水的。
由于影响保温瓶的保温性能的因素除了开水的质量外,保温瓶的型号,开水的 ,环境的温度,观察的都会影响其保温性能,因此,这些因素应加以控制,应观察的量是经过相同的时间间隔开水的。
12.单元测验时,(a)小勇翻开考卷,发现试题很简单;(b)仔细看,题目灵活、富有思考性;(c)他想,可能是老师希望建立学生学习科学的信心;(d)如果是,仔细作答就可以考得很理想;(e)小勇很仔细的作答;(f)最后小秘密的离开考场。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科学探究【同步练习解析】一、选择题1.(2021·浙江衢州中考真题)有人说:“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在南北半球,马桶下水的旋转方向不同。
”小科为验证这个观点是否正确,以下做法属于获取证据的是()①相信这种说法②建立新的假设③查找资料研究④亲自动手实验⑤向南半球的朋友求证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⑤【答案】D【解析】①相信这种说法,对结论的认可,不是获取证据,故①错误;②建立新的假设,不是获取证据,而是建立假设,故②错误;③查找资料研究,属于获取证据的过程,故③正确;④亲自动手实验,属于获取证据的过程,故④正确;⑤向南半球的朋友求证,属于获取证据的过程,故⑤正确。
故选D。
2.(2021·浙江嘉兴中考真题)进行实验探究时,若要使已获得的探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下列做法通常无效的是()A.增加自变量的数B.同一实验者重复实验C.增加实验样本的数量D.不同实验者重复实验【答案】A【解析】根据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可知,同一实验重复多次、增加实验样本的数量和不同实验者重复实验,都是通过增加实验次数的方式收集更多的实验数据,肯定能够使得到的结论,避免偶然性,增大客观性。
而与探究目的无关的自变量增加的再多,对实验结论的得出都没有影响,因此是无效的,故A符合题意,而B、C、D不合题意。
故选A。
3.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和细菌生存的条件,生物兴趣小组用已消毒的甲、乙、丙三个相同锥形瓶,按A.2组,温度、消毒棉球B.2组,温度、空气C.3组,温度、消毒棉球、空气D.2组,温度、细菌【答案】D【解析】此题是关于食品腐败原因的实验探究题,探究实验要控制变量的唯一,其它条件要都一样。
分析表格中的内容可知,甲和乙除了温度不一样,其它条件都一样,是一组对照试验,变量是温度;甲的瓶口不做处理,有细菌进入,丙的瓶口用消毒棉球塞住,无细菌进入,可见甲和丙只有有无细菌这一个条件不一样,其它条件都一样,是一组对照试验,变量是细菌;乙和丙的温度不一样,有无细菌也不一样,两个变量,不符合对照实验的条件,不是一组对照试验。
第5节科学探究一、填空题1.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的核心是 ,它的基本过程是2.我们在学习中,不但要学习科学知识,还要像科学家那样善于______ 和______ 问题, 大胆_______ 和_______ ,并用事实来________ 或________ ,从中找出正确的________ 或提出_______ ,这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选择题3.关于科学探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B.没有猜想和假设,便不可能有科学的解释C.实验数据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因为它包含着许多偶然因素D.分析数据,加上集体讨论才有可能得岀较为正确的结论4.同学们对“吸.铁石能否吸引小铁钉”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有同学认为“吸铁石能吸引小铁钉”,然后从实验室借來吸铁石吸小铁钉。
“用吸铁石吸小铁钉”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屮的()A.提出问题B.作出猜想C.实验D.得出结论5.乒乓球的直径被加大后,提高了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
玛丽认为直径增加了,乒乓球的弹性减弱了。
吉姆认为乒乓球弹性是否减弱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
能够证明玛丽的说法是否正确的是()A.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掷向竖直墙壁,比较反弹后落地的距离B.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抛向地面,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C.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在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D.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在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6.当发现一个问题后,有下列措施:a.查阅资料;b.请教他人;c.猜想和探究;d.实施实验计划。
其屮应该采取的措施是()A.只有a和dB.只有a和bC.只有a、c、dD. a> b^ c、d7.对科学探究中的“合作与交流”这一环节,你的理解是()A.应该回避,资料保密B.应该大力提倡,资源共亨C.可有可无,不影响探究D.有困难时才要交流8.同样的一杯热水,室温高时冷却得慢,室温低时冷却得快。
1.5科学探究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仪器必须垫石棉网才能加热的是( )A. 试管B. 烧杯C. 蒸发皿D. 坩埚【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石棉网的应用,一些实验仪器在加热时必须使用石棉网,避免受热不均匀而破裂。
【解答】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坩埚等仪器都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仪器必须垫石棉网才能加热,否则由于受热不均匀,而破裂。
故选B。
2.将一金属块浸没在盛满酒精的杯中,溢出酒精10克;若将该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相同杯中,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是(ρ酒精=0.8×103千克/米3)( )A. 15克B. 10克C. 12.5克D. 8克【答案】C【解析】【分析】因金属块的体积不变,所以金属浸没在水中时溢出水的体积和放入酒精时溢出酒精的体积相等,根据质量计算公式可以求出溢出水的质量。
【解答】金属块放入酒精时,溢出酒精的体积:因金属块的体积不变,所以金属浸没在水中时溢出水的体积和放入酒精时溢出酒精的体积相等,即V水=V酒精=12.5cm3,溢出水的质量:m水=ρ水V水=1g/cm3×12.5cm3=12.5g。
故选C。
3.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以下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第 1 页第 1 页A. B. C. D.【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实验技能,难度不大。
A.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向试管内倾倒液体的方法进行解答;C.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解答;D.根据量筒读数的方法进行解答。
【解答】A.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A错误;B.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紧靠试管口,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故B错误;C.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进试管内,故C错误;D.量筒内的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正确。
故选D。
4.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小明仰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36毫升;然后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20毫升,则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 )A. 大于16毫升B. 小于16毫升C. 等于16毫升D. 都有可能【答案】A【解析】【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度数大,实值则偏小,仰视度数小,实值已超出。
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
【解答】因为仰视读数偏小,所以该量筒内的液体的实际体积大于36mL;而俯视读数偏大,所以倒出部分液体后,剩余的液体体积数应该是小于20mL,故小明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大于16mL。
故选A。
5.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用来发生、洗涤、干燥、收集气体。
该装置最适合用于()A. KMnO4分解生成氧气B. 双氧水制氧气C.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D. 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实验室制备的原理、除杂、收集等知识的运用,主要考查装置的选择、除杂试剂的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根据装置图可知该气体制取是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的反应,可以用水洗涤,用浓硫酸干燥,能用向下排气法收集,说明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和水、浓硫酸反应,比空气密度小且不会和空气中的成分反应,据此分析。
【解答】由装置图可知该气体制取是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的反应,可以用水洗涤,用浓硫酸干燥,能用向下排气法收集,说明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和水、浓硫酸反应,比空气密度小且不会和空气中的成分反应;A.KMnO4分解生成氧气,是固体加热的反应,生成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气法,故A错误;B.双氧水制氧气不需要加热,制备装置符合,但氧气比空气密度大应用向上排气法,故B错误;C.碳酸钙和盐酸生成二氧化碳,制备装置符合,二氧化碳也可少量溶解于水,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收集方法应用向上排气法,故C错误;D.锌和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反应不需要加热,氢气与水不反应,能用浓硫酸干燥,密度比空气小,符合题中要求,故D正确。
故选D。
6.下列有关CO的实验中,只能证明CO2物理性质的实验是()第 3 页第 3 页A. B.C. D.【答案】D【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除了要熟记二氧化碳的性质之外,还要学会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否则属于物理性质。
【解答】二氧化碳倾倒后右端下沉,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7.反推是科学学习中的常用方法,下列相关反推的说法错误的是()A. 溶液的特点是均一、稳定,则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混合物B. 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则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不一定是金属C. 碱性溶液的PH>7,则PH>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性溶液D. 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反推理法的应用,学生应能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推理,但不能盲目推理,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答】碱性溶液的PH>7,PH>7的溶液一定显碱性,是碱性溶液,故C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C。
8.下列实验操作或设计中,错误的是A. 甲:检验装置的气密性B. 乙:排空气法收集氧气C. 丙:铁丝在纯氧中燃烧D. 丁: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答案】C【解析】【分析】(1)根据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的注意事项分析;(2)根据收集氧气的方法进行分析;(3)根据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注意事项分析;(4)根据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正确实验操作进行解答。
【解答】A.把导管的一端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观察现象,若导管口有气泡产生,且松开手后,烧杯中的导管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液柱,则装置不漏气。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向上排空气法是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时所采用的一种气体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如氧气等.且该气体不与空气中成分发生反应.氧气进入开口向上的收集瓶中,因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氧气可以到瓶底,空气从瓶口被挤出,因此可以收集氧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①白磷是可燃物.薄铜片上的白磷与O2接触,同时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故白磷能够燃烧,,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了其着火点.但没有与O2接触,所以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可以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用体温计测小明的体温为37.3℃,若未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小英和小刚的实际体温为37.1℃和38.4℃,那么两次测量结果应该是()A. 37.3℃和38.4℃B. 37.1℃和38.4℃C. 7.1℃和37.4℃D. 37.3℃和37.4℃【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体温计的构造以及使用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温度计有一特殊的构造,即液泡上方有一缩口,液柱不能自动下降。
【解答】第 5 页第 5 页由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可知:体温计在使用前必须用力向下甩一下,如果没有甩,直接测病人的体温,如果被测病人的体温比原来病人的体温高,则准确,如果比被测病人的体温低,液柱不会下降,则仍然是原来的示数。
用体温计测得小明的体温为37.3℃,若没有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就去测量小英和小刚的体温,此时体温计的示数为37.3℃,如果小英的实际体温为37.1℃,比小明的体温低,体温计的液柱不再下降,示数仍为37.3℃;如果小刚的体温38.4℃,比小明的体温高,则体温计的液柱上升,示数为38.4℃,故A 正确。
故选A。
10.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要对图甲的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处理方法如图乙所示。
图乙中大烧杯内盛放液体A,小烧杯内盛放液体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液体A、B都是清水B. 液体A是清水、液体B是酒精C. 液体A、B都是酒精D. 液体A是酒精、液体B是清水【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光合作用,难度不大,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是关键。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暗处理→设置对照、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分析现象,得出结论;脱色时装有酒精和叶片的小烧杯,一定要隔水加热,这是因为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解答】脱色时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由此可见:大烧杯内盛放的是清水,小烧杯内盛放的是酒精,故B正确。
故选B。
11.某同学把不慎踩瘪但没有破裂的乒乓球放入装有热水的杯中(如图所示),观察到乒乓球恢复了球形。
此过程中,对于球内气体而言,没有发生变化的量是()A. 温度B. 质量C. 密度D. 体积【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解答本题时,可以先从比较容易判断的选项去分析,当我们分析出这个选项中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时,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去进一步分析其它选项中物理量的变化情况。
做选择题最常用的方法是排除法,我们可从最简单的、最有把握的选项去分析。
由球被踩瘪,我们首先可以判断出乒乓球的体积减小了,即球内气体体积减小了;然后根据没有破裂和质量的定义判断出球内气体的质量不会发生变化;最后根据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判断出球内气体密度、压强变化情况。
【解答】A.乒乓球恢复了球形,过程中温度升高,故选项A错误;B.质量是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
当球被踩瘪时,虽然球内的气体体积减小,但由于球没有破裂,球内气体的分子数量没有增多也没有减少,所以球内气体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故选项B正确;C.当球被踩瘪时,球内气体质量不变,但由于气体体积减小,所以球内气体的密度会变大,故选项C错误;D.质量一定的气体,压强与体积有关,体积减小,压强增大.由于球被踩瘪,质量不变,体积减小,故选项D错误;故选B。
中不向外放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实验装置中通过并联控制电阻丝两端的电压相同B. 该实验中用到的物理实验方法只有控制变量法C. 该实验装置可探究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D. 该实验装置是利用U形管中液体的热胀冷缩来反映电阻放出热量的多少【答案】C【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的理解和掌握,注意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运用,同时考查了学生对焦耳定律变形公式的理解和掌握,难度较大。
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通过它们的电流关系,根据Q=I2Rt比较两电阻产生的热量关系,密闭空气吸收热量后,体积不变,压强变大,U形管内两液面的差值变大,据此进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