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动物--蜗牛(一二)》
- 格式:pptx
- 大小:3.54 MB
- 文档页数:24
《蜗牛(二)》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兴趣和珍爱认识。
2.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认识。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二、教学内容:1. 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蜗牛的发展发育过程。
3. 蜗牛的食性和运动方式。
4. 蜗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珍爱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简要介绍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引发学生对蜗牛的兴趣。
2.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蜗牛的观察实验,记录蜗牛的发展发育过程和行为特点。
3. 思考环节:学生讨论蜗牛的食性和运动方式,并设计实验验证。
4. 创造环节:学生团队合作,设计蜗牛的栖息地,提倡环保理念。
5. 总结环节:学生展示实验效果和创意作品,分享对蜗牛的认识和体会。
四、教学评判: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观察数据、分析结果和结论。
2. 创意作品:学生展示蜗牛栖息地设计作品,评选最佳设计。
3. 参与度: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考和实践参与度进行评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五、教学资源:1. 蜗牛标本和实验器械。
2. 图书、视频和网络资源。
3. 实验报告和作品展示板。
六、教学反思:1.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认识。
2.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认识和责任感。
通过《蜗牛(二)》作业设计方案的实施,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欲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希望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积极参与,共同探索蜗牛的奥秘,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蜗牛(二)》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蜗牛,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
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蜗牛的形态结构、蜗牛的运动、蜗牛的生活习性等,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过《蜗牛(一)》,对蜗牛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蜗牛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能描述蜗牛的主要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身边的生物,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蜗牛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
2.难点:蜗牛的运动原理。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3.任务驱动: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活的蜗牛,以便学生观察和实验。
2.准备蜗牛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准备实验器材,如放大镜、培养皿等。
4.准备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蜗牛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蜗牛的特征。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蜗牛是如何运动的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蜗牛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引导学生关注蜗牛的足、壳等特征。
同时,教师简要讲解蜗牛的运动原理。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个活的蜗牛。
要求学生观察蜗牛的运动,并记录蜗牛在不同环境下的运动情况。
(教案)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二单元动物蜗牛第二课蜗牛(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学准备】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
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
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
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
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被注: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的运动最好结合起来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四、饲养蜗牛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主题《蜗牛(一)》,选自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教材通过观察和探究蜗牛的生活习性,让学生了解蜗牛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本节课是学生对蜗牛的初步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自然界充满好奇,喜欢观察和探究。
但他们对于蜗牛的了解有限,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有待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学会观察和描述蜗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难点:观察和描述蜗牛,以及对蜗牛生活习性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蜗牛,培养观察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蜗牛标本、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观察日记本、画笔、彩泥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蜗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如:“同学们,你们见过蜗牛吗?蜗牛有什么特点?”2.呈现(5分钟)展示蜗牛标本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蜗牛的外形和生活环境。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特点,如身体结构、运动方式等。
3.操练(10分钟)分组让学生观察蜗牛,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蜗牛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描述错误,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蜗牛为什么能伸出缩进壳里?蜗牛是怎么运动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蜗牛的生活习性。
5.拓展(5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蜗牛的了解。
如:“你们在哪里见过蜗牛?蜗牛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一课,主要涉及第三章《动物世界》的第二十一节。
详细内容包括蜗牛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蜗牛的基本身体结构,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动物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兴趣。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蜗牛的身体结构及其生活习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理解蜗牛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蜗牛标本、放大镜、投影仪、实验器材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蜗牛标本,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外形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蜗牛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对蜗牛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详细讲解蜗牛的身体结构,包括头部、腹部、足部等。
(2)介绍蜗牛的生活习性,如食物、运动、呼吸等。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观察蜗牛,并记录观察到的特点。
(2)进行蜗牛实验,观察蜗牛在不同环境下的反应。
(2)讨论蜗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关爱小动物。
六、板书设计1. 蜗牛的身体结构头部:眼睛、触角腹部:壳、内脏足部:腹足2. 蜗牛的生活习性食物:植物叶片、果实等运动:依靠腹足缓慢爬行呼吸:通过皮肤进行气体交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蜗牛,记录其生活习性和特点。
2. 答案:(1)蜗牛的生活习性:根据观察到的蜗牛行为,描述其食物、运动、呼吸等特点。
(2)蜗牛的特点:根据观察到的蜗牛外形,描述其壳的形状、颜色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开展蜗牛养殖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蜗牛的生长变化。
(2)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蜗牛的身体结构:重点关注蜗牛的头部、腹部和足部的形态及功能,特别是蜗牛的壳和腹足的特点。
蜗牛(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过程与方法: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学准备分组: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
3.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内容。
4.关注: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从书上看到的。
5.设计意图: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观察蜗牛吃食1.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
3.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4.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5.关注: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察过程中新问题的提出。
6.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1.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3.关注: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4.设计意图: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四、继续观察蜗牛1.学生课后继续饲养蜗牛、并观察和记录获取的信息。
2.教师注意在学生饲养过程中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3.关注:饲养中是否仔细认真的观察,注意引起饲养和观察的兴趣。
4.设计意图:在饲养中获取更多的有关动物的信息。
家乐园小学科学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观察蜗牛实验 实验教师: 时间:
实验器材:蜗牛一只、大号餐盘、菜叶、肉片、苹果皮、鸡蛋、面包、醋、啤酒、玻璃片
实验结论: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教师课前捕捉几只蜗牛 蜗牛需要在雨后的花坛旁边寻找,如果条件不合适,暂时没找到蜗牛,可以将本课适当延迟。
在上课前,一定要让蜗牛饿上1-2天,实验效果
才可能比较明显。
2.观察蜗牛 将捕捉到的蜗牛放在黑暗的盒子里一段时间,实验时拿出来放在小玻璃
片上,这样可以让学生观察它的爬行,并能从下面观察蜗牛足的移动。
3.蜗牛食性实验 1、在盘子周围一圈分别间隔放上菜叶、肉片、苹果皮、鸡蛋、面包。
盘
子不宜太小。
2、放入蜗牛,指导学生安静,耐心观察,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观察期间保持安静。
3、交流实验结果。
4.蜗牛对刺激性的反应 1、把蜗牛放在盘子中间,在蜗牛面前滴一点醋或一点酒,观察其反应。
(不要倒在蜗牛身上)
2、静静观察,观察期间保持安静。
5、实验总结 填写实验报告,认识蜗牛的食性和对刺激的反应。
蜗牛二课件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二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以及蜗牛的运动方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蜗牛的身体结构,认识蜗牛的各个部位及其功能。
2. 掌握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能描述蜗牛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蜗牛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及运动方式。
难点:理解蜗牛如何通过腹足运动,以及蜗牛在自然界的适应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蜗牛标本、显微镜、投影仪、教学课件。
2. 学具:放大镜、观察盒、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蜗牛标本,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导入:讲解蜗牛的身体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蜗牛的各个部位,了解其功能。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4. 例题讲解:通过投影仪展示蜗牛的图片,讲解蜗牛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中运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蜗牛在不同地面上的运动,记录并分析其运动方式。
六、板书设计1. 蜗牛的身体结构螺旋形外壳腹足肺触角2. 蜗牛的生活习性湿润的环境夜行性杂食性3. 蜗牛的运动方式腹足蠕动胶囊状肌肉收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蜗牛,记录其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
2. 答案:生活习性:蜗牛喜欢生活在湿润、阴暗的环境中,白天休息,夜晚活动。
运动方式:蜗牛通过腹足蠕动前进,依靠胶囊状肌肉的收缩和伸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对蜗牛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可让学生关注蜗牛在自然界的作用,进一步了解蜗牛与其他生物的互动关系,提高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同时,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观察不同种类的蜗牛,拓展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蜗牛的身体结构及功能2. 蜗牛的腹足运动方式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和例题讲解4. 作业设计中的观察与实践一、蜗牛的身体结构及功能蜗牛的身体结构主要包括螺旋形外壳、腹足、肺和触角。
第二课蜗牛(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蜗牛,经历自己感兴趣的实践过程。
2、了解一些有关蜗牛身体及吃食物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重点】:
蜗牛身体结构、
【教学难点】:蜗牛怎样吃食物
【教学准备】:观察用的蜗牛、盛放蜗牛的容器、记录笔纸、供蜗牛食用简单的食物、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见到过蜗牛吗?说说蜗牛是怎样的一种小动物。
二、观察蜗牛身体
1、分发蜗牛给学生
2、提出按一定顺序来观察蜗牛的身体
3、小组观察、讨论交流
4、尝试描述蜗牛各部分的特点
三、蜗牛壳的观察
1、师述:关于蜗牛壳,你能观察到那些信息呢?引导讨论蜗牛的好处,蜗牛壳上螺线的秘密,蜗牛壳与蜗牛身体的重要关系。
四、蜗牛吃食物的观察
2、提问:蜗牛如何进食,你看到过吗?清学生简单描述一下。
3、验证观察:蜗牛吃食物。
师准备几样食物:要想知道蜗牛会选择哪几样食物,将蜗牛放入食物盒里观察,同时观察它是如何进食的。
4、交流:蜗牛靠什么来吃食物?它最喜欢吃哪些食物?
5、延伸:很远的地方的食物蜗牛发现吗?
五、交流小结
说出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
说出蜗牛是怎样吃食物的。
板书设计
蜗牛
身体(头部腹部尾部)壳(螺线左旋右旋)。